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关税的理解与看法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国际贸易中的关税与非关税措施分析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重要的经济交流形式,通过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合作。
而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则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政策工具,旨在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同时也会对进口国的经济和产业造成影响。
一、关税的作用与影响关税是指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是国际贸易中最为普遍的贸易限制手段。
其作用是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对于敏感产品或产业进行保障和支持。
同时也可以作为税收收入来源,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然而,关税的实行也会对进口国的经济和产业造成影响。
首先,关税会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使得市场对于进口商品需求降低,从而影响进口国的生产和就业。
其次,由于关税的存在,也会限制进口国产品出口和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从而增加贸易摩擦和紧张。
二、非关税措施的类型和影响除关税外,非关税措施也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政策工具。
其类型包括技术壁垒、补贴、配额、反倾销措施等。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避免出现严重的贸易逆差和贸易摩擦。
然而,非关税措施的实行也会对进口国和国际贸易造成影响。
技术壁垒和贸易限制措施会加大进口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难度和成本,限制贸易自由化程度,从而导致进口国的生产和就业受到影响。
补贴也会对整个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影响,可能导致本国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出现无法竞争的局面。
三、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的协调在国际贸易中,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是一对矛盾的存在。
虽然它们都是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但其实现方式、影响和局限也有所不同。
如何协调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的关系,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合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方面,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应该在国际关系和政治影响的框架下,进行合理的平衡和调整。
另一方面,各国也应该在国际合作和协商的基础上,寻求最优化的贸易政策和安排,促进利益的最大化。
四、国际贸易的未来与展望在当前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影响日益增强。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不稳定因素的挑战,各国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推进贸易自由化和开放发展。
非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概述•非关税措施的主要类型•非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目•应对非关税措施的策略和建议录CHAPTER非关税措施概述含义与关税措施的区别配额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反补贴措施进口许可证制度非关税措施的重要性01020304保护国内产业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实现政策目标CHAPTER非关税措施的主要类型技术性贸易壁垒010*******定义: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是指为防止疾病、虫害和杂草的传播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检验、检疫、处理、隔离等措施。
主要手段检验和检疫:对进口商品进行检验和检疫,防止疾病、虫害和杂草的传播。
处理和隔离: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包括清除、消毒等措施,或者对进口商品进行隔离,以防止问题的扩散。
影响: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对于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和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如果措施过于严格或不合理,也可能成为贸易的障碍。
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知识产权保护措施010*******CHAPTER非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非关税措施可能导致进口商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提交更多的文件,从而增加贸易的成本和时间,进一步影响贸易的速度。
影响贸易的规模和速度增加贸易成本贸易限制贸易转移优惠待遇改变贸易的地理方向综上所述,非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贸易的规模和速度,还能改变贸易的地理方向,并进一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因此,在国际贸易谈判和政策制定中,各国需要充分考虑非关税措施的影响,以实现更加公平、自由和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
商品替代:非关税措施可能使得某些进口商品变得不经济,从而促进国内替代品的发展和生产。
技术标准和法规:通过设立技术标准和法规,非关税措施可以影响不同商品的贸易条件,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例如,对环保标准的提高可能会促进环保友好型商品的贸易。
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CHAPTER应对非关税措施的策略和建议应对非关税措施的策略和建议WATCHING。
国际贸易非关税措施国际贸易: 非关税措施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进行国际贸易时,除了关税以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关税措施(nontariff measures,NTMs)。
