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下地形测绘(01、02)
- 格式:ppt
- 大小:4.74 MB
- 文档页数:59
测绘技术中的水下地形测量技术方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下地形测量技术在测绘领域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水下地形测量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海洋工程、河流治理、水利建设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下地形测量技术方法,以探索其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种常见的水下地形测量技术——声纳测深法。
声纳测深法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的原理,通过发射声波并记录回波的时间和信号强度来计算目标水下地形的深度。
由于声波的传播速度在水中是已知的,因此可以根据回波的时间确定目标地形的深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深海、湖泊等特殊环境下的地形,并且具有测量范围广、精度高的优点。
它被广泛应用于海洋资源勘测、海底地质调查等领域。
其次,我们来介绍另一种常用的水下地形测量技术——激光测距法。
激光测距法利用激光器发射激光束,并通过接收器记录返回的光信号,从而确定目标地形的距离。
这种方法适合于近距离测量,并且具有高精度和快速测量的特点。
激光测距法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城市建设等领域,如测量河床的高程、建筑物的结构等。
然而,由于激光光束在水中传播时会发生衰减,因此在水下环境中应用时需要考虑光线的衍射和散射,以提高测量精度。
此外,水下地形测量技术中还存在一种常用方法——多波束测深法。
多波束测深法通过同时发送多个声波束,并记录回波的时间和强度,以确定目标地形的深度和形态。
多波束测深法相比于传统的声纳测深法有着更高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海洋测图、河流边界划定等领域。
同时,该方法还可以获取地形的三维数据,为后续的地形分析和建模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除了这些常见的水下地形测量技术方法,还有一些新兴的技术正在被应用于水下地形测量领域。
例如,无人机测量技术的发展为水下地形测量带来了新的机遇。
无人机可以携带各种传感器设备,在空中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无需直接接触水体。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测量的安全性和效率,还能够获取更广阔的测量区域。
使用无人船进行水下地形测绘的步骤和技巧概述水下地形测绘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用于获取水下地形的形状和特征。
无人船技术的发展使得水下地形测绘不再受到人力和物力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使用无人船进行水下地形测绘的步骤和技巧。
1. 确定测绘区域在开始水下地形测绘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测绘的区域。
根据实际需求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水域范围进行测绘。
此外,还需要考虑测绘的深度范围和水下环境的复杂程度,以确定使用的无人船和传感器的性能要求。
2. 选择适当的无人船和传感器根据测绘任务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无人船和传感器非常重要。
不同的无人船和传感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例如,对于浅水区域的测绘,可以选择悬挂式无人船,它可以携带多种传感器进行测量。
而在深水区域,可以选择自主式无人船,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
传感器的选择也是关键因素。
常用的水下地形测绘传感器包括声纳、多波束声纳、激光扫描仪等。
根据所需的精度和分辨率,选择适当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3. 制定测绘计划在开始测绘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测绘计划。
首先要确定测绘的目标和需要获取的地形数据类型。
然后,根据测绘区域的大小和深度,确定航线和采样点的分布。
此外,还需要考虑船体的移动速度、控制点的设置以及数据的处理和存储方式。
4. 进行测绘操作在开始测绘之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保证无人船的各项设备正常运行,检查传感器的校准情况,并确保无人船与地面控制站的通信畅通。
开始测绘后,无人船根据预定的航线进行巡航,同时激活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航线和采样点的分布,以确保获取到足够的数据覆盖目标区域。
5. 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测绘任务后,需要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滤波和校正等操作。
然后,使用专业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水下地形的三维模型和地形图。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现有的水下地形分析方法,如地形剖面分析、水深图绘制、地形变化监测等。
测绘技术中的水下地形测量与水下地图制作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地理信息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
测绘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旨在获取地球表面的准确、全面的地理信息。
而水下地形测量及水下地图制作则是测绘技术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海洋探测、海底资源开发、海上安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下地形测量是指通过测量手段来获取水下地形的高程、形状等信息的过程。
在过去,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人们对于水下地形的了解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水下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测绘技术实现了对水下地形的高精度测绘。
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就是声纳测深。
声纳测深是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的特性,通过发射声波信号并接收反射信号来测量水下地形的技术。
声纳测深仪通过测量声波信号的传播时间和反射强度来确定目标物体的距离和深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测量多个点的位置来绘制水下地形图。
