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禁烟令是否会对自报吸烟及
- 格式:pdf
- 大小:67.56 KB
- 文档页数:1
控烟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一、概述烟草烟雾污染对人体和环境都有着严重的危害,控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为了使各单位、个人都能遵守控烟规章制度,保护人们的健康,我制定了以下控烟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
二、控烟规章制度1.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包括但不限于车站、机场、商场、餐厅、会议室、教室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对于有吸烟区的公共场所,应合理设置吸烟区,并配备相关的空气净化设备。
2.工作场所尊重员工:所有单位和企业应该尊重员工对于吸烟带来的健康问题和烟草烟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于吸烟员工,应提供给予戒烟的帮助和支持。
3.校园、医院、体育场所全面禁烟:校园、医院、体育场所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公共场所,应该全面禁止吸烟,对于有吸烟区的场所,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并加强巡查和监管。
4.家庭控烟:家庭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应该进行家庭控烟教育和宣传,建立家庭禁烟制度,不允许在家中吸烟,保护家庭成员的健康。
5.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于控烟的认识和意识,倡导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吸烟率。
三、奖惩措施1.奖励控烟单位和个人:对于有效执行控烟规章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可给予表扬和奖励,如颁发控烟先进单位和个人证书、奖金、奖品等。
2.处罚违规单位和个人:对于违反控烟规章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如罚款、警告、责令整改等,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
3.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通过不断加大控烟宣传和教育力度,引导公众形成抵制吸烟的社会风气,提高公众对于吸烟危害的认识和警觉,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控烟大格局。
四、总结控烟是一个长期进行且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工作,希望通过制定完善的控烟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烟草危害,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的清洁,实现社会文明和健康发展的目标。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公共场所控烟制度与措施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增长,控制公共场所吸烟的制度与措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吸烟对公众健康和公共安全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因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限制和规范公共场所的吸烟行为至关重要。
控烟制度控烟制度旨在保护公众免受二手烟的危害,并提供一个无烟环境给那些不吸烟的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烟制度:1. 公共场所禁烟:制定法律法规,禁止在公共场所内吸烟,例如餐厅、咖啡馆、商场、办公室等。
这些场所通常会设立吸烟区域,以便吸烟者在无烟人士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吸烟。
2. 标识和警示:在公共场所内设置吸烟警示标识,以提醒人们遵守吸烟禁令。
这些标识通常被放置在显眼的位置,包括入口处、电梯、走廊等。
3. 管理和执法: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控烟管理和执法力度。
联合执法部门可以通过巡查、检查和处罚等手段确保吸烟禁令得到有效执行。
控烟措施除了控烟制度外,还有一些控烟措施可以帮助减少吸烟行为和二手烟的暴露。
以下是一些值得考虑的措施:1. 教育宣传:通过广告、宣传活动、教育项目等途径,加强对吸烟危害的宣传和教育,以引导人们积极参与戒烟和遵守吸烟禁令。
2. 戒烟辅助服务:提供戒烟辅助服务,例如戒烟咨询、药物治疗和支持团体等,帮助吸烟者戒烟并减少二手烟的健康风险。
3. 严格控烟科学研究:持续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吸烟和二手烟对公众健康的影响,为制定更严格的控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公共场所控烟制度与措施的实施对保护公众健康和营造无烟环境至关重要。
通过制定控烟法规、加强管理和执法、开展教育宣传和提供戒烟辅助服务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吸烟行为和二手烟的危害。
大家应当共同努力,为公众创造一个健康和清洁的环境。
禁止吸烟管理规定吸烟有害健康,被动吸烟危害更大。
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是一种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习惯,更是对公共场所环境、周围人群的一种严重危害。
