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技术1.
- 格式:ppt
- 大小:20.07 MB
- 文档页数:15
节水灌溉技术交底一、前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传统的灌溉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节水灌溉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正在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运行,提高灌溉效率,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特进行本次节水灌溉技术交底。
二、节水灌溉技术概述(一)定义节水灌溉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规律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通过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和技术,以最小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灌溉方式。
(二)分类1、喷灌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在农田上,适用于大面积的农田灌溉。
2、滴灌将水一滴一滴地直接滴入农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节水效果显著,适用于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灌溉。
3、微喷灌介于喷灌和滴灌之间,通过微喷头将水喷洒成微小的水滴,适用于花卉、苗圃等灌溉。
4、渗灌将水通过地下管道渗透到土壤中,不破坏土壤结构,节水效果好,但投资较高。
三、节水灌溉系统组成(一)水源工程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水井等,为灌溉系统提供水源。
(二)首部枢纽包括水泵、过滤器、施肥器、控制阀门等,用于对水源进行处理和控制。
(三)输配水管网将首部枢纽处理后的水输送到田间,包括干管、支管和毛管等。
(四)田间灌溉设备如喷头、滴头、微喷头等,将水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
四、节水灌溉技术的优点(一)节约用水相比传统的漫灌方式,节水灌溉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二)提高产量和品质精准的灌溉方式可以为农作物提供适宜的水分和养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节省劳动力自动化的灌溉系统可以减少人工操作,节省劳动力成本。
(四)保护土壤和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降低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
五、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要点(一)合理规划设计根据农作物的种类、种植面积、土壤质地、水源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确定灌溉方式和系统参数。
沈抚灌区的节水灌溉技术核心提示:沈抚灌区是沈阳市重点灌区之一,主干渠长7公里,南分干渠长19公里,北分干渠长12公里,支渠98条,有11个乡镇88个自然村庄。
节水灌溉突出渠沈抚灌区是沈阳市重点灌区之一,主干渠长7公里,南分干渠长19公里,北分干渠长12公里,支渠98条,有11个乡镇88个自然村庄。
节水灌溉突出渠道防渗、提高田间水的利用率、修建小型蓄水工程及用水管理的节水。
具体措施如下。
1.干、支渠采用防渗护砌沈抚灌区输水渠为土渠,输水渗漏损失占引水量的50%~60%。
为了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渠道采用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进行防渗处理,既减少水的渗漏损失,又加快了输水速度,提高灌溉效率。
①砌石防渗(30~40厘米块石+土工布)具有较好的防渗效果,可就地取材。
常用的石料为块石,造价较低,适用于渗漏系数小的渠段。
②混凝土护坡防渗(12~15厘米混凝土板+土工布),整齐美观,抗腐蚀性强,防渗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但造价偏高,适用于渗漏系数大,开象要求高的渠段。
2.农、斗渠采用槽灌在农、斗渠系改建上推广应用混凝土“U 型”槽技术,节水性能好,施工简便快捷,防渗、防漏、防塌整体性效果好。
“U型”槽的做法:渠道按设计断面夯实清平后,支设模板,填筑混凝土料,过7小时后拆模,进行表面抹平。
混凝土板厚3~6厘米,每延长1米留一道伸缩缝。
造价便宜.每平方米费用约21元。
3.修建小型蓄水工程灌区的灌溉尾水及稻田排水约占总引水量的15%,修建小型蓄水工程进行水的二次利用,效益可观。
如在灌区分别修建翻板闸,拦河蓄水,提水灌溉;修建蓄水方塘进行截潜灌溉;修建临时水坝,蓄水提水灌溉;总计二次利用水资源达500万立方米。
4.通过管理措施节水建立供水管理、水费管理系统,实行计划用水、合同供水、按方计量,减少了收费环节和搭车挪用现象,提高了水费计收的透明度和收取率,降低供水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解决了供、用脱节,供不应时的弊端。
5.节水工程效益沈抚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每年节约水量2160万立方米,农民少交水费216万元,平均每667平方米水费降低18元,真正减轻了农民负担。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是为了减少灌溉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
具体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包括以下方面:
1. 灌溉制度优化: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和不足灌溉。
2. 土壤水分管理:通过定期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及时调整水分供给,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提高灌水利用效率。
