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6
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社交礼仪是指在不同社交场合中,根据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以礼貌得体的行为方式与他人交往并传递社交信息。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升他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和形象。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社交礼仪的概念、作用和重要性;2. 掌握正式和非正式场合中的基本社交礼仪要求;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沟通技巧,使其能在各种社交场合中自如地应对;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使他们成为社会人才中懂礼貌的一员。
三、教学内容1. 社交礼仪基础知识- 社交礼仪概述和发展历史- 社交礼仪的作用和价值观- 社交礼仪在不同文化中的异同2. 会议和商务场合礼仪- 会议前的准备和礼仪要求- 会议期间的注意事项和行为规范- 商务交流的礼仪技巧和沟通方法3. 宴会和社交聚会礼仪- 宴会规范和座次安排- 宴会礼仪中的交际技巧和待客之道- 社交聚会礼仪中的谈话技巧和姿态修养4. 社交媒体和网络礼仪- 社交媒体平台的礼仪规范和注意事项- 网络沟通中的言辞和行为礼仪- 在线社交网络与现实社交的关系及处理方法5. 日常社交礼仪技巧- 礼仪用语和问候礼仪- 社交礼仪中的言行和仪态修养- 礼仪活动中的礼品选择和赠予方式四、教学方法1. 集体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要点。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实际案例和解决方案。
3. 角色扮演:设计情景场景,要求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运用学到的社交礼仪知识。
4. 阅读分析:指派学生阅读相关案例或英文文献,引导他们分析和总结社交礼仪。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行为规范:观察学生在模拟场景中的表现和礼仪意识。
3. 书面作业:布置小组或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关于社交礼仪的感悟和应用方法。
4. 结业考试:组织学生进行笔试或口试,测试他们对社交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课本教材:选用具备权威性和导入性的社交礼仪教材。
《社交礼仪》课程内容大纲绪论为什么要学习社交礼仪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如社交礼仪的内涵、功能、作用、原则等。
第一讲微笑与目光礼仪微笑礼仪一、微笑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礼仪1、最易被接受的礼仪2、最实用的礼仪二、微笑是人际交往中最有效的礼仪1、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2、促使交往顺利进行3、可以化解矛盾4、敬业精神的表现三、微笑礼仪的标准1、动态的表情2、个性化的表情3、情绪的自然流露4、协调的表情5、适时、适地、适度目光礼仪一、目光礼仪的作用1、能传递情感2、能表达内心3、能美化形象二、目光礼仪的含义1、眼神与行为2、眼神的解读三、目光礼仪的功能1、确定关系2、反馈信息3、调控交往4、表达感情5、体现人品四、目光礼仪的运用1、目光注视的正确运用目光接触时间;目光停留部位;目光变化情况2、不同场合的目光运用见面时;在集体场合讲话时;与人交谈时;交谈和会见结束时第二讲举止礼仪一、举止的礼仪与魅力1、能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2、能体现良好的礼仪修养3、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举止展示你的教养1、站姿:要有稳定感2、坐姿:要有稳重感3、走姿:要有精神感4、蹲姿:要有优雅感三、举止展示你的礼貌1、递物:讲究尊重感2、行为:注重场所感3、握手:传递友好感4、行礼:注意灵活感第三讲服饰礼仪一、服饰礼仪的重要性1、服饰是一种文化2、服饰能展现魅力3、服饰是一种语言二、服饰礼仪的原则性1、个性原则2、交际原则3、TPO原则时间原则、地点原则、目标原则三、服装的色彩搭配1、服饰色彩的象征意义暖色调、冷色调、过渡色2、上下装同色彩搭配3、同色系列色彩搭配4、对比色彩系列搭配四、服饰的饰物搭配1、以少为佳2、同质同色3、符合习俗4、符合季节5、具有个性五、西装礼仪1、西装套件2、西装与纽扣3、西装与衬衫4、西装与领带5、西装与皮鞋6、西装与衣袋7、西装与商标8、西装与领夹9、西装与背心第四讲言谈礼仪一、声音1、声音的魅力2、得体地使用语言3、语气和语调4、音量和音色二、尊称和谦称1、尊称2、敬辞的用法3、谦称4、各种称呼三、倾听1、倾听的作用2、倾听的方式3、倾听的技巧四、交谈1、语言要求有效性;正确性;情感性2、基本原则多用礼貌用语;慎重选择话题;讲究提问技巧3、交谈的艺术有备而谈;掌握分寸;幽默风趣第五讲馈赠礼仪一、礼品馈赠的含义及意义1、社交的纽带2、一种媒介3、一种祝福二、礼品馈赠的目的1、以交际为目的2、以维系人际关系为目的3、以表谢意和敬意为目的4、以公共关系为目的三、礼品馈赠的原则1、轻重得当2、时机得当3、效用原则4、避忌原则四、礼品馈赠的方式1、赠物礼仪2、受礼礼仪五、馈赠礼品的挑选1、实惠为佳2、精巧为佳3、纪念性为佳4、特色为佳六、馈赠礼品的禁忌1、谐音类的礼物2、束缚意思的礼物3、死亡有关的礼物第六讲公务礼仪一、迎接礼仪1、掌握第一手资料2、前期工作3、接站4、接到客人的第一面二、陪车礼仪1、陪车的礼仪原则2、上下车次序方面的礼仪3、坐车的位置三、引领礼仪1、在走廊的引导方法2、在楼梯的引导方法3、在电梯的引导方法4、客厅里的引导方法四、奉茶礼仪1、续水斟茶2、倒茶的顺序五、电话礼仪1、及时接电话2、谦和应对3、学会倾听4、代接电话5、调整心态6、说话方式第七讲餐桌礼仪一、宴请邀约与赴宴1、邀约的方式2、赴宴的时间二、入座与介绍1、入座位次的安排2、介绍介绍的方式、介绍的顺序三、订餐、点餐和用餐1、订餐时间的选择、空间的选择2、点餐安排“双满意"菜单3、用餐餐具的使用、进餐的守则四、餐桌交谈1、交谈的形式和禁忌2、斟酒的注意事项3、敬酒的方式和原则五、买单买单的注意事项。
社交礼仪课程标准社交礼仪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 ............. ............. .. (1)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二、课程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 ............. . (4)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4)二、职业能力目标 (5)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 (5)一、课程内容选取依据 (5)二、课程内容选取原则 (5)三、学习情境规化和学习情境设计......................................................6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 ............. ............. . (10)一、教学条件 (10)二、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10)三、教学评价与考核 (11)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12)《社交礼仪与形体》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定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公共关系能力、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培养。
