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柏拉图的?理想国?主要内容简介与读后感心得体会柏拉图的?理想国?主要内容简介与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欢送阅读点评!理想国简介?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 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重要的对话体哲学著作之一,2021年11月,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
柏拉图的理想国主要内容理想国被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
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
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根底,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理想国读后感心得体会我用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理想国?,感觉既有启发又有异议。
我没想到,我随意读的一本书,竟让我邂逅了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我也没想到,正是他,让我从新对身边的很多东西有了新的认知;甚至让我对快乐,幸福,痛苦,善,正义,勇敢,激情,欲望,智慧,爱情等有了新的定义,而正是这些新的定义,让我多多少少地扫去了那些旧的理念,开始往另一条曲径去通幽,而且,因为我不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我是个无神论者,读书笔记.我可以更真切的去选择我需要的,我不是格劳孔,总是赞成苏格拉底的,所以我同意,智慧是快乐的,正义是善的,欲望与激情是恶的,而理念与激情是追求智慧的最好组合,爱要是苏格拉底或伯拉图的似的爱,而勇敢需要好的智慧做伴,做正义的事,不做专制者……但我不赞成天堂与地狱会接纳好人与坏人,灵魂也不会脱离肉体而存在,更不会不朽,而且统治者不一定是哲学家,虽然他可能不是指我们现在的哲学家,但绝对不是最有智慧的人。
柏拉图理想国作文素材
今天,老师讲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我总觉得好像有点晕乎乎的。
就像在玩一个最怪异的拼图游戏,你拿哪块碎片都指向完全相同的想法。
柏拉图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就像一块块不同形状的砖块。
他想象着把这些砖块拼在一起,最终会变成一座战神城邦,就像一座可爱的城堡。
城堡里有各种各样的房间,人们根据自己的天赋住在不同的房间里,约定共同负责几乎完全不同的工作。
你算算,如果每个人都遵循自己的天赋生活,这样既会让人快乐,也会让社会变得更和谐。
听到这里,我感觉好神奇,就像一个梦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感觉起来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在暗夜里照亮彼此。
不过,我的好朋友小明就说,这样的话,每个人都会被框住,就像被套上了一个事先计算好的模具,丧失了自由。
他说,他想象中一只自由飞翔
的小鸟,想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我感觉小明说得也很有道理。
自由最宝贵,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散溢着不同的香气,让世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我想,柏拉图的理想国也许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现实的世界,就像
一个蕴满未知的迷宫,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我们都要勇敢地去探索,去找
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柏拉图与《理想国》柏拉图及其《理想国》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部经典的哲学巨著,同时也是哲学著作中最有争议的作品之一,因此,要想很好的理解这部著作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哲学家. 柏拉图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
柏拉图生活的年代,正值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遭到失败,民主制出现危机,整个希腊城邦制度也走向衰落的时期。
战争带来社会风气的败坏、社会的分裂和政治危机,这种社会环境对柏拉图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
他一生著作颇多,并比较完整的流传下来,其中大部分作品都与政治有关,集中阐述政治哲学的主要有三部,即《理想国》《政治篇》《法律篇》。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在这里我们主要阐述其《理想国》著作中的主要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理念论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在柏拉图那里,“理念”被赋予特定的内涵。
