中药药性异同
- 格式:doc
- 大小:215.50 KB
- 文档页数:9
药性歌诀解表药(一) 辛温解表药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定喘,利水肿消。
桂枝性温,发汗解表,通阳化气,温经止痛。
荆芥与紫苏,羌防白芷俱,辛温解表用,风寒表证除。
荆芥炭止血,羌防风湿祛,若逢头面病,白芷是所需,生姜并止呕,暑湿用香薷。
(二)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蝉蜕凉,宣散风热透疹良,牛蒡尤可疗咳嗽,蝉蜕抽风声哑尝。
桑叶枝皮果,皆为有用资。
叶将风热散,目赤眩晕医,血虚桑椹好,风湿用桑枝,桑皮清肺热,水肿亦相宜。
菊花甘苦微寒,散热明目清肝,野菊清热解毒,疔疮痈肿能安。
葛根甘辛平,退热又生津,透疹舒项背,热泻配连芩。
柴胡退热效能良,往来寒热更需尝,疏肝解郁尤常用,升举清阳不可忘。
升麻亦可升清气,解毒透疹是其长。
清热药石膏大寒清肺胃,烦渴能除壮热退,生用清热宜内服,煅过收敛外用配。
知母泻火亦滋阴,实热虚热皆能清,阳明经热石膏配,知柏并用肾火平。
黄芩连柏苦寒强,泻火解毒湿热攘,三焦热盛可同用,并治泻痢与疮疡。
心烦呕痞黄连好,黄芩清肺兼少阳,黄柏善清下焦火,三药异同仔细详。
栀子苦寒,降火除烦,清热利湿,淋病黄疸,凉血止血,吐衄能安。
龙胆性寒大苦,善清肝胆实火,高热惊搐可用,下焦湿热能除。
夏枯草,清肝好,眩晕治,目疾疗,能散结,瘰疬消。
决明子清肝,头痛眩晕餐,目赤肿痛用,润肠便不难。
苦参性苦寒,下焦湿热犯,黄疸并痢疾,用之可以扳。
银花连翘二地丁,善治疮疡热毒清。
温病毒痢银花效,热陷心包选翘心,黄疸乳痈公英用,疔毒常施紫地丁。
大青板蓝根,清热解毒胜,温病诸般证,用之有效能,流感配羌活,肝炎乙脑珍,痄腮及丹毒,疸痢用皆灵。
青黛功相似,凉血亦定惊。
蚤休拳参半边莲,疮疡蛇毒均可歼。
肝热惊搐蚤休用,水肿尤宜用半莲。
金荞麦和鱼腥草,射干也把肺热扫。
肺痈当以荞腥主,咽痛痰鸣射干好。
白头翁与马齿苋,秦皮地锦性皆寒,大肠湿热能清解,热泻热痢用之餐。
鸦胆子把原虫杀,阿米巴痢疟疾安。
红藤败酱草,解毒治肠痈。
红藤善活血,败酱更排脓。
犀角清热定惊良,凉血解毒此为上,热入血分用为主,吐衄斑疹必须尝。
【考点1】辛温解表药的异同点麻黄、桂枝麻黄发汗力强,风寒表实无汗为用;桂枝发汗力弱,又能助阳,风寒表实无汗及表虚有汗咸宜。
紫苏、生姜、荆芥、防风均发汗解表而治风寒感冒。
不同:紫苏风寒感冒兼脾胃滞者多用;生姜风寒感冒轻者多用;荆芥生用长于散风,为发表散风通用药,治表证及疹痒无论风寒风热皆可;风为治风通用药,发汗力虽较弱而长于胜湿,凡外感表证无论寒热或夹湿与否均可投用。
细辛、白芷、辛夷、苍耳子均辛温发散、宣通鼻窍。
为治风寒感冒或鼻渊之鼻塞头痛的要药。
【考点2】辛凉解表药的功效主治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表虚自汗者不宜用。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
治项背强痛。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治肝胆疾患之要药,善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淡豆豉解表,除烦。
(X型题)1.菊花与桑叶均具的功效有A.疏散风热B.清肺润燥C.平肝明目D.凉血止血E.清热解毒答案:AC【考点3】清热药的用知总要药性:寒凉。
功效: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功效。
适应证:表邪已解、内无积滞的里热证。
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虚热药。
使用注意: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热病易伤津液,清热燥湿药易化燥伤阴;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不可妄投;中病即止,避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考点4】清热燥湿药的功效主治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为治湿热火郁之要药。
黄柏清泄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清泄燥湿,泻肝胆火。
川乌与附子的功能主治异同1. 异同概述在中医药领域中,川乌和附子是两种常用的药物。
虽然它们都有一定的毒性,但却有着不同的功能主治作用。
本文将探讨川乌和附子的功能主治的异同之处。
2. 川乌的功能主治2.1 川乌的概述川乌,又称四川乌,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
它主要生长于我国四川、云南等地,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2.2 川乌的功能川乌具有以下主要功能:•祛风活络:川乌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身体麻木等症状。