为树立和展现我公司良好的精神面貌,养成良好文明的生活习惯,创造文明、洁净、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特制定《北京商务中心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禁止吸烟管理规定》,规定如下:第一条公司所有办公场所和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包括下列区域和场所:(一)公司内部公共办公区域;(二)各会议室、接待室;(三)个人办公室;(四)男、女卫生间内;(五)电梯内;走廊、楼梯(含疏散楼梯)、过道;(六)公司其他在外办公区;(七)其它相关公共场所。
第二条任何人不得在公司禁烟区域内吸烟。
第三条公司所有禁止吸烟区域内设置醒目的禁烟标志,不得设置吸烟器具,不得设置附有烟草广告的标志和物品。
第四条公司所有室内办公区域及室内其他区域内不设立吸烟室(为无烟区),吸烟需在室外指定的吸烟区域。
第五条公司创建无烟单位领导小组在禁烟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制定公司禁止吸烟的制度和措施;(二)做好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工作;(三)在禁止吸烟场所内设置醒目的禁烟标志;(四)组织开展无烟标兵科室创建活动;(五)其它相关工作。
第六条公司各位员工在禁烟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对禁烟规定和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二)对违反制度的行为采取相应惩戒措施;(三)做好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工作;(三)协助制定公司禁止吸烟的制度和措施;(四)其它相关工作。
第七条在禁烟区域内发现有人吸烟,公司所有员工都有劝诫义务。
发现禁烟区域内有人吸烟却无人劝阻,部门责任人负有管理责任,扣除责任部门责任人元。
第八条公司员工在禁烟区域内吸烟,发现一次,惩戒元。
除经济惩戒外,首次给予批评教育,第二次公开通报批评,对屡教不改者(1个月内违规吸烟超过4次,全年累计超过10次),取消当年度个人考核评先评优资格。
第九条遵守本规定第一至八条规定外,还应遵守以下规定:(一)部门负责人带头不吸烟;(二)吸烟者不应引导其他不吸烟者吸烟;(三)积极组织员工学习控烟知识。
公共场所禁烟令20XX年11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卫生计生委起草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这是我国首次拟制定行政法规在全国范围全面控烟。
所有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
下面是小编准备的公共场所禁烟令,快来看看吧。
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减少和消除烟草烟雾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根据宪法及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公共场所,是指公众可以进出或者使用的场所、工作期间使用的场所、公共交通工具。
第三条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遵循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的原则,政府主导,单位负责,个人自律,社会监督。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公共场所控制吸烟规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绩效考核。
第五条国务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所需经费予以保障。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控制吸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控制吸烟工作。
第九条国家和社会应当支持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
鼓励志愿者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控制吸烟工作或者为控制吸烟工作提供支持。
第二章禁止吸烟的范围和措施第十条所有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
第十一条下列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全面禁止吸烟(一)托幼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学校、活动中心、教育培训机构等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二)高等学校的室外教学区域;(三)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妇产医院的室外区域;(四)体育、健身场馆的室外观众坐席、赛场区域;(五)公共交通工具的室外等候区域;?(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吸烟的室外场所。
2024控烟制度和措施
根据2024年的控烟制度和措施,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控烟政策和措施:
1. 公共场所禁烟: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包括餐馆、酒吧、咖啡馆等,全部禁止吸烟。
禁烟区域必须设立明显的标识,以提醒人们遵守禁烟规定。
2. 限制吸烟区域:在室外公共场所,如公园、广场等,设立专门的吸烟区域。
这些区域必须与非吸烟区域明显分隔,以减少非吸烟者的二手烟接触。
3. 提高烟草产品价格:通过加税等措施,提高烟草产品的价格,以减少人们吸烟的动机。
这样的举措已在过去证明是有效的控烟手段。
4.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告、宣传、教育活动等,向公众宣传烟草对健康的危害性,增加对吸烟的认识和对戒烟的支持。
同时,向青少年普及戒烟知识,预防其吸烟行为。
5. 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吸烟规定的执法力度,对违反禁烟规定者进行处罚。
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控烟工作,增加吸烟者的风险感和控烟的效果。
6. 支持戒烟服务:提供戒烟辅导、药物治疗等戒烟服务,为吸烟者提供戒烟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建立戒烟热线和戒烟咨询中心,提供戒烟相关的咨询和指导。
