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贸企业安全风险辨识方法及记录
- 格式:pdf
- 大小:321.85 KB
- 文档页数:2
附录 C(规范性附录)安全风险评估方法C.1 风险矩阵分析法(LS)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R=L×S,其中R是风险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L 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C.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表C.2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10表C.3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及控制措施表C.4 风险矩阵表后果等级54 3 2 1C.2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 ×E×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11表C.5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表C.6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表C.7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12表C.8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及控制措施C.3 风险程度分析法(MES)C.3.1 风险的定义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
C.3.1.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2。
C.3.1.2 控制措施的状态M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建议清单1. 从工厂布局出发,对工作场所进行评估,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安全标准,例如安全通道畅通、紧急出口标识清晰、消防设施齐全等。
2. 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3. 建立健全的职业安全培训制度,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对危险品和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进行规范管理,确保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清理。
5. 加强对员工的健康管理,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6. 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个员工都有责任参与和维护安全工作。
7. 加强对外来人员和访客的管理,限制其进入危险区域,确保他们的安全,并在必要时提供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培训。
8. 加强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安全管理,确保他们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和标准,减少因外部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
9. 建立健全的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对安全事故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
10.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11. 加强安全监测和评估工作,定期对工作环境、设备设施、员工健康等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风险。
12. 建立安全档案和记录,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记录和归档,为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支持。
13.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安全管理工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提高安全风险辨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以上的工贸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建议清单,企业可以全面了解和识别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保障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稳定运营。
同时,企业还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不断完善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基本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贸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的总体要求、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控制和持续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工贸企业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工贸企业 industry and trade enterprise主要包括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行业的企业。
3.2安全风险 risk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3.3风险源 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注: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风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3.4安全风险辨识risk identification1识别风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3.5安全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hazard assessment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对风险源导致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其严重程度,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可靠性加以考虑,以及对其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全过程。
3.6安全风险管控 risk management control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源,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规定。
工贸企业安全评估方法
工贸企业安全评估方法是指评估工贸企业的安全状况、隐患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工贸企业安全评估方法:
1. 风险评估法:通过对工贸企业的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劳动力和环境等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确定工贸企业面临的各种安全风险,并对其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和发生概率进行评估。
2. 事故调查法:对工贸企业过去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事故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 安全检查法:通过对工贸企业的设备、工艺、危险品管理、培训等方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4. 安全指标法: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指标体系,对工贸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事故发生率、职业病发生率、安全教育培训覆盖率等指标,从而评估企业的安全水平。
5. 安全标准法: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的安全标准,对工贸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包括安全组织架构、安全管理程序、安全设施和应急预案等。
6. 过程安全评估法:对工贸企业的关键工艺流程进行安全评估,包括物料储存、工艺控制、设备维护等方面,识别潜在的危险
源和风险,并提出控制措施。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工贸企业安全评估方法,具体应根据企业的特点、要求和行业标准进行选择和应用。
工贸企业“八大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工贸企业面临的八大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如下:1.人员安全风险人员安全是工贸企业首要关注的问题。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岗前培训、岗位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等。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2.物料储存和使用安全风险工贸企业常常涉及储存和使用各种物料,例如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等。
企业应建立专门的物料储存管理制度,确保物料储存符合相关规定,防止物料泄漏和事故发生。
此外,对于特殊的物料,如化学品,应规范使用和处理方法,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3.设备安全风险设备安全是保障生产运营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定期检测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同时,为员工提供相关设备的操作培训,并建立设备事故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4.消防安全风险消防安全是工贸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消防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消防责任和安全标准。
同时,加强员工的消防培训,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和检查,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5.电气安全风险电气安全是工贸企业常见的安全风险之一、企业应制定详细的电气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用电安全。
同时,加强员工的电气安全培训,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并设置过载保护、漏电保护等安全装置,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
6.安全生产责任风险安全生产责任是工贸企业管理层必须承担的责任。
