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事思想的基本观念美国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美国军事思
- 格式:ppt
- 大小:450.51 KB
- 文档页数:46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队,是中国武装力量的主体,由现役部队和(D)组成。
A、武装警察部队。
B、民兵。
C、第二炮兵。
D、预备役部队。
5、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A)万千米,海岸线1.8万千米。
A、2.2.B、960.C、2.8、D、1300.6、美国武装力量主要由现役部队、(D)和后备役部队组成。
A、海岸警卫队。
B、民兵。
C、国民警卫队。
D、军内工作的文职人员。
7、(D)又称轨道器,是带有机翼,靠运载火箭发射进入太空轨道,返回地面时能在机场跑道水平着陆,并可重复使用的兼有载人、运货功能的航天器。
A、运载火箭。
B、载人飞船。
C、空间站。
D、航天飞机。
8、《孙子兵法》,史记为82卷,图9卷,现存仅为(C)A、9篇.B、11篇.C、13篇.D、15篇.9、中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A)多个岛屿。
A、6500.B、7000.C、7500.D、500.10、航天器若想飞离地球,飞向宇宙,必须借助运载火箭的推力使其具备一定的速度,以克服地球的强大引力。
其中的第一宇宙速度为(A)A、7.9千米/秒。
B、11.2千米/秒。
C、16.7千米/秒。
D、18.1千米/秒。
11、国防的基本类型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四种。
A:联合型B:联盟型C:组合型D:结合型12、国防教育法于是(2001年4月28日)经九届人大代21次会议通过,共6章38条。
A:2002年4月28日B:2002年3月28日C:2001年4月28日D:2001年3月28日13、《兵役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A:预备役B:后备伇C:基干民兵D:文职人员14、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于(1927年8月1日)诞生。
A:1929年10月1日B:1927年10月1日C:1928年10月1日D:1927年8月1日15、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是在什么时间发表的?(1936年12月)A、1936年12月B、1937年11月C、1935年10月D、1938年12月16、人民军队的三大民主是什么?(政治、经济、军事)A、政治、经济、军事B、政治、文化、军事C、政治、训练、军事D、训练、生活、军事17、武器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力量)。
军事理论复习题一、填空题1.现代陆军是一支由多兵种组成的合成军队。
2.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有阶级性、实践性、时代性和继承性。
3.美国小布什的“两个有效战略”以中国为主要作战对象,极力宣扬“中国威胁论”。
4.构成未来信息化战争三大支柱的应用性军事高技术包括:精确制导技术、电子对抗技术、指挥自动化系统。
5.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将呈现新的形态,高技术、高强度、高消耗、的特性更加明显。
6.《国防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一部综合性的调整和规范我国国防与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部门法。
7.11.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指出,战争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8.我们坚持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这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9.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10.先进的军事技术与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学说和部队编成是军事变革的三要素,要发生军事变革,三者缺一不可。
11.雷达对抗的内容包括:雷达侦察、雷达干扰、反辐射摧毁。
12.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
13.战略这个概念产生于军事斗争的实践,长期以来也一直应用于军事领域。
14.国际战略格局的新旧转换,是以重大国际事件为导点和标志的。
15.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陆地边界22000多千米,海岸线18000 多千米,周边国家多达29个,其中直接接壤的国家就有14 个。
16.精确制导武器这一术语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了精确制导炸弹。
17.导弹一般由弹头、弹体、推进系统、弹上制导设备、和弹上电源等部分构成。
18.C4ISR系统中的“S”和“R”分别表示为监视和侦察。
19.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奠定了毛泽东在我党我军的领导地位。
20.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军事实践活动发生了两个显著变化:一是火器、开始在军队装备中占重要地位;二是雇佣兵制代替了封建骑士制度。
军事理论答案1.国防的含义是什么?P1分哪几种类型?P2其地位和作用?P3答:国防: 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
地位和作用:1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2 国防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 3 国防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2.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14答:国防建设通常包括常备军建设、后备力量建设、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设、国防科技建设、国防设施建设以及国防教育、国防外交等3.公民的国防义务有哪五个方面?P19答:①兵役义务②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③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④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⑤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的义务4.国防动员的定义及内容?P26答:(1)国防动员也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对人力、物力、财力统一调动的紧急措施。
