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皮肤并发症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3.95 MB
- 文档页数:26
造口并发症皮肤黏膜分离-造口护理皮肤黏膜分离是指肠造口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使之形成不同程度的伤口。
根据分离的环周范围分为部分分离和完全分离,根据分离的解剖深度分为浅层分离和深层分离。
皮肤黏膜分离属于肠造口术后的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3周。
发生原因1. 造口局部缺血坏死是皮肤黏膜分离的最主要因素。
2. 造口黏膜缝线脱落,或使用吻合器缝合,张力过大而自行脱落等。
3. 造口形成时皮肤开口过大导致造口张力过大。
4. 造口周围脓肿感染较为少见。
5. 营养不良、糖尿病、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致组织愈合不良等。
好利斯特护理评估1.伤口评估评估分离的范围、大小、深度、渗液量、基底组织情况及有无潜行。
2. 造口评估造口的颜色、大小、高度;有无支架管;造口与切口的相对位置;排泄物的性状:有无造口平齐、凹陷或回缩。
3. 造口周围皮肤评估评估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如皮肤形态松弛或紧实,干燥脆弱,皮肤温度等,可综合使用DET等造口周围皮肤评估工具进行评估。
4. 全身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血糖水平、心理精神状况,以及患者的状况等。
好利斯特护理措施1. 局部伤口处理1)部分分离/完全分离且浅层分离:根据创面情况可使用造口护肤粉喷洒局部或选择合适的吸收性敷料,创造湿性愈合环境,外层敷料可选用泡沫敷料或水胶体予以渗液管理。
1)部分分离且深层分离:根据伤口处理的TIME原则,去除创面黄色腐肉和坏死组织,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可以完整取出的吸收性敷料,如藻酸盐敷料充填伤口;合并感染时,可使用抗菌敷料。
外层敷料可选用泡沫敷料或水胶体予以渗液管理。
2)完全分离且深层分离:向医生汇报或转诊,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干预。
2. 选择合适造口产品及附件产品。
1)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符合造口特点的造口袋,造口袋需具备保护造口周围皮肤、防止排泄物渗漏的功能,且需要便于患者自我护理,易于操作。
处理创面之后可选用防漏膏、防漏条、防漏贴环、水胶体敷料等保护及封闭伤口环境。
常见造口并发症与处理常见造口并发症及处理造口手术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常见方法。
然而,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
一、造口并发症1、出血术后72小时内,肠造口黏膜与连接处的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出血是常见的问题。
轻度出血可以用纱布稍加压迫即可止血。
如果出血量较多,可以用1%肾上腺素溶液浸湿的纱布压迫或用云南白药粉外敷后用纱布压迫止血。
如果出血源头是肠系膜小动脉未或线脱落,需要拆开黏膜-皮肤缝线,找到出血点加以钳扎,彻底止血。
在护理上要注意观察出血的量、颜色等,并做好记录和交班。
2、缺血坏死缺血坏死是一种严重的早期并发症,往往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
造口边缘动脉损伤、肠管牵拉张力过大、肠壁供血不足等都可能导致缺血坏死。
护理上,术后每天,特别是48小时以内,需要密切观察造口血运情况。
造口黏膜颜色为淡红色或牛肉红色、有光泽、富有弹性是正常的。
如果黏膜暗红色或紫色,应将围绕造口的碘仿纱布拆掉,接触所有压迫造口的物品,同时使用生物频谱仪局部照射造口,每天2次,每次30分钟。
如果黏膜完全变黑,就可能需要再次进行剖腹探查术,切除坏死的肠道和重建造口。
3、皮肤黏膜分离皮肤黏膜分离是指肠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缝合处分离。
常发生于造口术后早期。
造口局部缺血是由肠造口粘膜缝线脱落所致。
护理上,需要用棉签轻轻探查分离的深度。
逐步清除局部的黄色腐肉和坏死组织。
用生理盐水清理干净造口及分离部分后用纱布抹干,根据分离部分的深度选择伤口敷料填塞。
分离部分表浅、渗液少宜使用亲水性敷料粉剂涂上后再用皮肤防漏膏遮挡后贴上造口袋。
