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牡丹花文化共2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24 MB
- 文档页数:20
牡丹文化及其应用摘要: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牡丹被赋予了富贵,吉祥,繁荣的象征,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方面,如园林,绘画,文学,雕塑,民俗,食品,服饰等,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国民族文化完整有机体的细胞,透过它,可以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具有“文化全息”的现象。
关键字:牡丹起源园林文学风俗历史牡丹,植物分类上属于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落叶亚灌木,在全国分布遍布分布,它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因万紫千红,艳压群芳品为“国色”,香而不酽,清沁心脾被赞做“天香“,是“花中之王”,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牡丹在景观当中的应用专类园:以杭州花港观鱼为例牡丹亭一角图该组植物位于牡丹亭中心景区东入口附近,在立面上具有标志,引导和界定空间的作用,作为相对独立的一组景观,表现出了点状独立式景观突出的视觉效果和较强的整体性,其本身在构图与选材上也具有可取之处,主要表现为季相特色鲜明,选材选型得当,层次分明,整体性强。
牡丹亭植物表一览植物种类数量生活型类型形态冠幅高度赤松 1 乔木常绿单干 4.7 2.6红羽毛枫 1 乔木落叶单干 4.6 2.1杜鹃2从灌木半常绿丛生 2.8 2.0茶梅 6 灌木常绿单干0.7 0.8南天竹 2 灌木常绿单干0.7 1.0中华常春藤10% 藤木常绿丛生络石1% 藤本常绿丛生沿街草20% 草本常绿丛生白皮松 1 乔木常绿单干7.6 9.6鸡爪槭 1 乔木落叶单干7.0 5.0罗汉松 1 乔木常绿单干 2.8 1.8凤尾兰25头灌木常绿丛生 1.5 1.3牡丹20% 灌木落叶丛生0.5 0.6芍药5% 灌木落叶丛生0.5 0.6迎春2丛灌木常绿丛生 1.2 1.2牡丹亭植物配置平面图牡丹亭位于比较开阔的草坪地区,其后也是视线较开阔的红鱼池,这样的对比的手法强调了牡丹亭这一主景,使牡丹亭成为该公园的立面构图中心系植物山石造景精华。
洛阳牡丹的种植和文化底蕴洛阳,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
在这里,有着天下第一绝的龙门石窟,也有着历经千年的国宝文物——洛阳白马寺。
而有一个种类的花,更是与洛阳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那便是——洛阳牡丹。
一、洛阳牡丹的种植洛阳牡丹是以河南洛阳市为中心推广的国际品牌。
在洛阳,每年春天的时候,沿着城市的主干道,很多人都会纷纷前来观赏祖国花卉之一的“洛阳牡丹”。
洛阳牡丹分为单瓣、重瓣、八重、半八重、杂色等多个花型,色彩也有白、红、黄、粉等不同的选择。
尽管洛阳牡丹以红、黄、粉、白为主色调,但是也有紫色、绿色、黑色的牡丹,变化多样,开出的牡丹花朵繁茂、大气磅礴。
洛阳牡丹的开花时间在每年的4月初至5月,也就是岁岁洛阳牡丹花会的时候。
洛阳牡丹的种植一直以来都是有一定的技巧的。
牡丹成活后保持土壤湿润至至关重要,因此在夏季需要定期浇水。
同时要减少开花期断水的现象,以确保花期的美观。
牡丹在开花初期会长大量的花芽,如果让花开得过于密集,可能会导致茎秆折断。
因此在花期开展之前先要对牡丹进行疏花处理。
如果喜欢看到八重和半八重的牡丹,那么要在冬季对牡丹进行剪枝。
二、洛阳牡丹的文化底蕴洛阳不仅拥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许多具有文化底蕴的名胜古迹。
当谈到洛阳的文化底蕴时,洛阳牡丹必定是一个重要的点。
这种花的气息,茂盛的生长状态和千年不变的历史典故都是与中国文化的底蕴息息相关。
洛阳牡丹作为中国的国花之一,不仅代表着祖国的自然之美,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从唐朝起就有了牡丹文化,白居易、杜甫等诗人也写了许多描写牡丹的诗词。
而在明朝时期,牡丹更是成了宫廷花卉之一。
洛阳的牡丹文化也以此逐渐深入人心。
它的历史特点使得牡丹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牡丹也是历代王朝在雕刻和装饰中常用的元素。
在古代文化中,牡丹寓意富贵华美、繁荣昌盛、福禄寿宝等吉祥寓意。
因此,牡丹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与福、气、寿、贵等词相连,被人们誉之为“百花之首,国色天香”。
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相结合产物,牡丹发展的历史来看的确如此,牡丹发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
“国运昌时花运昌”。
从文学角度来讲,牡丹是雍容华贵的代名词。
牡丹,象征着高贵,典雅气质的人,牡丹做为我国的国花当之无愧。
