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 格式:doc
- 大小:363.00 KB
- 文档页数:9
题目:校园网络规划与设计姓名:韦小娜院(系):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 1401110229指导教师:聂燕柳时间: 2017 年 2 月 27 日至 2017 年 5 月 12 日摘要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 ,PDS)是一个用于音频、数据、视频传输的标准结构化布线系统,它是整个网络系统的灵魂和骨干,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布线、电话通信、卫星接收和有线电视的布线。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模块化、灵活性、安全性较高的智慧型布线网络,它通过延伸到每个区域的信息点,将电话、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以及各种楼宇控制与管理设备连接为一个整体,高速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从而为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综合服务。
当今的世界正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
快速、高效的传播和利用信息资源是21世纪的基本特征。
掌握丰富的计算机及网络信息知识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也是学生掌握现代化学习与工作手段的要求。
Internet及WWW 应用的迅猛发展,极大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信息通过网络,以不可逆转之势,迅速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界限,为更多的人共享。
学校作为信息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基础环节,如何通过网络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
随着学校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很多学校已经逐渐开始将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过程向电子化方向发展,校园网的有无以及水平的高低也将成为评价学校及学生选择学校的新的标准之一,此时,校园网上的应用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目前正加紧对信息化教育的规划和建设。
开展的校园网络建设,旨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其最终建设目标是将建设成为一个借助信息化教育和管理手段的高水平的智能化、数字化的教学园区网络,最终完成统一软件资源平台的构建,实现统一网络管理、统一软件资源系统,为用户提供高速接入网络,并实现网络远程教学、在线服务、教育资源共享等各种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网络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网络设计、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网络设备的功能、配置和应用,了解不同网络设备的适用场景。
3. 帮助学生掌握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了解常用网络协议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设备搭建和调试小型网络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网络故障的能力,提高网络管理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工程知识进行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工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尊重知识产权,遵循网络安全规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网络工程领域的综合实践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但对网络工程的系统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网络工程的设计、实施和管理工作,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网络工程概述:介绍网络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使学生全面了解网络工程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网络工程基础2. 网络设备与布线:讲解网络设备类型、功能、配置方法,以及网络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
教材章节:第二章 网络设备与布线技术3. 网络协议与应用:分析常用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场景,如TCP/IP、DHCP、DNS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网络协议与应用4. 网络设计与实施:阐述网络设计原则、步骤,以及网络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题目: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周数:设计成绩:2013年12月目录1 综合布线系统概念 (1)2 本项目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概述 (1)2.1 宿舍楼综合布线需求分析 (2)2.2工程概况 (3)3. 各子系统设计 (4)3.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4)3.2水平子系统设计 (5)3.3干线子系统设计 (7)3.4配线间/管理间子系统子系统设计 (8)3.5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9)4.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 (9)5. 综合布线系统的维护管理 (10)5.1日常管理 (10)5.2日常维护 (11)5.3故障排除 (11)5.4系统整改 (12)6. 验收测试 (13)7. 培训、售后服务与保证期 (13)8. 综合布线系统材料总清单 (14)9. 图纸(布线系统图;楼层信息点分布图;设备间、管理间平面图) (15)9.1楼层信息点分布(这里只画出一层信息,其他楼层于此类似).. 159.2布线系统图 (16)9.3管理间平面图 (16)9.4设备间平面图 (17)10.总结 (17)《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网络工程11-01班课程编号:学时:学分:题目:宿舍楼网络综合布线设计1 综合布线系统概念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PDS),又称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SCS),也称开放式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是建筑物内的“信息高速路”。
它即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又使这些设备与外界通信网络相连接。
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接点与工作区的话音和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综合布线系统是为了顺应发展需求而特别设计的一套布线系统。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目录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网络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网络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网络结构、传输协议、网络设备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网络工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包括网络设计、配置和维护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工程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对网络工程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具体内容包括:1.网络工程概述:网络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网络结构:网络的拓扑结构、层次结构和工作原理。
