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章 建筑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房屋建筑学》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建筑是指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总称。
答案:建筑物构筑物2.建筑的基本要素有___________、、等三个方面;其中起主导作用。
答案: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建筑功能3.建筑物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为、和民用建筑,民用建筑又可分为。
和答案: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4.建筑物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类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等。
答案:木结构、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5.划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的依据是组成房屋构件的和,共分为级。
答案:燃烧性能耐火极限四6.建筑工程设计包括、和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答案: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7²《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规定,基本模数以_____表示,数值为_________。
答案:1M 100mm8.公共建筑总高度超过 m者为高层(不包括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 m时,为超高层建筑。
答案:24 1009.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层为低层;层为多层;层为中高层;为高层(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
答案:1~3 4~6 7~9 10层及10层以上10.建筑设计按三阶段设计可分为、和______ 等几个阶段。
答案: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二、选择题1.建筑的三个构成要素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①建筑功能②建筑技术③建筑形象④建筑经济答案:①2.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下面全属于建筑物的是()。
①住宅、电塔②学校、堤坝③工厂、商场④烟囱、水塔答案:③3·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下面属于居住建筑的是()。
①幼儿园②疗养院③宿舍④旅馆答案:③4·耐久等级为二级的建筑物适用于一般性建筑,其耐久年限为()年。
① 50~100 ② 80~150 ③25~50 ④15~25 答案:①5.耐火等级为一级的承重墙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满足()。
①难燃烧体,3.0h ②非燃烧体,4.0h③难燃烧体,5.0h ④非燃烧体,3.0h 答案:④三、名词解释1.耐火等级1.答案: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标准,它由组成房屋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最低值所决定,划分耐火等级的目的是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不同提出不同的耐火等级要求,做到既有利于安全,又有利于节约基本建设投资,耐火等级划分为四级。
中国建筑史一课一文
《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全书共八章,第一章绪言,首对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史的分期作了宏观概括,次以简要笔墨,介绍了《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则例》。
以下第二至第八章分述从上古至清末民初各时代,大多先从文献理出建筑活动之大略,次述实物遗存,再具体分析各代特征。
这本书的最大功绩在于第一次把中国建筑史学纳入了系统科学研究的领域,以历史文献与实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规律、技术要点,总结出中国建筑的成就和各时代的主要特征,使中国建筑史从蒙昧走向科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向世人展现了一片崭新的学术天地。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分段概括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分段概括如下:
概括一:
梁思成,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
他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
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
概括二:
据历史记载,北京和平解放之前,曾秘密派人拜访梁思成,请教北平城内历史古迹的保护问题。
梁思成曾就保护北京城墙奔走呼吁,并为此遭到不公正对待。
梁思成在他的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他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是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概况三:
本文运用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通俗易懂地阐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况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各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房屋建筑学概述范文房屋建筑学是指关于建筑物的设计、构造和材料等相关知识的学科。
它涉及到建筑物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历史等。
在房屋建筑学中,人们研究和探索如何将建筑物设计成为安全、舒适、美观的空间,同时兼顾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房屋建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人们在与自然环境共存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建筑形式和构造方法。
例如,古埃及人建造了宏伟的金字塔和寺庙,古希腊人建造了雅典的帕台农神庙,古罗马人建造了科洛塞恩剧院等。
这些建筑物代表了古代建筑师对于空间美学和结构工程的追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房屋建筑学逐渐演变为一个系统而完整的学科。
