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GMP-生产设备确认验证
- 格式:ppt
- 大小:329.50 KB
- 文档页数:60
编号:XXXXX类别:清洁验证方案【最新版】药品生产设备清洁验证方案(GMP确认与验证)设备编号:XXXX ___________文件编号:XXXXXXXX设备型号:XXXXXX _________使用地点:XXXXXXXX _______XXXX制药公旬验证方案审批表验证组主要成员及其职责一、验证概述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要求,每次生产完成后或更换品种、规格均应认真按制订的设备清洁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
设备清洁是指从设备表面、尤其是直接接触药品的内表面及各部件,去除可见及不可见物质的过程,这些物质包括药品活性成分、辅料、清洁剂、微生物等。
为评价XXXX设备(设备编号:XX)设备的清洁效果,特制定此清洁验证方案并根据方案对清洁操作规程进行验证。
二、验证目的设备清洁验证是采用常规理化分析检验方法和微生物检验方法来检查设备按清洁操作规程清洁后,设备上活性组分残留量、清洁剂残留量、微生物等是否符合规定的限度标准,以此证明该设备清洁规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从而避免了更换品种或规格时,设备清洗不彻底对下一个生产的产品造成污染事故发生,使药品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三、验证依据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2《药品GMP指南》3《设备验证管理制度》(文件编号:XXXXXXXX)4《设备清洁验证管理制度》(文件编号:XXXXXXXX)四、验证范围1 .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XXXX设备(设备编号:XX)的清洁验证。
2 .选择产品:以常年生产、产量较大的XXXX冲剂为验证产品,使用XXXX设备进行药液浓缩生产,待生产结束后,按清洁规程清洁XXXX设备。
五、验证时间计划验证计划于20XX年6—月4—日起至20XX年6月14日实施。
六、验证条件审查检查人:日期:复核人:日期:2检查人:日期:复核人:日期:3检查人:日期:复核人:日期:4.设备清洁情况确认检查人:日期:复核人:日期:七、检测项目及接受标准1 .待每批产品生产结束后,按规定的清洁规程清洗设备,按检测项目进行取样、检测。
新版GMP“确认与验证”条款解读与旧版相比,新版GMP引入了“确认”这一概念,旨在对确认与验证作出区分。
确认是对本身性能的认定,内涵归属于性能检验。
通常用于厂房与设施、生产设备和检验仪器。
而验证是特定条件下对适用性的认定,内涵归属于性能保障。
通常用于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
例如,灭菌设备确认,是指对灭菌设备性能的认定。
灭菌工艺验证是对灭菌设备在实际使用中采用的灭菌程序,在灭菌设备与工艺条件(如115℃,30分钟)相结合的情况下的认定。
制药企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主要有:厂房与设施(含空气净化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制水系统等)确认、生产设备和检验仪器确认;工艺验证、分析方法验证、清洁验证及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等。
欧盟GMP附录15最终修订稿中还增加了包装验证与运输确证(在新版GMP第一百零五条中也有“对运输有特殊要求的,其运输条件应当予以确认”的规定,我国新版GMP《确认与验证》附录又将其细化)等要求。
新版GMP要求药品生产企业首先要识别、确定需要做哪些确认与验证工作,以证明特定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指出了确认和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见新版GMP第一百三十八条)。
新版GMP之所以提出了使用“风险评估”的方式来确定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是因为确认或验证工作根本不可能不分轻重的“等同对待”,企业应基于对产品和工艺的理解,采用风险评估的方式,去识别欲确认或欲验证的关键项目及其关键控制点(风险点),着重抓住影响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均一性的“关键要素”。
这样才有利于实现验证水平、经济性及风险可接受水平的平衡,使确定确认或验证工作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果没有经过风险评估就开展确认与验证工作,企业既无法向药监部门证明所有的关键项目都在确认与验证工作中被涵盖,也无法证明所有的质量风险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笔者认为,这里提到的“风险”主要是指有可能导致工艺参数(条件)不具有重现性和缺乏可靠性的风险;有可能导致产品性能不符合质量标准和缺乏稳定性的风险。
GMP厂房、设施验证的七个步骤1. 引言在药品生产过程中,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厂房和设施的验证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平安性的重要环节。
验证的目的是验证厂房和设施的设计是否符合标准和要求,以确认其适用于药品生产,并能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和设施控制。
本文将介绍GMP厂房、设施验证的七个步骤。
2. 确定验证范围在进行GMP厂房、设施验证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验证的范围。
