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运筹学作业题目1. 题目描述某物流公司需要将货物从A地运送到B地,货物数量为N件。
已知A地和B 地之间有M个中转站,每个中转站都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和储存能力。
现在需要你运用运筹学的方法,给出一个最优的货物运输方案。
2. 问题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以下几个问题:•货物从A地到B地的最短路径是什么?•每个中转站的处理能力和储存能力分别是多少?•每个中转站的位置以及与其他中转站的距离是多少?3. 数据收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收集以下数据:•A地和B地之间的距离•每个中转站的处理能力和储存能力•每个中转站的位置以及与其他中转站的距离4. 模型建立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建模为一个网络图问题,其中A地和B地为源点和汇点,中转站为中间节点。
我们需要找到从源点到汇点的最短路径,并且满足各个中转站的处理能力和储存能力的限制。
我们可以使用最短路径算法(如Dijkstra算法或Floyd-Warshall算法)找到从源点到汇点的最短路径,并计算出该路径上各个中转站的处理能力和储存能力。
5. 求解与优化在求解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最短路径的选择:我们可以根据距离、处理能力和储存能力三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优的路径。
•货物分配策略:根据中转站的处理能力和储存能力,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货物分配策略,使得所有中转站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容量约束的处理:如果某个中转站的处理能力或储存能力不足,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调整货物的分配,以避免资源浪费或堆积。
6. 结果分析根据我们的模型和求解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最优的货物运输方案,并且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果:•最短路径:确定了从A地到B地的最短路径,方便后续货物的运输安排。
•中转站资源利用率:根据我们的货物分配策略,可以评估每个中转站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优化中转站的运营效果。
•资源调配建议:如果存在处理能力或储存能力不足的中转站,我们可以提供资源调配建议,帮助公司优化资源分配。
运筹学网上作业作业名称:2022年秋季运筹学(本)网上作业1出卷人:SA作业总分:100通过分数:60起止时间:2022-11-114:34:26至2022-11-116:59:39学员姓名:dong某y学员成绩:95标准题总分:100标准题得分:95详细信息:题号:1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图形:A、B、C、D、标准答案:B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0题号:2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1915年谁首先推导出存贮论的经济批量公式A、ErlangB、HarriC、ShewhartD、Dantzig标准答案:B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5题号:3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对于基B,令所有非基变量为0,满足A某=b的解,称为B所对应的A、可行解B、最优解C、基本解D、退化解标准答案:C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5题号:4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原问题的检验数对应对偶问题的一个A、基本可行解B、最优解C、基本解D、不知标准答案:C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5题号:5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图形:A、B、C、D、标准答案:C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5题号:6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1917年谁首先提出了排队论的一些著名公式A、ErlangB、HarriC、ShewhartD、Dantzig标准答案:A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5题号:7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某、Y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可行解,且C某=Yb,则某、Y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A、基本可行