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杨琳、杨洁》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8
20本关于数学文化与学生核心素养的书籍当涉及到数学文化和学生核心素养的书籍时,有很多经典和有趣的选择。
以下是20本值得一读的与数学文化和学生核心素养相关的书籍:1.《数学之美》- 吴军这本书介绍了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并讨论了数学思维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侯世达该书探讨了数学、艺术和音乐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在人类文化中的作用。
3.《数学之约》- 罗伯特·卡普兰这本书介绍了数学家们对数学的独特见解和观点,展示了数学的美和深度。
4.《证明的乐趣》- 理查德·哈里斯该书引导读者探索证明的过程,深入了解数学的逻辑和思维方式。
5.《数学的故事》- 阮一峰阮一峰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了数学的历史和发展,展示了数学在不同文化中的角色。
6.《无穷的喜悦:数学探索之旅》- 伊恩·斯图尔特这本书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和问题,向读者展示了数学的美妙和趣味。
7.《数学与想象力》- 埃德华·卡西尔斯该书讨论了数学与创造力、想象力之间的关系,并探索了数学思维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性。
8.《数学游戏与谜题》- 马丁·加德纳这本书收集了一系列趣味的数学游戏、谜题和难题,激发读者的思维能力。
9.《数学与生活》- 克里斯托弗·克莱恩该书以有趣的方式展示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读者意识到数学的普遍存在。
10.《数学的故事》- 斯蒂尔·马凯尔这本书以幽默和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了数学家们的故事,并介绍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
11.《数学之道:数学史话》- 罗杰·彭罗斯该书通过数学史的叙述,向读者展示了数学的发展和影响力。
12.《数学与艺术》- 弗洛伦斯·丹尼尔这本书探讨了数学和艺术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在创造过程中的作用。
13.《数学与想象》- 克利福德·皮克该书讨论了数学与想象力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一些与几何学和拓扑学相关的概念。
探索数学之美中学生适合阅读的数学史与数学思维书籍数学是一门极具挑战性和深奥性的学科,但在挑战中却蕴含着巨大的美感和智慧。
对于中学生而言,了解数学史和培养数学思维非常重要,因为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原理和概念,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探讨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数学史和数学思维书籍,帮助他们更好地探索数学之美。
一、数学史书籍1.《数学之美》这本书由吴军教授所著,对于数学史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书中系统介绍了古希腊、古印度、古代中国等国家古代数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数学的重要突破和应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并了解到数学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
2.《数学的故事》这本书由柯林·麦克林所著,是一本针对年轻读者写的数学史书籍。
书中以有趣的故事和例子引导读者了解数学的发展和重要思想。
通过阅读这本书,中学生可以更轻松地了解数学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且可以看到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实际应用。
二、数学思维书籍1.《数学思维的训练与培养》宾尼·麦尔森教授的这本书是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的经典之作。
书中通过丰富的例子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这本书不仅涵盖了基本的数学思维模式,如归纳、演绎和抽象,还介绍了创新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中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2.《数学思维导论》这本书由罗伯特·哈斯特勒教授所著,是一本系统介绍数学思维和方法的著作。
该书通过讲解数学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帮助中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框架和逻辑结构。
书中还包含了许多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到具体问题中。
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中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思维的本质,并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总结起来,数学史和数学思维是帮助中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适合中学生的数学史书籍,他们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和应用,拓宽数学视野;而通过阅读数学思维的相关书籍,他们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关数学史的书
以下是数学史方面的一些经典书籍:
1. 《数学史》(A History of Mathematics)- Carl B. Boyer
这本书是数学史领域的经典之作,涵盖了从古代到近代的数学发展历程。
它不仅介绍了数学的发展过程和重要人物,还阐述了数学的理论和思想。
2. 《西方数学史》(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Victor J. Katz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数学的发展史,从古希腊数学的起源到20世纪初的数学进展。
它还强调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紧
密联系。
3. 《中国古代数学史》(A History of Chinese Mathematics)- Jean-Claude Martzloff
这本书探讨了中国古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古代中国数学家的贡献和研究成果。
它详细介绍了中国数学史的重要阶段和数学方法。
4. 《阿拉伯数学史》(A History of Arabic Mathematics)- Roshdi Rashed
该书涵盖了阿拉伯数学的历史,从对古希腊数学的翻译和传播,到阿拉伯数学家的创新和发展。
它详细讨论了阿拉伯数学在代数、几何和三角学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5. 《数学之公理》(The Mathematical Experience)- Philip J.