(2)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国防交通动员政治动员。
5.高校开设军事课的意义?P22答:高校开设军事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体现了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了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了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6.开设国防教育应贯彻什么方针?P22答:我国国防教育的方针是: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
7.我国的兵役制度是什么?P20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8.我国的武装力量由哪几个部分组成?P28答:中国武装力量是由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构成9.我国的武装力量任务是什么?P29答: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10.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几大军种组成 , 分别成立的时间?P30答:陆1927年8月月1日、海1949年4月月23日、空1949年11月11日、第二炮兵1966年7月1日11.什么是中国三位一体的的战略核力量?答:三位一体核力量就是陆基空基海基核力量12.中国解放军有哪三大条令?P185答:《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13.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P37答:军事思想的基本含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军事职业教育识途认图试题答案1、我国最早使用信息化战争概念的是著名科学家是()。
[单选题] *A、钱学森(正确答案)B、邓稼先C、李四光D、钱三强2、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时间()。
[单选题] *A、 1948年11月11日B、 1951年11月11日C、 1949年11月11日(正确答案)D、 1950年11月11日3、海上作战平台的发展趋势之一:采用新型动力装置,提高水面舰艇的()能力。
[单选题] *A、机动(正确答案)B、制海C、打击D、登陆4、()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单选题] *A、经济强盛C、科技进步D、国防意识5、全球核武器储备规模在20世纪()年代末期达到顶峰。
[单选题] *A、 60B、 90C、 80(正确答案)D、 706、狭义上理解的军事革命即军事()革命。
[单选题] *A、文化B、理论C、技术(正确答案)D、装备7、孙子提出了军队将帅应当具备五种德行是()。
[单选题] *A、智、信、仁、勇、严(正确答案)B、道、天、地、将、法C、礼、仁、信、义、勇D、文、武、刚、柔、义8、国防动员对象具有()。
[单选题] *A、政治性B、权威性D、计划性9、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创建于()。
[单选题] *A、 1948年4月23日B、 1951年4月23日C、 1949年4月23日(正确答案)D、 1950年4月23日10、遭受核武器打击的国家是()。
[单选题] *A、法国B、俄罗斯C、美国D、日本(正确答案)11、军事理论是武器装备、军事人员、体制编制的“软件”,它决定着这三者的运行()。
[单选题] *A、快慢B、大小C、效率(正确答案)D、好坏12、2015年3月12日习近平在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
[单选题] *A、国家政策C、国防战略D、国防外交13、()是强军必由之路,创新是引领强军第一动力。
[单选题] *A、改革(正确答案)B、借鉴C、训练D、忍耐14、军事实力保证了()在俄格冲突、乌克兰危机、叙利亚问题上能够抢得战略先机。
美国军事思想来源:互联网责编:大嘴作者:佚名时间:2005-12-05【大中小】美国官方和军事理论界关于战争、军队和作战等问题的系统理性认识。
是美国长期军事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美国进行战争和军队建设等军事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
简史美国作为只有200多年历史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军事思想是在汲取世界古典军事思想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军事思想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美国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美国独立战争到美国内战美国建国初期,军事思想基本上沿袭西欧国家的军事理论。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的经验为其军事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著名军事统帅G.华盛顿、A.汉密尔顿等人根据独立战争经验,提出一套适合当时美国国情的作战与建军思想。
在战略指导上,主张发挥独立战争的政治优势,对内动员群众包括黑人参加战争;对外利用矛盾,争取支持,孤立和打击英国。
在作战方针上,强调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不与敌人拼消耗,不计一城一地得失,以消灭英军有生力量为目标;主张灵活运用战术,以散开队形取代欧洲传统的线式队形。
在军队建设上,提出文官治军,实行正规军、民兵与志愿军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建立小型常备军,重点发展海军,同时发展军事工业等。
但是,他们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进入19世纪后,早期从事军事理论研究的一些学者,如D.H.马汉和H.W.哈勒克等人,开始介绍欧洲的军事思想特别是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的经验,为美国军事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养料。
