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月经病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1、暴崩下血,四肢厥逆,脉微欲绝,选用A、固本止崩汤B、参附汤C、胶艾汤D、举元煎E、独参汤【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温阳止崩:若出现阴损及阳,血无气护时,症见血崩如注,动则大下,卧不减势,神志昏沉,头仰则晕,胸闷泛恶,四肢湿冷,脉芤或脉微欲绝,血压下降。
病情已陷入阴竭阳亡危象,急需中西医结合抢救。
中药宜回阳救逆,温阳止崩,急投参附汤,煎服。
亦可选六味回阳汤,原方治中寒或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
2、崩漏的主要病机是A、肾虚封藏失职B、脾虚气不统血C、血热迫血妄行D、血瘀瘀阻冲任E、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崩漏的发病是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严重失调。
其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泻失常。
导致崩漏的常见病因有脾虚、肾虚、血热和血瘀。
3、肾阴虚崩漏出血期的最佳治法是A、滋益肾阴B、滋肾益阴,固冲止血C、滋养肝肾D、滋肾养肝,固冲止血E、滋肾益阴,佐以助阳【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崩漏肾阴虚证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漓累月不止,或停闭数月后又突然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
4、治疗血瘀崩漏的首选方是A、逐瘀止血汤B、桃红四物汤C、失笑散D、血府逐瘀汤E、少腹逐瘀汤【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崩漏血瘀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或停闭数月又突然崩中,继之漏下,经色暗有血块;小腹疼痛或胀痛;舌质紫黯或尖边有瘀点,脉弦细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方药: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5、肾气虚崩漏的首选方是A、右归丸B、金匮肾气丸C、加减苁蓉菟丝子丸D、寿胎丸E、归肾丸【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崩漏肾气虚证主要证候:多见青春期少女或经断前后妇女出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净,或由崩而漏,由漏而崩反复发作,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
第三单元月经病细目一概述(一)月经病的定义月经病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异常为主症,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二)月经病的范围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等。
(三)月经病的治疗原则一是重在治本以调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治病必求于本”,“本”即病因病机。
治本即是消除导致月经病的病因和病机。
调经是针对病机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使月经恢复正常,即遵循《内经》“谨守病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宗旨。
临证中首先要分清先病和后病。
如因经不调而后生他病者,当先调经,经调则他病自除;若因他病而致经不调者,当先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
具体采用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治冲任、调养胞宫以及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等治法。
“经水出诸肾”,月经的产生以肾为主导,调经以补肾为主。
补肾在于益先天之阴精或补益肾气,以填补精血为主,并佐以助阳益气之品,使阴生阳长,肾气充盛,精血俱旺则月经自调。
用药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扶脾在于益血之源或统血,以健脾益气或健脾升阳除湿为主,脾气健运,生化有源,统摄有权,血海充盈,月经的期、量可正常。
用药不宜过用辛温或滋腻之品,以免耗伤脾阴或困阻脾阳。
疏肝在于通调气机,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柔肝,使肝气得疏,肝血得养,血海蓄溢有常,则经病可愈。
用药不宜过用辛香燥烈之品,以免劫津伤阴,耗损肝血。
调理气血当辨气病、血病。
病在气者,当以治气为主,佐以理血;病在血者,当以治血为主,佐以理气。
调理冲任,在于使任通冲盛,自无经病之患。
对于先天肾虚的体质因素导致子宫发育不良发生的闭经或崩漏等,治当调养胞宫。
二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主;若经血暴下,当以止血为先。
症状缓解后,则审证求因治其本,使经病得以彻底治疗。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第八章月经病【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病总的治疗原则与宜忌;2.熟悉本病机理;3.了解月经病的定义、范围。
【教学内容】1.月经病的定义;2.范围:常见月经病;3.主要病机;4.治则与宜忌。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一节月经先期【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先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含证、治、方、药,下同);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先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脾气虚、肾气虚、阴虚血热、阳盛血热、肝郁化热;3.诊断,与经间期出血、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脾气虚型、肾气虚型、阴虚血热型、阳盛血热型、肝郁血热型等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节月经后期【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后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后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肾虚、血虚、虚寒、实寒、气滞、痰湿;3.