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人民版选修1 专题八二明治维新的举措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4
专题八明治维新【教学目标】1、简述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2、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3、通过明治维新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教学重点】1、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2、评价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的作用3、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比,认识各国近代化的多样性,探讨其原因。
【知识结构】【教学过程】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1、德川幕府的腐败封建统治在政治上,实行幕藩体制即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权在幕府将军手中,地方设“藩”。
除此之外,还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即天皇、士(将军、大名、中下级武士)、农、工、商、贱民在外交上,采取锁国政策。
幕府的腐败统治日本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2、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9世纪上半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为明治维新准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前提。
3、西方列强的殖民入侵,使民族危机加深。
由于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继美国与日本签定《日美亲善条约》之后,英、俄、法等国也强迫日本开国通商。
从而使日本陷入了严重的半殖民地危机之中。
4、倒幕运动为了克服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由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等组成的倒幕派发动了一场旨在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结果打败了幕府,从而为改革扫清了障碍。
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措施)1、政治上:破旧立新废藩置县在全国废除封建领主制,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将全国划为三府七十二县。
从而彻底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开始建立起来,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形成了“皇族”“华族”“士族”“平民”四个等级,实行“四民平等”。
这样,平民可以自由择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华族和士族的上层投资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
从而形成了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制。
制定、颁布了1889年宪法这部宪法虽然确立了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但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因此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预习导引知识点一 “尊王攘夷”1.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民族危机加剧。
(2)直接原因: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对内镇压。
2.概况(1)标志:1860年,中下级武士暗杀幕府当权者。
(2)口号:“尊王攘夷”,即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3)基础:中下级武士是主要参与者,得到了大名的支持,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等也纷纷响应。
(4)活动①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
②袭击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船只等。
③1863年,高杉晋作组织“奇兵队”,抗击西方侵略者。
3.结果——失败(1)原因[深度点拨] “尊王攘夷”口号提出的原因(1)经济:虽然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是这一新的生产关系还不成熟。
(2)政治:人们对幕府失去了信任,资产阶级力量弱小,领导运动的是具有民族责任感的中下级武士。
(3)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尚未产生,中下级武士只能树立起比幕府地位高并且为封建势力所承认的天皇的权威。
知识点二 倒幕运动的兴起1.背景(1)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
(2)有识之士要求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
(3)全国许多地区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严重动摇着幕府统治。
2.领导高杉晋作、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
3.根据地长州、萨摩、土佐等西南强藩。
4.大政奉还(1)背景①倒幕派:加紧倒幕运动,准备讨伐幕府。
密切同英国的关系,争取获得天皇的支持。
②幕府:为消除倒幕派的讨伐借口,保住实际权力。
(2)概况:1867年11月,幕府表示要把政权“奉还”天皇,史称“大政奉还”。
[名师点拨] 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资产阶级没有足够的力量来领导倒幕运动,而中下级武士虽然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却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成为革新力量,特别要注意的是中下级武士虽然担负领导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并没有演化为资产阶级。
知识点三戊辰战争1.原因(1)“大政奉还”后,德川幕府仍控制着国家政权。
(2)1868年初,倒幕派以天皇的名义宣布废除幕府统治,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强迫幕府将军“辞官纳地”。
课堂互动三点剖析一、明治维新的举措及作用1.破除旧政治体制(1)废藩置县: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把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县,府、县知事由中央任命。
被罢免的藩知事到首都东京定居。
这样,日本千百年来的封建割据局面被彻底打破,真正成为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也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确立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等四种身份。
政府废除武士垄断军职、佩带刀剑的特权,通过赎买方式,取消武士的俸禄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四民平等”。
平民可以自由通婚(皇族除外),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
这样,日本逐渐建立起一种新的社会体制。
2。
殖产兴业(1)是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而制定的重大经济政策,其基本内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各种政策甚至动用国库资金,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成长。
(2)殖产兴业政策的实行可分为示范和扶植两个阶段。
明治政府首先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由国家出资大办官营企业,为私人企业作“示范”,同时加紧交通、通信事业的建设,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后来,明治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将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还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支持。
3。
富国强兵(1)明治政府十分重视军队和警察的建设;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聘请外籍教官,按照德国方式训练军队;向军官灌输武士道精神和忠君爱国思想。
