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大国”日本的中小学防震措施和防灾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日本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及灾害特点,格外重视灾害教育。
经过几十年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日本的灾害教育在防范化解灾害风险、减轻灾害损失方面卓有成效。
本文通过对日本灾害教育的背景、定位与变化、实践探索进行研究,结合目前我国灾害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启示建议。
日本灾害教育研究及其启示■ 师尚红环球日本的防灾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各种类型的灾害教育较为普遍地落实于学校活动、民众与社区活动中,成为日本民众生活的一部分,这也促成了日本防灾文化的形成。
日本政府积极为国民创设灾害教育的环境,强化防灾减灾文化场所和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公共文化场所的重要防灾宣传作用、特大重大自然灾害遗址和有关纪念馆的宣传教育和警示作用。
与此同时,不断加强社会各界应急管理水平,完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等合作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工作机制,从而提升社会各界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文化素养。
日本灾害教育的变化与发展防灾教育在日本并非新生事物。
从历史上看,日本防灾教育的定位和方向经常发生变化。
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是日本灾难教育的转折点,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则再次让人们认识到灾难教育的必要性。
阪神•淡路大地震后,除了“防灾”一词之外,“减灾”一词开始被使用;防灾教育由每个人单独进行疏散演习的“单独训练型”向传递互相帮助和同情精神及从灾难中汲取教训1的“新型防灾教育”转变。
东日本大地震后,与自然灾害相对应的防灾教育与防灾管理的内容和方法被记录下来。
由于在地震中学生与教职员工等学校相关人员死亡、失踪人数超过700人,文部科学省重新审视了防灾教育和防灾管理,并提出有必要提高学校教职工在灾害教育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文部科学省从2011年开始实施“复兴教育支援事业”,推进多主体特色教育。
日本灾害教育的开展日本灾害教育由国家给予政策、师资、管理等方面的有力保障,以学校作为实施主体,同时得到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社会单元的协作支持,整体呈现“政府主导、社会主动、多元参与、层级多样”的特点。
5.12防震减灾主题教案(通用10篇)5.12防震减灾主题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
2.掌握避震要点,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3.消出地震恐慌,知道地震不可怕,培养学生只要团结,就会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宣布班会开始:同学们大家好!谁都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地震灾害属于自然灾害,它是世界上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和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一个悲痛的话题!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并且还引发了大面积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
这次大地震共造成人员死亡和失踪近八万人,伤几十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其破坏之严重、人员伤亡之多、救灾难度之大均为历史罕见。
3月10日云南盈江县发生了5.8级地震,最近日本也发生了8.8级大地震。
可以说地震是人类无法抗拒的。
今天的班会我们来全面地了解地震有关知识,做好防震安全教育,并进行一次地震逃身演练。
1、提问:你是否听到过地震的消息?讲给大家听一听。
2、谈话:关于地震,你想知道哪些问题?二、地震知识讲解(多媒体出示图片)(1)地震发生时,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
我们要先考虑人身安全,无论如何,也要保护好头部。
(2)、在家里地震时可暂躲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俱下,或躲在楼房卫生间等小空间房内。
随手用物件护头以免砸伤或被泥沙烟尘呛住。
(3)、父母如果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和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
(4)、住在高层楼房里时,不要向阳台跑,尤其不可跳楼。
(5)、正在上课时,学生应躲在课桌和小床下,不要乱跑和擅自离开学校。
(6)、在街道上的行人,不要躲避在电线变压器、烟囱及高大建筑物附近。
三、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怎做呢?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要动作机灵的躲避。
1.在房屋里,则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床底下。
防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5篇防震平安教育主题班会篇1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重要性,懂得珍惜生命。