3.传输协议: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4.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的原理和配置。
5.网络工程实践:网络设计、配置和维护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讲解网络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网络工程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工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调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网络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网络工程领域的经典著作,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配置网络实验室,提供实际操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具体如下: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网络综合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网络综合工程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化对网络技术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复杂网络问题的综合能力,并树立正确的网络技术应用观。
1. 知识目标:-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了解网络设备的功能、配置及应用;- 理解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网络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搭建和调试小型网络;- 能够诊断和解决网络故障,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网络规划,提高网络性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增强学生对网络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遵守网络安全规范。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实际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网络工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所设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网络综合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科学、系统的组织。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计算机网络基础:- 网络体系结构及各层功能;- 常用网络协议及其工作原理;- 网络设备类型及功能。
2.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交换机、路由器基本配置;- VLAN划分与路由配置;- 网络设备故障排查与维护。
3. 网络规划与设计:- 网络需求分析;-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IP地址规划与分配。
4. 网络搭建与调试:- 实际操作搭建小型网络;- 网络设备调试与优化;- 网络性能测试与评估。
5. 网络安全与伦理:-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常见网络攻击与防护措施;- 网络伦理与法律法规。
教学内容按照课本章节进行安排,以每周为一个教学单元,共10个单元。
具体教学进度如下:1-2周:计算机网络基础;3-4周: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5-6周:网络规划与设计;7-8周:网络搭建与调试;9-10周:网络安全与伦理。
网络工程综合实验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目的网络工程综合实验是网络工程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该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网络设备,解决在设计、安装、调试网络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
学生通过综合实验学习掌握网络设计中的一般设计过程和方法,熟悉并掌握运用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的配置技术。
(大家根据自己理解的情况编写,这里的内容只是一个模板性的文字描述)另外通过实验,可以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本技术,特别是网络规划、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基本功能与选型以及网络应用服务器的基本配置,同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用一组实验设备(4个路由器、二台交换机、二台三层交换机、一台防火墙)构建一个园区网,通过防火墙与校园网相联,实现到Internet的访问。
具体要求如下:(1)在一台两层交换机SW1上划分2个VLAN(Vlan 100和Vlan 200,用户数均为100)。
要求实现:两个Vlan均能通过路由器访问外网,但两个Vlan之间不能通信。
(2)在一台三层交换机SW3上划分2个VLAN(Vlan 300和Vlan 400,Vlan300用户数100,Vlan400用户数200),两个Vlan之间能够通信。
要求:两个Vlan均只能通过路由器访问校园网(10.X.X.X),而不能访问Internet。
(3)另外一台两层交换机SW2和一台三层交换机SW4之间使用冗余连接,在两台交换机上均划分两个Vlan(Vlan 500和Vlan 600,Vlan500用户数200,Vlan600用户数100),要求Vlan500可以访问内网所有VLAN,Vlan600既可以访问内网,又可以访问Internet。
(4)园区网全网通信采用OSPF动态路由协议,路由设计要求有路由汇聚。
(5)SW1 、SW3、SW4分别和三台接入级路由器DCR1700相连,三台路由器和部门级路由器DCR2600相连。
《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黑体2号)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黑体小三)《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其主要内容是规划和设计一个中小型网络,课程设计所涉及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网络工程招标文件的写作、网络工程标书的写作、网络方案的设计、网络方案的推广、网络方案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网络工程规划和设计的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一般过程,具体包括在自顶向下的网络设计方法中需求分析、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优化测试及文档编写,从而可以完成一些类似于校园网或者中小型企业的网络的规划和设计,形成一个详细的设计方案。
要求根据对中小型网络分析,设计与构建的基本技术,基本原理,并且最后形成一个详细的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文档。
从而提高学生网络工程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14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1)能理解并熟悉常见中小型企业的网络系统集成方案;(2)能独立完成中小型网络设计前需求分析方案的设计,并正确分析需求分析结果;(3)能根据需求分析结构,独立完成中小型网络的设计方案;(4)能根据中小型网络设计方案,独立完成方案的组网与实施;(5)能根据项目需求,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协助完成网络标书的写作;2、知识目标(1)掌握网络规划需求分析的方法与技巧;(2)掌握逻辑网络设计的方法;(3)掌握物理网络设计的方法;(4)理解网络标书的格式及书写方法;(5)知道网络招标的流程;(6)掌握常见网络系统集成实施中的关键技术。