建筑师开始运用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知识,进行建筑物的设计和分析。
他们研究材料的特性和性能,以及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来支撑结构和分担荷载。
同时,他们还考虑到室内外环境的因素,包括光线、气候和空气流通等,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在现代房屋建筑学中,建筑设计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它涵盖了建筑物的形象、功能和空间组织等方面。
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应该符合人们的使用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例如,通过优化建筑布局和采用节能技术,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建筑设计还关注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道路、景观和社区等,以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
除了建筑设计,房屋建筑学还研究建筑工程和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是指建筑物的实际建造过程。
它包括施工计划、材料采购、建筑机械的使用等。
建筑工程师需要熟悉各种建筑材料和构造方法,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技术和方法,包括混凝土浇筑、砌砖和钢结构的安装等。
通过合理运用施工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建造效率和质量。
此外,房屋建筑学还包括建筑材料的研究。
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造建筑物的物质,如砖、水泥、钢筋等。
建筑师和工程师需要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性能,以选择适合特定项目需求的材料。
房屋建筑学概述什么是房屋建筑学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研究房屋建筑的学科,它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工程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房屋建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能够设计、施工和管理高质量的房屋建筑。
房屋建筑的基本要素房屋建筑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结构:房屋建筑的结构包括基础、框架、墙体等,它们承担着房屋的重量和荷载,保证房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空间布局:房屋建筑的空间布局是指房间的划分和连接方式,影响着房屋的功能和使用效果。
3.外立面:房屋建筑的外立面是指建筑外部的装饰和保护层,它承担着保温、防水、防火等功能。
4.室内装饰:房屋建筑的室内装饰包括墙面、地面、天花板等,它们影响着房屋的美观和舒适度。
5.设备设施:房屋建筑的设备设施包括电气、水暖、空调等,它们提供了生活和工作所需的各种功能。
房屋建筑学的发展历史房屋建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出现以来。
在古代,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逐渐形成了一套房屋建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房屋建筑学得到了更加系统和规范的发展。
在古代,房屋建筑学主要以民居为主,特点是简单、实用。
例如,中国古代的传统木结构建筑,以其精巧的构造和卓越的耐久性而闻名于世。
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则以雄伟的规模和精美的装饰而著名。
在现代,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房屋建筑学迅速发展并分化为各个专业领域。
例如,建筑设计师负责房屋的设计,结构工程师负责房屋的结构设计,施工队负责房屋的施工等。
这些专业的细分领域,使得房屋建筑学更加深入和专业化。
房屋建筑学的应用领域房屋建筑学在现代社会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
其中,住宅建筑是房屋建筑学的基本领域,它关系到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商业建筑包括商场、写字楼等,它们主要用于商业活动和办公场所。
工业建筑包括工厂、仓库等,它们主要用于生产和储存物品。
房屋建筑学复习概要第一章民用建筑及其构造概述1.建筑按用途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2.设计阶段划分对于中小建筑设计采用: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对于大型复杂的,增加技术设计阶段。
3.建筑设计的要求:1.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满足使用要求)2.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安全性)3.经济合理4.建筑美观要求5.符合总体规划要求4.建筑模数制目的:实现建筑的工业化,是不同材料、不同形状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以降低造价并提高质量和速度基本模数:M=100mm分模数:M/2(50mm) M/5(20mm) M/10(10mm) M/20 M/50 M/100扩大模数:3M(300mm) 6M(600mm) 12M(1200mm) 15M(1500mm)30M(3000mm) 60M(6000mm)5.民用建筑一般由基础、墙或柱、楼板层和地坪、楼梯、屋顶和门窗六大部分组成。
第三章墙体构造1.水平防潮层分类:油毡防潮层、防水砂浆防潮层、细石混凝土防潮层。
2.散水图:(右图)3.按墙体的构造和施工方式分:叠砌式墙、版筑式墙、装配式墙4.构造柱的构造要求:a.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180mm×240mm(墙厚为190mm时为180mm×19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6、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b.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水平钢筋和φ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φ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c.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d.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第l章建筑概述
1.1 建筑和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