除了声纳测深,水下激光雷达(SLR)也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测量技术之一。
水下激光雷达是利用激光束在水下的传播特性来获取水下地形信息的一种技术。
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激光束的信息,可以精确测量水下地形的形状和高程。
水下激光雷达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海底地貌测绘、水下遗迹勘探等领域。
水下地图制作是根据水下地形测量所获得的数据,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将水下地形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过程。
水下地图具有高精度、多层次、立体化等特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水下地形信息。
然而,水下地图制作过程中面临着数据量大、处理复杂等挑战。
在水下地图制作中,GIS(地理信息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GIS可以将不同源的地理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与展示,从而实现对水下地形的多角度表达。
利用GIS技术,可以将测量得到的水下地形数据与卫星遥感影像、航海图、物质分布等数据进行叠加,从而建立起一幅立体化、多层次的水下地图。
此外,虚拟现实(VR)技术也为水下地图制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利用VR技术,人们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身临其境地探索水下地形。
XXXX铁路XX水库、XX水库水下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测绘有限公司二○一五年十月目录1. 概述 (1)1.1 作业的任务和目的 (1)1.1.1. 作业任务 (1)1.1.2. 作业目的 (1)1.2. 项目执行要求 (1)1.2.1. 任务安排 (1)1.2.2. 工作量 (2)1.3. 主要技术参数 (2)1.3.1. 平面、高程系统及基准 (2)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2)2.1. 作业依据 (2)2.2. 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 (2)2.3. 水下地形测量 (3)2.3.1. 测线布设 (3)2.4. 地形图编绘 (6)2.4.1. 编绘内容 (6)3. 提交的成果及资料 (6)徐宿淮盐铁路水下地形测量技术设计1.概述1.1作业的任务和目的1.1.1.作业任务(1)根据计划的测线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得到水深观测数据。
(2)对外业采集的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转换及编绘1:500水下地形图。
1.1.2.作业目的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外业调查和内业资料整理,保证使用设备100%检验合格,工作正常,采集资料100%可信可靠,野外资料记录完整,真实客观解释外业资料,报告详实,图件完整清晰。
1.2.项目执行要求1.2.1.任务安排根据工期与工作量并结合测区实际情况,我队以工程质量优秀为测绘目标,加强项目管理职能,提高测绘效率;增加技术力量投入,保证工程进度,确保工程工期。
1.2.1.1.测前准备明确任务后,马上开始组织确定项目机构,进行人员配置;收集有关资料,对特殊区域进行现场踏勘;检验调配仪器设备。
组织人员、设备、船只等准备进现场正式开展外业测量工作。
投入的主要设备一览表表1序号设备名称品牌及型号数量2iRTK 台 1 海星达双频GPS接收机1苏一光全站仪 3 台1台笔记本电脑联想41台中海达测深仪 HD-28015 南方CASS9.1 套软件1辆面包车6 汽车1艘当地渔船7 测船若干其他其他配件设备81.2.1.2.外业实施组织各种设备及人员到达现场展开外业实施。
如何进行水下地形的测绘与制图水下地形的测绘与制图是海洋地质学、海洋地理学以及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工作。
水下地形测绘主要通过声学技术,如多波束测深、侧扫声呐、声纳剖面等,获取海底地形的数据,然后用这些数据进行海底地形制图。
本文将从测绘数据采集、地形数据处理与分析、制图输出和应用方面来论述如何进行水下地形的测绘与制图。
一、测绘数据采集水下地形测绘的首要任务是采集准确的测量数据。
目前,常用的测量技术是多波束测深。
多波束测深技术通过在测船底部安装多个发射和接收声源,能同时观测到不同方向的声波反射信号,从而可以获取到高分辨率的测量数据。
除了多波束测深技术外,侧扫声呐和声纳剖面也是常用的测绘手段。
二、地形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得了一系列水下地形数据后,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准确的地形模型。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去噪、补偿等预处理操作,提高数据质量。
然后,采用插值算法填充缺失数据,以获得完整的地形模型。
接下来,进行数据分析,提取地形特征,如海底山脉、峡谷、河道等,通过计算测量数据之间的高度和距离差异。
同时,根据航行轨迹和地形特征,将数据进行分区划分,用于不同区域地形的制图。
三、制图输出地形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到高质量的地形模型后,需要将其进行制图输出。
制图输出是将地形数学模型转化为具有可视化效果的地形图或立体图的过程。
制图输出的目标是提供给用户直观、易懂的地形信息,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形数据。
在制图输出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投影方式、颜色填充和等高线绘制等方法,以制作符合要求的地形图。
四、应用方面水下地形测绘与制图在海洋相关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为海洋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通过了解海底地形,可以帮助人们寻找适合进行资源开发的区域,如油气勘探、海洋矿产开采等。
其次,水下地形测绘与制图对于海底环境监测和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地形图可以提供给海洋管理部门,用于规划和管理海洋生态保护区、渔场保护区等。
1 水下地形图测绘的特点水下的地形起伏是看不见的,不能像陆地上测图那样根据地形特征点进行测绘。
一般地,水下地形图的测绘分为两大内容:测深和定位。
2 水下地形图的传统测绘方法水下地形测量,就是利用测量仪器来确定水底点的三维坐标的过程。
水下地形图的传统测绘方法是:先在沿岸布设一定的控制点,在水域均匀地布设测点,通过陆地上的控制点进行定位,即测定出各测点的平面位置,同时进行水深测量,即测量出各测点处的水深,从而得出各测点的高程。
往往测深和定位这两项工作是独立完成的,即由两套作业人员、采用不同的仪器和工具独立进行,但这两项作业又是紧密联系的。
在船上进行水深测量的同时,必须进行定位测量,也就是说,测深和定位应同步完成。
此时测深所得的只是测点处的水深,还须解决将水底点的深度转换成高程问题。
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在进行水下地形测量的同时,同步进行水位观测,以获取水位面高程。
当测区的水位面随时间(或距离)变化较大时,要定期(或定距离)的进行水位观测,并利用观测所得时间(或距离)与潮位的对应关系,内插出每一时刻(或每一位置)的水位面高程;若水位变化微小或基本不发生变化,无须内插,仅测量一个水位面高程即可。
