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童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21
---------------------------------------------------------------最新资料推荐------------------------------------------------------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史前儿童文学现代儿童文学当代儿童文学1/ 30草创时期清代末年,萌发状态中的儿童文学逐渐出现了自成一宗的趋向。
周作人第一个提出“儿童文学”的命题,强调儿童本位《无猫国》(孙毓修编译)是我国第一部儿童文学读物。
我国第一篇由作家创作的文学童话是1922 年3月发表的叶圣陶《小白船》。
---------------------------------------------------------------最新资料推荐------------------------------------------------------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分期五四时期左联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3/ 30五四时期主要成就儿童文学初次进入小学语文教学。
1.思想理论建设。
2.引进外国儿童文学。
重译《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皇帝的新衣》《格列佛游记》等,还从儿童情趣出发翻译了《阿丽思漫游奇境记》《鹅妈妈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等有影响的作品。
---------------------------------------------------------------最新资料推荐------------------------------------------------------ 五四时期主要成就3.整理、开发民间儿童文学。
如收集儿歌、采集童话、改编古代传统儿童读物中较适合儿童的东西。
4.作家的创作。
5.出现了不少儿童刊物。
5/ 30五四时期主要作家作品1923年,叶圣陶童话集《稻草人》出版,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作家创作的童话集,既“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语),也为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奠定了基础。
中国儿童文学的变化发展趋势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在中国的出现至今不到一百年,与中国传统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相比,是一种很年轻的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和变化,经历过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19-1949):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儿童文学。
在这个阶段,虽然在理论上最早有周作人提出“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但因为当时的文学肩负着救亡与启蒙的任务,儿童文学都负载着沉重的阶级、政治、人生与苦难等方面的内容,儿童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退居其次。
这一阶段的作家与作品也相对比较少,儿童文学的创作不够丰富。
最著名的作品是叶圣陶发表出1923年的短篇童话集《稻草人》,冰心1923-1926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散文《寄小读者》,张天翼分别于1932年和1933年出版的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是现代文学史上童话创作的高峰,除此之外,还有1933年陈伯吹创作出版的长篇童话《阿丽思小姐》、1940年代严文井创作的童话《南南和胡子伯伯》等都是重要的收获。
第二个阶段(1949-1965):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儿童文学。
这个阶段社会比较安定,儿童文学也比较繁荣,许多作家自觉地承担起了以儿童文学来教育与培养新中国儿童的任务。
主要作品有张天翼的长篇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孙幼军的长篇童话《小布头奇遇记》、严文井的长篇童话《下次开船港》、柯岩的儿童诗《小兵的故事》、还有葛翠琳、洪汛涛、黄庆云等人的短篇童话和萧平、任大霖、任大星等作家儿童小说、郑文光为代表的科幻文艺。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国的文学艺术一片荒芜,儿童文学也不例外。
因此,此阶段可以忽略。
第三个阶段(1978-2000):新时期的儿童文学创作。
这是中国儿童文学从复苏到空前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开始冲破政治与教化的桎梏,向文学和人性回归,儿童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与作品。
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家有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沈石溪、班马、周锐、冰波等。
中国当代儿童小说内容推荐《奖赏》——张之路本书收录了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先生创作的十二篇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代表了张之路先生的创作风格和水平。
其写作年代即使跨度较大,但大多反映校园及家庭生活,体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以及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透射出人性的善恶以及社会发展变迁。
同时也表现了作家深刻的儿童成长观和教育观。
《小鹿波波》——金曾豪在十余万字的篇幅中,作者自选了《小鹿波波》《狼囚》《小天堂》等十一个小故事,这些故事或长或短,独立成篇。
全书选择的作品总体来说可分为以下两大类型:从人类的角度来叙述的动物故事,如《小鹿波波》《三只小狗》等;从动物的角度来叙述的动物故事,如《狼囚》等。
《月光曲》——董宏猷本书收录了董宏猷创作的八篇有代表性的作品。
以描写大山中的少年儿童生活为主,用妙笔描绘了偏远山区与乡间农村孩子那充满了质朴、野性、未经雕琢的人性之美,描写了农村孩子看似幼稚但实则感人的梦境、大学生毕业生“胖叔叔”到偏远的乡村小学任教的故事、孪生子大双和小双两兄弟横渡长江的故事等。
探索了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人物形象丰满深刻,故事情节感人至深。
