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统计指数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6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 (第八~第九章)一、判断题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 )。
2、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 )3、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 × )4、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5、若将2000-200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 )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 × )7、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 )8、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A ) 。
A 、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 、指标性质不同C 、采用的基期不同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 )。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 、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 、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4、销售价格综合指数∑∑0111pq p q 表示( C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B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C 、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D 、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5、在销售量综合指数∑∑001p qp q 中,001p qp q ∑∑-表示 ( B )。
A 、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B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C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D 、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6、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 D )。
第9章统计指数习题解答_杨灿【思考与练习】思考题:1. 统计指数与数学上的指数函数有何不同?⼴义指数与狭义指数⼜有何差异?2. 与⼀般相对数⽐较,总指数所研究的现象总体有何特点?3. 有⼈认为,不同商品的销售量是不同度量的现象,因为它们的计量单位可以不同;⽽不同商品的价格则是同度量的现象,因为它们的计量单位相同,都是货币单位。
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4. 总指数有哪两种基本编制⽅式?它们各⾃⼜有何特点?5. 有⼈认为,在编制价格指数时,采⽤帕⽒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现实经济意义”较强,因⽽不能采⽤拉⽒公式。
对此,你有何看法?6. 在⼀定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相互之间可能存在着“变形”关系。
为什么说,它们两者仍然是相对独⽴的总指数编制⽅法?7. 根据指数体系的内在联系,⼈们常常利⽤已知的指数去推算未知的指数,后者就被称为前者的“暗含指数”。
试问,拉⽒价格指数的暗含指数是什么?拉⽒物量指数的暗含指数⼜是什么?8. 相对于简单形式的总指数,加权指数有何优点?9. 加权指数⼀般优于简单指数,但在哪些场合,简单指数仍然有其重要应⽤,为什么? 10. 与单项评价相⽐,综合评价有何特点?你能否举出⼀个在现实⽣活中进⾏综合评价的例⼦? 11. 构建综合评价指数的基本问题有哪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际意义何在?练习题:1. 表10.9给出了某市场上四种蔬菜的销售资料:要求:(1)⽤拉⽒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2)再⽤帕⽒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3)⽐较两种公式编制出来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的差异。
〖解〗%73.1072.20398.2196 , %16.1042.2039212400010001==∑∑===∑∑=q p q p L p q p q L p q%39.10721242281 , %83.1038.2196228110111011==∑∑===∑∑=q p q p P p q p q P p q2. 依据上题的资料,试分别采⽤埃奇沃斯公式、理想公式和鲍莱公式编制销售量指数;然后,与拉⽒指数和帕⽒指数的结果进⾏⽐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 (第八~第九章)一、判断题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 )。
2、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 )3、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 × )4、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5、若将2000-200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 )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 × )7、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 )8、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A ) 。
A 、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 、指标性质不同C 、采用的基期不同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 )。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 、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 、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4、销售价格综合指数∑∑0111pq p q 表示( C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B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C 、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D 、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5、在销售量综合指数∑∑001p qp q 中,001p qp q ∑∑-表示 ( B )。
