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一支笔”鲜于枢:书法用笔要有胆!胆!胆!
- 格式:docx
- 大小:15.62 KB
- 文档页数:2
元代“一支笔”鲜于枢:书法用笔要有胆!胆!胆!
南宋灭亡,蒙古一统中原。大一统的局面又使书法找回来了生机。南宋末年,书坛把“尚意”之风发挥的过度,书风燥露纵肆,有的书法“纤弱仅如编苇”,有的“奇怪”“恶札极矣”,已经陷入了一种不能目睹的局面。由宋入元,这样的局面还是存在的,直到元代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的出现,提倡复古前人,师法晋唐而反对宋人书风,自此书风大变,元代书法开始走向了重韵尚法的新道路上,这三人以各自的创作面貌拉开了元代书法的大幕。
赵孟頫是元代书坛的领军人物,当时以他为中心形成了“赵体书派”,关于他的书法成就我想大家都能够信手拈来,他的书法风格等等就不做过多的叙述。今天我们绕开赵孟頫来谈一谈元代的另一位书法大家――鲜于枢。
鲜于枢是1257年生人,比赵孟頫小了七岁,这二人是同时代人物,两人在朝为官,又喜欢书法这一口,自然少不了交流联系。鲜于枢的书法曾经学过唐代的李邕,并对他的《岳麓寺碑》下过很大功夫的临习。他跟赵孟頫的交流中书法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他与赵孟頫都提倡复古而反对宋人的书风,但是二人的师承却个有偏重,风格上也不相同。鲜于枢师法唐人,以骨力取胜;而赵孟頫更多的是宗法晋人,以韵味取胜。鲜于枢曾在野外见到二个人推着车在泥路上行进,便悟到用笔要有“涩势”,故鲜于枢的书法笔求生涩,沉着苍疏,没有赵孟頫的那样圆滑姿润。
鲜于枢的书法以骨力、气势取胜,字越大越显其气势。他擅长行草书,作书气韵贯通,结体疏朗,笔势雄健,用笔得法,显得雄浑豪壮。书法创作上大胆创新,曾有人向他请教用笔,他闭着眼伸着臂膀说:胆!胆!胆!他的大胆豪放反应在书法作品上,就是气势磅礴,笔笔挺健。可以说他书风的粗豪雄壮与《元史》记载他的“面带河朔伟气”甚是相符。其书法成就可以与“赵孟頫”相媲美。鲜于枢的粗犷,不讲究点画笔画的精致可能是让他不如赵孟頫的原因。当然,两种不同风格的书法相之比较,孰是孰非,尚且不论,总之书家的这种革新精神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