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企业所得税风险指标
- 格式:doc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18
ACCOUNTING LEARNING 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文/王港摘要:企业要想降低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涉税业务风险,须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内部控制评估指标系统。
本文从财务指标、流程风险点两方面入手,选取了企业税务风险评估指标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指标给与调整并进行风险分级,旨在建立一个有效的税务风险评估体系,并对企业税务风险评估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税务风险;评估指标;风险评估企业在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对在生产和销售等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税务风险进行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在税务风险管控方面起着很大作用,建立一个有效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John Phillips (2003)对此的看法表现在税务风险的产生根源上,存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两个层面的来源,而只有来自内部的税务风险才能被有效控制,来源于外部的风险则无法被控制;Robbert Hoyng、Aian Macpherson and Sande r Kloosterhof(2009)针对税务风险管控的问题,阐述了其控制框架主要包括:对战略的制定,对资源的组织调配、对信息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对税法的遵从等,并由此展开一系列针对创建税务风险管控体系的探讨。
张景凡(2010)认为,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税务风险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仅仅只有内部风险值得企业对其采取一定的方案进行控制和避免,然而由于无法评估外部的风险,因而只能提高对其的警惕性。
武向辉(2010)认为企业应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实施风险控制,企业对其控制流程应进行详细的部署,以此来有效防控税务风险。
陈爱姣(2012)同样认为企业对税务风险的管控是对内部控制规范的进一步完善,应加强对税务风险的管理,以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为重点,全面建立各种风险防控机制,结合自身情况建立风险识别评估体系,时刻注意风险变化情况,以免在面对税务风险时显得束手无措。
关于定期发布两个征管质量指数的通知根据省局2013年征管工作要点,省局今年重点要抓好税收遵从、风险管理和数据质量管理以及优化税源管理体系等工作,为更好落实省局工作要求,结合邯郸工作实际,市局将定期编制和发布各区县、分局“税收遵从”和“税收风险”两个指数,设立和公布该指数的目的一是使税收遵从和风险管理常态化;二是使大家对本辖区的税收遵从和税收风险程度一目了然,便于比较,便于管理;三是为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提供管理的指向和参考。
一、指数的编制口径(一)税收遵从指数税收遵从指数是反映纳税人和税务执法人员遵从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情况的统计数据,税收遵从指数越高,说明该区域税收秩序越好,反之则税收秩序越差。
税收遵从指数目前主要用8项基本指标的结果编制而成,随着省市局对税收遵从指标考核的深入,还会不断加入成熟的指标,各项指标的具体口径为:1、税务登记准确率=当期税务登记正确户数/当期全部税务登记户数 x100%该指标主要是为了保证纳税人信息准确性而设立。
其中:当期税务登记信息正确户数是指设立登记、变更登记中的登记表信息、身份证信息、行业明细、税种信息等正确无误的户数。
当期税务登记正确户数=当期全部税务登记户数(含停歇业、注销和非正常户数)-税务登记信息中有错误的户数)2、逾期登记处罚率=当期逾期进行税务登记已处罚户数/当期办理税务登记的全部户数x100%该指标主要是为了保证纳税人按期进行税务登记而设立。
3、逾期申报处罚率=已处罚或系统内已作免于处罚的逾期申报户数/当期逾期申报的全部户数x100%该指标主要是为了保证纳税人按期申报和税务机关对逾期申报纳税人的执法力度而设立。
4、新增欠税控制率=(1-当期本区县新增欠税额/全市期初欠税总额)x100%该指标主要是为了控制不发生新欠而设立。
5、滞纳金加收率=已加收滞纳金户数/应加收滞纳金户数x100%该指标主要是为了保证对应加收滞纳金的纳税人必须按规定加收滞纳金而设立。
企业所得税风险指标企业所得税风险指标引言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税法规定计算和缴纳的一种税种,是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企业所得税风险是指企业在计算和缴纳企业所得税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为了帮助企业合理规避和应对这些风险,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企业所得税风险指标。
1. 税务合规风险税务合规风险是指企业在计算和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和错误操作带来的风险。
在履行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时,企业需要遵守各项税法税务规定,如计税方法、核算办法、纳税申报时间等。
如果企业没有按照规定正确计算和申报税款,将面临罚款、滞纳金等风险。
1.1 纳税申报风险纳税申报风险是指企业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可能存在的风险。
企业需要及时、准确地填报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表,如果填报错误或漏报信息,将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和罚款。
1.2 税务合规管理风险税务合规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在税务合规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履行纳税义务,确保按法定时间和要求缴纳企业所得税。
如果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制度或没有按规定执行,将可能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
2. 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核算和申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财务状况变化造成的风险。
由于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同,可能导致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和税务政策有所不同。
2.1 净利润偏差风险净利润偏差风险是指企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由于净利润的计算存在差异,可能导致计税依据和税额的变动。