如分离部分较深、渗液多,宜选用海藻类填塞上后再用皮肤防漏膏遮挡后贴上造口袋。
一般2~3天更换分离处敷料一次直至分离处完全愈合,皮肤黏膜分离处愈合后,指导扩肛,预防造口狭窄。
4、水肿水肿常发生于手术后早期,造口显示隆起、肿胀和紧绷。
常见原因是腹壁及皮肤开口过小。
护理措施:脱垂是指造口向外突出,容易引起排泄物渗漏和皮肤损伤。
造口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造口是指医生通过手术开刀或其他方式将肠管或尿管与腹部皮肤相连,使得肠管或尿管在体外形成一段管道,这种管道就是造口。
造口是为了方便患者排便或排尿,但是造口周围的皮肤需要特别护理,以避免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造口护理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造口护理的要点1. 每天清洗造口:造口周围的皮肤需要每天清洗,使用温水和肥皂清洗,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如果有分泌物,可以用生理盐水或特殊的清洁剂清洗。
2. 保持干燥:造口周围的皮肤需要保持干燥,避免潮湿或潮湿的衣物覆盖。
可以使用无菌的吸水垫或无菌的纱布来吸收分泌物和汗水。
3. 更换造口袋:造口袋需要每天更换一次,或者根据分泌物的情况更换。
更换时需要注意清洁和消毒。
4. 保持造口周围皮肤完整:避免造口周围皮肤受到摩擦或其他外力的刺激,以避免皮肤破损和感染。
可以使用适当大小的造口垫或者造口腰带来保护。
5. 观察病情:注意观察造口周围皮肤的颜色、温度、分泌物的量和质量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造口护理的注意事项1. 护理前洗手:护理造口之前一定要洗手,或者使用消毒液消毒手部。
2. 使用无菌器具:更换造口袋或者清洁造口周围皮肤时需要使用无菌的器具,避免污染。
3. 分清手套:在护理造口时,需要分清左右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4. 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来清洁造口周围皮肤,如酒精、碘酒等。
5. 注意饮食:造口患者需要注意饮食,不要过量进食,避免造口袋破裂。
6. 避免剧烈运动:造口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以避免造口袋移位或破裂。
7. 定期检查:造口患者需要定期检查造口情况,如造口口径、造口袋的密闭性等。
总结造口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造口周围皮肤容易感染和发生其他并发症。
造口患者需要定期检查、注意饮食、避免剧烈运动、使用无菌器具等,以保持造口周围的皮肤健康。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肠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护士考试资料
肠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护士考试资料
肠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是护士考试中涉及的知识点,我整理了相关内容,如下:
(一)造口缺血坏死
造口缺血坏死是肠造口手术最严重的早期并发症,往往发生在术后24~72h.
(二)造口狭窄
造口狭窄是指造口缩窄或紧缩,可见于造口手术后早期或晚期。
小指不能通过肠造口时为造口狭窄,病人主诉大便变细、排出困难;排便时间延长。
(三)皮肤粘膜分离
皮肤粘膜分离是指肠造口处粘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多发生在术后1~3周。
(四)粪水性皮炎
粪水接触皮肤而引起造口周围皮肤的糜烂,病人主诉皮肤烧灼样疼痛。
(五)过敏性皮炎
造口袋粘贴部位全部显示清楚,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
(六)造口旁疝
造口基底部或周围膨隆。
轻者可使用胶带加强支持,保持正常排便,减轻腹压,控制体重,避免提重物,严重者需外科手术治疗。
