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职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毕业论文廿算机软件学院论文题目: 所属系部: 专业班级: 姓 名: 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年 月健康管理系统摘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 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收入中相当大一 部分用于健康投资。
我国医疗方面面临的主要医疗水平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以及 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带来的保健需求的增加等。
健康保健系统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 了一条途径,保健系统是通过通信网络将釆集健康管理系统计算机系端的胜利和医学信号传送到手机或者服务器进行分析并给出的保健参考信息。
智能保健系统结合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实现用户生理参数的测量,在移动终端的实现健康状态判断,并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参数至服务器获取更详细的保健信息和保存个人信息,以便以后査I刃。
本丈在调研国内外健康保健系统和增值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基础上主要做了如下的研究工作:1. 调研了国内外健康保健系统和增值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结合目前国内健康保健的发展,设计了基于Java技术的健康管理系统。
系统在设计中选用了移动Java技术和PIC16F877单片机,使其具有低耗能、控制方便.成本低廉、移植性强等特点、2. 利用PIC16F877单片机实现血压和脉率的无创测量、存储与传输控制。
3. 实现了生理参数釆集终端和手机端间输出的蓝牙传输,并设计了正负5伏直流电源O4. 手机软件采用的是SUN公司的移动Java技术.它遵循着"Write once. Run everywhere! ”宗旨,并使用了MVC设计模式,使程序更加清晰,维护更加方便。
手机端软件主要实现了用户生理数据的测董、储存.查询以及蓝牙通信等功能。
关键词:健康保健,PIC16F877,手机,J2ME,蓝牙一、绪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家庭收入中相当一部分永遇乐健康投资,随之而来的便是医疗器械,医疗电子类产品市场、保健市场的繁荣。
血压作为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更是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需要方便、快捷测量血压的工具,但更重要的是一种便捷的了解自己生理状况的健康管理系统。
建立健康管理系统提高器官移植患者规范化随访管理水平[摘要] 目的提升中国移植界的国际地位,促进患者数据的相互交流和资源共享,提高移植患者生活质量和移植效果,减轻患者和社会负担并有利于临床开展教学、科研、,提高患者满意度。
方法根据器官移植患者的特点以及随访管理的要求,创建了经网络建立随访管理的系统。
研发了器官移植患者专业随访软件,并设专人应用软件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
通过输入患者基本信息、诊疗、病程、用药等一系列资料,确立随访对象、建立随访病历,发放随访服务手册,设立回访流程等,为患者制定实施适合其特点的个体化随访和健康教育管理计划。
内容包括随访流程、随访时间、随访内容、健康教育方案、随访提醒等。
结果健康管理系统之随访系统的建立便于对患者进行规范化随访达到了提高器官移植患者依从性,延长移植患者和移植器官存活时间,提高移植群体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实现临床、教学和科研、优质服务为异体的管理模式。
结论经网络对器官移植患者进行规范化随访是必要的,可以完整保存患者的各种资料,提高诊治率和工作效率,利于开展科研、教学工作,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对医护人员满意度。
[关键词] 健康管理;器官移植;随访[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53-02器官移植健康管理系统是针对专科疾病特点的特殊数据管理系统,作为医院管理系统的补充,协助医护人员分析判断,做出正确的决策。
随诊是指医疗卫生部门为了解曾在医院做过一定医疗处理患者的预后,远期疗效及生存质量,定期或不定期采用家庭诊视、预约复查以及通过各种通讯方式联系患者和家属,了解患者病情动态的一种手段。
中国器官移植始于20世纪6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居世界第二位,存活率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最长存活超过20年,移植团体逐年增大。
为了提升中国移植界的国际地位,促进患者数据的相互交流和资源共享,国内对患者随访管理基本停留在手工操作,大部分病例散落在患者手上,许多重要临床资料甚至流失。
医疗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初探【摘要】本文分析了医务人员健康现状,探讨了医疗单位建立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希望通过本论文引起更多医疗单位领导者及医务工作者对健康管理的重视与关注,使医务工作者能在更加安全、舒适、健康的环境中开展工作,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职业健康管理;医务人员;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57-02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人们对待疾病的态度从有病治病转为重在预防,健康不再是一个没有病的概念,而是一个社会概念、文化概念,是人身生理、心理的综合性反映。
医疗单位作为社会人群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医务工作者会注重自我保护和保健,往往忽略了对自己的职工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在事物忙、压力大、感染风险高的工作环境下,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不容乐观。
面对特殊的环境,医疗单位有必要进一步重视职业健康的管理。
1 职业健康管理含义职业健康管理是关于预防、预测、识别、评估和控制作业场中那些可能引起员工不适合导致职业病风险和危害的学科。
其职责包括: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帮助员工认识作业场所中的健康风险和危害,预防和避免损害;尊重隐私;真实、准确地报告职业健康情况;对员工的健康负责,并最终保护员工的健康和福利[1]。
2 医务人员健康现状2.1职业慢性病威胁医务工作者健康。
医务人员服务于他人健康,一边往往顾不上自身健康。
医务人员因长期伏案或弯腰保持同样姿势颈椎病、腰肌劳损等患病几率均高于普通人,因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缺乏体育锻炼致使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的患病几率也十分高,且随年龄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
相比身体上的疾病隐患,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也让人堪忧:据有关调查显示有25.2%的医务人员有焦虑症状,31%的医务人员有抑郁症状,女医务工作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比例比男性高,39岁以下年龄组的医务人员相比40岁以上的更为焦虑和抑郁[2]。