这包括厂房的布局、设施的功能、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等。
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确定验证的范围,有助于确保验证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 制定验证方案制定验证方案是确保验证能够按方案和有序进行的关键步骤。
验证方案应包括验证目标、验证方法、验证时间表和责任人等信息。
验证方案需要根据验证范围和工程要求进行制定,并经过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审批。
4. 实施验证方案在制定验证方案之后,就可以开始实施验证方案。
验证方案应包括验证的过程、方法和操作步骤等详细信息。
在实施验证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确保验证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便获取确凿的验证结果。
5. 收集和分析验证数据在实施验证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收集相关的验证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验证数据可以包括温度、湿度、气氛质量等各种环境参数的测量结果,以及设施操作的记录等。
通过对验证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厂房和设施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并作出相应的结论。
6. 编写验证报告根据收集和分析的验证数据,可以编写验证报告。
验证报告应包括验证范围、验证目标、验证方法、验证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验证报告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审核和批准,并成为文件记录的一局部,以备将来参考。
7. 定期进行验证回忆和更新验证的过程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进行定期回忆和更新的。
定期进行验证回忆可以评估验证过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良。
如果需要对厂房和设施进行改造或升级,还需要进行相应的验证更新。
结论GMP厂房、设施验证是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和平安性的重要环节。
设备验证一、广义的设备不只生产设备,还包括共用设施(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和实验室分析仪器等设备)。
设备验证周期分为六个阶段:1、设计需求阶段。
2、设计建造阶段。
3、开发测试阶段。
4、确认阶段。
5、使用阶段和报废阶段。
这是企业一般流程,但每个企业要根据对产品的影响和风险情况在验证方案中确定需要的验证文件。
二、各验证阶段描述(一)、计划和需求阶段1、用户需求标准该文件用于描述满足设备使用目的的要求,用户需求标准通常在技术和质量部门的支持下由设备所属部门或使用部门起草,质量管理人员批准。
用户需求标准中描述的需求具有“SMART”的特性:(1),每个需求应该有具体标准。
(2),每个需求都能通过测试来证实该设备能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3),每个需求都应该是能实现的、清楚的。
(4)每个需求的测试结果都能重复测试。
(5)、每个需求都能通过设计和测试进行追踪。
对复杂设备如果需要电子记录。
2、验证方案根据验证计划为每个设备定一个详细验证方案,来描述设备的验证流程,需要的验证文件和验证活动。
对每个设备而言,验证方案是一个动态文件,需要按验证项目的要求进行升级。
3、系统描述系统描述是对需要验证的设备进行简单的描述,且可以合并到验证方案中,改文件可以使审核人员对设备有一个了解。
通常文件包括:(1)该设备的用途(2)使用该设备的原因(3)该设备的使用方法(4)该设备的用户(5)该设备同其他设备或共用设施的关联。
4、法规符合性评估该文件用于评估待验证的设备是否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每个设备均需要在制定验证方案前进行法规性评估。
在进行法规符合性评估前,需全面了解用户需求标准和药品法规,包括该设备的电子记录及签名。
通常法规符合性评估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名称和唯一编号(2)描述该部分主要对该设备的用途进行简短的描述。
包括以下内容:1、该设备的用途2、该设备的使用部门3、该设备同其他设备的关联4、该设备的主要功能。
所有的语言清晰、简练,能让未经培训的人也能理解。
新版GMP有关厂房与设施、设备、确认与验证的知识和GMP认证检查过程中常见缺陷厂房与设施、设备第三十八条厂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
第三十九条应当根据厂房及生产防护措施综合考虑选址,厂房所处的环境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料或产品遭受污染的风险。
第四十条企业应当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当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不得互相妨碍;厂区和厂房内的人、物流走向应当合理。
第四十一条应当对厂房进行适当维护,并确保维修活动不影响药品的质量。
应当按照详细的书面操作规程对厂房进行清洁或必要的消毒。