1.1.1 建筑的基本概念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
具体说,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称为建筑物,如住宅、医院、学校、商店等;人们不能直接在其内进行生产、生活的建筑称为构筑物,如水塔、烟囱、桥梁、堤坝、纪念碑等。
无论是建筑物还是构筑物,都是为了满足一定功能,运用—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依据科学规律和美学原则而建造的相对稳定的人造空间。
本书所涉及的建筑主要是建筑物。
1.1.2 建筑构成的基本要素
建筑从根本上看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建筑功能、建筑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简称“建筑三要素”。
1.建筑功能
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物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必须满足的使用要求。
当人们说某个建筑物适用或者不适用时,—般是指它能否满足某种功能要求。
所以建筑的功能要求是建筑物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们建造房屋的主要目的。
在人类社会,建筑的功能除了满足人的物质生活要求之外,还有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功能要求,因此,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建筑功能要求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从构木为巢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从手工业作坊到高度自动化的大工厂,建筑功能越来越复杂多样,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同的功能要求产生了不同的建筑类型,例如各种生产性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等,而不同的建筑类型又有不同的建筑特点。
所以建筑功能是决定各种建筑物性质、类型和特点的主要因素。
2.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
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包括材料、结构、设备和建筑生产技术(施工)等重要内容。
材料和结构是构成建筑空间环境的骨架;设备是保证建筑物达到某种要求的技术条件;而建筑生产技术则是实现建筑生产的过程和方法。
例如:钢材、水泥和钢筋混凝土的出现,从材料上解决了现代建筑中大跨、高层的结构问题;电脑和各种自动控制设备的应用,解决了现代建筑中各种复杂的使用要求;而先进的施工技术,又使这些复杂的建筑得以实现。
所以它们都是达到建筑功能要求和艺术要求的物质技术条件。
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是受社会生产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制约的。
例如,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不断出现,同时工业化施工水平不断提高,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也出现了新的面貌。
而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进一步现代化,必然会给建筑功能和建筑形象带来新的变化。
新的功能要求由于技术上可能而产生了,例如多功能大厅、超高层建筑等;新的建筑形象由于材料、结构的改变而出现了,例如薄壳、悬索等结构的建筑形象。
同样,建筑在满足社会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的同时,也会反过来向物质技术条件提出新的要求,推动物质技术条件进一步发展。
总之,物质技术条件是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在物质技术条件具有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建筑的物质功能要求和艺术审美要求才有可能充分实现。
3.建筑形象
根据建筑的功能和艺术审美要求,并考虑民族传统和自然环境条件,通过物质技术条件的创造,构成一定的建筑形象。
构成建筑形象的因素,包括建筑群体和单体的体形、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组合、立面构图、细部处理、材料的色彩和质感以及光影和装饰的处理,等等。
如果对这些因素处理得当,就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一定的感染力,例如庄严雄伟、朴素大方、轻松愉快、简洁明朗、生动活泼,等等。
建筑形象并不单纯是一个美观问题,它还常常反映社会和时代的特征,表现出特定时代的生产水平、文化传统、民族风格和社会精神面貌;表现出建筑物一定的性格和内容。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神庙、中世纪的教堂、中国古代的宫殿、近现代出现的摩天大楼以及我国北京的人民大会堂,等等,它们都有不同的建筑形象,反映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和时代背景。
由于建筑首先是一种物质资料的生产,因此建筑形象就不能离开建筑的功能要求和物质技术条件而任意创造,否则就会走到形式主义、惟美主义的歧途。
在上述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中,满足功能要求是建筑的首要目的;材料、结构、设备等物质技术条件是达到建筑目的的手段;而建筑形象则是建筑功能、技术和艺术内容的综合表现。
这三者之中,功能常常是主导的,对技术和建筑形象起决定作用;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建筑的手段,因而建筑功能和建筑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它的制约;建筑形象也不完全是被动的,在同样的条件下,根据同样的功能和艺术要求,使用同样的建筑材料和结构,也可创造出不同的建筑形象,达到不同的美学要求。
在优秀的建筑作品中,这三者是辩证统一的。
1.2 建筑物的分类与等级划分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建筑类型正在消失,例如教堂等;一些建筑类型正在转化,例如手工业作坊正在转化为现代化的工业厂房;而更多的新的建筑类型正在产生,例如核电站、卫星站、大型客机机场等。
到目前为止,建筑物的类型已有许许多多,而各种建筑物都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和特点,因此有必要对建筑物进行分类和分等。
建筑物分类和分等的目的主要在于:
①便于总结各种类型建筑设计的特殊规律,以提高设计水平;
②便于研究由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新的功能要求,了解建筑类型发展的远景,以保证建筑设计更符合实际要求;
②便于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特点,提出明确的任务,制定规范、定额、指标,以指导设计和施工;
④便于分析研究同类建筑的共性,以进行标准设计和工业化建造体系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