诊断,与月经先后无定期、早妊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肾虚型、血虚型、虚寒型、实寒型、气滞型、痰湿型等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三节月经先后无定期【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肾虚、脾虚、肝郁;3.诊断,与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肾虚、脾虚、肝郁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四节月经过多【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过多的分型及代表方剂(不含药物组成,下同);2.熟悉月经过多的定义、诊断;3.了解其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过多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气虚、血热、血瘀;3.诊断,与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气虚、血热、血瘀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五节月经过少【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过少的分型及代表方剂;2.熟悉月经过少的定义、诊断;3.了解其鉴别诊断。
月经病总结月经先期气虚1.脾气虚证:妇科证候:经行提前,经血量多,色淡红,质清稀。
全身证候: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治法:补脾益气,固冲调经方药: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妇科证候:周期提前,经量或多或少,色淡黯,质清稀。
全身证候: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面色晦黯。
舌脉:舌淡黯,苔白润,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调经方药:固阴煎《景岳全书》血热1.阴虚血热证:妇科证候: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
全身证候:颧赤唇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
舌脉: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方药:两地汤《傅青主女科》2.阳盛血热证:妇科证候:经来先期,量够,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
全身证候:心胸烦闷,渴喜冷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面色红赤。
舌脉:舌红,苔黄,脉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方药:清经散《傅青主女科》3.肝郁化热:妇科证候: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块。
全身证候: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
舌脉: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调经方药:丹栀逍遥散《女科撮要》●月经后期1.肾虚:妇科证候: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淡,质清稀,或带下清稀。
全身证候: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
舌脉: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气,养血调经方药:大补元煎《景岳全书》2.血虚:妇科证候: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或小腹绵绵作痛。
全身证候: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舌脉: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营,益气调经方药: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3.血寒--虚寒证:妇科证候:月经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隐痛,喜暖喜按。
全身证候:腰酸无力,小便清长,面色晄白。
舌脉: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调经方药:(大) 温经汤《金匮要略》(大营煎)4.血寒--实寒证:妇科证候: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二)1、经量超过多少毫升可诊断为月经过多A.10B.20C.40D.60E.802、治疗血热型月经过多的最佳选方是A.两地汤B.保阴煎C.固阴煎D.清经散E.固经汤3、经量少于多少毫升可诊断为月经过少A.80B.60C.50D.40E.204、月经量少,色淡黯,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沉弱。
宜选用A.滋血汤B.圣愈汤C.左归丸D.右归丸E.归肾丸5、下列除哪项外,均属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主证A.月经量少,色紫黑有块B.脉弦涩C.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D.胸闷泛恶,纳呆E.舌紫黯有瘀点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一般认为月经量以20-60mL为适宜,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2、【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月经过多-血热证代表方:保阴煎。
3、【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20mL为月经过少。
4、【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月经过少-肾虚证,主要证候:经量素少或渐少,色暗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代表方:归肾丸。
5、【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月经过少-血瘀证,主要证候:经行涩少,色紫暗,有血块;小腹胀痛,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细目五月经过多要点一概述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又称“经水过多”。