企业应当根据税法规定正确计算净利润,避免因为净利润计算偏差而产生税务风险。
2.2 资本结构优化风险资本结构优化风险是指企业通过调整资本结构来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时可能面临的风险。
通过对资本结构的优化调整,企业可以合理降低所得税负担,但需要注意合规性和风险控制,避免利用做空安排等违法行为。
3. 税务审计风险税务审计风险是指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审计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税务机关有权对企业的企业所得税计算和申报进行审计,如果企业在税务审计中出现问题,可能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和罚款。
税务风险评估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纳税风险评估常用预警值和指标2016-11-17转自分享:一、企业所得税行业预警税负率(仅供参考):所得税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所得税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国税发〔2005〕43号)以下企业所得税行业预警税负率为所得税贡献率数据:租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专业机械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印刷%;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畜牧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商务服务业%;其他制造业--管业%;其他制造业%;其他建筑业%;其他服务业%;其他采矿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批发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零售业%;居民服务业%;金属制品业--轴瓦%;金属制品业--弹簧%;金属制品%;建筑材料制造业--水泥%;建筑材料制造业%;建筑安装业%;家具制造业%;计算机服务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珍珠%;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袜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房地产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道路运输业%。
二、行业预警利润率(仅供参考):1、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纳税人(含区内汇总纳税企业):(1)计算机整机、配件、耗材(不含软件、系统工程),化工原料,机电设备,纸浆、纸品,大家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不含小家电),通讯器材及设备。
营业收入<500万元,预警利润率2%;营业收入500~5000万元,预警利润率%;营业收入>5000万元,预警利润率%。
税务风险评估报告XX企业税务风险内控调查报告一、企业税务风险内控建设基本情况(一)企业风险管理情况该部分描述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情况,可结合税务机关约谈企业或实地核实结果,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1.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总体情况。
2.企业风险管理部门设置及职责。
3.结合一项主营业务,描述风险管理制度和部门如何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二)税务风险管理情况该部分描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情况,可结合企业就调查问卷的填写情况,以及税务机关约谈企业或实地核实结果,从以下五方面展开。
1.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制度要求、机构设置及职能、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和培训、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等。
(结合调查问卷的“控制环境”指标)2.企业自行开展税务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情况,重大事项税务风险监督情况等。
(结合调查问卷的“税务风险识别、分析及评估”指标)3.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的制度设置、工作流程、具体措施、信息化建设、资料保存等情况。
(结合调查问卷的“税务风险控制活动”指标)4.企业税务数据质量保障措施、涉税事项内部沟通情况、涉税事项外部沟通情况等。
(结合调查问卷的“信息与沟通”指标)5.企业内部监督情况、外部监督情况、控制缺陷改善情况等。
(结合调查问卷的“监督与改进”指标)二、通过内控调查反映出企业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该部分结合案头分析发现的企业内控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企业调查问卷填写、约谈企业和现场核实情况,分析企业内控安排是否能够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涉税风险,并填写下列表格。
三、对企业内控建设的改进建议等结合内控调查结果,对企业内控建设提出针对性改进意见。
附件:企业基本情况概述一、企业基本情况(一)经营范围、主营业务和主营业务流程。
(二)组织架构。
(三)所有权结构(包括本企业以上一级和以下三级)。
(四)xx年至xx年度经营和纳税规模。
二、企业涉税情况(一)xx至xx年度企业缴纳滞纳金、接受罚款情况。
(二)xx至xx年度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情况。
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管理实操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规模扩大,税务风险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企业所得税作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风险管理尤为关键。
本文将就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管理实操进行探讨,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税务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税务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
通过对企业的税务政策、税务操作、涉税业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发现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点。
常见的风险包括税收合规风险、税收优惠政策风险、跨境税务风险等。