《虎女蒲公英》——沈石溪本书收录了沈石溪近年来创作的八篇有代表性的作品:“会占卦的佛法僧”“藏獒渡魂”“少年猎歌”“白斑母豹”“诱子斑鸠”“猎狐”“在捕象的陷阱里”“野猪囚犯”“板子猴”“虎女蒲公英”。
这八篇作品,或情节曲折,或内容清新,或思想深刻,或轻松诙谐,娓娓讲述了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的诚挚的情感,令人感动。
《蓝花》——曹文轩《蓝花》一书中共收入了我国当代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6部中短篇作品。
这些作品大多描写了富有田园风光的江南小镇或乡下孩子的生活、成长。
记述了这些孩子在成长中所遭遇到的各种不幸、不公,以及对于命运的抗争,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物形象真实立体,富有个性,充满了泥土的倔强和质朴。
《会跳舞的摇摇》——黄蓓佳一书精选了当代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的13篇代表作。
徐玲的儿童文学作品
据我所知,徐玲是一位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以温暖、可爱和富有教育意义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她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
1. 《胡萝卜妈妈》:这是一本关于友谊和勇敢的故事,讲述了一只胡萝卜妈妈为了保护她的孩子们而奋不顾身的故事。
2. 《小小学者奇妙之旅》: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小小学者的冒险旅程,他通过解决难题和克服挑战,用智慧和勇气获得了成功。
3. 《小兔子和大风》:这是一个关于勇敢和助人为乐的故事,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在大风中帮助其他动物的经历。
4. 《小红帽子的故事》:这是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的改编,讲述了小红帽子勇敢面对困难和危险,最终成功救出奶奶的故事。
这些作品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可爱的角色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受到了广大儿童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徐玲的儿童文学作品帮助孩子们学习思考、培养勇敢和友善的品质,成为了儿童文学领域的瑰宝之一。
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旨在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中国有许多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们为儿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与知识的双重收获。
作家一:冰心冰心(1900年-1976年),原名陈平,浙江宁波人。
她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和教育家。
冰心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入人心的作品赢得了广大儿童读者的喜爱。
冰心的代表作品有《子夜》、《山楂树之恋》等。
她的作品温暖而细腻,常常表达对生活和人性的感悟,引导孩子们思考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和冲突。
作家二:郑渊洁郑渊洁(1958年-),河南省邓州市人,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编剧和教育家。
他以他幽默风趣的作品和独特的创作理念,成为了许多孩子钟爱的作家。
郑渊洁的代表作品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这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动画片和绘本作品。
他的作品常常通过幽默的故事和机智的台词传递正能量,寓教于乐地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家三:蒲松龄蒲松龄(1640年-1715年),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和散文家。
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以编写《聊斋志异》而闻名于世。
《聊斋志异》是一部包含了许多神怪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小说集,它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描述了各种奇幻的故事情节。
即使在今天,这本书仍然深受儿童读者喜爱,成为了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珍贵遗产。
结尾以上只是中国众多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中的几位代表,他们的作品丰富多样,风格各异。
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孩子们可以拓展视野、培养情感、提升阅读能力。
儿童文学作家们用心创作,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同时也影响和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七兄弟的主要内容七兄弟的主要内容简介•七兄弟是一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由著名作家郑渊洁创作。
•故事以七只不同性格的小猪为主要角色,通过幽默有趣的情节展开。
•该系列作品的成功,使得七兄弟成为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之一。
主要角色1.大哥:聪明、负责任,善于带领其他兄弟。
2.二哥:勇敢、力大无穷,通常是解决麻烦的能手。
3.三哥:古板、吝啬,经常为家人提供各种奇特的发明。
4.四哥:懒惰、贪吃,喜欢睡觉和吃东西,经常需要其他兄弟的帮助。
5.五哥:活泼、好动,爱好运动和冒险。
6.六哥:忧郁、善良,对生活充满了思考和感悟。
7.七哥:聪明伶俐,具有出色的智慧和才能。
故事情节•七兄弟系列作品的每一本都有独立的故事情节,但整体上围绕着七兄弟的成长展开。
•每个故事都通过充满想象力和幽默的情节,向读者传递着各种道德教育的信息。
•故事中充满了幸福与快乐,充分展示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通过阅读七兄弟的故事,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影响与评价•七兄弟系列作品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不论在中国还是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读者群体。
