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作业教学设计(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5
四年级下长在宜昌第6课6、水电之都是宜昌宜都市清江小学向红艳一、学习目标:1、了解宜昌丰富的水能资源。
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的能力。
3、培植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们利用水资源在宜昌建了哪些水电站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2、讲授新课(1)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是我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工程项目,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三峡大坝坝体和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提防的全面修补。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约为185米。
(2)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完工前我国最大的一座水电工程。
该工程,1988年完成。
葛洲坝工程主要由电站、船闸、泄水闸、冲沙闸等组成。
大坝全长2595米,坝顶高70米,宽30米。
控制,总库容量15.8亿立方米。
电站装机21台,年均发电量141亿度。
建船闸3座,可通过万吨级大型船队。
27孔泄水闸和15孔冲沙闸全部开启后的最大泄洪量,为每秒11万立方米。
(3)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工程隔河岩水电站,位于湖北省长阳县城附近的清江干流上,是清江干流梯级开发的骨干工程,距葛洲坝电站约50千米,距武汉约350千米。
水电站于1994年建成,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年发电量30.4亿千瓦小时,主要供电华中电网,并配合葛洲坝电站运行。
隔河岩水电站最大坝高151m。
水库总库容31.2亿立方米。
水电站装机容量120万kW,保证出力18.7万kW。
年发电量30.4亿kW·h。
工程主要是发电,兼有防洪、航运等效益。
水库留有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既可以削减清江下游洪峰,也可错开与长江洪峰的遭遇,减少荆江分洪工程的使用机会和推迟分洪时间。
1987年1月开工,1993年6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95年竣工。
【教案目标】1.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出第一、第二、第三课教材中所学词汇和短语。
2.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短语与他人进行简单的问候和交流。
3.能够听懂并理解与自己生活经验相关的短文,并能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
4.能够复述一些短文的内容,掌握短文的结构和基本组织方式。
【教学重点】1.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出第一、第二、第三课教材中所学词汇和短语。
2.能够听懂并理解与自己生活经验相关的短文,并能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短语与他人进行简单的问候和交流。
2.能够复述一些短文的内容,掌握短文的结构和基本组织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幻灯片、黑板、书籍等。
【教学过程】Step1. 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展示一张宜昌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宜昌的美景。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宜昌的位置、气候、文化等。
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交流:Where is Yichang? What is theweather like in Yichang? What do you know about Yichang?Step2. 学习新词汇(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和讲解课本第一、第二、第三课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正确模仿发音和记忆。
例如:长江、宜昌、大峡谷、休养、夏天、野、沙滩、水、鱼、正常真、晚、早安、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再见等。
Step3. 听懂并理解短文(2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宜昌的短文,让学生仔细听,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短文内容。
例如:What is Yichang famous for? How is the weather in Yichang in summer? What can you do at the beach?Step4. 文章结构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短文的结构和基本组织方式,让学生了解短文的开头、主体和结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短文的内容,并总结出短文的主题和要点。
《我骄傲,我是宜昌人》实践活动设计《我骄傲,我是宜昌人》实践活动设计1、认识家乡的古迹名胜、及其产生的背景。
2.运用网络资源、参观访问、了解家乡名胜古迹的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而表现关心家乡的行动力。
你游览过哪些宜昌的名胜古迹?宜昌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灿烂,山清水秀。
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遍布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中国甚至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我们的家乡宜昌有哪些名胜古迹呢?(板书课题)二、确定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步骤1、讨论:围绕家乡宜昌的古迹名胜这个主题,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宜昌的名胜古迹有哪些?这应该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研究课题。
我要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去研究研究。
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搜集整理资料?(学生在学材上填写自己的研究方法)2、学生成立研究小组,研究制定《研究计划》,设计个人《问卷调查表》。
第二课时一)交流资料1、交流搜集到的宜昌名胜古迹的相关资料资料。
资料链接:玉泉铁塔介绍自己游览过的古迹名胜之后组织学生为此开了一次讨论会。
