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青少年社会工作解读什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指的是对青少年的问题与需求展开专业服务及干预,以提升青少年的生活品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培养自我调适与社交能力,以及预防其面临的风险与意外事件。
其中,青少年主要指的是13至18岁之间的人群。
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处在青春期的关键转折期,面临着身心发展上的许多挑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与支持,而青少年社会工作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青少年社会工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心理辅导、咨询、服务等方面,旨在为青少年提供全面的、专业的帮助与支持。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意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性无法被低估。
青少年是一个关键的成长时期,对青少年的服务与保护是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保证未来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青少年社会工作可以有效的预防和解决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包括心理、情感、学习、交往、行为、成长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青少年社会工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未来发展道路,增强自信和自我认同,最终达到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实践形式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实践形式非常多样,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服务对象进行不同的选择。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形式。
学校社工学校社工是指在学校中为学生提供专业帮助与支持的社会工作者。
学校社工包括多种服务形式,例如课程辅导、心理咨询、社交技能培训等方面。
通过学校社工的支持与帮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缓解学习压力、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信等方面的能力。
青少年社区服务青少年社区服务是指在社区中向青少年提供专业帮助与服务的形式。
青少年社区服务通常包括文化教育、职业指导、健康与营养教育、娱乐与体育等多种形式,旨在以全面的方式促进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
青少年心理辅导青少年心理辅导是针对青少年心理方面的问题所开展的一种服务形式。
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可以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其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针对青少年群体进行的一系列社会服务和支持工作,旨在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解决问题、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并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形式之一,通过与青少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个人问题和困扰。
个案工作的核心在于倾听、理解和支持青少年,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社区工作:社区工作是将青少年社会工作延伸至社区层面的一种形式。
社区工作的目标是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类青少年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会资源和服务,为青少年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社区工作不仅关注个体的成长,还注重整个社区的发展和青少年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3. 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青少年获取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育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学习方法指导、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旨在帮助青少年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4. 健康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基础。
青少年社会工作要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和不良行为。
5. 心理支持: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扰,需要得到专业的心理支持。
青少年社会工作要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帮助青少年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需求,解决情感问题,增强心理韧性。
6. 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组织和引导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参与可以帮助青少年发展社交能力、拓宽视野、培养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7. 危机干预: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危机和困境,如家庭暴力、欺凌、自杀等。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社会工作者充分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恢复功能和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
主要内容1 解决青少年问题。
——学业辅导,偏差行为矫正,生活困难照料,越轨行为预防,人际交往障碍训练等。
2 推动青少年发展。
——成长指导、就业辅导、生活方式辅导、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训练、领袖素质培养、自我发展训练等。
3 协助制定青少年政策。
——在充分了解青少年需要的基础上,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更切合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政策。
界定狭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一种事后补救性工作,或称消极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以一般青少年,特别是发展发生偏差的青少年为对象,采取多种服务手段,纠正青少年发展偏差,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这种思想和模式在20世纪以前,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早期体现得较为明显。
广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指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工作对象是所有的青少年内容上:包括文教、卫生、医疗、保健、体育、娱乐、社区、家庭服务、职业辅导介绍、婚姻服务、青少年权益保护等方方面面,涵盖了能增进青少年健全发展的各项措施;功能上:能防范危害青少年发展因素的预防和保护措施;能保障青少年福利的措施;能协助青少年处理成长和适应过程中的难题的措施;能促进青少年发展潜能的措施,是一种积极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概要大致阶段1、青少年阶段始于10-12 岁(青少年早期)终于21-22岁(青少年晚期)2、大多数青少年对身体改变的关切程度比其它方面更高。