A 、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B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C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D 、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6、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 D )。
综合 第九部分 统计学考点1 统计与统计数据1、统计一词包含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学2、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定类尺度(将人口分为男女两类)、定序尺度(将学生成绩分成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类)、定距尺度(某物长10米,重100千克等、定比尺度(相对数或平均数,可以进行加、减、乘、前言:本资料由银行考试直通车团队整理出品,版权所有。
本部分主要介绍统计学,由于统计学的题量各银行每年只考到1-2道题,其一旦考到,非统计学的同学很难做对,店主建议大家抓大放小,不要在这一章浪费太多时间。
居民收支等调查,都是采用这种方式。
(3)类型抽样(也叫分层抽样)就是将总体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分成若干类型或层,然后在类型或层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
特点是:由于通过划类分层,增大了各类型中单位间的共同性,容易抽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
该方法适用于总体情况复杂,各单位之间差异较大,单位较多的情况(4)整群抽样就是从总体中成群成组地抽取调查单位,而不是一个一个地抽取调查样本。
特点是:调查单位比较集中,调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比较方便。
但调查单位在总体中的分布不均匀,准确性要差些。
因此,在群间差异性不大或者不适宜单个地抽选调查样本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方式。
14、统计推断是在概率论的基础上依据样本的有关数据和信息,对未知总体的质量特性参数,做出合理的判断和估计。
在质量活动和管理实践中,人们关心的是特定产品的质量水平,如产品质量特性的平均值、不合格品率等。
这些都需要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观察值分析来估计和推断,即根据样本来推断总体分布的未知参数,称为参数估计。
参数估计有两种基本形式: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15、点估计是指用样本的统计量去估计总体相应未知参数称为点估计,通常用无偏性和有效性作为评价点估计优良性的标准。
16、区间估计的指用样本确定两个统计量,构筑一个置信水平为1 ? α的区间,对总体未知参数给出估计,称为区间估计。
第 10章统计指数——练习题● 1. 给出某市场上四种蔬菜的销售资料以下表:销售量 ( 公斤 ) 销售价格 ( 元 / 公斤 )品种基期计算期基期计算期白菜550 560黄瓜224 250萝卜308 320西红柿168 170合计1250 1300 ────⑴ 用拉氏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⑵ 再用帕氏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⑶ 比较两种公式编制出来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的差异。
解:设销售量为q,价格为p,则价值量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三者关系为:销售额 =销售量×价格qp = q×p于是,对已知表格注明符号,并利用Excel 计算各综合指数的构成元素以下:销售价格销售量 (公斤 )品种(元 /公斤 )q0p0 q0p1 q1p0 q1p1 基期计算期基期计算期q0 q1 p0 p1白菜550 560 880 990 896 1008 黄瓜224 250 2 448 500 475 萝卜308 320 1 308 320 288 西红柿168 170 3 504 408 510 合计1250 1300 ──2124 2281 于是代入相应公式计算得:⑴用拉氏公式编制总指数为: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L qq1 p0 2124 104.16% ,q0 p0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L pq0 p1q0 p0107.73%⑵ 用帕氏公式编制总指数: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为P qq1 p1 2281q0 p1103.83%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为P pq1 p1 2281q1 p0 107.39%2124⑶ 比较两种公式编制出来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可见:拉氏指数>帕氏指数在经济意义上,拉氏指数将同胸襟因素固定在基期。
销售量总指数说明花销者为保持与基期相同的花销价格,因调整增减的本质购买量而以致本质开支增减的百分比;价格总指数说明花销者为购买与基期相同数量的四种蔬菜,因价格的变化而以致本质开支增减的百分比。
第九章 统计指数(一)单选题1、如果销售额增加10%,零售物价指数下降5%,则销售量( )A 、增加5%B 、增加10%C 、增加15.79%D 、无法判断2、综合指数是依据以下方式来编制的A 、先对比,后平均B 、先综合,后对比C 、先除后乘D 、先加后除3、平均指数是依据以下方式来编制的A 、先对比,后平均B 、先综合,后对比C 、先除后乘D 、先加后除4、通常在指数体系的完整框架中,质量指标指数是以( )计算的。
A 、拉氏公式B 、帕氏公式C 、马-埃公式D 、费雪公式5、通常在指数体系的完整框架中,数量指标指数是以( )计算的。
A 、拉氏公式B 、帕氏公式C 、马-埃公式D 、费雪公式6、某商店销售多种商品,报告期与基期相比销售额未变,但销售量增长了15%,则销售价格指数为( )A 、115%B 、100%C 、85%D 、86.96%7、编制平均指数的基本问题之一是( )A 、指数化指标的选择问题B 、合理加权问题C 、同度量因素的固定问题 D 、以上答案均错8、用于比较不同地区或国家各种商品价格综合差异程度的指数是( )A 、个体价格指数B 、时间价格指数C 、空间价格指数D 、平均价格指数9、我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是采用( )来编制的。
