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7旗袍样式
- 格式:docx
- 大小:7.81 KB
- 文档页数:2
旗袍演变史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的演变历程可以追溯至数百年前,从最初的汉服到现代时尚的旗袍,旗袍一直以其端庄典雅的形象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下面我们将一起来探索旗袍的演变史,领略其中的魅力和韵味。
元代是旗袍的重要发展阶段,旗袍的前身出现了,当时的旗袍以小衣、水袖为主,色彩鲜艳、配饰繁多。
元代女性在婚礼上常穿着一种名为“口袄裙”的服饰,它的下摆呈圆形,上身线条简洁流畅,是旗袍的前身。
明清时期的旗袍发展得更加绚丽多姿。
明代的旗袍以盘扣、蟒袍为代表,富丽堂皇,亦端庄典雅。
清代则以紧束作为女装的重要特征,讲究情调、色彩、细节,更进一步地奠定了旗袍的基本格局。
清代妇女服饰逐渐变得严谨,绢绸、轻薄的绸缎成为女性喜爱的面料。
这一时期的女性旗袍吸收了宫廷服饰的精髓,视觉效果趋向于富丽堂皇,也充满了浓郁的宫廷文化气息。
到了民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女性地位的提高,旗袍逐渐成为女性时尚的代表。
当时的旗袍已经具备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一字领、修身款式,长度刚好及膝。
而且,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旗袍在领口处增加了扣子,袖口也设计出了立领,显得更加简洁大方。
民国时期旗袍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束缚式女装,更是颇具时代意义,为宽大的社会变革埋下了伏笔。
20世纪50年代,中国逐渐开始走向改革开放,各种西式服饰也开始涌入中国,旗袍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一段低潮期。
不过,并非被抛弃,而是受到了新风尚的影响,旗袍在设色、加大条文等细节上都有所改观,使得旗袍在这一时期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21世纪初,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为旗袍的复兴提供了契机。
中国文化的复兴和民族认同感的增强,使得旗袍重新成为时尚的代表。
而且,现代设计师在传统旗袍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旗袍不再仅仅是一种传统服饰,而是成为了一种融合了中式和西式设计元素的现代时尚服饰。
各种面料、款式、图案、配饰、颜色等都为旗袍的复兴注入了新的生机。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旗袍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民族服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它是中国女性传统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被誉为中国的“国服”,曾经风靡一时,至今仍然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旗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汉民族服饰之一,襦裙。
襦裙起源于周朝,经过唐宋时期的演变,逐渐发展为具有独特特点的旗袍。
旗袍在清朝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普及,成为清代贵族和市井百姓的常见服饰。
旗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但它的灵感和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古代的汉族服饰和民间风情。
旗袍的特点在于其简洁大方、曲线美和华丽的绣花样式。
旗袍的裁剪十分讲究,宽松而立体,能够衬托女性的曲线美。
它身穿后可以勾勒出女性的曲线美,充分展现女性的优雅和婀娜多姿。
旗袍的袖子有弹力,宽松自然,让女性的手臂展现出柔美而优雅的线条。
旗袍的领口非常独特,有多种设计,如高领、圆领、方领等。
它们可以显示女性的颈部和脸部线条,展现出女性的优雅魅力。
旗袍的材质以丝绸为主,也有棉布和化纤等面料。
细腻的丝绸质地能够给人一种华贵和身份的感觉,使旗袍更加高贵典雅。
旗袍的色彩丰富多样,有红、绿、蓝、紫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
不同颜色的旗袍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如红色代表吉祥和喜庆,绿色代表生机和希望等等。
旗袍的图案也非常丰富多样,有花鸟、动物、植物等多种图案可供选择。
旗袍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旗袍是中国女性传统美的象征,它能够展现女性的美丽和优雅。
旗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旗袍的设计和图案饱含了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性的体现。
旗袍也是中国的文化名片,为世界展现了中国女性的柔美和魅力。
自20世纪20年代起,旗袍被广泛传播到国外,成为世界时尚界的一大亮点。
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女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旗袍的穿着和流行逐渐减少。
