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85.51 KB
- 文档页数:12
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技巧修改病句时了解病句的技巧有助于我们很好的修改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技巧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技巧,欢迎阅读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技巧11.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如褒贬上、程度上、范围上有无不当;句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
这些往往诉诸直觉,语感好的人较容易察觉这一类毛病。
2.检查“主干” 保留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去掉句子的次要成分来检查句子的正误。
通过紧缩检查句子有没有残缺,主干搭配是否恰当。
3.检查“枝叶” 即检查附在主语、谓语、宾语上的各个修饰、补充的成分在搭配是有无问题,它们的排列是否恰当等。
句子的六种成分位置应牢记三句话:“句子主干主谓宾,定语常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除以上几种方法外,下面检查语病的“快捷方式”也是做题时必须掌握的:① 如果是单句,则应多从词语运用、语法结构、逻辑内容等角度思考;② 如果是单句中的判断句,则要检查主宾语搭配是否得当;③ 如果单句的附加成分较多,则应检查附加成分的顺序是否合理,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是否搭配;④ 如果句子中有并列成分,则应检查并列成分与中心成分能否完全搭配;⑤ 如果单句的谓语是有承接性的动词构成的并列短语,则应检查这个谓语的顺序是否恰当;⑥ 如果单句的主语位置出现了介宾结构,则应检查是否缺少主语。
⑦ 如果谓语后面是一个长宾语,则应检查是否缺少宾语的中心语。
⑧ 如果是复句,则应检查关联词语的运用是否准确,分句的顺序是否合理。
通过逐层分析,句子的毛病一般可查清楚了,至于修改,关键是对症下药。
常用的修改方法有补、删、换、调等。
成分缺的“补”,多余的、会导致结构混乱的“删”,不搭配的词语可“换”,语序不当的则“调”。
考题大多限制在只改动一处,只有找准病因才能找准这“一处”。
修改原则是“多就少改,不变愿意”,即在保留原意的条件下变动越少越好,而且改后不能出现新的语病。
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技巧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专题03 病句修改【课内知识点总结】一、病句修改知识(一)病句的定义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
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
(二)初中常见病句类型一、用词不当1.感情色彩不当。
如:他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效尤含贬义,可改为“学习”)2.关联词使用不当。
如:只要坚持下去,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关联词语一般成对使用,“只要”一般与“就”搭配,“只有”与“才”搭配。
)3.意思表达不当。
如:他这个人,性格直爽,为人忠厚,说起话来信口开河。
(“信口开河”意为“随口乱说一气”,此处误用为“快言直语”。
)4.词性误用。
如:从大量统计资料来看,吸烟能导致癌症是无可疑问的。
(“疑问”是名词,应改为“置疑”。
)5.大词小用。
如:每个老师日常从事的事业,是平凡而又伟大的。
(“事业”应改为“工作”。
)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
如:他的音容笑貌经常回响在我的脑海中。
(主语“音容笑貌”不能“回响”应改为“出现”。
)2.动宾搭配不当。
如:为了推行农村医疗合作,各镇各村都建立了农民档案工作。
(动词“建立”与“工作”不搭配,可将“工作”删去。
)3.主宾搭配不当。
如:夏天的青岛是一个旅游的好季节。
(主语“青岛”与宾语“季节”不搭配,可将季节改为“地方”。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他在学术研究方面花了很大心血。
(“很大”与“心血”不搭配,应该为“很多”。
)5.关联词搭配不当。
如:除非你肯答应我们的条件,我们就能帮助你实现梦想。
(“除非”与“才”连用。
)三、语序不当1.动作的先后顺序不当。
(常考知识点)如:全校学生认真讨论和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学习”和“讨论”应交换顺序。
)2.关联词的位置不当。
如: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关联词放在主语后面,如果两句话的主语不同,关联词则放在主语的前面。
初一病句修改常见类型及辨析方法初一病句是指初一学生在写作时常犯的一些常见错误。
这些错误可能涉及语法、词汇、标点符号等方面。
下面列举了十个常见类型的初一病句,并提供了辨析方法。
一、主谓不一致主谓不一致是指主语和谓语在人称、数或时态上不一致。
例如:原句:我喜欢读书,他们喜欢看电视。
修改后:我喜欢读书,他喜欢看电视。
辨析方法:注意主语和谓语的一致性,特别是当主语是复数形式时,谓语一般要用复数形式。
二、单复数错误单复数错误是指名词和相应的动词、代词等在单复数形式上不一致。
例如:原句:这些书都是我的最喜欢。
修改后:这些书都是我最喜欢的。
辨析方法:注意名词、动词、代词等在单复数形式上的一致性。
三、主语缺失主语缺失是指句子中缺少明确的主语。
例如:原句:跑得真快!修改后:他跑得真快!辨析方法:句子中应包含明确的主语,可以通过添加主语来修正错误。
四、时态错误时态错误是指句子中的动词时态与上下文不一致。
例如:原句:昨天我去买一个新手机。
修改后:昨天我去买了一个新手机。
辨析方法:注意动词时态与上下文的一致性,特别是叙述过去事件时应使用过去时态。
五、代词引用错误代词引用错误是指代词与先行词在性、数、人称上不一致。
例如:原句:她是我的好朋友,我喜欢她。
修改后:她是我的好朋友,我喜欢她们。
辨析方法:注意代词与先行词在性、数、人称上的一致性。
六、形容词与名词不一致形容词与名词不一致是指形容词与其修饰的名词在性、数上不一致。
例如:原句:这个大狗很可爱。
修改后:这只大狗很可爱。
辨析方法:注意形容词与其修饰的名词在性、数上的一致性。
七、冠词使用错误冠词使用错误是指冠词与名词的性、数不一致,或者没有正确使用冠词。
例如:原句:我有一辆车。
修改后:我有车。
辨析方法:根据名词的性、数正确选择冠词,或者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需要使用冠词。
八、连词使用错误连词使用错误是指连词的使用不当,导致句子结构混乱或意义不清。
例如:原句:我喜欢打篮球和玩游戏。
辨析病句的方法与技巧[辨析病句的五种方法]辨析病句的五种方法1一.使用语感审读法辨析病句语感审读法是指:在审读的过程中,调动语感,感知病因,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辨析或修改。
病句: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辨析:例句中的“不管……都……”不合表达习惯,“不管”后面跟的情况是不确定的或未然的,而“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是一种确定性的或已然的。