“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型、范式、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1]被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不属于存在的范畴。
在将这种哲学运用到政治领域时,柏拉图认为,为了掌握关于国家的真知识是,就必须达到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就是说,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因此,柏拉图《理想国》一书的主题就是:什么是理想的国家?在这部著作中,他首先从探讨个人的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原则,描绘了城邦的基本结构和城邦生活。
在柏拉图那里,所谓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
柏拉图在书中阐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
这个理想城邦不存在与现实当中,而是现实城邦所应趋赴的目标,理念与现实世界的区分和对立,暗示了城邦理念与现实中的城邦之间的完全不同的或者是尖锐的对立。
他通过描绘这个原型和论证他的真正意义,阐述了一整套政治价值体系。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种什么样的国家形态?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种哲学上的国家形态,被认为是古代哲学中最早的优越幸福国家的描述之一。
这个理念国家有着极为完美的社会结构和良好的政府管理,旨在实现公正、平等和智慧的共同体。
本文将探讨柏拉图对理想国的设想,揭示其特点和内涵。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通过对话的形式,以苏格拉底为主要角色,描述了他对一个理想国家的理念。
柏拉图将这个国家称为“共和国”,并表示只有在这样一个国家中才能实现最高的幸福和正义。
首先,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由哲人统治的国家。
他认为只有智慧、善良和真理追求者才能成为合格的统治者。
这些哲人会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以确保他们在知识和道德上具备领导国家的能力。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统治者不会追求私利,而是将整个国家的利益置于首位。
其次,理想国的社会结构是建立在阶级分工的基础上。
柏拉图将人民分为三个阶层:统治者、守卫者和生产者。
统治者是最高阶层,他们负责指导和管理国家;守卫者是军队和警察,负责保卫国家的安全;生产者是最底层的人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等生产活动。
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彼此之间相互依赖。
第三,理想国追求公有制和共享财富。
柏拉图认为私有制会导致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平等,因此他倡导实行共产主义。
在理想国中,所有的土地、财产资源都是公有的,人民共享财富。
这种制度旨在消除人们之间的争斗和嫉妒,以建立和谐团结的社会。
第四,理想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柏拉图认为,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人民才能获得真理和智慧,成为自律和有责任感的公民。
在理想国中,教育被视为最优先的任务,通过培养人的品格、知识和判断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柏拉图的理想国强调合理的法律和体现正义的司法制度。
他认为正义是整个国家最重要的价值观,国家的法律体系应该以正义为准则,通过司法制度来保护人民的权益并实现公正。
在理想国中,人们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不会违法乱纪,社会秩序井然。
总结起来,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建立在哲学基础上的完美国家形态,社会结构合理,政府管理高效。
第2课思想家柏拉图[课标要求]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一、柏拉图的生平和他的理想国1.生平:出生于古希腊雅典的名门望族;后结识苏格拉底,随其学习哲学。
2.游历生涯:公元前399年,对民主政权感到失望,离开雅典,先后到埃及和意大利等地游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政治实践:曾三次到叙拉古,企图建立哲人统治的理想城邦。
二、雅典学园1.建立:公元前387年。
2.特点(1)是当时政治思想的“集散地”。
(2)重视自然科学知识。
(3)强调思想独立并影响深远。
3.地位:相当长时期依然是地中海地区的著名学校。
重点精讲柏拉图学园的特点把教育与政治相结合。
老师采用对话的形式教学,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学生不必恭恭敬敬、唯命是从,可以自由讨论问题。