这些控烟政策和措施旨在改善公众健康、减少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并创建一个更健康、清洁的环境。
禁止饮食及吸烟规定概览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禁止饮食及吸烟规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行和实施。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公众健康、减少环境污染,并提供一个更加清洁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概述一些常见的禁止饮食及吸烟规定,并探讨它们的影响和效果。
一、禁止吸烟规定1. 公共场所禁烟: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规定在公共场所内禁止吸烟,如餐厅、酒吧、办公室、医院等。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非吸烟者免受二手烟的危害,并提供一个无烟的环境。
2. 公共交通工具禁烟:为了确保乘客的健康和舒适,许多国家规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禁止吸烟,包括飞机、火车、公交车和出租车等。
这不仅减少了二手烟的暴露,还有助于防止火灾和保持车辆的清洁。
3. 室内公共场所禁烟:为了保护员工和顾客的健康,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在室内公共场所内禁止吸烟,如办公楼、商场、剧院和体育馆等。
这些规定不仅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还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顾客的满意度。
4. 餐厅和酒吧分区规定:一些国家允许餐厅和酒吧设立吸烟区,但要求严格划定吸烟区域,并采取措施确保吸烟区与非吸烟区之间的空气流动分离,以减少二手烟的传播。
二、禁止饮食规定1. 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人类健康,一些国家和地区规定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尤其是那些濒危或易感染疾病的物种。
这些规定有助于减少非法猎捕和交易野生动物,防止疾病的传播。
2. 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一些国家对转基因食品实施严格的监管,并禁止或限制其销售和消费。
这是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避免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生态风险。
3. 禁止食用特定食品添加剂:为了减少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和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一些国家和地区规定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食品添加剂,如人工色素、防腐剂和增味剂等。
4. 禁止饮食与宗教信仰相关:某些宗教信仰要求其信徒遵守特定的饮食规定,如佛教的素食主义和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
在一些国家,为了尊重宗教信仰和文化多样性,禁止食用与宗教信仰相关的食品可能会得到特殊考虑。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制度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制度是指在公共场所内禁止任何形式的吸烟
行为。
这个制度的背景是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减少吸烟对周围环境和其他人的危害。
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室内场所(如餐厅、咖啡厅、办公室、图书馆、电影院等)和室外场所(如公共广场、公园、体育场馆等)。
禁止吸烟的范围包括所有形式的烟草制品,如香烟、雪茄、烟斗等。
制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制度的目的是减少二手烟的危害。
二手烟是指吸烟者吐出的烟雾中的有害物质,经过呼吸系统进入其他人体内,对健康造成危害。
经过科学研究,二手烟与肺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有关联。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制度不仅是为了保护公众健康,也是为了遵守法律规定。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吸烟在公共场所已被认为是不合法的行为。
对于违反禁烟规定的个人或机构,将会面临罚款或其他法律惩罚。
总之,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制度是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减少吸烟对环境和他人的危害。
我们应该遵守这个规定,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禁烟宣传和教育活动,共同创建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 1 -。
(五)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售票厅;(六)医疗机构的候诊室、诊疗室、病房;(七)学校的教室、实验室等室内教育活动场所,托幼机构的幼儿活动场所;(八)根据实际需要,由市政府确定的其他禁止吸烟场所。
以上公共场所专设的吸烟室除外。
第四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可以以其内部的会议室、图书馆、车间、餐厅、非营业性娱乐室等场所,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以及新闻等部门,应当积极开展吸烟有害健康、劝阻吸烟的社会宣传。
