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 格式:pdf
- 大小:179.50 KB
- 文档页数:18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6)凡土墙以及用草、油毛毡、石棉瓦、塑料制品等材料层顶和用铁皮构建的房屋,均用简易房屋符号表示。
(8)房屋中心或一角凹进,且上有盖顶,凹进部格外廓用虚线表示。
道路测绘,要求等级分明、位置正确,应按真实路边线位置表示,线段曲直和交叉位置的形式要反映传神,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停止,可依据实际情况正确表示。
(1)等级道路应绘出铺面线、路基线。
路肩宽度图上大于1mm 依比例尺表示;小于1mm时以1mm绘出,并在图上每隔1520cm注出道路技术等级代码,并加注材质。
1.2.4管线及附属设施(1)永久性的电力线、通讯线均表示,电杆、铁塔均按真实位置测绘。
同一杆架上有多种线路时,只表示重要的一种,但在分叉、停止处需交待清晰。
电力线、通讯线图内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和内图廓处绘出10KV以上电力线连线方向。
进入房屋的简易线路可不表示。
(2)重要道路上、两边及单位内部的上水、下水、电力、通讯等检修井宜测绘表示。
消防栓均应逐个表示。
1.2.5水系及附属设施(1)池塘岸边线以上边线内侧绘出。
水塘、鱼塘应加注“塘”或“鱼”,有水生作物的水塘,应加注水生作物名称。
1.2.6地貌(1)等高线不绘制。
(2)比高大于0.5m的堤、坎、坡等均应表示。
各种陡坎、斜坡图上长度小于5mm的可不表示;当坎、坡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3)田埂宽度大于0.5m的用双线符号表示,其余用单线表示。
田埂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1)沿道路、沟渠、土堤、河流、水塘等成行排列的树林以行树符号表示。
(2)一年内分几季莳植不同作物的耕地,应以夏季重要作物为准配置符号表示;其它旱地、水生经济作物以及园地均按《图式》规定表示。
房前屋后、单位院子里的零星菜地不表示。
植被符号按“品”字型标注,间距应匀称。
(3)居民住宅前的水泥场地面积大于图上1C㎡的用地类界表示其范围,并加注“水泥”,有线状地物的其范围以线状地物代替。
1.2.8碎部点高程测注(1)高程注记点用RTK直接施测。
XXX校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书班级:XXXX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XX年X月X日第一章概况为满足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所有学生旳实习需要,XXX学院八月份旳实习安排,我们系旳学生对XX校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在此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5-6人左右,并且对校区进行地籍测量和校区以外旳大乙坡进行了地形测绘。
测区概况:武定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而武XX区位于XX,本校区占地大概60多亩。
该校区处在北纬25°30′31·07″、东经102°25′04·73″、海拔1751米、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作业时间为一种月,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旳难度。
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类。
第二章编制方案旳技术根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则《1:500》GB/T7929-1995(如下简称《图式》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原则《都市测量规范》GJJ8-99(如下简称《规范》)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旳运用方案一、平面控制点资料测区附近有我校旳已知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运用。
二、高程控制点资料在测区附近有我校旳已知点旳国家四等水准成果。
经踏勘检核无误。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测区有武定县土地运用详查图,可以参照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第四章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旳比例及成图措施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0.5m。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旳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采用旳软件系统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旳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
软件系统旳运营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Autocad软件本第七章平面控制测量一、以校区旳已知点为起算点。
2014年美好乡村测量项目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一、概况为满足2014年美好乡村勘察、测量项目的需要,我院对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的测区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和定位放线工作。
测区概况:测区位于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
测区地势平坦,以旱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二、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CJJ T8-2011);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007);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1、已有测量成果及其分析利用(1)亳州市四等GPS控制网,其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023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22万,于2009年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测绘,其成果作为测图的首级控制使用。
