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学考)
- 格式:docx
- 大小:13.40 KB
- 文档页数:2
一、判断句1.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原文:师说:“彼童子之才,吾无以教之。
”翻译:老师说:“那个小孩的才华,我无法教诲。
”二、被动句1. 原文: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翻译:我学习的是道理,难道我能知道他的年龄是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吗?2. 原文: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翻译:楚国人一把火,可惜化为焦土。
三、倒装句1. 原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翻译:因为他无礼于晋国,而且还背叛了楚国。
2. 原文: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翻译:生死也是大事,难道不痛苦吗?四、省略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五、宾语前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总是忧愁。
”六、定语后置句1. 原文:吾友孟尝君,其人风流倜傥,才子也。
翻译:我的朋友孟尝君,他这个人风流倜傥,是个才子。
2. 原文: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翻译:他学习道理比我早。
七、状语后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以上文言文常考句式及其翻译,仅为冰山一角。
学习文言文,还需深入研究,才能领悟其博大精深。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句式类试题专项练习(含解析)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句式类试题专项练习1、下列句子从句式特点上看不是状语后置(倒装句)的一项是( )A.董生举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连不得志于有司C.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____________D.而观于其市2、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妪,先大母婢也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D.其制稍异于前3、下列各项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得双石于潭上A.石之铿然有声者B.此世所以不传也C.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D.古之人不余欺也4、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B.高祖欲长都洛阳C.纲而纪之,统而理之D.士卒皆歌思东归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微斯人,吾谁与归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木直中绳,以为轮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6、从文言句式角度,下列各组句子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②申之以孝悌之义B.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②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D.①铸以为金人十二②蚓无爪牙之利7、下列选项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A.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虽体解吾犹未变亏,岂余心之可惩?D.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8、下列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A.月出于东山之上B.此非曹孟德之诗乎C.死生亦大矣D.此余之所得也9、下列句子与"树之以桑"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非我也,岁也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C.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0、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____________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天下之水,莫大于海____________D.此亦东海之大乐也11、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高中语文学考复习之文言句式与句子翻译文言句式与句子翻译考情报告知能构建【知识解读】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知识清单】1.知识归纳(1)辨析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
①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如“我是高中生”。
但在古代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用作判断动词。
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有以下几种。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也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例: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
例: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有的判断句“者”“也”都不用,即“……,……”式。
翻译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例:刘备,天下枭雄。
用“乃”“为”“即”“则”“皆”“必”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的格式。
例: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②被动句在古代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分为两大类。
意念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也叫无标志的被动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例:洎牧以谗诛。
有标志的被动句,常见的格式有以下几种:ⅰ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即“谓语+于……”。
例: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ⅱ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格式;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翻译时,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格式。
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6个中考常考文言文固定句式
1.“不亦… …乎”相当于“不是… …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如… …何”相当于“对… …该怎么办” “把… …怎么样”
①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
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 如太行、王屋何?” 即“ 能把太
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② 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如土石何”
即“ 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
4.“何… …为”相当子“为什么要… …呢?”
“为什么会… …呢?”
5.“何……之……”相当于“怎么……这
么……”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有什么简陋的
呢? 6.… … 孰与… …
原本的格式是“ … … 与… … 孰… … ” 相当于“ … … 与… … 相比,… …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即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吾与徐公孰
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即“我和徐公相比,
谁更美”。
学考复习之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一、指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属:同“嘱”,劝人喝酒)10、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二、解释下列活用的词,并说说属于何种活用。
1、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形作名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名作状语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在地上名作状4、非利足也----非能水也:走、游泳名作动5、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名作意动6、而耻学于师:以为耻意动7、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名作动 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形作名9、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名作状10、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占、东进名作动 11、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朋友)名作意动1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舞动(哭泣)使动用法13、乌鹊南飞:向南名作状 14、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名作动1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日名作状16、萦青缭白青山白云形作名17、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名作动18、穷回溪:穷尽形作动19、始指异之以为异形作意动20、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相畚箕一样名作状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走狗、帮凶4、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专题04 特殊句式★考点分析★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1)二虫尽为所吞《童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4.介宾短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答题技巧:1.仔细分析标题: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训练方法之一,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文言文句式练习试题及答案高考文言文句式练习试题及答案一、宾语前置㈠以“之”“是”为标志。
固定句式名手是“何……之有?”“”唯……是……”等。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2014重庆)译文:这是区区小事,?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2.齐桓公与邦人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对曰:“野人不知为君王之寿。
”桓公曰:“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人奉筋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2000年上海卷)译文:要使我们的国君长寿,。
㈡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前置代词宾语以“之”最为多见,或指事,或代人,均须译出。
3.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2015课程标准乙卷)译文:,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4.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2015年湖南卷第9题)译文:假使为了子孙而去做这些事,。
5.有滏阳人焦通……(梁)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2015上海卷第18题)译文:有个滏阳人叫焦通……,而将他带到州学,强令他到孔子庙去观摩学习。
㈢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
最常见的代词“何”,此外还有“胡”“奚”“焉”“安”“恶”“曷”“乌”等。
6.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2015天津卷第13题)译文: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7.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2015课程标准卷Ⅱ第7题)译文:(我)不能肃清凶残的逆贼,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我只能抱憾于九泉,!8.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2014江西卷第13题)译文: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9.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2015湖北卷第12题)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比我早的了,?二、定语后置㈠以助词“者”为标志,有时还呈现为“(名)+有……者”的结构。
2023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兰亭集序》,完成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的一项是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至毕:全部 A. 群贤毕.次:旁边 B. 列坐其次.可乐也信:任凭 C. 信.与:交往 D. 人之相与.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 A. 会于..畅叙幽情足以极视听之娱 B. 亦足以..大及其所之既倦 C. 仰观宇宙之..流觞曲水齐彭殇为妄作D. 引以为..的一项是 3. 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充的省略内容不正确...A. (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 映带(在兰亭的)左右 C. 引(清缓溪流)以为流觞曲水 D. 每览昔人(对生死)兴感之由的一项是 4. 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都不正确...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A. ①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②本来知道无论是生还是死其实都是不可信的。
2014浙江省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文言文特殊句式劝学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变式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师说》1. 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 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2)吾从(之)而师之3. 变式句(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 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赤壁赋》1. 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 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 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 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始得西山宴游记》判断句(1)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变式句(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六国论》判断句(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介宾短语(状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善假于物也(《劝学》)
4.而耻学于师(《师说》)
5.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6.不拘于时(《师说》)
7.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
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10.寄蜉蝣于天地(《赤壁赋》)
1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被动句】
1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五人墓碑记》)
1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14.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
1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烛之武退秦师》)
16.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烛之武退秦师》)
17.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18.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19.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2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寡人之于国也》)
21.尝居于此(《项脊轩志》)
22.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
2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逍遥游》)
24.翱翔蓬蒿之间(《逍遥游》)【省略句】
25.会于会稽山之兰亭(《兰亭集序》)
26.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
定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使得西山宴游记》)
3.凌万倾之茫然(《赤壁赋》)
4.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
5.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6.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7.虽无丝竹之盛(《兰亭集序》)
8.仰观宇宙之大(《兰亭集序》)
9.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2.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3.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4.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5.钩党之捕遍于天下(《五人墓碑记》)
6.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7.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8.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9.沛公安在(《鸿门宴》)
10.客和为者(《鸿门宴》)
11.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1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逍遥游》)
13.且彼奚适也(《逍遥游》)
14.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15.
主语后置
1.渺渺兮予怀(《赤壁赋》)
被动句
1.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2.得不焚(《项脊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