本文将探讨什么是非关税措施,为什么它们重要以及它们可能对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什么是非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是指除关税以外,针对进口商品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它们旨在限制、监管或规范国际贸易,但并不涉及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非关税措施的种类繁多,包括质量标准、健康和安全要求、技术障碍、数量限制、进口许可证和反倾销措施等。
非关税措施的重要性非关税措施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非关税措施可以用于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
通过采取质量标准、技术障碍和健康要求等措施,国家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低质量或不合规的进口商品的竞争。
其次,非关税措施可以被用作贸易策略工具。
国家可以利用进口许可证、反倾销措施等措施来对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或实施保护主义政策。
此外,非关税措施还可以用于促进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劳工权益等非经济因素。
非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非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可能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首先,非关税措施可以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制定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进口商品可以保证符合国家的要求,从而提高了商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其次,非关税措施可以促进贸易的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限制低质量或不合规的进口商品的进入,非关税措施可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然而,非关税措施也可能成为贸易壁垒,增加了贸易成本,并对贸易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
这可能导致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的产生。
非关税措施的挑战与前景尽管非关税措施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应用和实施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非关税措施的多样性使得企业和国家很难适应和理解各国的相关规定。
其次,非关税措施的实施可能受到一些国家的滥用和歧视对待,从而导致不公平竞争。
国际贸易非关税措施什么是非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是指除了关税以外的各种形式的限制和规定,用于限制或管理进口和出口商品的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数量限制、质量标准、认证要求、技术标准、原产地要求、进口配额、补贴和反倾销措施等。
非关税措施通常由国家根据其国内法规制定,旨在保护国内生产者、保护消费者或实施其他经济政策。
非关税措施的作用非关税措施在国际贸易中起到多种作用。
非关税措施可以用于保护国内产业。
通过设置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国家可以限制进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非关税措施也可以用于保护消费者。
例如,设置安全标准和认证要求可以确保进口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从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非关税措施还可以用于实施其他国家经济政策,例如环境保护和劳工权益保护。
非关税措施的影响非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复杂的。
一方面,非关税措施可以改善贸易的效益。
通过限制低质量和不安全的产品进入市场,非关税措施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从而改善消费者的福利。
非关税措施也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非关税措施也可能对贸易造成负面影响。
过多的非关税措施可能导致贸易壁垒加剧,使得跨国贸易变得更加困难和昂贵,从而削弱国际贸易的发展。
非关税措施的问题与挑战非关税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非关税措施的标准和要求之间存在差异。
不同国家对于同一产品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这对于出口商来说增加了贸易成本和不确定性。
非关税措施可能被滥用。
一些国家可能利用非关税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而非出于合理的贸易目的。
非关税措施也可能增加了贸易的不透明度,使得贸易规则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理解。
应对非关税措施的策略应对非关税措施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各国可以在非关税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上增加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加强贸易便利化和贸易便利化措施。
通过简化进出口手续和减少贸易壁垒,可以降低非关税措施对贸易的影响。
汇报人:2023-11-23contents •非关税措施概述•非关税措施的种类与实施方式•非关税措施的影响与效果•非关税措施的国际规则与合规性•非关税措施的未来趋势与挑战•非关税措施案例分析目录非关税措施概述01非关税措施是指除关税以外的各种贸易限制措施,这些措施通常会影响到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非关税措施具有多样性、隐蔽性、灵活性和歧视性等特点,可以针对特定的产品或国家实施,也可以针对整个贸易领域实施。
这些措施包括技术标准、健康和安全规定、许可证制度、海关估价、原产地规则、贸易平衡限制等。
定义与特点非关税措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关税逐渐降低,各国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非关税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威胁。
非关税措施还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提高就业率,并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此外,非关税措施还可以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用来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非关税措施的重要性非关税措施的历史与发展非关税措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左右的欧洲。