评估这些风险的潜在影响程度和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为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二、合规管理合规管理是税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税务操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首先,企业应按照税务法规要求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及时、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和报税申报。
其次,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合理规划税收筹划,最大限度地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并确保符合相关规定。
此外,企业还应主动配合税务机关的稽查工作,提前准备好相关凭证和资料,并妥善回答税务机关的询问。
三、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预防和处理税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税务操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为了预防潜在风险的发生,企业应设立合适的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分工,建立相应的核对机制,确保税务决策的合规性。
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内部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对税务风险的认识,提高他们对税务合规的重视程度,避免因员工的疏忽或错误导致的税务风险发生。
四、专业咨询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管理需要专业的税务咨询师或税务团队的支持。
税务咨询师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企业可以委托税务咨询师进行税务风险评估,为企业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提供专业建议。
同时,税务团队内部的专家也能为企业提供实时的税务政策咨询和辅导,帮助企业正确理解政策,降低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管理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管理日益成为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税务活动中可能面临的不利影响和潜在损失。
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为了规避或减少税务风险,实现税收合理化管理的一种重要策略和手段。
一、税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一)税务管理失误风险税务管理失误是指企业由于对法律法规缺乏深入理解或未能按照规定履行相关责任等原因,未能遵守税收管理规定,导致企业在税务活动中存在管制风险。
例如,在企业所得税税务处理中,企业未能主动履行申报纳税义务,从而导致税务处理程序的延迟或错误处理。
(二)税务政策调整风险税务政策调整是指国家对税收政策进行修改或调整,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会计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风险。
例如,国家提出新的税收政策,直接或间接导致企业所得税的税负增加,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税务法律风险税务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税务管理过程中由于对法律法规不了解或不熟悉,而违反税收法律法规,从而导致企业需要承担较高的罚款、处罚、甚至刑事责任的一种风险。
例如,企业未能按照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导致未及时缴纳税款或者存在虚开发票等行为,将面临高额罚款、处罚的风险。
二、税务风险管理的原则与措施(一)原则1. 落实税务专责:建立税务责任制,明确税务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工作。
2.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税务管理流程和程序,规范税务处理行为。
3. 健全信息管理系统:根据企业需求,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税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
(二)措施1. 加强税务知识培训:对企业税务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税法和税务政策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税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 审核财务和税务数据:对企业财务和税务数据进行定期的审核和核对,确保企业纳税申报和缴纳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根据税收管理的特点和企业自身情况,开展税务风险评估,识别和分析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问题。
史上最全的税务风险点汇总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企业纳税的一项重要税种,也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的重点。
税务风险点是指可能导致企业被税务机关认定存在违法行为或纳税不规范的问题的具体情形。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总结企业所得税的税务风险点。
一、税务申报与核定风险:1.申报数据真实性风险:申报数据如虚报、瞒报企业利润等,可能导致企业被税务机关认定存在违法行为。
2.核定调整风险:税务机关可能对企业的所得核定进行调整,如调整资产负债表,从而影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
二、税务会计与核算风险:1.管理费用的支出风险: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可能将不符合规定的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从而减少所得税的缴纳额。
2.流转税的抵免风险: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可能错误的将流转税计入当期费用中,从而减少所得税的缴纳额。
3.折旧费用的核算风险: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可能将不符合规定的折旧费用计入当期费用中,从而减少所得税的缴纳额。
三、税前调整与处理风险:1.企业合并、分立、兼并风险:企业进行合并、分立、兼并等重大交易时,税务机关可能对企业的所得核定进行调整。
2.股权转让风险:企业进行股权转让时,可能会导致对应利润的计税时点产生争议。
3.非居民企业所得税风险:企业与非居民企业存在关联交易时,税务机关可能会对其交易价格进行调整,从而影响所得税的计算。
四、税务检查与稽查风险:1.不正常损失风险: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若无法提供充分的凭证,可能导致不正常损失的扣除被税务机关质疑。