(2)这些措施推动了日本军事的近代化,增强了军队战斗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日本军队地位特殊,由军部指挥,军部只对天皇负责.日本军队接受武士道教育,必须效忠天皇,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另外,这支军队不久便成为日本对外扩张、对内镇压人民的工具。
4.文明开化(1)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开始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其中小学为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上学,教学内容也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
(2)教育改革推动了日本教育的近代化,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程,但日本教育强调效忠天皇,向学生灌输忠君的思想,封建色彩十分浓厚。
第3课明治维新基础巩固1.“废藩置县”对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A.彻底结束了日本封建割据的局面B.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C.有利于明治政府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D.彻底破除了旧的政治体制『答案』 B『解析』幕府统治时期的各藩国,是在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废藩置县”的措施消除了各藩国的封建割据状态,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2.1873年,明治政府颁布地税改革法令,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
该规定()①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③不利于工业化的推进④遭到了新兴地主的强烈反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答案』 C『解析』征收地税,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这就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明治政府使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得到了认可,他们对国家的税收政策改革表示理解和支持。
因此,③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3.根据下面两幅图的内在联系,选择与此相关的明治维新的内容()A.富国强兵、创办军事工业B.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C.文明开化、发展现代教育D.奉还版籍、废藩置县『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由“大政奉还”来看,权力由将军奉还给天皇,同时,在地方行政机构中废除了诸侯的领地,设置了县,因此地契由县颁发。
4.日本资本主义获得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A.实行币制改革B.从外国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C.政府大力扶持D.通过对外掠夺加速资本积累『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
5.“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答案』 D『解析』由材料中“鼓励人民之工业”可知日本政府决定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 8.2 明治维新的举措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1一、选择题1.明治维新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的主要措施是( )A.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B.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C.“废藩置县”D.将大名迁居京都解析:“废藩置县”使日本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也就为日本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A、B、D三项是废藩置县的表现。
答案: C2.“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中“鼓励人民之工业”可知日本政府决定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答案: D3.明治政府的哪些措施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奠定了基础( )①废除藩国,中央直接管辖地方②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③取消等级身份制④取消武士阶层的特权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明治政府通过“废藩置县”,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取消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的特权,有利于人口的自由流动和平等交往,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承认土地私有,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行改革。
答案: A4.造成下图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与蒸汽机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争的取胜B.1889年宪法的颁布C.“殖产兴业”的政策D.军事工业的刺激解析: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建厂和建设近代交通业,导致其工厂和蒸汽机的数量大大增加。
答案: C5.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这最能说明( )A.日本实行征兵制B.日本以武士道精神来教育熏染军队C.日本实行募兵制D.日本积极准备对外扩张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阅读分析材料,抓住关键词“有国则有兵备”和“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可作出判断。
二明治维新的措施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牢固1.1871 年 8 月 29日, 木户孝允等以天皇的名义, 把在京的 56 名藩知事召至宫中 , 宣读诏书 : “值此更新之际 , 如欲内以保安亿兆, 外以与各国对峙 , 宜使名实切合 , 政令归一。
”为实现“政令归一”,明治政府采用的措施是 ()A. 废藩置县B. 四民相同C.殖产兴业D. 文明开化解析 : “内以保安亿兆 , 外以与各国对峙” , 就是要建立牢固一致的政治序次, 实现“政令归一”。
而当时对这种政治建设阻拦最大的就是幕藩系统。
1871 年, 明治政府正式废藩置县 , 建立了中央集权系统。
答案:A2. 明治政府改革封建等级制度, 改革前后对应正确的选项是()A. 旧公卿——皇族B. 大名——士族C.下级武士——老百姓D. 商人——老百姓答案:D3. 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 主要“新”在 ()A.实行义务兵役制B.模拟欧美建立近代化常备军C.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D.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答案:B4. 福泽谕吉在其所著《文明论大体》中说: “若是想使日本文明进步, 就必定以欧洲文明为目标, 确定它为所有讨论的标准,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以下改革措施与资料最一致的是A. 废藩置县B. 解放农奴C.文明开化D. 中体西用答案:C5.( 图文研究 ) 仔细观察以下列图:岩仓具视使节团出访欧美研究 :(1) 日本明治政府为什么派使节团出访欧美?(2)使节团回国后 , 日本政府采用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参照答案 : (1) 欧美国家社会制度先进, 工业发达 ; 观察学习 , 发展资本主义。
(2)措施 : 实行殖产兴业政策 ,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 实行文明开化政策 ; 仿照欧美建立新式军队等。
积极影响: 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渐渐取销了不相同等合约 , 成为亚洲强国。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2课明治维新的举措[目标导航] 1.概述明治政府建立新体制的主要措施。
