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护理学三制中护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8
《五官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五官科护理学是介绍对眼、耳、鼻、喉、气管、食管疾病病人的整体护理和防治知识的一门学科。
内容包括眼科护理学及耳鼻喉科护理学二部分。
其重点在于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强化预防战略,把三级预防观念贯彻始终,并融医疗、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护理程序,对五官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行常规的护理,对五官科的急诊患者能采取应急护理措施,并学会使用五官科器械,对病人进行一般检查。
一.总述(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1、叙述五官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护理知识2、对五官科危急病人作出初步应急护理措施。
3、进行五官科一般的检查、常用的治疗护理操作和常见手术护理常规4、进行五官科卫生宣教和预防保健措施。
(三)总学时:小时(四)教学方式:讲授、小组病例讨论、见习及学生自习、CAI 课件、实验实习等(五)教学效果评价:l 、理论考试。
2 、学生反馈及学生作业评判、同行评判。
3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有关考核。
、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第一章眼的应用与解剖生理〔目标〕1.描述眼球壁各层的解剖生理特征,并说出其功能。
2 、说出屈光间质的组成及生理意义3 、列出房水的产生及循环途径4 、叙述眼附属器的组成及其在保护眼球上的功能。
5 、说明视路的组成及其损害所出现的征象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眼球一、眼球壁二、眼球内容物第二节视路第三节眼附属器一、眼睑二、结膜三、泪器四、眼外肌五、眼眶第四节眼球的血管与神经一、血管神经第二章眼科护理概述〔目标〕1.能收集眼科病人的护理病史,进行初步的评估,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2.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视力检查,视野检查,色觉检查,光定位检查的操作及记录方法3.简述常用的眼压测量法及注意事项4.进行眼前段的顺序检查5.会进行翻眼皮操作、进行照亮放大操作。
6.检查时要求态度和蔼,动作轻巧,力求正确、为眼病护理打基础。
7.了解眼科手术的护理常规8.了解眼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护理要点〔教学内容〕第一节眼科病人的护理评估及常用护理诊断一、护理病史二、身心状态评估三、眼科常用检查(一)视力检查(二)视野检查(三)色觉检查(四)暗适应检查四、眼科常用护理诊断第二节眼科护理管理一、门诊护理管理二、暗室护理管理三、激光室护理管理四、手术前后护理第三节眼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第四节眼保健和防盲及低视力康复第三章眼科病人的护理第一节目标〕眼睑病与泪器病1.说出麦粒肿成熟后的手术注意点2.描述霰粒肿的临床表现,并说出其治疗原则3.说出电解倒睫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4.简述睑内翻、睑外翻、上睑下垂及慢性泪囊炎的病因〔教学内容〕一、二、睑腺炎睑板腺囊肿三、睑内翻与倒睫四、睑外翻五、上睑下垂六、泪囊炎第二节结膜病人的护理〔目标〕1.说出急性结膜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2.说出传染性眼病的预防隔离措施3.说出沙眼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五官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五官科护理学课程编号: N2070069英文名称:Ophthalmology and otorhinolaryngology Nursing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24学时讲课学时:24学时学 分:1.5学分适用对象: 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药理学、中医护理基础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五官科护理学是阐述眼科、耳鼻咽喉科和口腔科护理规律的学科。
属临床护理学的一个分支。
本学科从护理学角度观察眼、耳鼻咽喉、口腔等器官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状态进行护理评估作出护理诊断。
制定护理计划,提出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探讨用护理学的技术方法,协同医生做好各种治疗护理工作,促使其从疾病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
本课程主要介绍眼耳鼻喉的解剖生理以及眼耳鼻喉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原则及相应的专科护理。
并通过临床见习与实习使所学理论语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对疾病加深认识和理解。
五官科护理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和考试,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板书、模型、图谱等,以及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强化学生对眼、耳、鼻、咽喉、口腔的解剖、生理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五官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在教学和教改方面,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科学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PBL)、多媒体、电化教学等,应用投影仪、幻灯、挂图、模型、演示、录像等现代化教具。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判断,增强教学效果。
适当开展临床病例讨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所学的知识,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眼的应用解剖生理【教学要求】1.掌握眼球的各组成部分2.熟悉眼球各组成部分的生理特点及熟悉眼附属器官的解剖3.了解眼附属器官的生理特点【教学内容】1.眼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 课程定位"中医护理学"是护理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程。
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中医学根本知识的根底上;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根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展中医护理奠定根底;同时为培养有中医护理理论和根本技能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根底。