三、影响深远的思想家1.哲学观点:提出唯心主义的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
2.政治观点:设计理想国的居民有统治者、军人和平民;要实现理想国必须由真正懂哲学的人做国王;在《法律篇》一书所设计的理想国中,强调法治,即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包括统治者在内。
深化理解理念论虽然是一种唯心主义理论,但它触及了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阐述了人的理性对于事物的触动作用,在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柏拉图所提出的“哲学王”的主张,体现了他关于理性应当在国家组织中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的基本原则,是一种理性的独裁统治。
3.历史影响及评价(1)其政治思想对于西方具有深远影响。
(2)其哲学思想在人类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其教育思想直到今天还被继承。
(4)其创办的雅典学园,被人们看作是世界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重点精讲柏拉图的主要贡献知识图示主题一 柏拉图及其理想国探究点1 理念论史料一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构成,理性世界真实,感性世界虚幻。
史料二“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歹)是无法估计的。
柏拉图的《理想国》主要内容《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
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
柏拉图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
他鄙视个人幸福,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一己以为的“正义”。
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
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理想国》讨论的主题是正义问题,首先讨论国家的正义。
柏拉图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敢、自制、正义这4种德性。
国家的智慧要求它有治理整个国家的知识,只有少数人才具有这样的智慧;国家的勇敢属于保卫它的卫士;国家的自制是一种和谐,当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能够和谐一致,这个国家就达到了自制。
若一个国家有了这三种德性,也就有了正义。
哲学家是爱智慧的人,不过那种对任何事情都好奇的人还不是真正的哲学家,只有热忱于寻求真理的人才是哲学家,这就涉及到了真理问题。
柏拉图把世界划分为可感世界与理念,那些只爱好具体事物如美的声调或形象的人只有意见而无知识,只有那些认识美自身即美的理念,而且将其与具体事物区分开,而不互相混淆的人才是有知识的人。
柏拉图通过“太阳”的比喻说明,正如太阳是可见世界之所以可见的原因,善乃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
他又通过“线”的比喻进一步将两个世界划分为4个部分:第一,影象;第二,影象所像的实物;第三,数理对象。
灵魂将影象的实物作为影象来研究,它只能从假设出发下降到结论;第四,理念。
柏拉图与理想国柏拉图将哲学家为王的国家称之为“理想国”,并为之设计了蓝图。
在“理想国”中,有三大阶级:由普通人构成的生产者、由普通人中选拔出来护卫国家的护国者、再由护国者中选拔出来管理国家的统治者。
三大阶级分别对应三种品德的人群:具有“节制”品德的人为生产者,具有“勇敢”品德的人为护国者、“智慧”的人——哲学家——为统治者。
“理想国”就是由哲学王根据每个人的素质状况合理分配阶级属性的国家。
按照柏拉图的意图,一个人有屠宰的本领却喜欢养花,那么他将被分配至屠宰场而不是种植园,一个人善于战斗,却乐于绘画,那么他将被培养成战士而不是艺术家。
每个人都被哲学王按照他们的最大能力分配角色,而不是个人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
大多数资质平平的人被这样分配到各个劳动场所,成为生产者。
其中具有“勇敢”资质的人被分配到护国者,而极少数“智慧”的人成为国家的管理人员。
“智慧”的人不能依靠上天赐予,而是依靠严格有序的选拔教育,在此,柏拉图提供了诸多创见。
首先是优生优育。
在“理想国”中,按照“有产无权、有权无产”的原则,护国者和统治者不能拥有家庭和私产,他们实行公产公妻,到了生育的年龄,哲学王将其中最优秀的男人和女人结合到一起,让他们生育下一代,这样的小孩自然具有最佳的潜质。
而最差的男人和女人生出来的小孩要被偷偷地处理掉。
而且,哲学王不能明示他们因为能力相配而结合在一起的,要告诉他们是随机抽取而结合的。
所有生下来的小孩都要在他们父母认出他们前带走,集合在一起培养。
这样所有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生父生母,会将那些达到父母年龄的人都称之为父母,而孩子间也互相认作兄弟姐妹。
其次是严格教育。
小孩接受的教育分为“音乐”和“体育”两部分。
“音乐”是广义的概念,与“文化”相似。
为了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教育的内容经过严格审查,任何蛊惑人心、动摇其志的内容都将遭到剔除。