A 、固定加权算术平均的形式B 、固定加权调和平均的形式C 、固定加权几何平均的形式 D 、简单算术平均的形式10、采用标准比值法编制综合评价指数时,个体指数的计算方法为( )A 、参评指标标准值比相应指标报告期值B 、参评指标报告期值比相应指标基期值C 、参评指标计划值比相应指标标准值D 、参评指标实际值比相应指标标准值11、P 表示商品价格,q 表示商品销售量,则∑-∑1011q p q p 的意义是综合反映多种商品的( )A 、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B 、价格变动的绝对额C 、因价格变动额增减的销售额D 、因销售量变动额增减的销售额12、以个体指数为基础计算总指数的指数形式是( )A 、综合指数B 、平均指数C 、可变构成指数D 、固定构成指数13、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现在的100元只值原来的90元,则价格指数为( )A 、10.00%B 、90.00%C 、110.00%D 、111.11%14、某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今年比去年减少2%,而平均工资上升5%,则职工人数减少( )A 、3.0%B 、10.0%C 、75.0%D 、6.7%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时间指数的是( )A 、股票价格指数B 、计划完成情况指数C 、零售物价指数D 、地区间的价格比较指数 E 、工业生产指数2、以下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A 、股价指数B 、物价指数C 、成本指数D 、产量指数E 、销售量指数3、以下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 、工业生产指数B 、商品销售额指数C 、总产值指数D 、产量指数 E 、销售量指数4、个体指数( )A 、是反映个别现象或个别项目数量变动的指数B 、采用先综合、后对比的方式编制 C 、采用先对比、后综合的方式编制 D 、也有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之分 E 、是总指数的重要形式之一5、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A 、“同度量”的作用B 、“平衡”的作用C 、对指数化指标“加权”的作用 D 、“平均”的作用 E 、以上均对6、某商店报告期全部商品的销售量指数为120%,这个指数是( )A 、个体指数B 、总指数C 、数量指标指数D 、质量指标指数 E 、平均数指数7、可变构成指数的意义及公式( )A 、可变构成指数反映了各组的变量水平及总体结构两个因素的影响B 、可变构成指数仅反映总体结构的影响C 、可变构成指数的计算公式为:D 、可变构成指数的计算公式为:E 、可变构成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8、固定构成指数的意义及公式( )A 、固定构成指数反映了各组的变量水平的影响B 、固定构成指数反映了总体结构的影响C 、固定构成指数的计算公式为:∑∑÷∑∑=0001100f f x f f x x x 假定∑∑÷∑∑=00011101f f x f f x x x ∑∑÷∑∑=1101111f f x f f x x x 假定∑∑÷∑∑=0001100f f x f f x x x 假定∑∑÷∑∑=00011101f f x f f x x xD 、固定构成指数的计算公式为:e 、固定构成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9、结构影响指数的意义及公式( )A 、结构影响指数反映了各组的变量水平的影响B 、结构影响指数反映了总体结构的影响C 、结构影响指数的计算公式为:D 、结构影响指数的计算公式为:E 、结构影响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10、加权总指数的编制方式有( )A 、先综合、后对比B 、先加后减C 、先减后加 D 、先对比、后平均 E 、先除后乘11、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 )A 、综合指数B 、销售量指数C 、销售价格指数D 、平均指数E 、产量指数三、填空题1、在我国,工业生产指数是通过计算各种工业产品的 产值来加以编制的。
综合练习题(第9章)一、填空题1.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2.某市1996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985万元,比上年增长21%,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只比上年增长14%,该市国内生产总值的物价总指数为 (保留4位有效数字)。
3.若居民在某月以相同的开支额购买到的消费品比上月减少10%,则消费价格指数应为(用百分比表示,保留到整数) 。
4.某种商品的价格比上年上涨5%,销售额下降8%,则该商品销售量指数是 (保留3位有效数字)。
5.如果价格指数降低后,原来的支出可多购10%的商品,则价格指数应为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6.一般而言,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必须是一个与之相应的 ,而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必须是一个与之相应的 。
7.狭义的指数体系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是:一个 等于若干个(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乘积。
8.总指数的编制方法,一是采用 的方式,通常称为“综合(总和)指数法”;二是采用 的方式,通常称为“平均指数法”。
二、选择题1.在具备报告期实际商品销售额和几种商品的个体价格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要确定价格的平均变动,应该使用的指数是( )。
A .综合指数B .加权算数平均指数C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D .可变构成指数 2.某造纸厂2002年的产量比2001年增长了13.6%,生产费用增加了12.9%,则该厂2002年单位产品成本( )A .减少了5.15%B .减少了0.62%C .增加了12.9%D .增加了1.75% 3.帕氏价格综合指数公式是( ) A .1100p q p q∑∑ B .1000p q p q∑∑ C .1001p q p q∑∑ D .1101p q p q∑∑4.销售额增长5%,物价下降2%.则销售量增长 ( ) A .10% B .7.14% C .3% D .2.5%5.拉氏指数方法是指在编制综合指数时( ) A. 用报告期的变量值加权 B. 用基期的变量值加权 C. 用固定某一时期的变量值加权 D. 选择有代表性时期的变量值加权6.若要说明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居民为维持基期消费水平(生活水平)所需增加的开支额,应编制的指数是( )。
第四章 统计描述【4.1】某企业生产铝合金钢,计划年产量40万吨,实际年产量45万吨;计划降低成本5%,实际降低成本8%;计划劳动生产率提高8%,实际提高10%。
