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字顺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文从字顺》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会修改文章,培养推敲字句的能力和习惯;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经典赏析、习作交流等活动,养成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语言表达品质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经典赏析、习作交流等活动,养成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语言表达品质和习惯。
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写作要做到“文从字顺”。
如何理解“文从字顺”呢?教材上是这样解释的,读:课件出示:“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师:简而言之就是语言要准确,行文要连贯。
怎么才能做到呢?让我们从一个故事开启今日写作之旅。
(板书:语言准确行文连贯)活动一:改准确师:前天晚上,老师突然很想去吃烤鱼,于是我就去了“沈姐烤鱼”店,与此同时,一位同学也来吃烤鱼,我便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课件出示:学生:您就是沈姐吗?老板:对的对的,就是我,来来来,里面坐!学生:沈姐,你的名字如雷贯耳哎!听说你在这“烤鱼一条街”上艳压群芳,以咄咄逼人之势击败同行,获得了“万州第一烤鱼”的美誉。
今天我专门来品尝您的技艺,期待您露一手哦!老板:呵呵,同学,我的烤鱼确是一绝,不过你的语文怕是要好好学习啊。
提问:老板为什么说“你的语文怕是要好好学习”?请找出语句表达不准确的地方并修改。
预设:1.艳压群芳:原指某一种花在花丛中特别美丽,先比喻一群女子在一起,其中一个最漂亮,把其他人给比下去了。
它的适用对象是女性。
这里用词不准确,应该为“技压群雄”。
2.咄咄逼人:本义是气势汹汹、盛气凌人,是一个贬义词,改成“以绝对优势击败对手”更为恰当。
3.品尝技艺:品尝的不能是“技艺”,这是搭配不当。
可以换成“品尝手艺”“品尝厨艺”“品尝烤鱼”等。
师小结:这就告诉我们,要做到语言准确,就得准确用词,避免语病。
语言准确,是文从字顺的基础。
活动二:析连贯师:如果说语言准确是文从字顺的基础,行文连贯则是一种更高的要求。
那么,行文又怎么做到连贯呢?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个大众点评里的优质评价,找找行为连贯的技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福建省宁德市.东侨中学林惠【设计理念】写作水平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准。
“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都是7~9年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写作要求。
本节作文指导课旨在提高学生的正确表达与流畅行文的能力,做到文从字顺。
【学生情况】七年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膨胀期,自我表达欲望强烈,但囿于有限的表达能力,在写作时中多出现用词重复罗唆,语句不通顺,语序不当等语病,致使自己丰富的情感得不到准确表达。
鉴于此况以指导学生准确地表情达意,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何为“文从字顺”。
(2)学习文从字顺的方法,做到行文有条不紊,正确表情达意。
(3)通过小组交流与讨论,学会修改作文。
2.过程与方法:以讲授为主,方法与实例相结合,组织学生讨论并修改文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写作和修改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写作中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
(2)培养学生语感,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语感,学会修改作文。
【课程类型】:写作课【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看小学生试卷中对于“两种付钱方法”的回答,谈谈为什么会有这样哭笑不得的答案。
小学生试卷:妈妈给乐乐买了一个新文具盒花了6元5角,可以怎样付钱?请写出两种付钱方法。
小学生作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正确表达的重要性。
)2.出示对联:词不达意多误会,心口合一人通畅。
横批:文从字顺。
二、课题释义“文从字顺”含义导读。
文从字顺,指的是能够用语言将内心意思表达清楚明白,且行文通顺流畅。
(设计意图:呈现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文从字顺”的要求与方法学习1、用词准确(1)(展示杨利伟飞天,众人激动喊“升天”的情境)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
《文从字顺》教学设计(2篇)《文从字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描写景物,培养理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
2. 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培养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教学重点:语言表达要准确、连贯,推敲修改文章。
教学难点:推敲修改文章。
教学准备:选择自己喜欢的景或物,写作文片段。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导入课题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可是,同学们,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这就需要我们在写作中反复磨炼,不断提高。
二、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1.准确。
写作文时用词要恰当、妥帖,符合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
避免因为用词产生歧义。
下面句子表达准确吗?她妈妈的衣服做得真好看。
(他妈妈是裁缝,她妈妈是顾客。
)做手术的是他的父亲。
(他父亲是医生,他父亲是病人)三个学校的领导来开会。
(三所学校的领导,学校的三个领导)2.连贯。
前后句子再意义上要有比较明确的关联,文章的承接转折要合乎事理,让人容易理解。
如: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举行换届选举。
很多同学提议继续由张燕担任班长,理由是她学习成绩好,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她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刻苦勤奋,待人热情,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踏实肯干。
这段理由陈述语序混乱,缺乏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妨碍理解。
应该调整为: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举行换届选举。
很多同学提议继续由张燕担任班长,理由是她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踏实肯干,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
她学习成绩好,刻苦勤奋,待人热情,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三、交流作文片段,讨论修改。
课前我们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景或物,写作文片段。
拿出来,小组交流,互评,修改。
推荐优秀片段作品展示。
四、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讲写景状物的片段扩写成为一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
不少于500字。
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1. 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基本原则,并能在写作实践中灵活运用。
2. 培养思维逻辑清晰、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3. 培养推敲语言表达的习惯,提升“文从字顺”的写作技巧。
2课时◆活动一、导入新课,明确概念1.课程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项重要的写作技巧——文从字顺。
首先,大家默读教材的知识短文《文从字顺》,标记出有关这一概念的关键信息。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文从字顺是指语言表达清晰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证语句表达准确;其次,语句间要有连贯性;最后,写作完成后要读一读,看是否有不通顺、含糊、拗口的地方,并进行相应的修改。
