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额定功率与有功功率的区别
- 格式:docx
- 大小:13.15 KB
- 文档页数:1
电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电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是指在此数据下电机为最佳工作状态。
额定电压是固定的,允许偏差10%。
电机的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是随着所拖动负载的大小而不同;拖动的负载大,则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大;拖动的负载小,则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小。
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大于额定功率和额定电流,电机会过热烧毁;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小于额定功率和额定电流,则造成材料浪费。
它们的关系是:额定功率=额定电流IN*额定电压UN*根3*功率因数实际功率=实际电流IN*实际电压UN*根3*功率因数二,280KW水泵电机额定电流和启动电流的计算公式和相应规范出处(1)280KW电机的电流与极数、功率因素有关一般公式是:电流=((280KW/380V)/1.73)/0.8.5=501A(2)启动电流如果直接启动是额定电流的7倍。
(3)减压启动是根据频敏变阻器的抽头。
选用BP4-300WK频敏变阻器启器动启动电流电额定值的2.4倍。
三,比如一台37KW的绕线电机额定电流如何计算?电流=额定功率/√3*电压*功率因数1、P=√3×U×I×COSφ;2、I=P/√3×U×COSφ;3.I= 37000/√3×380×0.82四.电机功率计算口诀计算口诀三相二百二电机,千瓦三点五安培。
三相三百八电机,一个千瓦两安培。
三相六百六电机,千瓦一点二安培。
三相三千伏电机,四个千瓦一安培。
三相六千伏电机,八个千瓦一安培。
注:以上都是针对三相不同电压级别,大概口算的口诀,具体参考电机铭牌比如:三相22OV电机,功率:11kw,额定电流:11*3.5=38.5A三相380V电机,功率:11kw,额定电流:11*2=22A三相660V电机,功率:110kw,额定电流:110*1.2=132A五.电机的电流怎么算?答:⑴当电机为单相电机时由P=UIcosθ得:I=P/Ucosθ,其中P为电机的额定功率,U为额定电压,cosθ为功率因数;⑵当电机为三相电机时由P=√3×UIcosθ得:I=P/(√3×Ucosθ),其中P为电机的额定功率,U为额定电压,cosθ为功率因数。
电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1、电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是指在此数据下电机为最佳工作状态。
额定电压是固定的,允许偏差10%。
电机的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是随着所拖动负载的大小而不同;
拖动的负载大,则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大;
拖动的负载小,则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小。
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大于额定功率和额定电流,电机会过热烧毁;
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小于额定功率和额定电流,则造成材料浪费。
它们的关系是:
额定功率=额定电流IN*额定电压UN*根3*功率因数
实际功率=实际电流IN*实际电压UN*根3*功率因数
2、比如一台37KW的绕线电机额定电流如何计算?
电流=额定功率/√3*电压*功率因数
1、P = √3×U×I×COSφ;
2、I = P/√3×U×COSφ;
3、I = 37000/√3×380×0.82;
3、电机功率计算口诀
三相二百二电机,千瓦三点五安培。
三相三百八电机,一个千瓦两安培。
三相六百六电机,千瓦一点二安培。
三相三千伏电机,四个千瓦一安培。
三相六千伏电机,八个千瓦一安培。
注:以上都是针对三相不同电压级别,大概口算的口诀,具体参考电机铭牌比如:三相22OV。
视在功率与有功功率的关系我们以日常生活常见的电动机为例,电动机广泛应用于电梯、电风扇、剃须刀等各种民用场合,电动机是用电能做功转化成动能的设备,它的额定功率,铭牌上都有标识,如图1所示。
图1 电动机铭牌我们可以看到这台电动机额定功率4000W,额定电流20.8A,额定电压220V。
这样:额定电压×额定电流=220 V*20.8 A=4576 VA。
这里4576是大于4000的,额定功率只相当于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的乘积的87.4%,由此我们会产生疑问,这两个都是功率,怎么会不一样呢?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其实,这里的4576VA,就是电动机看上去的额定功率,即额定的视在功率[1],比电动机额定功率数值要大,而标识里的4KW的额定功率,是额定的有功功率,是用来标识电动机实际能转换的电功率。
视在功率为什么会比实际的额定有功功率要大呢?原因在于,电动机内不仅仅存在电阻这样的耗能元件,又存在电感、电容这样的储能元件(如本例中为电容电动机)[2]。
所以,外电路在提供其正常工作所需的功率,即平均功率或有功功率之外,同时还应有一部分能量被贮存在电感、电容等元件中,这就是视在功率大于有功功率的原因。
只有这样电动机设备才能正常工作。
由此可见,在正弦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P一般小于视在功率S,也就是说视在功率上打一个折扣才能等于有功功率,这个折扣就是Cosφ,称为功率因数(Power Factor),用 Cosφ表示。
