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101
第五章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1.简述固体废物堆肥化的定义,并分析固体废物堆肥化的意义和作用。
答:(1)固体废物堆肥化的定义堆肥化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依靠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
堆肥化的产物称为堆肥,即人工腐殖质。
(2)固体废物堆肥化的意义和作用①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消纳,实现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②促进固体废物的适用组分重新纳入自然循环;③将大量有机固体废物转化为有用物质和能源,实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
2.分析好氧堆肥的基本原理,好氧堆肥化的微生物生化过程是什么?答:(1)好氧堆肥的基本原理好氧堆肥是好氧微生物在与空气充分接触的条件下,使堆肥原料中的有机物发生一系列放热分解反应,最终使有机物转化为简单而稳定的腐殖质的过程。
在堆肥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同化和异化作用,把一部分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并释放出能量,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化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好氧堆肥基本原理如图5-1所示。
图5-1 好氧堆肥基本原理示意图(2)好氧堆肥化的微生物生化过程①潜伏阶段(又称驯化阶段)指堆肥化开始时微生物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即驯化过程。
②中温阶段(又称产热阶段)在此阶段,嗜温性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嗜温性微生物利用堆肥中最容易分解的可溶性物质,如淀粉、糖类等而迅速增殖,并释放热量,使堆肥温度不断升高。
当堆肥温度升到45℃以上时,即进入高温阶段。
③高温阶段在此阶段,嗜热性微生物逐渐代替了嗜温性微生物的活动,堆肥中残留和新形成的可溶性有机物质继续分解转化,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半纤维素、纤维素和蛋白质等开始被强烈分解。
通常,在50℃左右进行活动的主要是嗜热性真菌和放线菌;温度上升到60℃时,真菌几乎完全停止活动,仅有嗜热性放线菌与细菌活动;温度升到70℃以上时,对大多数嗜热性微生物已不适宜,微生物大量死亡或进入休眠状态。
④腐熟阶段当高温持续一段时间后,易分解的有机物(包括纤维素等)已大部分分解,只剩下部分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和新形成的腐殖质,此时微生物活性下降,发热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