《社交礼仪与形体》是一门向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展示我国礼仪文化的传统美德、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以及自我形象的塑造、人格魅力展示的应用性学科。
因此,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善于发现和运用社交礼仪的每一个细节,才能顺应酒店行业的基本要求,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社交礼仪与形体》是酒店管理专业针对旅游酒店业主要岗位工作任务要求而普遍开设的的专业基础课程,适用于三年专科学制。
教学时数为51学时。
根据高职院校的的办学思想和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学生从事饭店服务工作的基本礼仪和基层的管理能力。
同时,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其专业技能、通用技能、核心能力三种能力缺一不可,而饭店业是礼宾礼仪的发源行业,并且是从业者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
《社交礼仪》课程标准(适用于文秘专业)一、课程定位《社交礼仪》是各专业均应开设的一门重要素质教育通识(选修)课,是考查课。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工作交流需要,让学生能够对各自工作的具体要求做出相应的礼仪实施细节,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须的现在人际沟通交际能力。
认识并养成文明礼貌的为人处世习惯,今后工作学习交流打下良好基础,并注重渗透思想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1、专业能力(1)能够结合自身特点修饰、美化自己的仪容。
(2)能够根据交际场合不同,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服装的能力。
(3)能够表现出良好的仪态(站姿、坐姿、走姿、蹲姿、眼神、微笑、手势)。
(4)能够得体的进行介绍、握手以及规范的使用名片。
(5)能够根据接待、拜访礼仪规范进行接待、探访。
(6)能够礼貌的使用电话进行沟通。
(7)能够根据中西餐的特点和区别,有针对性的选择参加宴会的礼仪。
(8)面试符合礼仪,拥有职业化的举止。
2、方法能力(1)具备仪容仪表自我检测能力。
(服装色彩搭配能力等)(2)具备举止文明,表现良好的气质风度的能力。
(3)具备与人会面时的独立交际能力。
(4)具备宴会礼仪的自我训练和检测能力。
(5)具备面试中得体的与面试官进行交流的能力。
3、社会能力(1)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具有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具有应对多元化的人际交往以及职场中出现的相关情况的能力。
(5)具有职业化的举止,使自身的职业生涯有一个良好的起点。
三、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序情境名称学习内容号1个人形象礼仪容基本要求、服饰的色彩组合以仪及正装的穿着饰物的佩戴、日常行为举止的规范要领。
2会面礼仪与人见面时根据条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称谓、选择适当的介绍方式进行介绍、正确地与人握手来传情达意、规范的递送和索取名片来展现个人形象、通过拜访和接待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附件2《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GX07782、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型:人文社科4、学分:25、学时:30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学习后应了解、掌握的理论知识、具备的能力与技能。
(一)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社交礼仪的常识、规范以及方法技巧。
2、能力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大案例教学的比例,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形象、提高社交艺术、全面提高文化修养而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尊礼而行。
3、素质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整体形象,增强学生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后提升自我综合竞争力和实力。
(二)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初步系统地理解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点;2、要求学生阅读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书目,辅助教学;3、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拓展人文修养视域。