3、素质目标(1)培养良好的逻辑表达和沟通能力。
(2)培养良好的文案能力;(3)培养团队协作意识;4.其他目标(1)成本与利润的意识;(2)网络安全防范的意识;(3)网络冗余及可靠性保障的意识;(2)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网络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方法和过程对网络进行规划设计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网络工程》方案设计任务书题目:╳╳大学第一教学楼网络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教师:年月日《网络工程方案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网络工程方案设计是专业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网络工程》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
其目的让学生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特别是网络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规划与设计、网络产品选型与报价等等,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任务1.课题一:以一栋或几栋楼宇(可以是教学楼、实验楼、公寓楼、图书馆、办公楼等等)为例进行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
内容包括需求分析,网络结构设计(含拓扑图),网络布线设计(含布线图),网络设备选型,投资概算等。
要求根据设计内容,按学校统一的课程设计规范撰写一份设计说明书。
2.课题二:以一个组织(可以是公司或企业、学校、政府部门或机关等等)为例进行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
内容包括需求分析,网络结构设计(含拓扑图),网络布线设计(含布线图),网络设备选型,投资概算等。
要求根据设计内容,按学校统一的课程设计规范撰写一份设计说明书。
以上两题可任选其一,每人的设计内容不能雷同。
三、时间设计总时间2周四、方案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1、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不少于6000字)。
设计说明书须每人一份,独立完成。
2、方案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封面、任务书、目录、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资料)等内容,以及附图或附件等材料。
正文包括需求分析、网络结构设计(含拓扑图)、网络布线设计(含布线图)、网络设备选型、投资概算、结束语或总结等。
3、题目字体用小三,黑体,正文字体用五号字,宋体,小标题用四号及小四,宋体。
五、参考资料1、参考书:[1] 夏靖波,杜华桦,段弢. 网络工程设计与实践[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7[2] 杨文安. 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M]. 科学出版社,2004.12[3] 杨威. 网络工程设计与安装[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8[4] 杨威,王云,刘景宜.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92、参考网站:(1)高端网络产品:[1] 华为./cn/products/datacomm/catalog.do?id=-2[2] 华为-3COM. /[3] 思科./global/CN/products/index.shtml[4] 北电网络./corporate/global/asia/china/index_ch.html (2)中、低端网络产品:[1] 联想网络./asp/index.asp[2] 友讯网络.[3] 智邦网络./[4] TP-LINK. (3)网络产品价格查询[1] 中关村在线. /[2] IT168 - 全原创IT主流资讯./[3] 中研广汇. (4)网络布线产品及配件参考网站:[1] /43010/price001.html[2] /mb/mb2/index.asp?nucompany=066809185716[3] /pc365shop/list-1-114.html目录摘要 (5)第一章网络建设需求分析 (6)1.1 基本需求分析 (6)1.2 性能需求分析 (6)第二章网络设计方案 (7)2.1网络设计原则 (7)2.2 网络拓扑图设计 (7)网络设计特点 (8)2.3网络布线 (8)2.3.1 网络布线要求 (8)2.3.2 网络布线注意事项 (8)2.3.3网络平面图 (9)2.3.4网络剖面图 (9)第三章网络设备选型及投资概算 (11)3.1网络设备选型 (11)3.1.1汇聚层 (11)3.1.3接入层 (12)3.2 投资概算 (13)第四章总结 (15)参考文献 (16)╳╳大学第一教学楼网络的规划与设计摘要在老师讲解了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后,进行实地考察。
网络工程综合实训任务书网络工程综合实训任务书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网络工程综合设计》实训任务书制定部门:信息工程系《网络工程综合设计》实训任务书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网络工程综合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训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网络工程规划和设计的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一般过程,可以完成一些类似于校园网或者中小型企业网络的规划和设计,并形成一个详细的设计方案。
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实训任务实训任务:规划和设计一个中小型网络。
二、实训目标将理论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贯穿起来,课程设计是学生在课程结束前所进行的一项综合训练,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有如下几个方面:1. 加深、巩固学生所学思科网络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得到搜集资料、整理相关素材等准备工作的锻炼,熟练掌握网络工程项目的规划与设计,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3. 利用所学知识,调研查阅相关信息,发挥创造力,掌握综合运用网络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的技能及独立设计的综合能力。
4. 采用真实项目的模拟,使学生清楚的掌握网络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施展自己的才能,加强团队合作的能力。
本课程适合计算机网络专业四、实训内容、目标、重点、难点五、教学方法、教学场所与设备要求 1、教学方法:本实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主要的实施方法和手段以课上理论知识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相结合,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在具体安排上采用分组设计的形式来进行。
使学生既具有独立设计的条件,但中间也可以进行一些相互的交流与协助。
在实训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教学场所与设备:本实训课程在安装有 win 7 及packet tracert6.2软件的机房进行,要求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进行中小型网络的设计。
《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f Computer Architecture课程代码:L0601910 学时数:16 学分数:1课程类型:实践类核心课程适用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修课程:《程序设计(C与C++)》、《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一、课程性质和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软件系列的实践类核心课程。
