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砖砌体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8.69 MB
- 文档页数:53
砖墙砌体的施工工艺
砖墙砌体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施工工艺,下面是其主要步骤:
1. 前期准备:确定砖墙的位置和尺寸,并进行测量和标记。
清理施工区域,确保基础平整、坚固。
2. 砖料准备:选择合适的砖料,包括砖块、砂浆等。
砖块要进行清洗和浸水处理,以提高粘结力。
3. 基础处理:在基础上做好防水和防潮处理。
在需要的位置设置砖墙支撑结构,确保砖墙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4. 砂浆拌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水泥、沙子和调味料,搅拌成砂浆。
砂浆要适时补充水分,并且搅拌均匀,以提高粘结性。
5. 砌砖:将砂浆抹在基础上,用铲刀刮平。
然后将湿润的砖块放置在砂浆上,用木槌轻轻拍打,使其与砂浆粘合。
按照设计要求逐层逐块砌砖,同时做好排水斜度和接缝处理。
6. 控制尺寸和水平度:每砌一层砖块都要使用水平仪进行检验,保证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根据需要使用砖墙定位器进行定位。
7. 砖缝处理:在砖墙砌筑完成后,用刮板清理砂浆缝隙,确保缝隙清洁、整齐。
可以通过修整刀修整砖墙边缘。
8. 防护和养护:砖墙砌筑完成后,要对其进行保护和养护。
根
据需要进行喷水保养,提高砂浆的强度。
以上是砖墙砌体的施工工艺的一般步骤,具体操作还需根据施工要求或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和周围环境。
砌体工程施工知识培训砌体工程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分部工程,涉及到墙体、柱子、台、阶等各种形体构件的砌筑。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防止质量通病,如渗、漏、裂、空等,特制定本砌体工程施工知识培训内容。
一、砌体工程施工工艺及节点做法1. 砌体工程施工工艺:(1)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弹出墙体、柱子的轴线位置和标高。
(2)立皮数杆:在墙体、柱子四角或楼梯间转角处设立皮数杆,用于控制砌筑高度和灰缝宽度。
(3)基层表面清理、湿润:清理基础面或楼面上的杂物,湿润基层表面。
(4)排列砌块:按照设计要求,将砌块排列整齐。
(5)拉线:用线锤和钢尺检查砌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6)砌筑:按照砌筑工艺要求,用砌筑工具将砌块砌筑牢固。
(7)预留洞:按照设计要求,在砌体中预留洞口。
(8)质量验收:对砌体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2. 砌体工程节点做法:(1)外门窗部位的节点构造:参照《外墙门窗防渗漏节点》执行。
(2)砌体墙空调套管等穿墙管防渗漏节点:参照《外墙防渗漏节点做法》执行。
(3)管线预留预埋的节点构造:参照《室内给水排水管道节点标准做法》、《室内低压配电布线系统节点标准做法》执行。
(4)其他砌体材料:按国家及当地有关规程执行。
二、砌体工程施工要点1. 基础处理:砌筑前在基础面或楼面上定出轴线位置和标高,所有砌体下做C15混凝土墙垫,高出建筑地面上200。
2. 与梁、板的处理措施:在房屋四角或楼梯间转角处设立皮数杆,通过调整灰缝和C15混凝土墙垫保证梁、板的缝宽在2~4之间,用细石混凝土填塞。
3. 水平方向与墙柱连接:间距500在水平灰缝中设置26通长拉接筋,锚固在两端构造柱或框架柱中。
4. 加强措施:当墙高大于4米、墙长大于5米时,按设计要求采取加强措施。
5. 女儿墙顶设置钢筋混凝土一道并与屋面构造柱一起浇筑。
6. 过梁钢筋与墙、柱连接方式为焊接,在结构主体施工时,在过梁的高度位置上预埋200(长)150(宽)10(厚)钢板,过梁钢筋焊接在预埋钢板上。
砖砌体施工工艺具体要求1.砖料选用:砖料的选用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选用强度合格、外观质量良好的耐火砖进行砌筑。
同时,要注意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选择不同种类的砖块,如普通砖、空心砖、保温砖等。
2.基准线设置:设置基准线是砌筑的基础。
在施工前,要明确墙体的位置和高度,设置好水平线和垂直线,以确保砌筑的墙体平整、垂直。
3.砖缝处理:砖缝处理是砌筑中的关键环节。
要求砌筑时石头间要均匀地挤出1-2毫米的砂浆缝,且缝隙整齐、有效。
4.砌筑工艺:砖砌施工一般采用湿砌法。
湿砌法需将砖块浸泡在水中前后表面湿润(不允许过度湿润或者干燥),便于施工时与砂浆充分结合。
5.砌筑工序:砖砌施工按照先砌水平行,后砌垂直行的顺序进行。
注意每层要夹筑钢筋,以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
6.砂浆配制:砂浆在构成墙体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采用1:3或1:4的水泥砂浆比例进行配制,以确保施工质量。
7.砖块的斜接处理:在砌筑中,墙体角落会有斜接处理。
斜接处理要求砖块先垂直后水平搭接,且砖缝不得大于5公分,以保证强度和美观。
8.砌筑质量:砌筑结束后,要检查墙体的平直度、垂直度和墙体强度。
确保每一层都水平、垂直,砌筑整体坚固、牢固。
9.砌筑固结和养护:砌筑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固结和养护。
保持砂浆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内逐渐硬化,以提高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总之,砖砌体施工工艺要求具体包括砖料选用、基准线设置、砖缝处理、砌筑工艺、砌筑工序、砂浆配制、斜接处理、砌筑质量以及固结和养护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要求,可以确保砖砌体的质量和稳定性,达到工程的要求。
简述砖砌体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砖砌体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砖砌体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具有施工方便、经济实用等优点,因此在房屋、公共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砖砌体的施工关系到建筑的结构强度、抗震性能以及整体的外观质量,因此掌握砖砌体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对于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