解B、最优解C、基本解D、不知标准答案:B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5题号:8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线性规划的标准型中C称为A、技术向量B、价值向量C、资源向量D、约束矩阵标准答案:B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5题号:9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管梅谷在1962年首先解决了哪类运筹学问题A、随机规划问题B、中国邮路问题C、欧拉图问题D、四色问题标准答案:B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5题号:10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1947年谁得到了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A、ErlangB、HarriC、ShewhartD、Dantzig标准答案:D学员答案:D本题得分:5题号:11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5内容:我国运筹学的应用是始于A、重工业B、建筑业C、纺织业D、服务业标准答案:BC学员答案:BC本题得分:5题号:12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5内容:研究模型有三种基本形式A、形象模型B、抽象模型C、模拟模型D、数学模型标准答案:ACD学员答案:ACD本题得分:5题号:13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5内容:运筹学研究问题的特点表现为A、综合性B、跨学科性C、实用性D、专业性标准答案:ABC学员答案:ABC本题得分:5题号:14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线性规划的最优基是唯一的。
《运筹学》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1. 一个连通图中的最小支撑树,其连线的总长度()A. 唯一确定B. 可能不唯一C. 可能不存在D. 一定有多个正确答案:A2.关于线性规划模型,下面()叙述正确A.约束方程的个数多于1个B.求极大值问题时约束条件都是小于等于号C.求极小值问题时目标函数中变量系数均为正D.变量的个数一般多于约束方程的个数正确答案:D3.可行流应满足的条件是()A. 容量条件B. 平衡条件C. 容量条件和平衡条件D. 容量条件或平衡条件满分:2.5 分正确答案:C4.从连通图中生成树,以下叙述()不正确A. 任一连通图必能生成树B. 任一连通图生成的树必唯一C. 在生成的树中再增加一条线后必含圈D. 任易连通图生成的各个树其线数必相同正确答案:B5.下面的叙述中,()是错误的A. 最优解必能在某个基解处达到B. 多个最优解处的极值必然相等C. 若存在最优解,则最优解唯一D. 若可行解区有界则必有最优解满分:2.5 分正确答案:C6.库存管理的ABC分类法中,对C类货物的管理应()一些。
A. 严格B. 粗略C. 宽松D. 折衷分正确答案:B7.排队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不包括以下的哪项()A. 输入过程B. 输出过程C. 排队规则D. 服务机构满分:2.5 分正确答案:B8.LP的数学模型不包括()A. 目标要求B. 非负条件C. 约束条件D. 基本方程正确答案:D9.标准的M/M/1模型的条件不包括()A. 顾客源是无限的B.先到先服务C.多服务台D. 单服务台正确答案:C10.线性规划问题中,下面()的叙述正确A. 可行解一定存在B. 可行基解必是最优解C. 最优解一定存在D. 最优解若存在,在可行解中必有最优解正确答案:D11. 求解最小支撑树的方法不包括()A. 最大流B. 破圈法C. 避圈法D.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12. 采用计量方法的前提不包括()A. 决策问题复杂,多个变量B. 多种数量关系表述。
运筹学请在以下五组题目中任选一组作答,满分100分。
第一组:计算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1.福安商场是个中型的百货商场,它对售货人员的需求经过统计分析如下表所示,为了保证售货人员充分休息,售货人员每周工作五天,休息两天,并要求休息的两天是连续的,问该如何安排售货人员的休息,既满足了工作需要,又使配备的售货人员的人数最少,请列出此问题的数学模型。
2.A、B两人分别有10分(1角)、5分、1分的硬币各一枚,双方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各出一枚,规定和为偶数,A赢得8所出硬币,和为奇数,8赢得A所出硬币,试据此列出二人零和对策模型,并说明此游戏对双方是否公平。
3、某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均需在A、B、C三种不同的设备上加工,每种产品在不同设备上加工所需的工时不同,这些产品销售后所能获得利润以及这三种加工设备问:该厂应如何组织生产,即生产多少甲、乙产品使得该厂的总利润为最大?4、用图解法求解 max z = 6x1+4x2 s.t.第二组:计算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1、用图解法求解min z =-3x1+x2 s.t.⎪⎪⎪⎩⎪⎪⎪⎨⎧≥≤+≥+≤≤08212523421212121x x x x x x x x ,2、用单纯形法求解 max z =70x1+30x2 s.t.⎪⎪⎩⎪⎪⎨⎧≥≤+≤+≤+072039450555409321212121x x x x x x x x ,3、用单纯形法求解 max z =7x1+12x2 s.t.⑵ ⑶ ⑷ ⑸、⑹1212212210870x x x x x x x +≤⎧⎪+≤⎪⎨≤⎪⎪≥⎩, ⑴ ⑵ ⑶ ⑷ ⑸⑹、⑺⑴⎪⎪⎩⎪⎪⎨⎧≥≤+≤+≤+0300103200543604921212121x x x x x x x x ,4.某企业要用三种原材料A 、B 、C 生产出出三种不同规格的产品甲、乙、丙。