因而此句有语病,可将“不管”改为“尽管”。
二.使用结构紧缩法辨析病句结构紧缩法是指: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像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病句,都可以用此法去辨析。
病句: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辨析:运用提取主干法,将主干变成“‘生物入侵’是‘物种’”,由提取的主干可知,该句的主语和宾语不搭配。
三.使用逻辑分析法辨析病句有的病句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只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
即从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等方面去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病句: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该给以严厉打击。
辨析:产品可以伪劣,但劣质产品绝对没有人会去仿造,所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
四.使用标志识记法辨析病句标记识记法是指:识记病句的常见标志词,通过多做题,掌握一般病句的基本症状,找出病源的出现规律。
病句的常用标志词有:数量词、否定词、关联词、介词、两面词、代词、多义词等。
若句子出现数量词,便可考虑是否犯搭配不当、前后矛盾或赘余、表意不明等语病。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修改病句的口诀范文一所谓病句,是指在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
如何判别句子的正误呢?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再看句子主干的修饰成分使用是否合理,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一、具体地说辨析病句、修改病句有如下几种方法:(一)、语感觉察法: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
以上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二)、提取主干法: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光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三)、有的放矢法:语病往往会出现在句子中的一些特定部位,如: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会出现语序不当的问题;多重否定词,可能会出现否定不当的问题;是非句中,可能会出现前后不对应的问题。
如:“是否刻苦学习,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
”“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提高了学习成绩。
”(四)、逻辑分析法: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
以上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
学好任何知识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
不能满足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实践,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
二、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语病:1.成分残缺,主要是缺少主语、宾语:如: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没有主语,去掉“使”。
)如: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
(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问题”。
)2.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如: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
高考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详解一、语序不当1.定语和中心词位置颠倒。
例:在这次校运动会上,作为代表队的我们班一定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句中“我们班”是种概念,“代表队”是属概念,前者(定语)限制后者(中心语)。
画线句应改为“作为我们班的代表队”。
2.定语、状语错位。
例:这种设施要不要更新,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引起了议论。
句中“广泛”是修饰“议论”的,作定语,在句中却放在“引起”前充当谓语动词的状语,明显不合适,画线处应改为“引起了广泛的议论”3.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例:王总把我们几个厂里的部门经理召集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只要大家能精诚团结,群策群力,就一定能把我们厂的经济效益搞上去!”句中“几个厂里的部门经理”有歧义。
是几个厂的经理呢,还是一一个厂里的几个经理?根据句意,“几个”应作“部广门经理”的定语,要把这个意思明确下来,应改为“厂里的几个部门经理”。
注意:多项定语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4.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例: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
“联合”和“于今年五月底”都是作动词“举办”的状语,这两个状语应互换位置,改为“于今年五月底联合”。
注意:多项状语排列大致为: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b.表时间或处所的;c.表范围或频率的;d.表情态或程序的;e.表对象。
5.关联词的位置不当。
例:如果我们只注意目前的利益,而忘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或只看到长远目标,而看不到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经历的步骤,就会背离党的基本路线。
“如果”要放在“我们”后面,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是同一主语时,关联词就要放在主语的后面;当各分句是不同主语时,关联词就要放在主语的前面。
6.分句位置不当。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