(重点) 2.分析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
(重点) 3.归纳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重点) 4.探讨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难点)一、破除旧政治体制1.纲领政策(1)1868年,公布《五条誓文》,要求向西方学习,改革各种封建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公布《政体书》,整顿充实政府的组织机构。
2.主要内容项目措施意义建立中央集权(1)剥夺各藩领有权,让其担任藩知事,成为地方官(2)实行废藩置县(3)被罢免的藩知事到东京定居(4)组建“御亲兵”(1)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初步加强了中央集权(2)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3)使日本在政治上向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迈出了重要一步废除封建身份制度(1)旧藩主和旧公卿改称“华族”(2)家臣、藩士及一般武士改称“士族”(3)农、工、商和僧侣、神官改称“平民”(4)剥夺了武士垄断军职和佩带刀剑的特权,取消其俸禄制度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武士阶层彻底瓦解并发生分化学习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制度1871年11月,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使节团前往欧美考察学到了许多有用经验,找到了一条适合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易错提醒]明治政府的政治改革并没有立即建立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而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核心是破旧。
[概念辨析]废藩置县:1871年7月,日本废除全国各藩,统一为府县,是建立中央集权政权的一项划时代的政治变革。
政府曾通过奉还版籍、改革藩制,促使幕藩体制解体。
二、殖产兴业1.创办官营企业(1)成立工部省和内务省作为领导机关。
(2)创办官营企业,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设立“模范工厂”。
(3)实行“劝业政策”,奖励私人投资工矿业等近代企业。
明治维新的举措一、选择题1、推翻幕府后建立的明治新政府实行“废藩置县”措施的作用是( )①彻底打破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②有利于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③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④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施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明治维新前,各藩的首领大名享有各藩的世袭统治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这是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政治形态,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在“废藩置县”的同时,明治政府通过优抚政策,消除了大名对地方事务的影响,因此,有利于新政府改革措施的推广和施行。
答案:D2、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日本人姓氏的起源在幕府时期,除了武士等少数人外,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民,不允许有自己的姓。
明治政府废除封建身份制,普通百姓才开始有姓。
因时间仓促,很多人匆忙中只好根据所处环境给自己起姓。
因此,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答案:B3、经过明治维新,日本逐步建立起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
这种新的社会体制主要指( )A.实行四民平等 B.华族和士族可以经营工商业C.取消武士特权 D.平民可以自由地择业和迁徙解析该题涉及的是日本废除封建等级身份制度的变革,封建等级身份制度废除后确立的新体制是“四民平等”,平民有了更多的自由,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A4、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答案 D5、1871年11月,日本派出了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大型使节团前往欧美12国进行了为期22个月的考察。
1.1868年,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指出要“破历来之陋习”。
以下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符合这一誓文的有()①废藩置县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③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④剥夺武士垄断军职、佩带刀剑的特权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和识记史实的能力。
①②③④分别从政治、经济方面“破历来之陋习”,故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2.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
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开展工业革命②废除封建制度③实施“大陆政策”④推行“文明开化”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C。
从题干中的“仿效欧美”可知,题目要求选择的是日本向西方学习的措施。
实施“大陆政策”是日本明治维新后采取的军国主义政策,不符合“脱亚入欧”,将带③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阅读材料: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
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
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
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
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
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改变历法的原因。
(2)概括日本节日改革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历法和节日改革的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答案:(1)明治维新期间,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引进西方文明改造日本的传统文化。
专题八明治维新二明治维新的举措1.明治维新把日本从一个以世袭为主决定地位的社会,变成了一个以受教育程度和个人成就为主决定地位的社会。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版籍奉还,废藩置县B.废除等级,四民平等C.移风易俗,文明开化D.地税改革,土地私有解析:“四民平等”产生的社会效应是:通过社会平等以及公民权利的保障改变了传统社会中世袭罔替所包含的社会价值,而代之以靠个人努力和奋斗取得社会地位和新生活的价值。
答案:B2.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日本人姓氏的起源在幕府时期,除了武士等少数人外,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民,不允许有自己的姓。
明治政府废除封建身份制,普通百姓才开始有姓。
因时间仓促,很多人匆忙中只好根据所处环境给自己起姓。
因此,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答案:B3.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
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解析:1878年的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时期,“汽灯……和轮船”说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表明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全面改造日本,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答案:D4.木户孝允明确指出:“立国之本,唯在于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唯在于教育而已。