•祛痰止咳:川乌可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症状,有助于缓解呼吸道不适。
•安神定志:川乌可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神经系统相关症状,有助于平稳情绪。
•祛寒散寒:川乌可用于治疗寒性疼痛、寒凝等症状,有温通经络的作用。
2.3 川乌的主治川乌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川乌可用于改善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风后遗症:川乌可用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中风后引起的偏瘫、语言障碍等症状。
•神经衰弱:川乌可用于改善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焦虑等症状,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和放松心情。
3. 附子的功能主治3.1 附子的概述附子,又称炮附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主要产自我国河南、湖南等地,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3.2 附子的功能附子具有以下主要功能:•温阳散寒:附子具有温热的特性,可用于治疗寒性疼痛、寒凝等症状,有助于温暖身体。
•镇痛止痛:附子可用于缓解剧痛、痉挛引起的疼痛,有助于舒缓不适感。
•驱寒散湿:附子可用于治疗寒湿侵袭引起的关节痛、腹痛等症状,有助于排除湿气。
3.3 附子的主治附子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寒湿痹痛:附子可用于改善受寒湿影响引起的关节痛、腰痛等症状。
•产后寒疝:附子可用于缓解产后寒疝引起的腹痛、腹胀等症状,有助于恢复子宫功能。
•腹痛腹泻:附子可用于治疗腹痛、腹泻等症状,有助于缓解消化系统不适。
4. 川乌与附子的异同川乌和附子虽然都具有温通经络的作用,但它们在功能主治上有以下异同之处:•功能异同:川乌主要用于祛风活络、祛痰止咳、安神定志、祛寒散寒等症状,而附子主要用于温阳散寒、镇痛止痛、驱寒散湿等症状。
【人参系列】人参、红参、高丽参的异同人参、红参、高丽参到底有什么不同?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洗净经晒干或烘干;红参为人参的栽培品经蒸制后的干燥根及根茎;高丽参因其产地而得名,韩国古时称高丽,其将本土人参通过蒸晒工艺加工而成的红参。
2015版《中国药典》:【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赢,惊悸失眠,阳痿宫冷。
【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
【发酵红参制造流程】红参是人参的熟制品,除具有补元气、补脾肺、生津安神的作用外,其药性更温,具有火大、劲足、功效强的特点。
红参经过高温处理后,其人参皂苷、氨基酸等的含量降低,但精氨酸双糖苷含量增高,新产生了麦芽酚等成分,因此抗氧化、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等作用更强。
高丽参和红参的区别,由于人的体质不同,人参亦有燥性,韩国人就开始研究人参的变通性,把人参按照我们中国传统的中药材古法泡制的手法,通过蒸晒降低燥性,提升皂苷含量。
且已经形成了很完整的一套人参加工体系,除高丽参加工技术,还有经过九蒸九晒的黑参加工工艺,其燥性更低,皂苷含量更高。
【红参简介】高丽参是红参的一种,但不是所有的红参都是高丽参。
高丽参只有两个正宗产地:朝鲜、韩国,其余都是仿制,包括中国朝鲜族的,别直参是高丽参的别称,新开河参是中国的红参,石柱参是东北的园参的一种,正官庄才是韩国的正宗品牌。
天,地,良是根据高丽参的外观质量分的等级,天最好。
韩国叫天、地、良、切;朝鲜叫天、地、人、翁。
高丽参称重是按中国传统度量衡16两算一斤,一斤约回600克,一两=600/16=37.5克,40支、30支就是一斤约有多少支参,类似规格的划分,天字40支37.5g的意思就是:天字级别40支一斤规格一两重的一盒参。
【食用方法】炖煮:红参在食用时常伴有苦味,如果将人参和瘦肉、鸡、鱼等一起烹炖,可消除苦味,滋补强身。
砂仁豆蔻功能主治的异同砂仁的功能主治•砂仁属于姜科植物,主要采用其果实入药。
砂仁具有以下主要的功能和主治作用:–促进消化:砂仁具有温中行气的功效,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帮助消化食物,缓解胃部不适。
–镇痛止痒:砂仁中含有辣味成分,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常用于治疗胃痛、腹痛、腰背痛等痛证。