试分别计算产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解】产量的计划完成程度=%5.112100%4045100%=⨯=⨯计划产量实际产量即产量超额完成12.5%。
成本的计划完成程=84%.96100%5%-18%-1100%-1-1≈⨯=⨯计划降低百分比实际降低百分比即成本超额完成3.16%。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85%.101100%8%110%1100%11≈⨯++=⨯++计划提高百分比实际提高百分比即劳动生产率超额完成1.85%。
【4.2】某煤矿可采储量为200亿吨,计划在1991~1995年五年中开采全部储量的0.1%,在五年中,该矿实际开采原煤情况如下(单位:万吨)试计算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及提前完成任务的时间。
【解】本题采用累计法:(1)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100%⨯数计划期间计划规定累计数计划期间实际完成累计 =75%.12610210253574=⨯⨯ 即:该煤矿原煤开采量的五年计划超额完成26.75%。
(2)将1991年的实际开采量一直加到1995年上半年的实际开采量,结果为2000万吨,此时恰好等于五年的计划开采量,所以可知,提前半年完成计划。
【4.3】我国1991年和1994年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表:要求:(1)计算我国1991年和1994年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填入表中; (2)1991年、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是什么比例(用系数表示)? (3)假如工业总产值1994年计划比1991年增长45%,实际比计划多增长百分之几? 【解】(1)(2)是比例相对数;1991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96.01.144479.13800≈;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73.04.296826.21670≈(3)%37.251%)451(2824851353≈-+即,94年实际比计划增长25.37%。
第九章习题一、名词解释时间序列:是指反映客观现象的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序列。
发展水平:是指时间序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不同时间发展所达到的规模和水平。
增长水平:简称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之差,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基期发展水平。
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量可以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
发展速度:是两个时期发展水平对比而得到的结果,表明现象发展的程度,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若干倍)。
增长速度:是根据增减量与基期水平对比而求得的一种相对数,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数量增减的方向和程度的动态分析指标。
加法模型:假设各构成部分对时间序列的影响是可加的,并且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就可以把时间序列Y表示为:Y=T+S+C+I。
按照这种模型,时间序列的发展变化是4种因素叠加而成的。
乘法模型:假设四个因素变动之间存在某些相互影响的关系,则时间序列各期水平的数值就是四种因素相乘的乘积,其分解模型为:Y=T×S×C×I。
按照这种模型,时间序列的发展变化是4种因素乘积而成的倍比关系。
一次指数平滑法:一次指数平滑法是指以最后的一个第一次指数平滑。
如果为了使指数平滑值敏感地反映最新观察值的变化,应取较大α值,如果所求指数平滑值是用来代表该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值,则应取较小α值。
季节变动:由于季节气候(春、夏、秋、冬、晴、阴、雨等)和社会习惯(春节、端午、重阳等)等原因,客观现象普遍存在季节变动影响(服装的销售量,农作物的生长,旅游人次;等等)。
测定季节变动的规律,主要在于测定季节指数,常用的测定季节指数的方法有简单平均法和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循环波动:循环波动的周期在一年以上且长短不一,可采用剩余法对循环波动进行分析。
二、单项选择1~5:D A B C D 6~10:B A D C D三、简答题1、根据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分别有哪几种类型?请分别予以说明。
第四章 统计描述【4.1】某企业生产铝合金钢,计划年产量40万吨,实际年产量45万吨;计划降低成本5%,实际降低成本8%;计划劳动生产率提高8%,实际提高10%。
试分别计算产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解】产量的计划完成程度=%5.112100%4045100%=⨯=⨯计划产量实际产量即产量超额完成12.5%。
成本的计划完成程=84%.96100%5%-18%-1100%-1-1≈⨯=⨯计划降低百分比实际降低百分比即成本超额完成3.16%。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85%.101100%8%110%1100%11≈⨯++=⨯++计划提高百分比实际提高百分比即劳动生产率超额完成1.85%。
【4.2】某煤矿可采储量为200亿吨,计划在1991~1995年五年中开采全部储量的0.1%,在五年中,该矿实际开采原煤情况如下(单位:万吨)试计算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及提前完成任务的时间。
【解】本题采用累计法:(1)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100%⨯数计划期间计划规定累计数计划期间实际完成累计 =75%.12610210253574=⨯⨯ 即:该煤矿原煤开采量的五年计划超额完成26.75%。
(2)将1991年的实际开采量一直加到1995年上半年的实际开采量,结果为2000万吨,此时恰好等于五年的计划开采量,所以可知,提前半年完成计划。
【4.3】我国1991年和1994年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表:要求:(1)计算我国1991年和1994年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填入表中; (2)1991年、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是什么比例(用系数表示)?(3)假如工业总产值1994年计划比1991年增长45%,实际比计划多增长百分之几? 【解】(1)(2)是比例相对数;1991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96.01.144479.13800≈;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73.04.296826.21670≈(3)%37.251%)451(2824851353≈-+即,94年实际比计划增长25.37%。