表1.1 -1 课程定位表本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课程,考试课课程。
2. 课程教学目标培养系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根本理论知识和根本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效劳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藏象、辨证、诊法、经络、腧穴等容,能适应县级以上、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效劳、预防保健及康复护理的高素质、实用性技能型人才。
本课程贯穿着职业素质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以期到达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1.能正确解释中医的名词术语。
2.能解释中医护理学的根本特点。
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关系。
5.能解释经络的概念、组成、十二经的分布规律;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6.能解释中药的四气五味概念和作用。
7.能用八纲进展辨证2.2 能力目标1.能正确的使用舌诊、脉诊诊病的方法。
按照中医的问诊容进展问诊。
2.学会中药的煎服方法3.能熟练的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方法护理疾病。
4.能正确运用各种取穴方法。
在身上准确地找出常用的骨度折量寸。
5.能在身上找准40个以上的常用穴位,并能对常见病组方治疗。
2.3素质目标1.培养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能用互联网、参考书收集信息。
3.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官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五官科护理学课程编号: N2070069英文名称:Ophthalmology and otorhinolaryngology Nursing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24学时讲课学时:24学时学 分:1.5学分适用对象: 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药理学、中医护理基础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五官科护理学是阐述眼科、耳鼻咽喉科和口腔科护理规律的学科。
属临床护理学的一个分支。
本学科从护理学角度观察眼、耳鼻咽喉、口腔等器官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状态进行护理评估作出护理诊断。
制定护理计划,提出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探讨用护理学的技术方法,协同医生做好各种治疗护理工作,促使其从疾病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
本课程主要介绍眼耳鼻喉的解剖生理以及眼耳鼻喉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原则及相应的专科护理。
并通过临床见习与实习使所学理论语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对疾病加深认识和理解。
五官科护理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和考试,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板书、模型、图谱等,以及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强化学生对眼、耳、鼻、咽喉、口腔的解剖、生理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五官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在教学和教改方面,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科学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PBL)、多媒体、电化教学等,应用投影仪、幻灯、挂图、模型、演示、录像等现代化教具。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判断,增强教学效果。
适当开展临床病例讨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所学的知识,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眼的应用解剖生理【教学要求】1.掌握眼球的各组成部分2.熟悉眼球各组成部分的生理特点及熟悉眼附属器官的解剖3.了解眼附属器官的生理特点【教学内容】1.眼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五官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二、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专业课。
在第三、四学期开设。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基础护理学》同步课程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后续课程为《临床护理实习、实训指导》。
四、设计思路《五官科护理学》设计思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护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护理理论基础,科学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案例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强化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五官科常见疾患的主要发病因素、主要的病理过程和相关的解剖知识;(2)熟悉五官科常见疾患护理评估的程序和内容、主要护理问题的内容和意义;(3)理解护理措施制定方法和实施原则,护理效果的评价手段和改进方法;(4)熟悉五官科常见疾患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并通过执业护士上岗证的考核;(5)能叙述五宫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护理知识对五宫科危每病人作出初步应急护理描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会分辨五官科常见疾病;(2)学生会做临床病例分析;(3)进行五宫科一般的检查、常用的治厅护理操作和常见手木护理常规;(4)培养学生负责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进行学习和实习,接触病人时对病人表现出的重、关心和爱护的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五官科护理学理论课,充分意识到五官科疾病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2)能够自觉运用所学其它科目的基础知识分析、理解五官科护理学知识点及其作用的良好习惯;(3)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应用具体的操作中去;(4)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备用于钻研、善于合作、交流的协作意识;(5)树立爱岗敬业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官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五官科护理学》二、课程性质:1、研读对象:本课程的主要研读对象是:高专护理、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