马汉认为,战争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战争作为一门艺术,包括战略、筑城、后勤和战术四部分。
哈勒克认为,战略是在具有决定意义的地点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艺术,是交战双方在火炮射程以外采取的敌对行动。
马汉认为,只有进攻才能取胜,在战略防御中攻击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但对阵地坚固之敌不宜正面攻击,而应采取迂回战法。
他们都肯定防御工事的价值,认为处于劣势的一方依靠要塞足以抵御拥有优势的敌舰队的攻击。
中西方军事思想对比杜燕波对双方军事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和中西方军事思想发展的源头及基本脉络理论都可能从《战争论》找到踪迹;中国军事理论则以《孙子兵法》为总的根源而发扬光大。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战争论》诞生于18世纪后拿破仑战争时代,《孙的正确指导下,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并在建国初期打赢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从而奠定了新中国不容忽视的国际地位。
1999年,乔良、王湘穗合著的《超限战》号称“21世纪集东方智慧之大成的军事学术”,一经出版便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据说,该书是三本中国人写的、入选美国西点军校“必读书目”的作品之一(另外两本分别是《孙子兵法》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足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人民军队开启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新征程,并逐渐形成伟大的习近平强军思想。
西方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西方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同时代并立的还有约米尼的《战争的艺术》——在当时,后者的影响力一度超过《战争论》,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军官几乎人手一本《战争的艺术》。
一战前后,随着飞机、坦克等机械化兵力的出现,西方军事学术进入空前繁荣期,涌现出英国富勒的《装甲战》、意大利杜黑的《制空权》、德国鲁登道夫的《总体战》和古德里安的“闪电战”理论、苏联图哈切夫斯基的“大纵深战役理论”等军事理论(论著)。
二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实力大不如前,世界进入美国一家独大时代。
1982年,在反思越南战争失败教训的基础上,美军将“空地一体战”理论写入作战条令。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成功实践了刚刚提出的“五环打击论”,取得令人侧目的作战效果。
几乎同《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思想的开源之作(layered stand-off)就是美国人造的词,用来形容现代条件下中、俄军队的强大攻防与反击能力。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概念”,正如数学、物理等理工科一样,概念是逻辑(科学)的起点。
美国军事思想精髓及点评美国军事思想精髓及点评威慑战略美国军事战略的核⼼就是威慑战略。
通过威慑来实现不战⽽胜,通过让敌⼈确信与美国作战不是战败就是损失惨重来慑⽌敌⼈的进攻,使敌⼈不敢先发制⼈,从⽽获得先发制⼈的战争主动权和战略主动权。
美国构建起从纯威慑到实战威慑,从常规威慑、核威慑、太空威慑到战争潜⼒威慑,从本国威慑到联盟威慑,从防御性威慑、升级性威慑到报复性威慑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整体威慑。
美国的威慑战略就是以强⼤的军事实⼒相威胁,⽤政治、经济、外交、舆论、科技等⼿段慑服对⼿,以达到不战⽽维护美国利益的⽬的。
防御性威慑就是⽤前沿部署、⾼度战备和战略预备队构筑起可靠的防御体系,使敌⼈确信其进攻不会得逞,从⽽不敢发动战争。
升级性威慑就是使敌⼈确信⼀旦发动进攻,战争将逐步升级,得不偿失,从⽽放弃进攻。
报复性威慑就是使敌⼈确信战争升级后,美国将对其要害⽬标进⾏报复性打击,迫使其停战。
点评:美军的战略核⼼是威慑战略,那中国的战略核⼼⼜是什么?如果不是威慑那就是等待挨打后被动反应,或可能是到处进⾏实战来杀出威风吗?美国在中国周边不停部署武器,直接威胁着中国的⼼脏部位,影响着中国的⽣存⼤计。
⽽中国却⼀再表⽰我们没有也⽆意威胁美国。
这是什么逻辑?即便是这样别⼈依旧不停部署,也依旧在说--中国威胁。
中国要想得到安全与尊重,就必须对美国的核⼼部位进⾏威慑--美国本⼟和以⾊列。
威慑的⽬的是为了和平,威慑的过程并不影响与美国的合作。
反正⾼技术禁运,美国的遏制中国政策等⼀直存在,我们不会再失去什么。
我称之为--和平威慑。
我们的⼤多声明都是“不⾸先...不⾸先...不⾸先...”不仅丧失了威慑和模糊的空间,同时也把战争的主动权和战略的主动权都交了出去。
你这时再去体会--被动挨打的含义--你先被动了,挨打成了必然,⽅感苦涩难耐。
美国的防御性威慑,主体为导弹防御系统,说⽩了就是⼼理威慑。
吓唬的成分⼤于实际效果。
它打你,让你还⼿时都不⾃信。
2017提干大纲之军事知识考点:美国军事思想美国军事思想一、政治决定军事多数美国军事思想家认为:政治、军事、经济和精神因素中,政治因素起主要作用。
政治是国家或国家联盟最高利益的体现,决定战争的性质、战略和作战计划。
只有明确理解政治与战略之间的密切关系,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和支持这种政策的战略。
战略服从于政治,政治始终起主导作用。
全面核战争是彼此自杀和相互毁灭。
任何政治目的都不可能以全面核战争为手段来实现。
战争是外交政策的一种工具,是借以获得权力的一种手段。
美军《作战纲要》指出:一切军事行动均谋求达到政治目的,并受政治目的的支配。
现在,将作战的胜利转化为所期望的政治结局,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
政治仍然是现代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与政治性军队作战,判断政治意图,实现不战而胜,控制战争规模和进程都比较容易。
美国是一个政策波动性较大的国家。
美国政治意图往往由其实力和可行性决定,是现实的和近期的,而不具有理想性和长远性。
二、经济是基础,科技是战斗力经济因素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因素。
配置在前线的一切都不能维持很长的时间,要靠国家的经济实力来支持战争。
现代战争是军力和经济力的战争。
科学技术是军事实力的组成部分,是战斗力的一部分。
战斗力由军队的质量,即武器和人的现代化水平决定,而不是由数量决定。
士兵提干,张为臻博客。
美国是用钱作战,科技研发、武器装备和军人待遇完全靠钱解决问题。
美国是用100倍于敌的经济投入打造10倍于敌的军事实力。