•作品通过七个充满个性和特点的角色,展示了不同的价值观和品质,引导儿童正确的选择和行为。
•七兄弟的形象生动有趣,令人难以忘怀,被视为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的成功也为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更多优秀作品的出版和传播。
结语•七兄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角色形象,为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欢笑和思考。
•这部作品通过幽默、温情的方式,教育孩子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对培养健康快乐的心态和品格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未来,相信七兄弟这一经典作品将继续在儿童文学领域发光发热,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美好的阅读体验。
七兄弟的主要内容(续)阐述人物形象大哥•聪明负责,是七兄弟的领导者。
•在故事中,大哥经常带领其他兄弟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
•他的智慧和领导才能给其他兄弟和读者们树立了榜样。
中国当代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权威精品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一、“教育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的性质与意义诠释中的儿童观世界各国的儿童文学观与儿童观之间都有着深刻的联系,中国的儿童文学观与儿童观因为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而呈现特殊的发展性状。
近代中国“西风东渐”,开始吸纳西方儿童观的影响,五四运动前后开始发端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直接肇始于外国儿童文学翻译潮流,将“本位的儿童文学”作为了起点。
1919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访问中国,带来了“在整个教育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的教育思想,这一理论极大地影响了“五四”时期的中国小学教育界及儿童文学领域,周作人、郑振铎等就明确将儿童文学定义为“以儿童本位的,儿童所喜爱所能看的文学”,认为儿童文学应当“顺应满足儿童之本能的兴趣与趣味”。
儿童本位主义的儿童文学观包含对封建主义儿童观教育观的反叛与否定,在现代儿童文学诞生的特定历史时期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在左翼社会思潮的牵引下,中国儿童文学跟随中国现代文学主潮转向了“现实主义”和“教育主义”方向。
1949年新中国建国后,以政治思想及品德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的”儿童文学观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具有代表性的表述是“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由鲁兵1962年提出,20年后的1982年,鲁兵仍以这一表述作为书名出版了专著,并在卷首篇中开宗明义地论述了童文学作为教育工具的实质。
20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想转变,儿童文学界已有了向文学主体回归的讨论,儿童文学被定义为“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在注重儿童文学读者的特殊性及其文学属性的同时,曹文轩等作家致力于倡导儿童文学“塑造民族未来性格”责任与使命,可以说是在更高的意义上诠释了儿童文学的教育性。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在当代社会中,儿童文学作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儿童的知识启蒙工具,更是培养他们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多样而丰富,本文将从绘画式的想象力、情感表达与启发性思维三个方面探讨其审美特点。
一、绘画式的想象力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绘画式想象力吸引了许多读者。
绘画式的想象力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通过生动鲜明的描绘和细腻的构图,为儿童读者创造了一个形象丰富、色彩鲜明的世界。
例如,著名作家陈忠实的《让孩子做决定》便运用了绘画式的想象力,通过对奇妙树屋的描绘,激发了儿童们对未来世界的无限遐想。
二、情感表达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注重情感表达,通过情感的塑造与表达,使儿童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常常通过描绘人物的情感起伏,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从而引发情感共鸣。
例如,作家郑渊洁的《我的变脸术》中,通过描写主人公小龙和爷爷之间的感情交流,表达了亲情的温暖和珍贵。
三、启发性思维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强调启发性思维的培养,通过鼓励读者思考、探索问题,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许多作品通过寓言、谜语、谜题等形式,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和猜测,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著名作家路遥的《木兰诗》通过对木兰的故事改编,启发儿童思考女性身份与责任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具有绘画式的想象力、情感表达和启发性思维等多重审美特点。
这些作品不仅满足了儿童的文化需求,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儿童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着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能够继续创新与发展,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美好的阅读体验。
我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有社会影响力的文章适合幼儿读的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幼儿的阅读能力,认识到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以及人生道路的影响。