一般认为月经量以20-60mL为适宜,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本病可与周期、经期异常并发,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经期延长伴量多,尤以前者为多见。
西医学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及宫内节育器引起的月经过多,可参考本病治疗。
要点二病因病机月经过多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失统摄;血热,热扰冲任;血瘀,瘀阻冲任,血不归经,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
常见的病因有气虚、热、血瘀。
本病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病程日久,常致气随血耗,阴随血伤,或热随血泄而出现由实转虚,或虚实兼夹之象,如气虚血热、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而夹血瘀等证。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一、月经先期:当地补阴经1.气虚证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固阴煎2.血热型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二、月经后期:要补当温经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2)血虚型-大补元煎3)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4)气滞型-乌药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要固定1)肝郁型-逍遥散2)肾虚型-固阴煎四、月经过多:保举笑1)气虚型-举元煎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五、月经过少:苍滋归逃1)肾虚型-归肾丸2)血虚型-滋血汤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六、经期延长:原地红1)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七、经间期出血:清淤地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3)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4)血瘀型-逐瘀止血汤八、崩漏:上清虫子左右固脾虚证__固本止崩汤肾虚证__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血热证__虚热证:上下相资汤实热证:清热固经汤血瘀证__逐瘀止血汤九、闭经:四人血重阴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2)肾气亏损__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十、痛经:圣清调少膈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经行泄泻:健身1)脾虚-参苓白术散2)肾虚-健固汤经行吐衄:清静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经行乳房胀痛:逍遥观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肝肾亏虚: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经行头痛:通林珍肝火证:羚角钩藤汤血瘀证:通窍活血汤血虚证:八珍汤+首乌、蔓荆子经行感冒:采金菊风寒:荆穗四物汤风热:桑菊饮邪入少阳:小柴胡汤经行身痛:趁痛补血虚:当归补血汤+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血瘀:趁痛散经行浮肿:淤八肾脾肾阳虚: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气滞血瘀:八物汤+泽泻益母草十一、绝经前后诸症:左右二仙汤1)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2)肾阳虚-右归丸3)肾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十二、经断复来:老子黄皮脾虚肝郁证:安老汤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湿热下注: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大小蓟湿毒瘀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带下过多:补完带五百1)脾虚证-完带汤2)肾阳虚-内补丸3)阴虚夹湿-知柏地黄丸4)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5)湿热下注-止带方带下过少:归营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第一节月经病小论凡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称为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吐蜘、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等。
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
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之外,尚须注意身体素质对月经病发生的影响。
月经病的辨证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
论治过程中,首辨他病、经病的不同。
如因他病致经不调者,当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生他病者,当予调经,经调则他病自愈。
次辨标本缓急的不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主,若经崩暴下,当以止血为先,缓则审证求因治其本,使经病得到彻底治疗。
再辨月经周期各阶段的不同。
经期血室正开,大寒大热之剂用时宜慎;经前血海充盛,勿滥补,宜予疏导;经后血海空虚,勿强攻,宜于调补,但总以证之虚实酌用攻补。
这是月经病论治的一般规律。
月经病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等。
“经水出诸肾”,故调经之本在肾。
补肾在于益先天之真阴,以填精养血为主,佐以助阳益气之品,使阳生阴长,精血俱旺,则月经白调。
即使在淫邪致病的情况下,祛邪之后,也以补肾为宜。
扶脾在于益气血之源,以健脾升阳为主,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源盛而流自畅。
然而用药不宜过用甘润或辛温之品,以免滞碍脾阳或耗伤胃阴。