砖砌体施工工艺的基本步骤包括基础验收、砌筑准备、砌筑工艺、砌筑质量验收等。
在施工前,需要对基础进行验收,检查其尺寸、水平度以及强度等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同时,要进行砌筑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施工方案、准备所需材料和工具,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砖砌体施工工艺中的重要环节是砂浆的砌筑和砖的铺设。
在砂浆的砌筑中,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砂浆配比,保证其强度、抗渗性和粘结性。
砂浆的施工应均匀、薄层,避免出现鼓起、空鼓等情况。
在砖的铺设过程中,要注意砖的整齐摆放、水平、垂直的控制,保证墙体的整体平直度和垂直度。
砖与砖之间的缝隙要保持一定的宽度,并进行填缝处理,确保墙体的牢固性和密实性。
除了砂浆和砖的施工外,砖砌体施工工艺中还包括墙体加固、钢筋连接等工作。
在墙体加固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加固处理,如设置加强筋、墙柱连接件等,提高墙体的抗震性能。
钢筋连接是在砖砌体中加入钢筋,增加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墙体出现开裂等情况。
钢筋连接的施工要注意连接的固定和焊接,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砖砌体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质量验收,确保施工的质量符合要求。
常用的砖砌体质量验收项目包括墙体厚度、墙体垂直度、墙体平整度、墙体表面质量等。
墙体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在同一水平面上保持一定的一致性。
墙体垂直度应在允许范围内,沿墙体高度方向保持一定的一致性。
墙体平整度是指墙体表面的平整度,不应出现凹凸、波浪等情况。
墙体表面质量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一定的装饰性能。
为了保证砖砌体施工的质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施工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施工经验和技术,熟悉砖砌体施工的规范和要求。
砖砌体的砌筑工艺和质量要求一、砖砌体的概述1.1 砖砌体的定义砖砌体是指利用砖块作为砌筑材料,按一定的规定方法,将砖块砌成各种结构体系的建筑结构。
1.2 砖砌体的特点砖砌体具有耐火性好、强度高、施工简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二、砖砌体的砌筑工艺2.1 砌砖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砖砌体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清理工地,确保无障碍物。
- 检查施工图纸,了解施工要求。
- 准备砂浆和砖块等砌筑材料。
2.2 砌筑工艺步骤砖砌体的砌筑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 基础处理:清理基础表面,刷上砂浆浇灌界面处理层。
2. 标线: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在基础上标好砖墙轮廓线。
3. 湿润砖块:将砖块浸水一段时间,以增加砂浆的粘结力。
4. 涂抹砂浆:在基础上涂抹一层砂浆,用于砖块的粘贴。
5. 砌筑砖墙:按照标线,一层一层地砌筑砖墙,每层砖块要交错叠放。
6. 排水处理:在砖砌筑过程中,保证墙体的排水坡度,以防止水分滞留。
7. 确保垂直度和水平度:使用水平仪和垂直仪确保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8. 砖缝处理:在砌筑好的砖墙上进行砖缝刮抹和清理,保证砖缝的一致性和美观度。
2.3 砖砌体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砖砌体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砖块要用清水浸泡,能增加砂浆的黏附性。
- 砂浆配比要合理,保证砌筑质量。
- 确保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使用专业工具进行检测。
- 注意砖砌缝的处理,保持一致性和美观度。
- 确保墙体的排水坡度,防止水分滞留。
三、砖砌体的质量要求3.1 强度要求砖砌体的强度要求主要包括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
抗压强度要求根据建筑结构和使用要求确定,通常为10-12 MPa。
抗弯强度要求根据墙体的高度和重要性确定,通常为2-3 MPa。
3.2 外观质量要求砖砌体的外观质量要求主要包括砖墙的平整度、垂直度、表面光洁度和砖缝的一致性。
砖墙的平整度要求按照建筑设计要求进行,通常为±5mm。
砖砌体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要点一、施工工艺:1.砖墙的砌筑方法:砖墙一般采用普通砌筑和执业砌筑两种方法。
普通砌筑要求将砂浆涂抹在砖体上,然后将砖块平放在砂浆上,依次砌筑。
执业砌筑则要求先涂抹砂浆,再将砖块按规定方式放置并砌筑。
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砌筑方法。
2.砖墙的排线:首先在墙体的四个角落标出定位线,然后利用水平仪和墙线仪确定调整好合适的位置。
在墙体的底部标出安装砖支撑的位置,并设置横向竖向的排线,确保墙体的垂直和水平度。
3. 砖墙的砂浆准备和施工:按照设计要求配制砂浆,使用黄泥或水泥、砂子等材料进行调配。
将砂浆铺在砖的两侧和下面,搅拌均匀后使用,确保墙体砂浆层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砂浆厚度一般为10-15mm。
4.砖墙的砌筑:根据排线和相邻两块砖的中线来确定砖砌体的位置,按顺序将砖砌筑至砂浆处,注意垂直和水平度,防止错台砌筑和偏移。
砌完每一层后,使用水平仪进行调整,保证墙体的平整度。
5.砌筑墙角和回弯处处理:墙体的角部和回弯处需要特殊处理。
角部砖要求每层错缝交叠砌筑,使用专用砖和砂浆进行处理;回弯处需要灵活控制砖块的大小和排列方式,确保墙体的完整性。
6.砖墙的压顶:当墙体高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需进行压顶作业。
首先在墙体顶部标出压顶的高度,用砂浆将顶部的间隙填满,再放置砖块进行压顶。
压实后,用模板支撑,待砂浆干燥硬化后,拆除模板。
7.清理和接缝:砌筑完毕后,对墙体进行清理工作,保持墙体表面的整洁和平整度,并进行必要的修整。
然后对墙体的接缝进行处理,使用专用胶水填充接缝缝隙,保证其牢固性和美观度。