Davis和Reuben Hersh
尽管这本书不是一本纯粹的数学史著作,但它通过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意义。
这些书籍提供了对数学发展历程的广泛了解,并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数学的发展动态、重要人物和数学思想。
数学史读书笔记(通用29篇)数学史读书笔记篇1可以说,在数学的漫长进化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过彻底推翻前人建筑的情况。
而中国传统数学源远流长,有其自身特有的思想体系与发展途径。
它持续不断,长期发达,成就辉煌,呈现出鲜明的“东方数学”色彩,对于世界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远古以至宋、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一直是世界数学发展的主流。
明代以后由于政治社会等种种原因,致使中国传统数学濒于灭绝,以后全为西方欧几里得传统所凌替以至垄断。
数千年的中国数学发展,为我们留下了大批有价值的史料。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究竟形式的一门科学。
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
斯科特在数学的海洋里抓住了竞进帆船的驾舵,遨游了数学的成长历程,从公元前,公元1000—1700,再到公元1800—1899直到公元1900—1960;从中国数学史到西方数学史,系统的讲述了数的由来和发展。
写到这里,想到当时老师让我们看有关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书的时候,自己还有很多的不情愿。
现在,虽说没有很深入地了解,也没有记住很多东西,得到很多知识。
但至少这些书中的内容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它让我改变了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对其他很多事物的看法;也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告诉自己说当谦卑,努力去学习,去长进;同时对下学期的学习以及生活各方面的事物,还有关乎到以后的工作等等方面,都让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与态度、看法的转变,让我更加明确了很多我该做与不该做的事情。
以上只是些对自己的另一方面的影响。
本书让我明白了,科学是给人以知识的,而历史是给人以智慧的。
这本数学史展现给我们的不仅有数学的知识,更包括先人的智慧。
它讲述了从上古到19世纪两千多年整个数学领域中主要数学概念和命题的发展,将代数、几何、算术、三角学的发展脉络娓娓道来,让我们能深入了解这些概念和命题的产生之根和发展路径,并进一步描述了数学思维和方法是如何逐步摆脱上古时期对天文学和实用性的依附作者从整个文化层面探讨了小到个人的数学观念,大到民族的数学传统,如何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经过无数次的冲突与整合、淘汰与优化,以及同其他学科的交织与融合,最终形成了整个人类辉煌的数学文明。
这20本经典数学著作,值得对数学有兴趣的人一睹为快1. 莫里斯·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全书共三册,是数学史的经典名著。
著作洋洋百万余言,阐述了从古代直到20世纪头几十年中的数学创造和发展,特别着重于主流数学的工作。
大量第一手资料的旁征博引,非常全面地提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数学家特别是著名数学家的贡献,是全书的一大特色。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潜这样评价:“本书通过对漫长而丰富多彩的数学历史的介绍,突出了古今数学思想及其发展脉络,抓住了核心和灵魂,对推动和吸引读者走近数学、品味数学、理解数学和热爱数学必将大有助益。
”2. 波利亚:《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这是国际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论述中学数学教学法的普及名著,对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波利亚认为中学数学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会年轻人思考,他把“解题“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才能和教会他们思考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全书的核心是在分解解题思维过程中得到的一张“怎样解题”表。
作者在书中引导学生按照“表”中的问题和建议思考问题,探索解题途径,进而逐步掌握解题过程的一般规律。
书中还有一部“探索法小词典”,对解题过程中典型有用的智力活动做进一步解释。
3. 艾格纳(MartinAigner) & 齐格勒:《数学天书中的证明》书中介绍了40个著名数学问题的极富创造性和独具匠心的证明。
其中有些证明不仅想法奇特、构思精巧,作为一个整体更是天衣无缝。
难怪,西方有些虔诚的数学家将这类杰作比喻为上帝的创造。
这不是一本教科书,也不是一本专著,而是一本开阔数学视野和提高数学修养的著作。
4. 西蒙·辛格:《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生动的故事和流畅的语言使《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形神兼备。
