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第三十一章地方病流行病学
- 格式:ppt
- 大小:7.29 MB
- 文档页数:68
医学资料共同学习第三十一章病毒性疾病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临床上以乏力、食欲减退、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发热及黄疸。
按病原分类,病毒性肝炎至少可以分为甲、乙、丙、丁、戊、庚六型,分别由HAV、HBV、HCV、HDV、HEV及HGV 引起。
其中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
乙、丙、丁型可转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HGV 的致病性及其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甲型肝炎【诊断要点】1. 流行病学(1)注意当地甲型肝炎流行情况;(2)病前半月至一个半月有无甲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个人、集体饮食卫生状况;去外地或国外旅游、出差。
(3)食物或水型暴发,起病前进食未煮熟海产品如毛蚶、蛤蜊等。
(4)儿童及青少年为好发病年龄以及秋、冬和春季高峰,皆有利于甲型肝炎的诊断。
2. 临床表现潜伏期1545 日,平均30 日。
(1)急性黄疸型1)黄疸前期:起病较急,多有发热,突出的症状为乏力和厌食、厌油、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尿色逐渐加深。
本期一般持续57 日。
2)黄疸期:热渐退,自觉症状好转,尿色继续加深,皮肤巩膜出现黄染,肝脏肿大,有压痛及叩击痛。
本期持续26 周。
3)恢复期:黄疸渐退,症状消失,肝脏逐渐回缩至正常。
本期持续2 周4 个月,平均1 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临床表现与黄疸型相似但较轻,也以乏力和胃肠道症状为主,但不出现黄疸。
(3)急性重型:极少见,参见乙型肝炎。
(4)急性淤胆型:主要表现为较长期超过3 周的肝内梗阻性黄疸。
黄疸较深而自觉症状较轻,肝肿大较明显,多有皮肤瘙痒。
3. 实验室检查(1)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升高。
黄疸前期末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开始呈阳性反应。
(2)血清酶的测定: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多数患者ALTgt4001000u/L,AST 亦有升高。
1.什么是地理流行病学地理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有所侧重,它主要是从疾病和健康的‘三间分布’尤其是空间分布特征入手,分析造成疾病和健康分布特征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为防治该疾病或促进人群健康提供技术支持。
①研究方法的本质仍然是流行病学方法,而非地理学方法②研究的内容不仅限于地方病。
无论是否是地方病,还是伤害和健康现象,只要具备空间分布特征,就可以用地理流行病学方法来研究。
2.什么是地方病?判断地方病的标准是什么?地方病是指地方性发生的疾病,它突出强调的是疾病的空间分布特征,地方病的存在对于‘地方’的地理和现象、气候等特征有较强的依赖,因而不能在短时间内被消灭。
首先:该病一定是一个在某个或某些地区发生,其他地区没有;而且病区居民发病水平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不变(在没有人为因素干预的情况下)。
其次,该病在这一地区内发病没有人群选择的现象,如民族、职业、性别等,如果有也是因为与致病因素接触机会不同而导致的,绝非是地方病的本质。
第三,该地区内人群迁出病区,发病停止或病情减轻。
第四,病区外人群迁入病区内,会以当地人群一样的发病概率发病。
第五,除人群外,当地动物也可能发生本病,如地方性氟中毒、鼠疫。
3.我国规定的由政府负责的地方病有几种?大骨节病、克山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砷中毒、鼠疫、血吸虫病、疟疾4.地方病可以分为几类?各举例说明之?地球化学性(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碘缺乏)自然疫源性(鼠疫疟疾血吸虫病森林脑炎黑热病)生物条件性(大骨节病克山病)5.疾病的地方性和地方病是不是一回事?其共性是什么?地方病是指地方性发生的疾病,它突出强调的是疾病的空间分布特征而疾病的地方性是指疾病的分布具有空间特征,但却不一定是地方病,也可能同时具有其他典型分布特征。
疾病地方性的概念包括地方病,地方病一定具有地方性,但具有地方性分布的疾病不全是地方病。
二者的共性是都具有典型的地方性分布特征,而且这种分布特征是我们研究其病因的有益提示。