第五章 统计指数分析 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统计指数: 是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化的相对数,说明不能直接相加的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综合变化程度特殊相对数。
2. 总指数: 反映复杂现象总体变化方向和程度的相对数。
3. 综合指数:通过综合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计算的相对数,它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
4. 同度量因素:计算总指数时起媒介作用和权数作用的因素。
5. 平均指数:由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的总指数。
6. 指数体系:指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数量上具有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组成的整体。
二、判断改错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计划完成相对数是广义指数。
( √ )2. 总指数的平均性是以综合性为基础的,没有综合性就没有平均性。
( √ )3. 01q q K q =是总指数。
( × ) 个体指数4. 影响因素指数是有两个因素同时变动,并从属于某一现象总体指数的相对数,属于广义指数。
( ×)两个因素中只有一个因素变动,狭义指数 5. 编制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平均指数。
( × ) 综合指数6. 产品成本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指数是质量指标指数。
(√ )7. 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虽然形式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
(√ ) 8. 在单位成本指数∑∑1011qz qz 中,1011q z q z ∑∑-表示单位成本增减的绝对额。
( × ) 表示由于单位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减的绝对额9.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独立的应用意义。
(√)10.加权平均总指数的编制,实质就是计算个体指数(或类指数)的平均数。
(√)11. 算术平均指数是通过数量指标个体指数,以基期的价值量指标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
(√)12. 在建立指数体系时,首先要分析研究对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
统计学指数习题及答案第⼗章统计指数⼀、填空题1.狭义指数是反映复杂现象总体变动的2.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指数和指数。
3.指数按其所标明的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指数和指数。
4.指数按其采⽤基期的不同,分为指数和指数。
5. 指数是在简单现象总体条件下存在的,指数是在复杂现象总体的条件下进⾏编制的。
6.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两种,⼀种是指数,⼀种是指数。
7.按照⼀般原则,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8.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指数化指标是指标,同度量因素是与之相联系的指标。
9.综合指数编制的特点,⼀是选择与指标相联系的同度量因素,⼆是把同度量因素的时期。
10.拉⽒指数对于任何指数化指标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派⽒指数对于任何指数化指标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
11.编制指数的⼀般⽅法是:指数是按拉⽒指数公式编制的;指数是按派⽒指数公式编制的。
12.综合指数的编制⽅法是先后。
13.编制综合指数时,与指数化指标相联系的因素称,还可以称为。
14.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为指数和指数。
15.平均指数是先计算出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指数,然后再进⾏计算,来测定现象的总变动程度。
16.在编制平均指数时,算术平均数指数多⽤为权数,调和平均数指数多⽤为权数。
17.数量指标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在采⽤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和⼀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质量指标的调和平均数指数,在采⽤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计算结果和综合指数⼀致。
18.编制数量指标平均指数,⼀是掌握,⼆是掌握。
19.编制质量指标平均指数,⼀是掌握,⼆是掌握。
20.在零售物价指数中,K表⽰,W表⽰。
21.平均指数既可依据资料编制,也可依据资料编制,同时还可⽤估算的权数⽐重进⾏编制计算。
22.因素分析包括数和数分析。
23.总量指标⼆因素分析是借助于来进⾏,即当总量指标是两个原因指标的时,才可据此进⾏因素分析。
24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表现在两个⽅⾯:⼀是结果指数等于因素指数的,⼆是结果指数的分⼦分母之差等于各因素指数的。
第十章、统计指数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凡是用来反映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被称为()。
A. 增(减)量B. 增加速度C. 广义指数D. 狭义指数2.用来反映个别事物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称为()。
A. 总指数B. 类指数C. 个体指数D. 平均指数3.在综合指数的变形中,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所用权数是()。
A. p1q1B. p1qC. pq1D. pq4.已知三个厂同种产品在两个不同时期的单位成本与产量资料,要分析其总平均成本的变动时,应计算()A总指数 B静态指数 C可变构成指数 D地区指数5.某厂职工工资总额今年比去年减少了2%,平均工资上升了5%,则职工人数()A增加7% B减少3% C增加10% D减少6.7%6.某厂今年各类员工工资水平上升了5%,而总平均工资却比去年减少了2%,原因是()。
