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衣熨烫整理工艺
- 格式:pptx
- 大小:152.36 KB
- 文档页数:56
服装生产的步骤和工序一、服装生产的三大步骤(一)、生产准备阶段生产准备阶段包括原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准备。
1、原材料的准备服装成衣化生产中原材料的准备包括原材料的选择,进厂材料的复核与检验,材料的预缩整理等内容。
2、生产的技术准备是指产品在投入生产前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性准备工作,如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制版、推版、工艺设计等。
以使生产过程更加科学合理,产品质量得到保证,从而使经济效益达到最佳。
(二)、生产阶段生产阶段是指完成正业的基本产品所进行的生产过程,包括排料、裁剪、缝制、熨烫等过程。
它是服装生产的重要环节,是从原料到实际成品的具体操作过程。
(三)、后整理阶段后整理阶段包括成品的熨烫、整理、检验、包装、储存等环节,是服装成品消除疵病,保证服装质量的最终环节。
二、服装生产的四大工序(一)、服装生产的准备工序服装生产准备工序的主要任务是为服装生产提供物质和技术上的保证。
主要包括材料准备、材料的检验与测试、材料的预缩与整理、样品试制四个方面。
1、材料准备服装材料品种多而复杂,选料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现货生产类,进料要考虑实际生产的能力和范围、产品销售的对象、地区及产品的特点和要求。
②来料、来料加工应严格根据客户要求选料,如有变更应取得客户同意。
③随时注意生产节奏和市场动向,掌握适时适量、快销快进的原则。
④材料入仓严格检验,分类存放。
在材料的准备中,除了考虑选择品种和规格外,还要考虑材料的数量,和材料的损耗。
材料的损耗包括:自然回缩的损耗;缩水率的损耗;织疵的损耗;断料的损耗;残疵产品的损耗;特殊面料的正常损耗;其它损耗等七个方面。
2、材料的检验和测试成衣生产投料前,必须对使用的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和物理化学性能的测试,其目的是为了掌握材料性能的有关数据和资料,以便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工艺手段和技术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及材料的利用率。
测试的内容有数量复核、疵病检验、伸缩率测试、缝缩率测试、色牢度测试、耐热度测试等。
成衣生产工艺1. 简介成衣生产工艺是指经过一系列生产流程和工艺操作将面料转化为成品服装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设计、裁剪、缝制、整烫、品检等多个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成衣生产工艺的主要步骤和相关工艺要点。
2. 设计成衣生产的第一步是设计。
设计师根据市场需求和流行趋势,通过手绘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服装款式图纸。
设计图纸包括衣服的外形、尺寸、图案和颜色等要素。
3. 面料采购和准备面料是制作成衣的重要材料。
在生产过程中,面料的质量和选择至关重要。
制造商通常与面料供应商合作,根据成衣样式和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面料。
面料经过验货和筛选后,进行剪裁前的准备工作,如洗涤、熨烫和码放。
4. 裁剪裁剪是将面料按照设计图纸的尺寸和形状剪裁成各个部分的过程。
裁剪工人根据设计图纸在面料上进行剪裁,确保尺寸准确和裁剪线条整齐。
5. 缝制缝制是将裁剪好的面料部分通过缝纫机缝合在一起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缝纫工人会根据设计图纸的指导将衣领、袖口、裤脚等部分缝合。
在缝制过程中,要注意缝线的牢固度和线迹的美观。
6. 成型和整烫成型和整烫是将缝制好的衣物进行成型和整理的过程。
这个阶段将通过使用蒸汽和热力使面料更加平整,并给予衣物所需的形状和轮廓。