二、施工要点:1.对材料的质量要求: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砖石和砂浆材料,对材料进行检验和验收。
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砌筑体的强度和耐久性。
2.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墙体的尺寸、位置和水平度符合要求。
3.控制砂浆的配比和均匀性:合理控制砂浆的配比,保证砂浆的均匀性和粘结能力,提高砖墙的强度和耐久性。
砖砌体砌筑工程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在目前济南市的在建项目,尤其是多层民用住宅项目中,砖混结构应用还是较为广泛。
我暑期生产实习所在的“天鸿·田园新城”项目就是如此。
在实习期间,我发现在我所在实习单位多层住宅的建设中,砖体砌筑的施工量很大,而且又为承重结构,所以加强对砖砌体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非常必要。
因此,我利用生产实习这个机会对砖砌体砌筑工程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这个问题做了初步的研究。
砖砌体由砖和砂浆组成。
它的工艺较为成熟,应用广泛。
在砖砌体的施工过程中,除应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外.还必须对影响砌筑质量的主要因素:砖的浇水湿润程度,砂浆饱满度,临时间断处接槎是否牢固.组砌形式和水平灰缝厚度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监督和控制。
为了控制好砌筑质量,施工过程中应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一、砖砌体砌筑工程的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砂浆搅拌↓作业准备→砖浇水→砌砖墙→验评工艺流程图粘土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m为宜,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状态的砖砌墙;冬期浇水有困难,必须适当增大砂浆稠度.砂浆搅拌: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灰膏控制在±5%以内。
宜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
5min。
2、砌砖墙施工工艺1)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满丁、满条)、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砌法.砖柱不得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
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
根据弹好的门窗洞口位置线,认真核对廖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的位置左右移动。
若有破活,七分头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或其它不明显的部位。
移动门窗口位置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安装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
一顺一丁砌式2) 砌清水墙应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基本一致的砖。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培训资料背景砌体结构工程是建筑工程领域中最常见的工艺之一,其对建筑的承重和耐久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施工质量验收是确定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规范和标准的重要手段,其具有保证施工质量和防止建筑质量事故的重要作用。
因此,制定科学的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时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加强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检查基础在进行砌体施工质量验收前,需要先确认以下内容:1.做好施工验收前的检查准备工作,包括组织施工验收人员、制定验收方案、准备验收工具、准备验收记录表等。
2.明确砌体工程验收的标准和要求,合理安排验收任务,并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3.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责任制,在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管理,严格遵守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检查方法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当采用逐项对照、逐一比对的方法进行。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外貌检查首先要对砌体工程的外貌进行检查,查看是否符合建筑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包括尺寸、平直度、垂直度、表面粗糙度、墙面垂直度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要检验砌体和砂浆之间的粘接情况、墙体是否开裂、裂纹是否符合标准等。
步骤二:砖质检查其次,要对砖的质量进行检查,砖的质量对墙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检查砖的质量时,要确保砖的尺寸匀称、角度正确,砖的强度符合国家标准等。
步骤三:水平度和垂直度检查在进行水平度和垂直度检查时,应当使用水平仪和垂直仪进行检测。
以确保墙体整体水平度和垂直度达到国家标准以及建筑施工设计要求。
步骤四:空鼓声检查空鼓声检测是一种常见的砖结构工程施工验收方法。
其运用击打器件对烧结后砖体的声响进行音元波分析,以实现对砌体空鼓率的监测和评估。