第四十二条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确保生产和贮存的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
第四十三条厂房、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能够有效防止昆虫或其它动物进入。
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所使用的灭鼠药、杀虫剂、烟熏剂等对设备、物料、产品造成污染。
第四十四条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未经批准人员的进入。
生产、贮存和质量控制区不应当作为非本区工作人员的直接通道。
第四十五条应当保存厂房、公用设施、固定管道建造或改造后的竣工图纸。
第二节生产区第四十六条为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应当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并符合下列要求:(一)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并有相应评估报告;(二)生产特殊性质的药品,如高致敏性药品(如青霉素类)或生物制品(如卡介苗或其他用活性微生物制备而成的药品),必须采用专用和独立的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
青霉素类药品产尘量大的操作区域应当保持相对负压,排至室外的废气应当经过净化处理并符合要求,排风口应当远离其他空气净化系统的进风口;(三)生产β-内酰胺结构类药品、性激素类避孕药品必须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并与其他药品生产区严格分开;(四)生产某些激素类、细胞毒性类、高活性化学药品应当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特殊情况下,如采取特别防护措施并经过必要的验证,上述药品制剂则可通过阶段性生产方式共用同一生产设施和设备;(五)用于上述第(二)、(三)、(四)项的空气净化系统,其排风应当经过净化处理;(六)药品生产厂房不得用于生产对药品质量有不利影响的非药用产品。
新版GMP有关厂房与设施、设备、确认与验证的知识和GMP认证检查过程中常见缺陷厂房与设施、设备第三十八条厂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
第三十九条应当根据厂房及生产防护措施综合考虑选址,厂房所处的环境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料或产品遭受污染的风险。
第四十条企业应当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当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不得互相妨碍;厂区和厂房内的人、物流走向应当合理。
第四十一条应当对厂房进行适当维护,并确保维修活动不影响药品的质量。
应当按照详细的书面操作规程对厂房进行清洁或必要的消毒。
第四十二条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确保生产和贮存的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
第四十三条厂房、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能够有效防止昆虫或其它动物进入。
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所使用的灭鼠药、杀虫剂、烟熏剂等对设备、物料、产品造成污染。
第四十四条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未经批准人员的进入。
生产、贮存和质量控制区不应当作为非本区工作人员的直接通道。
第四十五条应当保存厂房、公用设施、固定管道建造或改造后的竣工图纸。
第二节生产区第四十六条为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应当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并符合下列要求:(一)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并有相应评估报告;(二)生产特殊性质的药品,如高致敏性药品(如青霉素类)或生物制品(如卡介苗或其他用活性微生物制备而成的药品),必须采用专用和独立的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
青霉素类药品产尘量大的操作区域应当保持相对负压,排至室外的废气应当经过净化处理并符合要求,排风口应当远离其他空气净化系统的进风口;(三)生产β-内酰胺结构类药品、性激素类避孕药品必须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并与其他药品生产区严格分开;(四)生产某些激素类、细胞毒性类、高活性化学药品应当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特殊情况下,如采取特别防护措施并经过必要的验证,上述药品制剂则可通过阶段性生产方式共用同一生产设施和设备;(五)用于上述第(二)、(三)、(四)项的空气净化系统,其排风应当经过净化处理;(六)药品生产厂房不得用于生产对药品质量有不利影响的非药用产品。
设备GMP验证主要内容一、预确认(PF)需要的资料主要有:1、用户需求文件(URS)由工艺技术人员和设备技术人员共同起草一份综合了各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设备部门、新产品研发部门等)意见的用户需求文件(URS)。
是设备选型和设计的基本依据,因此需要对生产能力、生产工艺、操作需求、清洁需求、可靠性需求、防污染需求、防差错需求、法规要求等作出详细描述。