7. 品检品检是成衣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品检过程中,质检工人会检查成衣的质量,确保没有疵点、按钮是否齐全、线迹是否整齐,并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发现问题,成衣将被退回修复或重新制作。
8. 包装和出货最后,成衣将进行包装和出货准备。
标签和吊牌会被附在衣物上,以便追溯和识别。
然后,成衣将被装箱,准备好运送到销售渠道或客户。
9. 结论成衣生产工艺是将面料转化为成品服装的复杂过程。
设计、裁剪、缝制、整烫和品检是主要的工艺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成衣的质量和外观符合要求。
通过遵循正确的生产工艺,制造商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成衣,满足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期望。
服装烫熨工操作流程
首先第一步,熨烫衣领。
展开领口,从中间向左右两边熨烫,注意手部的力度,熨斗的前半部稍稍用点力压烫,就像这样,边烫边移动。
一边烫完,换另一边。
第二步,熨烫肩部。
把肩部套在熨衣板的圆头部分,熨开褶皱;这里需要注意,熨斗的移动是从衣领底部向外压烫出去的。
第三步,熨烫前襟。
把前襟的一边以西服的缝合处为交界,平摊在熨衣板上,一手拉直西服,一手微提熨斗像这样由上往下滑烫。
同样的方法烫另一边。
第四步,熨烫后背。
衣物熨烫的正确步骤及温度要求
将背部平摊在熨衣板上,来回压烫。
我们需要尽量选择有陶瓷底板的蒸汽熨斗,这样可以避免刮擦,而且熨斗移动起来也很顺滑,非常适合熨烫西服和衬衫。
第五步,熨烫衣袖。
先把袖子的缝线两两对齐,然后用熨斗前半部压烫袖口部分,力道可以稍稍大一点。
然后再用滑烫的方式像这样整烫整支衣袖就可以啦。
有机硅柔软剂的柔软平滑作用,是由于有机硅结构中的疏水基--甲基定向排列的缘故,由于有机硅主链硅氧链具有很大的键角,连接在硅原子思想行的甲基象张开的伞面饶着连接在其上的硅原子转动.甲基几乎能将硅氧烷链蔽覆,因此非极性的甲基能使周边间分子引力降低,从而使甲基硅氧烷分子呈螺旋或线圈形结构,而氧原子西服在纤维表面,Si--O键角在外力作用下可能改变,外力取消后又复原,因而链可收缩.织物经整理后,便在表面形成了一层透气,透明,并具有弹性,柔曲和拒水等性能的连续薄膜,使织物获得柔软平滑的效果。
含氟嵌段拒油性和易去污性含氟嵌段共聚物在空气中是疏油的,而在水中是亲水的.这种双重效应主要是由含.在空气中,聚氧乙烯链段呈卷曲状态,拒油性含氟链段在纺织品表面定向密集排列,形成拒油低表面能的表面而具有拒油性;在水中聚氧乙烯链段产生水合作用而伸展,在纺织品表面定向排列,通过界面张力变化赋予纤维表面亲水性,使纤维具有易去污和防湿再沾污性能.在烘干过程中,亲水性链段脱水,含氟链段重新占有其主要界面涤纶织物阻燃机理::大多采用卤素和磷系阻燃剂。
卤素类阻燃剂主要是通过阻燃剂受热分解生成卤化氢等含卤素气体,一方面在气相中捕获活泼的自由基,另一方面由于含卤素的气体的密度比较大,生成的气体能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一定程度上起到隔绝氧气与燃烧区域接触的作用。
磷系阻燃剂对含碳、氧元素的合成纤维具有良好的阻然效果,主要是通过促进聚合物炭化,减少可燃性气体的生成量,从而在凝聚相起到阻然作用。
磷系阻燃剂改性的阻燃涤纶燃烧时,在燃烧表面生成的无定形碳能有效地隔绝燃烧表面与氧气以及热量的接触,同时磷酸类物质分解吸收热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聚脂的降解反应。
以2D树脂为例,进行防皱整理工艺讨论(一)工作液配方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 60~80g/L 氯化镁 6~9g/L 有机硅类柔软剂适量强力保护剂(PE类柔软剂)适量渗透剂JFC 2g/L 加水至 1L(二)整理液各组分作用2D树脂:防皱整理剂,用量决定于纤维类型、织物结构、整理要求、轧液率等氯化镁:酸性催化剂,加速树脂与纤维交联反应速率有机硅柔软剂:改善手感,减少整理织物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强力保护剂:改善整理织物的弹性、耐磨性和撕破强度渗透剂JFC: 提高整理剂在纤维内部分布的均匀性。
一、服装设计服装设计大致分为两类:第一是成衣设计。
根据大多数人的号型比例设计一套有规律的尺码进行大规模生产(效果图设计);设计时还要考虑到选择的面料、辅料及考虑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工人的技术;第二是时装设计。
