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言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9
随堂练习西方经济学第一章导言一.填空题:1 .生产可能线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它是一条表明在(资源)即定的条件下,社会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组合的曲线。
2 .选择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3 .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经济制度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市场经济制度),一种是(计划经济制度)。
4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5.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有(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
6.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7.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
8.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经济学要与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9.实证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规范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
10.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微观)和(宏观);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11.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12.理论的表述方式有(叙述法)、(列表法)、(图形法)、(模型法)。
二、选择题:1 .在任何一个经济中:( C )A 、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不会存在资源的浪费B 、因为存在资源浪费,所以资源并不稀缺C 、即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2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A 、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B 、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 、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书数量很少3 .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示:( B )A 、可以利用的资源稀缺B 、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C 、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4 .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C )A 、互相对立的B 、没有任何联系的C 、相互补充的5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 )A 、资源配置B 、资源利用C 、单个经济单位如何实现最大化6.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B)A、市场出清B、市场失灵C、完全理性7.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B)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8.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A)A、研究方法的不同B、研究对象的不同C、研究范围的不同9.在研究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时,内生变量是:( C)A政府政策的变动B人口的变动C收入的变化10.在研究投资与利率和产量的关系时,外生变量是:(B)A、利率的变动B、产量的变动C、政府政策的变动三.判断正误题:1 .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概论习题集》第一章导言一、填空题1、西方经济学家把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分为自由物品和经济物品两类。
2、选择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3、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表明在技术和资源既定的条件下,社会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的曲线。
4、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5、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是重量分析。
6、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7、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8、均衡分析可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9、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状况分析,后者是过程分析。
10、经济模型由假设和含义两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1。
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经济学是由于( c )而产生的。
A。
人口的发展 B.战争 C。
资源的稀缺性 D.政治的需要2.在任何一个经济中( c )A.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不会存在资源的浪费B.因为存在资源的浪费所以资源并不稀缺C。
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D。
既不存在资源稀缺,又不存在资源浪费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b )A。
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资源是不可再生产的B。
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4.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A。
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可以利用的资源稀缺5.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的是( c )A。
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增加了货币供给C。
经济学原理单项选择题及判断题第一章导言一、单项选择题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A.时机本钱B.稀缺性C.标准经济学D.消费什么的问题2.经济学可定义为〔〕。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展干预的科学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并进展消费的学说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经济性用处的科学D.企业获得利润的活动3.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包括〔〕。
A.消费什么,消费多少B.怎样消费C.为谁消费D.以上问题均正确4.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这是指〔〕。
A.人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D.人们不会为自己所作出的任何决策而懊悔5.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A.宏观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标准经济学6.消费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都表示〔〕。