此外,砂仁还具有止痒的作用,可用于缓解皮肤瘙痒、湿疹等症状。
–健胃消食:砂仁具有健胃消食的功能,可以帮助胃部消化吸收,增加胃液分泌,改善胃口欠佳、消化不良等问题。
–舒缓胃肠痉挛:砂仁富含柠檬酸、苹果酸等成分,可以舒缓肠胃痉挛,缓解胃肠道肌肉的紧张,对胃肠道痉挛引起的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抗菌消炎:砂仁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对口腔溃疡、口腔炎、咽炎等有辅助治疗效果。
豆蔻的功能主治•豆蔻,又称红蔻、草茏子,属于姜科植物,主要采用其果实入药。
豆蔻具有以下主要的功能和主治作用:–改善气味:豆蔻具有芳香的气味,可以用于改善口臭、去除口腔异味,有助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温暖胃肠:豆蔻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用于缓解寒性腹痛、肠胃冷痛等胃肠道寒凉引起的不适。
–镇痛祛风:豆蔻富含挥发油,具有镇痛祛风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引起的疼痛,并可用于缓解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痛等症状。
–提高食欲:豆蔻具有刺激食欲的作用,常用于调理消化不良、胃口不振等问题,帮助增加食欲,促进消化。
–抗菌抗炎:豆蔻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对牙龈炎、口腔溃疡等口腔问题具有辅助治疗效果。
砂仁豆蔻功能主治的异同•异同点:1.功能主治范围不同:砂仁主要用于促进消化、镇痛止痒、健胃消食等胃肠道问题,而豆蔻则主要用于改善气味、温暖胃肠、镇痛祛风等口腔和全身的问题。
2.药性特点不同:砂仁具有温中行气的性质,适用于寒性胃肠道问题;豆蔻则具有温中散寒的性质,适用于寒凉性胃肠道问题。
3.功能重点不同:砂仁主要侧重于促进消化、缓解胃肠道痉挛等问题;豆蔻则侧重于改善口腔气味、缓解风湿性疼痛等问题。
中药专业知识二重点归纳
1. 中药分类:中药可分为草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化学药等四大类别。
其中,草药是指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植物材料;动物药是来源于动物体内器官、组织或分泌物的药物;矿物药是指从矿物中提取的药物;化学药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药物。
2. 中药药性归类:中药药性可分为寒、凉、平、温和热五种性质。
不同的药性可以对应不同的疾病类型和症状,达到治疗和调节的效果。
3. 中药药效及功效:中药药效是指中药对人体的功效和作用。
不同的中药药效可以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如清热解毒、散寒温经、活血化瘀等。
4. 中药炮制方法:中药炮制是指中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的处理方法,包括炙、曝、洗、煮、炒、蒸、晒等。
炮制能够改变中药的药效和药性,增强药物的疗效。
5. 中药药方的配伍规律:中药药方的配伍规律是指中药组方时所遵循的一整套原则和规则,如药性相合、药性相反、药性相须等。
合理的药方配伍可以达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6. 中药毒性及安全性评价:中药毒性是指中药对人体或动物产生的有害作用。
中药安全性评价则是对中药毒性的评价和预测,以确保中药的合理应用和安全用药。
7. 鉴别和质量控制:中药鉴别是通过观察、闻、味、摸等方法
来辨认中药材的真伪和品质,并评估其合格与否。
质量控制则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含量分析、残留物检测等手段来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8. 中药疗效评价和临床应用:中药疗效评价是评价中药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通过临床试验和观察来判断中药的疗效。
临床应用则是将中药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治疗和调节各种疾病和症状。
中药学重点难点解析—中药异同点比较麻黄与桂枝的异同相同:均能发汗解表,用治外感风寒表证,常相须为用。
麻黄:发汗峻剂,用于无汗的表实证,善于宣肺气而平喘,并用于风水水肿。
桂枝:发汗缓剂,用于有汗、无汗的表虚、表实证均可,善于助阳化气,温通经脉,并可用于痰饮、蓄水证。
荆芥与防风的异同相同:发表散风,风寒、风热表证均宜。
均治风疹瘙痒。
荆芥发汗之力较大,透散之力较强,能透疹消疮,又止血。