2、课程特点:本课程是从护理工作的需要出发,介绍眼、耳、鼻、咽、喉及口腔各部护理的应用解剖及生理,介绍五官科护理评价和卫生保健,各部常见病护理和五官科诊疗室护理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专业课三、课程教学目的:1、初步运用护理程序,制订五官科住院病人的护理计划。
2、初步运用五官科护理评估技术进行本科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检查时的护理配合。
3、能熟练进行五官科常用护理技术的基本操作。
4、对五官科常见急、危、重病人正确实施初步应急护理和配合抢救。
5、在医院和社区进行五官科一般健康教育并提出一般的预防保健计划。
6、热爱护理专业,具有责任感和求实的科学态度,积极努力学习,工作认真仔细,对服务对象尊重、关心和爱护。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根据五官科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运用适当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讲授、讨论、实习、电教等达到预期效果。
五、课程总学时:本课程安排在总教学时数36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1、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眼的应用解剖与生理[教学内容]第一节眼球及视路的应用解剖生理第二节眼附属器的应用解剖生理[教学要求]1、掌握眼球壁各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眼内容物的主要作用。
2、理解视路、眼附属器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3、了解眼的血液循环与神经支配。
第二章眼科病人的护理概述[教学内容]第一节眼科病人的护理评估及常用护理诊断第二节眼科护理管理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要求]1、掌握护理评估、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眼科手术前后的护理。
2、理解常用护理诊断。
3、了解眼科病人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眼科病人的护理[教学内容]第一节眼睑及泪器病人的护理第二节结膜及角膜病人的护理第三节白内障病人的护理第四节青光眼病人的护理第五节葡萄膜和视网膜及玻璃体病人的护理第六节屈光不正病人及老视的护理第七节斜视及弱视病人的护理第八节眼外伤病人的护理[教学要求]1、掌握睑腺炎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泪囊炎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沙眼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细菌性角膜炎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老年性白内障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视网膜脱离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近视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眼球穿通伤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护理学基础》3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教学大纲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三年中专)《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护理系二〇一七年八月《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基础护理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从概念、程序、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介绍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通过对知识、技术程序和经验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注重教学的整体优化,重点培养学生关怀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基础护理工作作为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贯穿于满足患者对健康需求的始终,是临床专业课程的先导。
为临床专科护理奠定基础。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学习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二、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护理学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试验研究方法、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熟悉近护理学学发展的新动向,并能解答和分析理论上和实践上遇到的护理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总学时146学时,其中理论课64学时,实验课82学时。
各章学时分配如下:四、选用教材和参考书(1)《护理学基础》李小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第1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护理学基础》:李小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2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3)《基础护理学》:李晓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5版,全国医学高等医药“十二五”规划教材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与前修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主要包括文化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和护理人文课程等,前修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为临床专科护理课程。