A. 通货膨胀B. 失业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C. 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程度降低D. 社会使用既定的消费资源所能消费商品的最大组合二、判断题[]1.假如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3.微观经济学的根本假设是市场失灵。
[]4.经济学的鼻祖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他写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研究?,简称?国富论?。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一、单项选择题1.需求曲线是反映()之间关系的曲线。
A.需求与价格B.需求量与价格C.需求量与供给量D.需求与供给2.平衡价格是由〔〕。
A.供给一方决定的B.需求一方决定的C.供给或需求的任意一方决定的D.供给和需求双方共同决定的3.当需求的增加幅度远大于供给增加幅度的时候,()。
A.平衡价格将进步,平衡数量将减少B.平衡价格和平衡数量都将上升C.平衡价格将下降,平衡数量将增加D.平衡价格和平衡数量都将下降4.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当某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该消费者对劣质品的需求量将〔〕。
西方经济学自测练习题(一)《第一章导言》一、填空题1.稀缺性就是指资源的(相对)有限性2.选择就是如何使用(有限资源去满足欲望)的决策3.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机会成本)4.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5.“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6.选择包括三个相关的问题,即()()()。
7.经济制度就是一个社会作出选择的方式,或者说解决()()的方式。
8.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经济制度基本有两种()()。
9.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不同,二是()不同,三是()不同。
10.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又有政府适当干预的经济制度被经济学家称为()。
11.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制度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1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解决问题是(),中心理论是(),研究方法是()。
13.单个经济单位是指组成经济的最基本的单位()。
14.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假设家庭和企业经济行为的目标是实现(),即家庭要实现()企业要实现()。
1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解决问题是(),中心理论是(),研究方法是()。
16.经济学根据起研究对象不同,可分为();根据其研究方法不同,可分为()。
17.是否以一定的()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18.经济学研究中的实证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
19.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包括()。
20.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
21.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
二、选择题1. 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A. 欲望的无限性B. 资源的绝对稀缺性C. 资源的相对有限性D. 欲望的相对有限性2. 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示()A.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B. 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C. 可以利用的资源有限D. 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无法实现3.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A.资源配置B. 资源利用C. 单个经济单位如何实现最大化D. 国民收入的决定4.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 价值理论B. 价格理论C. 生产理论D. 分配理论5. 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不同可分为()A.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B.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C. 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D. 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6. 下列说法中属于实证表述的是()A.低利率会刺激投资B. 应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C. 现在的存款利率太低D. 税收太高7. 下列说法中属于实证描述的是()A. 目前的社会救济金太少B.医生挣的钱不工人多C. 男女应同工同酬D. 降低失业比抑制通货膨胀更重要8. 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规范方法()A. 描述经济如何运行B.研究“是什么”的问题C. 研究“应该是什么”的问题D. 预测行动结果9. 下列说法中属于规范表述的是()A. 治理通货膨胀比增加就业更重要B.利率上升有利于增加储蓄C. 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收入差距拉大现象是正常的D. 效率就是生产率的提高10. 下列说法中属于规范表述的是()A. 20世纪80年代的高预算赤字导致了贸易逆差B. 低利率会刺激投资C. 应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D. 扩张的财政政策会降低利率三、判断题1.如果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管理思想史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言一、单选,填空1.自从有了人类就出现了管理问题。
管理思想来源于管理实践。
P22.从人类开始从事管理实践到18世纪前是管理理论的奠基时期。
P23.“管理是知识”,“管理也是一种技术”——邓小平4.18世纪到19世纪末,欧洲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
P35.只有通过管理才能将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三个要素合理组织起来,加速生产力的发展。
P16. 18世纪到19世纪末,是近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
P37.詹姆斯.瓦特被称为蒸气机之父。
P48.空想社会主义代表罗伯特.欧文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P49.科学管理形成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初。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和德国的韦伯。
P610.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产生了“人际关系学说”。
P711.20世纪60年代进入现代管理理论时期。
通常说的老三论是“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被广泛研究和运用。
P7-8二、多选题1.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A.研究不断发展的管理实践B.研究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C研究社会生产方式与管理思想的关系。
