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教学第四章常见意外创伤的防护与急救1-精品文档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87.00 KB
- 文档页数:15
常见意外伤害的防护与急救处理摘要: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和意料不到的对人体的伤害。
意外伤害有多种,例如:急性损伤、溺水、中暑、擦伤创伤等。
面对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要保持镇静,进行简单处理,减少伤员痛苦,减少和预防加重病情和并发症。
面对现场无人的情况时,要向周围大声呼救,请求来人帮助或设法联系有关部门,不要单独留下伤病人员无人照顾。
关键词:意外伤害急性损伤溺水中暑引言:在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意外伤害,我们在平时应该了解必要的安全防护急救的基本概念、安全防护与急救的基本内容,能够对突然发生的意外事故进行紧急和临时的处理,有效做到降低死亡率、减少伤者的并发症。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和意料不到的对人体的伤害。
意外伤害有多种,例如:急性损伤、溺水、中暑、触电车祸等.面对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要遵循急救现场处理的几条原则:做到保持镇静,进行简单处理,减少伤员痛苦,减少和预防加重病情和并发症等。
一旦灾祸突然降临,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现场人员较多,要一面马上分派人员迅速呼叫医务人员前来现场,一面对伤员进行必要的处理,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就地立刻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神智昏迷者,未明了病因前,注意心跳、呼吸、两侧瞳孔大小。
迅速而正确的转运。
总之,就地抢救就是保证维持伤员生命的前提下,应抓主要事件,有条不紊的进行,以免延误时间丧失有利时机。
急性损伤是常见的一种意外伤害,一般是因遭受一次较大外力作用所致。
发病急,病程短,临床症状和体征都较明显。
若处理不当,可转变为陈旧性损伤。
面对急性损伤的发生,在早期应伤后立即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局部休息。
24~48h后,拆除包扎固定,根据伤情再做进一步处理。
若损伤较轻,也可外敷新伤药,能收到止痛减轻炎症的效果。
此外,疼痛较重者,可内服镇静、止痛剂;局部红肿显著,可服跌打丸、七厘散、云南白药等.中期的处理原则是改善伤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提高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瘀血和渗出液的吸收以及坏死组织的清除,促进再生修复,防止或减少粘连形成。
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第四章常见意外创伤的防护与急救意外创伤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软组织损伤的防护与急救骨折的防护与急救关节脱位的防护与急救其他创伤的防护与急救 * 体育学院体育学院三、骨折的防护与急救各种严重外力造成骨质完全或不完全断裂或粉碎性改变,称为骨折。
骨折的分类骨折的分类方法较多,可以分为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等。
在现场急救时首先要区分是开放性骨折还是闭合性骨折,一般而言,开放性骨折的危害远远大于闭合性骨折,发生开放性骨折时常常合并有软组织损伤。
骨折的原因外界暴力是引起外伤性骨折的主要原因,按其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分为直接暴力、传达暴力、牵拉暴力和积累性暴力四种。
体育学院骨折的主要症状骨折发生后,常表现为疼痛、肿胀和皮下淤血、功能障碍、畸形、异常活动与骨擦音、压痛和震痛等局部症状,最后确诊须拍X光片。
一般而言,较轻的骨折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严重骨折可因剧痛、出血或神经损伤引发休克,并伴随有发烧、便秘、口渴等全身症状。
疼痛骨折时,骨折处可发生严重的疼痛,尤其有明显错位的骨折,伤员试图进行肢体活动、站直、行走、提拿物品等动作时使疼痛加剧,甚至因疼痛剧烈而发生昏厥或休克。
肿胀骨折时,往往合并有肌肉和和血管的损伤,尤其是闭合性骨折,因骨折断端髓腔出血、周围软组织挫伤及毛细血管破裂或动脉血管破裂出血在局部形成血肿或皮下淤血。
体育学院畸形骨折后断端错位,使局部肢体缩短、外形明显变化等,与健侧对比就能发现,这是完全骨折时特有的症状。
异常活动与骨擦音骨折后原来无关节的部位发生屈伸活动,形成假性关节,有异常活动,同时可伴有骨与骨之间的摩擦音。
功能障碍骨折后,骨骼所具有的支撑、负重、保护作用消失,出现明显的功能性障碍。
下肢骨折时,伤员无法站立或行走;上肢骨折时肢体活动受限或不能拿取东西。
全身症状严重骨折时会出现全身症状,如脸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脉搏细弱等循环衰竭休克现象,神志不清、昏迷等神经系统损伤现象,及呼吸困难、发绀、异常呼吸等呼吸系统损伤现象。
儿童意外伤害防护与急救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围绕儿童意外伤害防护与急救进行讲解。
教材为《儿童安全教育》的第四章“意外伤害的防护与急救”,具体内容包括: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类型及原因、如何预防意外伤害、现场急救原则及方法、心肺复苏术操作步骤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类型及原因,提高防范意识。
2. 使学生掌握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及现场急救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急救模拟人、三角巾、绷带、止血带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急救手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意外伤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关注。
2. 知识讲解:(1)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类型及原因。
(2)如何预防意外伤害。
(3)现场急救原则及方法。
3. 实践操作:(1)心肺复苏术操作步骤演示。
(2)学生分组进行三角巾、绷带、止血带的使用练习。
4. 例题讲解:针对儿童意外伤害防护与急救的知识点,给出相关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1.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类型及原因2. 预防意外伤害方法3. 现场急救原则及方法4. 心肺复苏术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类型及原因。
(2)如何预防意外伤害?(3)现场急救原则有哪些?(4)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是什么?2. 答案:(1)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类型包括:跌倒、烧烫伤、溺水、交通事故等。
原因主要有:监护人疏忽、环境隐患、儿童自身行为不当等。
(2)预防意外伤害的方法: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消除环境隐患;规范儿童行为等。
(3)现场急救原则:先救命,后治伤;先处理紧急情况,后处理一般情况;保持冷静,迅速判断,果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