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贪官文化17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17
浅论古代反腐奇招与特点组图浅析我国古代如何反腐在古代的中国虽然是君主专制一言九鼎,但是为了延长封建王朝的命运,他们也还是注重对官员腐败行为惩治的。
一、重刑治腐从量刑上看,对官吏犯罪法律惩罚重于常人.贪赃受贿的刑事责任比盗窃为重.在秦朝通一钱者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剌字并服苦刑的刑罚。
北魏时,监临官主掌和执行的官员受羊一只洒一斟者,罪到大辟(杀头),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定律:“义赃(徇私贿赂)一匹,枉法无多少皆死。
”唐律则规定:监临主司(主管官员)受财枉法,受贿相当于一尺绢的,要判处杖刑一百,并且一匹加一等,十五匹判处绞刑。
而普通百姓盗窃,即使五十匹,只是役流而已。
唐律还规定,官吏间接受财物也要处刑。
如官员若在其管辖范围内收受百姓财物、牛羊瓜果等供馈,或向百姓借贷财物,役使人力等,均以贪污罪论处,以防止官吏对下属及百姓吃拿卡要、敲诈勒索。
惩腐最严厉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大明律》对官吏贪污、受贿等罪所定的条目多而详,而且往往要处以凌迟、挑筋、剥皮实草等酷刑。
属员贪赃,主官连坐;父亲贪赃,子孙连坐。
清朝将惩贪治吏作为治理国家的“第一要务”,对贪官多“赐令自尽”,连坐属员。
有学者对唐、宋、明、清四朝正七品官月俸数与当时的贪污受贿数额作过比较,结论是当时官吏贪污受贿相当于正七品官一个多月甚至低于一个月的俸禄,就要被绞杀。
二、禁锢。
所谓禁锢就是中国古代对犯罪官吏本人及其他亲友终身禁止做官的制度。
禁锢属于资格刑,它剥夺的是犯罪人的政治权利。
早在《左传》中就有禁锢的记载。
从汉到隋禁锢都作为赃罪的附加罪而存在,东汉下诏“赃吏子孙不得察举,”那贪官之贪行要影响到子孙的前程。
《晋律》中,官吏贪污罪不至死者,虽遇赦仍禁锢终身,轻者禁锢20年,有时禁锢的人即使解除禁锢仍不能与平民享有同样的权利,如不能住在京城。
唐代没有规定禁锢却有类似的免官之法,它的调整范围也不仅限于贪污贿赂犯罪,而扩大到官吏犯罪的各个方面,后世各朝改禁为“永不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