2、学习消防学问,具体了解对火灾的处理方法。
3、知道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要机灵、英勇,不惊慌,不蛮干。
教学重、难点:1、学会拨打119,当地时间危险发生的时候能够机灵、英勇,不惊慌,不蛮干。
2、学会火灾逃命的方法。
教具预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我们每天早上上学去的时候,家里人都对我们说了些什么?(学生回答多数会是交待平安的话)师:为什么每天都说同样的话呢?一个人的生命是宏大的,他可以有很多的创造制造,有可能转变人类的生活。
同时我们的生命又是脆弱的,危险时时都在我们的身边。
请大家一起来看大屏幕,这是发生在宁安市的一次空前的大灾难:20__年6月10日下午3时15分,正值我们还清静的坐在教室内读书的时候,一场由暴雨引发的山洪无情地冲进了沙兰镇中心小学,洪水夺走了100多个幼小的生命,给很多家长和老师心中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创伤。
(课件展示图片,老师讲解)师: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应当怎么办?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交流当危险发生的时候。
(课件出示课题)二、师生互动活动:1、如何拔打119创设着火了的情境(由两名学生表演创设情境,一名演家中着火了的小主人,小主人看到着火了惊慌地乱喊乱叫;一名演大火,叫嚷着要烧了一切。
)师:遇到这样的情况,他这样慌里惊慌、乱喊乱叫对不对?应当怎么做呢?(学生讨论交流后多数会说不要惊慌,快打119。
依据情况决定用不用全班讨论)2、与119对话表演:大火围着小主人转,小主人打了119拿着电话问全部学生:“我该怎样和他们讲呢?都要说些什么呢?师:下面我们就请每一组都来讨论,制定拨打119的详细过程,一会用表演的方式来汇报讨论的结果。
(老师依据学生的表演情况组织学生得到最详细的方法)三、火灾自救方法(老师课前布置学生调查火灾中逃命的方法,要求记住是如何得到的逃命方法)1、(表演:拨打完119后,小主人松了一口气,说:“这回我可以坐下来等消防员叔叔来救我了。
日本大地震与日本防震减灾法律制度日本防震减灾法律制度,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法律法规:一是防灾方面的一般性法律,如《灾害对策基本法》、《关于为处理严重灾害采取特别财政援助等的法律》、《关于国家为防灾促进集团转移事业采取的财政特别措施等的法律》、《灾害救助法》、《关于拨发灾害抚恤金等的法律》及《关于为保护特定非常灾害受害者权益采取特别措施的法律》等;二是与防震减灾有关的专门法律,如《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关于与地震防灾对策加强地区地震对策紧急整备事业有关的国家财政特别措施的法律》、《关于阪神淡路大震灾复兴基本方针及组织的法律》及《关于为处理阪神淡路大震灾的特别财政援助及扶助的法律》;三是与防震减灾相关的其他法律,如《公共土木设施灾害恢复事业费国库负担法》、《关于农林水产业设施灾害恢复事业费国库补助暂定措施的法律》、《关于台风常袭地带防除灾害的特别措施法》及《活动火山对策特别措施法》等。
1964年发生新泓地震,这是一次次生灾害很突出的大地震。
地震除直接摧毁建筑物和设施外,地基的液化失效和油库大火造成了巨大损失,社会各界纷纷要求对地震灾害立法。
政府官员和科学家开始认识到地震预报是一种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此后就开始了日本政府的地震预报五年计划以中央防灾会议与地方防灾会议为依托以防灾计划为基础的防震减灾应急预案体系目前的日本防震减灾法律制度一个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以防灾会议为依托的“防灾计划”体系。
这一制度包含了防震减灾的“组织体制”与“规划或预案体系”等等防震减灾组织管理和预防准备的内容,表明日本防震减灾法律制度价值核心在于“预防为主”、“管理优先”。
具体说来,日本的防震减灾组织体制建设,分为中央防灾会议和地方防灾会议。
而防灾计划同时也与组织体制密切关联,分为中央防灾计划与地方防灾计划两类。
1961年出台的《灾害对策基本法》对此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1、中央防灾会议(1)中央防灾会议的基本法律职责在总理府设置中央防灾会议。
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具体有哪些地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突发性自然灾害。
我们该如何去预防地震对我们的伤害呢?下面就让店铺为大家带来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地震的危害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
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受到过地震的侵扰。
中国,由于地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之间,因此历史上也发生过很多破坏性很大的地震。
如1556年发生在陕西关中的8级地震造成了死亡83万余人的惨剧,这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20世纪以来,我国境内影响较大的地震主要有三次:一次是1966年3月8日及3月22日发生在河南省邢台地区的强烈地震,在震中地区几乎所有的房屋全部倒塌;另一次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地震,十几秒内,这座随着开滦煤矿的开发而兴起,有着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就变成了一片废墟,在这次震灾中,死亡24万多人,重伤16万人,轻伤36万人;还有就是今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里氏8.0级地震,死亡及失踪人数超过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南阳市地质构造复杂,也是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1946年10月23日南阳6.5级地震,震中烈度达Ⅷ度,死伤人口约1万人,是我省历史上发生过的最大地震。
