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30例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57.22 KB
- 文档页数:1
1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小檗碱降糖的病例分析小檗碱是一种常用的中药降糖药物,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下面将以一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小檗碱降糖的病例为例,进行分析。
该患者为男性,年龄56岁,体重82公斤,身高170厘米。
患者于5年前确诊为2型糖尿病,主要症状为多尿、多饮和体重下降。
初诊时,患者的空腹血糖为12.5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8.5%。
此前,患者通过调整饮食控制血糖,但效果不佳。
经过详细询问和体检,患者没有其他并发症,肝肾功能正常,血脂和血压正常。
经过综合评估,医生决定给予患者小檗碱进行血糖控制治疗。
患者在开始治疗前接受了相关健康教育,并按照医生指导的剂量和用法使用小檗碱。
初始剂量为每天1次,每次0.2g。
治疗开始后,医生定期随访患者,并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剂量调整。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空腹血糖和HbA1c均有明显降低。
空腹血糖降至6.2mmol/L,HbA1c降至6.5%。
患者的症状也明显改善,多尿、多饮症状减轻,体重稳定。
随访期间,患者遵循医生的建议,继续坚持使用小檗碱,同时加强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
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血糖控制进一步改善,空腹血糖稳定在5.9mmol/L左右,HbA1c降至6.2%。
患者的体重也有进一步减轻,达到78公斤,肝肾功能、血脂和血压仍保持正常。
该病例表明,小檗碱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降糖效果。
通过适当的剂量和用法,小檗碱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和HbA1c,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小檗碱也可以改善患者的体重和代谢状况,对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小檗碱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长期使用小檗碱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因此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患者在使用小檗碱期间应注意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避免过度依赖药物。
应定期复查血糖和HbA1c,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剂量调整。
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何宝区;冯智勇;袁建平;王喜琴【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共4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通过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血糖、血脂等指标以及体重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降糖效果明确,同时能降低高脂血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体重指数,值得在临床推广.【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7(014)010【总页数】2页(P91-92)【关键词】盐酸小檗碱;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作者】何宝区;冯智勇;袁建平;王喜琴【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佛冈人民医院清远 511600;广东省清远市佛冈人民医院清远 511600;广东省清远市佛冈人民医院清远 511600;广东省清远市佛冈人民医院清远 51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目前糖尿病在全球都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逐渐上升,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2型糖尿病是因代谢紊乱导致的,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基础病变可能出现血脂代谢紊乱,多数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增强的情况。
因此,多数患者不仅有血糖异常的情况,血脂也存在异常[1]。
调查发现,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前没有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导致体重指数(BMI)严重超标[2]。
因此,临床治疗时除了要降低血糖,还要降低血脂和BMI。
本次研究采用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1 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共48例,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
1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小檗碱降糖的病例分析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血糖升高。
根据糖尿病的不同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分析应用小檗碱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病例。
患者背景:该病例的患者是一名60岁的女性,已经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约5年。
她的身高为160cm,体重为70kg,体质指数(BMI)为27.3。
此前,她多次尝试通过饮食和锻炼来控制血糖,但效果不佳。
她的空腹血糖水平一直在8-10mmol/L之间。
治疗方法:鉴于该患者多次尝试饮食和锻炼控制血糖未果,医生选择了小檗碱作为她的降糖药物。
小檗碱是一种从中药黄连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具有降糖作用。
治疗过程与结果:患者开始每天口服小檗碱0.1g,进行降糖治疗。
在治疗初期,她的空腹血糖有所下降,控制在6-7mmol/L之间。
她的家人也积极配合她调整饮食结构,限制糖分和淀粉的摄入。
在治疗的第三个月,患者的空腹血糖稳定在5-6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下降到了6.5%。
她的体重也有所下降,BMI降至25.6。
患者的血糖控制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
她也没有出现低血糖症状或其他不适。
根据病例分析,该患者的降糖治疗效果较好。
小檗碱有效地控制了她的血糖,使其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
她的体重也下降了一些,可能与饮食结构的改善和降糖治疗的效果有关。
病例分析是有限的,我们对小檗碱的降糖作用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获取更多的证据支持。
不同患者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医生在选择药物和调整剂量时进行综合考虑。
小檗碱是一种有效的降糖药物,能够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在应用之前,医生应全面考虑患者的背景和病情,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1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小檗碱降糖的病例分析
患者概述:一男性,年龄为47岁,患有2型糖尿病已有6年。
他未能控制血糖,并常常出现高血糖症状,如口渴、口干、多尿等。
他采用了健康的饮食习惯及进行定时锻炼,但血糖仍不能控制在正常水平。
治疗方案:为了控制血糖,医生建议患者使用小檗碱来降低血糖水平。
患者被告知小檗碱的剂量、使用时间和服用方式。
因为小檗碱可能会引起肝功能异常,医生建议使用小剂量,并监测肝功能。
治疗结果:该患者在使用小檗碱两周内显著降低了血糖水平,并出现了减少口渴、口干、多尿等症状的现象。
并且,在监测肝功能后,未发现小檗碱对肝功能的不良影响。
讨论:小檗碱是一种从中草药黄连中提取的化合物。