企业应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的教育和培训,确保管理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同时,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将安全生产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7.交通安全风险交通安全是工贸企业不可忽视的问题。
企业应制定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出行的规章制度和交通事故的报告和处理机制。
同时,加强员工的交通安全培训,提供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和防护装备,确保员工的出行安全。
8.网络安全风险网络安全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安全风险之一、工贸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网络使用行为,加强对网络系统的防护和监控,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检查,确保企业的网络安全。
ICS13.100C65备案号: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3614—2019工贸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基本规范Basic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industry and tradeenterprise2019-07-11发布2019-08-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体要求 (2)5 安全风险辨识 (3)6 安全风险评估 (4)7 安全风险控制 (5)8 持续改进 (6)附录A(规范性附录)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程序 (7)附录B(规范性附录)安全风险辨识方法及记录 (8)附录C(规范性附录)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10)附录D(资料性附录)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示例 (1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应急管理厅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兴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彦伟、胡义铭、高岳毅、陈妍、郁颖蕾、戴新齐、汪丽莉、顾平、石昌雪、李俊、王晓明、邢培育。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基本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贸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的总体要求、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控制和持续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工贸企业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工贸企业 industry and trade enterprise主要包括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行业的企业。
工贸行业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分析研判及对策措施报告工贸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众多领域,如机械、冶金、建材、轻工、纺织等。
然而,在工贸行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可能威胁到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还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因此,对工贸行业领域的重大风险进行防范分析研判,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贸行业领域重大风险分析研判(一)安全生产风险工贸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各种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高温高压环境等,容易引发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
例如,在机械加工车间,操作人员可能因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而被卷入机器,造成重伤甚至死亡;在化工企业,易燃易爆物质的泄漏可能引发爆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环境污染风险一些工贸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当,将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例如,造纸厂的废水排放可能导致河流、湖泊的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冶炼厂的废气排放可能导致大气污染,引发雾霾等环境问题。
(三)市场竞争风险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工贸企业面临着市场份额下降、客户流失、产品价格波动等风险。
例如,在经济下行时期,市场需求减少,企业的订单可能大幅减少,导致生产过剩、库存积压;新兴企业的崛起和技术创新可能使传统工贸企业的产品失去竞争力,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四)供应链风险工贸企业的生产经营依赖于原材料的供应和产品的销售,如果供应链出现问题,如原材料短缺、供应商违约、物流不畅等,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交付。
例如,疫情期间,由于全球供应链中断,许多工贸企业无法及时获得原材料,导致生产停滞,交付延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五)法律法规风险工贸企业需要遵守众多的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等。
工贸企业危险辩识、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第一章绪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贸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然而,由于工贸企业特殊的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特点,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工贸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以及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工贸企业的危险辩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工作。
本管理程序旨在指导工贸企业开展危险辩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章危险辨识1.危险辨识的概念与重要性危险辨识是指通过对工贸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危险进行全面系统地识别和分析,识别出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危险控制和预防措施。
危险辨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对于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危险辨识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要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危险辨识,不能有盲点和疏漏。
(2)系统性原则:要以系统思维的方式,将危险因素与相关的控制措施有机结合,构建一个完整的危险辨识系统。
(3)科学性原则: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危险进行科学的识别和评估,不偏不倚地做出判断。
3.危险辨识的方法(1)现场观察法: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和调查,了解工作场所的实际环境和工艺流程,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标准规范,了解危险因素的种类和特点,为危险辨识提供依据。
(3)专家咨询法:邀请专业的安全和健康专家参与危险辨识工作,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为危险辨识提供科学的建议。
第三章危险评价1.危险评价的概念与意义危险评价是指对危险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其对企业生产活动和职工安全健康的影响程度,为危险控制和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危险评价是在危险辨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和扩展,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2.危险评价的内容(1)危险因素的辨识与分类:对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识别和分类,将其归类为不同的危险类别,便于后续的评价和控制。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建议清单在工贸企业中,安全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更会威胁员工和社会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工贸企业需要认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并根据辨识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稳定。
下面是我对于工贸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建议清单的一些想法:1.对企业进行整体评估首先,工贸企业需要对自身进行整体评估,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设备情况等,同时梳理好企业的风险点,再针对性地进行风险评估。
2.建立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工贸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分别从风险预防、事故应急和事故后处理等方面制定相关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过程中所有环节的安全。
3.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员工是企业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一环,他们的安全意识对于企业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因此,工贸企业需要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员工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和安全防护能力。
4.设备维护和安全检查设备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因此工贸企业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