最后决定进行以了解宜昌名胜古迹为主题的课题活动。
学生自主学习,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学生谈学习收获。
在本次活动中,运用那些网络方法搜集资料?(引导归纳有效的网络资源)讨论,那种网络环境搜集资料最有效??四、教师总结宜昌的古迹名胜都是家乡最珍贵的资产,对于我们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共同的维护与保存。
当家乡的古迹名胜被破坏时必须先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了解它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提出合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
五、制作一个介绍家乡古迹名胜的PPT。
给学生搭建实践创造的平台,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去尝试,允许他们有成功和失败的不同体验,这样才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
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不管是成功和失败的体验,这些都是最真实的。
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校本必修课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
四年级地方学科教学设计2018年 9 月 13日第 2周星期四学期总第 2 课时课题:2.可爱的“三市”教学目标:1.了解宜昌的“三市”(宜都市、当阳市和枝江市)的历史文化。
2.增强学生的地方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流程:1.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是哪里的人吗?你去过宜昌的哪些县市呢?向同学们讲述宜都与长阳地形和文化上的一些差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新课呈现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可爱的“三市”》。
宜昌市辖无五区三市五县,今天就让我妈一起走进可爱的三个县级市-------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
(1)地图上看城区中的“三市”在地图上找出三个县级市,了解他们所在的方位,把它们圈出来。
(2)市名由来宜都市,地处长江和清江交汇处,被誉为“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三峡门城”。
公元210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含“人杰地灵,宜于建都”之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宜都县区域时有变动。
1998年,枝城市正式更名为宜都市。
当阳市,因其位于荆山山脉之南,取山南为阳之意,故名当阳。
枝江市,位于湖北省南部,江汉平原西缘,属三峡之末,荆江之首,是长江中下游北岸上午港口城市。
枝江在秦朝时因“蜀江(长江)至此如乔木分支”而得名,西汉时期设枝江县治。
(3)历史名人我国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杨守敬---------宜都陆城人三国名将关羽----------曾从当阳突围,行走到远安罗汉峪沟,被吴国将领杀害三国名将董和---------枝江县人(4)文化灿烂宜都梆鼓青林寺谜语枝江楠管当阳的三国文化(5)风景优美宜都奥陶纪石林当阳玉泉市枝江五柳公园双莲荸荠宜红茶百里洲砂梨3.拓展链接杨守敬书院:美景书香两相宜。
伍家岗小学四年级上长在宜昌教案备课人:陈少青6、水电之都是宜昌一、学习目标:1、了解宜昌丰富的水能资源。
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的能力。
3、培植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们利用水资源在宜昌建了哪些水电站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2、讲授新课(1)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是我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工程项目,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三峡大坝坝体和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提防的全面修补。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 万千瓦。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约为185 米。
(2)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完工前我国最大的一座水电工程。
该工程,1988 年完成。
葛洲坝工程主要由电站、船闸、泄水闸、冲沙闸等组成。
大坝全长 2595 米,坝顶高 70 米,宽 30 米。
控制,总库容量亿立方米。
电站装机21 台,年均发电量 141 亿度。
建船闸3 座,可通过万吨级大型船队。
27 孔泄水闸和 15 孔冲沙闸全部开启后的最大泄洪量,为每秒 11 万立方米。
( 3)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工程隔河岩水电站,位于湖北省长阳县城附近的清江干流上,是清江干流梯级开发的骨干工程,距葛洲坝电站约 50 千米,距武汉约 350 千米。
水电站于 1994 年建成,装机容量 120 万千瓦,年发电量亿千瓦小时,主要供电华中电网,并配合葛洲坝电站运行。
隔河岩水电站最大坝高151m。
水库总库容亿立方米。
水电站装机容量120 万kW,保证出力万 kW。
年发电量亿 kW·h。
工程主要是发电,兼有防洪、航运等效益。
水库留有 5 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既可以削减清江下游洪峰,也可错开与长江洪峰的遭遇,减少荆江分洪工程的使用机会和推迟分洪时间。
四年级长在宜昌教案第一章:宜昌简介1.1 地理位置1.2 历史文化1.3 风景名胜第二章:宜昌的自然景观2.1 长江三峡2.2 宜昌周边的山水风光2.3 植被与气候第三章:宜昌的人文景观3.1 屈原故里3.2 三游洞3.3 宜昌博物馆第四章:宜昌的美食文化4.1 宜昌特色小吃4.2 宜昌菜肴特点4.3 宜昌美食推荐第五章:宜昌的传统手工艺5.1 宜昌丝竹5.2 宜昌剪纸5.3 宜昌刺绣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宜昌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基本信息。
2. 让学生了解宜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提高学生对宜昌的认识。
3. 让学生了解宜昌的美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培养学生对宜昌的喜爱。
教学重点:1. 宜昌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景名胜。
2. 宜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 宜昌的美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