自1970年有仪器记录以来,南阳小震活动不断,每天都有发生,较为显著的地震活动有:1973年11月29日,淅川宋湾发生ML5.1级地震,有感范围波及淅川、内乡、湖北均县等地;1976年2月11日至2月28日,内乡发生的ML4.0级震群活动;1991年10月13日桐柏县发生的3.1级有感震群;2000年4月29日,内乡县马山口和镇平县高丘之间发生ML4.7级地震,这是南阳市自1973年11月淅川宋湾5.1级震群以来最大的地震,共造成1人死亡,28人受伤(其中重伤7人),经济损失5600余万元。
日本地震预防及应对措施日本地处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处,是地震频繁活动的地区。
但是日本人的防震预防措施也很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日本地震防范措施,欢迎阅读。
日本地震预防应对措施:社会教育日本儿童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会吩咐所有家长为孩子准备一顶棉帽子(在日本叫防灾头巾),其用意当然是一旦发生地震,学校就会让孩子们立即戴上这些帽子,保护自己。
而在平时,这些帽子就套在座椅背上。
学校每年实行一次地震演习,借助区里的地震体验车让学生“亲身经历”地震。
为了让地震的灾害减低到最低限度,日本各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防灾组织的建立、教师防灾研修、学生防灾知识的学习和防灾演习等防灾教育工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中小学一般都把防灾教育列入学校年间教育计划中,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
如在理科、社会等课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地震发生的机理、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过去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的特征等,在道德课、综合学习课、课外活动等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讲解日常生活中防灾的注意事项、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以提高学生的放在技能。
防灾演习是把学生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的一项综合活动,日本各校分别针对地震发生在课上、课间、放学回家途中等不同情形进行各种实战训练,并请防灾教育专家或当地消防员来校指导,总结每次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改进。
日本地震预防应对措施:完善的建筑物为了抵御地震的破坏,日本的高层建筑普遍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
这种技术,就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缓冲地震带来的晃动。
其次,日本建筑在选材上也格外讲究,比如在欧洲、中国经常被当作主要建筑材料的砖瓦,很难在日本的建筑物中找到其踪影。
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证明砖结构房屋不抗震,从那以后,砖结构建筑在日本几乎不再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另外,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日本普通的民宅采用了箱体设计——地震发生时,房屋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
2024年学校防震减灾计划为了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师生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升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我校依据市教育局的整体部署,并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方案:一、活动时间活动将持续至____日,其中____月____日为全国第一个防灾减灾日。
二、指导思想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运用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手段,在校园内深入推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升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效果,动员广大师生共同参与防灾减灾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三、活动主题学习安全知识,掌握避险技能,预防安全事故。
四、活动原则坚持教育性、科学性、普及性原则。
五、宣传内容1. 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传授防灾减灾的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的应急知识。
2. 介绍应对____的有效处置方法和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
六、活动安排1. 成立防灾减灾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组长姚顺国、副组长涂前才、冷永谋,以及李金山、程昌标、朱本理、朱浩等各位班主任。