先看它的象征意义,历史上早有国色天香之说,它的雍容华贵在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都有充分的表达。
升华一步可以喻意祖国的繁荣昌盛,较多地体现物质文明一面,是物质文明的象征;牡丹乃华中之王,是精神的象征意味着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兴旺是一种喜洋的气氛。
再说到品格,牡丹的品格不霸气这与中国永远不称霸相一致,也是多元化的,更能体现未来中国的多元化。
从历史源源来看:牡丹繁于大唐盛世,是盛世之花,花大色美,乃众花之王,此时就家喻户晓。
清朝时有一位亲王到极乐寺观赏牡丹,题匾曰:“国花寺”,可见远在清朝,牡丹就己戴上国花的桂冠。
中国民间历来就以牡丹作为富贵吉祥的象征至今也是如此。
牡丹无论从气节、象征意义、历史渊源还是从知晓程度做为我国国花当之无愧。
本篇文章来源于全球花木网|原文链接:/news/detail-56646.html牡丹花花朵大而华丽,常用来作为插花的高级花材。
唐代时还有“花王”的美誉。
基本个性:你就好像是太阳下盛开的牡丹一样,落落大方充满活力,高兴的时候你会比别人更加快乐。
放假时你喜欢享受美食或尽情玩乐,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快乐主义者。
尽管如此你却也有冷淡的一面,不论有什么麻烦你也都不会感情用事。
牡丹又名洛阳花、富贵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
牡丹雍容大度,花开富贵,是吉祥富贵的象征。
牡丹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1.牡丹花开之时繁花似锦、绚丽灿烂,其美丽花姿让人为之倾倒,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的形象代表全国人民对明天的美丽憧憬和美好愿景,寓意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人们对于牡丹的喜爱,还让牡丹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优秀品格的象征,也成为美的化身。
中国牡丹历史与文化发展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落叶亚灌木。
位居十大传统名花之首,誉为“花王”。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牡丹雍容华贵,端庄典雅,国色天香,契合了人们祈盼美好,富贵的心愿和对平安、祥和的向往,是国人兴旺发达、吉祥如意、繁荣昌盛的象征。
其色、姿、香、韵个佳。
花开时节、万紫千红、千姿百态、花香怡人。
花调之后,依然气宇轩昂,婀娜多姿。
寒冬叶落,更现枝干苍奇,苍桑挺拔,铁骨铮铮。
1、牡丹的栽培史1.1野生到引种栽培阶段牡丹、芍药均为芍药科芍药属的植物,二者花形相似,但前者为木本,后者为草本。
在秦以前的典籍中,只有芍药而无牡丹的记载。
人们最早是从药用价值认识了牡丹。
在1972年甘肃武威市柏树乡考古发现的东汉早期圹墓医简中,有用牡丹治疗“血瘀病”的处方,是迄今已有资料中有关牡丹的最早文字记栽。
牡丹名字来自明代李明珍《本草纲目》: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茎,故谓‘牡’(即分株繁殖),其花红故谓‘丹’。
牡丹别名又称:木芍药、富贵花、鹿韭、鼠姑、百两金、唐狮子、据宋朝余仁中本《顾虎头列女传》有画面描绘了庭院中栽植的木芍药,顾虎头即顾恺之(约344—405年在世),由此可知牡丹观赏栽培始期距今约有1600年。
1.2逐步发展时期隋朝时已出现了不少牡丹品种,如“飞来红”、“天外红”、“一拂黄”、“颤风娇”等,这些栽植于御苑,这是中国牡丹由乡间进入城市、由民间田园进入皇家宫苑之开端,自此牡丹开始了她的“富贵历程”。
唐代牡丹栽培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牡丹至少有了5种颜色:殷红、深紫、桃红、通白、黄色、还出现了重瓣品种唐代宫廷中还注重牡丹插花,并对摆设环境、剪截工具、容器、几架都有严格要求。
在欣赏牡丹插花的同时,还要绘画、奏曲、饮酒赋诗,唐代牡丹能如此迅速发展,国都长安人们喜欢牡丹如痴如狂,与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生活情调的热烈使长安人喜欢一切暖色调的事物。
牡丹花文化论文花文化与插花艺术课程论文专业:年级、专业:学号:姓名:【摘要】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
牡丹具有花大、形美、色艳、香浓的特点,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并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牡丹文化的发展来介绍牡丹,研究牡丹对古代诗词文化的影响,研究牡丹在如今插花艺术中的意义。
【关键词】牡丹文化诗词插花艺术赏价值花卉赏心悦目,动人情志。
梁·斯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人票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自然界里感人情志的万物中,花是相当重要的一种。
据史料记载,北宋中期,洛阳花木达数百种,品种一千多个,尤以牡丹为最。