疏肝39:于通调气机,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之品,使肝气得疏,气血调畅,则经病可愈。
调理气血当辨气病、血病,病在气者,治气为主,治血为佐;病在血者,治血为主,治气为佐。
气血来源于脏腑,其补肾、扶脾、疏肝也寓调理气血之法。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四)1、属于气滞血瘀型闭经的证候A、月经停闭,形体肥胖,带多色白B、月经停闭,精神抑郁,少腹胀痛C、月经停闭,四肢欠温,小腹冷痛D、月经停闭,头晕眼花,心悸气短E、月经停闭,胸胁满闷,呕恶痰多2、患者月经数月不行,形体肥胖,胸脘满闷,呕恶痰多,带下量多,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应是A、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B、燥湿祛痰,行气通经C、健脾祛湿,活血调经D、燥湿祛痰,健脾止带E、燥湿健脾,消食导滞3、痛经的主要证候表现为A、经行腹痛,起于初潮者,称原发性痛经;经行以后出现腹痛,称继发性痛经B、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剧痛或隐痛,伴随月经周期发作C、经前、经期腹痛属实;经后腹痛属虚D、胀甚于痛者为气滞;痛甚于胀者为血瘀E、刺痛属热;绞痛属寒4、患者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伴腰骶胀痛,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
其治疗选方是A、血府逐瘀汤B、清热调血汤C、两地汤合失笑散D、红藤败酱解毒汤E、丹栀逍遥散5、患者经后小腹隐隐作痛,阴部空坠,喜按,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脉细弱。
治疗应首选A、补中益气场B、举元煎C、温经汤D、圣愈汤E、调肝汤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闭经-气滞血瘀证:主要证候:月经停闭不行,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少腹胀痛拒按,烦躁易怒;舌紫黯,有瘀点,脉沉弦而涩。
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闭经-痰湿阻滞证:主要证候:月经延后、经量少、色淡质黏腻,渐至月经停闭;伴形体肥胖,胸闷泛恶,神疲倦怠,纳少,痰多,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膜骶,甚至剧痛晕厥者,又称“经行腹痛”。
4、【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痛经-湿热瘀阻证: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代表方: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答案1、单选安冲汤治疗月经过多的适应证候是()A.气虚证B.肾虚证C.心脾两虚证D.血虚证E.血热证正确答案:A2、单选下列各项,属月经过少痰湿证临床表现的是()A.经色淡,质稀(江南博哥)B.胸闷呕恶C.小腹空坠D.面色青白E.腰膝酸软正确答案:B3、单选患者月经量少,色淡红,质清稀,小腹空坠,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舌淡红,脉细。
其治法是()A.养血益气调经B.滋肾养血调经C.补益脾肾调经D.健脾益气调经E.养血活血调经正确答案:A4、单选患者经行量多,色紫黯,有血块,经行腹痛,平时小腹胀痛,舌紫黯,脉涩。
其治法是()A.补气摄血固冲B.清热凉血,固冲止血C.健脾益气,固冲止血D.活血化瘀止血E.补肾调经,固冲止血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1.依据描述的主要证候,该患者是月经过多的血瘀证,其治法是活血化瘀止血。
2.依据描述的主要证候,该患者是月经过多的血热证,其治法是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5、单选大补元煎治疗月经后期的适应证候是()A.肾虚证B.血虚证C.气虚证D.脾虚证E.虚寒证正确答案:B6、单选下列各项,不属于月经先后无定期脾虚证临床表现的是()A.经行或先或后B.量多,色淡质稀C.神倦乏力D.头晕耳鸣E.脘腹胀满正确答案:D7、单选患者近一年经行量少,色淡红,质黏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多黏腻,舌淡,苔白腻,脉滑。
其证候是()A.气滞证B.血瘀证C.血虚证D.痰湿证E.肾虚证正确答案:D8、单选固冲汤治疗崩漏的适应证候是()A.气血不足证B.肾虚证C.心脾两虚证D.虚热证E.脾虚证正确答案:E9、单选闭经痰湿阻滞证的治法是()A.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B.燥湿祛痰,行气通经C.健脾祛湿,活血调经D.燥湿祛痰,健脾止带E.燥湿健脾,消食导滞正确答案:A10、单选患者52岁,绝经2年后,经水复来,色深红,质稠,带下增多,色黄,有臭味,口苦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
老中医治妇科病的经验
中国传统医学是世界上最为悠久的医学体系之一,其对妇科疾病的治疗经验也深厚而受到广泛的认可。
以下是一些老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
1.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很多女性都面临的问题。
老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是肝气郁结或脾虚湿滞,治疗方法是以活血化瘀、调和气血为主。
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方剂,如益母草、当归、川芎等。
2.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最常见的症状是月经不调和腹部肿块。
老中医认为子宫肌瘤的主要原因是肝郁血瘀,治疗方法是以活血化瘀、调和肝气为主。
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方剂,如桃仁、红花、丹参等。
3. 痛经
痛经是每个女性都可能面临的问题,症状主要是腹痛和腰痛。
老中医认为痛经的主要原因是气滞血瘀,治疗方法是以活血化瘀、调和气血为主。
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方剂,如川芎、香附、当归等。
4. 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是每个女性都要面临的生理过程,但是会带来一些不适症状,如潮热、失眠、情绪波动等。
老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肝肾不足,治疗方法是以补肝肾、平补阴阳为主。
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方剂,如女贞子、枸杞子、何首乌等。
总之,老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是丰富而值得借鉴的。
