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与体征(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冠心病(课件)冠心病课件一、引言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本课件旨在介绍冠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大家对冠心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因冠心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遗传等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2.发病机制(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由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物质沉积于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增大,导致冠状动脉狭窄。
(2)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冠状动脉在无粥样硬化的情况下发生痉挛,导致血管腔狭窄,影响心肌供血。
(3)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液中的血小板、红细胞等在斑块处聚集,形成血栓,进一步加重冠状动脉狭窄。
三、临床表现1.胸痛:胸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压迫感、紧缩感、烧灼感等,疼痛可向颈部、下颌、肩部、背部等部位放射。
2.气促:活动后或情绪激动时出现气促,休息后可缓解。
3.心悸:心跳加快、不规则或漏跳。
4.乏力: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容易疲劳。
5.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出汗、头晕等症状。
四、诊断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造影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和部位。
五、治疗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基础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
2.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与体征一、体征:冠心病早期症状一般没有明确的阳性体征,但是严重的就会有第一心音减弱、心界向左下扩大、有时候在心律失常时会有心房纤颤、早搏。
如果合并心衰时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两下肺可闻及湿罗音等。
二、临床表现:1、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型:部分患者心绞痛发作后由于心肌广泛纤维化,病变广泛,心绞痛逐渐减弱到消失,但是却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水肿、乏力、气紧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可表现为心悸。
还有部分患者是没有心绞痛,直接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2、无症状心肌缺血型:很多患者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但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患者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
部分患者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
部分患者在发生了心脏性猝死,常规体检时发现心肌梗塞后才被发现。
这类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心肌梗塞的机会和有心绞痛的病人一样,所以应注意平时的心脏保健。
3、心绞痛型: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的闷胀感、压榨感,并且有明显的焦虑,持续3-5分钟,常常扩散到背部,、左侧臂部、下颌、咽喉部、肩部,右臂。
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但是不影响胸骨后区。
在情绪激动、饱餐、受寒、用力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时被称为劳力性心绞痛,含化硝酸甘油或休息后可缓解。
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晕厥、虚弱、嗳气、气紧,尤其在老年人。
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不稳定型和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指的使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增加,或者新发作的劳力性心绞痛,或静息时发作的心绞痛。
因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稳定型心绞痛指的是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其发作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使发作的劳力大小、部位,能缓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稳定。
4、猝死型: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
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
2020年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与体
征(课件)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与体征
一、体征:ﻫ冠心病早期症状一般没有明确的阳性体征,但是严重的就会有第一心音减弱、心界向左下扩大、有时候在心律失常时会有心房纤颤、早搏。
如果合并心衰时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两下肺可闻及湿罗音等.ﻫ
二、临床表现:ﻫ1、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型:部分患者心绞痛发作后由于心肌广泛纤维化,病变广泛,心绞痛逐渐减弱到消失,但是却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水肿、乏力、气紧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可表现为心悸。
还有部分患者是没有心绞痛,直接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2、无症状心肌缺血型:很多患者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但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患者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
部分患者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
部分患者在发生了心脏性猝死,常规体检时发现心肌梗塞后才被发现。
这类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心肌梗塞的机会和有心绞
3、痛的病人一样,所以应注意平时的心脏保健。
ﻫ
心绞痛型: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的闷胀感、压榨感,并且有明显的焦虑,持续3-5分钟,常常扩散到背部,、左侧臂部、
下颌、咽喉部、肩部,右臂。
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但是不影响胸骨后区.在情绪激动、饱餐、受寒、用力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时被称为劳力性心绞痛,含化硝酸甘油或休息后可缓解。
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晕厥、虚弱、嗳气、气紧,尤其在老年人.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不稳定型和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指的使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增加,或者新发作的劳力性心绞痛,或静息时发作的心绞痛.因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稳定型心绞痛指的是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其发作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使发作的劳力大小、部位,能缓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稳定。
4、猝死型: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
5、心肌梗塞型: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经常会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疲惫和不适。
梗塞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闷塞感、压迫感、甚至有刀割样疼痛。
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
部分病人可延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左侧腕
部,手指和手掌麻刺感,部分病人可放射至上肢、颈部、下颌、肩部、以左侧为主。
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时间更久,疼痛更重,含化硝酸甘油和休息不能缓解。
有时候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与腹部疾病混淆.并且伴有烦躁不安、呕吐、多汗、冷汗、低热、头晕、极度乏力、濒死感、呼吸困难、心悸、恶心,持续半小时以上,常达数小时.如果发现这样的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
...... 感谢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