浅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摘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上兴起的安全管理模式。
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的一套统一化、程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减少雇员和其他人员职业安全健康的风险,改善企业行为、提高企业效益,帮助企业在市场中树立良好形象。
使企业管理进一步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化1.以企业文化为平台,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以q、e、osh为核心,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国际管理标准为框架,融合其他管理要求的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关注的是产品,目的是让顾客满意。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关注的是人,目的是保护人的健康与安全。
尤其是保护处在工作状态中的人,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通过改善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可以改善作业条件、减轻劳动者的负荷与疲劳,提高劳动者的身心健康状况、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危害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使产品的质量和其所处工作环境的质量得到最大提高。
2.以质量体系文件为基础,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的首要工作是编制一个好的整合性的《管理手册》。
管理手册是体系运行长期遵循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包括体系所有要素运行的程序文件,是指导完成运行控制和操作性文件编制的依据。
质量体系文件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和环境体系文件的建立基础,运行质量体系的同时,运行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质量体系文件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及环境体系文件应统一编制管理手册,协调各要素的运行。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制订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制订要围绕实现确定的目标、指标进行编制。
目标可以具有总体性和方向性,同时具有可实现性。
指标的确定要有可控制性和可测量性。
目标是宏观的文字描述,指标是具体的量值反映。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则是保证目标、指标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健康管理的模式及构建
一、健康管理模式
1、健康资源管理:
健康资源管理是指以健康促进为出发点,通过医学分析,把健康归结
为气血、体型、营养力和环境因素,从已确定的十六个元素中选择最佳方
案进行健康管理;
3、健康技术管理:
健康技术管理是指在调整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应用最新科学技术,以预防为根本,培养健康观念,以调节生活方式,达到恢复建立和增强体
质的目的;
4、健康保健管理:
健康保健管理是指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保健产品和服务,通过配合合理
的保健模式,调整生活方式,积极改善身体状况,达到调理、维持和修复
身体健康的目的。
二、健康管理构建
1、建立健康管理的信息系统:
建立健康管理的信息系统非常重要,包括收集和分析健康信息,绘制
健康数据库,完善病历管理系统,实施病人诊疗服务,建立完善的病患诊
疗管理系统。
2、结合社会环境因素来构建健康管。
2024年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管理已经深入到了各个领域,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也不例外。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服务流程,还能够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掌握居民的健康状况,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本文将探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参考。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提高管理效率传统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方式大多依赖于纸质档案,存在存储不便、查询困难等问题。
通过信息化管理,医疗机构可以将居民的健康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实现档案信息的快速存储、检索和共享,从而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优化服务流程信息化管理能够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使得医生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患者的健康信息,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医疗机构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此外,信息化管理还能够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许多医疗机构已经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现了居民健康信息的电子化存储和查询。
同时,一些地区还推出了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居民健康信息的跨机构、跨地域共享。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化水平不高、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信息安全风险突出等。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信息化水平不高尽管我国已经有一定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基础,但整体而言,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
一些地区的医疗机构尚未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仍然依赖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