在治疗妇科疾病时,应根据个体差异和具体病情,调配合适的中药方剂,并遵循中医理论,综合运用诊断、辨证、施治等方法,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妇科在妇科疾病的诊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对许多常见的妇科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和中医的诊疗方案。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经期过长、过短、过多、过少、不规律等都属于月经不调。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重在调理气血,促进经络畅通。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赤芍等,可以活血化瘀,调理月经。
二、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它生长在子宫壁上,容易引起月经失调、痛经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主要采用中药疗法,如桃仁、红花、莪术等可以活血化瘀,缩小肌瘤的体积。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外部,引起周期性腹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注重调理气血,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丹参等,可以活血化瘀,舒缓症状。
四、盆腔炎盆腔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盆腔器官炎症,常见症状有下腹部疼痛、白带增多等。
中医治疗盆腔炎主要是清热解毒,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等,可以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
五、阴道炎阴道炎是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阴道黏膜炎症,常见症状有白带增多、瘙痒等。
中医治疗阴道炎注重调理阴道环境,常用的中药有苦参、黄柏、黄连等,可以抑制病菌生长,缓解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妇科诊疗方案针对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医疗法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调节气血、活血化瘀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对于一些功能性和慢性的妇科疾病,中医疗法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缓解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因为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需要针对个体进行针对性治疗。
同时,中医疗法通常需要长期调理,治疗过程可能会比较缓慢,需要患者坚持治疗。
第五单元月经病一、A11、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迁延不愈,可发展为( )A.闭经B.月经先后不定期C.月经过多D.崩漏E.经期延长2、月经先期常并见( )A.月经过多B.经期延长C.月经先后无定期D.崩漏E.痛经3、月经病的诊断要点是( )A.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其他症状B.月经的周期和量的异常变化C.根据寒热虚实D.结合形、气、色、脉E.主要是根据脏腑、气血的异常变化4、月经病是指( )A.月经的期、量、色、质发生异常B.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病证C.月经失调,或先期、后期、先后不定期,或量多、量少D.月经前后诸证和绝经前后诸证E.月经的期、色、量、质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所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5、下列哪项不属于月经病的临床表现( )A.月经周期缩短,不及20天B.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增多C.月经40~60天一行,或3~5个月一行D.行经期不足2天或超过7天以上E.月经常每2月来潮一次,无不适6、调经之本在( )A.肝B.脾C.肾D.心E.肺7、下列哪项不属于月经病( )A.平素月经正常,现已40天未行,自觉晨起头晕,择食呕恶,脉滑利B.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或后C.经前小腹胀痛,行经量少,淋漓不畅D.经前乳房胀痛,不能触衣E.月经量30ml8、下列哪项不属于月经病的主要发病机理( )A.脏腑功能失常B.血气不和C.冲任二脉损伤D.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失调E.七情内伤9、血虚证月经后期的首选方( )A.归肾丸B.大补元煎C.当归地黄饮D.大营煎E.归脾汤10、肾虚证月经后期的首选方( )A.当归地黄饮B.右归丸C.二仙汤D.金匮肾气丸E.加减肉苁蓉丸11、闭经为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 )A.10天以上B.1个月以上C.3个月以上D.5个月以上E.6个月以上12、肝郁化火而致月经先期的代表方为( )A.柴胡疏肝散B.一贯煎C.龙胆泻肝汤D.丹栀逍遥散E.逍遥散13、治疗月经先期的代表方剂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补中益气汤B.清经散C.两地汤D.温经汤E.丹栀逍遥散14、肝郁血热型月经先期的治法是( )A.清热泻火调经B.疏肝清热,凉血调经C.养阴清热调经D.清热凉血调经E.活血化瘀调经15、实热月经先期的主要证候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月经提前,量多B.色深红,质黏稠C.面赤口干,溲黄便结D.舌红苔黄,脉象细数E.心胸烦躁16、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薄,多属( )A.气虚B.虚热C.阳盛血热D.血寒E.肝郁血热17、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黏稠,两颧潮红,多属( )A.实热B.郁热C.瘀热D.虚热E.湿热18、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 )A.气虚B.血瘀C.阳盛血热D.虚热E.肝郁血热19、下列哪些情况属于月经先期( )A.月经周期提前3天B.月经周期提前4天C.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D.偶见月经超前一次E.月经周期提前6天20、补中益气汤用于( )A.脾气虚证月经先期B.血虚证月经后期C.肾气虚证月经先期D.