◆活动二、温故知新,学习方法1. 学习准确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几个句子,从用词角度看这些句子的表达是否准确。
然后,学生尝试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修改,使句子用词恰当,表意明确。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准确表达的方法。
(1)语句表达要准确,主要体现在用词上,如句子中的词语使用是否恰当、是否会产生歧义等。
从用词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说说这四个句子表达是否妥当。
①一位胖得像肥猪一样的阿姨挤上了车。
(“胖得像肥猪”带有贬义色彩,用词不恰当)②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了圆明园。
(“烧毁”与“洗劫”词序不当,不符合事情的先后顺序)③三个学校的领导来开会。
(是“三所学校的领导”还是“一个学校的三个领导”,表意不清,有歧义)④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转动,我将在人生的森林中迷失方向。
(“转动”与前面的“火焰”搭配不当)。
(2)生自由交流、讨论发言。
(3)根据对以上句子的分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修改,使句子用词恰当,表意明确。
(生修改句子,交流讨论后明确)预设:①一位胖胖的阿姨挤上了车。
(注意分寸,恰当用词)②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了圆明园。
(调整词序,表达清晰)③学校的三个领导来开会。
(消除歧义,表意明确)④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温暖,我将在人生的森林中迷失方向。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文从字顺》作文教学设计课标及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指出:“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文从字顺》的教学内容,就具体体现了课标精神。
教材从“语句表达要准确;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写完后要修改" 等方面阐述“文从字顺"是写作基本功,并提出这项基本功需要我们在写作中反复磨炼,不断提高。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作文训练是“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是人们对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即要做到用词恰当、表意明确、句子连贯、思路清楚。
更高一点的要求是连贯得体、繁简有度、前后照应、结构完整、行文通畅。
这些要求都属于“文从字顺”的范畴。
“文从字顺”的作文训练,可以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培养学生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写作语言运用方面还不够简明,或旁生枝节,偏离中心;或用词重复,语言罗唆;或用语随意,表达不规范;或语序不当,产生歧义……致使事情写不清,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地表达。
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立足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进行“文从字顺”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教学目标1、学会修改文章,培养推敲字句的能力和习惯;2、通过经典赏析、习作交流等活动,养成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语言表达品质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1、学会修改文章,培养推敲字句的能力和习惯;2、通过经典赏析、习作交流等活动,养成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语言表达品质和习惯。
教学过程一、斟词酌句细推一篇文章怎样才算得“通”?“词”使用得适合,“篇章”组织得调顺,便是“通”。
反过来,“词”使用得乖谬,“篇章”组织得错乱,便是“不通”。
从一般人讲,只用这么平淡的两句话就够了,这样的“通”,没有骄傲的文人所说的那样博大高深,所以是不论任何人都可能达到的,并且是必须达到的。
《文从字顺》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初中语文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对于7-9年级学段的学生习作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本单元作文指导课,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流畅的表情达意。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语文写作素养参差不齐,不少学生在作文中言不由衷,记忆中的词和具体语境不能相符,还有的孩子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所以进行这个课题的作文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培养语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2、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过程与方法:以讲授为主,方法与实例相结合,组织讨论,启发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行文习惯。
【教学重点】:文从字顺,有条不紊的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课程类型】:写作课【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读读下面这句话,你觉得通顺吗“妈妈”,最简单的称呼,可是又不简单,简单之中包含最亲切、最有磁性的东西;“母爱”,最不平凡的爱,可是又很平凡,平凡之中包含最伟大、最无私的东西。
(答案预设:“应是最平凡的爱,可是又不平凡”,这样才能和上下文衔接通顺。
)(设计意图:以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素材,让学生自然了解语言的合理运用,对本课要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入轻松主动的学习状态。
)师: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讲话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组织,写文章的时候也是一样,好的文章,一定要表达清楚,不能前言不搭后语,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讲的——文从字顺。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文章写作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掌握根据字顺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老师出示“孩子”的一篇文章,请学生阅读后,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主题、结构等基本要素,梳理文章的组织结构。
第二步引入新思路老师通过教材视频或PPT,简单介绍了根据字顺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如何根据字顺合理组合词语,如何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等知识点。
在介绍的同时,老师用多个实例展示字顺写作的好处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字顺写作产生初步的兴趣。
第三步师生交互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实践中体验如何根据字顺写作。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每个小组从黑板前抽取一个字顺。
•老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主题词,例如“亲情”、“假期”、“梦想”等。
•在规定的时间内,小组成员根据所抽取的字顺和主题词,合理组合词语,并将语句排列成篇章。
任务完成后,老师选择几组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审阅并评价其是否符合要求,同时为学生进行讲评。
第四步个人独立思考现场放声一首诗歌,学生听诗后,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以便之后完成写作任务。
第五步个人写作老师分发题目,让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课前听的诗句和字顺,写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
写作结束后,老师将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让全班同学共同品评,并为学生进行讲评。