(该坐标系与土地局坐标系一致,可以无差别对接。
)(2)亳州市规划管理“一张图”,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0年编绘而成,精度较好,能满足踏勘和控制点布设使用。
2、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本次平面控制测量将采用中央子午线为117度,将测区附近的四等GPS点作为起算点。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系统为高程基准。
四、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1、本项目成图比例尺为1:1000。
野外采用RTK,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2、采用的软件系统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②Autocad软件2004版本。
第一章项目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该项目测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XXXXXXXX,属于高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项目内容该项目为XXXXXXXX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
主要内容有:(一)、控制测量,布设约6平方公里的E级或一级GPS控制网.(二)地形测量1、对测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进行全面测绘,比例尺为1:1000。
2、编制1:1000比例尺地形图。
第二章项目进度安排- 1 -第三章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1.平面、高程控制资料根据开阳县城GPS(E)级控制网(贵州省第一测绘院所施测的控制点,该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1。
5c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85590)作为测区首级控制起算点.2.图件资料用已有测区1:1万地形图,作为本次测量工作的选埋、埋石、控制点联测提供参考。
第四章坐标高程系统及技术标准一、坐标高程系统1、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二、技术标准- 2 -第五章控制测量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平面控制测量(一)平面控制点的基本精度要求三、四等GPS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一、二级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二)一、二级GPS控制网控制测量1.一、二级GPS控制网布设该测区E级GPS控制网共布设12点,平均边长0.6 km;E 级GPS控制网基础下加密一级GPS控制网,共布设约60 点,平均边长0。
2 km。
- 3 -2.选点、埋石GPS点之间由于边长较长,原则上不要求相互之间通视,但为了便于以后的发展使用,每个控制点至少有一个方向与同等级或高一等级的控制点通视;同时点位还应满足以下要求:视野开阔,通视条件好,便于发展;坚实稳定,易于永久保存;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200米和高压输电线路50米;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满足GPS观测条件;交通便利;符合上述条件的旧有控制点可利用其标石和觇标。
经济开发区东西片区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1 概述1.1 任务来源为满足经济开发区建设和**需要,受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委托,对经济开发区东、西片区进行1:500航空照相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本项目工期急迫,而航摄工作受天气影响无法照常进行,不能保证1:500航空照相数字地形图制作工期,为此成图办法改为全野外数字采集成图。
1.2 测区范畴测区位于。
测区涉及经济开发区东、西两个片区,以**红线为界,呈现不规则形状,约18.5 km2(以最后成图面积为准)。
2 测区概况**镇地处区北面,距离区约10km,沿万红路向北可直达**镇。
测区重要居民点涉及***。
测区道路较发达,交通尚属以便。
测区周边地形为高山,中间形成洼地,重要种植龙眼、蔬菜及水稻。
3 已有资料3.1 控制点成果测区周边有***控制、***水准点,高程属1985国家高程,可作为平面和高程之起算。
3.2 地形图资料本测区有1:1万地形图可以作为工作用图。
4 基本技术规定4.1作业根据(1) GB/T 20257.1-《1:500,1:1000,1:地形图图式》,如下简称《图式》(2) 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都市测量技术规程》(3) CJJ 8-99《都市测量规范》,如下简称《规范》(4) GB 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5) GB 21139-《基本地理信息原则数据基本规定》(6) GB/T 13923-《基本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7) CH/T 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8) CH/T 100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9) GB/T 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11) 本《技术设计书》4.2数学基本及等高距(1)平面坐标系:控制点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和**市都市坐标系,成图基准采用**市都市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市都市坐标系:(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基础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一、任务概况1.1 、任务来源受的委托,我单位承担XX县1:1000地形图测绘工作。