四、教学重点难点:1、课程教学重点:交往礼仪、职场礼仪、餐饮礼仪是本科的重点2、课程教学难点:个人礼仪的理解和日常不同场合的运用是难点五、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讲礼仪概述 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礼仪的起源和发展(2)掌握礼仪的概念、功能、特征和原则(3)明确学习社交礼仪的意义以及掌握学习社交礼仪的方法二、教学基本内容1、礼仪的产生与发展2、礼仪的含义3、学习礼仪的意义与方法第二讲个人礼仪 6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个人仪容洁净注意方面,发型美观和护肤要领2、掌握化妆原则和化妆方法3、掌握着装的原则,熟练男士西装穿着和女士职业装穿着4、首饰佩戴的使用方法5、掌握男士领带使用方法6、站姿、坐姿和走姿在不同场合的的标准二、教学基本内容1、个人礼仪概述2、个人形象的五大构成要素第三讲公共礼仪 6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公共礼仪的基本原则2、掌握公共礼仪的重点类型二、教学基本内容1、公共礼仪的基本原则2、公共礼仪的类型第四讲交往礼仪 4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人际交往的“三A”原则2、掌握握手的时机、次序和相握的方式,了解其他会面礼3、掌握称呼的正确使用、称呼技巧和禁忌4、了解名片的运用和交换方法二、教学基本内容1、人际交往的作用及其特征2、交往礼仪的重点类型第五讲职场礼仪 6 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求职知识与方法,掌握求职礼仪和面试的技巧2、了解上岗礼仪3、了解辞职礼仪二、教学基本内容1、职场礼仪的理念2、职场礼仪的内容3、职场办公礼仪第六讲餐饮礼仪 4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中餐的用餐方式、用餐时间和地点选择,掌握点菜、席位排列、用餐表现礼仪的规范2、了解西餐的菜序、西餐的座位安排,重点掌握西餐餐具的使用和西餐用餐要求。
精品文档社交礼仪》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 11月目一、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三、课程目标和要求四、教学内容与教学实施方式五、考核方案六、教学保障七、其他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sqxx003适用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授课学期:第二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计划学时:30学时学分:2学分二、课程定位1•课程的性质和作用(1)课程性质《社交礼仪》是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也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着眼于素质教育,突出职业特点,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训环节。
课程内容涵盖社交礼仪中各种社交场合应注意的礼仪问题,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悉社交礼仪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有关礼仪知识,掌握社交活动中的服饰礼仪、见面礼仪、仪客举止、接待礼仪、宴请礼仪、应聘与工作礼仪的规范程序及内容。
(2)课程作用A、本课程行业特色鲜明,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有主要支撑与明显促进作用;B、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对专业学习有承上启下的作用C、本课程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完善,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2•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三、课程目标和要求1 •能力要求(1)掌握礼仪的功能和学习。
(2)掌握社交活动中的服饰礼仪、见面礼仪、仪客举止,接待礼仪,宴请礼仪, 应聘与工作礼仪的规范程序及内容。
(3)熟悉接待礼仪的性质与要求。
(4)掌握社交礼仪活动中的基本知识及灵活运用。
2•知识要求(1)理解礼仪的基本概念(2)熟悉社交礼仪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有关礼仪知识。
(3)理解礼仪的基本原则3 •素质要求(1)通过认识和运用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树立科学与诚信的基本理念。
(2)通过对《社交礼仪》学的初步学习与实践,掌握这些礼仪原则,更好地学习礼仪运用礼仪,使人际交社和礼仪活动顺利进行。
(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职业养成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更强的社会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JX0722.学分:33.学时:54课时,其中:理论36,实训184.课程类别:专业课5.考试/考查:考查6.适用专业:经济管理、市场营销、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会计电算化二、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目标1.课程性质《社交礼仪》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市场营销、房地产经营与估计等专业的拓展课程。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普遍应用性。
2.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的基本常识,掌握商务交往中待人接物的基本技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优雅的姿容仪态、风度修养,为学生今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生活与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奠定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并有意识地运用礼仪,以便今后在职业生涯中更好的发挥自己。
因此,学生应该掌握:1、礼仪的基本知识;2、掌握仪表仪态礼仪的主要内容;3、掌握交谈、日常礼仪;4、掌握空间方位礼仪的基本原则;5、掌握人际交往礼仪的技巧和禁忌,掌握商务礼仪的主要内容;6、了解涉外、民族和宗教礼仪;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社交礼仪》是一门普遍应用学科。
本课程的开设对其他课程无特殊要求。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1.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将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对比法等。
教师不仅要加强理论的教学,更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师可精讲教材正文,鼓励学生讨论;教师可借助教材中和课外的阅读资料,安排一些分析或训练项目,特别引用典型的、具有学生讲座与研究余地的案例,组织好实践练习。
2.教学形式在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和视频案例剖析和情景相结合,培养学生礼仪修养。
3.实训性环节教学要求本课程除按教学计划的要求,以案例分析与视频观摩等作为实训教学。
五、教学过程建议1.学时分配:总课时:54,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36,实训教学课时数18。