步骤五:抗压检查抗压检测是对砖砌体强度的评估手段,其方法采用试压机对选取砖样本进行压力检测,以了解其合格率。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必须要依据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和建筑设计图纸进行操作,并落实好施工质量责任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不足,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打造出更高质量的建筑工程。
砖墙砌体的施工工艺在建筑施工中,砖墙砌体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工作。
它不仅影响着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还对外观和使用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砖墙砌体的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1、材料准备砖:应选用质量合格、规格统一的砖,常见的有红砖、青砖、加气混凝土砖等。
砖在使用前要提前浇水湿润,以保证其与砂浆的粘结力。
砂浆: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砂浆类型,如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等。
砂浆的配合比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制,确保其强度和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
其他材料:如拉结筋、预埋件等,要提前准备好,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工具准备砌筑工具:包括瓦刀、铁锹、手推车等。
测量工具:如水准仪、经纬仪、钢尺等,用于测量放线和控制墙体的垂直度、平整度。
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作业条件准备基础工程已完成,并验收合格。
弹出墙体的轴线、控制线和门窗洞口的位置线。
搭好砌筑用的脚手架,垂直运输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
二、砖浇水砖在砌筑前 1-2 天应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 15cm 为宜。
浇水的目的是使砖在砌筑时具有足够的湿度,从而保证砖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力。
如果砖在砌筑时过于干燥,会吸收砂浆中的水分,导致砂浆强度降低,影响墙体的质量。
三、砂浆搅拌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 2 分钟。
搅拌好的砂浆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完毕,一般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应分别在 3 小时和 4 小时内用完。
超过时间的砂浆不得使用,以免影响墙体的质量。
四、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在基础或楼板上放出墙体的轴线、控制线和门窗洞口的位置线。
并在墙的转角处、交接处设置皮数杆,皮数杆上标明砖的皮数、灰缝厚度以及门窗洞口、过梁、圈梁等的高度。
五、排砖撂底排砖撂底是指在砌筑前,根据墙体的长度、高度和门窗洞口的位置,合理安排砖的排列方式。
排砖时要考虑砖的错缝搭接,以保证墙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纵墙排条砖。
简述砖砌体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简述砖砌体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砖砌体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种墙体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隔热隔声性能和耐久性能。
其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对于保证建筑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砖砌体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砖砌体施工工艺1. 砖料准备砖料准备是砖砌体施工的首要工艺环节。
砖料的选用直接影响到砌筑质量和施工效率。
一般情况下,砖材料应选用新鲜砖,并对砖的尺寸、外观、质量进行检查,以确保砖的一致性和质量可靠性。
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对砖料进行切割和加工。
2. 打基础砖砌体建筑常常需要进行基础施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打基础的工艺过程包括确定基准线、标高和基础开挖。
基础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基坑应保持干净、整洁,确保施工安全。
3. 砌筑墙体砌筑墙体是砖砌体施工的核心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应保证墙体的垂直度、水平度和尺寸精度。
施工时需要根据砌筑顺序、墙体结构和设计要求进行砖砌体的排列和定位。
在砌筑过程中,应注意砖与砖之间的接缝要均匀一致,用专用砂浆将砖粘结在一起。
4. 砌筑墙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砌筑墙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砖的砌筑质量。
墙体砖应均匀受力,不得破损。
砖面应保持整洁,墙体垂直度、水平度和尺寸精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2) 加强砂浆的黏合力。
在砌筑过程中,需要控制好砂浆的配比,确保砂浆的黏合力和抗压强度,不得有起砂、开裂等现象。
(3) 定期检查施工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墙体的垂直度、水平度和尺寸精度,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二、砖砌体施工技术要求1. 砖的选择与堆放(1) 砖材料应选用质量可靠、规格一致的新鲜砖。
(2) 砖堆放应保持整齐有序,避免丢失或损坏。
2. 粘接材料的准备(1) 使用高质量的砂浆配制剂,确保砂浆的黏合力和抗压强度。
(2) 砂浆的配制要按比例严格控制,确保砂浆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 施工现场的准备(1) 施工现场要平整、整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