P92.管理理论发展经历了:A.古典管理理论B.行为科学管理理论C.现代管理理论P6-7三、名词△1.管理P1四、简答1.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P92.理解管理思想史的学科特点?P10五、论述△3.试述学习《管理思想史》的意义P11-12第二章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史一、单选、填空1.儒家管理思想的纲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先秦时期属于管理思想的产生时期,可以分为春秋前和春秋后两阶段。
P153.《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史料总结,共28篇。
其中《洪范》篇最为系统地阐述了当时的国家宏观管理思想。
P154.《易经》中包含了中国最古老的管理思想。
P155.《周礼》是中国最早详细论述中央政权的专著。
P166.孙武被后人尊称为“东方兵学鼻祖”,其著作《孙子兵法》被称为“世界第一兵书” P177.孟子性善论强调“德治”“仁政”的管理方针,其核心是“以德服人”。
导言、第一章一、解释下列名词1、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2、说话说话是运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行为。
3、交际工具交际工具指人类进行思想交流时凭借的工具,包括语言、文字、手势身姿、电码、旗语等,其中揄扬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4、社会现象社会现象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5、思维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二、填空1.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会制造生产工具进行劳动,而且人类有(有语言)这是人和动物相区分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一种语言中的句子数量是无限的,人类之所以能掌握语言,是因为构成句子的语言材料和(组合方式)是十分有限的。
3.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
4.在一定条件下,身体姿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离开语言独立完成焦急任务。
例如汉民族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送别时挥手表示(惜别),(鼓掌)表示欢迎,咬牙切齿表示(痛恨),手舞足蹈表示(兴奋)。
5.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脑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6.汉语的姐姐、妹妹,英语用(sister )表示,汉语的叔叔、伯伯、舅舅、姨父、姑父,英语用(uncle)表示。
7.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一个量词。
8、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是学习(语言)。
9.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的含义是语言具有(社会性),没有阶级性。
10.语言和说话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语言是(社会的),说话是个人的;语言是抽象的,说话是(具体的)。
三、判断正误(20分,每小题1分) 说明: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v)2.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X)3.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 X)4.语言具有自然属性,是自然现象。
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言1、经济学的定义(资源稀缺性与人的欲望无限性理解P22、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P8第二章需求与供给1、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及如何变动?P172、需求定理及例外 P213、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及如何变动?P234、均衡价格的决定模型,会通过画图利用该模型对均衡价格和数量进行分析。
P25第三章弹性理论1、需求价格弹性利用36页定义进行简单计算2、价格弹性5种类型及举例。
P383、“薄利多销”解释P39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用实例说明。
P522、无差异曲线特征。
P593、消费者均衡(相切点。
P63第五章生产理论1、生产要素包括?P712、等产量线特征?P77第六章成本理论1、机会成本定义P862、会计算和比较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P863、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会利用92页图形对不同价格水平下的决策分析。
4、总收益、平均收益的简单计算。
5、利润最大化条件。
P96第七八章市场结构1、市场结构分类2、完全竞争市场下不同价格水平下的决策。
P105-107(联系第六章第3题3、纳什均衡(补充知识4、四种市场结构关于经济效率和利润的比较。
P119第十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1、市场失灵的定义及原因P1362、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P1363、外部性(分类及举例第十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1、国内生产总值定义及理解P1522、GDP支出法的核算项目3、国民生产总值定义P156第十三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的形状P1742、总供给的形状P1763、总需求变得对价格水平的影响P1804、滞胀定义P181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P2082、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及运用原则。
P2103、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运用原则。
P213第十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失业的类型P2232、通货膨胀定义P2263、菲利普斯曲线含义及短期描述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负相关P233 练习题一、选择题1.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卖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应该(A.适当降低价格B. 保持价格不变C.适当提高价格D.加大销售量2.某位消费者把他的所有收入都花在方便面和饼干上。
微观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导言一、名词解释经济学欲望稀缺性选择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经济人假定完全信息个量分析总量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存量与流量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二、单项选择题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B)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2、经济物品是指(B)A、有用的物品;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C、稀缺的物品;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3、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C)A、A、生产品最适度水平;B、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C、失业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D、通货膨胀。