同时,企业需要制定设备保养制度,确保设备可以进行可靠稳定的工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5.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企业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完善安全责任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相关人员落实好安全工作的职责和责任。
另外,企业需要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加强对安全风险的监控和处理。
6.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学习和落实工贸企业需要学习和遵守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规范。
同时,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符合相关要求,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工贸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建议清单主要包括对企业进行整体评估、建立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设备维护和安全检查、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学习和落实这6个方面,这些建议可以帮助工贸企业更好地应对安全风险,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冶金工贸企业安全风险研判辨识方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冶金工贸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冶金生产涉及到高温、高压、易爆、易燃等诸多安全风险,若管理不善,很容易发生生产事故,影响工厂正常生产和员工身体健康。
因此,对冶金工贸企业的安全风险研判辨识非常必要。
安全风险研判的定义与意义安全风险研判辨识,是指对特定环境下现有或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系统、科学、全面的研究,以便寻找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预防事故的发生或减少其损失的一种方法。
安全风险研判辨识在冶金工贸企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与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其次,安全风险研判辨识也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形象和社会美誉度。
安全风险研判的方法1.分级辨识法分级辨识法是一种基于层次结构的安全风险研判方法,它将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按照不同的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并且依据各自的影响和重要程度进行评价。
2.信息收集法信息收集法是指通过广泛的文献资料、现场采访、专家咨询等方式,收集有关风险和危险源的相关信息,进而判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利于提高安全风险研判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3.直觉分析法直觉分析法是指采用专家意见、团队决策等方法,依照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研判。
虽然这种方法具有不确定性和主观性,但它既节省了时间和资金,同时也可以将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运用在判断风险方面,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安全风险研判的步骤1.确定研判的目标和范围安全风险研判的目标和范围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有效提高研判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在确定研判目标和范围时,所用的研判方法和数据来源也应该随之确定。
2.分析风险源通过对环境和生产生态的调查和研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明确其具体特征和危害。
3.评估风险等级在分析完成后,通过安全等级评价方法,对各项风险进行评价排序,明确其危害性和程度,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4.制定风险防控方案在评估完风险等级后,针对风险较高的部分通过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方案,以预防和控制可能存在的风险。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评估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工贸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可能受到的损失以及可能采取的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同时减少企业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
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
1. 设施环境评估:评估企业生产场所的设施设备、工艺流程、安全通道、排水系统等方面的安全风险。
2. 物质危险评估:评估企业生产使用的各类物质(如化学品、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风险,包括储存、使用、运输等环节的风险。
3. 作业行为评估:评估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操作不规范等风险,包括操作设备不当、操作规程不符、人为疏忽等因素。
4. 管理系统评估:评估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针对管理漏洞和改进建议进行评估。
5. 外部环境评估:评估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对安全风险的可能影响。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存在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意识,提高工贸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同时,评估结果也对政府监管部门进行监督和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附件1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使用指南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指导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工贸行业企业班组和岗位人员使用《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文件附件,以下简称《手册》),自主开展岗位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确定和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较大危险因素。
企业在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时,应充分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运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岗位清单制定工作,统一部署,整体推动。
对已经开展了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企业,可以将辨识评价工作与《手册》的使用有机结合,将《手册》中的内容融入到企业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中。
二、术语和定义(一)较大危险因素。
可能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生产作业场所、环节、部位和作业行为。
(二)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
识别较大危险因素的位置及特性、可能导致事故后果以及确认其风险控制措施和管控状态的过程。
(三)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其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的结合。
三、手册获取企业登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进入“监管四司”子站,查询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按本企业所属行业下载相应《手册》;也可以其他方式获取。
四、手册学习企业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确定时间和方式,在班组中统一组织《手册》的学习,班组长或安全员负责讲解,并结合岗位员工的自主学习,达到以下要求:1.确定《手册》与本班组岗位工作的适用性;2.各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手册》中与本岗位的相关内容;3.学习中发现的不清楚的问题须通过讨论和咨询(由上级提供帮助)得到解决。
学习的时间长短和次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以完成上述要求为准。
五、手册使用(一)现场对比。
企业统一部署,由班组安排具体时间,组织各岗位人员,持各自的《手册》,根据之前学习中初步确定的与本班组相关的各个条目内容,一一对照各自岗位的实际情况,包括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本“场所/环节/部位”所有的设施设备、操作、作业环境等现状,确定:1.在实际中是否存在《手册》描述的各个“较大危险因素”,或者是否有相近的情况;2.讨论实际情况与《手册》内容的不同点,确定更多相似和相关的“较大危险因素”状况;3.本班组的“较大危险因素”已采取的安全措施与《手册》中相应的“主要防范措施”的不同点;在现场进行对比工作的时候,要及时、准确和细致地做好记录。
DB32/T 3614 — 2019附录C(规范性附录)安全风险评估方法C.1 风险矩阵分析法(LS)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 R=L× S,其中 R是风险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L 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 C.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等级标准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5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4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3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2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1程。