2、设备选型评审资料选型评审主要内容(1)评审设备功能是否满足用户需求ϒ 是否满足生产工艺要求;ϒ 是否满足产能要求ϒ 是否符合GMP要求,并能保证药品生产质量;ϒ 操作上是否安全、可靠、便于维修保养;ϒ 是否具有在线检测、监控、记录功能;ϒ 对易燃、易爆位置设备是否考虑了有效的安全防爆装置或措施;ϒ 对设备在运行中可能发生的非正常情况是否有过载、超压报警、保护措施。
(2)评审设备性能及结构是否先进合理ϒ 是否符合国家、行业或企业标准;ϒ 性能参数是否先进、合理并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ϒ 设备传动结构应尽可简单,如采用连杆机构、气动机构、标准传动机构等;ϒ 设备接触药品表面易清洁、表面光洁,平整,无死角,易清洗;λϒ接触药品的材料应采用不与其发生反应、吸附、或向药品中释放有影响的物质,通常多采用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聚四氟乙烯、聚丙烯、硅橡胶等材料。
禁止使用吸附药品组分和释放异物的材料,如:石棉制品;ϒ 设备的润滑和冷却部位应可靠密封,防止润滑油脂、冷却液泄露对药品或包装材料造成污染,对有药品污染风险的部位应使用食品级润滑油脂和冷却液;λ 对生产过程中释放大量粉尘的设备,应局部封闭并有吸尘或除尘装置,应经过过滤后排放至房外,设备的出风口应有防止空气倒灌的装置;ϒ 易发生差错的部位安装相适应的检测装置,并有报警和自动剔除功能。
(3)对直接关系到药品生产质量和操作安全的隐患采取一票否决制ϒ 设备电气安全性能;ϒ 压力容器的耐压密封性能;ϒ 可能对药品造成污染;ϒ 药品计量准确性不符合要求。
GMP中关于厂房、设施验证的七个步骤说明书,平面图,空间GMP,厂房,设施,验证此验证的实施者是工程维修部和质量保证部。
验证程序如下:一、厂房与设施的预确认(PF)组织有关人员依据GMP及现行的各种技术法规,对平面图及设计说明书进行审查、确认,以便使GMP的要求及生产工艺对厂房建筑的特殊要求在设计及说明书进行审查、确认,以便使GMP的要求及生产对厂房建筑的特殊要求在施工中充分得到满足,并得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确认:1.降低人为差错(1)各操作室必须有足够的面积和空间,以防止因场地拥挤而造成操作上的差错。
(2)待验品、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存放区必须分开设置,以防因存放混乱而造成生产上的差错。
(3)设置专门的中央称量室,且其净化级别与生产区相同。
2.防止药品交又污染(1)为防止污染,对进入洁净室的人和物必须进行净化处理。
(2)为防止生产原料的污染,各种物料必须分类、分区放置同时,应有防止取样时污染的设施和措施。
(3)β-内酰胺类药品生产应使用专用厂房和专用设备,厂房应装有防尘及捕尘设施,室内要保持正压,与相邻房间或区域之间要保持相对负压,空调系统的排气应经净化处理。
(4)工艺过程产生粉尘、有害物质、易燃、易爆物质的工序,其操作室与其它房间或区域之间应保持相对负压。
走廊的洁净度应同生产房间相同。
(5)建筑物要求密闭,不使外界未经净化的空气进入洁净厂房,并且要设有“三废”处理设施和防止昆虫、动物进入的措施。
(6)洁净厂房操作室内的地面、墙壁和顶棚等,要使用发尘量小的建筑材料,且经得起消毒、清洁和冲洗。
3.产品质量的保证体系(1)洁净厂房应建在大气含尘浓度低,自然环境好、离空气污染区远动.噪音干扰小且离全厂人,货流繁忙地区比较远的位置。
(2)厂房内各操作室及室内的设备,设施,应按工艺流程合理布局,使与本岗位无关的人员或物抖通过该区域,要尽量使人物分流,各畅其行。
(3)质量检验室应有足够的面积,完善的检验设施和洁净的工作环境确保产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无误。
第五章确认第一节设计确认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对新的或改造的厂房、设施、设备按照预定用途和本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用户需求,并经审核、批准。
第十二条第二节安装确认第十三条新的或改造的厂房、设施、设备需进行安装确认。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根据用户需求和设计确认中的技术要求对厂房、设施、设备进行验收并记录。
安装确认至少包括以下方面:(一)根据最新的工程图纸和技术要求,检查设备、管道、公用设施和仪器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标准;〔二〕收集及整理〔归档〕由供给商提供的操作指南、维护保养手册;〔三〕相应的仪器仪表应进行必要的校准。
第三节运行确认第十五条企业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运行符合设计标准。
运行确认至少包括以下方面:〔一〕根据设施、设备的设计标准制定运行测试工程。
〔二〕试验/测试应在一种或一组运行条件之下进行,包括设备运行的上下限,必要时选择“最差条件〞。
第十六条运行确认完成后,应当建立必要的操作、清洁、校准和预防性维护保养的操作规程,并对相关人员培训。
第四节性能确认第十七条安装和运行确认完成并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性能确认。
在某些情况下,性能确认可与运行确认或工艺验证结合进行。
第十八条应当根据已有的生产工艺、设施和设备的相关知识制定性能确认方案,使用生产物料、适当的替代品或者模拟产品来进行试验/测试;应当评估测试过程中所需的取样频率。
第六章工艺验证第一节一般要求第十九条工艺验证应当证明一个生产工艺按照规定的工艺参数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工艺验证应当包括首次验证、影响产品质量的重大变更后的验证、必要的再验证以及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持续工艺确认,以确保工艺始终处于验证状态。