2. 张贴宣传横幅,普及安全知识,提升避险技能,预防安全事故。
3. 在国旗下讲话中向祖国致敬,纪念汶川大地震。
政教处将部署学校宣传周工作,号召全校师生认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生存能力,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4. 召开教师会议,学习____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的文件精神,提高教职员工的应急管理能力。
5. 各班级出一期以“加强防灾减灾,创建____校园”为主题的防灾减灾、交通安全和防溺水的黑板报,并通过发放告家长书,协助学校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6. 通过班队会等活动,向师生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包括地震、防震、避震知识、农村砖房屋抗震知识、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基本知识、常见事故现场救护知识、科学防控甲型H1N1流感知识、天气灾害知识、防溺水安全教育及交通安全教育。
全国防灾减灾日教育班会教案全国防灾减灾日教育班会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全国防灾减灾日教育班会教案(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全国防灾减灾日教育班会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演练遇到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学生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
活动准备:有关地震防震图片和VCD,防震科普片和防震科普宣传画。
活动过程:一、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1、讲解(地震预兆)2、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3、动物反常情形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二、教师讲解有关地震时应注意的问题:调地震来时注意的问题:1、家庭应准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
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
较高家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
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发布临时地震预报后,家庭成员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路线和地点疏散。
2、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a.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
地震大国”日本的中小学防震措施和防灾教育在日本,75%的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的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
但是,由恐惧而生的不是恐慌,而是从娃娃抓起的危机意识和行动。
众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但是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却不多。
日本为什么能将“地震大国”变为“减灾大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恐惧感转化为危机意识日本人对自然灾害中的地震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恐惧感。
调查显示,高达75%的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的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
为此,有60%的家庭购置了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和药品,有20%的家庭储存了应急食品,有86%的民众确认过去附近避难所的路线。
日本地方自治团体和学校也为应对地震灾害而采取了措施。
在只有10万人口的千叶县镰谷市,在3所小学和2所初中建造了5座40吨的耐震储水池和水井,配置了发电机,即使在断电情况下每分钟也能提供120升饮用水。
该市设置了3个防灾仓库,如北部小学的仓库长期储存防灾食品64580份、饮用水袋4500个、简易厕所42个、帐篷12顶、担架60副、药品48箱、毛毯2440床,等等。
该市还在16所中小学和3所幼儿园设置了25个避难所和11个临时救护所。
另外,还配备了67个户外喇叭、10个车载式无线电发射台。
当强烈地震等灾难来临时,即使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师生和当地居民也能依靠这些食品和设备实行自救。
防灾教育持之以恒为了把地震的灾害减低到最低限度,日本各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防灾组织的建立、教师进修、学生防灾知识的学习和防灾演练等工作。
以兵库县为例,该县所有的小学、初中、高中和特殊学校都有常设的防灾教育委员会,负责防灾指南手册的编制、教职员分工、规划和实施防灾教育等工作。
该县有77%的小学、69%的初中、60%的高中和43%的特殊学校展开了定期的相关防灾对策、指导学生防灾方法、学生心理辅导为主要内容的教师防灾进修或研讨会。
日本的灾害对策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日本是世界上地震、台风、海啸、暴雨等自然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素有“地震国”之称。