3. 灌溉设备改进:采用节水灌溉设备,如滴灌、喷灌、微灌等,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损失,提高灌水利用率。
4. 水源利用合理化:优化水源的配置和调配,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水危机。
5. 水肥一体化管理:合理调整灌溉水中的肥料含量,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提高施肥效果和作物产量。
6. 灌溉管理:建立完善的灌溉管理制度,加强灌溉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灌溉技术水平,确保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的实施和效果。
7. 定期检测和评估:定期检测灌溉系统的运行状况和灌溉效果,评估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的实施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具体的规范内容还需根据灌溉区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我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基。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
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较大比例,而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效率低下等问题。
因此,发展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常见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喷灌技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节水灌溉方式。
它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在农田中,能够有效地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范围。
与传统的漫灌相比,喷灌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而且,喷灌可以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墒情,灵活调整灌溉时间和水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滴灌技术则更加精准和节水。
它通过管道将水一滴一滴地直接输送到农作物的根部附近,使水分能够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渗漏损失。
滴灌技术不仅能够节约用水,还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此外,滴灌系统还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微灌技术是在滴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
它包括微喷灌、小管出流灌等形式。
微灌技术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适用于对水分要求较高的农作物,如花卉、蔬菜等。
渠道防渗技术也是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传统的渠道灌溉中,由于渠道渗漏损失严重,导致水资源浪费。
通过采用混凝土、塑料薄膜等材料对渠道进行防渗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渠道的渗漏损失,提高渠道水的利用系数。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节水灌溉技术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技术和措施,如雨水集蓄利用技术、膜下灌溉技术、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技术等,这些技术和措施在不同的地区和农作物种植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投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引导和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节水灌溉技术规范为了改善农业用水效益,减少水资源消耗,提高农田灌溉的科学性和节水性,制定以下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一、农田水分管理1. 设计合理的农田排水系统,确保灌溉水的有效利用和排水的顺畅。
灌溉设施和排水设施应合理布局,灌溉水与排水水体应相隔一定距离,避免污染灌溉水。
2. 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
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应优先选择,避免采用泵送或开放式水渠灌溉,减少水的蒸发和流失。
3. 根据农作物的需水特性和土壤湿度状况,科学确定灌溉时机和水量。
灌溉应在农作物生长需要水分的关键时期进行,灌溉量应适度,避免浸渍过度或缺水。
二、节水灌溉设备1. 水泵选型应合理,具备高效、省电的特点。
水泵的额定功率和流量应根据灌溉面积和灌溉需求量合理确定,避免过大或过小造成能源浪费或灌溉不足。
2. 灌溉管道和喷灌器具应保持良好的密封性和无漏水情况。
检修和更换失效的喷灌器具,及时修补管道漏水点,减少水的浪费。
3. 滴灌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
滴灌管道和滴头应定期清洗,避免堵塞和漏水,保证灌溉均匀和节水效果。
三、土壤水分监测和管理1. 对农田土壤进行分层取样,并进行土壤质地和水分含量分析。
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水特性,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和灌溉时间。
2. 安装土壤水分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农田土壤水分含量。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及时控制灌溉水量,确保有效利用水资源。
3. 种植适应节水灌溉的作物品种。
