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最全的简介89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9.18 MB
- 文档页数:89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Friedrich V on Engels)(1820年11月28~1895年8月5日),德国哲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和领袖、近代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还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
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
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
知识点一《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树立崇高理想(1)童年时代:受到严格的基督教的普鲁士教育。
(2)中学时代:产生帮助劳动人民的信念。
2、实现伟大转变(1)恩格斯在弃学经商和服兵役时期研究黑格尔哲学,并写出了批判唯心主义的哲学论文。
(2)英国宪章运动期间,恩格斯深入研究英国的社会情况,逐步树立起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时他坚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将被一种更加合理的生产方式所取代,在生产方式的变革中,工人阶级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1845年,恩格斯完成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真实地描述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指出了摆脱这种状况的出路,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并对近代社会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作了唯物主义的科学论述。
知识点二第二提琴手1、并肩战斗(1)从1844年在巴黎第二次见面后,恩格斯与马克思便开始了伟大的友谊。
(2)一起改造正义者同盟、写作《共产党宣言》、参加1848年革命等。
2、伟大合作(1)经济上:从1850年起的近20年内,恩格斯用自己经商的钱给马克思一家提供经济援助,以保证马克思有充足的时间和财力从事革命理论。
(2)革命工作中:恩格斯无私地支持马克思,替马克思撰稿,并积累了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的第一手资料,给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提供了巨大帮助。
恩格斯简介Engesi恩格斯,F.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K.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
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今乌培塔尔市)一个纺织厂主家庭。
少年时就学于巴门市立学校,1834年转入爱北斐特理科中学。
1837年其父坚持要他辍学经商。
1年后到不来梅一家商行供职。
当时德国正面临民族统一和民主革命的任务,恩格斯被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所吸引,同青年德意志运动发生联系。
1839年春,在该派机关刊物《德意志电讯》发表《乌培河谷来信》,揭露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虔诚主义的黑暗,倾注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1841年9月,恩格斯到柏林服兵役。
并在柏林大学听课,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
1841年底和1842年初写出《谢林与启示》等 3篇文章,抨击为普鲁士政府服务的哲学家F.W.J.von谢林,维护G.W.F.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青年黑格尔派从事进步活动的功绩,在德国哲学界引起轰动,在国外也有强烈反响。
这时,恩格斯在政治上和世界观上虽然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但他重视革命实践,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在实际斗争中,逐步意识到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同德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再加上L.A.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影响,他开始向唯物主义者转变。
1842年11月,恩格斯到英国曼彻斯特的欧门-恩格斯棉纺厂当职员,接触到真正的产业无产阶级。
他和工人交往,参加他们的集会和斗争,并同宪章运动领袖建立联系。
为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恩格斯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
他分析英国的社会状况,研究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为宪章运动机关报《北极星报》和马克思主编的《莱茵报》撰稿。
1844年3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两篇文章,以社会主义观点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指明一切弊端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统治的结果,论述社会主义革命和消灭私有制的不可避免性,批判英国历史学家T.卡莱尔的唯心史观,初步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360百科百度百科]个人概况姓名: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外文名:Friedrich Von Engels国籍:德国出生地:莱茵省巴门市(今伍珀塔尔)出生日期:1820年11月28日逝世日期:1895年8月5日英国伦敦父母Friederich, Sr.Elizabeth Engels配偶终身未婚未育恩格斯介绍: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
在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且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众望所归的领袖。