已知产品的规格要求,产品单价,每天能供应的原材料数量及原材料单价,分别见表1和表2。
《运筹学》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一、是非题:1.图解法与单纯形法虽然求解的形式不同,但从几何上理解,两者是一致的。
(√)2.线性规划问题的每一个基解对应可行解域的一个顶点。
(╳)3.如果线性规划问题存在最优解,则最优解一定可以在可行解域的顶点上获得。
(√)4.用单纯形法求解Max型的线性规划问题时,检验数Rj>0对应的变量都可以被选作入基变量。
(√)5.单纯形法计算中,如果不按最小比值规划选出基变量,则在下一个解中至少有一个基变量的值为负。
(√)6.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如为最优解,则该可行解一定是基可行解。
(╳)7.若线性规划问题具有可行解,且可行解域有界,则该线性规划问题最多具有有限个数的最优解。
(╳)8.对一个有n个变量,m个约束的标准型线性规划问题,其可行域的顶点数恰好为mnC个。
(╳)9.一旦一个人工变量在迭代中变为非基变量后,该变量及相应列的数字可以从单纯形表中删除,而不影响计算结果。
(√)10.求Max型的单纯形法的迭代过程是从一个可行解转换到目标函数值更大的另一个可行解。
(√)二、线性规划建模题:1.某公司一营业部每天需从A、B两仓库提货用于销售,需提取的商品有:甲商品不少于240件,乙商品不少于80台,丙商品不少于120吨。
已知:从A仓库每部汽车每天能运回营业部甲商品4件,乙商品2台,丙商品6吨,运费200元/每部;从B仓库每部汽车每天能运回营业部甲商品7件,乙商品2台,丙商品2吨,运费160元/每部。
问:为满足销售量需要,营业部每天应发往A、B两仓库各多少部汽车,并使总运费最少?解:设营业部每天应发往A、B两仓库各x1,x2部汽车,则有:12 121212min200160 47240 2280 621200(1,2)jW x xx xx xx xx j=++≥⎧⎪+≥⎪⎨+≥⎪⎪≥=⎩2.现有一家公司准备制定一个广告宣传计划来宣传开发的新产品,以使尽可能多的未来顾客特别是女顾客得知。
运筹学作业(三)
习题1、
试利用0-1变量对下列各题分别表示成一般线性约束条件:
(a )221≤+x x 或53221≥+x x
(b )变量x 只能取值0、3、5或7中的一个
(c )变量x 或等于0,或≥50
(d )若21≤x ,则1≥2x ,否则4≤2x
(e )以下四个约束条件中至少满足两个:
521≤+x x ,21≤x ,23≥x ,643≥+x x
习题2、试利用0-1变量将下述问题题表示成一般线性约束条件,然后用EXCEL 求解
32152max x x x x ++=
⎪⎩⎪⎨⎧≥≤++≥-+-0,,10
2153103
21321321x x x x x x x x x 习题3、清华大学运筹学(第三版) P99 3.3 只计算3-47表格
(1) 用西北角法、最小元素法、伏格尔法给出初始方案
(2) 对用“最小元素法”给出的初始方案,用“闭合回路法”判定是否最优
(3) 对用“伏格尔法”给出的初始方案,用“位势法”判定是否最优
(4) 对(3)的结果进行分析,如果不是最优,调整方案,直至最优为止
习题4、 清华大学运筹学(第三版) P99 3.6
(用计算机求解)。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运筹学》课程作业第2章1.某公司计划生产两种产品,已知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三种原材料的消耗及所获的利润,如下表所示。
问应如何安排生产使该工厂获利最多?(建立模型,并用图解法求解)1. 解::设生产产品1为x 件,生产产品2为y 件时,使工厂获利最多 产品利润为P (万元) 则 P=40x+50y作出上述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即可行域:由约束条件可知0ABCD 所在的阴影部分,即为可行域 目标函数P=40x+50y是以P 为参数,-54为斜率的一族平行线y =-54x +50P (图中红色虚线) 由上图可知,目标函数在经过C 点的时候总利润P 最大 即当目标函数与可行域交与C 点时,函数值最大即最优解C=(15,7.5),最优值P=40*15+50*7.5=975(万元)答:当公司安排生产产品1为15件,产品2为7.5件时使工厂获利最大。
2.某公司计划生产两种产品,已知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两种原材料的消耗和人员需要及所获的利润,如下表所示。
问应如何安排生产使该工厂获利最多?(建立模型,并用图解法求解:设生产产品1为x 件,生产产品2为y 件时,使工厂获利最多 产品利润为P (万元) 则 P=300x+500y作出上述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即可行域:由约束条件可知阴影部分,即为可行域目标函数P=300x+500y 是以P 为参数,-53为斜率的一族平行线y =-53x +500P (图中红色虚线) 由上图可知,目标函数在经过A 点的时候总利润P 最大 即当目标函数与可行域交与A 点时,函数值最大即最优解A=(4,6),最优值P=300*4+500*6=4200(万元)答:当公司安排生产产品1为4件,产品2为6件时使工厂获利最大。