它的先修课程是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该综合课程设计是培养训练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开设该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和独立设计能力,加强工程素质培养,开拓创新精神,拓展知识面,进一步掌握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技术,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在老师引导下独立完成一个实用项目的开发,达到如下教学目标:(1)具有运用程序设计语言(C/C++/Java/C#等)编程实现应用软件功能的能力(2)具有解决教复杂问题的能力(3)初步具有项目开发的概要分析与设计、详细设计、编程实现与测试的能力(4)具有分析算法性能、采用合适的数据结构存储数据与支撑算法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程序设计(C与C++)》、《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综合应用达到培养工程素质能力。
二、课程安排和要求1、课程时间:2周;地点:实验中心或指导教师实验室2、课程形式:授课与上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授课后预留学生完成项目的程序和报告时间。
3、课程设计要求(1)指导老师负责拟定课程设计任务,按照“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详细填写相关内容,包括题目、主要任务、详细功能描述、预期成果与目标、采用的编程语言要求、课程设计相关的先修课程名称、考核指标及方法、题目难度、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
网络综合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网络综合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网络设计和优化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网络综合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网络体系结构、传输技术、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等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网络综合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网络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稳定、高效、安全的网络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的热爱和敬业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网络综合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网络体系结构、传输技术、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等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综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网络综合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网络综合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网络体系结构:OSI模型、TCP/IP模型,各种网络协议的原理和功能。
3.传输技术:有线传输技术、无线传输技术,传输介质的选择和应用。
4.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原理、功能和配置。
5.网络系统设计和优化: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稳定、高效、安全的网络系统,网络系统性能的评估和优化。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网络综合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网络综合设计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网络综合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大纲课程编码:51471 课程名称:数字媒体设计综合实训总学分: 2.0 教学周 4课程类别:实践教学课程性质:实践性教学适用层次:民族本科开课学期:民族本科第7学期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一、实习(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目的: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能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现技术相结合,掌握TCP/IP协议族的为主体的网络协议结构知识,体会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熟悉相关应用开发工具,初步具备开展网络编程的能力;掌握Web编程开发的过程及相关技术,具备开发小型信息系统的能力;进一步熟悉网络交换路由设备,学习组网技术,掌握进行中小型网络系统集成的一般原则和步骤;培养学生掌握基于windows平台和Linux平台下的网络服务构建、日常维护以及管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网络组网和建设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进一步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参考文献,寻求解决方案。
任务:该课程教学内容分为4个类别:1.网络协议或算法编程,2.Web系统编程开发,3.系统集成与组网设计,4.网络服务与安全。
以班为单位组织选题,每人选定一个类别,根据个人的兴趣及基础自行选择题目,经由教师审核后,以项目或方案的形式进行设计和实践。
每题限一人,难度较大的题目可2-3人组成团队。
实习学分2.0,实习时间为第14到17周。
二、实习(课程设计)内容与时间安排将整个实习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实习阶段,并分别明确各实习阶段的实习内容、时间安排及要求,实习周各阶段时间原则上以天为单位。
《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开设班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4计科专1班
【设计目的】
通过对网络组网过程中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服务器等相关硬件设备及FTP服务、Web服务等相关软件系统的安装、配置、调试技术和方法的训练,学生可以加深对网络组网过程的理解,掌握常用网络软硬件系统安装与配置方法,为将来从事网络规划设计与组网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设计内容与任务】
题目:中学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
本课程设计将根据某一学校建设网络的需求,设计一个中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在实验室对该网络进行模拟搭建与测试。
背景描述:该单位需要建设网络的场所包括多媒体机房、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以及信息中心。
计算机主要分布如下:4个多媒体机房各为60台;教学办公30台;行政办公30台;Web服务器和FTP服务器各1台。
从ISP申请到的公网IP地址为202.69.10.3~202.69.10.5。
需求描述:
(一)基本需求
1.根据用途需按不同区域划分VLAN进行管理,合理规划网络的IP地址(采用192.168.0.0~192.168.10.0之间的网络)。
2.根据规划的IP地址进行VLAN划分,以便于网络管理。
3.配置正确的路由,保证校园网内主机之间可以相互访问。
4.搭建Web服务器(自己提供测试内容),提供对外访问的服务。
5. 内网所有主机通过NA T方式接入到Internet。
(二)扩充需求
1.出口路由器与对端路由器之间通过PPP链路连接,采用PAP认证
2.搭建FTP服务器,内网中除多媒体机房外均可以访问FTP服务器,外网不能访问FTP服务器。
提示:在实验搭建与测试过程中,广域网环境需自己提供模拟方式。
【设计要求】
1.个人单独完成该课程设计,基本需求部分为必做内容,扩充需求选择2项来完成。
2.项目的规划要求完整、合理和正确。
3.实验模拟要求全面,并且配置正确。