这不仅影响了管理效率,也制约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加之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档案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医疗管理系统范文医疗管理系统是指在医疗机构中运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对医疗过程、医疗资源、医疗服务等进行集中、规范的管理和运作的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管理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医疗机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展开介绍医疗管理系统的特点和作用。
医疗管理系统的特点首先包括高效性和准确性。
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医疗信息的快速录入和读取,提高医疗过程的效率。
同时,系统能够准确记录患者的病历信息,避免了传统纸质档案的繁琐和易于丢失的问题,更好地保障了医疗信息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其次,医疗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交互。
通过系统的建立,医疗机构内的各个部门和岗位间的信息可以实时互通共享,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也能够及时查询和了解自己的医疗信息,提高了患者对医疗过程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其次,医疗管理系统还具有智能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通过系统建立的大数据平台,可以对海量的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医疗机构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病情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实现全程关怀和预防性医疗。
首先,医疗管理系统能够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医疗信息的录入、查询和传递变得更加快捷和准确,加速了医院内部各个环节的流程,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同时,系统还可以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手段,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了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其次,医疗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通过系统的集中管理和优化调度,实现了医疗资源的统一分配和合理优化。
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实时监控和分析医疗资源的使用情况和需求状况,合理调整资源分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再次,医疗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在系统中,患者可以随时查询和了解自己的医疗信息,医生也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病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系统还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的方式,实现医患之间的远程会诊和交流,充分发挥医生的专业优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疗安全。
工程员工健康管理范文工程员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们承担着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各种工程项目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工程员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实施科学的健康管理对于维护工程员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工程员的健康问题出发,探讨工程员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首先,了解工程员的健康问题对于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工程员长期从事工程设计和建设工作,往往需要面对长时间的坐姿工作。
此外,他们可能会遭受粉尘、噪音、放射性物质等工作环境的影响。
长时间的工作和不良的工作环境会对工程员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而了解这些问题是制定相关健康管理措施的前提。
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方案是保障工程员健康的关键。
在工程员健康管理方案中,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加强对工程员的健康教育。
工程员需要了解健康问题对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以及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法。
其次,建立完善的工作环境。
工程单位应加强对工作环境的监控和治理,减少粉尘、噪音等有害物质对工程员身体健康的影响。
另外,工程员应适时进行身体检查,以及定期的体能训练,提升身体素质,增强身体抵抗能力。
最重要的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确保工程员的身心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另外,工程单位应建立健全健康管理制度,确保健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工程项目中,应指定专门的健康管理人员负责健康管理工作。
健康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和管理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员的健康问题。
此外,工程单位应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建立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工程员的健康状况。
健康管理人员应根据工程员的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并监督工程员执行。
最后,工程单位应加强对工程员健康管理效果的评估。
通过对工程员的身体健康、工作效率等进行评估,了解健康管理工作的效果,进一步完善健康管理制度。
总之,工程员健康管理对于维护工程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程员健康管理方案中,应加强对工程员的健康教育,建立完善的工作环境,加强健康监控和体能训练,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综合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践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型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我院糖友俱乐部的实践过程和具体措施。
结果以集团力学的相互作用理论为基础,明确俱乐部目标,结合医院优势组建俱乐部工作团队,通过个人与群体等形式开展内容广泛的健康教育。