全书分两条主线,一条是历代数学家征服费马大定理的努力,另一条是费马大定理证明者怀尔斯的成长之路。
其间穿插各位数学家的轶事,精彩纷呈。
5. 高斯:《算术探索》《算术研究》是被誉为“数学王子”的德国大数学家高斯的第一部杰作,该书写于1797年,1801年正式出版,这是一部用拉丁文写成的巨著,是数论的最经典及最具权威性的著作。
2023年《数学史》读后感2023年《数学史》读后感1本书上篇数学简史共12章节,以时间顺序讲述。
从3.7万年到如今,人类在不断进步,而数学也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进步。
在这本书中,强调了数学的抽象性与神秘性。
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都是先辈们经过漫长探索、研究、讨论总结出的。
书中出现的故事和公式使人眼前一新。
比如古埃及人求圆的面积时,实际上是求圆的近似值。
如今大家都知道π·r,古埃及人却是用(8/9·d)求S圆的近似值。
可以发现古埃及人在这个公式里并没有使用到“π”,这样反而要方便些。
我注意到的一个故事是:21世纪开始,克莱学院决定在克莱的领导下,选择7个数学课题,并予每个课题100万美金的奖金,而那7个数学课题是关于“千禧年问题”书中并没有提到7个问题分别是什么,于是便上网查了查。
分别是:戴雅猜想、霍奇猜想、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P与NP问题、庞家莱猜想、黎曼假设、杨-米尔斯理论。
这7个问题是真的难,连题目都看不懂的那种难.有一个问题与开普勒猜想有关:如何将最大数量的球体放置在最小的空间中,我认为这和奇点有些相似,但看起来不成立的样子。
但在那些数学家的眼里,这仿佛是一个十分有趣,又值得思考的问题。
托马斯·黑尔斯最终证明了它。
数学是抽象的,也是无限的,他们的出现大概是我们的祖先为了方便生活而发明出来的。
到如今,数学在不断的进步,但还是有许多十分困难的问题在等着我们去解答。
数学不仅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2023年《数学史》读后感2今年的寒假出奇的漫长,在这漫长的寒假里,我读了一本我不怎么喜欢的书——《数学史》,为什么不喜欢呢?是因为我很多不懂,但是读着读着我就喜欢上了,《数学史》记录着人类数学历史发展的进程,读了它,我有一点肤浅的体会。
体会一:数学源自于与生活的需要与发展。
书中写到:人类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具有识辨多寡的能力,从这种原始的数学到抽象的“数”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分享每一刻
读数学史为教好数学
读了蔡宏圣老师的《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一书,书从数学史入手,从中提炼出对数学教育的启示,再进一步在数学课堂中的探索实践和理性总结。
书中每个案例都由四个板块组成:“史海钩沉”以简短的专题史讲述某一知识或分支的产生、发展历史,重点是呈现历史;“史料梳理”是对上述史料进行分析比较,汲取对数学教学实践的启示,重点是剖析提炼;“教学探索”则基于数学史的剖析与提炼,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重点是课堂实践;“解读提示”是对案例中数学史的运用,对数学史所蕴含的教育智慧、数学史之于数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解读与提示,重点是运用策略。
蔡宏圣鼓励小学数学教师读数学史,不是为了教数学史,而是为了更好地教数学。
“一个教师了解了一段数学史实,他设计的教学能有多大的创新性和发展性,取决于他有没有读透进而读活数学史”。
正如郭老师的《方程的意义》以小见大小处见大,悄无声息的让学生经历了文辞式方程,缩写式方程,符号式方程的演变史,润物细无声。
张老师的《圆的面积》,从刘徽的割圆术到祖冲之的圆周率,让学生经历了“画圆为方,画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一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让学生经历了人类对一个数学问题的千年思考,
读史可以明鉴,读数学史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贴近数学的本质,更加有底蕴,更加深厚,希望今后越来越多的这样的课走进我们的。
类比推广发现
杨洁
【期刊名称】《中学数学教学》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 文[1]指出了我国2000年高中数学联赛一道几何题与IMO-18的几何题的联系,并给出其三角证法.很显然,前者是后者的引申.反过来,在解题的思路上,前者就可以化归为后者,并从中得到解题的启示.先来看这两个题目:
【总页数】1页(P45-45)
【作者】杨洁
【作者单位】广州市贸易学校,51041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归纳与类比是发现的重要工具 [J], 蒋夏军;
2.皮尔士科学发现逻辑视角下的r"儿童即语言学家"类比 [J], 李曙光
3.基于类比发现问题创编问题——全息观照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尝试 [J], 邢成云
4.基于“问题发现”的类比学习——再认识线段和角 [J], 侯文静
5.在类比中发现在迁移中成长——探讨类比迁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方异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