在与自然灾害的长期抗争中,日本形成了一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完善的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综合性灾害对策体制,主要表现在灾害对策立法、灾害应对机制及防灾教育机制三个方面。
一、日本的灾害对策立法作为世界上较早制定灾害对策法律的国家,日本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灾害对策法律体系,每一次重大灾害发生后往往就会出台一部重要法律。
日本灾害对策法律共53部,按照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灾害对策基本法、灾害预防和防灾规划相关法、灾害紧急对应相关法、灾后重建和复兴法以及灾害管理组织法五大类。
①其中,《灾害对策基本法》是日本灾害预防、灾害紧急应对和灾后重建的根本大法,可以说是日本防灾减灾抗灾的“总宪章”、“防灾宪法”,其他灾害对策法律法规均在这部“抗灾宪法”的基础上展开。
②日本关于地震的法律涉及地震观测、紧急应对、抗震支援、地震研究等方面,与地震灾害有关的基本法有三部,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及财政金融措施有直接关系的法律有《建筑物抗震改修促进法》(1995年)、《地震对策财政特别措施法》(1980年)、《地震保险法》(1965年)、《受灾者生活再建支援法》(1998年)等24部。
③1978年12月,日本政府国土厅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
1995年1月日本发生举世震惊的阪神大地震后,制定了《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④,并对1950年就制定的《建筑基准法》进行了1996年、2000年、2006年连续三次修订,大大提高了各类建筑的抗震基准。
1995年日本还制定了《建筑物抗震改修促进法》,要求学校、体育馆、医院、剧院、商场等公用建筑增加超过普通楼房的抗震强度。
⑤日本的其他灾害立法包括《气候变暖对策法》、《防洪法》、《森林法》、《气象业务法》、《灾害资助法》、《海岸法》等。
⑥二、日本的灾害应对机制依据上述法律,日本建立起了完善的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和灾害应对处理机制:第一,建立全国性防灾组织体制。
日本恶劣的环境及其对灾难的应对措施一、序日本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岛国,我们对于它的了解,除了当年的侵华战争,也就仅仅局限于电视剧或是一些电视介绍,因此也让日本蒙上了一层特殊的色彩。
但日本美丽的自然环境却一直令我神往。
神圣的富士山、浪漫的樱花、被称为花海的北海道……举世闻名。
但同时闻名的也有它恶劣的环境。
火山喷发、地震、海啸、台风、水灾等,尤其是火山喷发和地震,几乎已成为家常便饭。
奇怪的是,很少听到有惊人的死伤人数。
这就得益于日本强大的防灾措施。
二、正文1、恶劣的环境(1)地震日本是个岛国,列岛南北狭长,地形也很复杂。
日本地震如此之多的原因是由于地处被称为“板块”的巨大地壳的相接之处。
这些板块每年以数厘米的速度移动,海洋一侧的板块一边慢慢牵引陆地一侧板块的边缘,一边将其挤压于自身之下。
这样,交接处的陆地一侧的板块便被积蓄出回弹之力,当这种能量达到极限的时候,陆地板块就会瞬间回弹,地壳遭到破坏从而发生强烈地震。
这就是日本频发的“海沟型地震”。
这种情况下的日本,各地频繁发生地震,仅4级的地震可以说基本上每天都有,可谓“地震大国”。
日本遭受了多次重大地震灾害,例如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死亡及失踪者达到10万5000人、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死亡人数达到6434人。
最近的一次大地震是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于3月11日14点46分,震级达9.0级,为日本观测史上最大规模的地震,震源地在宫城县以东附近。
事实上此次地震给日本造成了重大灾害的,是大大超出了人们所预料的巨大海啸。
它的影响力,超过了1923年的7.9级关东大地震。
那时的死亡和下落不明人数超过10万5000人。
而截止到4月27日,因此次地震和海啸死亡的人数达1万4508人,下落不明人数为1万1452人。
建筑物全部或一半损毁的共计10万3000多户,部分损毁的建筑物将近21万8000户。
地震发生后已经1个多月的今天,依然有大约13万人在18个都道县的大约2500处避难所里度过着避难生活。
日本防震救灾的做法、经验及启示率团赴日本考察旅游业发展时,我们特地留意考察了日本的防震救灾工作。
日本在防震救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一)日本高度重视防震救灾教育,着力提升民众的防震救灾意识、知识和技能。
地震来临时,这些意识、知识和技能在自救互救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就启示我们,减轻地震灾害,必须在加强预防上下功夫,把强化防震救灾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见闻:5月18日,我们抵达日本后入住的第一个宾馆是大阪酒店。
走进宾馆,我们就看到了醒目的地震避难通道指示牌;走进房间,看到桌上摆放了紧急避难说明书,上面详细说明了避难通道和避难常识。
类似的情况,在日本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
这些场景使我们无形中受到了一次防震救灾教育,并掌握了相关的自救知识。
场景的背后,说明日本的防震救灾教育已无处不在、深入人心。
据了解,日本十分强调,防震救灾最关键的是国民个人的努力以及地区内民众的相互帮助,个人的自助和地区的共助比国家提供的公助更重要。
因为在地震发生之后,由于受灾地区的通讯系统和交通运输中断,中央政府往往很难了解灾区的实际情况,外部救援人员一般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够赶赴灾区。
鉴此,日本在长期的防震救灾实践中积累的首要一条经验,就是加强防震救灾教育工作。
一是全民教育。