结论建立和完善健康管理体系是糖友俱乐部顺利发展和运作质量的保证。
今后,应及时进行糖尿病患者学习需求评估,提高健康教育人员对健康教育方法论的认识,加强俱乐部团队之间的协调性和信息交流。
【关键词】综合医院糖尿病管理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024-02【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isting-problem and resolving-strategy which existed in the diabetes mellitus health administration construction system of the general hospital.methods retrospectivelyanalysis and summary the practice procedure and concrete measures of the friends club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our hospital.results underlaying the collision theory of colonia mechanics,identifying club aim, combined withthe advantage of the hospital to set upthe clubhouse workteam, through the form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to carry out extensive health education .conclusionto setup and consummate the health administr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assurance of the diabetes mellitus clubhouse which has a smoothly development andoperation of quality. in the future,we should evaluate promptly the diabetes learning needs ,improve the realization of healthy education personnel about the methodology of the healthy education,strengthen the coord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lub teams.【key words】general hospital diabetes mellitus administr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健康管理信息技术应用论文摘要:健康管理需要许多信息技术的人员去实施。
因此,应努力配齐具有信息技术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人员。
此外,应不断加强对健康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积极提高健康管理技术人员的素质。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1]。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健康管理的创新,不仅开拓了健康管理新的市场空间,还促进了健康管理过程的系统集成,构建了多层次的健康管理平台,极大提高了健康管理资源的共享程度。
1.信息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1.1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区域卫生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潮流。
区域医疗的关键是信息整合。
2010年以来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全面推进新医改,利用信息网络和通信技术,使一定区域内各种卫生相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重点建设卫生信息资源的交换、存储和共享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1.2 基于云平台的远程数字健康管理系统远程数字化医疗健康系统通过采用一系列数字化技术和设备。
连续、实时地采集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生理数据,通过网络技术传送到服务器上,医生或健康服务提供商可以实时监控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况。
及时做出反馈,使患者不必专程来医院就医,在家里就可以获得方便、快捷的医疗健康服务[2]。
1.3 信息技术在医院健康数据采集中的应用医院健康数据采集的关键信息技术包括条形码技术、与 HIS、CLS、PACS等系统进行数据共享的接口技术、数据库技术在健康档案存储中的应用等[3]。
1.4 医院患者健康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患者相关信息的一系列的管理。
其中主要有:对患者身份的管理;对患者诊疗的管理;对患者查询的管理;对危机预警的管理[4]。
2.信息技术在健康管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2.1 政府对于信息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重视不够由于健康管理还是一个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很多信息技术层面的理论与技术还不完善,没有过硬的技术支持,政府没有认清信息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支撑地位,对信息技术的重视不够。
职业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05-12T15:58:56.847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7期供稿作者:杨荣美[导读] 首钢水钢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职业健康体检是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群体进行筛检性的医学健康检查。
杨荣美(首钢水钢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贵州六盘水 553000)【摘要】本文探讨了“职业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应用。
实现体检系统与医院LIS、PCS系统的无缝链接的问题。
我院“职业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具有支持“一站式体检”、支持多种体检类别、全面覆盖业务的特点。
使用后效果良好,提高了服务质量。
强化了管理手段,节省成本增加效益。
【关键词】职业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229-02职业健康体检是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群体进行筛检性的医学健康检查,目的是早期发现个体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损害,职业病或职业禁忌症,采取干预措施,做到早预防、保护劳动者,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由于职业健康检查项目是根据所从事工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而确定,体检结果资料具有法律效力。