等到孩子们长大后,思维有些定型,才开始让他们接受一些欲望的训练,不能接受欲望考验的人,都要被踢出队伍。
浅析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基于《理想国》的理性思考摘要《理想国》对国民的基本政治素质提出了要求,正义、善良、诚实、勇敢和奉献,并且大胆勾勒了衣服国民和谐繁荣幸福的理想国生活图,表达了柏拉图希望国家繁盛、人民友爱的美好愿景。
虽然是理想主义乌托邦,但是其政治思想对现代国家政治具有积极参考意义。
本文就在充分研究《理想国》的基础上,对柏拉图的政治思想进行了简单研究探讨。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政治思想一、柏拉图《理想国》相关介绍柏拉图生活在经济繁荣、生活安定、政治文明的和平社会和战火纷飞、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战乱社会的交替阶段。
柏拉图从四岁就经历了家族从社会上层的贵族生活因为战争没落,从而生活在社会底层,从此柏拉图生活潦倒、苦不堪言。
他亲身经历了提洛同盟(雅典)和伯罗奔尼撒联盟(斯巴达)之间的战乱之灾,遭受了罪恶战争带来的迫害。
成年后又亲眼目睹爱师苏格拉底让人悲痛和愤恨而值得深思的一位大师的人生悲剧。
深受其害的柏拉图经常关注社会现实和国计民生问题,并积极寻找社会弊病,并试图探索解决办法。
在对雅典城衰败毁灭的研究基础上,他结合社会现实,再次研究老师苏格拉底的深刻思想,领悟其“德性”伦理道德观的高级内涵,治理国家的先进观念和促进社会繁荣和谐发展的重要影响。
与此同时,柏拉图研究了80年伯罗奔尼萨战争的根源和导火索,并进行了深刻探索,最后得出结论:这产非正义的战争是因外敌野蛮侵略和雅典城帮内部矛盾和民众之间的不团结引起和加剧的,城内人民内部的矛盾是战败的决定性原因,也是导致曾经辉煌登峰造极的雅典最终没落的重要原因。
为了避免老师苏格拉底的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蹈覆辙,但是又必须担负起促进人类社会繁荣富强和国家兴盛强大的历史使命,柏拉图独辟蹊径,和老师苏格拉底锋芒毕露针砭时弊,言辞犀利过于强硬的作风反其道而行,采用外柔内刚的柔性文学进行法抗。
他把自己关于社会、教育和整治的思想融会贯通以优美流畅富有哲理的散文对话形式写成了一本书---《理想国》。
我的哲学笔记3.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上)公元前427年,柏拉图出生于古希腊雅典,他是著名的伟大的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他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及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称作为“希腊三贤”。
他年轻的时候经常从事文艺创作,会写诗,具有一定的文学才能。
他原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cles),后因他强壮的身躯,被称作柏拉图(Platus),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宽广、平坦。
柏拉图亲见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被雅典政府判处死刑,他无法理解如此一位高尚的哲学家最后的结局竟如此悲惨。
因此他离开雅典,游遍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等国家以求寻找真理。
他回到希腊雅典建立了柏拉图学园,这也是后来西方大学建立的雏形。
1.苹果的背后是什么?当我们在吃一个苹果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想这个苹果甜不甜,这个苹果在哪买的,这个苹果产自哪里,但是我们很少会去想这个苹果的本质是什么,(当然这里的苹果是一种水果)。
而柏拉图思考了这个苹果的本质是什么,每个人对于同一个苹果的体验都是不同的,有人认为它很甜,有人认为它不甜,有人认为它大,有人认为它小,这是根据人的不同经验而得到的体会,而且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苹果,那造成着千差万别的背后到底有什么使得苹果都长成这个样子呢?柏拉图提出了他著名的“理念论”,他所关心的对象是流动的事物和永恒不变事物之间的关系。
首先,他承认了前人赫拉克利特的说法,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这个世界一直都是在变化的。
其次,我们肉眼所看到的这个世界背后存在着另一个永恒的世界。
柏拉图走的是一条形而上学的道路,也是唯心主义的奠基人。
回到苹果的背后是什么?柏拉图认为苹果的背后有一个模型,也就是理念,是这个理念使得千差万别的苹果都有着共同的属性,使这个苹果长成了苹果的样子,而不是梨的样子。
这么说来很多人都会觉得搞笑,因为根据科学基因分析,这个苹果当然不会成为梨的样子。
然而在当时古希腊,科学并没有能给出基因一说,那时的哲学家便思考了这一个问题。
我始终认为,虽然哲学是理性的,但是完全理性的人未必能理解哲学,有时只有感性的人才能走进灵魂深处,去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理论1、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究古希腊哲学巨擘柏拉图在其经典著作《理想国》中提出的卓越教育理论体系。
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仅是一部详尽的政治哲学专著,而且是一部宏大的理想教育模式构想。
在这个框架内,柏拉图勾勒出了一幅全面而深刻的教育蓝图,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理想的公民。