4.编写的课程设计报告要求编排格式统一、规范、内容充实。
5.遵守教学的纪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提交相关材料。
【指导教师】
伍保红
【提交要求】
1.每位同学需独立提交格式规范、内容充实的课程设计报告(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以及实验模拟的结果。
2.设计报告的内容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部分配置清单)等,格式见附件。
正文内容不少于4000字,一般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需求分析
(2)主要技术介绍
(3)实验内容及步骤
(4)网络测试
(5)课程设计小结
3.提交日期:2016年6月23日(第17周,星期四)17:00前
【设计时间安排】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设计成绩评定】
设计成绩是依据在设计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包括:
1.教学纪律(20%):设计中遵守纪律,服从管理,以及设计态度等因素;如有严重纪律问题,可按学校有关规定直接评为不及格;
2.设计报告(40%):设计报告的完成情况;
3.设计演示、答辩(40%):根据设计实际完成的质量而考核评分,指导教师平时将通过提问及验收时的问辩形式准确评定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伍保红
2016年6月4日
武汉工商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项目名称: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学生姓名:许谨淳
学号:14417022
班级:14计科专1 指导教师:伍老师
2015年3月10日
附:论文报告格式要求
2.1 论文书写
论文(设计说明书)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文档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页面复印纸打印,由封面、目录、正文、致谢和参考文献组成。
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用小五号字体。
论文封面、目录不编页码,页码从目录后开始编排,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编排。
论文文字错误率不能大于万分之五。
2.2 目录
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二级(也可三级)标题及页码,正文二级(也可三级)标题。
目录题头用四号黑体字居中排列,隔行书写目录内容。
目录标题用五号宋体。
2.4 论文正文
2.4.1 各部分及标题
各级标题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使用标点符号。
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正文除标题外均用五号宋体。
2.4.2 层次
层次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以少为宜。
各层次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
层次代号格式要求参照表2-1和表2-2。
表2-1 自然科学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
2.5 参考文献
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列出的只限于那些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重要的且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或网上下载的资料。
参考文献的标注格式除标注符号不同外,其他均与注释的标注格式相同。
具体标注格式如下(以序号1为例):
著作图书类文献——[1]□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版次:起—止页码.
翻译图书类文献——[1]□作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版次:起—止页码.
学术刊物类文献——[1]□作者.文章名[J].学术刊物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学术会议类文献——[1]□作者.题名[Z].见:编者,文集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学位论文类文献——[1]□学生姓名.学位论文题目[D].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
报纸文献――[1]□作者.文章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在线文献——[1]□作者.文章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自然科学类论文可不要注释,其参考文献标注格式与社会科学类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相同。
2.6 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
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
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并在公式后靠页面右边线标注,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2中的第一个公式为“(②-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较长时在等号“=”或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
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线严格区分),长分线与等号对齐。
2.7 插表
表格一般采取三线制,不加左、右边线,上、下底为粗实线(1磅),中间为细实线(0.75
磅)。
比较复杂的表格,可适当增加横线和竖线。
表序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序号为“表1-1”等。
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
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排写,采用黑体小五号字。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
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到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
数字空缺的格内加“—”线(占2个数字宽度)。
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
社会科学类论文插表,在表下一般根据需要可增列补充材料、注解、资料来源、某些指标的计算方法等。
补充材料中文文字用楷体小五号字,外文及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小五号字。
2.8 插图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
2.8.1 图标题及图中说明
图标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
图号按顺序编排,如第1部分第一图图号为“图1-1”等。
图题置于图下,图注或作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与图题之间。
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图标题用黑体小五号字。
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标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编号。
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标识并置于分图之下。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标题之上(有分图标题者,置于分图标题之上),采用揩体小五号字。
2.8.2 插图编排
插图与其图标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
插图应编排在正文相关内容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下一页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