旗袍名词解释“旗袍”,即具有旗人血统的女子的时装,它是旗人们着装最典型的款式。
它的起源可追溯到五六百年前的清代。
那时的满洲妇女以长袍为主,上下两截相连,前身及两袖皆无开口,只有衣领、衣襟、下摆、袖口、裤腿等处有不同花色的镶边,但还是称为“长袍”。
当时的满洲贵族妇女穿着这种“长袍”骑马时,腰带与马鞍相磨擦而发出很响亮的声音,很远就能听见,这样既便于起居又能体现其崇武精神,随着历史变迁,不断吸收各民族服饰文化的营养,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服装文化内涵,使其在保持本民族独特的风格外,更具时代感,经过二百多年的改进,满族妇女们把旗袍的长度缩短,并去掉了长袍上的珍珠和宝石,只在衣边镶上颜色鲜艳的绸边。
后来发展成与满族男子服装相似,周边有宽阔的花边,衣身紧窄,袖口肥大,衣长至膝下,有大襟、右衽、无领、直筒式,并逐渐定型为现代的样式。
旗袍一般由大襟右衽的长衫、宽脚裤和绣花鞋组成,女性穿的旗袍要比男性旗袍稍长一些。
因为女性穿着时,必须把两边的衣襟系好,这样才能体现中国传统的礼仪和温柔娴淑的风范。
近几年来,西式的裙子受到了越来越多女性的青睐,然而中国女性却始终对传统的旗袍情有独钟,甚至还有少数的女性在服装上模仿西方的流行元素。
在日本和法国,尽管有人认为旗袍是中国女性专用服饰,但事实上许多西方女性也对旗袍颇感兴趣。
从20世纪初起,旗袍在欧洲、北美和日本已成为中国旗袍在外形、装饰手段等方面基本固定下来。
20世纪80年代,旗袍传入中国台湾地区,继而传遍全世界。
20世纪90年代初,旗袍在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广为流行。
在此期间,旗袍还从中国香港、澳门等地流传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
旗袍是我国女性最具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服装之一。
它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有高雅、时髦的现代风韵。
穿着旗袍的中国女性,会给人以典雅、庄重、贤淑的感觉,会唤起人们对遥远、古老、神秘东方世界的遐想,使人感到中华女性的那种曲线美和内在美。
旗袍分集介绍旗袍,也称“袍”,又称“越袍”,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服饰,是中国民间社会文化的独特象征。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古色古香的社会,是“中国礼服”的高雅而优雅的穿着形式。
旗袍的历史悠久,它的形态也多种多样,有直袍、弦袍、裹袍、连袍等。
根据款式、式样和工艺的不同,旗袍可以分为十几种,它们各有特点,在形制和细节的处理上也各有特色。
一、直袍直袍,又叫平袍、诏袍、帝袍,是两腿间穿袍子的服装,现在男子也穿这种袍子,叫做“西服”或“正装”。
直袍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旗袍款式,它可以通过将袖子穿在手腕上,使衣襟立体平整,线条流畅优美,更加时尚稳重。
二、弦袍弦袍,又叫贴袍,是一种旗袍款式,特点是袖口有一条弦线,手臂和袖口不另外用缎带系扎,而是用一条弦线穿梭于袖口的上方,使得袖口拥有较强的紧致感。
弦袍又被称之为弦袍,它的制作技术也是比较复杂的,它的袖口被一条细细的弦线系扎,不仅弯曲的线条突显出旗袍的优雅,而且更能提升它的品质感。
三、裹袍裹袍,又叫袍裹,是一种旗袍款式,特点是袖口需要用缎带系扎,使袖口具有丰满的质感,而袖口也结实可靠,紧贴手臂,更能增添时尚感受。
裹袍的袖口使用缎带系扎,不仅可以调整袖口的宽度,而且能够改变袖口的整体轮廓,更能提升它的时尚感。
四、连袍连袍是一种宽松的旗袍款式,它又叫“穿棉袄”,与其他旗袍款式不同,它的两个袖子不用缎带系扎,而是直接被缝到里面的褶皱之上,使袖子更加修长,舒适易穿,既宽松又连贯。
由于连袍没有束缚性,它的款式简单,穿起来更加轻便。
它的线条圆润,袖子简约,而且它多用绣花或绣花,增添了活力和时尚感,自由舒展的袖口也更显优雅和典雅的气质。
总的来说,旗袍的款式多种多样,让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搭配,穿出自己想要的造型,达到更好的时尚效果。
旗袍是女性特有的优雅,也是一种象征着我们民族文化精髓和国家荣誉的纯粹衣着,能够体现出女性的美丽、智慧、气质和温柔,是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的精粹。
MING RI FENG SHANG 395社 会 视 野文|王珊珊浅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旗袍下摆的发展演变摘要:在中国女性服饰史上,旗袍是不可泯灭的一笔。
它是20世纪二十年至四十年代时期服饰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最具有中国风情的符号。
旗袍在几十年时间里,从清末的旗人之袍演变成民国流行旗袍,旗袍下摆有着明显的改变,由长变短、又由短变长,美观与舒适合为一体。
本文通过对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旗袍下摆的变化分析,使人们对这一时期服饰由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旗袍下摆;20年代;30年代;40年代旗袍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以及不断变换的图案。
突显出东方女性优雅含蓄的气质,样式上仍然不断地创新,在时尚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旗袍是以最地道的中国元素和方式呈现的。