四个重要环节环节一:语言熟悉、词汇积累【重在活动、愉悦感】通过播放动画片、根据学生体验的生活亲身感受,繁衍语言输入量,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丰富语言输入,同时让学生在欢乐氛围中感受到对语言的兴趣!环节二:模仿、展示、实践【重在支持、合作感】展示优秀例子,启示学生的思维,设计合作环节,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让学生在活动、展现中学习知识,体验给出的语言输出。
环节三:谈论、评价、指导【重在引导、反思感】通过谈论、评价同学的作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找到不足之处,并通过老师指出的问题,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七年级下册写作《文从字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文从字顺”,明白“文从字顺”的作用和意义;2.掌握“文从字顺”的基本规则,了解常见的语言运用方法;3.通过实例分析,学会如何运用“文从字顺”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4.用“文从字顺”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文从字顺”的基本规则,认识“文从字顺”的作用和意义。
难点:分析实例并运用“文从字顺”进行写作。
三、教学内容1.练习1——朗诵2.练习2——阅读理解:情景描述的处理3.练习3——提纲,文段的写作四、教学过程1.导入请学生在黑板上根据自己的想法填写“文从字顺”的意义。
教师可以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批评。
2.复习让学生回忆上册学习的语文知识,通过问答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
学生可以自行总结上册学习知识点。
3.引入介绍“文从字顺”的基本规则,并给学生举例说明。
4.体验请学生朗诵一次《世界人权宣言》,然后再次朗诵但是与上一次朗诵顺序有所变化,请大家比较两次朗诵的效果,分析原因。
5.阅读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情景描述的处理方法,以及情景描述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请学生自主阅读由同学们共同创作的文章,然后与同学合作,就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景进行讨论,并让他们探讨情景描述在文章中的作用。
6.写作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的实际应用能力,老师将结合所学内容规划练习3的写作练习,并鼓励学生们在提纲上运用“文从字顺”。
7.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并进行体验。
五、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口头及书面的反馈。
2.教师可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侪评价,以改进和适应学生的需求。
六、教学反思“文从字顺”这一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语言运用上,但它却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是教会学生思考、话语、写作等重要素质的关键。
因此,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写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五)《文从字顺》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文从字顺》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写作中文字的顺序和条理对于表达思想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但部分学生在文字顺序和条理方面还存在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并能够在写作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
2.难点:如何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文从字顺的原则,提高写作效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引导学生理解。
2.互动式教学: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3.实践性教学: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文从字顺》相关内容。
2.课件:相关教学内容的PPT。
3.练习题:针对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设计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好的写作?好的写作应该具备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讲解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让学生明白文字顺序和条理对于表达思想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文从字顺》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文从字顺原则的。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4.巩固(10分钟)针对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谈谈在写作过程中如何运用文从字顺原则。
可以邀请几名学生进行分享,让大家共同学习。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从字顺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经典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读写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能够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句子的结构。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修改病句,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清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修改和润色,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修正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词语的读写与理解1. 学习生词,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 通过例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 练习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2课时:句子的结构与理解1. 学习句子的基本结构,了解句子的成分。
2. 通过例句,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3. 练习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3课时:病句的修改与润色1. 学习病句的原因和修改方法。
2. 通过例句,学会修改病句,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清晰。
3. 练习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第4课时:文章的阅读与分析1. 学习文章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阅读,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 练习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第5课时:合作交流与表达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2. 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提高表达能力。
3. 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语文水平。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下册》2. 参考资料:相关文章、例句、练习题等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六、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经典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学习和运用。