A.各类员工减少了7%B.低工资水平的员工所占比重上升了7%C.低工资水平的员工所占比重上升了6.7%D.低工资水平的员工所占比重上升使总平均工资下降了6.7%7.以下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股票价格指数B.零售物价指数C.工业生产指数D.产品成本指数8.在对总量变动进行因素分析时,若将总值指数分解为拉氏数量指标指数和帕氏质量指标指数之乘积,则分析顺序可表示为()A. ∑q1p1∑qp1∑qpB.∑q1p1∑q1p∑qpC.∑q0p∑q1p∑q1p1D.∑qp∑qp1∑q1p19.某地今年各品种小麦均增产6%,而总平均单产却比去年减少了4%,原因是()。
A.各种小麦的播种面积减少了10%B.单产水平低的小麦品种的播种面积上升了10%C.单产水平低的小麦品种的播种面积所占比重上升了9.4%D.单产水平不同的小麦品种的播种面积构成变化使总平均单产下降了9.4%10.以下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A.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B.产品产量指数C.工业生产指数D.商品销售量指数11.某公司报告期与基期相比,销售额增长5%,销售量增长20%,则销售价格()A.增长25%B.增长15%C.下降15%D.下降12.5%12.某企业去年给各类员工平均加薪10%,而该企业去年员工总平均工资却上升了12%,原因是()A.员工人数增加2%B.高工资水平的员工比重上升2%C.员工工资总额增加2%D.高工资水平的员工比重上升使总平均工资上升1.82%13.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只能够买到原来87%的商品,则物价指数为()A. 114.9%B.14.9%C.128.2%D.28.2%14.帕氏指数的基本公式是()A.∑q1p/∑qp和∑p1q/∑pqB.∑q1p1/∑qp1和∑p1q1/∑pq1C.∑q1p/∑qp和∑p1q1/∑pq1D.∑q1p1/∑qp1和∑p1q/∑pq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1.某企业报告期三种不同产品实际总产值为计划的105%,这是()A.总指数B.广义指数C.狭义指数D.静态指数E.计划指数2.用综合指数法计算总指数的关键问题是()A.选择指数化指标B.选择同度量因素C.选择指数化指标所属时期D.选择同度量因素所属时期E.选择计算的“型”3.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A.物价指数B.商品销售量指数C.平均工资指数D.劳动生产率指数4.某商店第四季度全部商品销售量为第三季度的102%,这个指数属于()A.总指数B.个体指数C.数量指标指数D.质量指标指数E.季节指数5.在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因素有()。
第九章 统计指数(一)单选题1、如果销售额增加10%,零售物价指数下降5%,则销售量( )A 、增加5%B 、增加10%C 、增加15.79%D 、无法判断2、综合指数是依据以下方式来编制的A 、先对比,后平均B 、先综合,后对比C 、先除后乘D 、先加后除3、平均指数是依据以下方式来编制的A 、先对比,后平均B 、先综合,后对比C 、先除后乘D 、先加后除4、通常在指数体系的完整框架中,质量指标指数是以( )计算的。
A 、拉氏公式B 、帕氏公式C 、马-埃公式D 、费雪公式5、通常在指数体系的完整框架中,数量指标指数是以( )计算的。
A 、拉氏公式B 、帕氏公式C 、马-埃公式D 、费雪公式6、某商店销售多种商品,报告期与基期相比销售额未变,但销售量增长了15%,则销售价格指数为( )A 、115%B 、100%C 、85%D 、86.96%7、编制平均指数的基本问题之一是( )A 、指数化指标的选择问题B 、合理加权问题C 、同度量因素的固定问题 D 、以上答案均错8、用于比较不同地区或国家各种商品价格综合差异程度的指数是( )A 、个体价格指数B 、时间价格指数C 、空间价格指数D 、平均价格指数9、我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是采用( )来编制的。
A 、固定加权算术平均的形式B 、固定加权调和平均的形式C 、固定加权几何平均的形式 D 、简单算术平均的形式10、采用标准比值法编制综合评价指数时,个体指数的计算方法为( )A 、参评指标标准值比相应指标报告期值B 、参评指标报告期值比相应指标基期值C 、参评指标计划值比相应指标标准值D 、参评指标实际值比相应指标标准值11、P 表示商品价格,q 表示商品销售量,则∑-∑1011q p q p 的意义是综合反映多种商品的( )A 、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B 、价格变动的绝对额C 、因价格变动额增减的销售额D 、因销售量变动额增减的销售额12、以个体指数为基础计算总指数的指数形式是( )A 、综合指数B 、平均指数C 、可变构成指数D 、固定构成指数13、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现在的100元只值原来的90元,则价格指数为( )A 、10.00%B 、90.00%C 、110.00%D 、111.11%14、某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今年比去年减少2%,而平均工资上升5%,则职工人数减少( )A 、3.0%B 、10.0%C 、75.0%D 、6.7%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时间指数的是( )A 、股票价格指数B 、计划完成情况指数C 、零售物价指数D 、地区间的价格比较指数 E 、工业生产指数2、以下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A 、股价指数B 、物价指数C 、成本指数D 、产量指数E 、销售量指数3、以下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 、工业生产指数B 、商品销售额指数C 、总产值指数D 、产量指数 E 、销售量指数4、个体指数( )A 、是反映个别现象或个别项目数量变动的指数B 、采用先综合、后对比的方式编制 C 、采用先对比、后综合的方式编制 D 、也有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之分 E 、是总指数的重要形式之一5、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A 、“同度量”的作用B 、“平衡”的作用C 、对指数化指标“加权”的作用 D 、“平均”的作用 E 、以上均对6、某商店报告期全部商品的销售量指数为120%,这个指数是( )A 、个体指数B 、总指数C 、数量指标指数D 、质量指标指数 E 、平均数指数7、可变构成指数的意义及公式( )A 、可变构成指数反映了各组的变量水平及总体结构两个因素的影响B 、可变构成指数仅反映总体结构的影响C 、可变构成指数的计算公式为:D 、可变构成指数的计算公式为:E 、可变构成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8、固定构成指数的意义及公式( )A 、固定构成指数反映了各组的变量水平的影响B 、固定构成指数反映了总体结构的影响C 、固定构成指数的计算公式为:∑∑÷∑∑=0001100f f x f f x x x 假定∑∑÷∑∑=00011101f f x f f x x x ∑∑÷∑∑=1101111f f x f f x x x 假定∑∑÷∑∑=0001100f f x f f x x x 假定∑÷∑=00111f x f x xD 、固定构成指数的计算公式为:e 、固定构成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9、结构影响指数的意义及公式( )A 、结构影响指数反映了各组的变量水平的影响B 、结构影响指数反映了总体结构的影响C 、结构影响指数的计算公式为:D 、结构影响指数的计算公式为:E 、结构影响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10、加权总指数的编制方式有( )A 、先综合、后对比B 、先加后减C 、先减后加 D 、先对比、后平均 E 、先除后乘11、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 )A 、综合指数B 、销售量指数C 、销售价格指数D 、平均指数E 、产量指数三、填空题1、在我国,工业生产指数是通过计算各种工业产品的 产值来加以编制的。