水下地形图测绘方法探析喻艳梅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工程系 4101143 利用RTK定位技术进行水下地形图的测绘3.1RTK定位测量的基本原理RTK即GPS实时动态测量,它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定位测量技术。
其作业方法是:可在一个已知的地面控制点上安置动态的GPS接收机作为基准站(也可在地面上的任意点上安置GPS接收机作为基准站),利用GPS控制手簿输入一些必要的数据(如已知点上的坐标及高程值、基准站的三维坐标),流动站则在另外的一个或两个已知点上进行实时差测量,即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还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数据,然后将所有的数据都实时地传输到流动站的控制手簿上,再通过软件依据相对定位原理进行平差处理,得到坐标转换的参数。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海底地形测绘的方法和流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地球深海地形的探索也日益深入。
海底地形的测绘为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航海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本文将介绍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海底地形测绘的方法和流程。
一、测绘技术概述测绘技术是利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对地球表面进行测量和绘制的学科。
在海底地形测绘中,主要采用的测绘技术包括声纳测深技术、多波束测深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
声纳测深技术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的原理进行测距的方法。
通过发射声波并测量其返回时间,可以计算出水下物体的位置和深度。
这种技术适用于近海浅水区域的测绘,但对水下地形的分辨率较低。
多波束测深技术通过同时发射多个声束,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分辨率。
相比于声纳测深技术,多波束测深技术可以更准确地绘制海底地形的细节。
卫星遥感技术则利用卫星携带的传感器对海洋进行远程观测和测量。
这种技术适用于大范围的海洋地形测绘,可以获得更广阔的数据。
二、测绘方法1. 前期准备在进行海底地形测绘之前,需要对测绘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规划。
首先,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海洋的大致地形信息,确定测绘区域的边界和特征。
同时,需要进行水文测量,包括测量海水的温度、盐度、流速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测量结果可以作为校正数据,提高测绘的精度。
2. 测绘仪器的选择和配置根据测绘的需求和测绘区域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测绘仪器。
声纳测深技术适用于浅水区域,多波束测深技术适用于深水区域,而卫星遥感技术适用于大范围的地形测绘。
配置测绘仪器时,需要根据测绘区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扫描频率、射束角度等参数。
同时,还需考虑数据采集和传输的设备,以确保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在实际测绘中,需要将测绘仪器安装在测量船只上,并根据事先规划的测绘路线进行航行。
测绘仪器将不断发射声波或接收卫星信号,获取海底地形的数据。
测量数据采集完毕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与校正。
这包括对数据进行滤波、零点校正、目标检测等操作,以提高测绘结果的精度。
水下地形测量培训课件水下地形测量培训课件水下地形测量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它在海洋工程、河流水利、水下考古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水下地形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培训课件的设计和内容应该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
本文将探讨水下地形测量培训课件的设计要点和内容安排。
一、课件设计要点1. 清晰明了的目标:在设计水下地形测量培训课件时,首先要明确课件的目标。
课件的目标应该明确指出学员将学习到哪些知识和技能,以及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2. 结构合理的内容:课件的内容应该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结构合理。
可以将内容分为导论、基础知识、测量方法、数据处理和案例分析等部分,每个部分都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和重点内容。
3. 多媒体辅助:水下地形测量是一项复杂的技术,为了更好地向学员传递知识,课件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
可以使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实际操作和测量结果,以增强学员的理解和记忆。
4. 实践操作的训练:水下地形测量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培训课件应该提供实践操作的训练环节,让学员亲自操作测量仪器,进行实地测量,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课件内容安排1. 导论部分:导论部分应该介绍水下地形测量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可以介绍水下地形测量的应用领域和技术发展现状,引导学员对该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2. 基础知识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应该介绍水下地形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可以讲解水下地形测量的测量单位、坐标系、误差分析等基本概念,以及测量仪器的原理和分类。
3. 测量方法部分:测量方法部分应该介绍水下地形测量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可以分别介绍声纳测深、激光测距、卫星定位等常用的测量方法,并详细讲解每种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操作步骤。
4. 数据处理部分:数据处理是水下地形测量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数据处理部分应该介绍水下地形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可以讲解数据的清理、校正和分析等过程,以及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