防风祛风之力较强,风病之通用药,外风内风均可使用,并能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桑叶与菊花的异同相同: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共治风热外感及肝热目赤等。
桑叶:疏散风热能力较强,偏入肺,多用于肺热燥咳。
菊花:平肝明目之力较强,偏入肝,多用于肝经目疾,并能清热解毒。
柴胡、升麻与葛根的异同相同:解表升阳。
02柴胡:解表重在肝胆而和解,主治少阳证,兼可疏肝而升举肝胆阳气。
升麻:解表重在透疹,又清热解毒,主治上部热毒症,升阳之力最强,用于中气下陷。
葛根:解表重在脾胃而解肌,主治项背强痛,升阳可止渴止泻,兼可透疹。
石膏与知母的异同相同: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共治肺胃气分实热证。
石膏:泻火力强,重在清解,偏重清肺胃实火,煅用收敛生肌。
知母:滋阴润燥力强,重在清润,偏重滋润肺胃之燥,又可滋肾降火,治阴虚消渴,肠燥便秘。
黄芩、黄连与黄柏的异同相同: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共治多种湿热证。
黄芩:偏入肺,偏治上焦湿热,可治肺热痰湿,又可止血安胎。
黄连:偏入心,偏治中焦湿热,可治心神不宁,解毒力强。
黄柏:偏入肾,偏治下焦湿热,可退热除蒸。
大黄与芒硝的异同相同:均可泻下通便,共治阳明腑实证。
大黄:荡涤肠胃,攻下之力强,兼可止血,解毒,活血祛瘀。
芒硝:泻下力弱,重在软坚,外用(玄明粉)可清热,为五官科常用之品。
独活与羌活的异同相同:辛苦温,祛风湿,止痹痛,解表散寒。
独活:以祛风湿为主,为少阴经引经药,偏治在下在里之伏风,治少阴头痛。
羌活:以解表散寒为主,为太阳经引经药,偏治在上在表之游风,治太阳头痛。
当归白芍的功能主治的异同异同概述当归和白芍是中医常用的两味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们有着一些共同的功能主治,同时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对当归和白芍的功能主治进行比较和分析。
当归的功能主治当归,学名Angelica sinensis,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和根茎。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视为女性健康的上乘药材。
当归主要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1.补血活血:当归含有丰富的血清素、维生素B12等,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氧气供应,对于贫血、月经不调、产后虚弱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2.调经止痛:当归具有调理月经、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于经期疼痛、痛经等妇科问题。
3.养颜美容:当归中的一些成分有助于促进皮肤细胞再生,改善肤色,减少皱纹,使肌肤保持光滑细腻。
白芍的功能主治白芍,学名Paeonia lactiflora,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
它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用于中医治疗多种疾病。
白芍主要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1.清热凉血:白芍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火热引起的烦燥不安、口舌生疮等症状。
2.止血固涩:白芍具有收敛作用,可用于治疗咳血、痢疾等病症。
3.润肠通便:白芍中的一些成分有促进肠道蠕动的效果,可用于治疗便秘、肠炎等症状。
异同对比尽管当归和白芍有一些相似的功能主治,在药理作用和适应症上也有一些重叠,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差异一:适用病症当归主要适用于贫血、月经不调、产后虚弱等妇女疾病,对女性的调理作用更为显著。
而白芍则更多地被用于清热解毒、止血固涩等问题。
差异二:补血效果当归被称为补血之王,其补血作用较为突出。
它能活血化瘀,增加红细胞数量,改善贫血状况。
白芍虽然也有补血的作用,但相较于当归来说功效较弱。
差异三:药性温凉当归性温而偏燥,适用于体内虚寒、气血不足的人群。
白芍则性寒而偏凉,适用于体内热盛、炎症疾病较为突出的人群。
因此,在选择使用时需要考虑自身体质和病情。
小结当归和白芍作为中医领域常用的两味中药材,虽然有一些共同的功能主治,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天冬和麦冬的功能主治异同异同介绍天冬(Radix Rehmanniae Preparata)和麦冬(Radix Ophiopogonis)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药材。