职业健康检查较健康检查复杂。
过去,职业健康检查传统的健康体检管理方式存在以下不足:对体检人群的既往病史缺少了解,有一定的盲目性;医技科室的检查(B超、CT、CR、MRl、心电等)只有简单的结果,没有一套完整的图文资料;主检医生最终审核时诊断整理资料烦琐;体检项目繁多,需要手工汇集全部体检科室结果,经过人工收集、分类、整理等过程,主检医生要等体检全过程完成后,才可进行综合诊断,工作效率低,工作负担重;对体检病人服务不够,无法有针对性的对受检者进行个性服务;体检的基本信息、项目数据、结果报告、群体报告等均需要医生手工处理,工作量大,每天体检量50人~80人,资料汇总手工录入电脑,群体职业健康评估报告医生手写。
健康医疗大数据健康管理与服务平台构建第一章引言 (3)1.1 健康医疗大数据概述 (3)1.2 健康管理与服务平台构建意义 (3)第二章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整合 (4)2.1 数据来源及分类 (4)2.1.1 数据来源 (4)2.1.2 数据分类 (4)2.2 数据整合方法与技术 (5)2.2.1 数据清洗 (5)2.2.2 数据转换 (5)2.2.3 数据关联 (5)2.2.4 数据融合 (5)2.2.5 数据存储与管理 (5)2.3 数据质量控制与安全 (5)2.3.1 数据质量控制 (5)2.3.2 数据安全 (5)第三章平台架构设计与实现 (6)3.1 系统架构设计 (6)3.1.1 架构设计原则 (6)3.1.2 系统架构组成 (6)3.2 关键技术与应用 (7)3.2.1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 (7)3.2.2 数据清洗与转换 (7)3.2.3 数据挖掘与分析 (7)3.2.4 可视化技术 (7)3.3 平台功能模块划分 (7)3.3.1 数据采集模块 (7)3.3.2 数据存储模块 (7)3.3.3 数据处理模块 (7)3.3.4 数据展示模块 (7)3.3.5 业务应用模块 (7)3.3.6 用户管理模块 (7)第四章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8)4.1 数据分析方法 (8)4.2 应用场景与案例 (8)4.3 创新性与挑战 (9)第五章用户需求分析与产品设计 (9)5.1 用户需求调研与分析 (9)5.1.1 调研目的与意义 (9)5.1.2 调研对象与范围 (9)5.1.3 调研方法与手段 (9)5.1.4 调研结果分析 (10)5.2 产品设计原则与方法 (10)5.2.1 设计原则 (10)5.2.2 设计方法 (10)5.3 用户体验优化策略 (10)5.3.1 个性化推荐 (10)5.3.2 交互设计优化 (10)5.3.3 反馈机制完善 (10)5.3.4 持续迭代与更新 (10)5.3.5 营销推广策略 (10)第六章平台运营与管理 (10)6.1 运营模式摸索 (11)6.1.1 主导模式 (11)6.1.2 企业主导模式 (11)6.1.3 合作共赢模式 (11)6.2 管理体系构建 (11)6.2.1 组织架构 (11)6.2.2 制度建设 (12)6.2.3 人员配置 (12)6.3 风险防范与应对 (12)6.3.1 数据安全风险 (12)6.3.2 法律法规风险 (12)6.3.3 市场竞争风险 (12)第七章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3)7.1 政策法规概述 (13)7.2 标准体系构建 (13)7.3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实施与监管 (13)第八章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 (14)8.1 产业链分析 (14)8.2 市场前景与投资分析 (14)8.3 产业政策与发展策略 (15)第九章国际合作与交流 (15)9.1 国际合作现状与趋势 (15)9.1.1 国际合作现状 (15)9.1.2 国际合作趋势 (16)9.2 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 (16)9.2.1 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16)9.2.2 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 (16)9.3 我国在国际合作中的定位与角色 (16)9.3.1 定位 (16)9.3.2 角色 (16)第十章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0.1 技术发展趋势 (17)10.1.1 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的深化 (17)10.1.2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结合 (17)10.1.3 生物信息学与基因技术的应用 (17)10.2 行业发展趋势 (17)10.2.1 政策支持的加强 (17)10.2.2 行业融合与跨界合作 (17)10.2.3 市场需求的扩大 (18)10.3 健康管理与服务平台的发展前景 (18)10.3.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8)10.3.2 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18)10.3.3 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 (18)10.3.4 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18)第一章引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健康医疗领域的数据呈现出爆炸性增长,大数据技术在医疗健康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医院职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探讨【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28-01
【内容提要】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数据库关系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体检档案的录入和体检报告的输出和统计、查询和对比分型功能,使用该系统能够提高医院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关键词】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医院
引言
在过去医院的健康档案管理绝大多数都是依赖于书面直接记录,这种记录使用的是手工统计、查询和修改,因此档案管理比较浪费时间和精力,同时职工的健康档案信息也不能及时更新,无法进行回顾性科学分析,以及分类管理,对工作人员无法合理调配。
因此使用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迫在眉睫,这种系统能够使医院职工健康管理及合理使用人才进入智能化的阶段,从而能够使得医院的管理水平再上台阶。
本文意在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尽早实现职工健康管理的信息化。
1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1.1 技术可行性
该系统是数据库应用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从数据库应用的角度考虑该系统没有很难克服的技术问题。
1.2 经济可行性
在当今情况下所有三级医院都已经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并且与电脑有关的相关设备早已投入使用,因此该工程的投资较小。
1.3 管理可行性
当今情况下医院员工的素质都相对较高,对于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或维护都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同时许多医院都已经具备了电脑网络维护人员,所以管理起来较容易。