第三十一章地方病流行病学地方病(endemic diseases)是指属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或流行的疾病,或称是在某些特定地区经常发生并长期相对稳定的疾病。
地方病的发生与流行,与病区中的某种地球化学或生物因素密切相关。
长期居住在病区的人群均有发病之可能。
其发病与否取决于个体暴露时间、暴露程度以及对相应病因的易感性。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各级政府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与文化水平的提高,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我国地方疾病区广阔,暴露人口众多,某些种类的地方疾病依然危害着病区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防治地方病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长期任务和工作重点之一。
第一节概述一、地方病的分类地方病按其病因可分为三类: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疾病。
1.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是地壳化学结构、水文地质、火山爆发等原因使地表或地下水中某些元素缺乏或过多引起的疾病:如碘缺乏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饮水型和燃煤型氟斑牙与氟骨症)、地方性砷中毒等。
2.自然疫源性疾病指某些地区自然界存在某疾病原体与贮存宿主、自然条件下该病在野生动物或禽畜间流行,人因与动物传染源接触而感染发病。
如鼠疫、布氏杆菌病等。
3.与特定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地方病的典型实例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发现确认的由于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地氟病氟源”引起的氟中毒。
贵州的毕节、云南的胎通、湖北的三峡、陕西的安康、汉中等地居民生活用煤中含氟量高,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氟污染空气、水、食物引起人群氟中毒(称燃煤型氟中毒),也有因食用富氟的水产品、茶、粗制海盐引起的氟中毒。
由于血吸虫病的感染也与生产生活方式有关,也属此类地方病。
二、地方病流行特征典型的地方病应具备以下流行病学特征:1.地方性(endemic)地方病相应的病因长期、稳定的存在于某一地区使暴露的易感人群患病,如无人为干预该病可在病区长期存在。
1.什么是地理流行病学地理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有所侧重,它主要是从疾病和健康的‘三间分布’尤其是空间分布特征入手,分析造成疾病和健康分布特征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为防治该疾病或促进人群健康提供技术支持。
①研究方法的本质仍然是流行病学方法,而非地理学方法②研究的内容不仅限于地方病。
无论是否是地方病,还是伤害和健康现象,只要具备空间分布特征,就可以用地理流行病学方法来研究。
2.什么是地方病?判断地方病的标准是什么?地方病是指地方性发生的疾病,它突出强调的是疾病的空间分布特征,地方病的存在对于‘地方’的地理和现象、气候等特征有较强的依赖,因而不能在短时间内被消灭。
首先:该病一定是一个在某个或某些地区发生,其他地区没有;而且病区居民发病水平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不变(在没有人为因素干预的情况下)。
其次,该病在这一地区内发病没有人群选择的现象,如民族、职业、性别等,如果有也是因为与致病因素接触机会不同而导致的,绝非是地方病的本质。
第三,该地区内人群迁出病区,发病停止或病情减轻。
第四,病区外人群迁入病区内,会以当地人群一样的发病概率发病。
第五,除人群外,当地动物也可能发生本病,如地方性氟中毒、鼠疫。
3.我国规定的由政府负责的地方病有几种?大骨节病、克山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砷中毒、鼠疫、血吸虫病、疟疾4.地方病可以分为几类?各举例说明之?地球化学性(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碘缺乏)自然疫源性(鼠疫疟疾血吸虫病森林脑炎黑热病)生物条件性(大骨节病克山病)5.疾病的地方性和地方病是不是一回事?其共性是什么?地方病是指地方性发生的疾病,它突出强调的是疾病的空间分布特征而疾病的地方性是指疾病的分布具有空间特征,但却不一定是地方病,也可能同时具有其他典型分布特征。
疾病地方性的概念包括地方病,地方病一定具有地方性,但具有地方性分布的疾病不全是地方病。
二者的共性是都具有典型的地方性分布特征,而且这种分布特征是我们研究其病因的有益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