考查病句,已经成为中考近年来的约定俗成。
正确地辨识病句,有效地修改和消灭病句,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一)语序不当每一种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语序规律,违反了这些规律,语言就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
常见语序不当的毛病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不当多项定语的一般语序是:①领属性定语或时间、处所定语;②称代性或数量性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应特别注意,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如:我们学校的(表领属)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数学(名称)女(名词)教师。
如果违反多项定语的一般规律,就会造成语序不当的错误。
(1)大厅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各式各样的列宁过去所使用的”语序不当,应为“列宁过去所使用的各式各样的”。
(2)工作者的多数来自偏远的农村。
“工作者的多数”语序不当,应为“多数的工作者”。
(3)象形、会意、形声是三种汉字的造字法。
定语语序不当,造成歧义,正确的语序为“汉字的三种造字法”。
2、多项状语语序不当多项状语的一般语序是: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或处所的词或短语;③表语气的副词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④副词(表范围或频率);⑤形容词或动词(表情态);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1)那位失主为表谢意(表目的)昨天(时间)在电视台(地点)又(副词)诚挚地(形容词)为他(表对象)点了一首歌。
(2)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条件反射的实验,他总是把动物用绳子缚在实验室的架子上。
应将“把动物用绳子缚”改为“用绳子把动物缚”。
3、一般词序不当一般词与词的组合也有一定的顺序,如果违反了这一顺序规律也会产生语序不当的错误。
(1)成熟的苹果下坠是由于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应为“地球对它的引力作用”。
(2)我不但认识她,我奶奶也认识她。
“不但”应在“我”之前。
(3)只有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试前充满信心。
“只有”应在“我们”之后提示:关联词的位置是由句子的主语决定的,两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用在主语后面;两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用在主语前面;4、句序不当在一个复句或句群中,分句与分句间的组合是有机的,是约定俗成的。
句子是用来表达自然界的事物或事理的,自然界的事物或事理有先后、轻重、缓急、大小、因果之分,用来表达它们的语言也要与之相适应,如果违反其中的规律,就会出现句序不当的错误。
(1)如果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更不答应。
本句句序不合事理顺序。
应改为“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子孙后代更不答应。
”(2)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卓越的学者。
此句句间顺序混乱。
应将其改为“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3)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美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本句句序不合事理顺序。
应改为“城市的美好,中国的强盛。
”(二)搭配不当句子是由词和短语组成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既有一定的规范性,又有一定的约定性,如果违背这些规律就会造成搭配不当的病句。
1、主谓搭配不当(1)我们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
主语的中心语是“结果”,与“认为”不能搭配,应把“认为”改为“证明”,或把“结果”去掉,改为“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
(2)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很大一部分只能靠进口来解决。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应将其改为“我国生产的棉花,过去不能自给……”。
2、动宾搭配不当(1)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节省”后面有两个宾语,“节省开支”可以说;“节省浪费”就不行了,只能说“减少浪费”。
一个动词管两个宾语,要注意看是否与两个宾词都搭配。
(2)战士们连续打败敌人的五次进攻。
“打败”的宾语就是“敌人”,不能是“进攻”,因此,应将“打败”改为“打退”。
3、主宾搭配不当(1)秋天的茂名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主语“茂名”与宾语“季节”搭配不当,应将“秋天的茂名”改为“茂名的秋天”。
(2)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
“任务”不是“问题”,应将“任务”去掉。
4、附加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1)我们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聪明”与“能手”搭配不当,应将“聪明”去掉,这是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2)老板口口声声欺骗那些雇工。
这是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口口声声”与中心语“欺骗”搭配不当,应将“口口声声”改为“挖空心思”。
(3)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这是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教室不能打扫得“整整齐齐”,可改为“把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1)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二者搭配不当。
(2)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有没有”是两面性的,“成功”是一面性的,二者搭配不当。
(3)内容正确是衡量文章好坏的标准。