《社交礼仪》教学大纲《社交礼仪》教学大纲(72学时)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社交礼仪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迎来送往、与人沟通的职业特点,使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得体的与人进行交往,为组织和个人创造发展的契机。
通过对社交礼仪的学习,使学生首先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理论,具备社交礼仪的理念,并认识社交礼仪活动的规律,了解社交礼仪活动的程序;其次要懂得一般社交礼仪行为的规范,具备社交礼仪的基本技能;最后,要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树立良好的营业员形象,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销售工作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礼仪是一门人文应用科学。
以礼仪活动、礼仪规范、礼仪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同时,礼仪又是综合性的学科,与民俗、美学、传播学、伦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紧密相连。
在教学中,既要对学生进行社交礼仪理念的培养、懂得一定的社交礼仪理论,又要实际操练一般社交礼仪行为规范,既要让学生学习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习俗知识,又要模拟实践社交礼仪活动。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一)理论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礼仪的基本理论、原则与人沟通交流中所应有的礼仪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必备的技能,但在交流中首先应有的是社交礼仪理念,这也是一个人的教养的体现,这就需要了解礼仪的含义、特征和分类,树立正确的礼仪意识,严于律己,修正自身的行为。
本课程主要介绍以下几种理论以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它们是:尊重为本、形式规范、首应效应、三A法则、六M原则、白金法则等理论。
应了解礼仪的原则分别是:介绍顺序、恰当的称呼和规范的使用名片是见面礼仪中比较重要的知识。
接待礼仪是销售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掌握了接待的整个礼仪过程,对于营业员来讲,是个人素质的体现。
了解接待礼仪的规范要求,包括接待、引导客人时的正确的行姿、手势、位置,送别客人时得体的话语、身姿语、面部表情等,乘车礼仪的座位安排等。
礼品的馈赠是现代沟通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懂得送礼与受礼的礼仪规范,能增进彼此的感情。
江西省医药学校教学文件
类别:课程标准类(普通中专)文件编号:普职KC0001
《社交礼仪》
课程标准
起草人罗小玉日期 2007 年 9 月 29 日审核人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日期年月日
实施日期年月日
江西省医药学校《社交礼仪》课程标准
编写人:罗小玉
1、课程设计目标
通过《社交礼仪》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着装和佩戴饰物,学会与人交往见面的基本流程。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坐、站、行、走、蹲姿,不断提高职业化的微笑技能和手势运用技能。
通过实训,让学生切实做好日常接待的看座、奉茶、引导、陪车、馈赠、送客工作,形成良好的接待习惯。
通过强化的宴请礼仪训练,激发学生对宴请礼仪的兴趣,培养他们陪客的基本素养。
本课程学习领域的遴选,核心目标是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大量的实训,培养学生能熟练运用各种礼仪规范,提高学生未来在各相关岗位上的职业化外在形象的定位品位。
2、课程内容要求
课程设计进程与安排表
3、考核办法与评分标准
1)按平时成绩60%,考核成绩40%比例计分,总分为100分,计学分2分;
2)平时成绩以实训室纪律(20%)、实训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50%)、实训操作中的小组协作精神(10%)、实训结果(20%)为比例计分,满分60分。
3)考核成绩以实训室纪律(20%)、实训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50%)、实训结果(30%)为比例计分,满分40分。
江西省医药学校《社交礼仪》课程授课进度计划表
班级:年月日任课教师制表人:罗小玉
审批签字。
《社交礼仪实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社交礼仪实务》课号:092L70L所属学院:旅游学院适用专业:旅游、酒店、会展课程类型:必修1、前言1.1课程性质与任务《社交礼仪实务》课程是旅游管理、会展管理、酒店管理专业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旅游概论》、《旅游法规》、《旅游英语》、《会展概论》等专业基础课是其前修或同修课程,后续课程主要包括《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管理》、《餐饮管理》、《景区服务与管理》等多门专业课程。
《社交礼仪实务》课程是学生学习旅游类职业岗位规范服务与管理的核心课程。
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规范性,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均有突出的意义,是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业务和管理人才的重要一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牢固树立礼貌服务意识,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能掌握旅游社交的基本技巧、规范及操作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准确地加以运用,以良好的个人风貌得体地与宾客交往,更好地胜任旅游职业岗位工作。