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 C.2事件后果严重性( S)判定准则等级法律、法规人员直接经济损失停工企业形象及其他要求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死亡100 万元以上部分装置( >2 套)重大国际影响准或设备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50万元以上2套装置停工、或设行业内、省内影力备停工响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截肢、骨折、1 套装置停工或设3业的安全方针、制度、听力丧失、1万元以上地区影响备规定等慢性病2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轻微受伤、1万元以下受影响不大,几乎公司及周边范作程序、规定间歇不舒服不停工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10DB32/T 3614 — 2019表 C.3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及控制措施风险值安全风险等级对应本标准中安全风应采取的管控级别实施管控措施险评估分级公司(厂)级、车间( 部室)立即补充管控措施,以期降20-25A/1 级极其危险重大风险级、班组、岗位管控低风险级别,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15-16B/2 级公司(厂)级、车间( 部室)立即或近期补充管控措施,高度危险较大风险级、班组、岗位管控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9-12C/3 级车间 ( 部室 ) 级、班组、岗位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显著危险一般风险管控加强培训及沟通1-8D/4 级班组、岗位管控有条件、有经费时完善管控轻度危险低风险措施表 C.4风险矩阵表5轻度危险显著危险高度危险极其危险极其危险后4轻度危险轻度危险显著危险高度危险极其危险果3轻度危险轻度危险显著危险显著危险高度危险等级2轻度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显著危险1轻度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12345C.2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简称LEC)。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核查一、概述工贸企业是指以生产、加工、销售为主要经营活动的企业,它们面临着诸多安全生产风险。
本报告旨在对工贸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核查和分析,以便提供参考和改进建议。
二、核查方法本次核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现场考察、文件审查、对职工的访谈等,以全面了解和评估工贸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
三、核查结果通过核查,我们发现了以下主要的安全生产风险:1. 操作不规范工人在操作岗位上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如没有戴安全帽、无证上岗、不佩戴防护设备等,这会增加工伤和事故的概率。
2. 设备老化和缺乏维护某些重要设备存在老化和磨损现象,维修保养不及时,容易导致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
3. 消防设施不完善部分工贸企业的消防设备不完善,如灭火器数量不足、消防通道堆放杂物等,一旦发生火灾,会给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4. 安全培训不足企业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不够,工人缺乏应急处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一旦事故发生,可能无法迅速有效地应对。
5. 环境污染一些工贸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未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四、建议和改进措施为了减少和控制安全生产风险,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1. 加强操作规范培训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员工遵守操作规范,正确佩戴防护设备,提高安全意识。
2. 定期检修和更新设备企业应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及时更换老化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完善消防设施企业应在场所内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并确保及时检修和更新,保持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4. 加强安全培训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增加应急演练的频率。
5. 进行环境保护措施企业应制定环境保护方案,进行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有效处理和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结论本报告对工贸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了核查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企业应将安全生产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以确保员工和企业的安全。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
册
2.如果存在,是否已经采取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如果不存在,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整改落实。
针对现场对比中发现的问题,企业应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间表,并落实到位。
同时,要加强对岗位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三)持续改进。
企业应定期评估和审查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的实施情况,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措施,提高防范能力和效果。
六、注意事项
企业在使用《手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结合《手册》的内容进行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
2.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和要求组织研究和使用《手册》;
3.及时整改落实发现的问题,保证工作效果;
4.定期评估和审查工作效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措施。
标志
1.现场应用与实施
在实施防范措施时,班组应逐一确认并评估其效果。
对于无法短期内解决的问题,班组应上报相关部门,制定防范计划并实施。
同时,在危险因素较大的场所和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危险告知卡,并进行日常自查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2.防范措施改进
企业应定期对较大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进行评估,尤其是在工艺、设施设备发生变化后。
改进防范措施的程序包括分析原因、制定防范计划、实施过程监控、验证评估和举一反三。
在实施防范计划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不间断的定期监督检查,确保措施的完全落实。
同时,还需要对企业内有相似情况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改进措施并落实。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等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手册一、前言工贸行业企业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
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等级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
本手册旨在帮助工贸企业全面了解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二、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划分与管控1.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划分安全生产风险等级是根据事故的可能性以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划分的。
一般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细分为更多的等级。
2.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针对不同等级的安全生产风险,企业应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责任人和操作流程。
-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建立安全生产档案,记录事故隐患和整改情况。
3.安全生产风险等级管控的重要性高效的安全生产风险等级管控可以有效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三、安全隐患治理1.安全隐患的识别与分类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引发事故或安全问题的潜在风险因素。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识别,并将安全隐患按照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
2.安全隐患的治理与整改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企业应当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指定责任人负责整改工作。
在整改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整改,并建立整改台账,记录整改过程和结果。
3.安全隐患治理的重要性安全隐患治理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对于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和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良好的安全隐患治理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四、安全生产管理的改进与创新1.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安全风险辨识方法及记录
B.1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表B.1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设备设施:№: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
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
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车间(部室)级、班组(岗
位)级。
8
B.2 作业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表B.2 作业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作业活动:№: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
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
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车间(部室)级、班组(岗
位)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