2.难以解释的余额风险: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申报时,如果存在无法解释的账户余额,可能会被税务机关认定存在问题。
3.跨地区税务管辖风险:企业若在不同地区开展业务,可能需要面对多个税务机关的纳税要求,增加了纳税的复杂性。
史上最全的税务风险点汇总在对集团部分企业开展税收风险状况管理的税收实践中,梳理其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和纳税申报等实际业务,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价,下面核实确认了9大类67个税务风险点,其中企业所得税风险点42个、增值税风险点10个、消费税风险点5个、营业税风险点3个、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风险点1个、印花税风险点1个、个人所得税风险点3个、房产税风险点1个和土地使用税风险点1个。
具体风险点按税种归类如下:一、企业所得税(一)收入类1.取得手续费收入,未计入收入总额。
如: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取得手续费收入。
【核查建议】核查其他应付款科目下的“其他”、“手续费”等明细科目贷方发生额及余额,是否存在收到手续费挂往来不作收入。
2.确实无法支付的款项,未计入收入总额。
【核查建议】核查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明细科目中长期未核销余额。
3.违约金收入未计入收入总额。
如:没收购货方预收款。
【核查建议】核查预收账款科目,了解往来核算单位中贷方金额长期不变动的原因。
4.取得补贴收入,不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的,长期挂往来款未计入收入总额。
【核查建议】核查其他应付款、专项应付款等科目贷方发生额,以及其相关拨付文件是否符合不征税财政性资金的相关规定。
5.取得内部罚没款,长期挂往来款未计入收入总额。
【核查建议】核查其他应付款—其他—监察部门、其他应付款—其他—纪检部门等科目贷方发生额及相关原始凭证,有无可以确认不再退还当事人的罚款或违纪款。
6.用于交际应酬的礼品赠送未按规定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
【核查建议】核查产成品科目贷方直接对应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是否在所得税申报时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7.外购水电气用于职工福利未按规定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
税收风险管理指标目录一、A级风险指标也称特级风险指标(6个) 2A1、应收账款大于销售收入:虚假交易,虚开隐患。
2A2、应付帐款大于销售收入:虚假交易,虚开隐患。
2A3、新认定一般纳税人3个月销售收入超过1个亿或6个月超过3个亿:虚开隐患。
2A4、期间费用总额大于销售收入的30%:虚抵,虚开隐患。
3A5、增值税超高税负企业:所得税隐患,虚开隐患。
3A6、存货与留抵税金不匹配:虚开隐患,虚抵隐患。
3二、B级风险指标也称高级风险指标(10个) 4B1、存在“理论少缴税款”现象:偷税风险。
4B2、存货为负数:多转成本等偷税风险。
5B3、既有预收账款又有存货:隐瞒收入,偷税风险。
5B4、存货大于销售收入的30%:隐瞒收入,偷税风险。
6B5、销售成本大于销售收入:虚转成本,价格倒挂,偷税风险。
7B6、全年有销售收入无增值税企业:虚抵,隐瞒收入,偷税风险。
7B7、应收账款为负数:隐瞒收入,偷税风险。
8B8、应付账款为负数:隐瞒收入,偷税风险。
8B9、预付账款为负数:隐瞒收入,偷税风险。
8B10、商业零售企业无票收入低于总收入30%:隐瞒收入,偷税风险。
8三、C级风险指标也称中级风险指标(10个) 9C1、其他应收款大于收入: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假交易、偷税的风险。
9C2、其他应付款大于销售收入: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假交易、偷税的风险。
9C3、流转税申报收入与所得税申报收入及损益表收入不一致:可能存在隐瞒收入、偷税的风险。
9C4、增值税超低税负企业:可能存在虚抵、隐瞒收入、偷税的风险。
10C5、所得税超低贡献率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支出、少列收入、偷税的风险。
11C6、运费抵扣异常:可能存在虚抵运费、偷税的风险。
11C7、有在建工程又有留抵税金:可能存在多抵进项、偷税的风险。
11C8、固定资产大额抵扣,导致当期不实现增值税:可能存在超范围抵扣、偷税的风险。
12C9、农产品抵扣异常:农产品收购企业的农产品抵扣超过总进项的98%,其他企业农产品抵扣超过总进项的10%,可能存在虚抵农产品、偷税的风险。
企业所得税风险应对总结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所得税作为企业面临的重要税种之一,其风险应对对于企业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所得税风险可能源于内部管理不善、对税收政策理解偏差、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等多个方面。
如果不能有效应对这些风险,企业可能面临税务处罚、财务损失,甚至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以下将对企业所得税风险应对进行详细总结。
一、企业所得税风险的主要类型(一)政策理解风险税收政策复杂多变,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相关政策,可能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出现错误,导致少缴或多缴税款。
(二)会计核算风险企业的会计核算不规范,如收入确认不准确、成本费用列支不合规等,可能影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
(三)税务筹划风险一些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由于筹划方案不合理或操作不当,可能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逃税款。
(四)关联交易风险企业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如果定价不合理,可能被税务机关进行纳税调整。
(五)申报缴纳风险未按时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或者申报数据不准确、不完整,都可能引发税务风险。
二、企业所得税风险的成因分析(一)内部因素1、企业管理层对税务风险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
2、财务人员税务知识更新不及时,业务能力不足。
3、企业内部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税务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
(二)外部因素1、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变化,增加了企业理解和适应的难度。
2、税务机关的监管力度加大,对企业的税务合规要求越来越高。
三、企业所得税风险的应对策略(一)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1、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或岗位,明确职责和权限。
2、制定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税务管理行为。