“正确”是一面性的,“好坏”是两面性的,二者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或成分赘余句子成份是可以省略的,但这种省略是有条件的。
句子成分的省略与成分残缺不是一回事,省略的成分不用补出来,但句意表达仍然明确,语气仍然流畅,而残缺的句子读起来感觉别扭,给人以不完整之感。
1、主语残缺(1)通过这次学习,对我们帮助很大。
谓语“帮助”前缺少主语,可改为“这次学习,对我们帮助很大”。
(2)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了党的方针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
介词结构掩盖主语,应将“从”、“中”删掉。
2、谓语残缺(1)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好人好事如雨后春笋似的涌现出来。
“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是介宾短语,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鼓舞下怎么样,没有说出来,缺少了谓语。
(2)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有理,严密的思维习惯。
最后一个分句谓语残缺,可将后一个“不可能”后加上“养成”就通顺了。
3、宾语残缺(1)县政府在全县推广了我们村科学种田。
“推广”什么?“经验”二字不能省,否则就会造成宾语残缺。
(2)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动词“走上”的宾语残缺,应在句未加上“的道路”。
4、定语残缺(1)这本书开拓境界“开拓”不能直接支配“境界”的定语残缺可在“境界”前补上“自己的精神”。
(2)全国人民团结在周围,为实现新时期的总目标而奋斗。
“周围”前定语残缺,应在其前面补上“党的”之类词语。
5、状语残缺(1)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他“吃”、“拿”习惯了,对此说一个“不”字呢?“说”前缺少状语,应在其前补上“怎敢”之类的状语。
(2)他走到街上,或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时,总有一大群孩子们围着他,请他讲故事,做游戏。
由于“做游戏”缺少必要的状语,致使全句成了“他做游戏给孩子们看”,因此,可在“做游戏”前加上“和他一起”。
6、成分赘余句子结构已经完整了,句意已经明确了,如果再多出些不必要的词语,就会出现成分赘余的毛病。
(1)我们要在思想上自觉地抵制不良的坏风气。
既然是“自觉地”,就不必再加上“在思想上”,既然是“坏风气”,就不必再加上“不良的”,可见这两个修饰语是多余的。
(2)那时,我已经将近快要10岁了。
“将近”即“快要”,二者只留其一即可。
(四)结构混乱在语言表达中,两种以上的结构纠缠不清者,叫做句子的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表达对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这两种句式糅合在一起的现象。
(1)有些工厂本着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相结合为原则,调整了生产计划。
此句将“本着……的原则”和“以……为原则”两种句式混杂在一起。
(2)多年来,曾被在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了。
时而用“被……束缚”的句式,时而用“在……束缚下”句式两种句式只宜用一种(3)有专家指出,运动量过少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句子将导致……结果(后果);引起……原因,两种句式混杂在一起。
(4)福州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此句将“原因是……”和“……是结果”两种句式混杂在一起2、前后牵连把本来应该分开说的话“焊”在一起,硬凑成一句。
(1)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努力之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吗?把“要出版……的努力”与“一本译作……见面的”混在一块,只取其中一句即可。
(2)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公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公民的责任”混在一起,可删去句首的“我们”。
(五)表意不明表意不明主要指句子费解或产生歧义。
(1)到高州游览红荔阁和冼太庙是我们这次春游的归途。
“游览”怎么会是“归途”?意思表达得很不清楚。
(2)鸡不吃了!是鸡不吃食了,还是我们不吃鸡了?表意不清。
(3)动手术的是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是病人还是医生,表意不清。
(4)三个县里的干部出席了这次会议。
“三个”作定语时,既可以修饰“县”,也可以修饰“干部”造成歧义。
(5)生在新社会,就要了解新社会。
“生”是有多义性,可理解为“出生”,也可以理解为“生长”表意不清。
(六)不合逻辑所谓不合逻辑,主要是指不合理的句子。
1、前后矛盾(1)小强同学通过努力,基本上把不好的习惯克服干净了。
“基本上”说的是大部分,不是全部,而“克服干净”则是一点不剩,表意前后矛盾。
(2)他是许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是“幸免”,自然是没有死,就不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了。
(3)夜深了,校园里早已熄灯了,只有王老师办公室的灯光依然闪烁。
“都熄灯了”与“灯光依然闪烁”自相矛盾。
2、范围不清(1)出席这次报告会的共青团员和中学生有三千多人。
“共青团员”和“中学生”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2)同志们指出他存在着严重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
“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是大类,包括“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三者不能并列。
3、不合事理(1)万里无云,繁星满天。
我们在一轮明白的照耀下漫步校园。
月明则星稀,说“繁星满天”时有“一轮明月”便显得不合事理。
(2)七八月间,漫山的荔枝花缀枝头,宛如缤纷的海洋。
荔枝开花时间是二三月,而不是七八月,不合事理。
小试牛刀,能力闯关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正太路的路轨窄,敌人把平汉路的车头无法移用到这里。
B.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C.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D.这首交响乐是作者在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并疯狂叫嚣要占领这座城市的时候赶写的。
2.下面各句没有语病或歧义,表述准确的一项是()A.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丰富得多,深刻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