《五官科护理学》教学大纲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性质:选修英文名称:Ophthalmological﹠Otorhinolaryngological Nursing总学时:32讲授学时:24 见习学时:8学分:2.0先修课程:专业基础课、人体解剖、药理学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医学护理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为了高等护理学教育的发展,适应专业护理人员培养的新形势,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而开设的一门护理专业课程,通过眼耳鼻喉科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能为眼耳鼻喉疾病病人解决躯体、心理上的问题,提高眼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眼的应用解剖和生理(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眼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眼的各部分解剖、特点及生理功能。
为进一步学习眼部疾病及护理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识记:(1)眼球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功能(2)视路及眼附属器的应用解剖和生理(3)眼的血液循环和神经支配理解:(1)眼的屈光系统(2)视觉信息的传导径路(3)眼球的运动授课方式:讲授第二章:眼科病人的护理概述(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眼科病人护理概述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眼科的常见症状、眼部的检查方法、眼科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和眼病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知识,为眼病病人提供整体护理。
教学要求:识记:(1)眼科常见症状(2)眼部常用检查方法的护理配合(3)眼科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4)眼科手术前后的护理常规(5)眼科护理管理理解:(1)眼科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2)眼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3)眼科门诊、病房、手术室及检查室的护理管理授课方式:实训、见习第三章:眼睑及泪器病病人的护理(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眼睑及泪器病病人的护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眼睑炎症病人的护理知识、眼睑位置、功能和先天异常病人的护理知识和泪液排出障碍病人的护理知识,为上述疾病病人解决眼病及心理问题。
2023年《眼耳鼻喉科护理》课程标准一、本课程的性质《眼耳鼻喉科护理》是一门具有明显专科特色的护理基础课程,学好本课程对护理学生的专科护理实践具有重要的临床现实意义。
教学内容以眼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与护理相结合,在讲授各科系统常见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的基础上,重点强调眼耳鼻喉科常见多发病术前术后的护理与健康指导,护理部分均采用护理程序的方式授课,力求突出护理特色,强调病人的整体护理与专科护理,反映出现代护理的整体观点。
二、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学习和从事五官科护理工作,必须树立整体观念,注意全身与局部关系,了解药物史、家族史和环境因素,了解和掌握五官科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和规律,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思维表达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三、本课程教学跟相关课程的衔接《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健康评估》、《内科学》、《外科学》。
四、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分配表五、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章眼科基础知识1.识记眼球的解剖结构和生理。
2.识记角巩膜缘的解剖结构特点和房水的循环途径。
3.识记眼睑组织学和结膜、泪道解剖结构特点。
4.识记眼部检查和视功能检查的主要内容。
5.理解常用护理操作技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6.理解视路的传导通路。
7.理解眼眶骨壁的结构及与眼眶内神经、血管的关系。
8.理解眼外肌解剖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第二章眼睑及泪器病患者的护理1.识记睑腺炎、睑板腺囊肿、急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的概念。
2.识记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睑缘炎、睑内翻和倒睫、睑外翻和眼睑闭合不全、上睑下垂、泪囊炎的病因、发病机制、护理评估及治疗要点。
3.识记睑腺炎切开排脓时切口的位置及方向。
4.理解泪道阻塞或狭窄的常见原因,并进行护理评估。
5.运用能运算本章所学的知识为睑腺炎及泪囊炎患者制订完善的护理计划。
能判断泪道冲洗时泪道是否通畅及可能阻塞的部位。
《五官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1103033
适用专业:护理、助产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临床课程
开课单位: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一、课程设置概述
(一)课程性质
《五官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是研究五官科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诊断和处理病人的健康问题,以达到促进和保持病人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本课程以培养护理人才和满足护理工作岗位及岗位(群)任职要求为前提,以执业护士资格要求为标准,培养学生具备临床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康复护理、健康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学生只有通过《五官科护理》课程的认真学习,掌握好五官科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才能为步入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先行课程有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基础护理技术、病理、健康评估等基础课程。
同步课程有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婴护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五官科护理技术是以临床护理岗位任职需求为前提,以护士注册考试大纲为参考,以任务导向的教学法为主线,重在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五官科常见疾病有比较全面的正确认识,并能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问题入手,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诊断和处理病人的健康问题,以达到促进疾病的康复和维护
病人的健康。
五官科护理技术涉及其理论性、知识性、技能性较强。