4、生产可能曲线的基本原理是(A)A、假定所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B、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曲线向内移动;D、生产可能曲线上的每一点的产品组合,对该国来说,都是最佳的.5、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B)A、A、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减少;B、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C、通货膨胀;D、失业。
6、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D)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包括。
7、下列哪一项属于规范分析(C)A、2000年货币当局连续降息,以拉动经济增长;B、从去年开始,持续下降的物价开始回升;C、人所得税征收起点太低,不利于公平原则;D、在短短的五年内,政府的财政支出扩大了一倍。
8、对某个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下列哪一变量是外生变量(C)A、汽车的年产量;B、生产线的技术水平;C、消费者收入增加;D、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
9、下列哪一个变量属于存量(C)A、国民生产总值;B、年生产能力;C、居民收入;D、固定资产价值。
三、分析题1、机会成本与一般的成本的区别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2、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是什么?第二章供求理论一、名词解释局部均衡一般均衡个人需求市场需求需求法则正常商品劣等品替代品互补品吉芬商品(Giffen Goods)单个厂商的供给市场供给市场均衡支持价格限制价格二、单项选择题1、在得出某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常数。
西方经济学单项选择题及答案第一章:导言1、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C )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稀缺性问题( C )存在于所有经济中。
3、稀缺性的存在乎味着( A )一定作出选择。
4、稀缺性的存在乎味着(A )决议者一定作出选择。
5、当资源不足以知足所有人的需要时( D )一定作出选择。
6、当资源有限而欲念无穷时,人们一定( A )作出选择。
7、选择拥有重要性,基本上是因为( B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量欲念而言,生产物件所需的资源老是不足的。
8、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 A )一定作出选择。
9、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B )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样最大产量的组合。
10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何一个组合都表示( A )没有闲置资源。
11 、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示( A )资源没有获取充足利用。
12 、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任何一点都表示( A )一些资源可能被闲置。
13 、生产可能性曲线之所以凹向原点,是因为( D )要增添一种物件的生产就一定减少对另一种物件的生产。
14 、由政府往返答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经济学基本问题的经济制度属于( B )计划经济。
15 、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D )家庭和公司的经济行为。
16 、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B )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17、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A )资源配置。
18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B )价钱理论。
19 、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D )某品牌彩电降价对全国彩电市场价钱的影响。
20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B )经济整体状况,如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
21 、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B )经济整体状况,如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22 、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B )资源利用。
23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A )公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章导言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种情况涉及权衡取舍()A、买一辆新汽车B、上大学C、星期天上午看一场足球比赛D、睡午觉E、以上各项都涉及2、之所以要权衡取舍,是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资源是()A、有效的B、经济的C、稀缺的D、无限的E、边际的3、经济学研究()A、如何完全满足我们无限的欲望。
B、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C、如何把我们的欲望减少到我们得到满足时为止D、如何避免进行权衡取舍E、社会如何管理其无限的资源4、除非一种行为满足下列条件,否则理性人就不会行事()A、可以为某人赚钱B、符合伦理道德C、产生了大于边际利益的边际成本D、产生了大于边际成本的边际利益E、以上每种情况都不是5、提高税收并增加福利支付()A、证明了存在免费午餐B、减少了市场势力C、以损害平等为代价提高了效率D、以损害效率为代价改善了平等E、以上每一种情况都不是6、假设你捡了20美元。
如果你选择把这20美元用于看足球比赛,你看这场比赛的机会成本是()A、没有,因为你捡到了钱B、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C、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加上你用于看比赛的时间的价值D、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加上你用于看比赛的时间的价值,再加上你在看比赛中买饭的成本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7、对外贸易()A、使一国能以低于自己在国生产一切东西时的成本拥有种类更多的物品B、使一国可以避免权衡取舍C、使一国可以更平等D、提高了资源的稀缺性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8、由于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如果会计师的平均薪水增加50%,而教师的平均工资增加20%,我们可以预期()A、学生将从教育专业转向会计专业B、学生将从会计专业转向教育专业C、上大学的学生少了D、以上每一项都不是9、以下哪一种活动最可能产生外部性()A、学生坐在家里看电视B、学生在宿舍里聚会C、学生为了娱乐而读小说D、学生在学生会吃汉堡包10、以下哪一种东西产生的外部性能力最小()A、香烟B、音响设备C、防止疾病的疫苗D、教育E、食物11、以下哪一种情况描述了最大的市场势力()A、一个农民对谷物价格的影响B、沃尔沃对汽车价格的影响C、微软对台式电脑操作系统价格的影响D、一个学生对大学学费的影响12、下列哪一种关于市场经济的表述是正确的()A、市场参与者仿佛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行事,产生了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B、税收有助于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成本与利益C、在有足够大的电脑时,中央计划者可以比市场更有效地指导生产D、市场体制的力量倾向于在消费者平等地分配资源13、美国工人享有高生活水平是因为()A、美国的公会维护了高工资B、我们保护自己的工作免受国外竞争C、美国有高的最低工资D、美国工人的生产率高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14、高而持久的通货膨胀原因是()A、公会使工资增加的太多了B、石油输出国组织使石油价格上升的太多了C、政府增加的货币量太多了D、管制使生产成本增加的太多了15、在短期()A、通货膨胀提高会暂时增加失业B、通货膨胀下降会暂时增加失业C、通货膨胀和失业是无关的D、经济周期被消除了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16、你根据销售额为2000美元的估算花1000美元盖了一个热狗店。