第六条禁止吸烟场所的所在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制定本单位禁止吸烟的制度和对违反规定的吸烟者进行适当处罚的措施;(二)做好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工作;(三)在禁止吸烟场所内设置醒目的全国通用的禁止吸烟标志;(四)在禁止吸烟场所内不设置吸烟器具、不设置附有烟草广告的标志和物品;(五)对在禁止吸烟场所内的吸烟者,劝其停止吸烟或离开场所。
第七条禁止吸烟场所内,被动吸烟者有权要求该场所内的吸烟者停止吸烟。
被动吸烟者有权要求禁止吸烟场所的所在单位履行本规定第六条第三项、第四项和第五项的职责。
被动吸烟者有权向市或区、县爱卫办举报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第八条对违反本规定的禁止吸烟场所的所在单位,由市或区、县爱卫办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一)对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一项或第二项的,处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二)对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三项或第四项的,处以500元至1000元的罚款;(三)对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五项的,处以500元至1000元的罚款。
第九条市或区、县爱卫办作出行政处罚时,应当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
收缴罚款时,应当出具省财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第十条对拒绝、阻碍卫生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根据《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共场所禁烟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创造无烟环境,保护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秩序,规范公共场所禁烟行为,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场所禁烟管理。
第三条定义1. 公共场所指供公众集体活动、交流或提供服务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会堂、酒店、餐馆、商场、体育场、车站等。
2. 禁烟指在公共场所内禁止吸烟。
第二章禁烟规定第四条公共场所禁烟原则公共场所应实行全面禁烟,禁止任何形式的吸烟行为。
第五条建立明显标识公共场所应设置明显的禁烟标识,提醒公众禁止吸烟。
第六条禁止吸烟的区域划分公共场所应划定禁止吸烟的区域,并建立相应的设备和措施,确保全面禁烟。
第七条禁止吸烟的区域范围禁止吸烟的区域应包括公共场所内的各个室内场所、过道、楼梯、电梯、洗手间等公共区域。
第八条禁止吸烟的室外场所除特殊区域外,公共场所的室外场所也应禁止吸烟,并设置相应的标识。
第三章保障措施第九条禁止吸烟的提示和宣传公共场所应定期发布禁止吸烟的提示和宣传信息,提高公众的禁烟意识。
第十条禁止吸烟的监管与执法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禁烟监管与执法,对违反禁烟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并公开处罚结果。
第十一条受保护人员的义务受保护人员(如酒店服务员、商场售货员等)有责任对违反禁烟规定的人员进行提醒和劝阻,维护禁烟环境。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二条违反禁烟规定的处罚对违反禁烟规定的个人,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并可能被强制离场。
第十三条违反禁烟规定的单位处罚对违反禁烟规定的单位,依法给予罚款,并可能面临营业执照暂停或吊销的处罚。
第十四条公众的监督和举报公众可以通过方式、邮件等方式对违反禁烟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相关部门应及时处理并给予回复。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监督执法机构公共场所禁烟的监督执法机构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
第十六条法律保护对于积极履行禁烟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第十七条生效日期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生垡堡瞳医堂盘查!!!!笙!旦蔓堑鲞笙!骂£丛!』堕!丛鱼:堕堑211;:Y吐煎:!垒§
[4]王币珍,是逸明,周舫,等.HSP70-l、HSP70-2摹闻多态性与
肺癌易感性的相天性.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27(5):305—
30s.
『5]Tc・hounwouPB.vedj,,uCG,DorsevWC.Arsenictrioxide—indu,,ed
transcriptionalactlvallnnofstrPssgenesandexl)re.ssinnofrelated
proteinsinhumaftlivert・an・inomacell*1HepG2).CellMolBiol
(N.isy・le・grand).2003.49(7):1071—1079.
[6]柳爱华.邓志敏,余忠惠,等.HSP70基闵在人乳腺痈及官颈
癌中高表达和癌,竖戈系的研究.巾国医药科学,2011,1(10):
45舶.49.
『7]SuzukiK。
hoY,WakaiK,ela1.Serumheatshockprotein70levels
andlungcancerrisk・afase—controlstudynestedinalargeeohofl
study.CaneerEpidemiolBi,mmrkersPmv,2006,15(9):I733—
1737.
f8]GomhasT.FatheezZ,Pta,sonylZ.el"a1.Internetthinof*rum70-
kDaheatshtK・k
lmdelnlevelsand
ItspAlB(+1267)gene
polymorphismwithdi.,waseseveritvinpatientswithchroniche鲥failmr.CellStressChaperones,2‘)08.13(2):199-206.