美国对谋略和思想教育的重视不足。
三、人决定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美军认为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的素质决定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致胜意志和抗敌决心决定军队的士气和人民的民心。
在武器装备相当时,精神因素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美军《2010年联合设想》指出:未来的许多军事行动中仍然需要投入地面部队,士兵的勇敢和指挥官的谋略仍然是制胜的关键;军事技术有局限性,在很多场合无法发挥作用;未来战争更需要士气高昂的部队和官兵的创新及奉献精神,更需要人的勇敢、毅力和智慧。
世界主要大国军事思想(1)美国军事思想美国军事理论创新(“冷战”后)1、军事战略理论:着眼于应对危机,快速反应2、作战理论:着眼于提高自身效能,瓦解敌作战体系3、军队建设理论:着眼于把美军打造成无所不能、战无不胜的军队天权论主要动因(2007.8.9):1、需要统一的太空力量理论指导美国太空开发和利用2、需要制定新的太空游戏规则3、需要以马汉式的方法确定一套有关太空力量的战略理论主要内容:1、界定“太空”“太空能力”“太空力量”概念太空:距地球表面93英里(约150千米)以外宇宙太空太空能力:在太空从事某些活动能力太空能力行为体:参与太空活动的国家或非国家实体太空力量:通过利用太空,影响其他行为体的行为并在特殊情况下影响太空环境本身,达成己方意图的能力2、三个时代第一太空时代:威望(1957-1991)第二太空时代:信息(1991至今)第三太空时代:财富(可能)3、三个领域:民用领域—最好的合作领域商用领域—既竞争也合作国家安全领域—竞争4、要素构成、力量构成:(要素情况下相对应)社会文化力量——民用经济力量——商用安全力量——军用5、主张修改太空规则:第1,当前国际体系下的太空游戏规则及其面临挑战第2,“永久稳定性”——共同目标(太空大国)第3,太空行为体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主要特点:(“反恐战争”背景提出)突出综合强调合作着眼未来聚焦规则美国战略威慑主要观点战略威慑:阻止威胁美国重大利益和国家存亡的敌对侵略或迫在行动。
新观点:1、重心决定性地影响敌方的决策过程2、时间上贯穿平时、危机时和战时的全过程,在太空同时覆盖多个责任区3、“系统整合” 对敌人决策过程施加影响以实现威慑目的的最有效方法4、制定战略威慑计划必须考虑到关键的不确定因素5、谋求11种必要的战略威慑能力6、强调核打击不可替代的作用7、扩展常规威慑内容8、重视太空威慑9、强化信息威慑决策周期论(约翰·博伊德 1997年提出)决策周期论:又叫OODA循环论或OODA周期论四个环节: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相互关联、重叠的循环——战争中谁能够更快的完成这一循环,并打乱敌方循环,谁就能够赢得主动和胜利)主要观点:四个环节:观察,通过感觉收集材料判断,对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以形成思想观点(重中之重)决策,基于已形成的思想观点,对行动方案定下决心行动,实施决心一个重心:判断——塑造我们与环境互动的方式——塑造我们观察、决策、行动的方式四个因素:多变、快速、主动、和谐(能否进入对方的OODA周期,最快方式完成自己的OODA周期,关键取决四个因素)三个领域、三个层次:(相对应)道德——道德战心智——心智战物理力量——物理战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个人实战经历、广博的知识、个人创新努力、美国在越南战争所形成的反思和探讨的特殊环境:1、实践基础:空中格斗的实战经验2、理论基础:《战争论》、《孙子兵法》3、方法论基础:现代科学理论(战略研究)4、出发点:对人性的本质的研究(军事理论研究)5、良好氛围:越南战争的失败进行的反思和改革更新当代美国军事哲学思想的基础: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提供科学方法,创造性吸收《孙子兵法》东方兵学精髓,总结世界军事史的经验教训,提出一套全新的具有普片指导意义的战争决策理论,根本上改变了西方中技术轻战术、重实力轻谋略的传统军事思维,为当代美国军事思想解放奠定基础。
(题号1)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全面成熟阶段:()。
正确答案:AA、1978-1985B、1976—1984C、1981—1993D、1980-1992(题号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全面成熟阶段(1978-1985)的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继承和发展(),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新时期军队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确答案:AA、毛泽东军事思想B、江泽民军事思想C、古代军事思想D、中外军事思想(题号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建设新时期,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y正确不正确(题号6)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建设新时期,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是对中外传统优秀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它独立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n正确不正确(题号7)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建设新时期,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AA、毛泽东军事思想B、美国军事思想C、英国军事思想D、中国古代军事思想(题号9)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建设新时期,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而提出的系统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
军事教育考试题库1、军事高技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1)目的性。
(2)双重性。
(3)对抗性。
(4)保密性。
(5)创造性。
2、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哪些?答:(1)光辐射。
(2)冲击波。
(3)早期核辐射。
(4)核电磁脉冲。
(5)放射性沾染。
3、高技术战争的基本特点?答:(1)战场空间广阔。
(2)战争可控性强。
(3)作战方式多样化。
(4)指挥控制自动化。