恩格斯一生的介绍1.出自名门望族2.虔诚的基督教徒3.爱北斐特中学的学生王4.资产阶级商人家庭中叛逆者5.被迫弃学从商6.不来梅商行的诗人7.与乌培河谷的信仰决裂8.发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9.心系英国工人阶级10.跨越门第书写爱情11.革命队伍寻挚友12.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3.伟大的巴黎会见14.第一次联手_创作《神圣家族》15.创立无产阶级的新型世界观16.创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17.《共产党宣言》的诞生18.投身1848年欧洲革命19.《新莱茵报》上唇枪舌剑20.在曼彻斯特经商21.替马克思挣稿费22.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导师23.工人运动的再觉醒24.同拉萨尔的分歧25.提出德国工人的革命任务26.反杜林论27.圣马丁教堂的婚礼28.马克思逝世29.整理和出版《资本论》30.国际工人运动的杰出顾问31.指导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活动32.欢呼英国工人运动的再度高涨33.预言革命首倡权属于俄国34.为建立第二国际而努力35.晚年的理论探索---①创立辩证的自然观②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③终结德国古典哲学④捍卫和发展唯物史观⑤探索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⑥提出无产阶级革命新政策⑦论证工农联盟的重要性36.在大海中永生个人名言1、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
恩格斯简介恩格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国社会主义哲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
他学识渊博,经历丰富,从青年时代起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工人阶级联系到一起,他以使劳动人民摆脱各种剥削和压迫为理想,并为此奋斗终身,足近代共产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一、工厂主的儿子1820年11月28日,恩格斯出生在普鲁士莱茵省资本主义工业纺织中心巴门市。
他的家庭有着根深蒂固的普鲁士思想观念和宗教传统。
他的父亲是当地一家纺织厂的工厂主,他的母亲出身名门,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贤妻良母。
在父母的呵护下,恩格斯在这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1834年秋,14岁的恩格斯到家乡附近的城市上一所理科中学读书,那一年正是封建势力肆虐的黑暗反动时期,而对恩格斯来说,这叫的生活却翻开了新的一页。
他所在的中学曾是普鲁士最好的文科中学,有着良好的自由主义传统,因此,这里已经摆脱了基督教神秘主义。
少年恩格斯在语言方面具有非凡的天赋,他以极大的兴趣去钻研希腊文、拉丁文和法文作品,并且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读接触到了被虔诚主义者斥为异端邪说的思想世界。
但是,恩格斯却没有把所有的精力花在这方面,他还热衷于德意志民族文学和德国历史课,这些课程给了他持久的影响,文学和历史课上涉及到的英雄人物及其非凡业绩震撼着少年恩格斯,他立志以英雄们为榜样来规划自己的未来道路,像英雄们一样地忠于理想并且为理想而奋斗。
恩格斯不但每天从课堂和书本上汲取知识的养料,他还处处从社会中学习。
触目皆是的劳动人民的非人的社会状况和精神状况让他深受触动,他开始注意观察生活,他看到资本主义制度下被剥夺生活乐趣的劳动人民的贫困,看到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的残暴与虚伪。
这些生活的场景在恩格斯读书时,已是萦绕在他脑际,帮助穷苦人成了他当时心中坚定的信念。
恩格斯也有自己的苦恼,按自己的设想是中学毕业后上大学,然而父亲却不支持他,于是,在高中毕业考试前一年,恩格斯在父命下辍学,到父亲的商行事务所工作。
1838年,恩格斯随父亲到了不来梅。
恩格斯简介Engesi恩格斯,F.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K.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
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今乌培塔尔市)一个纺织厂主家庭。
少年时就学于巴门市立学校,1834年转入爱北斐特理科中学。
1837年其父坚持要他辍学经商。
1年后到不来梅一家商行供职。
当时德国正面临民族统一和民主革命的任务,恩格斯被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所吸引,同青年德意志运动发生联系。
1839年春,在该派机关刊物《德意志电讯》发表《乌培河谷来信》,揭露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虔诚主义的黑暗,倾注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1841年9月,恩格斯到柏林服兵役。
并在柏林大学听课,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
1841年底和1842年初写出《谢林与启示》等 3篇文章,抨击为普鲁士政府服务的哲学家F.W.J.von谢林,维护G.W.F.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青年黑格尔派从事进步活动的功绩,在德国哲学界引起轰动,在国外也有强烈反响。
这时,恩格斯在政治上和世界观上虽然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但他重视革命实践,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在实际斗争中,逐步意识到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同德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再加上L.A.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影响,他开始向唯物主义者转变。
1842年11月,恩格斯到英国曼彻斯特的欧门-恩格斯棉纺厂当职员,接触到真正的产业无产阶级。
他和工人交往,参加他们的集会和斗争,并同宪章运动领袖建立联系。
为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恩格斯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
他分析英国的社会状况,研究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为宪章运动机关报《北极星报》和马克思主编的《莱茵报》撰稿。
1844年3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两篇文章,以社会主义观点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指明一切弊端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统治的结果,论述社会主义革命和消灭私有制的不可避免性,批判英国历史学家T.卡莱尔的唯心史观,初步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