当时,欧洲各国开始实施一系列非关税措施,包括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税费、限制进口数量等。
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防止外国商品的涌入。
20世纪初,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非关税措施的使用也越来越多。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和产业,纷纷加强了非关税措施的实施。
二战后,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加速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非关税措施的使用逐渐受到限制和规范。
非关税措施的种类与实施方式02对进口商品制定和实施各种技术法规,如产品标准、质量标准、测试和检验程序等。
技术法规技术认证技术壁垒要求进口商品符合特定的技术标准,并获得认证标志,如CE认证、UL认证等。
由于技术标准和认证程序的差异,导致进口商品在流通和销售中受到限制。
030201技术性措施对进口食品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卫生标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非关税措施的名词解释随着全球贸易的逐渐扩大和深化,国际贸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非关税措施。
这些非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的解释和理解。
非关税措施,顾名思义,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不涉及税务的措施,即除去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和规定。
这些措施旨在保护国内产业、确保进口商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健康和环境等。
1. 技术壁垒技术壁垒是非关税措施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它通常由技术规范、认证要求、技术标准等构成,用于限制国外产品的准入。
举例来说,某些国家可能要求进口电子产品符合特定的电压标准,以确保产品安全。
然而,这些技术壁垒可能会成为保护国内产业的工具,对于外国公司来说,遵守这些要求可能需要额外的投资和研发成本。
2. 卫生和安全要求卫生和安全要求是非关税措施的另一种形式。
例如,一些国家可能对进口食品的卫生标准有严格的要求,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然而,有时候这些要求也被用作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
举个例子,一些国家可能以卫生和安全为借口,对进口商品进行不合理的检验和审批,从而限制甚至禁止进口。
3. 贸易救济措施贸易救济措施是针对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一种应对方式。
它包括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和保护措施。
反倾销措施是指进口国为了应对他国对其产品的倾销行为,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或其他限制措施。
反补贴措施主要用于应对出口国对其产品进行补贴的情况。
保护措施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免受进口产品的冲击。
4. 标签要求标签要求是一种常见的非关税措施。
它要求进口商品必须标明原产地、成分、生产日期等信息。
这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权益。
然而,一些国家可能滥用标签要求,将其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
他们可能对进口商品的标签要求进行过度要求,增加进口商的成本和负担。
5. 采购政策采购政策是一种非关税措施,它涉及政府对公共采购项目的要求和限制。
一些国家可能通过对本国企业的偏好或限制外国企业的准入,来保护本国产业。
这种做法可能违反国际贸易规则,影响公平竞争。
国际经济法中的非关税措施一、非关税措施的定义非关税措施是指国际贸易中除了关税以外对进口和出口商品和服务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它包括限额、配额、许可证、价格控制、补贴、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等对贸易限制和导向贸易的行为。
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这些非关税措施被认为是对贸易的壁垒和扭曲,是破坏商品自由流通和公平竞争的行为。
二、非关税措施的分类1. 限额限额是指对特定商品或服务的进口和出口数量设置了限制,超出限额则不得进口或出口。
限额通常以政府的方式来管理,并且可能会根据进口国的需求、国内产业保护等因素而进行调整。
2. 配额配额是指对进口商品或服务设置的进口限额,超出配额则需要支付更高的关税或无法进口。
配额通常由政府或国际组织来设置,并且可能会根据贸易伙伴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整。
3. 许可证许可证是指对进口或出口商品或服务实行事先审批,只有取得许可证的商品或服务才能进行贸易。
许可证通常由政府或相关监管机构发放,并且可能会受到进出口国关系、贸易伙伴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4. 价格控制价格控制是指通过政府或行业协会等机构对进口或出口商品的价格进行管制,通过调整价格来控制贸易行为。
价格控制通常受到市场需求、供应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5. 补贴补贴是指政府为了保护国内产业或调整国际贸易关系而向进口或出口商品或服务提供的金融或非金融支持。
补贴通常会对贸易造成扭曲,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
6. 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措施是指国家出于防止进口商品倾销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这种措施可能包括对倾销商品征收特别关税、实施最低进口价格、对倾销商品实施反倾销税等。
7. 反补贴措施反补贴措施是指国家对因为外国政府对出口商品提供了补贴而对该商品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这种措施通常包括对进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税、实施反补贴措施等。
三、非关税措施的影响1.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非关税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贸易的自由流通和公平竞争,导致了贸易扭曲和贸易壁垒的存在。
关税与非关税措施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是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而采取的贸易政策手段。
关税是指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而非关税措施则指的是除关税之外的其他限制措施,如配额、禁止进口、质量检验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关税与非关税措施。