(5)战争消耗巨大。
4、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有哪些?答:(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2)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3)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5、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1)军队和国防建设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2)军队建设要服从国家建设的大局。
(3)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4)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5)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6、俄罗斯现阶段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答:(1)保持战略核力量的威慑作用。
(2)加强常备军建设,提高实战能力。
(3)通过军事改革完善武装力量体系。
7、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2)、人民军队理论建设。
(3)、人民战争思想。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5)、国法建设理论。
8、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有哪些?答:(1)、美国欲建立一超独霸的单极世界却难阻多极化潮流。
(2)、欧盟力量日益增长。
(3)、俄罗斯力保大国地位。
(4)、日本加快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和军事大国的步伐。
(5)、中国在国际事物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6)、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实力也在增长。
9、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1)、现代国防反应国家综合国力。
现代国防的主体是军事力量,但还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等与国防相关的非军事力量。
(2)、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巩固国防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使得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环境。
中西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军事思想是“对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 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的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其来源于军事实践, 以理论的方式指导军事实践, 并随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军事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他产生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的基础之上, 同时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
军事思想的性质又由一定阶级和集团利益的政治观念决定, 同时, 文化、道德伦理、法律、宗教、民族、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军事思想的发展, 所以考察军事思想的意义及特征, 要从不同层次、不同维度切入。
其中文化差异是军事思想差异的本质原因, 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
它是人类社会和战争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并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变革,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战争的日益频繁和规模逐渐扩大,作战样式的改变以及人们思维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由一个从朦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 自低级向高级的变化过程。
特别是不同的社会文明以及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特质, 深刻影响着军事思想体系的形成, 使中西军事思想各自呈现出风格迥异的面貌。
而二者的交流与互补, 则成为军事思想发展史上颇令人注目的重要问题。
下面就中西方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于“西方”及“西方军事思想”的界定与认识自古以来, 中国对于“西方”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认识: 有的将“西方”界定为古代华夏文明之外的其他早期文明地区, 认为这一些文明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起源; 另一种看法认为只有早期爱琴文明、迈锡尼文明才是现代西方文明的真正源头; 发展到现代,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人进行以及世界中心的转移, 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意义上的非欧洲西方国家由于其在历史渊源上与欧洲文明的联系, 尽管存在着地理上对于古代西方文明中心的偏离, 但仍被纳人“西方”或“西方文明”等话语的意义涵盖范围; 这一种情况也体现在地处亚洲的日本身上, 在西方八国集团中便有日本的席位, 其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军事思想都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美苏经历了几十年的争霸时期, 并分别是东西方两大阵营的领军国度,因此在这一时期的西方指的便是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及其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