3. 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3. 写作手法的运用和创新。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运用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3.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主学习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和写作手法。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典型的课文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2)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完成课后作业,运用所学知识和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部编人教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文从字顺》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写作训练文章。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写文章要遵循文从字顺的原则,使文章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教材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含义和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和词汇量,但对文从字顺的概念和运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例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原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从字顺的含义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循文从字顺原则进行写作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条理性和表达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从字顺的含义和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如何在写作中遵循文从字顺的原则,提高写作质量。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了解文从字顺的原则。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文从字顺的理解和运用经验。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练习,修改自己的作文,遵循文从字顺的原则。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写作实例,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写作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文从字顺的理解。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文从字顺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条理性和表达准确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典型实例,让学生分析实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文从字顺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文从字顺的理解和运用经验。
同时,让学生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遵循文从字顺的原则。
4.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写作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文从字顺的理解和运用。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文,分析其中遵循文从字顺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文从字顺原则。
文从字顺教学目标1、通过描述景物,培养学生理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
2、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培养学生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教学方法通过描述景物,讨论、交流、修改文章,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常说:学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聪明的人都不怕困难,我们一起来寻找写作文的方法,好吗?今天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
(师板书文从字顺)思考:1、什么是文从字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21页寻找答案。
明确: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2、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3、这句话强调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准确、流畅)(师板书)二、找一找:语句的错误1、听了英雄的事迹报告后,大家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2、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3、通过紧张的期末复习,使我们的各科成绩都有了提高。
4、今天李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雷锋的故事。
5、经过反复推敲,他终于找到了解决和发现问题的办法。
6、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7、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两分钟以后,按照“第-----句有-------错误,应该改成--------------。
”的句式实行抢答,看看谁是火眼金睛,发现的最快、最多。
(2)学生抢答,点拨总结:第1句词语重复,把“长时间”或“久久”去掉。
第2句“处心积虑”是贬义词,应该换成“用心良苦”或“呕心沥血”。
第3句缺少主语,把“通过”或“使”去掉。
第4句语句歧义,改成“雷锋的许多故事”。
第5句不合逻辑,吧“解决”和“发现”调换位置。
第6句搭配不当,把“与否”去掉。
第7句搭配不当,把“精神”改成“形象”。
(3)师生回顾、总结用词准确的方法,多媒体展示:方法一:删重复、思褒贬、看成分、避歧义、合逻辑、巧搭配.三、改一改:文段的问题(一)学生作文片段①为了开好运动会,学校组织了有意义的一次除草活动。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文从字顺》。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树立正确的文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文从字顺》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从字顺》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文从字顺》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提问:大家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有什么疑问或者感悟?2. 朗读和背诵:(1)学生齐读课文《文从字顺》。
(2)教师抽查部分学生的背诵情况,并对学生的背诵进行指导。
3. 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解读。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1)教师举例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通过练习,学会如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文从字顺》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积极运用。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文从字顺》。
(2)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写一篇小练笔。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经典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运用比较法,比较课文中的不同表达方式,让学生体会各种表达手法的效果。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从字顺》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文从字顺》是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汉字书写的规范方式,通过几个有趣的例子向学生讲解了“文从字顺”的原则。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到汉字的构造规则,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方式,提高自己的写字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汉字的构造规则和基本笔画;2) 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3) 学习汉字的正确读音和意思。