根据市场流行趋势和潮流设计各款服装二、纸样设计当服装的设计效果图被客户确认后,下一步就是由打板人员根据原形来进行样品所需的纸样设计。
打板人员按照客户的要求绘制不同尺码的纸样。
将标准纸样(基准尺码,及预计要生产的服装的中档尺码)进行放大或缩小的绘图称为“纸样放码”,又称“推档”。
目前服装企业多采用电脑来完成纸样的放码工作,在不同尺码纸样的基础上还要制作生产用纸样,并画出排料图。
三、生产准备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很多,例如对生产前所需要的面料、辅料、缝纫线等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测试,材料的预缩和处理、样品、样衣的缝制加工等。
四、裁剪工艺裁剪是服装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其内容是把面料、里料及其他材料按排料、划样要求剪切成衣片,还包括排料(排料方案越价越能节省面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铺料、算料、坯布疵点的借裁、套裁、裁剪、验布、编号、捆扎等。
五、缝制工艺缝制是整个服装加工过程中技术性较强,也较为重要的成衣加工工序。
他是按不同的款式要求,通过合理的缝合,把各衣片组合成服装的一个工艺处理过程。
所以如何合理地组织缝制工序,选择缝迹、缝型、机器设备及工具等都十分重要。
六、熨烫工艺成衣制成后经过熨烫处理,达到理想的外形,使其造型美观。
熨烫一般分为生产前熨烫、粘合熨烫、生产中的熨烫(中烫)和成衣熨烫(大烫)四大类。
产前熨烫时指在裁剪之前对面料、辅料进行的预处理,其目的是使面料、辅料通过熨烫除去褶皱,获得热湿回缩,以保证裁片尺寸的稳定性;粘合熨烫时对需要粘合衬的衣片进行粘合处理;中间熨烫时在缝纫生产过程中进行的熨烫,包括部件熨烫、分缝熨烫、归拔熨烫。
部件熨烫时对服装各部件进行的熨烫;分缝熨烫是将缝头烫平,烫开;归拔熨烫是使平面衣片通过归拢和拔开塑形成三维立体。
成衣后道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后道是成衣生产的最后一道。
如果把工厂比喻成水库,那么后道就是出水口。
他是整个流水线的一部份,所以流水线的管理在这也适用。
一条好的流水线是畅通无阻的,就象流水一样,前浪带后浪,后浪推前浪。
生产能象流水一样顺畅。
作为管理者就是治疗流水不畅的人。
能及时对流水线进行疏通,从而能高效,高质量的工作生产。
具体到后道管理,就是不能让成衣在哪一道过多的堆积,从而影响进度,管理者就要想办法及早发现,及早找方法,是人手太少,是少敷料?还是操作上存在技术问题?都是管理者去思考的问题。
通常后道的操作流程:锁眼--钉扣--水洗--除污--整烫成衣--最后检验--挂吊牌贴代子条码--成衣包装--装箱--出货,需保证每一件服装都清洁、平整、美观符合标准后,才能装箱等待出运销售。
作为一名后道的管理者应懂得成衣的质量,并能把握好生产的进度,知道每天的生产数,从而能为领导及时安排好生产,保质保量来完成生产任务。
对于质量的管理,管理者应对第一包产品进行详细研究,发现问题,提出注意的问提。
为问题的及早发现赢得时间。
对于质量的要求,不能过于苛刻钻牛角尖,衣服是用来穿的,工艺只是服装的一部分,分清并懂得客户要求很重要,也很难,但值得用时间去理解。
对于进度的把握管理者要知道流进车间产品的数量和流出的数量,在一般规模的工厂,应该有专人负责。
进车间签收,出车间打条的工作制度,对于反修比较频繁的,应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能及早解决,也可通过一些制度来约束,进行奖惩。
现在的服装订单特点是:款式多、交期短、数量少,再加上前期生产进度的影响,后到道一般都很苦有些情况下要加通宵。
要求管理者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后道的辅料主要有:纸箱、胶袋、衬纸、吊牌、贴纸、衣架......管理者要熟悉包装工艺要求和装相要求,特别是对吊牌贴纸的管理,要提早进行,分类管理,用中文标名样品,贴纸等可在成衣后整理是同时进行,这样不容易混乱,一人一色,或一人一款。
后整理工艺流程
后整理工艺流程是指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对成衣进行最后的整理和加工,以保证成衣的质量和外观。
下面是一种典型的后整理工艺流程:
首先,一般会进行熨烫处理。
