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园地七()
- 格式:ppt
- 大小:3.81 MB
- 文档页数:103
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奋斗名言1.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2.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3.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4.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5.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6.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7.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8.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9.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1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1.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12.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13.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14.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
——比丰15.谨慎的勤奋带来好运。
——英国16.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
——约瑟夫·鲁17.没有人会因学问而成为智者。
学问或许能由勤奋得来,而机智与智慧却有懒于天赋。
——约翰·塞尔登18.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
——富兰克林19.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朝鲜20.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民谚这些名言都强调了勤奋、努力、坚持和智慧的重要性,适合四年级学生作为激励自己努力学习、追求进步的动力。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篇1教学目标1、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
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表达和评议,做到内容表述清楚具体。
2、认识描写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
3、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4、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其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在本单元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舍己为人、宁愿牺牲自己而救助别人的哈尔威船长,有为了战争胜利而英勇献身的黄继光,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
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可以找到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1、小组交流: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中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情说具体。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词,自学生字新词,体会其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这些描述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并联系课文用它们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中国名人故事》。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自读成语,要求字音读得准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3、自选一个成语,试着说说它的含义和故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本节课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有所掌握,但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讨论交流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好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发言稿。
3.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践活动的话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例如:以“我们的校园”为主题,进行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可以采用讨论、采访、观察等方式,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交流、总结怎样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2.在认读7个描写人物的词语中认识9个生字。
3.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能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4.积累名言。
▶教学重难点1.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2.学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3.积累名人名言,了解大意。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结合本单元课文,学习、了解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行为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2.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借助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重点指导“慷、慨、徊、锲”等字的认读。
3.词句段运用第一题安排的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先指导学生读句子,找出病句,再根据病因,全班讨论修改方案,最后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修改完之后再读这段话,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在第二题中,主要先让学生读熟句子,体会表现人物行为时运用连续的动作描写,再仿照例句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
4.日积月累先让学生读熟名言,再通过查资料或与同学交流,大致了解名言的意思,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能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2.积累有关精神品质的名言。
▶教学过程一、词句段运用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内容。
(1)师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师引导复习学过的修改符号:我们学过哪些修改符号?(课件出示四种常见的修改符号)(3)师引导生找出错误。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常见的语病病因: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语义重复;前后矛盾;成分残缺。
①生自由读这段话,明确病因。
②小组内讨论交流;师指名交流;师生共同修改。
(4)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5)师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修改病句时,要认真读句子,理解句意;根据病句特点逐项检查,找出病因,进行修改;修改后再读几遍,看是否与原句意思一致,修改符号是否使用正确。
(6)师引导生进行拓展练习,强化修改病句训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复习并掌握第七单元所学的语音、词语、句子和词汇。
2.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3.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表演故事。
4.能够正确书写所学字词句。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表演。
2.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3.学会正确书写所学字词句。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前准备•教师和学生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包括语音、词语、句子和词汇。
•教师准备好课文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朗读。
2. 学习内容•讲解课文主题并领会文章主旨。
•逐段解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3. 练习环节•学生分组朗读表演课文,模拟情景演示。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理解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课时1. 课前准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自主预习本课内容,准备提问和讨论。
2. 学习内容•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教师指导演习和调整。
•老师讲解课文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3. 练习环节•学生书写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句,着重训练正确的笔画和字形。
•学生小组展示书写成果,互相交流和指正错误。
•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馈1.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意见。
2.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感受。
3.教师整理学生反馈意见,为下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准备。
六、教学总结1.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表演和书写练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本单元内容。
《语文园地》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的一个单元,第七单元名为《语文园地七》,该单元的笔记内容将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
以下是《语文园地七》的笔记要点:
1. 本单元的主题为《散文》,主要学习散文的表达方式和文学特点。
2. 散文是一种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感情、思想或描写事物的文学形式。
3. 了解散文的特点,如语言朴实、文字流畅、行文自由等。
4. 学习欣赏和分析两篇散文,《小刺猬咪咪》和《竹楼骑士》。
5. 通过阅读散文,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并能借鉴其中的创作技巧。
6. 学习运用丰富多样的描写词语、动作、对话等手法来写作自己的散文作品。