血虚证月经过少E.心脾两虚证月经过多21、肝郁血热证月经先期的首选方是( )A.清热固经汤B.龙胆泻肝汤C.失笑散D.清经散E.丹栀逍遥散22、阴虚血热证月经先期的首选方是( )A.保阴煎B.固阴煎C.两地汤D.安冲汤E.清经散23、以下哪项不是脾虚引起的月经异常( )A.月经先期而至B.月经淋漓不止C.月经色淡且稀D.经行吐衄E.月经过多24、因肝的疏泄太过或不及导致的月经病有( )A.月经过多B.月经过少C.月经先后无定期D.月经先期E.月经后期25、月经先后无定期常见的转归为( )A.经期延长B.月经过少C.月经过多D.痛经E.崩漏26、肾虚型月经先后无定期的首选方是( )A.右归丸B.固阴煎C.定经汤D.知柏地黄汤E.补肾地黄丸27、肝郁肾虚型月经先后无定期的首选方是( )A.逍遥散B.柴胡疏肝散C.定经汤D.固阴煎E.补肾地黄丸28、肝郁型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治法是( )A.疏肝健脾调经B.破气行滞调经C.理气清热调经D.疏肝理气调经E.补气活血调经29、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发生与哪些脏腑的功能失调、血海蓄溢失常密切相关( )A.肝、脾B.肝、肾C.脾、肾D.心、肾E.心、脾30、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治则是( )A.疏肝解郁调经B.补肾调经C.疏肝补肾调经D.调理冲任气血E.疏肝健脾调经31、虚寒型月经后期的主要证候中,错误的是( )A.经期错后,量少B.经色黯红,质稠C.小腹隐痛,喜按D.腰酸无力,小便清长E.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32、月经后期,量少,色黯红有块,小腹胀痛者。
中医名家医案妇科妇科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中医名家在妇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案和医案,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名家医案中的经典妇科病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案例一:月经不调患者李女士,年龄32岁,主诉月经不调已有半年,周期不规律,量少色暗,经期延长。
经中医名家张医生诊断,李女士的病情属于肝郁气滞型月经不调。
张医生采用调理肝气、活血化瘀的中草药方剂,配合针灸疏通经络,通过连续两个月的治疗,李女士的月经恢复了正常,且没有再出现不适症状。
2. 案例二:子宫肌瘤患者王女士,年龄40岁,曾被确诊患有多个子宫肌瘤。
她咨询了中医名家刘医师,刘医师根据王女士的体质特点和病情,制定了中药调理方案,包括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中草药组合。
经过三个月的服药治疗,王女士的肌瘤明显缩小,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感。
3. 案例三:绝经综合征患者周女士,年龄49岁,自从进入更年期以来,经常出现潮热、心慌、易怒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
她前往寻求中医名家张医生的帮助,张医生通过辨证论治得知,周女士的症状是由肝肾阴虚所致。
张医生运用中药补益肝肾,调养阴虚的方剂,并且指导周女士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饮食调理。
三个月后,周女士的症状明显缓解,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4. 案例四:宫颈糜烂患者杨女士,年龄28岁,经常出现白带增多、下腹疼痛等症状,经妇科检查,被诊断为宫颈糜烂。
中医名家王医生根据杨女士的情况,采用了中草药外用治疗,包括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等方剂。
经过半年的治疗,杨女士的宫颈糜烂症状明显减轻,且病情没有恶化的迹象。
5. 案例五:盆腔炎患者陈女士,年龄35岁,多年来一直反复发作盆腔炎,反复用药效果不佳。
她前往中医名家陈医师的诊所,陈医师通过中医四诊合并归纳分析,认为陈女士的盆腔炎主要是湿热蕴结所致。
陈医师为她开具了清热解毒、祛湿化瘀的中药方剂,并且指导她进行适当的饮食调理。
第三单元月经病一、A11、经行吐衄与之相关的脏腑主要是A、肝脾肾B、心肝肺C、心脾肺D、肺肝肾E、心肝肾2、经行吐衄的发病机理主要是A、肝郁气逆B、血热妄行C、虚火上炎D、胃火上逆E、血热气逆3、下列哪项不属经行吐衄的特点A、经前1~2天吐血或衄血B、正值经行时吐血或衄血C、可见月经量减少或不行D、月经周期紊乱E、伴随月经周期发作4、哪一项不是肝经郁火经行吐衄的主证A、经前经期吐血或衄血,量多,色鲜红B、两胁胀痛,心烦易怒C、头晕耳鸣D、手足心热E、口苦咽于5、治疗肝经郁火型经行吐衄的最佳方剂是A、芩连四物汤B、顺经汤C、清肝引经汤D、两地汤E、丹栀逍遥散6、肺肾阴虚所致经行吐衄的治法是A、养阴清热,凉血止血B、清热泻火C、滋肾泻火,凉血止血D、滋阴润肺,清热凉血E、滋阴养肺7、绝经前后诸证辨证属于肾阴虚证,其治疗主方是A、六味地黄丸B、杞菊地黄丸C、左归丸合二至丸D、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E、加减一阴煎8、以下哪一项不是肾阴虚绝经前后诸证的主证A、头晕目眩,耳鸣B、头部面颊阵发性烘热,汗出C、五心烦热D、腰膝酸痛E、形寒肢冷9、以下哪一症状不属于肾阳虚经断前后诸证A、面色晦黯B、精神萎靡C、形寒肢冷D、腰膝酸冷E、五心烦热10、肾阳虚绝经前后诸证的治疗其最佳选方是A、真武汤B、右归丸C、附桂八昧丸D、肾气丸E、附桂理中丸11、肾阴虚绝经前后诸证的治疗原则是A、滋阴养肾,佐以潜阳B、滋肾养肝,佐以潜阳C、滋养肾阴,佐以潜阳D、滋养肝肾,佐以潜阳E、滋阴潜阳12、经行泄泻主要责之于A、肝脾虚弱B、脾胃虚弱C、脾肾虚弱D、肝胃虚弱E、肝肾虚弱13、脾虚证经行泄泻的治法是A、健脾渗湿,理气调经B、温肾扶阳,暖土固肠C、养血益气,升清降浊D、温补脾肾,渗湿止泻E、补土泻木,调和肝脾14、除下列哪项外,均属肾虚证经行泄泻的主证A、五更泄泻B、经色淡,质清稀C、肢体肿胀,随按随起D、畏寒肢冷E、脉沉迟15、下列除哪项外,均属脾虚型经行泄泻主证A、月经将潮或正值经期大便溏泄B、脘腹胀满,神疲肢倦C、面浮肢肿D、畏寒肢冷,下利清谷E、经行量多,色淡质稀16、以下哪方是治疗肾虚型经行泄泻的代表方A、金匮肾气丸B、右归丸C、健固汤D、真武汤E、五子衍宗丸17、脾肾阳虚型经行浮肿的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A、经行面浮肢肿B、脘闷胁胀,善叹息C、大便溏薄,腹胀纳减D、舌淡苔白腻E、脉沉缓18、哪一项不是气滞血瘀型经行浮肿的主证A、经行肢体肿胀B、脘闷胁胀,善叹息C、大便溏薄,腹胀纳减D、舌苔薄白E、脉弦涩19、气滞血瘀所致经行浮肿的最佳选方是A、逍遥散B、八物汤C、调肝汤D、乌药汤E、柴胡疏肝散20、经前、经期面目四肢浮肿,腰膝酸软,大便溏薄者,多属于A、心脾两虚B、脾虚肝旺C、脾肾阳虚D、血虚肝旺E、脾胃虚弱21、气血虚弱而致痛经,经期最佳治法是A、益气养血B、养血益精C、健脾益气,养血调经D、益气养血,调经止痛E、滋肾益精,养血止痛22、湿热瘀阻而致痛经,经期最佳治法是A、清热除湿B、清热凉血C、清热化瘀D、清热除湿,化瘀止痛E、清热凉血,化瘀止痛23、寒凝血瘀而致痛经,经期最佳治法是A、温肾散寒,化瘀止痛B、扶阳散寒,化瘀止痛C、