即:P = S *Cosφ[1]视在功率S,它是衡量一个用电设备对上级供电设备的供电功率需求,也就是说为确保网络能正常工作,外电路需传给该设备的能量。
它不表示交流电路实际消耗的功率,只表示电路可能提供的最大功率或电路可能消耗的最大有功功率[2]。
额定电功率的公式
额定电功率的公式是指一台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强、供电电压、流量、等)所能输出的最大功率。
额定功率也可以叫做“标称功率”。
基本上,额定功率的公式是由电动机总有功功率和电器总有功功率组成的。
这两项功率的具体计算公式不同,因此,额定功率的准确计算要参考具体的电动机和电器产品技术说明书才能得出最准确的结果。
首先,计算电动机总有功功率的公式是:
电动机总有功功率 = 电动机定子有功功率 + 电动机转子有功功率
其中,电动机定子有功功率的计算公式是:
电动机定子有功功率= 3 × U × I × cosφ
其中,U 为电压;I 为电流;cosφ 为功率因数。
而电动机转子有功功率的计算公式是:
电动机转子有功功率= 2π × f × T
其中,f 为电动机的转速;T 为电动机的转矩。
然后,计算电器总有功功率的公式是:
电器总有功功率 = 电器定子有功功率 + 电器转子有功功率
其中,电器定子有功功率的计算公式是:
电器定子有功功率= 3 × U × I × cosφ
其中,U 为电压;I 为电流;cosφ 为功率因数。
而电器转子有功功率的计算公式是:
电器转子有功功率 = 2π × f × P
其中,f 为电器的转速;P 为电器的转矩。
最后,将电动机总有功功率和电器总有功功率相加,即可得出额定功率的计算结果。
因此,额定功率的公式是:
额定功率 = 电动机总有功功率 + 电器总有功功率
具体计算时,要参考具体的电动机和电器产品技术说明书,以确保得出准确的结果。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发电机1. 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许多用电设备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如配电变压器、电动机等,它们都是依靠建立交变磁场才能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
为建立交变磁场和感应磁通而需要的电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因此,所谓的"无功"并不是"无用"的电功率,只不过它的功率并不转化为机械能、热能而已;因此在供用电系统中除了需要有功电源外,还需要无功电源,两者缺一不可。
在功率三角形中,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的比值,称为功率因数cosφ,其计算公式为:cosφ=P/S=P/(P2+Q2)1/2在电力网的运行中,功率因数反映了电源输出的视在功率被有效利用的程度,我们希望的是功率因数越大越好。
这样电路中的无功功率可以降到最小,视在功率将大部分用来供给有功功率,从而提高电能输送的功率。
1 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1)大量的电感性设备,如异步电动机、感应电炉、交流电焊机等设备是无功功率的主要消耗者。
据有关的统计,在工矿企业所消耗的全部无功功率中,异步电动机的无功消耗占了60%~70%;而在异步电动机空载时所消耗的无功又占到电动机总无功消耗的60%~70%。
所以要改善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就要防止电动机的空载运行并尽可能提高负载率。
(2)变压器消耗的无功功率一般约为其额定容量的10%~15%,它的空载无功功率约为满载时的1/3。
因而,为了改善电力系统和企业的功率因数,变压器不应空载运行或长期处于低负载运行状态。
(3)供电电压超出规定范围也会对功率因数造成很大的影响。
当供电电压高于额定值的10%时,由于磁路饱和的影响,无功功率将增长得很快,据有关资料统计,当供电电压为额定值的110%时,一般无功将增加35%左右。
当供电电压低于额定值时,无功功率也相应减少而使它们的功率因数有所提高。
但供电电压降低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
所以,应当采取措施使电力系统的供电电压尽可能保持稳定。
电机额定功率有关电机额定功率的计算公式与方法,电机的额定功率是指的输出功率,如何精确计算电动机的定额功率,以及三相电机功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额定功率=sqrt(3)*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功率因数*效率,是这个么?但是平常计算的话好像都没有算上效率啊。
电机的额定功率是指的输出功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得到的是电机的输入功率,输入功率不可能等于输出功率,中间是有损耗的。
这就是为什么要乘以效率了。
输出的功率是指的有功功率,所以要输入功率乘以功率因数才是有功功率,再乘以效率就是输出的功率了(额定功率)。
电动机功率计算?电机转矩T与电机功率的关系:P=T*n/9.55*10(6次方) T—扭矩N.mm n-转速(转/分);P-功率(kW) N=P/η N-电动机功率η-电动机效率(%)。
三相电机功率的计算公式三相:P=1.732×UI×cosφ U是线电压,某相电流。
当电机电压是380伏时,可以用以下的公式计算:电机功率=根号3*0,38*电流*0.8。
将1千瓦代入上式,可以得到电流等于1.9安。
电机额定功率 3三相交流电机实际消耗的功率,该如何计算?一个项目,用了一些变频器控制电机,于是做了一些检测:电机的额定功率是750W,采用星形接法,接在三相380伏的电源上,用变频器监测电流是1.1A;又用钳形电流表进行测量,测得每相电流为1.1A,这就说明变频器和钳形电流表测得的电流是一致的。
因为电机是星形接法,线电压是相电压的1.732倍,线电流等于相电流,电机实际消耗的功率:380×1.1×1.732 = 724 W,这样电机实际消耗的功率就接近于电机的额定功率。
如果电机是三角形接法,线电压等于相电压,线电流是相电流的1.732倍,电机实际消耗功率的计算是一样的。