将成衣放入熨烫台上,通过高温熨烫,使衣物的纤维重新排列,恢复原有的形态。
这一步对衣物的外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使衣物平整、挺括、有光泽。
接下来是褶皱整理。
一般用蒸汽或热风烫板,将成衣上的褶皱整理好。
这一步可以使得衣物更加整洁、干净,提高成衣的外观质量。
然后是细部整理。
针对成衣上的各个细节进行整理,如衣领、袖口、裤口等等。
通过针对性的熨烫或其他加工技术,使得这些细节部分更加平整、挺括、美观。
接着是清洗和染色。
根据需要,可以对成衣进行清洗和染色处理。
清洗可以去除成衣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渍和杂质,使得成衣更加干净。
而染色则可以按照设计师的要求,使得成衣具备所需的颜色和效果。
最后是包装。
将已经整理完成的成衣进行包装。
一般采用透明塑料袋、礼盒或其他形式的包装材料对成衣进行保护和包装,以防止灰尘、皱纹等外界因素对成衣造成影响。
同时,包装过程中也可以贴上各类标签和吊牌,以便于商品的出售和辨别。
总结一下,后整理工艺流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对成衣的质量和外观进行最后的提升和保证。
通过熨烫、褶皱整理、细部整理、清洗和染色以及包装等步骤,可以使得成衣更加干净、整洁,外观更加美观,从而提升成衣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因此,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后整理工艺流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需要严格按照指定流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成衣的质量和外观达到预期目标。
衬衫缝制工序流程图缝制,汉语词汇,出自柳宗元《乞巧文》等,释义为缝纫制作。
一件衬衫究竟是怎样做的,它的主要工序又有哪些。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衬衫缝制工序流程图,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衬衫缝制工序流程图男衬衫制作工艺一、成衣工艺基础(一)手缝工艺1.锁眼左手拇指、食指将上下层依齐捏住,不使下层疏出,针尖自衬线外0.1cm处戳出,让锁线在针上套一圈,将针抽出,以45°方向拉线,用力均匀,针距0.15cm,排列整齐。
2.锁圆头锁至圆头部位,针距适当放大,每次戳针与拉线对准圆心(半径方向),使圆头锁线排列均匀、整齐,呈放射形。
3.收尾右边最后一针结束后,把针穿过左边第一针锁线圈内,在拦衬线外侧戳出,尾端封线两行,并在钮眼之间穿出,尾封一行,将刚才的两行封线固定,在衣片反面打结,并将线结拉进夹层。
3.钉纽纽扣通常有实用扣和装饰扣两种。
实用扣为了使衣服纽合后平整服帖,钉线要放松,以便缠绕纽脚。
装饰扣只要平服的钉上即可。
钉实用扣时,按粉印线头从衣片正面下去,这样线结虽留在正面,但钉扣后线结被遮盖,挂面上反倒光洁、清爽。
钉扣通常采用双线,四孔纽扣可钉成“=”形或“x”形。
通常每对孔两上两下,然后将纽扣拉离布面0.3cm,自上而下缠绕纽脚数圈直到布面,再将线引到反面打结,并将结头抽入夹层内。
(二)车缝工艺1.车缝前的准备(1)正确安装机针车缝前应首先检查机针有无弯曲,针尖是否起毛或变钝,如有,则需要更换机针。
机针一侧扁平,一侧有凹槽(即线槽),装针时应将线槽一侧置于自身左手一边,针杆向上顶足,将针装直、装正。
(2)正确安装梭心、梭壳将梭心装到线架上倒线,倒线时应将压脚抬起,线应倒的均匀、平整,不能歪斜,不能太满。
将梭心装入梭壳,线从梭壳弹簧皮下拉出时,梭心应顺时针方向旋转,即梭心旋转方向与梭壳弹簧皮指向相反。
梭壳缺口向上,梭闩对准自身,将梭心、梭壳装到转轴上,向内推进直至听到咔嚓一声才算装牢,提起梭壳门闩,即可取出,见图1-1-2。
服装熨烫的分类
服装的整烫分为部件熨烫、热塑变形熨烫、成品熨烫三类。
1、部件熨烫又称为小烫,它用于衣缝的分缝,衣片边沿的扣缝,以及衣领、口袋等附件定形、定位等的熨烫。
2、热塑变形熨烫又称为归拔工艺,这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熨烫工艺,一件服装外观造型的优势,穿在身上是否合体,主要的环节就是取决于成衣的热品检验和整理性质的熨烫工艺。
这种熨烫工艺技术要求比较复杂,除了要求熟悉各种衣料性能外,还要熟悉服装缝纫工艺知识。