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护理进展综述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护理进展,从而更好了解该类并发症,进而正确护理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正确选择造口袋及造口附件产品,预防造口并发症发生;正确处理造口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输尿管皮肤造口;造口并发症;护理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是膀胱癌行膀胱全切除后尿流改道的重要方法之一[1],术后患者由于排尿方式及排尿习惯的改变,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再加上诸多的并发症,又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烦恼,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更好护理此类患者,现将常见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护理进行综述。
1 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方式输尿管皮肤造口是游离输尿管的中下段,将其拉出一段,保留输尿管周围组织,保证其血液供应;然后将扩张的输尿管提出皮肤切口后,纵形切开管壁,并与皮肤创缘缝合,输尿管近端插入支架做引流的一种手术方式[2]。
适合于全身状况差,年龄较大,预期寿命较短,回肠或结肠病变,膀胱癌浸润膀胱颈或前列腺部,不能耐受复杂手术的患者。
2 输尿管皮肤造口并发症的护理措施2.1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泌尿系感染最易发生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0%,与输尿管皮肤造口处的逆行感染、引流管阻塞等因素有关[3]。
术后早期需常规合理应用抗生素,密切观察造口情况,保持尿道支架管通畅,切勿随便冲洗,治疗和护理时严格无菌操作。
魏惠燕等[4]认为每日饮水1500~2000 ml,排汗增多时增至3000~4000 ml,并适当补充电解质,可预防尿路感染。
2.2 尿液外渗输尿管皮肤造口后尿液常用DJ管引流,尿液外渗可能与造口袋底盘粘贴不牢固、造口处输尿管结合不紧有关。
尿液渗漏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渗出的尿液刺激皮肤还容易导致尿液性皮炎,皮肤溃疡,受损的皮肤又增加了渗漏风险,从而进一步加重皮肤损伤,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尿液渗漏处理尤为重要。
常见的造口及其周围并发症的处理:常见的并发症:出血、水肿、皮肤黏膜分离、粪水性皮炎、狭窄、回缩等。
出血:1、原因:擦洗造口用物过于粗硬,力度过于粗暴;造口粘膜糜烂,造口受到外伤,系膜小动脉未结扎或结扎线脱落,肠管内毛细血管破裂(肠道菌群失调严重、腹泻、放疗、化疗等)服用抗凝药物、伴有出血性疾病时,皮肤黏膜渗血。
检查:玻璃试管,手电筒2、处理:较轻的早期出血常发生在术后头72小时,轻微的造口粘膜,可见少处出血点,用湿纸巾轻轻压迫。
方可止血。
局部出血严重的可用止血剂,如:肾上腺素溶液(1%肾上腺素加生理盐水100毫升)云南白药或局部激光电灼止血。
必要时需手术止血。
水肿:1、原因术后短期内黏膜有轻度水肿现象,术后3-5天消退,持久不退应考虑血清蛋白过低、黏膜脱垂、造口狭窄等因素。
2、处理:轻度的可以不处理,重度的用镁盐或高渗盐外敷处理,并检查造口底板内圈不要太小,支撑棒不能太紧、腹带不宜太紧等。
皮肤黏膜分离:1、原因::造口开口处肠壁粘膜部分坏死、造口粘膜缝线脱落、腹压过高、伤口感染、营养不良、糖尿病、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
2、处理:1,、清洁及清创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擦干,如有坏死组织,可使用清创胶。
2、填充腔隙腔隙较浅,可仅使用康惠尔溃疡粉或糊剂,若腔隙较深,可使用海藻类填充条或糊剂3、保护分离创面用溃疡贴或者透明贴覆盖。
4、贴上造口袋,避免粪便污染,促使伤口愈5、完全分离合并造口回缩的使用凸面底板及造口腰带。
粪水性皮炎:1、原因:造口位置差;回肠造口没有形成适当的突起乳头;造口护理不当;皮肤邹摺造成渗漏;2、处理:检查刺激原因去除;治疗皮肤问题;重新选择合适的造口用品;掌握正确的安装技术。
狭窄:狭窄是造口狭窄及紧拉,造口皮肤开口细小,难于看见黏膜或造口皮肤开口正常,但指诊时手指难于进入,肠管周围组织紧缩。
指检:箍指。
1、原因:造口周边愈合不良;血运不良;造口粘膜皮肤缝线感染;筋膜或皮肤疤痕组织收缩;手术时皮肤开口过小;手术时腹壁内肌肉层开口太小;Crons病复发,肿瘤压迫肠管(造口周围或造口边缘有肿瘤);二期愈合形成疤痕组织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