牡丹花五彩缤纷,雍容华贵,唐代即已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
我对牡丹非常的喜爱,不仅仅是她艳丽的花朵,还有蕴藏千年的灵魂和和平富贵繁荣的愿景,以及不畏强权的铮铮铁骨。
中国古代牡丹文化的发展: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
雍容华贵,使我们对牡丹的第一印象,其有花大、形美、色艳、香浓的特点使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牡丹为花中之王,有“国色天香”之称,代表幸福、和平、繁荣、昌盛,人们将其视为吉祥物。
是吉祥昌荣的象征,其不畏强暴的品质,为文人雅士所欣赏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中已经出现牡丹花的形象,南北朝时期,北齐杨子华被认为是牡丹圣手,苏轼面对牡丹曾发出浩叹:“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杨子华。
”可见牡丹在文化领域的影响重大。
唐代经济发达,国泰民安,诗词文化兴盛,涌现出大量描述牡丹的诗词。
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赞扬牡丹的诗句:“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还有,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化浓”,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等千古绝唱描述了长安牡丹盛况。
牡丹花介绍及文化牡丹花介绍及品种特点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阴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
牡丹简介牡丹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大巴上一带山区,至今这个地区仍然长有野生单瓣的牡丹品种。
牡丹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速度缓慢,株型小,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色艳丽,富丽端庄,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自古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牡丹以洛阳牡丹最为出名。
牡丹花色丰富,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 大色系、10 种花型、1000 多个品种;花瓣有单瓣、复瓣、重瓣和台阁性花。
花萼有五片。
牡丹的分辨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按株型、芽型、分枝习性、花色、花期和花型等分类。
牡丹可以种植在温带、寒热和亚热带地区的品种300 多个,还有日本、美国、法国品种 100 多个。
洛阳牡丹经济价值牡丹不仅因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的特点,还因为其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为历代人所称颂。
牡丹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牡丹全身还都是宝,花、种、根、粉都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
从秦汉时期就以药植物被载入《神农本草经》。
牡丹浑身是宝,其根经加工是名贵的中草药“丹皮”,有散淤血、清血、和血、止痛、痛经的功效,还可以降低血压、抗菌消炎,长久服用可以延年益寿。
花种也可以榨油。
花瓣还可食用,其味鲜美。
近年来,洛阳不断开发以牡丹为特色的产品,牡丹酒、牡丹系列化妆品、牡丹精油、牡丹保健茶系列产品,以及牡丹月饼、牡丹饺子、牡丹滋补靓汤等一系列新型牡丹食品。
近年来,洛阳市已经申请获得牡丹精深加工方面的国家专利 20 余项,为牡丹研究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此外,洛阳邮政局还开发出“千枚牡丹”个性化邮票系列产品,深受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牡丹寓意作为我国的传统名花,牡丹自古就被寄予了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含义。
历史上以河南洛阳的牡丹为最,开黄花的姚黄和开紫花的魏紫被视为两个传统的品种,一直流传到现在。
牡丹的欣赏、文化及应用摘要:牡丹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贵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誉,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牡丹以洛阳、菏泽牡丹最负盛名。
并且在现代随着花卉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厚底蕴、艳丽富贵的牡丹花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大。