(二)加强税收政策学习和研究1、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税收培训,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动态。
2、关注税务机关发布的政策解读和纳税指引,确保政策理解准确无误。
(三)规范会计核算1、按照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确保收入、成本、费用等核算准确。
(风险管理)企业所得税风险指标附件企业所得税风险指标目录一、收入类风险指标(23个)1、【风险指标】营业收入2、【风险指标】交通运输企业运输收入3、【风险指标】营业外收入4、【风险指标】“收入类调整项目—其他”5、【风险指标】视同销售收入、视同销售成本6、【风险指标】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收益7、【风险指标】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8、【风险指标】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9、【风险指标】投资收益10、【风险指标】不征税收入11、【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接受捐赠收入12、【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费收入13、【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提供劳务收入14、【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商品销售收入15、【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政府补助收入16、【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投资收益17、【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其他收入18、【风险指标】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19、【风险指标】事业单位事业收入20、【风险指标】事业单位上级补助收入21、【风险指标】事业单位附属单位上缴收入22、【风险指标】事业单位经营收入23、【风险指标】事业单位其他收入二、扣除类风险指标(42个)24、【风险指标】营业税金及附加25、【风险指标】营业成本26、【风险指标】营业外支出27、【风险指标】营业外支出—其他28、【风险指标】资产减值损失29、【风险指标】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0、【风险指标】资产损失31、【风险指标】弥补亏损32、【风险指标】捐赠支出33、【风险指标】赞助支出34、【风险指标】销售费用135、【风险指标】销售费用236、【风险指标】管理费用137、【风险指标】管理费用238、【风险指标】财务费用139、【风险指标】财务费用240、【风险指标】职工薪酬41、【风险指标】工资薪金支出42、【风险指标】职工教育经费43、【风险指标】职工培训费用44、【风险指标】补充养老保险45、【风险指标】补充医疗保险46、【风险指标】业务招待费支出147、【风险指标】业务招待费支出248、【风险指标】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149、【风险指标】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250、【风险指标】罚没支出51、【风险指标】税收滞纳金、加收利息52、【风险指标】佣金和手续费支出153、【风险指标】佣金和手续费支出254、【风险指标】佣金和手续费支出355、【风险指标】扣除类调整项目—其他56、【风险指标】资产折旧、摊销57、【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业务活动成本58、【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管理费用59、【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筹资费用60、【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其他费用61、【风险指标】事业单位事业支出62、【风险指标】事业单位上缴上级支出63、【风险指标】事业单位对附属单位补助64、【风险指标】事业单位经营支出65、【风险指标】事业单位其他支出三、优惠类风险指标(27个)66、【风险指标】小型微利企业67、【风险指标】高新技术企业68、【风险指标】国债利息收入69、【风险指标】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70、【风险指标】非营利组织免税收入71、【风险指标】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或收入72、【风险指标】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73、【风险指标】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74、【风险指标】支付残疾人员工资加计扣除75、【风险指标】减免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额76、【风险指标】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77、【风险指标】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78、【风险指标】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项目79、【风险指标】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80、【风险指标】动漫企业定期减免企业所得税81、【风险指标】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82、【风险指标】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8微米(含)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83、【风险指标】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微米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84.【风险指标】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85、【风险指标】集成电路企业86、【风险指标】专用设备抵免税额87、【风险指标】软件企业88、【风险指标】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者获得的分配收入89、【风险指标】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企业90、【风险指标】符合条件的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企业91、【风险指标】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企业92、【风险指标】减免地方分享所得税的民族自治地方企业四、特殊事项风险指标(5个)93、【风险指标】企业重组94、【风险指标】企业政策性搬迁95、【风险指标】特殊行业准备金96、【风险指标】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额97、【风险指标】特别纳税调整应税所得五、其它类风险指标(10个)98、【风险指标】定率核定征收企业收入总额99、【风险指标】特殊行业、特殊类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纳税人实行核定征收100、【风险指标】总分支机构分配企业所得税款101、【风险指标】企业主要股东(前5位)102、【风险指标】合伙企业法人合伙人103、【风险指标】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104、【风险指标】有境外投资业务未申报境外所得105、【风险指标】持股比例减少未申报境外财产转让所得106、【风险指标】境外企业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股本)、分配股利未申报境外所得107、【风险指标】境外承包工程所得企业所得税风险指标一、收入类风险指标(23个)1、【风险指标】:营业收入【风险描述】:《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类,2014年版)》主表A100000第1行填报的“营业收入”小于同期企业申报流转税收入。