教学难点:1. 宜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的深入理解。
2. 宜昌的美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的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教材:《四年级长在宜昌》2. 课件:宜昌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 教学工具:白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宜昌简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封面,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我国的湖北省宜昌市。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宜昌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景名胜。
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宜昌的基本信息。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宜昌的认识。
2. 各组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教材练习题。
2. 教师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调查家乡的特色文化。
第二课时:宜昌的自然景观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谁能告诉我宜昌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景名胜?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详细介绍宜昌的自然景观,如长江三峡、周边的山水风光等。
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宜昌的自然景观。
三、四年级《长在宜昌》教学设计(地理篇)当阳市草埠湖镇中心小学习明凤一、《长在宜昌》教材解读《长在宜昌》是宜昌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经湖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在宜昌市范围内使用的一套地方课程读本。
本套读本从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微观世界,到自然、社会、人文等宏观视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宜昌的风物、人情、文化,以求通过学习,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强身为“宜昌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本套读本无论在信息提供,还是活动设计上都是开放式的,力求成为一个学习的范本,引导学生更为主动、更为真切地认识、发现和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生动活泼的开展探究学习。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与学都不要拘泥于教材既定的信息和活动,应结合地方实际、学生实际,灵活主动、有创造性地学习。
二、目标要求1、了解家乡的山和水。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价值观三、教学措施和方法采用课外收集资料,上网查阅资料,课内外知识结合,深层次理解的措施和方法来学习长在宜昌。
四、课时安排本教材安排16课时完成。
五、教学进度计划表六、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请到我的家乡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宜昌一、教材说明本课重点介绍了宜昌市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与政区,旨在让学生宏观地了解宜昌是湖北省省辖市和鄂西地区重要城市,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港口,也是西部大开发的“东大门”。
它“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
不久的将来,宜昌将被建设成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中国最佳(观光)旅游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城市、世界水电旅游名城。
宜昌市依山傍水,呈带状分布于长江两岸,面积广大,人口众多,所辖三县、两个土家族自治县、三个县级市及五个区。
课文还引用了郭沫若的在时隔五十年再游西陵峡后写下的《过西陵峡》这首诗,作于1961年。
诗中描绘了西陵峡壮美的风光,囊括了峡中的著名景观。
诗后的两个问题及第二题的六幅图,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通过教师引领、同学交流,进一步认识宜昌,了解宜昌的历史名人及重要景点。
四年级地方学科教学设计
2018年 9 月 27 日第 3周星期四学期总第 4 课时课题:4.宜昌的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1.了解宜昌的地形和土质。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流程:
1.提问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宜昌吗?你觉得这里和宜昌有什么不一样吗?
图片欣赏:宜昌城市图片平原丘陵山地
2.新课呈现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宜昌的土地资源》。
同学们,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土地是万物生长的根。
在湖北省西南部,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她就是被人们誉为“三峡明珠”“世界水电之都”的宜昌市。
下面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方沃土,开始我们的寻根之旅吧!
(1)家乡的地形
宜昌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都有,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宜昌城以东的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属丘陵山区和平原;宜昌城以西的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县属于山地,崇山峻岭,峡谷交错,是我国二级阶地东端。
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山地养殖业山地种植业
(2)宜昌的土壤
宜昌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地势起伏大,水系发育充足,形成了黄壤、黄棕壤、棕壤、红壤四种地带性土壤以及紫色土、石灰土、潮土、山地草甸土,水稻土五种非地带性土壤。
紫色土肥沃宜耕,石灰土质地细,都是易于耕种的高产土壤;丘陵地带的红壤酸性显著;山地黄壤腐殖质层厚,有机质含量高。
3.拓展链接
家乡土地资源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