许多不同的研究表明小檗碱在降低血糖水平方面颇为有效,具有较小的副作用和很少安全问题。
然而,在使用小檗碱前仍需要医生的建议和监测,以确保其对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结论:在这个病例中,小檗碱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药物,可帮助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由于安全性和疗效上的优势,在医生的监护下使用小檗碱应该是一种被考虑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小檗碱;2型糖尿病;降糖;治疗方案;肝功能。
黄连素(盐酸⼩檗碱⽚)降⾎糖有特效,楼主:ty_春芽447黄连素降⾎糖真的有效,⽽且是特效,我亲⾝试过的,我就是糖尿病⼈。
望病友采纳。
可直接服⽤盐酸⼩檗碱⽚,最初,有尿糖,⽽每天三次,每次⼗⽚,饭后⽴服。
半⽉到⼀⽉后,检查没有尿糖后,每次降为七⽚。
⼀到两⽉后,可降⾄正常。
然后减为每次3⽚。
并⼀直维持。
饮⾷不⽤太多忌讳,别暴饮暴⾷。
原则上多吃素。
多运动减肥。
我⽤⾃⼰的亲⾝经历,证实⼆型糖尿病不是什么⼤病,也证实上海交⼤赵⽴平教授的研究成果是正确的。
糖尿病病因是:因为饮⾷⽣活习惯等原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腐败菌太多,产⽣⼤量内毒素,进⼊⾎液后,⼲扰了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导致⾎糖升⾼不下。
服⽤黄连素(盐酸⼩檗碱⽚)后,可有效抑制肠道腐败菌增⽣,极⼤改善肠道菌群,减少毒素⼊⾎,胰岛素功能恢复,进⽽降低⾎糖,恢复健康。
希望各位病友不要迷信医院,少⾛弯路。
其实所有苦味的⾷物都有此功效,⼤家不妨多吃苦味⾷物。
另外还有⼀点,⼀定要多吃含钾丰富的⾷物。
如紫菜,海带,⾹蕉等。
据研究,⾷物在肠道分解为葡萄糖后,与钠离⼦结合后⼊⾎成为⾎糖。
与钾离⼦结合进⼊⼤肠排出体外,可有效减少糖的吸收。
还有⼀点,⼀⽇三餐要尽量少吃⽶、⾯等淀粉类主⾷,多吃果蔬。
说⼀下我的情况。
我是五年前查出糖尿病,打胰岛素两年,后来剂量越打越⼤,也越来越不管⽤,⽽且经常眼窝胀痛,空腹⾎糖⾼达10-19,⼼情很糟糕。
绝望中,通过⽹络遍查资料,⾃⼰摸索⽅法。
终于找到了黄连素降⾎糖的办法。
我当即停打胰岛素,服⽤黄连素,⽬前空腹⾎糖稳定在6.5左右。
有⼀点要提醒⼤家,黄连素只改变肠道菌群,不进⼊⾎液,所以不伤肝肾,副作⽤⼩,⽽且黄连素很很便宜。
最后,衷⼼祝各位糖友们早⽇恢复健康,⾛出阴霾。
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探析目的:探析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联合盐酸小檗碱片以及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予以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经治疗后,三项血糖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并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结果相比,改善幅度更大,四项血脂指标的改善幅度与对照组相比也更加明显,组内以及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盐酸小檗碱以及二甲双胍的联用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血脂与血糖水平,应用效果显著。
标签:糖尿病;高血脂症;胰岛素糖尿病是世界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与预测,2030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将会达到3.7亿[1]。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疾病,以糖代谢异常作为病变基础,患者在基础病变的影响下会出现血脂代谢异常,因此合并高血脂症的几率也非常高。
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探析探析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共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以及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于2007年所制定的血脂水平分层标准[3],排除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继发性高脂血症、严重感染、外伤、存在严重胃肠症状以及对盐酸小檗碱和二甲双胍这两种药物过敏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同时签订同意书。
其中男44例,女50例,年龄在43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3±2.0)岁。
病程在3个月到14年之间,平均为(5.6±0.8)年。
1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小檗碱降糖的病例分析
病例:一名50岁男性,身高170cm,体重85kg,血压140/80mmHg,空腹血糖
9.5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胰岛素使用不足以控制血糖。
诊断为2型糖尿病。
治疗方案:在加强运动和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开始应用小檗碱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每天早饭和晚饭前口服小檗碱20mg,共40mg/天。
治疗效果:小檗碱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控制得到有效改善。
1周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降至8.0mmol/L,2周后降至7.5mmol/L,4周后降至6.8mmol/L。
同时,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也得到了显著改善,降至6.8%。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讨论:小檗碱是一种从小檗树中提取的药物,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
它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抵抗力,提高糖代谢。
研究表明,小檗碱还能够减少胆固醇、三酰甘油等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小檗碱作为降糖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能够辅助其他药物或控制血糖不理想的患者,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然而,在应用小檗碱的过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小檗碱的毒性较强,过量使用有可能导致肝脏和肾脏等器官损伤。
因此,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小檗碱,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1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小檗碱降糖的病例分析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患者通常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有4.65亿人患有糖尿病,中国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
根据糖尿病的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小檗碱降糖的病例分析。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小檗碱。
小檗碱是从小檗树皮中提取的一种植物化合物,具有很好的降糖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并且对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小檗碱在糖尿病治疗中有着很大的潜力。
1型糖尿病患者:小明,17岁,1型糖尿病患者,已经确诊糖尿病3年。
小明的父亲也是糖尿病患者,因此小明从小就非常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但是由于糖尿病的特殊性,小明的血糖一直很难控制,经常出现高血糖的情况。
医生建议小明可以尝试应用小檗碱来降糖。
小明开始使用小檗碱后,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他发现自己的血糖稳定了很多,不再经常出现高血糖的情况。
而且,小明的胰岛素用量也有所减少,不再需要经常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小明的身体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他再也不会感觉到口干、口渴、多尿等症状。