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采用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进行首次工艺验证应当涵盖该产品的所有规格。
企业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用简略的方式进行后续的工艺验证,如选取有代表性的产品规格或包装规格、最差工艺条件进行验证,或适当减少验证批次。
第二十二条工艺验证批的批量应当与预定的商业批的批量一致。
GMP检查内容验证(检查核心)标题:GMP检查内容验证(检查核心)引言概述: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是一种制药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旨在确保药品的生产过程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内容验证是GMP检查的核心之一,是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工艺和材料符合规定要求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GMP检查内容验证的核心内容。
一、设备验证1.1 设备清单确认:确认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清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序列号等信息。
1.2 设备性能验证:验证设备的性能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包括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
1.3 设备清洁验证:验证设备清洁程度是否符合GMP要求,确保不会对药品质量造成污染。
二、工艺验证2.1 工艺流程确认:确认生产工艺流程是否符合GMP要求,包括原料配方、生产步骤等。
2.2 工艺参数验证:验证工艺参数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确保生产过程稳定可靠。
2.3 工艺验证报告:编制工艺验证报告,记录验证过程及结果,为GMP检查提供依据。
三、材料验证3.1 原料供应商审核:审核原料供应商是否符合GMP要求,确保原料质量可靠。
3.2 原料检验:对原料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3.3 原料追溯:建立原料追溯体系,确保原料来源可追溯,保证药品质量稳定。
四、环境验证4.1 温湿度控制:验证生产环境的温湿度控制是否符合GMP要求,确保药品生产稳定。
4.2 洁净度验证:验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是否符合要求,避免对药品质量产生污染。
4.3 环境监测: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符合GMP 标准。
五、文档验证5.1 SOP文件审核:审核SOP文件是否符合GMP要求,确保生产操作规范。
5.2 记录管理:建立记录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记录完整、准确。
5.3 培训记录:记录员工培训情况,确保员工了解GMP要求,提高生产质量。
结论:GMP检查内容验证是确保药品生产过程符合质量标准的重要环节,涉及设备、工艺、材料、环境和文档等多个方面。
新版GMP智能溶出仪确认验证方案一、背景介绍GMP智能溶出仪是药品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仪器设备之一,用于测定药物在体外释放的速度和程度,对于药物质量的控制和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GMP智能溶出仪能够准确、可靠地进行药物溶出测试,需要进行确认验证。
本文将对新版GMP智能溶出仪的确认验证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确认验证目的确认验证的目的在于验证GMP智能溶出仪的设计、工艺、维护和性能是否符合质量体系要求,以及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三、确认验证内容及方法1.设计确认验证:验证GMP智能溶出仪的设计是否符合相关的药物溶出测试标准和规范要求,包括仪器的结构、功能、性能参数等。
验证方法可通过对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检查、仪器的技术性能指标测试等进行确认验证。
2.工艺确认验证:验证GMP智能溶出仪的生产过程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体系要求,包括组装过程、调试过程、工艺记录等。
验证方法可通过对工艺文件的检查、工艺过程的实地观察及记录等进行确认验证。
3.维护确认验证:验证GMP智能溶出仪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能够进行合理维护,保证仪器的性能稳定和可靠性。
验证方法可通过对维护记录的检查、保养过程的实地观察及记录等进行确认验证。
4.性能确认验证:验证GMP智能溶出仪的性能是否达到预期的测试要求,包括溶出速度、释放度、溶出曲线等。
验证方法可通过对已知标准药品的测试及结果分析等进行确认验证。
5.可行性确认验证:验证GMP智能溶出仪是否适用于实际药品溶出测试,包括溶出介质的选择、样品的处理方法等。
验证方法可通过对药品样品进行溶出测试、测试结果的分析等进行确认验证。
四、确认验证结果评定标准确认验证结果应根据相关的GMP标准及技术要求进行评定,符合要求的GMP智能溶出仪可投入正式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五、确认验证报告完成确认验证后,应编制确认验证报告,包括验证目的、内容、方法、结果及评定等,以便于审核和记录。