通过道德教育和理性训练,个人可以达到灵魂的完美和社会正义的维护。
《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渗透到本书的多个章节中,尤其是在第7卷中,柏拉图对教育的本质、过程、内容和目标进行了详细而彻底的阐述。
他主张教育应建立在严格的等级制度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人的天赋和社会角色划分不同的教育道路,以培养一个在追求智慧的同时保护城邦的哲学国王和一个忠诚勇敢的守护阶级。
柏拉图的教育哲学特别重视音乐、体育等各个方面的早期教育和素质教育,并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洞穴寓言”来隐喻教育引导个人从无知走向真理的过程。
通过分析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教育话语,本文将进一步揭示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本质,包括对个人道德和智慧的培养,对理想人格塑造的追求,以及构建理想社会秩序的教育基础。
同时,反思这些理论对当今时代现代教育实践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2、理想国家与理想人格的建构柏拉图认为,一个理想的国家应该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上。
在这样一个国家,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才能从事最合适的工作。
他把国家划分为三个主要阶层:统治者、守护者和生产者。
统治者(哲学家王):统治者是理想国家的领导阶层,具有智慧和哲学素养,能够感知真理,因此最适合决策和领导国家。
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家才有统治的资格,因为他们能够超越物质世界的诱惑,追求真理和正义。
守护者:守护者是保卫一个国家的力量。
他们受过良好的军事训练和道德教育,具有勇敢和忠诚的品质。
他们的任务是保护国家不受外国入侵,维护国内秩序。
生产者:生产者包括农民、工匠、商人等,他们负责生产和分配物质财富。
尽管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于统治者和监护人,但他们的工作对国家的运作同样重要。
[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篇一: 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他所描绘的理想国实质上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的。
柏拉图在书中借苏格拉底之口反映自己的思想,本书以苏格拉底为主要对话者,就年老问题、正义问题、……问题进行了辩论,而辩论的主要方法则是“苏格拉底式的反语法”。
柏拉图利用谈话构造出了自己的理想国,根据他的谈话内容及其思想,下面,我就把我所理解的柏拉图的“理想国”简单的描绘一下,而这种简单就是将柏拉图为反对的立论所进行的反驳过程省略掉,而是将他本人的思想处理性的简单呈现出来。
柏拉图构建的城邦中,人民各司其职,不能越俎代庖。
城邦的护卫者要把爱好智慧和刚烈、敏捷、有力这些品质结合起来。
国家疆土的范围有一个最佳限度,即国家大到还能保持统一。
年老问题这是本书涉及的涉及的第一个问题,柏拉图和克法洛斯认为,年老并非很多人抱怨的是苦的源泉,并非有了金钱才有了满足和安宁的晚年。
年老使人心平气和,宁静寡欲,就像摆脱了“一帮子穷凶极恶的奴隶主的羁绊似的”。
而金钱的功用是使人不必存心作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不必在即将到另一个世界前感到恐惧和心惊胆战了;对于一个坏人来说,即便是有了钱,他的内心也不可能得到满足和安静的。
国家统治者的教育:权利应该赋予长者,年轻人会因为畏惧心理和羞耻心理服从他们的管理。
统治者要经过考验证明自己的爱国心。
要先用音乐陶冶心灵,而这里的音乐是包括故事的。
柏拉图严禁卫国者接触“那些描绘众神作恶、推动毫无根据的磨难、改变形态或说谎的故事。
这样的神话错误地表现众神,并给年轻人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柏拉图不允许英雄人物嚎啕大哭,不允许其性格混乱……这种方式是将神的性格绝对化、单一化,保留其之所以称之为神的那部分,剥离了具有人性的性格,使其具有强烈的教化性,这有利于城邦的思想“控制”,所以,柏拉图强烈否定荷马等人的创作,但在另一方面,却丢失了文学作为其本身的一些乐趣。
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柏拉图认为教育和培养应该是执政者要关注的大事。
所以,他以其社会政治观为基础,在《理想国》一书中,构建了一个培养“哲学家”和军人的教育体系。
该体系中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教育体系吧。
第一阶段:学前教育(0-7岁)。
柏拉图主张教育应该由国家控制。
国家要创办幼儿教育机构,实行儿童公育公养。
学前教育开始的时间是从儿童出生就送入国立养育院。
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讲故事、做游戏,还有唱歌等。
他主张要精心选择故事的内容,并对游戏的方式、内容也做精心地安排。
第二阶段:普通教育(7-18岁)。
普通教育要以情感教育为主,重视音乐和体育。
柏拉图认为“要尽量对一切儿童施以所谓的强迫教育。