首先,关税是一种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通过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来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
关税可以根据商品分类设立不同的税率,以实现不同程度的保护。
高税率可以有效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低税率可以降低进口商品价格,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关税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效应和收入效应。
经济效应是指通过增加进口商品价格而保护国内产业,从而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收入效应是指通过征收关税所得到的税收收入,可以用于国家财政支出。
然而,关税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征收关税会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使消费者支付更高的价格。
其次,关税还可能导致贸易争端和贸易战。
当一个国家采取关税政策限制进口时,受影响的国家很可能采取反制措施,导致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
此外,关税也有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从而阻碍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除了关税,非关税措施也是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而采取的一种贸易政策手段。
非关税措施主要包括配额、禁止进口、质量检验等。
配额是指限制其中一种进口商品的进口数量;禁止进口是指完全禁止其中一种进口商品的进口;质量检验是指要求进口商品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
这些措施可以从商品的数量、种类和质量等方面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以保护国内产业。
与关税相比,非关税措施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非关税措施可以在执法环节进行,以确保进口商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然而,非关税措施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非关税措施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出现,从而阻碍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其次,非关税措施往往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执法资源,增加了贸易成本。
此外,非关税措施也容易被用于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从而导致贸易争端和贸易战。
总的来说,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是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而采取的贸易政策手段。
一、什么是非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是指除了关税以外的对进出口商品的限制性措施,目的是保护本国产业、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健康等。
非关税措施包括配额、进口许可证、出口补贴、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技术壁垒、卫生检验与动植物检疫等。
与关税措施相比,非关税措施限制性更强、干扰贸易约束更多。
二、非关税措施的种类和特点1.配额配额是指对某些特定商品规定进口量的限制,超过配额部分需缴纳高额关税或者直接被拒绝进口。
配额通常由进口国政府设定,旨在保护本国产业或平衡贸易。
2.进口许可证进口许可证是指对某些特定商品规定必须获得许可证才能进口。
进口许可证的发放通常受到特定条件和限制,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实现贸易平衡。
3.出口补贴出口补贴是指政府向出口商品支付一定金额或者比例的补贴,以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出口补贴可能导致国际市场上的不公平竞争,影响贸易秩序。
4.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措施是指对从另一个国家倾销价格销售的商品征收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
通常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低价商品的冲击。
5.反补贴措施反补贴措施是指对从另一个国家进口的补贴产品征收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
这种措施的目的是防止外国政府通过补贴措施向国际市场倾销商品,对本国产业造成伤害。
6.技术壁垒技术壁垒是指通过技术标准、认证程序、许可证制度等手段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增加了进口商品的成本和难度,影响其市场准入。
7.卫生检验与动植物检疫卫生检验与动植物检疫是指对进口的食品、农产品进行卫生、安全检验,以确保其符合本国卫生安全标准。
这种措施往往是为了保护国内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1.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非关税措施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很大,可能导致商品的进口限制、出口补贴、征收高额关税等,增加了商品的成本和贸易难度。
2.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非关税措施可能导致国际贸易的不平衡和不公平,干扰了自由贸易的原则,影响了国际贸易的秩序。
3.对产业发展的影响非关税措施可能保护本国产业,但也有可能使得本国企业产业过于依赖保护,缺乏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对非关税措施的理解与看法商学6班马雨薇41006010606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中国的对外贸易加强,这无可避免的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由于各国所面临的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发展,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并频繁的对中国实行非关税措施。
这势必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非关税措施是极其必要的。
它可以给进出口企业提供应对非关税措施的策略,也为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以期提高我国本土产品的竞争力,增强出口。
同时,也更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本文从非关税措施着手,重点研究非关税措施不断发展的趋势、原因,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并由此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非关税措施的概念与特点:关税以外的一切干预进出口贸易的各种措施统称为非关税措施。