针织服装的工艺流程:纺纱→编织→验布→裁剪→缝制→整烫→检验(一)纺纱纺纱的目的是使进厂的棉纱卷绕成一定结构与规格的卷装筒子,以适合针织生产之用。
在纺纱过程中要消除纱线上存在的一些疵点,同时使纱线具有一定的均匀的张力,对纱线进行必要的辅助处理,如上蜡、上油等,以改善纱线的编织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产品质量。
(二)编织编织是通过织机使纱线组织成线卷互相串套而成为织物的过程。
这也是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的根本区别。
编织方法可分为纬编和经编两大类,作为针织用衣的面料大都是纬编织物。
纬编是将一根或数根纱线由纬向喂入针织机的工作针上,使纱线顺序地弯曲成圈,且加以串套而形成纬编针织物。
用来编织这种针织物的机器称为纬编针织机。
纬编对加工纱线的种类和线密度有较大的适应性,所生产的针织物的品种也甚为广泛。
纬编针织物的品种繁多,既能织成各种组织的内外衣用坯布,又可编织成单件的成形和部分成形产品,同时纬编的工艺过程和机器结构比较简单,易于操作,机器的生产效率比较高,因此,纬编在针织工业中比重较大。
纬编针织机的类型很多,一般都以针床数量,针床形式和用针类别等来区分。
经编是由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分别排列在织针上,同时沿纵向编织而成。
用来编织这种针织物的机器称为经编针织机。
一般经编织物的脱散性和延伸性比纬编织物小,其结构和外形的稳定性较好,它的用途也较广,除可生产衣用面料外,还可生产蚊帐、窗帘、花边装饰织物、医用织物等等,经编机同样也可以以针床、织针针型来进行区分。
(三)验布由于坯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裁剪前,必须根据裁剪用布配料单,核对匹数、尺寸、密度、批号、线密度是否符合要求,在验布时对坯布按标准逐一进行检验,对影响成品质量的各类疵点,例如色花、漏针、破洞、油污等须做好标记及质量记录。
(四)裁剪针织服装裁剪的主要工艺过程:断料→借疵→划样→裁剪→捆扎。
借疵是提高产品质量、节省用料的重要一环,断料过程中尽可能将坯布上的疵点借到裁耗部位或缝合处。
服装生产步骤和工序服装生产的步骤和工序一、服装生产的三大步骤(一、生产准备阶段生产准备阶段包括原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准备。
1、原材料的准备服装成衣化生产中原材料的准备包括原材料的选择,进厂材料的复核与检验,材料的预缩整理等内容。
2、生产的技术准备是指产品在投入生产前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性准备工作,如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制版、推版、工艺设计等。
以使生产过程更加科学合理,产品质量得到保证,从而使经济效益达到最佳。
(二、生产阶段生产阶段是指完成正业的基本产品所进行的生产过程,包括排料、裁剪、缝制、熨烫等过程。
它是服装生产的重要环节,是从原料到实际成品的具体操作过程。
(三、后整理阶段后整理阶段包括成品的熨烫、整理、检验、包装、储存等环节,是服装成品消除疵病,保证服装质量的最终环节。
二、服装生产的四大工序(一、服装出产的准备工序服装出产准备工序的主要任务是为服装出产提供物质和手艺上的保证。
主要包括材料准备、材料的检验与测试、材料的预缩与整理、样品试制四个方面。
1、材料准备服装材料品种多而复杂,选料时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①现货生产类,进料要考虑实际生产的能力和范围、产品销售的对象、地区及产品的特点和要求。
②来料、来料加工应严格根据客户要求选料,如有变更应取得客户同意。
③随时注意生产节奏和市场动向,掌握适时适量、快销快进的原则。
④材料入仓严格检验,分类存放。
在材料的准备中,除了考虑选择品种和规格外,还要考虑材料的数量,和材料的损耗。
材料的损耗包括:自然回缩的损耗;缩水率的损耗;织疵的损耗;断料的损耗;残疵产品的损耗;特殊面料的正常损耗;其它损耗等七个方面。
2、材料的检验和测试成衣出产投料前,必须对利用的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和物理化学性能的测试,其目的是为了掌握材料性能的有关数据和资料,以便在出产进程中采纳相应的工艺手段和手艺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及材料的利用率。