7. 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学会用感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8. 提高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和形象性,使写作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9. 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的一些笔记要点,具体内容还需参考教材中的详细内容进行补充和整理。
人教版四下语文园地七词语解释
人教版四下语文园地七的词语解释如下:
妙不可言:意思是非常美妙,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迫不及待:形容心情非常急切,无法等待。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子里沸腾一样,形容声音嘈杂,喧闹。
不容置疑:意思是非常真实,不容许有任何怀疑。
三番五次:多次。
番:遍数。
五:次数。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一味地应和。
教诲:教诲就是良好的教训或值得重视的道理。
谈笑风生: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很高,并且很有风趣。
生:有趣。
同仇敌忾:全体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
忾:愤怒。
气急败丧:形容非常生气,非常着急,感到事情很紧急或情况很糟糕。
败:糟糕。
喜出望外:因意想不到的好事而特别高兴。
望:希望。
赞叹不已:连声称赞不止。
已:停止。
流连忘返: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形容沉迷于某一事物,舍不得离开。
返:返回。
浮想联翩:指头脑中的想象和感想不断涌现出来,形容思绪活跃丰富。
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
不可磨灭:指事迹、功业等非常伟大,永远不会消失。
磨灭:消失、减弱或丧失。
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显得旺盛、美好。
茂:旺盛。
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释卷:放下书卷。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的样子。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勤奋。
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1、雄心壮志【解释】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宏伟的志愿。
【造句】他满怀雄心壮志,要成为班上最好的学生。
2、坚定不移【解释】稳定坚强,毫不动摇;不放弃。
不改变自己的想法。
【造句】有了目标,就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3、坚韧不拔【解释】韧:有韧性;拔:动摇,改变。
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坚强不屈。
【造句】他那坚韧不拔的精神真让人佩服。
4、自强不息【解释】强大自己必须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
【造句】他那自强不息的精神真让人佩服。
5、聚沙成塔【解释】聚细沙成宝塔。
比喻积少成多。
【造句】只要每个人尽一分心力,就可以发挥聚沙成塔的力量。
6、集腋成裘【解释】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成皮衣。
比喻珍贵美好的事物积少成多。
【造句】学习是需要慢慢积累的,集腋成裘,积少成多,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在学习上取得很好的成绩。
7、持之以恒【解释】持:坚持;恒:恒心。
长久坚持下去。
【造句】他那持之以恒的精神真让人佩服。
8、全力以赴【解释】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
【造句】他那全力以赴的精神真让人佩服。
9、知难而进【解释】迎着困难上。
【造句】我们在学习中要知难而进,绝不可知难而退。
10、无坚不摧【解释】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
【造句】红军是一支无坚不摧的队伍。
11、知难而退【解释】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造句】我们在学习中要知难而进,绝不可知难而退。
12、碌碌无为【解释】碌碌:平庸的样子。
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造句】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要虚度光阴,不要因碌碌无为而悔恨。
13、一曝十寒【解释】曝:晒。
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
比喻做事无恒心,难以收效。
【造句】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决不能一曝十寒。
14、寸进尺退【解释】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够流利朗读。
3.学习书写生字,提高字词书写规范性。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书写的规范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优秀语文作品的欣赏能力。
2.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和意思。
2.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难点1.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有关课文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课文(1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学生跟读,理解词语的含义。
3.课文朗读(10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讨论交流(15分钟):学生围绕课文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5.书写练习(15分钟):学生进行本单元生字书写练习,提高字词书写规范性。
6.合作学习(10分钟):学生分组完成一定的合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四、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说读写能力等方面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学生参与热情高,但在合作学习环节,有少数学生表现较为 passivity。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本单元课文,并准备好朗读。
2.完成本单元课文的试题。
3.每日进行生字书写练习。
以上便是本次《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教师和学生都要认真复习巩固,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语文园地七》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词汇。
3.了解课文中的习语和成语,并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
4.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要描述。
能力目标1.能够听懂课文的朗读,并能够进行小组讨论。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能够在阅读理解题中正确回答问题。
4.能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表达个人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探索更多的知识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习语成语。
教学难点1.使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习语和成语。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经验分享•让学生分享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故事或疑问。
2.课前准备•播放视频或图片,引入本课主题。
3.导入活动•列举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词语,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4.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一遍课文,领读一遍,然后再由小组内部交流。
5.小组讨论•让学生每组选择一个代表,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的大意。
第二课时1.复习课文•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其中的习语和成语,并解释含义。
2.阅读理解•出示几道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3.情感升华•让学生就课文中涉及的人物感想,谈谈自己对课文故事的理解。
4.反思与总结•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理解习语和成语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加强相关训练。
同时,在阅读理解题中,学生对细节理解还不够到位,需要进一步培养其阅读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知识。
以上是对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的教案编写与反思,希望能够对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知识点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知识点【识字加油站】和蔼慷慨贤惠悲戚临危不惧彬彬有礼焦躁不安心急如焚1、词语解释:和蔼:和气。
慷慨:大方。
贤惠:贤淑、聪慧。
悲戚:悲痛、哀伤。
临危不惧:面临危险不惧怕。
彬彬有礼: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焦躁不安:焦急烦躁、心神不定。
心急如焚:焚,烧。
形容非常着急。
2、分类人物品质:和蔼慷慨贤惠临危不惧彬彬有礼光明磊落平易近人持之以恒诚实守信舍己为人大公无私人物心情:悲戚焦躁不安心急如焚欣喜若狂心花怒放心旷神怡语文园地七知识点【词句段运用】一、成语囊萤夜读:(晋)车胤悬梁刺股:(东汉) 孙敬 (战国)苏秦凿壁偷光:(西汉)匡衡铁杵成针:(唐)李白程门立雪:(宋)杨时手不释卷:(三国) 吕蒙我还知道这些古人求学的故事:孟母三迁闻鸡起舞负薪挂角韦编三绝【写一组连续的动作】蝴蝶飞舞一只白色的蝴蝶飞过来了。
它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来回穿梭,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来回转圈,似乎在寻找什么。
不久,它选择了一朵花在花上停了下来,尽情吸着花蜜。
小男孩打羽毛球只见他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手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地盯着,右臂向后一扬,向前猛一发力,球向这边飞来。
妈妈下班回到家妈妈下班回到家,赶紧换上拖鞋,走到厨房,系上围裙,麻利地做起饭来。
【日积月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句子理解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宇宙天体不停运转、昼夜不息,君子也应该效法天地,要求自己不断奋发上进。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3、不怨天,不尤人。
不埋怨人,不责备人。
尤,责怪、怨恨。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人在忧患中能奋发图强,进而生存下来,沉溺于安乐中,则会逐渐走向灭亡。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2、*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3、概括*主旨.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的感染力,突出*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主要题型解题方法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