相应地,除关税以外一切用来限制商品进口的各种贸易措施统称为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 ,NTBS)关税措施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提高其价格,降低其竞争力,从而间接的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
非关税措施则是直接限制进口,与关税措施相比,非关税措施的特点如下:1、非关税措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关税税率的制定往往需要一个立法程序,一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且受到最惠国待遇条款的约束,进口国往往难以做到有针对性的调整。
非关税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则通常采用行政手段,进口国可根据不同的国家做出调整,因而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2、非关税措施更易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关税措施是通过征收高额关税,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来削弱其竞争力。
若出口国政府对出口商品予以出口补贴或采取倾销的措施销售,则关税措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非关税措施则能更直接的限制进口。
3、非关税措施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一国的关税一旦确定下来之后,往往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公布于世,进口国只能依法行事。
而非关税措施往往不公开,或者规定为烦琐复杂的标准或程序,且经常变化,使出口商难以适应。
而且,有些非关税措施就是针对某些国家的某些产品设置的。
4、非关税措施有时具有合理性。
除一些传统的非关税措施得到WTO 的规范和限制,一些新兴的非关税措施以保护环境、保护人民健康等为由限制一些国外的产品进入本国,这些措施通过国际条约合理合法化,往往容易被人接受。
非关税措施根据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显性非关税措施和隐性非关税措施。
显性非关税措施包括: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外汇管制等;隐性非关税措施包括:技术性壁垒、原产地规则、苛刻的卫生检验标准、政府采购政策等。
非关税措施不断发展的原因:(1)关税保护国内市场的作用下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原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后来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调与推动下,全世界的关税水平大大地降低,关税的保护作用逐渐削弱,相对于关税而言,非关税措施的保护方式更多样,适用范围更广泛,保护作用更直接、强烈。
所以非关税措施就取代关税逐渐成为保护国内市场的工具。
(2)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各国经济、贸易出现失衡。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产业产品都面临激烈的竞争,也使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就导致国际贸易摩擦此起彼伏,而非关税措施灵活、效果显著的特点使得非关税措施成为国家贸易战的得力手段。
发展中国家劳动成本低,所以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涌入发达国家,此时关税已起不到明显的保护作用,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品不得不采用非关税措施进行产业保护。
同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发达国家在其中获利的目的也越来越难达到,采取贸易限制手段达到获取经济利益、减轻来自发展中国家竞争压力的做法越来越普遍。
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工业化的需求,也不得不采取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以维护本国产业产品。
(3)非关税措施具有隐蔽性。
许多国家的非关税措施混杂在行政措施当中,并且有些是不公开的,各国利用这种隐蔽性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使之更具“合理性”,反而不易招致直接的报复。
(4)WTO并没有禁止所有非关税措施的使用。
由于WTO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这使得发达国家利用此法律依据制定了多种技术标准、质量认证等用以限制其它国家的进口。
实际上,在多边贸易体制的最惠国待遇、关税减让和国民待遇三项重要条款的确定后,WT0已经进入了一个在进行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同时却要拥有诸多例外条款和规则,尤其是通过非关税措施进行保护的时代。
在1994年达成的乌拉圭回合协议中,针对各成员经常使用的十几种非关税措施进行了规范性的限制,允许各成员采取一些合理措施保护本国市场。
比如,出于保护人类生命健康与动植物的健康而实施的必要和合理的技术性措施在WTO的规则中得到肯定和反映,但前提是不妨碍正常国际贸易或对其他成员造成歧视,这实际上赋予各成员实施某些非关税措施的权利。
(5)科学技术日益发达,检验手段、标准随之提高科技水平的提高使技术标准在提高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各国在技术标准、法规、认证制度、检验检疫措施及环境保护上的要求增多。
而随着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在世界贸易额中的比重上升,国际贸易中涉及的各种技术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
另一方面,科技水平的提高为一些国家设置新贸易壁垒提供了技术及物质条件和保障,比如各种高灵敏和高技术的检测仪器的发展,使检测精度大大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对进口商品的检验能力。
发达国家不仅在生产和出口具备先进性、适用性、竞争性的产品上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在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专利的占有上也居于领先地位,它们采取的贸易措施对各国非关税措施的实施起着重要的示范效应。
(6)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环保意识增强,使消费者对产品不断提出严格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整体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日益提高,促使人们更注重生活的安全健康,也对各种产品质量、环境、检疫等提高了要求。
要求制定相应技术标准,加强对进口商品的检验检疫,要求产品本身及其生产加工过程不要以破坏环境或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要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