【指标来源】:(1)《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类,2014年版)》主表A100000第1行;(2)企业会计报表—利润表的营业收入及同期申报的流转税收入。
【应对方法】:(1)审核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与有关申报资料的逻辑关系是否相符;(2)当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营业收入小于企业同期申报的流转税收入,应审核形成的原因及其差异额:①是否存在已申报的流转税收入未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情况;②是否存在实行差额征税的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时未按规定全额申报收入的情况。
(3)因纳税人年度申报数据填报有误或对政策理解偏差而未按规定申报企业所得税所形成的差异额,在汇算清缴期内,纳税人应进行“更正申报”。
在汇算清缴期结束后,纳税人应办理“补充申报”。
【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
2、【风险指标】:交通运输企业运输收入【风险描述】:交通运输企业的成品油发票金额与交通运输收入比较,出现异常。
【指标来源】:(1)交通运输企业成品油发票金额: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发票认证金额;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普通发票金额。
(2)交通运输收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发票报税金额+货运发票税控系统报税金额;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普通发票收入金额。
【应对方法】:(1)应审核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与有关申报资料的逻辑关系是否相符;(2)交通运输企业年度成品油发票金额与企业交通运输收入金额不匹配时,应审核形成的原因及其差异额:①是否存在收入未按税法规定应计而未计销售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情况;②是否存在虚列成本的情况。
(3)因纳税人年度申报数据填报有误或对政策理解偏差而未按规定申报企业所得税所形成的差异额,在汇算清缴期内,纳税人应进行“更正申报”。
在汇算清缴期结束后,纳税人应办理“补充申报”。
3、【风险指标】:营业外收入【风险描述】:《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类,2014年版)》主表A100000第11行“营业外收入”不等于企业会计报表—利润表填报的“营业外收入”。
【指标来源】:(1)《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类,2014年版)》A101010《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第16行;(2)企业会计报表—利润表“营业外收入”本年累计数。
【应对方法】:(1)对《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类,2014年版)》A101010《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营业外收入”中的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盘盈利得等十个项目与利润表“营业外收入”差异数进行分析。
(2)因纳税人年度申报数据填报有误或对政策理解偏差而未按规定申报企业所得税所形成的差异额,在汇算清缴期内,纳税人应进行“更正申报”。
在汇算清缴期结束后,纳税人应办理“补充申报”。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
4、【风险指标】:“收入类调整项目—其他”【风险描述】:《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类,2014年版)》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11行第4列“收入类调整项目—其他”大于零。
【指标来源】:《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类,2014年版)》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11行第4列。
【应对方法】:审核“收入类调整项目—其他”的具体项目,属于填报错误的,在汇算清缴期内,纳税人应进行“更正申报”。
在汇算清缴期结束后,纳税人应办理“补充申报”。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
5、【风险指标】:视同销售收入、视同销售成本【风险描述】:企业在会计上未作销售,但税法上需作销售处理,且视同销售收入小于视同销售成本。
【指标来源】:《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类,2014年版)》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2行第3列、第13行第4列。
【应对方法】:视同销售收入小于视同销售成本,如有正当理由的,应提供书面材料;无正当理由的,在汇算清缴期内,纳税人应进行“更正申报”。
在汇算清缴期结束后,纳税人应办理“补充申报”。
【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
6、【风险指标】: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收益【风险描述】: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企业对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收益纳税调减金额大于营业外收入。
【指标来源】:(1)《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类,2014年版)》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5行第4列;(2)《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类,2014年版)》A101010《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第26行。
【应对方法】: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税法上该项营业外收入不确认为应纳税所得额,应进行纳税调减。
审核企业执行的会计制度类型,长期股权投资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核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