温经散寒,化瘀止痛D、散寒除湿,化瘀止痛E、温经散寒,调气止痛24、气滞血瘀而致痛经,经期最佳治法是A、理气行滞,调经止痛B、理气行滞,化瘀止痛C、疏肝理气,行滞止痛D、理气行滞,活血调经E、疏肝理气,活血行滞25、痛经气滞血瘀证,其主要证候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小腹胀痛拒按B、经血量少C、血色暗淡,质清稀D、乳房胀痛E、舌质紫黯,脉弦26、痛经湿热瘀阻证,其主要证候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小腹灼热疼痛B、经血量多,色黯红C、带下量多,色黄质稠D、低热起伏,小便黄赤E、舌质淡苔白,脉濡27、痛经气血虚弱证,其主要证候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小腹隐隐作痛B、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C、经血量多,色红质稠D、头晕心悸,神疲乏力E、舌质淡,脉细无力28、痛经的主要证候表现为A、经行腹痛,起于初潮者,称原发性痛经;经行以后出现腹痛,称继发性痛经B、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剧痛或隐痛,伴随月经周期发作C、经前、经期腹痛属实;经后腹痛属虚D、胀甚于痛者为气滞;痛甚于胀者为血瘀E、刺痛属热;绞痛属寒29、肾气亏损型痛经的临床特点是A、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B、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C、经期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D、经后小腹隐隐作痛,腰骶酸胀,头晕耳鸣E、经后小腹绵绵作痛,少腹空坠喜按揉30、下列哪一项不是肾气亏损型痛经的症状A、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B、月经量少,经色黯淡C、面色苍白,精神倦怠D、头晕耳鸣,腰部酸胀E、舌淡,苔薄白,脉细弱31、治疗肾气亏损型痛经的最佳选方是A、归肾丸B、知柏地黄丸C、健固汤D、益肾调经汤E、固阴煎32、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主证是A、经行小腹胀痛拒按,乳胀胁痛,经行量少,淋漓不畅B、经行小腹冷痛,喜按喜揉,得热则舒,畏寒肢冷C、经行小腹疼痛,有灼热感,低热起伏D、经行小腹隐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E、经行小腹绵绵作痛,经血量少,色淡,质稀33、气血虚弱型痛经的辨证要点是A、经期、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B、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C、经前、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按之痛甚D、经期、经后小腹隐隐作痛,或少腹及阴部空坠,喜按喜揉E、经后小腹绵绵作病,腰部酸胀34、治疗气血虚弱型痛经的最佳选方是A、圣愈汤B、举元煎C、补中益气汤D、大补元煎E、归脾汤35、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特点是A、经行小腹绵绵作痛,小腹空坠喜按揉B、经后小腹隐隐作痛,腰骶酸胀,头晕耳鸣C、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行经量少,色黯黑有块D、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E、经行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36、哪一项不是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主要证候A、经行小腹冷痛,得热痛减B、经行小腹疼痛,拒按C、经行量少,色淡红,质稀薄D、面色青白,畏冷身疼E、舌黯,苔白腻,脉沉紧37、治疗湿热瘀阻型痛经,应选方剂是A、清热调血汤B、清热固经汤C、清血养阴汤D、清经散E、解毒活血汤38、痛经的主要病机是A、不通则痛,不荣则痛B、气郁不舒,血行失畅C、寒邪内犯,与血相搏D、气血虚弱,失于濡养E、肾气亏损,精血不足39、因寒凝血瘀而致痛经,首选方是A、膈下逐瘀汤B、血府逐瘀汤C、少腹逐瘀汤D、桃红四物汤E、桂枝茯苓丸40、因气滞血瘀而致痛经,最佳选方A、膈下逐瘀汤B、血府逐瘀汤C、少腹逐瘀汤D、柴胡疏肝散E、开郁种玉汤41、加减一阴煎主要适用于A、肾气亏损证闭经B、阴虚血燥证闭经C、肝肾亏损证闭经D、阴虚血热证闭经E、湿热蕴结证闭经42、阴虚血燥所致闭经的临床特点是A、月经停闭,五心烦热,乳房胀痛B、月经停闭,颧红唇干,舌红苔少C、月经停闭,面部烘热汗出D、月经停闭,晨起恶心吐E、月经停闭,骨蒸劳热,苔腻,脉弦滑43、痰湿阻滞所致闭经的临床特点是A、月经停闭,肢倦神疲,食欲不振,大便溏薄B、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闷痰多,神疲倦怠C、月经停闭,形体肥胖,头晕耳鸣,腰骶酸痛,四肢不温D、月经停闭,气短懒言,神疲肢软E、月经停闭,小腹冷痛拒按,形寒肢冷44、属于气滞血瘀型闭经的证候A、月经停闭,形体肥胖,带多色白B、月经停闭,精神抑郁,少腹胀痛C、月经停闭,四肢欠温,小腹冷痛D、月经停闭,头晕眼花,心悸气短E、月经停闭,胸胁满闷,呕恶痰多45、治疗气滞血瘀型闭经的最佳选方是A、逍遥散B、柴胡疏肝散C、加味乌药散D、血府逐瘀汤E、少腹逐瘀汤46、下列哪一证型不为闭经所有A、肾气亏损B、气血虚弱C、湿热下注D、痰湿阻滞E、阴虚血燥47、闭经的治疗原则是A、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B、活血化瘀,理气通经C、滋肾益肾,活血通经D、益气养血,补肾通经E、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48、虚证闭经的主要病机为A、脾胃虚弱,气血乏源B、肾气不足,冲任虚弱C、肝肾亏损,经血不足D、脾肾阳虚,化源不足E、精亏血少,冲任血海空虚49、实证闭经的主要发病机理是A、气血阻滞B、痰湿流注下焦C、肝郁气滞D、血流不通,冲任受阻E、湿热瘀阻50、气血虚弱证闭经的首选方是A、八珍汤B、圣愈汤C、十全大补汤D、人参养荣汤E、人参滋血汤51、治疗肾气亏损证闭经的首选方是A、加减苁蓉菟丝子丸B、肾气丸C、归脾丸D、右归饮E、大补元煎52、下列哪一项可诊断为闭经A、月经来潮半年,月经停闭5个月B、产后哺乳10月,未转经C、停止哺乳5月已行经3次,现月经停闭7月D、月经一年一行,无不适E、平素月经后期,现6月未行,脉滑利,小腹隆起53、崩漏的主要病机是A、肾虚封藏失职B、脾虚气不统血C、血热迫血妄行D、血瘀瘀阻冲任E、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54、肾阴虚崩漏出血期的最佳治法是A、滋益肾阴B、滋肾益阴,固冲止血C、滋养肝肾D、滋肾养肝,固冲止血E、滋肾益阴,佐以助阳55、治疗血瘀崩漏的首选方是A、逐瘀止血汤B、桃红四物汤C、失笑散D、血府逐瘀汤E、少腹逐瘀汤56、肾气虚崩漏的首选方是A、右归丸B、金匮肾气丸C、加减苁蓉菟丝子丸D、寿胎丸E、归肾丸57、实热证崩漏的治则是A、养阴清热,固冲止血B、清热泻火,固冲止血C、养阴化瘀,固冲止血D、清热化瘀,固冲止血E、清热凉血,固冲止血58、下列除哪项之外均为崩漏的常见