为了顺利完成这次任务,规范和指导生产,编写本项目技术设计书,作为该项目的主要作业依据。
1.2 、测区范围XX县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
具体位于东经111° 20'〜111° 53',北纬36° 05 '〜36° 32'之间。
东倚巍峨矗立的中镇霍山,西屏峰峦叠嶂的吕梁山,川流不息的汾河水由北向南纵贯其间。
测图面积约68平方公里,包括洪洞县城及县城周边的部分村落。
1.3 、测区概况测区以平地为主,丘陵地为辅,地势比较平坦。
测区内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干线、霍候一级路、祁临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国道309 线、赵克公路、洪古公路横跨东西;县乡公路星罗棋布、四通八达,自成体系。
二、已有资料情况2.1 、控制资料测区内有山西省测绘局档案馆提供的三等以上的三角点和水准点,作为基础控制测量的已知点。
2.2 、地形图资料测区内的1:1 万地形图由山西省测绘局于2002年测制,等高距为5米。
该图件出版年代较久,地图的现势性较差,可作为测区踏勘、生产设计及作业计划用图。
三、技术依据和数学基础3.1 、技术作业依据3.1.1 、CJJ73-97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1.2、CJJ8-99《城市测量规范》;3.1.3、GB20056-2007《工程测量规范》;3.1.4、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3.1.5 、GB/T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3.1.6、GB1289—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3.1.7 、经审批的本项目技术设计书3.2 、数学基础3.2.1 、坐标系统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平面控制采用高斯克吕格3o 带投影,属37 带,中央子午线111o 。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地形图技术设计书一、引言地形图是测绘项目中重要的成果之一,它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基础数据之一,对于地理环境分析、规划设计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测绘项目中地形图的技术设计书,包括项目背景、技术方案、数据采集与处理、制图要求等内容。
二、项目背景本项目是针对某地区进行地形图的测绘工作。
该地区地形复杂,包括山地、平原、河流等地貌类型,地形起伏较大。
地形图的制作旨在提供该地区的地形信息,为地理环境分析和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三、技术方案1. 数据采集地形图的制作需要进行地形数据的采集工作。
我们将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包括GPS测量、遥感影像解译和地面测量等。
GPS测量主要用于获取地区的地理坐标信息,遥感影像解译用于获取地表特征和地貌信息,地面测量用于获取地表高程数据。
2. 数据处理采集到的地形数据需要进行处理,以生成符合制图要求的地形图。
数据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配准:将不同数据源采集到的地理坐标信息进行配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 数据融合:将GPS测量、遥感影像解译和地面测量等多种数据源融合,生成完整的地形数据集。
- 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地形数据进行去噪和修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数据插值:对地面高程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以获取地形的连续性和平滑性。
3. 制图要求地形图的制图要求如下:- 比例尺: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合适的比例尺,以确保地图的信息量和可读性。
- 符号表示:采用统一的符号系统,准确表示地表特征和地貌信息。
- 等高线:根据地表高程数据绘制等高线,以反映地形的起伏和变化。
- 颜色渲染:根据地貌类型和地理环境特征,对地形图进行适当的颜色渲染,以增加地图的可视化效果。
- 注记标注:对地图中的重要地物和地理要素进行注记标注,以提供更详细的地理信息。
四、项目进度安排本项目的工作进度安排如下:1. 数据采集:预计耗时2个月,包括GPS测量、遥感影像解译和地面测量等工作。
107国道以西、黄河大堤以南区域得1:1000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福建省海陆勘测有限公司二零一九年五月十四日107国道以西、黄河大堤以南区域得1:1000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项目承担单位(盖章):福建省海陆勘测有限公司审核意见: 设计负责人:审核人: 主要设计人:年月日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ﻬ目录一、ﻩ概述1ﻩ1、测区概况ﻩ12、任务来源 (1)3、任务内容1ﻩ4、主要完成得工作量ﻩ25、投影、坐标与高程系统2ﻩ二、技术要求.................................................. 31、执行技术标准 (3)2、数学基础与图幅规格ﻩ5三、ﻩ准备阶段ﻩ51、前期准备工作结构5ﻩ2、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划分6ﻩ3、成立项目部ﻩ74、编写技术设计书.............................................. 75、设备筹备 (9)6、人员培训.................................................... 9四、正射影像图生产 (10)1、专业软件10ﻩ2、数学精度要求10ﻩ2、像控点选取要求11ﻩ2、飞行及摄影设备............................................. 133、飞行质量要求14ﻩ4、影像质量要求1ﻩ55、飞行任务规划............................................... 16五、数字地形图生产16ﻩ1、测绘专业软件16ﻩ2、数学精度要求 (16)六、ﻩ数字航测测量建模 (18)1、空三加密18ﻩ2、加密要求................................................... 183、模型分块重构 (19)七、ﻩ立体测图1ﻩ91、工作流程19ﻩ2、数据判绘采集得一般规则20ﻩ3、数据采集21ﻩ4、地物补测................................................. 335、质量检查34ﻩ6、发现得问题及采取得措施..................................... 