旗袍有两个矛盾的个体,它一方面是保守的,有着东方独特的含蓄之美、娴熟之美和内敛之美。
能让人很深地感受到中国女性身上独有地传统优雅,温柔矜持。
另外一个方面,又是很奔放和性感的,这主要体现在旗袍地开衩上,在模糊中闪现出无边地魅力,突显出旗袍让人过目不忘地性感风韵。
旗袍,本意为旗女之袍,清末时仍为体宽大,腰平直、衣长至足,加诸多镶滚。
旗袍,基本样式是:立领,右大襟,全身较宽松,长袖,上下直线剪裁,下摆宽大,不开衩。
二十年代初,普及到满汉两族女子,袖口窄小,边缘渐窄。
二十年代末,受到外来文化地影响,缩短长度,收紧腰身,由此演变成为改良旗袍,但仍具有中国特色。
有很多面是改动的,其中之一重要的点就是旗袍下摆的变化。
20年代初,旗袍开始普及,下摆皆为长及脚踝。
20年代初期的旗袍还是保留了初始特征:宽肥、平直,旗袍的下摆比较大,整个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状。
张爱玲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
”。
张爱玲所指的“严冷方正”,不过长度略有缩短,一般在腓部。
初期的旗袍宽肥而无需开衩,与旗女的燕服相近。
20世纪20年代前期袍身较长;下摆较大,不开衩,成宝塔形。
古法旗袍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古法旗袍的起源和发展1. 旗袍的起源旗袍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女式服装,起源于清朝末期民初时期。
当时,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剧烈的变革,旗袍作为一种新式的服饰,反映了中国妇女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和角色的变迁。
2. 旗袍的发展旗袍最初是满族女性的传统服饰,后来逐渐传入汉族社会,并在民国时期得到广泛流行。
在这一时期,旗袍经历了从传统的宽松裙襦变为修身款式的改变,成为了中国现代女性服饰的代表。
二、古法旗袍的特点和款式1. 古法旗袍的特点古法旗袍通常是修身款式,突显女性的曲线美。
面料选用丝绸、绸缎等高贵的材料,颜色多为大红、墨绿、藏青等传统颜色。
2. 古法旗袍的款式古法旗袍的款式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现代的设计元素,使得旗袍更符合现代女性的审美需求。
旗袍的领子通常为立领,袖子为中式的宽袖,裙摆为直筒或下摆飘逸的款式。
三、古法旗袍的穿着礼仪1. 穿着方式古法旗袍的穿着方式通常是由右侧系带,左侧为开叉。
穿着时应保持端庄优雅,不宜过于暴露。
2. 配饰古法旗袍搭配的饰品多为传统的配饰,如发簪、耳环、手镯等。
古法旗袍需要搭配适合的发型和化妆,以突显女性的魅力。
四、古法旗袍的文化意义1. 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古法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美学价值。
2. 彰显女性的魅力古法旗袍注重对女性的曲线美的展现,通过修身的设计和典雅的面料,展现出女性的魅力和端庄。
3. 体现时尚与传统的结合古法旗袍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传统与时尚的结合,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分。
五、古法旗袍的影响1. 对中国当代服饰的影响古法旗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当代服饰的设计和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现代女性服饰的代表之一。
2. 对国际时尚界的影响古法旗袍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国际时尚界的目光,它以独特的魅力和设计风格在国际时尚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旗袍 7 旗袍样式
旗袍样式
原文 /highee
穿旗袍讲究的是九翘三弯。
长衣短袖,大立领,袖口和领口镶毛,雍容华贵,直逼
新娘装;
长衣(及踝)包袖,高领,无开襟,高贵严谨,适合大
家淑女;
中长衣(过膝)包袖,高领,无开襟,够素雅大方;宽
镶边旗袍无袖长衣旗袍,右开变形襟的改良旗袍,浓
烈的宫廷华贵特色,充分体现女人婀娜体态,很受欢迎;
宽滚边旗袍短袖长衣旗袍,传统的右开大襟到底 ,些许宫廷味道,宽滚双色边;
无袖长衣滴水领旗袍,真丝黑色丝绒制作,清灵素雅;手绘
无袖长衣国画旗袍,图案美丽、颜色鲜艳,高档白色纯真丝面料,由国画艺术家用特殊颜料手工绘制而成,每
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旗袍侧面为拉链,扣子是粉红色蝴蝶
扣;
左开襟短袖长衣旗袍,最古老的旗袍都是左开襟,但现
代旗袍右开襟成了主流,左开襟旗袍显得特别和醒目;
无袖稍露肩,中开到底长衣旗袍,小立领,织锦缎五龙
图对圆制作,稳重,又不缺乏变化,兼有旗袍和中装特点;
超短无袖右开襟,衣长不过大腿中部,特别适合夏季,其他季节可搭配外衣或下装,一款相当凸现身材的旗袍;
长衣短袖,中开襟至腹,典雅端庄,真丝留香绉面料制作;
短袖右开襟超短旗袍,衣长一般到大腿中部活泼俏丽,颇具现代感,可配同色裤裙,腿型较好者也可直接穿着会更显得腿部修长圆润;
长衣短袖旗袍,右开襟,传统中国领,小立领,适应场合和季节性较广⋯⋯
作为生活装,现代女人的生活中能够尝试旗袍的机会似乎太少了,可以突现轻盈与靓丽,却有些妨碍行动,倒是好多餐饮业的服务小姐或宣传小姐作为工作服来穿,挺合适,所以只能是满怀憧憬地想象着在订婚仪式和婚礼上,或是什么宴会上穿穿过瘾,然后就只能让它呆在在衣架上修养生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