1.4 开发环境可行性
该环境采用的是可视化的开发环境,代码的编写比较直观,因此这种环境的调试和维护比较容易,该系统携带功能强大的dbms,该数据库是一个质优价廉的系统,这种系统能够加快项目的开发速度。
2 系统设计目标和原则
为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需要落实几项要求。
2.1 系统开发目的
该系统的开发可以使医院的档案管理效率提高,并且管理也更加准确、科学和高效,这样就减轻了管理人员的负担,从而能够解决许多管理部门在用人方面的实际问题,在进行数据的查询、修改和打印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用户的各种要求。
2.2 系统设计目标
该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目标:首先数据库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减小程序占用的空间,提高系统的整合功能,同时
开发过程中要采用比较优秀并且友好的人机界面,方便操作者进行操作,一些基本功能和特殊功能的操作设计时也要考虑在内。
2.3 系统设计原则
该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守一些原则,这些原则如下:第一是成熟性原则,这样能够降低后期的维护成本,第二是先进性原则,这要求系统能够实现局域网和互联网的架构结合。
第三是实用性原则,这要求系统既能够让操作者能够方便获得数据同时也让操作者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和分析。
第四是安全性原则,该原则要求系统数据的获取和整理都能够在内部进行实现,不同的数据文件要在不同的空间内进行保存,同时在登录的过程中要通过身份验证。
第五是标准化原则,系统在所有环节上都应该采用国际或者国家标准,要达到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第六是可扩展性原则,对于数据的接收格式要具有一定的标准,各个系统要具有相应的接口,这样就能规范数据使用与各管理信息系统。
第七是可靠性原则和可维护性原则,该原则要求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一定的技术性,同时在界面操作上要具有灵活性和简单性,要简明和实用。
3 系统硬件要求
在运行该系统的时候要注意其硬件配置和系统技术实现,其硬件配置要求具有一定的数据库服务器和商用的个人电脑,同时要求医院内部相关部门进行网络互联,在技术实现上要求具有windows2000或xp以及以上的系统配置,数据库要求采用
sybase11.51,开发工具要求使用pb10.0。
4 业务功能的实现
开发该系统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医院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医院健康档案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所以该系统需要设置五种功能,分别是数据设置和采集功能、数据查询和打印功能以及数据维护功能。
4.1 系统功能结构图
4.2 系统涉及范围
系统涉及的模块主要有四块,这四个模块分别是:系统管理(包括用户的注册和资料修改)、职工基本信息(包括职工的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和家庭住址等信息的输入、查询、修改和删除)、体检信息管理(职工体检信息的录入和档案报表的生成)、健康查询模块(包括健康档案信息的查找和打印)。
4.3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包括六步分别是:单位数据的录入→初始数据的录入→职工基本信息的录入(包括职工的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和家庭住址等)→体检数据的录入→根据需要查询信息→输出个人体检报表和统计表。
4.4 系统功能特点
系统功能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这四个方面分别是:第一,系统具有比较友好的界面,这个界面能够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各种各样的操作,操作方法简单和多样。
第二,系统能
够自动生成体检的综述和建议,这一块儿是提高体检效率的一个瓶颈,同时也是体检报告的核心内容,这一功能的实现能够大大提高体检工作的效率和输出周期。
第三,体检报告管理功能比较强大,体检报告是体检服务竞争的焦点,该系统体检报告管理功能十分强大,并且能够生成各种各样的体检报告。
第四,该系统具有丰富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系统的管理和输出可以面向多个层次能够为用人部门或者个人提供良好的健康保健指导。
5 效益分析和实际应用
5.1 效益分析
医院使用该系统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该系统也能够降低医院的办公经费,同时也能够为节能减排的推行低碳生活做出贡献,同时该系统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效性,对健康档案的管理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在过去手工操作的情况下,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较大同时还容易出现错误和偏差,倘若文件丢失就很难找回,在对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和检索时也十分困难,效率相当低下,并且浪费办公经费和办公时间,现在采用该系统以后,信息的录入和查询都使用的微机,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简易,信息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在进行员工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修改或删除时都十分的简单,这样也提高了办公时间,节约了办公经费。
5.2 存在问题
该系统虽然已经投入使用了一些时间,但是该系统还没有达到
理想的使用状态,一些系统功能还未能全部实现,同时目前网络系统的运行速度还不能满足系统的要求,系统要求的网速是百兆网速,而目前推行的都是二十兆左右的网速,这样就限制了系统功能的发挥,经常会出现网络堵塞,上不去网的情况。
6 结束语
医院要努力实现为患者身心健康服务的目标,首先要关注职工的身体健康,要使广大职工真正以医院为家,满足患者的各种医疗需求,从而达到优质服务的目的。
对于领导层首先关注职工的需要及身体状况,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职工在适合的岗位发挥作用。
职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是医院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让自身的管理朝着更加专业化、精品化有着良好医院文化的方向发展,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医院朝着既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又有坚实的内部职工的支持,朝着“人民满意医院”方向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月.医院职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优化的几点经验[j]
江苏预防医学,201010
[2] 孙成杰.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竞争力[a]
学术论文集.2009
[3] 李毅刚.基于b/s结构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研究[a]学术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