可以看出,小檗碱对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作用都非常显著。
它可以有效降低血糖,调节糖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并且不会产生太多的副作用。
我们可以将小檗碱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小檗碱虽然有很好的降糖作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谨慎,不能滥用。
患者在使用小檗碱之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来使用,以避免可能的不良反应。
患者在使用小檗碱的也需要加强对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节,全面提高自身的代谢水平,使治疗效果更佳。
小檗碱对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作用都非常显著。
通过以上病例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檗碱可以有效地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盐酸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3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5-16T09:01:37.9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5期作者:王月波
[导读] 讨论盐酸小檗碱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疗效。
王月波(黑龙江省通北林业局医院 164031)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5-0171-02
【摘要】讨论盐酸小檗碱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疗效结论盐酸小檗碱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并能改善胰岛素的分泌。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伴有因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
该病在临床上的主要病征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2 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至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可能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
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
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1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总之,2型糖尿病治疗的短期目标是控制血糖,长期目标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其基础治疗方案主要由运动和饮食构成,但是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往往也非常关键。
盐酸小檗碱,商品名黄连素,由黄连、黄柏、三颗针或其他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临床上常作为清热解毒,抗感染药物应用。
近年来,发现盐酸小檗碱除此之外,尚具有降糖、降脂等药理活性,而且还是较强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这些研究展示了盐酸小檗碱作为温和的口服降糖药,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
现将我们验证的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患者为我院2004年12月~2009年12月年门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诊断符合WHO标准。
男18例。
女12例;年龄38~62岁,病程2~12年。
使用口服降糖药,空腹血糖仍>8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无急性心、脑、肾疾患。
1.2 临床表现 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
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
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
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1.3 治疗方法首先,单纯饮食疗法1个月以上,如血糖、尿糖测定4次无改善,增服盐酸小檗碱,口服0.3~0.5g,tid,每次服用量根据三餐前血糖水平调整。
空腹血糖<8.33mmol/L,每次服0.3g;血糖8.33~13.9mmol/L,每次服0.4g;血糖>13.9mmol/L,每次服0.5g。
疗程l~3个月。
2 结论
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明显下降,胰岛索明显升高,总有效率90%。
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便秘者未见加重。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尽早预防可有效减缓疾病的发展。
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要及时检测血糖,及早发现及早采取饮食加运动或服用药治疗,干预血糖异常升高,减缓疾病的发展进程。
参考4.诊断措施,及时检查血糖,必要时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值(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水平的准确且精确的指标,不受急性血糖波动的影响,测定较方便,受试者既不需空腹,也不需做糖耐量检测)。
盐酸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1)盐酸小檗碱未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与释放,也未影响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其作用可能为受体后效应,它可对抗注射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
抑制以丙氨酸为底物的糖异生,它的降糖作用与血乳酸升高密切相关,因而可能通过抑制糖异生和/或促进糖酵解产生降糖作用。
(2)盐酸小檗碱能降低高胰岛素血症,增加胰岛素的生物活性,促进脂类分解代谢,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3)盐酸小檗碱具有抗升糖激素作用,并能促进胰岛细胞再生及功能恢复。
(4)盐酸小檗碱有与二甲双胍相似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作用。
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
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
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
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高脂血症,盐酸小檗碱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可防治高脂血症。
盐酸小檗碱副作用少、耐受性好、药源广、价格低廉,我们认为盐酸小檗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降脂药物。
参考文献
[1]上海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组.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病杂志,1997;13(2):197-200.
[2]王雪茵,高文达,蔡兵,等.黄连素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机制及临床疗效[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7;23(6):441-3.
[3]陈其明,谢明智.小檗碱对正常小鼠血糖调节的影响[J].药学学报,1987;22(3):161-5.
[4]刘长山,朱禧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糖尿病SD大鼠组织酶活性和神经传导速度影响[J].实用糖尿病杂志,1996;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