它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功能主治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天冬的功能主治天冬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益肺润肠等功效。
以下是天冬的主要功能主治:1.清热生津:天冬具有清热生津的作用,适用于口干舌燥、渴饮多尿等症状。
2.滋阴养阴:天冬能够滋阴养阴,对于阴虚内热、阴亏体倦等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3.益肺止咳:天冬对于肺燥干咳、咳嗽痰少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润肠通便:天冬能够润肠通便,适用于便秘、大便干燥等情况。
麦冬的功能主治麦冬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滋阴清热、养胃生津、安神宁心等功效。
以下是麦冬的主要功能主治:1.滋阴生津:麦冬具有滋阴生津的作用,常用于口干舌燥、咽干咳嗽等症状。
2.养胃消食:麦冬对于胃热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安神宁心:麦冬能够安神宁心,对于心烦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清热利尿:麦冬具有清热利尿的作用,适用于热淋涩痛、小便短赤等症状。
天冬和麦冬的异同比较尽管天冬和麦冬具有一些相似性,但它们在功能主治上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
以下是天冬和麦冬的主要异同点:相同点:•滋阴生津:天冬和麦冬都具有滋阴生津的功效,适用于口干舌燥等症状。
•清热作用:天冬和麦冬均具有一定的清热作用,对于热淋涩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不同点:•功能主治:天冬主要用于滋阴清热、益肺润肠等症状,而麦冬主要用于滋阴清热、养胃消食、安神宁心等症状。
•应用范围:由于功能主治不同,天冬和麦冬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也略有差异。
天冬更常用于润肺、清肺热、滋阴生津等方面;而麦冬更常用于调理心神、养阴润燥、益胃和清热等方面。
•药性:天冬性善滑利,有滋阴药性;而麦冬性平滑,有治疗消渴、解毒、清热等药性。
总结天冬和麦冬作为常用的中药材,具有一些相似性和差异性。
药性歌诀解表药(一) 辛温解表药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定喘,利水肿消。
桂枝性温,发汗解表,通阳化气,温经止痛。
荆芥与紫苏,羌防白芷俱,辛温解表用,风寒表证除。
荆芥炭止血,羌防风湿祛,若逢头面病,白芷是所需,生姜并止呕,暑湿用香薷。
(二)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蝉蜕凉,宣散风热透疹良,牛蒡尤可疗咳嗽,蝉蜕抽风声哑尝。
桑叶枝皮果,皆为有用资。
叶将风热散,目赤眩晕医,血虚桑椹好,风湿用桑枝,桑皮清肺热,水肿亦相宜。
菊花甘苦微寒,散热明目清肝,野菊清热解毒,疔疮痈肿能安。
葛根甘辛平,退热又生津,透疹舒项背,热泻配连芩。
柴胡退热效能良,往来寒热更需尝,疏肝解郁尤常用,升举清阳不可忘。
升麻亦可升清气,解毒透疹是其长。
清热药石膏大寒清肺胃,烦渴能除壮热退,生用清热宜内服,煅过收敛外用配。
知母泻火亦滋阴,实热虚热皆能清,阳明经热石膏配,知柏并用肾火平。
黄芩连柏苦寒强,泻火解毒湿热攘,三焦热盛可同用,并治泻痢与疮疡。
心烦呕痞黄连好,黄芩清肺兼少阳,黄柏善清下焦火,三药异同仔细详。
栀子苦寒,降火除烦,清热利湿,淋病黄疸,凉血止血,吐衄能安。
龙胆性寒大苦,善清肝胆实火,高热惊搐可用,下焦湿热能除。
夏枯草,清肝好,眩晕治,目疾疗,能散结,瘰疬消。
决明子清肝,头痛眩晕餐,目赤肿痛用,润肠便不难。
苦参性苦寒,下焦湿热犯,黄疸并痢疾,用之可以扳。
银花连翘二地丁,善治疮疡热毒清。
温病毒痢银花效,热陷心包选翘心,黄疸乳痈公英用,疔毒常施紫地丁。
大青板蓝根,清热解毒胜,温病诸般证,用之有效能,流感配羌活,肝炎乙脑珍,痄腮及丹毒,疸痢用皆灵。
青黛功相似,凉血亦定惊。
蚤休拳参半边莲,疮疡蛇毒均可歼。
肝热惊搐蚤休用,水肿尤宜用半莲。
金荞麦和鱼腥草,射干也把肺热扫。
肺痈当以荞腥主,咽痛痰鸣射干好。
白头翁与马齿苋,秦皮地锦性皆寒,大肠湿热能清解,热泻热痢用之餐。
鸦胆子把原虫杀,阿米巴痢疟疾安。
红藤败酱草,解毒治肠痈。
红藤善活血,败酱更排脓。
犀角清热定惊良,凉血解毒此为上,热入血分用为主,吐衄斑疹必须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