1.2设计思路本课程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提高为主线,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本课程根据旅游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自我发展的意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视野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适应旅游服务与管理岗位工作要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礼仪素养和礼仪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以一般社交场合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和典型岗位的职业能力和工作流程为基础,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删减无应用性或应用性不强的内容,构建“1+5+3”:1个基础概念模块,5个单项任务模块和3个典型岗位综合任务模块等九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训课时,达到全部课时的50%以上,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社交礼仪》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学时:
学分:3
开课学期:
第一部分前言
1.课程性质与地位
《现代礼仪》是一门通识教育课,是面向所有准备进入职场或已经进入职业岗位的人士开设的,适合于各个专业,对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
1、针对现代通行的职场礼仪要求,通过教授仪表化妆、仪态训练和交际礼仪规范,让学生具备高雅的仪表仪态、优雅的礼仪风貌、得体的语言表达和良好的交际能力,提升内在综合素质,对职业形象、职业态度建立更深刻的认知,树立专业的职业意识。
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为职场人士的自我提升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2.课程的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为最终目标,本课程按照如下思路进行内容设计:
1、课程组资料积累、研讨。
课程组成员教授礼仪课程从1994年建校开始,至今已有24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料、教学经验、案例库和网络课程资源。
2、对外交流学习、借鉴经验。
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校企研讨、外出学习考察交流,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创造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3、根据礼仪学习的规律,将课程划分为形象塑造篇、仪态训练篇、交际能力篇、知识拓展篇四大模块,每个模块设计若干任务,通过“由简到繁”、“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学习和训练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形象、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
4、以学生为中心,理实一体教学,以练促学。
把礼仪训练情景化、角色化、细节化、系统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礼仪对个人和企业形象的巨大价值,让学生将所学礼仪内化成自身的思想、观念、素质和习惯。
5、课堂教学和课程内容师生共创,任务弹性化,内容可迁移。
在课堂情景演练和实训作业中,要充分给予学生发挥创造的空间,变化多种演练任务,让学习内容富有可变性、可迁移性。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和实训作业检查中全程予以指导,保证知识技能掌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实现课堂教学和课程内容的师生共创。
6、小组学练,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和综合考核结合。
让学生结合成小组进行实训,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考核方式是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
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训练的效果、团队协作的能力和积极性,项目考核主要对每个模块的学习进行阶段性考核,综合考核是小组合作,以情景剧表演为考核内容。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1、本课程职业特色鲜明,适合于各个专业,对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
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职业形象、职业态度建立更深刻的认知,树立专业的职业意识。
3、通过理实一体教学、情景化演练,塑造学生优美的形象气质、优雅的言行举止,帮助学生掌握社交场合常用的礼节,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和为人处世的技巧,具备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的意识;
4、教学内容系统化、连贯化,全面提高自身修养和品位,提高学生懂礼、守礼、用礼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能够使学生明确东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保护者、传播者和弘扬者。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课时分配
第四部分 课程考核
1.过程性考核方式及说明
本课程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质量和协作能力等,主要考核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具体考核标准和成绩分配如表一:
2.期末考核方式及说明
期末考核采用情景模拟形式,考核标准和知识点如下表:
3.
课程成绩构成及说明
本课程成绩形成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理论考核等。
具体分配比例如表四:
第五部分 教材及其它教学资源
1.参考书:
《形象设计与化妆》范蒙蒙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17.7
《社交礼仪》陈格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11
《涉外礼仪》金正昆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形体与体能训练》洪涛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年2月《葡萄酒侍服》姜楠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5
2.其它教学资源
(1)课题组教学资料和案例库
(2)礼仪网络资料
(3)2015年河南省高校微课大赛视频
第六部分编制说明
制定人:董璐
审核人:赵彩红
批准人:李明恩
编制系部:人文管理系
编制日期:2018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