每年9月1日是日本防灾日,8月30日至9 月5日是日本防灾周。
在防灾日和防灾周,日本各行各业都要进行各种形式的防震演习,不仅使民众增强了防震意识,而且使他们掌握了防震知识和技能。
二是学校教育。
日本的成功做法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防震救灾意识和技能。
日本的小学每月都要进行防震演习,以便小学生在真正遭遇地震时不但不慌乱,而且懂得如何规避和救助。
三是地震体验。
日本全国各地设有许多体验中心,免费向市民开放。
中心内有模拟地震的震动平台和模拟火灾现场的烟雾走廊,供市民亲身体验6 级地震的状态。
在京都市民防灾训练中心,我们看到前来参观和接受防灾教育的人群络绎不绝。
防震减灾的教案设计(精选8篇)防震减灾的教案设计篇1活动目标:1.了解地震的有关常识,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
2.能沉着、冷静面对危险情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激发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兴趣。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危险,不能去玩耍。
活动准备:1.课件.2.急救箱(书包)及物品图片:(手电筒、饼干、水、创可贴、钳子、手套、口罩、哨子等)活动过程:一、地震的危害1.孩子们,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播放视频)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发言)2.看图片小结地震的危害。
师:地震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灾难,地震发生后,房屋会倒塌、大桥会断裂、山体会滑坡,给我们的生命、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课件)二、地震来了怎么办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教师:原来地震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伤害,那如果地震突然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我们自己呢?(讨论)2、幼儿观看室内自救动画,掌握正确的躲避方法。
1)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动画片,看看动画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播放视频)师:地震来时躲在什么地方才是最佳躲避地点?小结:发生地震后,能形成"生命三角空间"的地方是最佳的躲避地点。
哪些地方能形成生命三角呢?我请几个小朋友在教室里找找。
(教师拿一块地垫斜着靠上去边检查边小结:衣柜的旁边能形成生命三角、沙发的旁边能形成生命三角,__X小朋友虽然找到了生命三角,但还是被倒下的天花板砸到了头,这是为什么呢?怎样的姿势才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头尽量向胸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和颈部。
2)师::地震来时如果我们在家里,我们要找哪些安全的地方躲避?师:躲在坚固的家具(桌子、床、沙发)的旁边,这些地方在室内房屋倒塌后能形成生命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
姓名:徐琪琼学号:090123378 成绩: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年级/专业:09化学师范题目2:日本3.11大地震造成哪些重大的环境问题,简述其危害和预防措施。
火灾:出现燃气泄漏和火灾等情况。
炼油厂发生火灾,引发连环爆炸,制铁所发生火灾。
大楼也相继失火。
由于日本很多都是木质结构住房,一旦发生火情,很难及时灭火。
海啸:地震引发约10米高海啸,凶猛海啸卷起日本东北海岸的船只、车辆和货柜,挟带土石的混浊海水冲进陆地,淹没房屋和农田,毫不留情吞噬所及的景物。
离海岸仅一公里的仙台机场泡在水中,跑道大半遭土石掩埋,岩手县花卷机场也关闭,茨城县完工不过一年的机场有大片屋顶震落。
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期影响第一就是悬浮物进入海洋,污染海水。
第二是藻华暴发。
好在日本现在天气很冷,基本上不会暴发。
但天气暖和后,仍有可能发生,进而产生环境毒素,污染海洋。
第三是核电泄漏等问题,人是可以赶紧躲起来。
而植物,动物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影响,而且影响时间更长。
宫城海区渔业调整委员会6日表示,根据日本渔业法有关规定,受大地震的影响,宫城县沿岸渔民将停业至5月底。
另外,由于北茨城市附近海域捕捞的玉筋鱼幼鱼体内检测出放射性铯超标,茨城县大部分渔业协会6日宣布暂停渔业。
核事故:自12日来,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接连发生爆炸,核泄漏情况加剧火山喷发:位于日本九州岛南部鹿儿岛县与宫崎县交界处的雾岛山新燃岳火山当天下午再次喷发,喷烟高度达4000米。
火灾处理:发生火灾后,要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
报警时,不要紧张,简要说清发生火灾地点,如哪个区、哪条路、哪个住宅区、第几栋楼,几层楼,烧什么东西,有条件的到路口引导消防车进来,争取时间让消防队员及时赶到现场灭火、救人。
着火的时候,首先用水冷却。
直到冷却到不痛为止。
或是浸泡在水里效果更好。
重要的是,为了防止火烧到衣服,必须把衣服用水冷却掉。
一旦脱掉冷却的衣服,皮肤和衣服就可能有危险。
海啸预防:1、去海边的时候,要注意附近地震的报告,要知道,海啸随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地震大国”日本的中小学防震措施和防灾教育
在日本,75%的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的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