第一章导言(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学产生的原因是()。
A. 生产的需要B. 欲望满足的需要C. 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D. 选择的需要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资源配置B. 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C. 经济体制D. 资源利用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是()。
A. 价格决定B. 产量决定C. 成本决定D. 利润决定4.( )不是宏观经济学的容A. 收入决定B. 物价水平C. 经济增长D. 厂商均衡5.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A. 经济模型B.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C.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D. A、B、C(一)单项选择题1. C2. B3. A4. D5. D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的决定(一)单项选择1.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对应的价格是()。
A. 均衡价格B. 市场价格C. 需求价格D. 最低价格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导致()。
A. 需求量增加B. 需求增加C. 需求量减少D. 需求减少3.下列因素中不能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A. 相关商品的价格不变B. 消费者的价格预期C.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D. 商品自身的价格4.两种互补商品中的一种价格下降将导致另一种商品的()上升。
A. 需求量B. 需求C. 价格D. 均衡价格5.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导致其替代商品的需求曲线()。
A. 向左方移动B. 向右方移动C. 不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如果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与一条非线性需求曲线相切,则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价格点弹性系数( )。
A. 相同B. 不同C.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 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定7.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必将导致( )。
A. 供给量增加B. 供给量减少C. 供给增加D. 供给减少8.某商品的价格上升,其销售收益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是因为该商品的需( )。
A. 缺乏弹性的B. 富有弹性的C. 无弹性的D. 与弹性无关9.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则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将( )。
第一章导言名词解释劳动力—-在早期的概念中,劳动力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即“工人”或产业工人,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看作可变资本,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上。
“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劳动市场--劳动力供求的市场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简答题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第二章劳动需求分析名词解释派生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工资率的上升导致企业调整的两个效应,即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他们均会导致劳动力使用量的减少。
其中替代效应-—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用工成本增加,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原有的产量不变,则会采用增加资本,减少劳动的生产方法,用资本代替劳动致使使用的劳动力数量下降。
规模效应—-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产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的劳动数量下降.企业因工资率上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的减少是这两种效应的变化之和。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动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影响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因素。
第一,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性大小。
第二,最终产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第三,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第四,劳动要素在生产成本的比重.互补性生产要素——(你涨我也涨)当生产要素A的数量增加时,导致生产要素B的边际生产率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性生产要素。
第一章导言(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一章导言一、名词解释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是稀缺的。
一方面,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同时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
物质生活资料的稀缺是由生产要素的稀缺所决定的。
个人期望得到许多商品和追求许多目标。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一种资源(如资金或劳力等)用于本项目而放弃用于其他机会时,所可能损失的利益。
某项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放弃掉的获利机会所带来的成本。
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称为转换线。
英文是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简称PPF。
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微观经济学:有时也被称为价格理论(Price Theory),主要研究个体消费者,企业,或者产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生产和收入分配。
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理性人:经济学里,“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通常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
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