测试的内容有数量复核、疵病检验、伸缩率测试、缝缩率测试、色牢度测试、耐热度测试等。
1.拉幅(stentering)拉幅整理是利用纤维素、蚕丝、羊毛等纤维在潮湿条件下所具有的可塑性,将织物幅宽逐渐拉阔至规定尺寸并进行烘干,使织物形态得以稳定的工艺过程,故也称定整理。
织物在整理前的一些加工如练漂、印染等过程中,经常受到经向张力,迫使织物的经向伸长,纬向收缩,并产生其他一些缺点,如幅宽不匀、布边不齐、手感粗糙、平带有极光等。
为了使织物具有整齐划一的稳定门幅,同时又能改善上述缺点并减少织物在服用过程中的变形,一般织物在染整加工基本完成后,都需经拉幅整理。
2.预缩(pre—Shrinking)预缩是用物理方法减少织物浸水后的收缩以降低缩水率的工艺过程。
织物在织造、染整过程中,经向受到张力,经向的屈曲波高减小,因而会出现伸长现象。
而亲水性纤维织物浸水湿透时,纤维发生溶胀,经纬纱线的直径增加,从而使经纱屈曲波高增大,织物长度缩短,形成缩水。
当织物干燥后,溶胀消失,但纱线之间的摩擦牵制仍使织物保持收缩状态。
机械预缩是将织物先经喷蒸汽或喷雾给湿,再施以经向机械挤压,使屈曲波高增大,然后经松式干燥。
预缩后的棉布缩水率可降低到1%以下,并由于纤维、纱线之间的相互挤压和搓动,织物手感的柔软性也会得到改善。
毛织物可采用松弛预缩处理,织物经温水浸轧或喷蒸汽后,在松弛状态下缓缓烘干,使织物经、纬向都发生收缩。
织物缩水还与其组织有关。
织物的缩水程度常用缩水率来考核。
3.防皱(CreaSe—reSiSting)改变纤维原有的成分和结构,提高其回弹性,使织物在服用中不易折皱的工艺过程称为防皱整理。
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纯纺或混纺织物,也可用于蚕丝织物。
防皱整理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脲醛初缩体的防皱整理主要用于粘胶纤维织物,使其尺寸稳定,缩水率降低。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生产免烫棉织物,该织物在干、湿状态下都有良好的防皱性。
在此期间还出现了不少新的整理剂。
⑧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耐久压烫整理。
第一节熨烫的作用和分类一、熨烫的作用服装是立体结构,要将平面的布料变成立体的服装,首先要将布料进行分割(结构设计、结构线),其次在衣片上采用收省或打折裥的方法,最后就是利用熨烫定形来弥补裁剪时的不足。
熨烫定型在服装加工过程中,主要起下列三方面的作用:1、通过喷雾熨烫使衣料得到预缩;2、经过熨烫定形使服装外形平挺、美观,褶裥和线条挺直;3、利用材料的可塑性,适当改变材料的伸缩度,织物经纬密度和方向,塑造服装的立体造型,以适应人体体型与活动状况的要求,达到使服装外形美观、穿着舒适的目的。
服装行业用三分做七分烫来形容熨烫技术的重要性。
二、熨烫分类熨烫按成衣工艺流程可分为:产前熨烫、粘合熨烫、中间熨烫和成品熨烫。
1、产前熨烫:是在裁剪之前对服装的面里料进行预处理,以使服装面里料获得一定的热缩并去掉皱折,以保证裁剪衣片的质量。
2、粘合熨烫:是对需用粘合衬的衣片进行粘合处理,使缝制的服装挺括,不变形。
3、中间熨烫:又称小烫。
包括部件熨烫、分缝熨烫和归拢熨烫等,一般在缝纫工序之间进行。
①部件熨烫:是对衣片边沿的扣缝、领子、口袋以及克夫等部件的定型熨烫;②分缝熨烫是用于烫开、烫平连接缝,如省缝、侧缝、背缝、肩缝以及袖缝等等;③归拔熨烫:是使平面衣片塑型成三维立体形状,如前衣片的推门、后衣片的归拔以及裤子的拔裆等都是运用归拔熨烫。
中间熨烫虽然介于缝纫工序之间,是在服装的某一个部位进行的,但它都是构成服装总体造型的关键,对于服装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4、成品熨烫:又称整烫或大烫。
它是对缝制完成的服装作最后的定形和保形处理,并兼有成品检验和整理的功能。
整烫时将缝好的衣服放在依据人体各部位的形状合理设计的各个烫模式平台上,然后对其施加合适的温度、水分、压力,待去湿冷却后,服装的形状就被固定下来了。
成品熨烫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反映到成品上,它的技术要求是使服装线条流畅,外形丰满,平服合体,不易变形,有较好的服用效果。
熨烫按所采用的作业方式也可分为手工熨烫和机械熨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