但是,由恐惧而生的不是恐慌,而是从娃娃抓起的危机意识和行动。
众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但是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却不多。
日本为什么能将“地震大国”变为“减灾大国”?其原因是多方
面的。
恐惧感转化为危机意识
日本人对自然灾害中的地震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恐惧感。
调查显示,高达75%的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的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
为此,有60%的家庭购置了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和药品,有20%的家庭储存了应急食品,有86%的民众确认过去附近避难所的路线。
日本地方自治团体和学校也为应对地震灾害而采取了措施。
在只有10万人口的千叶县镰谷市,在3所小学和2所初中建造了5座40吨的耐震储水池和水井,配置了发电机,即使在断电情况下每分钟也能提供120升饮用水。
该市设置了3个防灾仓库,如北部小学的仓库
长期储存防灾食品64580份、饮用水袋4500个、简易厕所42个、帐篷12顶、担架60副、药品48箱、毛毯2440床,等等。
该市还在16所中小学和3所幼儿园设置了25个避难所和11个临时救护所。
另外,还配备了67个户外喇叭、10个车载式无线电发射台。
当强烈地震等灾难来临时,即使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师生和当地居民也能
依靠这些食品和设备进行自救。
防灾教育持之以恒
为了把地震的灾害减低到最低限度,日本各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防灾组织的建立、教师进修、学生防灾知识的学习和防灾演练等工作。
以兵库县为例,该县所有的小学、初中、高中和特殊学校都有常设的防灾教育委员会,负责防灾指南手册的编制、教职员分工、规划和实施防灾教育等工作。
该县有77%的小学、69%的初中、60%的高中和43%的特殊学校开展了定期的有关防灾对策、指导学生防灾方法、学生心理辅导为主要内容的教师防灾进修或研讨会。
几乎所有学校每年都要实施1至2次防灾演练,近30%的小学每年举行防灾演练4次以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中小学一般都把防灾教育列入学校正式教育计划中,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
如在理科、社会等课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地震发生的原理、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过去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的特征等;在道德课、综合学习课、课外活动等时间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讲解日常生活中防灾的注意事项、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什么行动,以提高学生防灾的实际技能。
防灾演习是把
学生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的一项综合活动,日本各校分别针对地震发生在课上、课间、放学回家途中等不同情形进行各种实战训练,并请防灾教育专家或当地消防员来校指导,总结每次训练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演练时改进。
由于日本各地学校防灾教育都能做到持之以恒,所以当地震来临时,教师和学生大多能迅速作出正确的避难行动,避免了无谓伤亡。
达标校舍须抗7级地震
日本中小学在大地震中的伤亡率之所以很低,当然主要归因于校舍的耐震性能比较高。
根据2009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对全国中小学校舍耐震性能的调查结果,日本六成以上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校舍到达了日本政府规定的耐震标准,即“在发生强6级至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时,校舍虽然有部分损伤但不会倒塌、没有人员死亡”。
按照日本气象厅对地震的分类,强6级地震是指地震发生时人类无法站立、爬行的状态,而7级地震指人类不仅无法自由行动,连几公斤的家电都能在屋内横飞的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特殊学校校舍合格的
比例更高,达到82%。
按照《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日本各地政府有义务对所有校舍的耐震性能进行检测,并予以公示。
凡未到达耐震标准的校舍,根据其轻重缓急分批进行加固或改建。
法律规定,日本国库负责校舍加固或改建费用的比例是86.7%,地方政府负责承担其余的费用。
2010年,日本国库拨款1086亿日元用于全国2100座校舍的耐震改造工程,
日本计划在未来5年内使日本全国90%的中小学校舍都能到达耐震标
准。
在当前巨大的财政赤字下,日本政府不惜拨出巨款加固改建校舍,主要基于这样的理念:第一,学校是学生一天当中大部分时间生活学习的地方,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他们的生命,校舍的耐震性能尤其必要;第二,大部分的公立学校都将用作地震灾害发生时的应急避难场所,所以它必须具有一定的耐震性能,不仅能经得起主震而且必须经得起余震的不断冲击;第三,校舍加固或改建的费用要远远小于因地震引起校舍大量倒塌的重建费用。
总而言之,面对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日本各地中小学在硬件、软件上双管齐下,积极应对,把避免伤亡的努力尽力做在大地震发生之前,这对我们思考今后的救灾减灾对策或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