第九章 统计指数一、本章要点1.指数最早是从研究商品和物价的变动开始的。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指数是用来说明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其作用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是进行因素分析的基础。
主要可以分为:个体指数、类指数和总指数;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简单指数与加权指数;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平均指标指数等。
2.综合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方法之一。
其特点有:先综合,后对比;固定同度量因素;保持分子与分母的一致性。
通常在计算数量指标指数的时候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即采用拉氏物量指数∑∑=0010p q p q K q ),在计算质量指标指数的时候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即采用派氏质量指标指数∑∑=1011q p q p K p )。
3.加权平均数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方法之二。
它与综合指数的区别在于:出发点不同;对资料的要求不同;选择的权数可以不同。
常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数量指标指数(即∑∑=000001q p q p q q K q ),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质量指标指数(即∑∑=011111p q p q p K p )。
在实际工作中平均数指数又赋予了新的内容,即作为固定权数的平均数指数,常用来计算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指数等。
4.可变指数可以分解为可变构成指数与固定构成指数。
它是在研究平均指标变化时所应用的统计指数。
5.指数体系就是指在经济上有联系、在数量上保持一定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形成的整体。
统计指数是进行因素分析的基础,应用指数体系还可以进行指数之间的换算。
因素分析包括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相对指标的因素分析和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从涉及到的因素的多少来划分,有两因素分析或多因素分析。
6.指数数列有定基指数与环比指数;不变权数指数与可变权数指数。
二、难点释疑1.在进行统计指数的计算和应用时,经常会发生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哪一个时期的问题,其遵循的原则是:要从指数本身的经济意义上来考虑;要从指数体系的要求上来考虑;要从实际应用的便捷方面上来考虑。
通常在计算数量指标指数的时候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在计算质量指标指数的时候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
如果不按上述原则来进行将形不成指数体系(关于共变影响指数不要求掌握)。
2.在进行因素分析的时候,必须列出正确的经济关系式。
要合理地安排各因素的顺序。
①一般按先数量指标后质量指标,同时把具有双重身份的指标放在中间进行排序,并使相邻两个因素的乘积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
②要相对地确定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在多因素的场合中,判断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要相对地看,要把有关指标放到一定的经济联系中去比较鉴别。
③要相对地固定同度量因素。
在观察和分析质量指标变动影响时,应把相关的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而在观察和分析数量指标变动影响时,应把相关的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
三、练习题(一)填空题1.某百货公司2001年与2000年相比,各种商品零售总额上涨了25%,零售量上涨了10%,则零售价格增长了(13.6%)。
2.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通常要以(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通常要以(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3.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4.只有当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的权数为(p0q0 )时,才与拉氏指数等价。
5.只有当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的权数为(p1q1 )时,才与派氏指数等价。
6.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只能购买原有商品的80%,则物价上涨了(25% )。
7.可变构成指数既受(各组平均水平)变动的影响,也受(结构)的影响。
8.在指数体系中,凡是用某因素的报告期指标为同度量因素所计算的指数,都包含了(该因素的影响)。
9.在综合指数体系中,为使总量指数等于因素指数的乘积,两个因素指数中通常一个为(数量指标)指数,另一个为(质量指标)指数。
10.综合指数的特点表现为(先综合,后对比)、(固定同度量因素)和(保持分子与分母的一致性)。