2. 能力目标:1) 能够正确书写汉字;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改正自己的错误书写。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和认真态度;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汉字书写的构造规则和基本笔画;2) 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改正自己的错误书写。
教学难点:1) 学会正确书写汉字;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改正自己的错误书写。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课件;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或课件呈现几个常见的汉字书写错误,让学生观察,找出错误之处并纠正。
2)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遵守汉字书写的规范呢?Step 2 阅读课文1) 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重点介绍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和构造原则。
Step 3 讨论与总结1) 学生讨论并总结出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在写字的时候有哪些常见的错误?应该如何改正?Step 4 练习与巩固1) 让学生进行一些汉字书写练习,从字的前面或后面开始练习,逐渐练习到整体书写。
2) 让学生自主找出错误,并改正。
Step 5 达标检测1) 给学生分发一张作业纸,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2) 收作业并进行批改,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Step 6 课堂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并指出他们的不足;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展望。
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文从字顺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
学情分析:在平时写作文时,不少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所以进行这个课题的作文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明确平时养成多读书,丰富自己词汇,修改作文的习惯的重要性。
2、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过程与方法:1、以讲授和合作探究相结合,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2、联系实际,引入课题——指导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例文示范,启发引导——学生写作,完成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平时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力求语言优美。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平时写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二、什么是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文从字顺,即概念。
三、要做到文从字顺,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归纳要点。
设计意图:归纳要点,明确如何做到文从字顺,并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
(1)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
(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完后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
(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四、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故事链接: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激欲,明确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如何做到语言准确呢?请同学们评改下面几个句子。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语句表达要准确。
(1)原文:一位胖得肥猪一样的阿姨又挤上了车。
改文:一位肥胖的阿姨又挤上了车。
改法一:把不恰当地词句改恰当。
(2)原文:你总是把你眼中的阳光传送给别人,冷漠,你总是将它摔得很重。
改文:你总是把眼睛中的阳光送给别人,你总是将冷漠摔得很重。
改法二:把不整齐的词句改整齐。
(3)原文: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转动
我将在沼泽森林中迷失方向。
改文: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温暖,我在人生的森林中迷失方向。
改法三:把不搭配的词句改搭。
(4)原文:
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
它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宽容打开两颗相对封闭的心灵,像一种明澈而柔韧的调和剂,使之相融相知。
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
改文:
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
学会宽容就能润滑彼此的关系,消除彼此的隔阂,扫清彼此的顾忌,增进彼此的了解,因此,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
改法四:把啰嗦的词句改简洁。
学生总结归纳
语句通顺,用词妥帖:
1、词句要恰当
2、词句要整齐
3、词句要配好
4、词句要简洁
五、如何做到语句连贯呢?请同学们评改下面这段文字。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语句表达要连贯。
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她对我很关心,但是要求很严格。
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很耐心地给我讲错在哪里,她讲得非常细致,我听得明明白白。
妈妈把家里的活全承担下来了,让我一丝不苟地进入学习,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血在里面的。
点评:
(1)首先表述不清。
第一句“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给读者的感觉是下面是围绕“妈妈怎样勤劳”来写的,但下一句转向了“她对我很关心”,前后不连贯。
(2)二、三句间没有转折关系,不应要“但是”。
(3)数学考了95分,这个成绩很好,应该表扬嘛,怎么又去“讲错在哪里”呢? “一丝不
苟”是说学习认真,一点也不马虎,这和妈妈承担家务活没有必然的联系,作者把两层意思糅合到一起了。
应把“一丝不苟”改为“全身心地”,“进入”改为“投入”。
(4)最后一句“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血在里面的”重复了,“学习里面”应改为“学习成绩”。
六、实战演练: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语句表达准确、连贯,写作做到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①在昏暗的傍晚,他独自一人在寂寥得林间散步,在雷雨交加时,我毫无畏惧,依然在林间欣赏那宁静的生活。
参考答案①中前一分句叙述“他”的活动,后一分句又叙述“我”的表现,两句情境相差甚远,没有连贯起来,且有错别字;句末“欣赏”与“生活”不能搭配。
②修改文本第一段的两个句子。
七、作业布置
以《月亮》为话题
结束语:登上写作成功的圣殿,必须牢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勤观察,多动笔,乐修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写作成功的春风就会扑面吹来,缪斯女神就会向你发出邀请。
同时还要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附板书设计
文从字顺
1、语句表达要准确--------恰当、整齐、配好、简洁
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时琢磨,写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