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101
第五章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1.简述固体废物堆肥化的定义,并分析固体废物堆肥化的意义和作用。
答:(1)固体废物堆肥化的定义堆肥化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依靠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
堆肥化的产物称为堆肥,即人工腐殖质。
(2)固体废物堆肥化的意义和作用①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消纳,实现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②促进固体废物的适用组分重新纳入自然循环;③将大量有机固体废物转化为有用物质和能源,实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
2.分析好氧堆肥的基本原理,好氧堆肥化的微生物生化过程是什么?答:(1)好氧堆肥的基本原理好氧堆肥是好氧微生物在与空气充分接触的条件下,使堆肥原料中的有机物发生一系列放热分解反应,最终使有机物转化为简单而稳定的腐殖质的过程。
在堆肥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同化和异化作用,把一部分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并释放出能量,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化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好氧堆肥基本原理如图5-1所示。
图5-1 好氧堆肥基本原理示意图(2)好氧堆肥化的微生物生化过程①潜伏阶段(又称驯化阶段)指堆肥化开始时微生物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即驯化过程。
②中温阶段(又称产热阶段)在此阶段,嗜温性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嗜温性微生物利用堆肥中最容易分解的可溶性物质,如淀粉、糖类等而迅速增殖,并释放热量,使堆肥温度不断升高。
当堆肥温度升到45℃以上时,即进入高温阶段。
③高温阶段在此阶段,嗜热性微生物逐渐代替了嗜温性微生物的活动,堆肥中残留和新形成的可溶性有机物质继续分解转化,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半纤维素、纤维素和蛋白质等开始被强烈分解。
通常,在50℃左右进行活动的主要是嗜热性真菌和放线菌;温度上升到60℃时,真菌几乎完全停止活动,仅有嗜热性放线菌与细菌活动;温度升到70℃以上时,对大多数嗜热性微生物已不适宜,微生物大量死亡或进入休眠状态。
④腐熟阶段当高温持续一段时间后,易分解的有机物(包括纤维素等)已大部分分解,只剩下部分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和新形成的腐殖质,此时微生物活性下降,发热量减少。
第五章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技术一、名词解释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以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为对象,通过生物(微生物)的作用使之转化为水、二氧化碳或甲烷等物质的过程。
堆肥化—就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由人工培养的工程菌等,在一定的人工条件下,有控制地促进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其实质就是一种生物代谢过程。
堆肥—堆肥化的产物叫堆肥。
一次发酵—好氧堆肥的中温与高温两个阶段的微生物代谢过程称为一次发酵或主发酵。
二次发酵—物料经过一次发酵,还有一部分易分解和大量难分解的有机物存在,需将其送到后发酵室,堆成1~2m高的堆垛进行的再次发酵,使之腐熟的过程。
厌氧消化—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利用微生物群落或游离酶对有机固体废物中的生物质分解降解作用,使其中的易腐生物质部分得以降解,并消除生物活性,转化为无腐败性的残渣的过程。
二、简答1.固体废物生物处理的意义何在?⑴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消纳,实现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⑵促进固体废物的适用组分重新纳入自然循环(如堆肥用于改土,重新回归农田生态系统);⑶将大量有机固体废物转化为有用物质和能源,实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如沼气、生物蛋白、乙醇)。
2. 堆肥化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堆肥化的方式按照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温度要求,分为中温和高温堆肥;按照堆肥过程的操作方式,可分为动态和静态堆肥;按照堆肥的堆置情况可分为露天和机械密封堆肥。
最常用的分类方式是根据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的不同,把固体堆肥分为好氧堆肥化和厌氧堆肥化。
前者是在通风条件下,有游离氧存在时进行的分解发酵过程。
后者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发酵造肥,特点是空气与堆肥相隔绝,温度低,工艺简单,但是堆制周期长,气味浓烈,产品分解不够完全稳定。
通常,仅按一种分类方式很难全面描述堆肥状况,因此常常兼用多种工艺加以说明。
3. 适于堆肥的原料有什么特性?包括哪些?适于堆肥的原料需要具备三个特性:固体废物密度一般为350~650kg/m3;含水率为40%~60%;碳氮比为(20~30):1堆肥的原料很广,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城市垃圾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商业活动、机关办公、市政维护等过程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其中金属、陶瓷、玻璃、塑料等要经过分选回收,余下的才适合堆肥处理。
第五章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一、名词解释1.厌氧消化答:厌氧消化又称厌氧发酵,是指在厌氧状态下利用厌氧微生物使固体废物中有机物转变为CH4和CO2的过程。
厌氧消化具有过程可控性、降解快、生产过程全封闭且产物可再利用的特点。
厌氧消化可以去除废物中30%~50%的有机物并使之稳定化。
由于能源危机和石油价格的上涨,许多国家开始寻找新的替代能源,使得厌氧消化技术显示出其优势。
2.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答: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物体的机能,对固体废物的某些组成进行转化以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者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同时又生产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
利用生物处理有机固体废物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简单易行且效益高的工艺技术。
3.堆肥化答:堆肥化是指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依靠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
堆肥化实际上是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过程,因此根据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可以将堆肥化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两种。
4.一级发酵答:一级发酵又称主发酵,是指在堆肥时,由于原料和土壤中存在微生物的作用开始发酵,首先是易分解的物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热量,使堆温上升的过程。
微生物吸收有机物的碳氮营养成分,在细菌自身繁殖的同时,将细胞中吸收的物质分解而产生热量。
5.腐熟度答:腐熟度是指堆肥中的有机质经过矿化、腐殖化过程最后达到稳定的程度,是衡量堆肥进行程度的指标。
由于堆肥的腐熟度评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迄今为止,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学指标、化学指标、生物学指标以及工艺指标。
6.微生物浸出答:微生物浸出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氧化、溶浸废物中的有价金属组分,使其得以利用的过程,又称生物冶金。
主要用于回收含硫矿业固体中的有价金属,如铜、金、铀、钴、镍、锰、锌、银、铂、钛。
第五章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习题与思考
1.简述固体废物堆肥化的定义,并分析固体废物堆肥化的意义和作用。
2.分析好氧堆肥的基本原理,好氧堆肥化的微生物生化过程是什么?
3.简述好氧堆肥的基本工艺过程,探讨影响固体废物堆肥化的主要因素。
4.如何评价堆肥的腐熟程度?
5.何谓厌氧发酵?简述厌氧发酵的生物化学过程。
6.分析厌氧发酵的三阶段理论和两阶段理论的异同点。
7.影响厌氧发酵的因素有哪些?在进行厌氧发酵工艺设计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8.厌氧发酵装置有哪些类型?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9.简述生活垃圾蚯蚓处理的工艺流程。
为什么可以用蚯蚓处理农业废弃物?
10.分析蚯蚓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11.用一种成分为C31H50NO26的堆肥物料进行实验室规模的好氧堆肥试验。
试验结果,每1000堆料
在完成堆肥化后仅剩200kg,测定产品成分为C11H14NO4,试求每1000kg物料的化学计算理论需
氧量。
12. 废物混合最适宜的C/N比计算:树叶的C/N比为50,与来自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混合,活性污
泥的C/N比为6.3。
分别计算各组分的比例使混合C/N比达到25。
假定条件如下:污泥含水率为
75%;树叶含水率为50%;污泥含氮率为5.6%;树叶含氮率为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