”故六岁以后,男女儿童要分别进入国家所办的初等学校,如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操学校学习。
学习内容主要以初步的读、写、算、唱歌、音乐为主。
他对于体操和音乐尤其重视,认为“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
”同时他也提出在城郊建立骑术练习学校,并建造大的广场,以便学习骑术、弓箭、标枪和掷弹等。
第三阶段:高等教育。
柏拉图将高等教育分为四个阶段。
①意志教育阶段(18-20岁)。
教育对象是具有银质的奴隶主的子弟。
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训练及“四艺”(即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的学习为主。
20岁以后,绝大多数贵族青年结束教育,去担负保卫国家的重任。
少数才智出众的贵族子弟才能继续接受教育。
②发展智慧阶段(20-30岁)。
教育对象是对于少数具有金质的奴隶主子弟。
教育内容除“四艺”外,重点学习辩证法。
年满30岁后,这部分青年人中的绝大多数去担任国家的高级官吏。
极少数聪慧而好学,并在哲学研究上有特殊才能的人则继续学习。
③继续学习阶段(30-35岁)。
剩下的学生都在继续研究哲学,直到35岁以后成为国家的重要官吏。
④哲学王阶段(35-50岁左右)。
按柏拉图的构想,个别人需要再经过十五年的锻炼,经过指挥战争等各种考验,到了50岁时,在学识方面,尤其是在哲学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就可以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哲学王。
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
作者:蓝黛
来源:《课外阅读》2005年第06期
柏拉图出生在雅典城里的一个奴隶主贵族的家里,因为家里非常富有,所以到他该接受教育的时候,父亲便给他请了三位启蒙老师,其中一位教文法、修辞学和写作,另一位则教美术、音乐,还有一位教他体育。
柏拉图的写作老师经常讲一些故事给他听,有时让他模仿着写一些小故事出来。
渐渐地,柏拉图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柏拉图不仅热爱写作,在美术、音乐老师的培养下,他对美的东西的辨别能力也越来越强,后来他在美学上的见解,和他童年的启蒙有着很大的联系。
当时在雅典最有学问的人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经常在一些公开场合讲课。
柏拉图20岁时,有一天他去听苏格拉底的演说,演说听完以后,他便立即下了决心,要拜苏格拉底为师。
他来到苏格拉底的住处,敲开了苏格拉底的门。
“尊敬的苏格拉底先生,我是柏拉图,我想成为你的学生。
”
苏格拉底接见了他,坐下以后,苏格拉底问道:
“年经人,你的名字我早就听说过了,你已经是一个学识很渊博的人了,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您有一句我记得很清楚,那就是…认识自己‟,如今我就是没有认识自己。
”
“你既然知道我这一句话,那么你也应该知道我对自己的评价了——…我知道我一无所
知‟。
”
“神都认为您最聪明,可是您却这样评价自己,这正是我学习的地方。
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才是双倍的无知呢!这也是我为什么来拜你为师的理由。
”
经过这一次谈话以后,苏格拉底答应将柏拉图收为自己的学生。
苏格拉底没有看错,柏拉图成了他最好的学生。
柏拉图从公元前407年开始,在苏格拉底的身边学习了整整8年。
公元前399年初夏的一天,一个由五百人组成的审判团,在审判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当时柏拉图也忐忑不安地坐在法庭里。
当柏拉图听到法庭宣布他尊敬的老师死刑的时候,他痛心疾首,他没有想到法庭竟然敢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那么一位伟大的人。
苏格拉底的死,使柏拉图对雅典政府非常不满,于是他决定去寻找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然后建立一个更理想的国家。
为了建立这个理想国,他旅行了许多国家,每到一个国家他都要向那国的著名学者学习,然后与他们探讨理想的社会制度,研究深奥的哲学思想。
经过长达12年的学习、访问,后来他写成了《理想国》一书,在书中他把他的理想国设计得非常的美好。
西西里岛上有一个国家名叫叙拉古,这个国家的统治者狄奥尼一世的妻弟狄昂,是一个很好学的年轻人,他非常喜欢学识渊博的柏拉图。
于是他向姐夫建议请柏拉图到叙拉古,帮助姐夫建立国家。
狄奥尼这个暴君竟然爽快地答应了,就这样柏拉图接到了狄奥尼的邀请来到了叙拉古。
来到叙拉古的柏拉图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建立自己的“理想国”,狄奥尼会见了柏拉图,并询问了柏拉图帮他建立国家的一些主张。
“我想听一听,你是想以怎样的方式来治理这个国家。
”
“是善,善就像太阳,是创造和推动一切的力量。
”
“那你这个理想国谁是最高的统治者呢?”
“是哲学王,也就是最优秀的哲学家。
”
“这么说来,也就是你这样的人喽?”
狄奥尼气得差点跳了起来,准备杀死他,在狄昂的劝说下柏拉图才免了死罪,但是他却被国王卖到了非洲去做奴隶,后来狄昂给他交了一笔巨款才使他获得了自由。
从叙拉古回到雅典以后,柏拉图明白了要想建立理想的国家,首先得培养出一大批从政的人才才行,于是他决定创力、学校,就这样他建立起了“柏拉图学园”。
后来这所学园由他的弟子们代代柑承,一直持续了九个世纪,为古十啪勺西方培养了大批了不起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