3、青少年时期较常用的药物为酒精、香烟等。
4、青少年的认同与混淆心理5、青少年的自我中心特征:(1)挑战权威;(2)好争辩;(3)自我意识;(4)自我中心;(5)犹豫不决;(6)明显伪善。
青少年社会工作要素(1)、面向青少年(2)、根本目的:发展(3)、本质特征:辅导(4)、社会功能。
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为青少年提供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一项工作。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青少年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如心理问题、家庭问题、学习问题、就业问题等,同时提供各种资源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包括个人咨询、家庭咨询、社区活动、课程培训等。
其中,个人咨询是最常见的方法,通过与青少年建立信任关系,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家庭咨询则是帮助家庭解决问题,提高家庭的亲密度和沟通能力。
社区活动则是为青少年提供各种机会,如义工、社交、文化活动等,帮助他们建立社交网络和增强社会参与感。
课程培训则是为青少年提供各种技能和知识,如心理健康、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总之,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种旨在帮助青少年的专业,它以青少年为主要的工作对象,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学业辅导、生活辅导、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心理咨询、婚前教育、休闲服务、矫治服务。
青少年福利政策:是党和国家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为了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益而制定的保护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一切立法及行为的总的原则和规范,同时也是党政、国家、社会政策一个组成部分。
自我防御机制:自我在承受本我的欲望压力时,同时又顾及到现实需求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自我便形成了一种功能,这种功能使人们在不知不觉时用一定的方式调整自我欲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越轨:指偏离或违反特定社会群体的重要规范的行为。
角色扮演:占据某人社会地位的人对相关角色的承担,角色扮演者有一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
安全阀制度:一个社会的安全阀制度越完善,一个社会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小,对于社会冲突应疏导而非压制。
(科赛的冲突理论)体象危机:又称体象畸形症、丑形幻想症、畸形恐惧症、美丽强迫症等。
是指个体在客观上躯体外表不存在缺陷,或者有极其轻微的缺陷,但其主观想象具有奇特的丑陋不能悦纳自我,产生极为痛苦的心理。
焦虑:焦虑是一种害怕、担忧、恐惧混合交织的情绪。
抑郁:抑郁是过渡忧愁、心情低落的情绪体验。
愤怒:愤怒是一种个体受到威胁、外在攻击、限制、失望或挫折等任何一种刺激情绪而激起的情绪。
自卑自卑是自我评价偏低所带来的以惭愧、羞愧、内疚、灰心、失望等表现为主的情绪体验。
自卑感是一个人自我封闭的根源,而自卑心理的产生与父母和周围人们对他的评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嫉妒:嫉妒是一种既羡慕又敌视的矛盾情绪,它混合着焦虑、惧怕、失望、愤怒、敌意等不愉快的情绪,是一种错综复杂的情绪体验,主要源于与他人的不当比较。
情绪反应表现在当面或背后口头攻击、讥笑讽刺、贬抑挑刺,诉说抱怨,避免和季度对象见面和接触等。
年龄越小,嫉妒的表现越直接和外露。
自我同一性:指青少年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的重要方面前后一致及较完善的意识,即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
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1、青少年年龄划分
什么是青少年?海内外对此意见纷纭。
国内的《现代汉语大辞典》(1993年出版)对“青少年”这个条目的注释是:青年和少年,年轻的男女;台湾的《张氏心理学辞典》(1991年出版)对“青少年期”的注释是:由青春期开始到身心渐臻成熟的发展时期,女性自12岁至21岁之间,男性约13岁至22岁之间,儿童后期到成年期之间的大约十年时间称为青少年期。
根据上述章节提及的心理学家(如E.克瑞克森)划定的人生心理发展阶段,以及根据国内和国外的有关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本书倾向于将青少年期视为从儿童晚期向青年期转变的一个过渡阶段,倘若一定要从年龄上加以划分的话,我们不妨把进入儿童晚年的12岁视作青少年的起始年龄,把法律上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社会责任的年龄——18岁,视作青少年的终止年龄。
当然,因各地的文化和环境的差异,这个年龄界线也可以延伸至22岁。
但无论怎样划分,这一年龄的活动主体和儿童或青年相比较,身心发展、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动机需求、活动空间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面向儿童和青年的社会工作服务与面向青少年的服务,显然有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侧重点。
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定义
所谓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社会工作者充分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克服克服困难,恢复功能和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
这个定义告诉我们:
(1)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坚持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青少年期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反叛”、要求独立以及不断面临着“心理断乳”而带来的震荡,是这一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和社会成长的主要状态。
爱出风头、标新立异、唯我独尊等等,也是许多问题青少年的主要行为特征。
因此,要做好青少年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就更加需要运用和秉持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和当事人自决等的社会工作价值原则了。
(2)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采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
做青少年工作当然也需要说教和灌输,但是基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行为特点,通过精心设计和安排,采用融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于其中的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等等,对青少年的启发、帮助和促进,效果就可能更加突出和理想。
(3)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从具体的事情做起。
做青少年工作当然也要教导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但是远
大理想不是空中楼阁,它的确立和青少年的具体问题的解决以及青少年的每一个进步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青少年期,人生面临着许多困扰、迷惑甚至危机,而青少年社会工作就是要从解决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着手,帮助青少年学习和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目标,推动青少年努力把自已塑造成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的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