3. 下表是一个线性规划模型的敏感性报告,根据其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是否愿意付出11元的加班费,让工人加班;2)如果第二种家具的单位利润增加5元,生产计划如何变化?Microsoft Excel 9.0 敏感性报告 工作表 [ex2-6.xls]Sheet1报告的建立: 2001-8-6 11:04:02可变单元格终递减目标式允许的允许的单元格名字值成本系数增量减量$B$15 日产量(件)100 20 60 1E+30 20$C$15 日产量(件)80 0 20 10 2.5$D$15 日产量(件)40 0 40 20 5.0$E$15 日产量(件)0 -2.0 30 2.0 1E+30约束终阴影约束允许的允许的单元格名字值价格限制值增量减量$G$6 劳动时间(小时/件)400 8 400 25 100$G$7 木材(单位/件)600 4 600 200 50$G$8 玻璃(单位/件)800 0 1000 1E+30 200解:(1)由敏感性报告可知,劳动时间的影子价格为8元,即在劳动时间的增量不超过25小时的条件下,每增加1个小时劳动时间,该厂的利润(目标值)将增加8元,因此付出11元的加班费时,该厂的利润是亏损的。
《运筹学》课堂作业及答案第⼀部分绪论第⼆部分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图解法同单纯形法虽然求解的形式不同,但从⼏何上理解,两者是⼀致的;(b)线性规划模型中增加⼀个约束条件,可⾏域的范围⼀般将缩⼩,减少⼀个约束条件,可⾏域的范围⼀般将扩⼤;(c)线性规划问题的每⼀个基解对应可⾏域的⼀个顶点;(d)如线性规划问题存在可⾏域,则可⾏域⼀定包含坐标的原点;(e)对取值⽆约束的变量x i,通常令其中,在⽤单纯形法求得的最优解中有可能同时出现(f)⽤单纯形法求解标准型的线性规划问题时,与对应的变量都可以被选作换⼊变量;(g)单纯形法计算中,如不按最⼩⽐值原则选取换出变量,则在下⼀个解中⾄少有⼀个基变量的值为负;(h)单纯形法计算中,选取最⼤正检验数δk对应的变量x k作为换⼊变量,将使⽬标函数值得到最快的增长;(i)⼀旦⼀个⼈⼯变量在迭代中变为⾮基变量后,则该变量及相应列的数字可以从单纯形表中删除,⽽不影响计算结果;(j)线性规划问题的任⼀可⾏解都可以⽤全部基可⾏解的线性组合表⽰;(k)若x1,x2分别是某⼀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则也是该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其中λ1,λ2可以为任意正的实数;(1)线性规划⽤两阶段法求解时,第⼀阶段的⽬标函数通常写为X ai为⼈⼯变量),但也可写为,只要所有k i均为⼤于零的常数;(m)对⼀个有n个变量、m个约束的标准型的线性规划问题,其可⾏域的顶点恰好为个;(n)单纯形法的迭代计算过程是从⼀个可⾏解转转换到⽬标函数值更⼤的另⼀个可⾏解;(o)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解如为最优解,则该可⾏解⼀定是基可⾏解;(p)若线性规划问题具有可⾏解,且其可⾏域有界,则该线性规划问题最多具有有限个数的最优解;(q)线性规划可⾏域的某⼀顶点若其⽬标函数值优于相邻的所有顶点的⽬标函数值,则该顶点处的⽬标函数值达到最优;(r)将线性规划约束条件的“≤”号及“≥”号变换成“=”号,将使问题的最优⽬标函数值得到改善;(s)线性规划⽬标函数中系数最⼤的变量在最优解中总是取正的值;(t)⼀个企业利⽤3种资源⽣产4种产品,建⽴线性规划模型求解得到的最优解中,最多只含有3种产品的组合;(u)若线性规划问题的可⾏域可以伸展到⽆限,则该问题⼀定具有⽆界解;(v)⼀个线性规划问题求解时的迭代⼯作量主要取决于变量数的多少,与约束条件的数量关系相对较⼩。
1. 分别用图解法和单纯型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并对照指出单纯形表中的各基可行解对应图解法中可行域的哪一顶点。
(1)Max z=2x 1+x 2
St.⎪⎩⎪⎨⎧≥≤+≤+0,242615532
12121x x x x x x
2. 分别用单纯形法中的大M 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并指出属哪一类。
(1)Min z=4x 1+x 2
⎪⎪⎩⎪⎪⎨⎧=≥=++=-+=+)
4,3,2,1(04
26343342132121j xj x x x x x x x x
作业2:
1、给出线性规划问题:
Max z=2x 1+4x 2+x 3+x 4
⎪⎪⎪⎩⎪⎪⎪⎨⎧=≥≤++≤++≤+≤++)
4,3,2,1(09662833
2143221421j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j 要求:(1)写出其对偶问题;(2)已知原问题最优解为X *
=(2,2,4,0),试根据对偶理论,直接求出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2、已知线性规划问题
Max z=2x 1-x 2+x 3 ⎪⎩⎪⎨⎧≥≤+-≤++0,,463
2121321x x x x x x x x
先用单纯型法求出最优解,,再分析在下列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最优解的变化
(1) 目标函数变为Max z=2x 1+3x 2+x 3;
1、某厂Ⅰ、Ⅱ、Ⅲ三种产品分别经过A、B、C三种设备加工。
已知生产单位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