因此,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疾病观察能力、配合用药能力、综合护理及自学能力,并为从事临床其他专科护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五官科护理的课程设计参照了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理念,并结合护理基础课程的改革方向,将内科护理课程的内容以人体各系统的健康问题来划分,共三个模块:眼科护理、耳鼻咽喉科护理、口腔科护理。
课堂教学中,将每个模块分解成可执行的任务,围绕具体工作任务组合知识和技能,并结合职业态度的熏陶。
选择典型的教学病案为载体,按照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为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先给一个完整的教学病案,然后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提出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可行的护理计划,再实施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的健康指导),最后做对应的护理评价。
在病案的穿插引导下,与工作过程完全一致的完成了完整的护理程序五个步骤,达到了教学和临床实际的紧密衔接,缩短了教学和临床的距离。
本课程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将重心转向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和技能训练的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
强调师生互动、自评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课程培养标准
(一) 知识标准: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五官科常见疾患的主要发病因素、主要的病理过程和相关的解剖知识,熟悉五官科常见疾患护理评估的程序和内容、主要护理问题的内容和意义、理解护理措施制定方法和实施原则,护理效果的评价手段和改进方法,熟悉五官科常见疾患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并通过执业护士上岗证的考核。
(二)能力标准
1、具备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为主线,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能把握主要疾病的最主要护理措施;
2、具有实施常用五官科护理操作技术、常用检查配合、诊疗器械的应用能力;
3、学会观察五官科病人的症状、体征,识别病情变化,对危重病人做出应急处理;
4、能运用人际沟通技巧,协助和指导病人进行自我保健并开展健康教育,为家庭、社区提供卫生健康服务;
5、能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及社会适应能力;
6、具备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三)素质标准:
1、热爱护理专业及护理工作;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奉献精神;
2、具备良好的工作习惯、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对病人具有高度的爱心、细心、耐心与责任心;
(四)任务导向的学习领域和学习标准(见表1)
该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眼科护理、耳鼻咽喉科护理、口腔科护理。
每一模块又分成若干个任务,将学习活动融入在工作过程中。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内科护理岗位必需的专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表1 任务导向的学习领域及学习标准
三、教学项目设计及学时安排
《五官科护理》课程在专业计划的第四学期组织教学,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见表2)。
表2 情境教学及学时安排
四、实施保障
(一)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开发
1.教材选取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观为指导思想;以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和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充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在教材定位和内容选择上,力求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材使用以陈燕燕.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为主体,或主要参考其它相关资料等。
2.参考教材教材:《五官科护理学》主编:李敏,2006.8 人民卫生出版社等等。
3.其它教学资料
本课程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学习情境授课计划、病例、参考资料、教学课件、练习题、试题库、在线辅导、教学录象等。
(二)教学基本条件
1.专业教师
(1)承担五官科护理教学的教师要有二年以上的教学经验,经专业和课程组督导符合要求才予以安排教学任务,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工学结合教学的方法和效果。
(2)参加五官科护理课程教学的教师均为“双师”型,熟悉五官科护理临床护理规律和基本要求,了解最新进展。
(3)兼职教师要求有五年以上工作经历,中级以上职称,经过学校审核并进行试讲合格后参与教学和临床带教。
(4)具备设计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
(5)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2.基本实训条件
为了实现本学习领域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本课程
(1)校内实训环境:筹备中。
(2)校外实训环境:300张病床以上的二等甲级以上的教学医院或附属医院13家。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可根据内容采用讲授、示范、讨论、电教、实训、参观、比赛、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根据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合理选择各种教学方法,教师起引导作用。
在教学组织上采用问题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情境教学、单项操作训练和综合护理能力考核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教学评价
本课程教学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组成,比例为1:1。
过程性评价:学习态度、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操作技能、综合分析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分。
总结性评价主要采用操作考核、病例分析的方法,评价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
本课程以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六、课程标准主要编写人和审核人
1、主要编写人:
2、主要审核人:
五官科护理课程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