[9]JengJE,TsaiJF,ChuangI.Y,ela1.Heats¨kproteinAIB1267polymoq,hismishighlyassociatedwithriskandprognosisofhepalocellularcarcinoma:acase.controlstudy.Medieine
・455・
(Baltimore).2008,87(2):87-98.
[10]Partida—Rc’clrfguezO.TorresJ,Flares—LunaL,etal,PolymorphismsinTNFandHSP-70showasignificantassociationwithgastri(・(・au('eranddutMena]uleer,IntJ
Cant・er,2010.126(8):186t一1868.
[11]MathewsDH,SabinaJ.ZukerM,eta1.Expandedsequencedepen,lem・eofthermodynamicpamnmtersimprovesprediI。
lionofRNAseeondam'structure.JMolBiol,1999.288(5):91I-940
f121Vivinuss.BaulamleS,vailZarnD'nM,elaI_Anrlementwithinthe57untranslatedregionI-fhumanlisp70mRNAwhichactsa5ageneralenhancerofmRNAtr'maslation.EurJBiochem.2001.268(7):1908.1917.
13ChoS,ParkSM,KimI'D.eta1.BiPinternalribosomalentrysiteactivityiscontrolledbyheat—indueedinteractionofNSAPI.MolCell8ioh,gy..2007.27(1):368-383.
【14]林贤东.陈刚.力超。
等.基质金届蛋f,{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利基闵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相关性.中华预防Ⅸ学杂志,201l,45(8):711-716.
(收稿R期:2011一11-28)
(本文编辑:杨文杰吕相征)
公共场所禁烟令是否会对自报吸烟及
二手烟暴露状况产生影响?
AlisaBNaiman.RichardHGlazier.RahimMoineddin。
Isthereanimpactofpublicsmokingbans011self-reportedsmokingstatusand
exposuretosecondhandsmoke?BMCPublicHealth,2011,11:146.
炯草是世界范嗣内nT预防疾病患病和死亡的首位原因。
二手烟被定义为非自愿的暴露于吸烟者吸烟时呼H{的以及
卷烟末端散发出的烟雾。
在美国,二手炯暴露每年会导致超
过46000例心脏病死亡,以及200000例儿童哮喘发作。
已
有多项公共:H生运动旨在增进公众对二手烟危害的认识,并
且多个地方已经市法禁烟。
然而,禁烟法律能否降低吸烟率
及人群的二手炳暴露尚不明f。
为此,Naiman等开展了本
研究。
用以确定禁烟令和执行禁烟令的类犁对于公共场所二
手烟暴露及完全禁烟的T作场所二于烟暴露的影响。
此外,
还探讨了禁炯令是否会影响现在吸烟者人数,以及他们是否
会将吸烟地点从公共场所转向私人空间。
研究者从加拿大
社会健康调查中获得安大略省15个城市的二手烟暴露牢,
记录了15个城市宰内禁娴令的实施情况并将禁炯令分为部
分禁炳和全面禁烟两类,对实施不同禁烟令的城市二手烟暴.文献速览.
露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与2003年相比,2007年所有
15个研究城市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二手烟暴露率总体上
分别下降了4.7%和2.3%。
惟一一个此前没有禁烟令,而
后实行全面禁娴的城市是公共场所(一17.3%,95%c,:
一22,8%~一11.8%)和丁作场所(一18.1%,95%c,:
一24.9%~一11.3%)二手烟暴露减少最明显的地方。
2003--2007年,几乎所有地区交通T:具和家庭中的二手烟
暴露均有所减少。
因此,研究者认为执行全面禁烟与二手烟
暴露的下降密切相关,而部分禁烟和仅对已有法令稍作修改
则难以产生持续的效果。
此外,除了预期中法律能够减少公
共场所二手烟暴露以外,禁令还会带来附加的效益。
即降低
吸烟率并减少私人空间内的二手烟暴露。
(张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