这一切促使了国际贸易中的某些非关税措施如环境要求、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卫生标准、检验检疫制度等日益合理合法的存在。
近年来,国际上不时发生的家畜传染病、残留农药、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苏丹红、转基因商品安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更迫使各国政府通过强化检验检疫措施来保障消费安全。
(7)时有贸易保护主义呼声。
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不时蔓延或抬头不是偶然的,它具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背景。
近年来,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出现巨额贸易赤字、失业增多、要素成本上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下降等,这一切使国内相关产业和民众很容易迁怒于进入本国市场的外国产品。
于是与进口商品直接竞争的产业,不断增加对政府的压力,迫使政府对外采取强硬立场,并利用WT0相关协议和本国的法规和贸易政策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弱势产业、就业及经济利益,维护政治的稳定。
在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遭遇的新型非关税壁垒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社会壁垒和特保措施是最主要的形式,它们表现出以下发展特点:首先,这些措施以保护消费者,保护劳工权益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出现,成为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社会心理的一种延伸;其次,这些措施都是以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形式出现,进而加深了这些措施运用的合理性;再者,这些措施往往易于被一国贸易管理当局滥用,形成贸易壁垒,从而限制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
由此可见,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频频遭遇关税壁垒阻碍的今天,以设置非关税壁垒的方式获得国际贸易中应有的贸易得益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通过探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的原因发现,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出口市场相对集中,长期的贸易顺差,我国欠缺对外贸条款认识的熟悉程度,纺织品服装企业生产技术以及设备的落后,产品品牌附加值不高,缺乏生产创新能力等等,都从不同程度加大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的风险。
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大国国家利益的驱使,则成为本文探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的国际原因。
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的原因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出口贸易中频频遭到非关税壁垒的攻击,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这其中存在着多种客观必然性,本章将就其原因做出分析。
1从国内原因检视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
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在出口贸易中遭遇非关税壁垒的阻碍受到国内各方面原因的影响。
(1)宏观方面《1》经济增长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粗放型地增长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同时,也使得我国某些产业结构发展得不合理,纺织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我国,纺织产业发展水平低,产业增长方式秉承了我国经济增长粗放型的特点,以数量取胜,技术投入不足,自主品牌少,产品多以加工为主。
在现代产业价值链中,我国纺织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微笑曲线的最底端,即在整个纺织品服装产业链利润中,我国纺织业仅赚取了最少的那一部分加工费。
因此,体现在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身上的便是价廉低档的产品。
长期以来,我国进行出口贸易的对象也多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的构成中占有不小的比例,使得我国出口产品数量不断增加,而在该种情况下增量不增效的特征十分明显。
我国对外贸易仍然处于国际贸易的低端,绝大多数出121产品的附加值很低,纺织品服装产品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典型,因此,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尤其是在纺织品服装产品市场上,我国产品非常容易遭遇进口国家以非关税壁垒名义制造的障碍。
《2》、出口市场集中。
美国、欧盟和日本是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我国在向全世界出口纺织品服装产品的总额中超过一半的份额进入了欧美日市场,而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在日本纺织品服装市场上的份额也差不多达到70%,虽然新兴的出口市场在非洲和东欧有所发展,但其所占比重仍然十分低,可见,我国已经成为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市场的最大纺织品服装进口产品来源国。
同时,美国、欧盟和日本也是同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发生贸易摩擦最频繁的国家。
足以见得,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出口迅速增长,让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风险也集中隐藏于某几个出口市场上。
进口国家为了防止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挤占了本国相关产品的市场份额,这些国家就难免会以各种借口,采取各种贸易保护措施来引发贸易摩擦。
《3》、长期的贸易顺差。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对外贸易长足发展,我国出口依存度和外贸依存度逐年上升。
由于我国长期较高的出口依存度和外贸依存度,导致我国一直保持着较大的贸易顺差额,而正是因为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使得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在出口市场上更加容易遭遇贸易摩擦,受到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