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ppt
- 格式:ppt
- 大小:169.00 KB
- 文档页数:1
一、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3题。
中国天然气之父——《温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戴金星院士戴金星,著名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中国石油界誉为“中国天然气之父”。
记者您长期从事天然气地质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的研究,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戴金星以往认为石油和天然气只是由低等的但繁殖率很强的生物因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一直没有认识到高等植物遗体煤层和煤系中腐殖型有机质也能生成工业性油和气,故不在煤系中去勘探油气。
我在研究中发现,腐泥型有机物既能生油,也能生气,然而腐殖型有机物在煤化过程中以生气为主,成油为辅,故煤矿的腐殖型有机质是生气层,生煤的地方是找气和发现气田的有利地区。
我们是1979年提出在我们煤系中寻找天然气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但在此之前没有想到而已。
记者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看似简单,而寻找结果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心血。
同样您也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获得的。
您当时是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个课题的?戴金星1961年我从南京大学地质系大地构造专业毕业后,来到江汉油田工作。
在那里我发现,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几乎没有系统地全身心投入研究探索天然气的人。
于是我决定选择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专业作为自己的专业目标和方向。
1978年,我提出了“煤成气理论”概念。
1981年,我主笔“煤成气概况”的报告,为1983年国家把“煤成气开发”列为“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打下了基础,推动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
记者您真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天然气之父”。
根据您建立的“煤成气”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什么效果?戴金星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以“煤成气”理论为依据,先后预测了5个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最终推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目前中国天然气70%的储量是根据“煤成气”理论探明和发现的。
为此,我感到很欣慰。
你说我是天然气之父,我是不赞同的,我只不过是把一生的痴情寄托在“气”上罢了,为神州争“气”,为“气”壮山河。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阅读Ø1.课前素养积累Ø2.考点阐释Ø 3.考点精讲访谈阅读Ø4.规律方法Ø5.拓展提升Ø1.课前素养积累濡染书卷气,培育我正义胸中存浩然,振作我精神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Ø2.考点阐释1.访谈属于广义新闻的范畴,但在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2.其考查多侧重于对文本中分散内容的归纳、概括和分析,有时也涉及对受访者及其观点态度的评价。
3.考生复习时重点是读懂文本,能够准确、全面地筛选、整合信息。
Ø3.考点精讲考点一把握文本内容与观点访谈是带着对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的问题去访问专家、名人或其他知情者,请其对所提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访谈的内容包括提问者提出的所有问题和访谈对象回答的内容。
“访谈观点”包括访谈作者的观点和访谈对象的观点。
这些观点,有时比较明显,有时隐含在具体的语句中。
一、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内容4步骤步骤一:迅速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
步骤二: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步骤三: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提出的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步骤四: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二、快速准确地评价访谈观点4注意1.访谈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谈话中,基本倾向是隐含在作者对问题的回答之中的,注意对访谈内容的解读、对回答问题的处理与分析,因为这是获取访谈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
2.注意对访谈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分析,这需要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所说文字进行归类合并。
从中找出观点所在。
3.注意访谈的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也往往是评价点。
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性实用文本[导语]实用类文本大都结构明晰、语言浅易,因此不少考生不太像读文学类文本那样整体把握。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任何阅读及其答题都需要整体把握,况且实用类文本文体众多,每种文本都有各自不同的文体特征。
所以,特别需要把握每类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为深度阅读与探究做好铺垫。
一、新闻文本阅读(一)文体知识梳理[说明一: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是对消息、通讯、特写、时评、调查(报告)和访谈等体裁的统称。
说明二:调查报告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自有其文体属性。
新闻调查报告是其种类之一,因与新闻较近,且是考查的主要类型,所以把它放在“新闻”里讲。
](二)新闻访谈文体特征和阅读步骤、要求1.文体特征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访谈可以是对某一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的是人物专访。
基本特征见下表:2.阅读步骤和要求(三)新闻访谈整体阅读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香港,哪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
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
我写了好多关于乡愁的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
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城万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