(二)名词解释1.指数2.综合指数3.拉氏公式4.派氏公式5.数量指标指数6.质量指标指数7.加权平均数指数8.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9.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10.可变构成指数 11.固定构成指数 12.结构影响指数13.指数体系 14.指数的因素分析法(三)判断题1.某种商品价格上涨5%,销售量下降5%,则商品销售额保持不变。
(×)2.加权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只是起到一种媒介作用。
(×)3.全部产品总成本是一种总指数,而单位产品成本是一种质量指数。
(√)4.可变构成指数就是反映总体内部结构变动程度的指数。
(×)5.综合指数形式上是两个总量的对比,实质上是反映总量指标的某一构成要素的综合平均变动程度。
(√)6.加权平均数指数就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7.以报告期变量值为权数计算的综合指数包含了权数变动对指数的影响。
(√)8.连锁替代法中,各因素的排列,一般可按先数量指标后质量指标因素依次展开。
(√)9.我国零售商品价格指数是采用固定权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方法进行测算的。
(×)10.广义的指数就是指各种相对数。
(√)(四)单项选择题1.当平均工资指数下降1.72%,各组工资水平指数提高9.62%时,工人结构指数为( D )。
A、增长11.54%B、增长18.11%C、下降11.34%D、下降10.34%2.同度量因素的使用时期必须是(C)。
A、报告期B、基期C、同一时期D、计划期3.在使用基期价格为同度量因素计算商品销售量时,(A )。
A、消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B、包含了价格变动的影响C、包含了价格与销售量共同变动的影响D、消除了价格与销售量共同变动的影响4.某百货公司2001年与2000年相比商品零售价格平均下降6%,商品零售量平均增长6%,则商品零售额(B)。
A、保持不变B、平均下降0.36%C、平均下降0%D、平均下降0.9964%5.报告期价值总量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数指数在计算形式上采取(B )。
A、算术平均数形式B、调和平均数形式C、综合指数形式D、几何平均形式6.指出下列指数中(A )为拉氏物量指数。
A、∑∑1qpqpB、∑∑111qpqpC、∑∑1qpqpD、∑∑111qpqp7.指出下列指数中(D )为派氏价格指数。
A.∑∑1qpqpB、∑∑111qpqpC、∑∑1qpqpD、∑∑111qpqp8.某地区2001年增加值比2000年增加值提高8%,这是(D )。
A、狭义指数B、广义指数C、总指数D、综合指数9.只有以(D)作动态比较才能分解出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几何平均数C、加权调和平均数D、加权算术平均数10.若某企业报告期生产费用为1000万元,比上期增长18%,扣除产量因素,单位产品成本比基期下降了5%,则产量比基期上涨( A )。
A、24.2%B、23%C、13%D、9%(五)多项选择题1.在由两个因素构成的加权综合指数体系中,为使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乘积,两个因素指数( C E)。
A、必须都是数量指数B、必须都是质量指数C、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各为一个D、的权数必须是同一时期E、的权数必须是不同时期2.在指数体系中,总指数与各因素指数之间的关系是(CD)。
A、总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和B、总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商C、总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积D、总量的变动差额等于各因素变动差额之和E、总量的变动差额等于各因素变动差额之积3.某商业企业2001年与2000年相比,各种商品价格总指数为110%,这说明(A D)。
A、商品零售价格平均上涨了10%B、商品零售额平均上涨了10%C、商品零售量平均上涨了10%D、由于价格提高使商品销售额上涨了10%E、由于价格提高使商品销售额下降了10%4.使用报告期商品销售量作权数计算的商品价格综合指数(BDE)。
A、消除了销售量变动对指数的影响B、包含了销售量变动对指数的影响C、单纯反映了商品价格的综合变动程度D、同时反映了商品价格和销售量结构的变动E、反映了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5.根据广义指数的定义,下面(ABCDE)属于指数。
A、发展速度B、计划完成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比较相对数E、某产品成本相对数6.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是一种(ADE )。
A、平均指数B、平均指标指数C、综合指数D、个体指数的平均数E、总指数7.某企业2001年与2000年相比,各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总指数为114%,这一相对数属于(AE )。
A、综合指数B、个体指数C、数量指标指数D、价值总量指数E、质量指标指数8.根据五种产品基期和报告期的生产费用、单位产品成本的个体指数资料编制的五种产品成本指数属于(BCD)。
A、综合指数B、加权平均数指数C、总指数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E、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9.如果用某企业职工人数和劳动生产率的分组资料来进行分析,则该企业总平均劳动生产率主要受(AC)。
A、企业各类职工人数构成变动的影响B、企业全部职工人数变动的影响C、企业各类职工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D、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E、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影响10.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公式有(AB )。
A、∑∑1qpqpB、∑∑1qpqpqqC、∑∑111qpqpD、∑∑11111qqqpqpE、∑∑111qpqp(六)简答题1.指数通常可以划分为哪几类?2.综合指数的特点及编制原则是什么?在编制过程中怎样确定同度量因素和指数化指标?3.加权平均数指数的特点与综合指数有何不同?4.怎样编制加权平均数指数?(七)计算题1.某百货公司2000年商品销售额为5600万元,2001年比2000年增加500万元,零售价格指数上涨3.6%。
试计算该百货公司零售额变动中由于零售价格和零售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绝对额。
(利用指数体系进行推算)2.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3.下面是某家计调查得到的数据,试利用可变构成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
4.试建立指数体系,分析原材料消耗总额的变动及各因素的影响水平。
直接用股价指数公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