选择抗旱性强、耐缺水的作物品种,降低灌溉水需求,提高灌溉效益。
四、水肥一体化1.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计划。
根据作物生长期、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适宜的施肥方式、时间和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水污染和浪费。
2. 灌溉水与肥料的配合应合理。
在灌溉过程中,适量加入有机或无机肥料,利用灌溉水进行配合施肥,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浪费。
五、水资源管理1.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制定农田用水计划和灌溉制度,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
节水灌溉总结
节水灌溉是一种有效利用水资源的方法,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可以减少水的浪费和损耗,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以下是节水灌溉的一些总结:
1. 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水直接送到作物根部,减少了水的蒸发和流失,提高了灌溉水利用效率。
2. 根据作物需水量进行合理灌溉: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水量,合理确定灌溉的时间和水量,避免过量灌溉和不必要的水浪费。
3. 土壤改良和保水措施: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加入有机物质和
保水材料,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灌溉水的流失。
4. 定期检查和修复灌溉设施:定期检查灌溉管道、喷头等设施
的完好情况,及时修复漏水和故障,减少水的损失。
5. 采用智能灌溉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传感器、自动控
制器等,实现对灌溉的精确监测和控制,根据实际需水量和土壤湿度等信息,自动调节灌溉水量,提高灌溉的效率和节水效果。
6. 宣传教育和意识培养:通过开展节水灌溉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和公众对节水灌溉的认识和意识,引导他们使用节水灌溉方法和技术。
总之,通过合理设计和科学管理,节水灌溉可以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利用,对促进农业生产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案例
节水灌溉技术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
源进行灌溉,以达到节约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案例:
1. 雨水收集和利用,许多农场和农田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
水储存起来用于灌溉。
这种技术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表面水的依赖,降低灌溉成本。
2. 滴灌系统,滴灌是一种高效的灌溉方式,通过在植物根部滴水,减少了水的蒸发和浪费。
许多农场和植物园采用滴灌系统,有
效节约了水资源。
3. 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可以帮助农民准确测量土
壤中的水分含量,从而避免过度灌溉。
这种技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
调整灌溉量,节约水资源的同时保证作物的生长。
4. 集雨排灌技术,在一些干旱地区,采用集雨排灌技术可以将
雨水和地表径流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农田。
这种技术有效利用了雨
水资源,减轻了对地下水的开采压力。
5. 覆膜灌溉,覆膜灌溉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许多大棚种植和农田种植采用覆膜灌溉技术,有效节约了水资源。
通过采用这些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有利于可持续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
这些技术的应用案例证明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手册第1章绪论 (3)1.1 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3)1.1.1 节水灌溉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4)1.1.2 节水灌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4)1.1.3 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4)1.2 节水灌溉技术概述 (4)1.2.1 灌溉方式节水技术 (4)1.2.2 农艺节水技术 (4)1.2.3 水资源管理节水技术 (4)1.2.4 节水灌溉设备与材料 (4)1.2.5 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 (4)第2章节水灌溉基本原理 (5)2.1 灌溉水源与水质 (5)2.1.1 水源类型 (5)2.1.2 水质要求 (5)2.2 灌溉制度与灌溉技术 (5)2.2.1 灌溉制度 (5)2.2.2 灌溉技术 (5)2.3 土壤水分与作物需水量 (5)2.3.1 土壤水分 (5)2.3.2 作物需水量 (5)第3章地面灌溉节水技术 (6)3.1 畦灌技术 (6)3.1.1 概述 (6)3.1.2 技术要点 (6)3.1.3 节水效果 (6)3.2 沟灌技术 (6)3.2.1 概述 (6)3.2.2 技术要点 (6)3.2.3 节水效果 (7)3.3 膜上灌溉技术 (7)3.3.1 概述 (7)3.3.2 技术要点 (7)3.3.3 节水效果 (7)第4章喷灌节水技术 (7)4.1 喷灌系统组成与分类 (7)4.1.1 按水源类型分类 (7)4.1.2 按喷头类型分类 (7)4.1.3 按控制方式分类 (7)4.2 喷灌设备选择与布置 (8)4.2.1 喷头选择 (8)4.2.3 喷头布置 (8)4.3 喷灌系统设计 (8)4.3.1 确定灌溉制度 (8)4.3.2 设计灌溉参数 (8)4.3.3 系统布局设计 (8)4.3.4 喷灌系统施工与调试 (8)4.3.5 喷灌系统运行与维护 (8)第5章微灌节水技术 (8)5.1 微灌系统概述 (9)5.2 滴灌技术 (9)5.3 微喷灌技术 (9)5.4 微灌设备与工程管理 (9)5.4.1 微灌设备 (9)5.4.2 工程管理 (9)第6章渠道防渗与输水节水技术 (10)6.1 渠道防渗材料与结构 (10)6.1.1 防渗材料 (10)6.1.2 防渗结构 (10)6.2 渠道防渗设计 (10)6.2.1 设计原则 (10)6.2.2 设计步骤 (10)6.2.3 设计参数 (10)6.3 输水管道与泵站工程 (10)6.3.1 输水管道 (10)6.3.2 泵站工程 (10)6.3.3 节水措施 (11)第7章节水灌溉调控技术 (11)7.1 灌溉预报与灌溉决策 (11)7.1.1 灌溉预报 (11)7.1.2 灌溉决策 (11)7.2 自动化灌溉控制系统 (11)7.2.1 自动化灌溉控制系统的组成 (11)7.2.2 自动化灌溉控制系统的功能 (12)7.3 智能灌溉技术 (12)7.3.1 智能灌溉技术概述 (12)7.3.2 智能灌溉技术实例 (12)第8章作物灌溉制度优化 (12)8.1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12)8.1.1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类型 (13)8.1.2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特点 (13)8.1.3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在灌溉制度优化中的应用 (13)8.2 灌溉制度优化方法 (13)8.2.1 灌溉制度优化目标 (13)8.3 节水灌溉制度实践 (14)8.3.1 节水灌溉制度实践方法 (14)8.3.2 节水灌溉制度实践案例 (14)第9章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与维护 (15)9.1 灌溉工程质量控制 (15)9.1.1 工程质量控制原则 (15)9.1.2 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5)9.2 灌溉工程运行管理 (15)9.2.1 运行管理制度 (15)9.2.2 运行管理措施 (15)9.3 灌溉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 (15)9.3.1 设备维护 (15)9.3.2 故障排除 (16)第10章节水灌溉技术综合应用 (16)10.1 节水灌溉技术在粮食作物中的应用 (16)10.1.1 概述 (16)10.1.2 节水灌溉技术 (16)10.1.3 应用实例 (16)10.2 节水灌溉技术在经济作物中的应用 (16)10.2.1 概述 (16)10.2.2 节水灌溉技术 (17)10.2.3 应用实例 (17)10.3 节水灌溉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17)10.3.1 概述 (17)10.3.2 节水灌溉技术 (17)10.3.3 应用实例 (17)10.4 节水灌溉技术在区域农业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7)10.4.1 概述 (17)10.4.2 节水灌溉技术 (17)10.4.3 应用实例 (18)第1章绪论1.1 节水灌溉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农业用水是维持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节水灌溉技术标准选编节水灌溉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而节水灌溉技术的标准选编则是为了规范和统一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和管理,以确保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从节水灌溉技术的标准制定、选编原则和内容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节水灌溉技术标准制定。
1. 标准的必要性。
节水灌溉技术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指导和规范农业生产中的灌溉活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灌溉对水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节水灌溉技术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2. 制定标准的原则。
节水灌溉技术标准的制定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和不同水资源条件下的实际情况,确保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3. 标准的内容。
节水灌溉技术标准的内容应包括灌溉水量的确定、灌溉方式的选择、灌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灌溉水质的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导,以及相应的监测、评价和管理方法。
二、节水灌溉技术标准选编原则。
1. 实用性原则。
选编节水灌溉技术标准应注重其实用性,即选取那些在实际生产中易于操作和有效推广的技术标准,避免过于理论化和难以操作的内容。
2. 先进性原则。
在选编节水灌溉技术标准时,应尽量选择那些先进的、经过实践验证的技术标准,以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求和技术进步的要求。
3. 综合性原则。
选编的节水灌溉技术标准应具有综合性,包括不同灌溉方式、不同农作物和不同地区的适用要求,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实际需求。
三、节水灌溉技术标准选编内容要点。
1. 灌溉水量的确定。
选编的节水灌溉技术标准应包括不同农作物和不同生长期的灌溉水量的确定方法和标准,以及相应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
2. 灌溉方式的选择。
节水灌溉技术标准应包括不同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渗灌等)的选择原则和操作要点,以及相应的设施建设和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