”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文明开化”政策的重点是( )A.培养出国人才B.教育改革C.“求知识于世界” D.派使团出访西方解析: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人才靠教育。
一、选择题
1.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
解析:选B。
日本人姓氏的起源在幕府时期,除了武士等少数人外,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民,不允许有自己的姓。
明治政府废除封建身份制,普通百姓才开始有姓。
因时间仓促,很多人匆忙中只好根据所处环境给自己起姓。
因此,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2.明治维新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最有力的措施是()
A.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B.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促进工业化
C.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D.修建铁路,开办工厂,发展外贸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明治维新发展经济的突出措施。
A项是前提,为工业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保障,C、D两项属于B项内容的具体化,故B项为最有力的措施。
3.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选C。
明治维新在引进西方文化的同时,注意保留本土文化。
和服被保留、茶室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能剧和歌舞伎的兴盛等都体现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多元并存的特色。
4.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这最能说明()
A.日本实行征兵制
B.日本以武士道精神来教育熏染军队
C.日本实行募兵制
D.日本积极准备对外扩张
解析:选A。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阅读分析材料,抓住关键词“有国则有兵备”和“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即可判断出是征兵制。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佩里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
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
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中册材料2: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请回答:
(1)结合日本当时实行的政策分析说明材料1中佩里访日不受欢迎的原因。
“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
(2)据材料2,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第(1)问原因从“政策”方面去谈,目的从材料“拯救日本……现代化的民族国家”中提炼。
第(2)问将材料中提到的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第(3)问实际是要求回答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的进步作用,从改革前后对比的情况回答。
答案:(1)原因:闭关锁国政策。
目的:摆脱外来侵略,实现富国强兵,成为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2)抛弃民族传统,盲目西化。
(3)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俄罗斯的经济无法支持沙皇的扩张主义,而克里米亚战争清晰地反映了以不自由劳动力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的脆弱。
军事上的挫败迫使沙皇政府重新评估俄罗斯的社会秩序,并实施了大范围的改组计划。
……在19世纪后30年的时间里,反政府的抗议和革命活
动有所增加。
——《新全球史》材料2:1868年,一位新天皇即位,他名叫睦仁,根据日本人的习惯,他的统治时期称为“明治”,明治时代(1868-1912年)是日本现代化的伟大时代。
……工业和金融的现代化与政治革命同时进行……从根本上讲,他们接受属于西方文明的舶来品,是为了保护他们内在的实质和他们的日本文化。
——《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请回答:
(1)据材料1并结合史实,当时俄罗斯沙皇实施的“改组计划”的关键是什么?当时的俄罗斯政府还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努力?这些努力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2并结合史实,明治时代在“政治革命”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日本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有何特点?
(3)材料1、2的作者在论述19世纪的俄罗斯和日本改革时都采用了哪一历史观点?
解析:第(1)问从农奴制改革的核心措施即可明确“改组计划”的关键。
识记这一改革的内容即可回答“方面”。
辩证认识其影响(进步性、局限性)。
第(2)问列举明治维新的政治措施。
结合所学理解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的特点。
第(3)问从本题两个改革的性质出发,即可判断作者运用的史观。
答案:(1)关键:解放农奴。
方面:政治、司法、文化教育。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西方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但未从根本上触动俄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新旧矛盾日益激化。
(2)措施:废除旧体制(废藩置县),宣布“四民平等”,颁布1889年日本宪法(或《日本帝国宪法》)。
特点:和魂洋才(或既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又要维护日本传统思想)。
(3)史观:现代化史观(或近代化史观)。
_教材答疑·名师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习思考
1.废藩置县的意义是什么?(教材P104)
提示:结束了各藩领主的割据势力,巩固了新政权,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为全国范围内实行更大改革创造了条件。
2.你觉得当时的日本社会能达到福泽谕吉所说的那种状态吗?(教材P105)
提示:不能。
原因:(1)皇族和华族依然享有特权;(2)平民在职业、居住等方面仍然受到歧视,处于事实上的不平等地位;(3)经济上的不平等是造成一切不平等的根源,只有实
现了经济上的平等,才能实现其他方面的平等。
3.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教材P107)
提示:国家创办示范工厂带动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4.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教材P109)
提示:重视国民素质教育;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广泛发动社会办学;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合理借鉴和利用外国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二、自我测评(教材P110)
1.日本某藩知事到任后不久,又被中央政府改称为县知事,此事发生的时间应在()
A.1841年B.1851年
C.1861年D.1871年
提示:D
2.日本明治维新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是()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工商业
D.禁止土地买卖,维护领主所有制
提示:B
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110)
请根据所给材料,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情况,并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带来的重要影响。
提示:基本情况:(1)开展广泛的考察活动,得到政府的支持;(2)向不同的国家学习,根据实行情况吸收其成果,领域比较广泛;(3)引进科学技术和人才,对其科学技术成果加以借鉴或直接引进;(4)思想文化领域保持了自身的特点。
重要影响:(1)推动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2)改变了落后的状态;
(3)为对外侵略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