证型A、肾虚B、肝郁C、脾虚D、血热E、血瘀59、肾阴虚证崩漏的首选方是A、左归丸B、左归丸合二至丸C、左归饮D、滋阴固气汤E、六味地黄丸60、导致崩漏的常见病因病机是A、肾虚、脾虚、血热、血瘀B、肾虚、脾虚、血热、血寒C、肾虚、脾虚、肝郁、血瘀D、肾虚、脾虚、肝郁、血热E、肾虚、脾虚、湿热、血瘀61、崩漏的临床特点是A、行经期延长,甚或淋漓半月方净B、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C、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长7天以上D、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失调E、带下夹有血丝,淋漓不止62、治崩三法是A、塞流、澄源、复旧B、塞流、澄源、求因C、止血、求因、固本D、塞流、止血、澄源E、健脾、调肝、补肾63、崩漏的治疗,应本着的原则A、治崩三法B、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C、辨证论治D、补气摄血E、或补肾,或扶脾,或疏肝64、加减苁蓉菟丝子丸用于治疗A、肾阳虚崩漏B、肾阴虚崩漏C、肾气虚崩漏D、脾虚崩漏E、脾肾两虚型崩漏65、月经周期紊乱,非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出血淋漓不断,可诊为A、月经先后无定期B、月经过多C、崩漏D、经期延长E、月经过少66、血瘀崩漏的主要证候中,错误的是A、经色淡红B、血色紫黑有块C、小腹胀痛D、舌质紫黯,脉涩E、经血非时而下67、治疗湿热型经间期出血,方选A、龙胆泻肝汤加减B、清肝止淋汤加减C、萆薢渗湿汤加减D、清热调血汤加减E、丹栀逍遥散加减68、经间期出血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A、月经先后无定期B、漏下C、月经先期、月经过少、赤带D、胎漏、胎动不安E、经期延长、月经过少、赤带69、经间期出血色紫黑有块,少腹两侧刺痛,脉细弦。
第三单元月经病细目一概述(一)月经病的定义周期、经期、经量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
(二)月经病的范围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等。
(三)月经病的治疗原则1.重在治本以调经。
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治冲任、调养胞宫以及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等治法。
2.“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例如,痛经、崩漏。
(四)月经病施治中应注意的问题顺应和掌握规律:1.经期血室正开,宜和血调气,或引血归经,过寒过热、大辛大散之剂宜慎,以免滞血或动血;经后血海空虚,宜予调补,即经后勿滥攻;经前血海充盈,宜予疏导,即经前勿滥补。
2.青春期重治肾,生育期中年重治肝,绝经后或老年期重治脾,3.三是掌握虚实补泻规律,虚证月经病——补肾扶脾养血为主;实证月经病——疏肝理气活血为主;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
月经病病案组成规律总结组成模式:主症+兼证+舌脉主症:月经色、量、质、周期等异常——辨病+辨证兼证:脏腑症状、全身症状——辅助辨证舌脉:辨证关键主症:色鲜红---热证(虚实)深红---实热多紫红---实热色淡---气虚血虚色紫暗---瘀血血块---瘀血质稠---热证(虚实)质稀---虚证,寒证细目二月经先期(一)定义7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
“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二)病因病机气虚和血热。
1.气虚(固摄)可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
(1)脾气虚:中气虚弱,冲任不固,经血失统。
(2)肾气虚:肾气虚弱,冲任不固,不能约制。
2.血热(1)阳盛血热:热扰冲任、胞宫,迫血下行。
(2)阴虚血热:虚热内生,热伏冲任,血海不宁。
(3)肝郁血热: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热扰冲任,迫血下行。
(三)辨证论治月经先期的辨证,着重于周期的提前及经量、经色、经质的变化,结合全身证候及舌脉,辨其属实、属虚、属热。
中医妇科案例中医妇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妇女的生理特点、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下面列举十个中医妇科案例,以人类的视角进行描述,使文章富有情感,并使读者感到仿佛是真人在叙述。
1. 张女士,35岁,患有月经不调多年。
她每次月经来潮都伴随着腹痛、头晕和乏力,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经过中医诊断,发现她的月经失调是由于肝气郁结所致,采用调理肝气的中药治疗,张女士的月经逐渐恢复正常。
2. 李女士,40岁,怀孕三个月后出现腰酸背痛、下肢水肿的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发现她的腰痛是由于肾阳虚引起的,采用温阳补肾的中药治疗,李女士的腰痛逐渐缓解,下肢水肿也明显减轻。
3. 王女士,28岁,患有反复发作的阴道炎。
经过中医诊断,发现她的阴道炎是由湿热内蕴所致,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王女士的阴道炎得到了有效控制。
4. 张女士,45岁,进入更年期后出现潮热、心悸、失眠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发现她的更年期综合征是由肾阴虚引起的,采用滋阴养血的中药治疗,张女士的症状明显改善。
5. 李女士,30岁,备孕一年未果。
经过中医诊断,发现她的不孕是由于气血不足所致,采用补气养血的中药治疗,李女士成功怀孕。
6. 王女士,34岁,产后出现乳房胀痛、乳汁分泌不畅的问题。
经过中医诊断,发现她的乳房问题是由于气滞血瘀所致,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王女士的乳房症状明显改善。
7. 张女士,38岁,患有子宫肌瘤多年。
经过中医诊断,发现她的子宫肌瘤是由于气滞血瘀所致,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张女士的子宫肌瘤得到了缩小。
8. 李女士,42岁,患有卵巢囊肿。
经过中医诊断,发现她的卵巢囊肿是由于气滞血瘀所致,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李女士的卵巢囊肿逐渐消失。
9. 王女士,32岁,患有盆腔炎多年。
经过中医诊断,发现她的盆腔炎是由湿热内蕴所致,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王女士的盆腔炎得到了控制。
10. 张女士,36岁,患有子宫脱垂。
经过中医诊断,发现她的子宫脱垂是由于气滞血瘀所致,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张女士的子宫脱垂得到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