35八、质量控制与安全文明生产35ﻩ1、质量控制35ﻩ2、安全文明生产措施 (37)九、ﻩ成果整理 (38)1、数据编辑原则38ﻩ2、数据输出38ﻩ十、成果提交ﻩ381、基本文档................................................... 382、首级控制成果38ﻩ3、像控测量成果39ﻩ4、航测法数字地形图成果....................................... 395、正射影像图成果3ﻩ9107国道以西、黄河大堤以南区域得1:1000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一.概述1、测区概况测区位于平原新区南部,东临G107国道,南临黄河,与郑州市郊区隔河相望,西与武陟县为邻,北至黄河大堤,与祝楼乡相望。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地形图技术设计书一、引言地形图是地图的一种,用于描述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图件。
地形图技术设计书是地形图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文件,它包含了地形图的设计目标、制图要求、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等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测绘项目中地形图技术设计书的标准格式。
二、项目背景本项目旨在制作一份详细准确的地形图,为后续工程规划、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地形图的制作需要充分考虑地形特征的精细度和准确度,以及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三、设计目标1. 制作一份全面、准确、可靠的地形图,能够反映地球表面的真实地形特征。
2. 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00,图幅采用UTM坐标系,投影方式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3. 地形图应包含地形起伏、地貌类型、水系分布、交通道路、建筑物、植被覆盖等内容。
4. 地形图应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美观性,符合地图制图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四、制图要求1. 数据采集:采用航空遥感影像、卫星影像和现场测量等多种数据来源,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处理:采用数字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地形特征。
3. 符号表示:采用规范的地图符号和颜色,清晰明了地表示地形特征,确保地图的可读性。
4. 图件布局:合理安排地图元素的位置和大小,使地图整体布局美观、简洁,便于使用和阅读。
5. 标注注释:对地图中的重要地点、地名、道路、河流等进行标注注释,提供必要的解读信息。
五、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1. 高程数据: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通过插值和平滑处理得到高程数据。
2. 影像数据:采用航空遥感影像和卫星影像,通过图像处理和分类方法,提取地表覆盖类型和地貌特征。
3. 矢量数据:采用现场测量和遥感解译等方法,获取道路、河流、建筑物等矢量数据,并进行数据编辑和拓扑处理。
4. 数据融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融合和校正,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XXX校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书班级:XXXX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XX年X月X日第一章概况为满足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所有学生的实习需要,XXX学院2011年八月份的实习安排,我们系的学生对XX校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在此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5-6人左右,并且对校区进行地籍测量和校区以外的大乙坡进行了地形测绘。
测区概况:武定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而武XX区位于XX,本校区占地大约60多亩。
该校区处于北纬25°30′31·07″、东经102°25′04·73″、海拔1751米、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作业时间为一个月,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类。
第二章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500》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以下简称《规范》)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一、平面控制点资料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控制点资料在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的国家四等水准成果。
经踏勘检核无误。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测区有武定县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第四章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0.5m。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采用的软件系统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Autocad软件2005版本第七章平面控制测量一、以校区的已知点为起算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