说明:三相交流电机实际消耗的功率就等于线电压× 线电流。
电机额定功率和功率因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电机额定功率和功率因数是电气工程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对于电机的运行和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电机额定功率和功率因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来解释电机的额定功率和功率因数的含义。
电机的额定功率是指电机在额定工况下能够输出的机械功率,通常以千瓦(kW)为单位。
在实际工程中,电机的额定功率是由制造商在设计过程中根据电机的材料、结构、散热条件等参数所确定的。
而功率因数则是衡量电动机在运行时的有用功率和视在功率之间的比值,它是衡量电机效率和功率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电机的额定功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方法是电气工程中的基本内容。
额定功率的计算通常通过电机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来确定,公式为P = U * I * √3 * cos(θ) ,其中P 为额定功率,U 为额定电压,I 为额定电流,√3 为根号3,cos(θ) 为功率因数。
而功率因数的计算则是通过有用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来确定,即cos(θ) = 有用功率/视在功率。
电机的额定功率和功率因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电机的设计、运行环境、负载情况等。
在设计阶段,制造商需要考虑电机的散热、绝缘和机械强度等因素,在运行阶段,温度、湿度、负载变化等因素也会对电机的额定功率和功率因数产生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电机的额定功率和功率因数的选择对于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能效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选择电机的额定功率可以确保电机在负载变化时仍能正常运行,避免因功率不足引起的故障;而合理选择功率因数可以提高电气系统的能效,减小无用功率损耗,降低运行成本。
总结而言,电机的额定功率和功率因数是电气工程中的重要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电机的运行性能和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工程应用中,合理计算和选择电机的额定功率和功率因数是确保电气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电机额定功率和功率因数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说说额定功率、额定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以及计算电流的定义和之间关系
一、额定功率、额定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定义
1.额定功率:直流电路中,额定电压与额定电流的乘积就是电器的额定功率。
交流电路中,在正常运行工作状况下,动力设备的输出功率或消耗能量的设备的输入功率。
2.额定电流:额定电流是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的电流。
3.有功功率:有功功率又叫平均功率,是保持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电功率,也就是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机械能、光能、热能)的电功率。
它表示二端网络实际消耗的功率。
4.无功功率:它是用于电路内电场与磁场的交换,并用来在电气设备中建立和维持磁场的电功率。
它不对外作功,而是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它表示二端网络与电源之间能量往返交换的最大速率。
5.视在功率:在具有电阻和电抗的电路内,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叫视在功率,以字母S或符号P s表示,单位为千伏安(kVA)。
它表示:表示电源设备的容量。
二、额定功率、额定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及计算电流之间关系如下图:
其中:U、I均为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有功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为:将有功功率转化化为额定功率存在效率的问题。
以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例说明:
电动机输出的能量为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电动机运行时因线圈发热、轴承摩擦等很多损耗为电动机损耗。
将额定功率和所有的损耗加起来,就为电动机从电网中吸收的有功功率。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有功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和联系:额定功率是电机运行在额定点输出的机械功率。
额定功率=sqrt(3)*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功率因数*效率。
这是特指额定点。
视在功率=sqrt(3)*电压*电流。