关键词:牡丹文化、牡丹的欣赏、牡丹的应用1.牡丹的形态特征种类及对牡丹的欣赏。
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
根系肉质强大,少分枝和须根。
株高1-3m,老茎灰褐色,当年生枝黄褐色。
二回三出羽状复叶,互生。
花单生茎顶,花径10-30cm,花色有白、黄、粉、红、紫及复色,有单瓣、复瓣、重瓣等,花期一般为4-5月。
牡丹的特点之花朵分类,其花大色艳,品种繁多。
有的品种花器齐全,萼片、雄蕊、雌蕊发育正常,如“似荷莲”、“凤丹白”等;但有的品种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缤纷的花朵。
牡丹的特点,其根据花瓣层次的多少,传统上将花分为:单瓣(层)类、重瓣(层)类、千瓣(层)类。
在这三大类中,又视花朵的形态特征分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绣球型(传统上把皇冠型和绣球型称为起楼)六种花型。
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直观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种变化形态。
牡丹花很美,洛阳牡丹之所以能闻名中外,是因为它们形大鲜美、仪态万方、色香俱全、冠绝群芳、国色天香,并且俱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牡丹花雍容典雅,富丽堂皇,自古以来已经有“国花”之美称。
她是中国特有的名贵花卉品种,洛阳牡丹更是由于她的艳压群芳而名满天下。
?牡丹花的花瓣大而色彩艳丽,花瓣之大和花色之多在群花中算是很出众的了。
牡丹花花型有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和皇冠型等七八种区分;?她的枝繁叶茂,枝条有单枝型和稠枝型之分,叶子有大形圆叶型、大形长叶型和小叶圆叶等五种区分。
如果根据牡丹花的花色来给牡丹花分类,可以分成八大种类:洁白无暇的白牡丹,有“黑美人”之称的黑牡丹,有蓝田玉之称的蓝牡丹,有“火炼金丹”之称的红牡丹,有墨紫色的“种生黑”,有淡紫色的“首案红”,有粉色的美人牡丹和有“贵妇人”之称的黄牡丹。
一、花卉文化花卉文化,故名释义是花卉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门类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的与花卉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信息的总和,即可称为花卉文化。
花卉文化的内容。
花卉以其姿色、风韵、馨香飨食人们,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由于文人雅士的生命感悟,把花卉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并赋予深刻的文化内涵,以花卉为载体,寄托人们的追求和希望。
便出现了以花卉为讴歌对象的诗词、故事、传说、记事、绘画、戏剧、音乐、雕塑、电视等文学表现形式。
即是花卉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悠久的花卉文化史中国花卉栽培历史久远。
据说在文字出现之前,随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花卉就被利用。
这都可以在商代甲骨文、河姆渡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彩陶、云纹彩陶花瓶等5000多年前的出土文物找到依据。
近年来,中国出了一个令世界惊喜的发现,证明了世界最早的花在中国。
1990年之夏,孙革、郑少林等人在黑龙江鸡西地区,发现了距今约1.3亿年的被子植物的化石。
并发现被子植物的花粉,美国著名孢粉学家布莱纳教授认为这是全球最早的被子植物花粉。
当时其他科学家们也认为,中国已经找到了打开达尔文迷宫的钥匙。
因为早在100多年之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距今1亿年左右的白垩纪地层中有大量被子植物化石,但在距今1.4亿-2亿年的侏罗纪地层里,只发现了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令他非常困惑不解。
他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没找到任何线索,故称为“讨厌之谜”。
为揭开此谜,世界有关的科学家一直苦于追索,都没获得其所。
这次的辽宁古果,其结构像现在的木兰花,但不像木兰的聚合果那样紧密,种子是被果实包着的。
从古植物学的角度看,果实、种子、花朵是一体的,只是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而已。
实际上看到了果实就等于看到了花。
以往从没有这么早的被子植物化石记录。
1.中国与世界花卉之缘因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多样性,植物资源丰富多彩,是世界上著名的花卉宝库之一。
据资料介绍,世界现有花卉植物27万余种,中国就达25万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