六、验证周期和频率GMP智能溶出仪的确认验证应在新设备投入使用前进行,后续应定期进行验证,周期一般为一年。
新版GMP条款:第一百四十九条应当根据验证的结果确认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
问题:该条款是否混淆了确认和验证的定义?新版中的确认和验证定义是否科学?讨论:1、根据新版术语释义,确认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验证是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所以该条款将两者混为一谈,增加了大家对条款的误解。
正解是根据验证的结果确定是否批准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
验证只是证明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可靠性和重现性,而不是确认工艺参数。
2、条款对两者的定义欠妥,只是规定了对象的不同,而对其目的却表述的一模一样,都是证明达到预期结果。
两者的区别恰恰就在目的上。
确认是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或者标准,确认结果是证明对象与设计要求或标准的符合性,验证是已经有了明确的目的(确保产品质量),验证结果是证明对象(过程)的可靠性和重现性。
一.不同的定义ISO9000-2000 3.8.5 验证(verification)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满足的认定注1:”已验证”一词用于表示相应的状态.注2:认定可包括下述活动,如:--变换方法进行计算;--将新设计规范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规范进行比较;--进行试验和演示;--文件发布前的评审.ISO9000-2000 3.8.6 确认(validation)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注1:”已确认”表示相应的状态.注2:确认所使用的条件可以是实际的或是模拟的.用这不同的定义来解释以下几个实例:洁净厂房的洁净度是否达到十万级,是需要验证的,可以用测试的方法来验证.但洁净度十万级的环境是否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是要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确认的.厂房熏蒸是个过程,应该用多少时间,用多少剂量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对这过程需要确认,而每次的熏蒸应该验证是否是用了这些时间和剂量.产品设计后,各技术指标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要进行设计验证,一般用检测的方法,如心电监护仪的”频率响应”,超声诊断仪的”分辨率”,输液器的”连接牢固度”等等.但”频率响应”能否满足临床监护的需要/”分辨率”能否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连接牢固度”能否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是需要通过设计的确认来证实,二.长期混淆的原因这二个定义显然是有区别的,在我们医药行业内,引入国外的GMP管理经验,但在翻译时,并没有仔细推敲,所以把validation 翻译成了”验证”,包括许多资料也是这样翻译的,如Validation of Aseptic Pharmaceutical Processes 翻译为”无菌制药工艺的验证”([美]弗里德里克.卡利登编上海医药行业协会译).这样长期以来对这二个不同的定义混淆在一起,在执行GMP中也有模糊的理解.ISO9000对这二个概念进行了不同的定义,所以GB/T19000很准确地翻译成我们现在所用的验证和确认,包括YY/T0287 所用到的这二个定义.如”设计的验证”和”设计的确认”,如”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有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都区别了这二个概念.三.在概念混淆下的现状由于概念的混淆不清,目前有些应该确认的过程用验证所替代了,如果这样,质量保证的水平大为降低.案例:制水(工艺用水)是个过程,这过程的结果是水达到预期的要求(如纯水/注射用水),是否能够达到要求,可以用检测的方法来验证,但生产中用检测的方法是不可能的,如某个技术要求的检测(试验)需要较长的周期(无菌检测需要14天),所以这样的制水过程是个特殊的过程,需要对这过程进行确认,这确认应该通过客观证据证明这个制水过程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持续地制备出符合要求的水,这确认过程包括了设备的安装验证(IQ)/制水系统的运行验证(OQ)和制水结果的性能验证(PQ)[Qualification直译是”资格”,这里译为验证更准确],其中的”PQ”是可以用检验的方法来验证的.这样经过确认,这系统运行的结果认为是能够满足要求的不需要再经过检验而投入生产.但目前很多的企业,把这过程用验证来来取代了确认,往往只检验了某次制水过程的结果.这保证水平有局限.这样的案例很多,如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的确认等等.二.三.GMP认证,是指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GMP评审专家对企业人员、培训、厂房设施、生产环境、卫生状况、物料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等企业涉及的所有环节进行检查,评定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