有功功率=sqrt(3)*电压*电流*功率因数,这个有功功率是电机输入的电功率,它不同于视在功率是交流电压电流的相交差造成的,或者说是电机中的储能元件电感造成的。
效率是电机中的定转子铜损,铁损和机械损耗造成的,完全不同的概念。
无功功率没有功率损耗,只是有能量以磁场的形式储存在储能元件中,没有传递到机械功率输出,而效率的损耗全部转化成了热能,会使电机产生温升。
电动机从电网上吸收电能经过电磁感应定律的规定,变成电动机转子旋转,带动负载机械做功,这样就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电动机输出的能量为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电动机运行时因线圈发热、轴承摩擦等很多损耗为电动机损耗。
将额定功率和所有的损耗加起来,就为电动机从电网中吸收的有功功率。
电动机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是离不开磁场的,磁场的建立就是靠电动机线圈通电形成的,那么形成磁场也需要能量,这部分的能量并没有转化成机械能和热能,相当于媒介,此部分能量为电动机的无功功率。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注意:这可是矢量相加哟。
效率=额定功率÷有功功率×100%永远小于1一、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及峰值因子的概念1.有功功率: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能量(热、光、动能)的能量。
以P来表示,单位为W。
一般来说,有功功率是相对于纯阻性负载来说的。
2.无功功率:功率从能量源传递到负载并能反映功率交换情况的功率就是无功功率。
以Q来表示,单位为Var。
它的产生是由于感性负载、容性负载、以及电压和电流的失真。
这种功率可导致额外的电流损失。
3.视在功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几何之和(即平方和的均方根),它用来表示电气设备的容量。
以S来表示,单位为V A。
4.功率因数:正弦交流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称为功率因数角,以Φ来表示,没有单位,而这个功率因数角的余弦值称为功率因数。
电气工程—专业名词解释1.有功功率在交流电能的发输用过程中,用于转换成电磁形式的那部分能量叫做有功。
2.无功功率在交流电能的发输用过程中,用于电路内电磁场交换的那部分能量叫做无功。
3.电力系统由发电机、配电装置、升压和降压变电所、电力线路及电能用户所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中性点位移:在三相电路中,电源电压三相负载对称的情况下,如果三相负荷也对称,那么不管有无中性点,中性点的电压均为零。
但如果三相负载不对称,且无中性线或中性线阻抗较大,那么中性点就会出现电压,这种现象称为中性点位移现象。
4.操作过电压因断路器分合操作及短路或接地故障引起的暂态电压升高,称为操作过电压。
5.谐振过电压因断路器操作引起电网回路被分割或带铁芯元件趋于饱和,导致某回路感抗和容抗符合谐振条件,可能引起谐振而出现的电压升高,称为谐振过电压。
6.电气主接线主要是指在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系统中,为满足预定的功率传送方式和运行等要求而设计的、表明高压电气设备之间相互连接关系的传送电能的电路。
7.双母线接线它具有两组母线:工作母线I和备用母线l。
每回线路都经一台断路器和两组隔离开关分别接至两组母线,母线之间通过母线连络断路器(简称母联)连接,称为双母线接线。
8.一个半断路器接线每两个元件(出线或电源)用三台断路器构成一串接至两组母线,称为一个半断路器接线,又称3/2接线。
9.厂用电发电厂在启动、运转、停役、检修过程中,有大量以电动机拖动的机械设备,用以保证机组的主要设备和输煤、碎煤、除灰、除尘及水处理等辅助设备的正常运行。
这些电动机以及全厂的运行、操作、试验、检修、照明等用电设备都属于厂用负荷,总的耗电量,统称为厂用电。
10.厂用电率厂用电耗电量占发电厂全部发电量的百分数,称为厂用电率。
厂用电率是发电厂运行的主要经济指标之一。
11.经常负荷每天都要经常连续运行使用的电动机。
12.不经常负荷只在检修、事故或机炉起停期间使用的负荷。
13.连续负荷每次连续运转2h以上的负荷。
电动机额定功率与有功功率的区别
1、电动机的消耗有功功率和额定功率不是一回事,消耗有功功率是指电动机的输入电功率(有功)其公式为:Pi= √3*U*I*cosφ ;额定功率是指电机在额定工况下其主轴的机械输出功率,这两者之间有一个效率的系数,即Po=Pi*η 。
2、为什么大多是情况下都把电机的消耗功率(即输入有功功率)当成其额定功率(即输出功率)呢?这是因为电动机是一种能量转换效率很高的机械,一般说来其功率越大,效率越高,小型电机效率在85-90%,中型电机效率可在95-98%,大型电动机效率可达98%以上,所以,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十分接近,另一方面,电动机额定标称功率一般仅是工程设计值,本身并非十分精确,和电动机的机械轴真正输出功率,也并非100%的吻合。
因此在一般计算时,为了简化计算,往往会忽略这个效率系数,直接将电机输入有功功率与输出功率看做相等。
这就是为什么根据电动机铭牌上额定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的值计算出来的功率往往比标称的额定功率稍稍大一些的原因。
如果已知额定功率求额定电流,如果没有考虑效率系数,求得的电流值会比铭牌上的标称值稍稍小一些。
因此,在进行精确计算或精确设计时,应该考虑效率系数问题。
举例说明: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额定标称值:电压380V,电流2.8A,功率因数0.85,额定功率 1.5KW。
根据公式,其输入功率为:Pi= √3*U*I*cosφ=1.732*0.38*2.8*0.85=1.566KW;输出功率功率Po=Pe=1.5KW,电动机效率η=Po/Pi=1.5/1.566=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