在给孩子选择读物时,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内容的趣味性和启发性,还要注重对孩子的影响程度。
因此,选择适合幼儿读的文学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我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有社会影响力的适合幼儿阅读的作品。
1.《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启蒙读物,它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历史事件和天文地理知识,对于孩子们的启蒙和基础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这本书的篇幅短小,内容精炼,非常适合幼儿阅读。
2.《小兔子乖乖》《小兔子乖乖》是我国近现代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它以生动的形象和简单的语言讲述了小兔子乖乖听妈妈的话,不乱扔垃圾,不追赶小鸟等好孩子的故事。
这本书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是非常适合幼儿阅读的经典之作。
3.《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是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间的爱与矛盾。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简单有趣,是非常适合幼儿阅读的。
它还能够引导孩子们关注家庭和谐,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家庭观念。
4.《黑猫警长》《黑猫警长》是我国经典动画片之一,它以黑猫警长为主角,通过他的工作和经历讲述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
这部动画片不仅富有趣味性,而且还能够帮助孩子们学习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5.《妈妈再爱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主题和内容所写的一篇文章,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我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有社会影响力的文章适合幼儿读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幼儿的阅读教育。
阅读教育不仅能够开发幼儿的智力和语言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时,我们不仅要注重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还要注重其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探讨我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有社会影响力的文章适合幼儿读的原因。
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
20世纪初叶“五四”新文化运动
一、中国史前儿童文学
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三、中国当代儿童文学
(一)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
1、神话:盘古开天辟地
最原始的人民口头创作形式人类幼年时期的精神产物大胆的幻想、离奇的情节2、传说:
产生于神话人物:半人半神
劳动人民口头创造并流传的故事鲁班的故事
3、民间童话牛囊织女
人物:凡人形象
内容:强烈的人民性
4、民间文学取材:历史人物历史故事
5、古代寓言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狐假虎威
6、传统儿歌
“童谣”、“孺子歌”、“小儿语”
语言朴素风趣、短小含蓄、乐律和谐
明*吕坤《演小儿语》我国古代第一部儿歌专集。
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儿童观及历史使命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文化的全球化,儿童文学的安身立命之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当代中国的儿童文学将儿童视为与成人同等重要的读者群体,并在这个基础上探索剪影出的更为深刻的人生问题,为年轻读者提供心灵的滋养、精神上的拓展,使他们不仅成为更好的读者,也成为更优秀的人。
儿童文学的历史使命儿童文学作为一类特殊的文学形式,生成于 18 世纪初期,国内外的先驱们都把它当做塑造和引导下一代人的重要任务。
伴随着文化和经济的繁荣,儿童文学的历史始终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任务,将美好、新颖和有趣的内容传递给儿童,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影响和引导儿童的品值观念,塑造他们健康成长的基本意识。
所以说,儿童文学的历史使命是在传承中创新,用以育人教育,传达人文关怀与精神生命烙印。
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儿童观儿童文学界普遍认为,现代儿童文学的核心观念是“以儿童为中心”。
儿童既是人们心中的未来,也是现实生活中最脆弱的群体,他们需要公正、温暖和呵护。
因此,当代儿童文学必将尽其所能,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呈现出真实、激发情感的视界,这是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儿童观的根本内容。
在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实践中,《绿毛水怪》、《喜洋洋与灰太狼》、《妙手回春》、《西游记》等优秀作品,以其内容、形式、节奏等细节,展示了儿童世界中的无限色彩,丰富了年轻读者的阅读经验与感悟。
这些作品以儿童观为切入点,赋予了儿童阅读愉悦和美好的价值系统,传递出更加普遍和实质的成长关怀。
因此,儿童文学的儿童观虽然从概念上来说是成立的,但它对于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实践的启示和引领作用却是得到了应有的体现。
历史使命告诉我们,作为文学创作实践不可或缺的一根笔杆,当代儿童文学使命的核心宗旨就是担负起“育人”的重任。
我们需要秉持着良知的卫士,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坚持让儿童文学服务他们的读者,成为引导、灌输和启发更好社会未来的关键参与者。
换言之,为实现儿童文学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注重思维和创造力的启发,以扶持当代中国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