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关于发布《卫星直播系统一体化下变频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数字传媒研究·Researchon Digital Media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相关标准解读作者简介:张敏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副研究馆员张敏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确立了直播卫星在我国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将直播卫星作为农村牧区广播电视覆盖主要手段是中国广播电视覆盖政策的重大调整,是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最有效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广大农村牧区家家户户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
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加快推动城乡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牧民群众共享我国改革开放成果。
一、我国卫星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一)模拟卫星广播的发展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放。
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实现了对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电视广播信号的试播,使这些地区可以看到当天的中央电视台节目,从而结束了长期靠传送录像带转播中央台节目的历史,标志着我国进入卫星广播的时代。
1988年3月7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2号甲”通信卫星,用于传送CCTV-1、CCTV-2、四川、西藏和新疆电视节目。
1991年5月,云南、贵州电视节目上“亚洲1号”星。
1993年7月16日,浙江、山东电视节目上“中星5号”星。
(二)数字卫星广播的发展1995年11月28日,“亚洲2号”卫星发射成功,同月30日,中央电视台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在一个卫星转发器内传送其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套节目,从此我国进入了数字卫星广播的时代。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还先后租用了多颗卫星的若干个转发器用于转播各个省级电视台的节目。
相继承担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传送覆盖任务的卫星还有鑫诺3号、中星6B,使用C 波段频率,主要用于广播电视节目传送。
到2003年6月,全国所有省市区的广播电视节目均采用数字压缩技术传送。
其中,1996年5月,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正式批准内蒙古3自治区的蒙、汉语广播和电视节目租用“亚洲2号”卫星2/5转发器,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同时上星。
070《卫星与网络》2019年3月直播卫星北斗户户通一体化下变频器关键技术研究一、双信号的接收通过同一电缆传输带来的挑战直播卫星户户通作为广电的重大民生公益工程,一直都是政府重点监管地带。
广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必须要保护其安全、绿色健康、可管可控。
广电总局于2017年颁布北斗LNB行业技术标准《GD/J071-2017具备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功能的卫星直播系统一体化下变频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北斗LNB接收L频段的北斗卫星导航信号并滤波、放大;接收直播卫星电视信号并进行Ku波段滤波、放大及下变频;将电视中频信号和北斗信号合路送到同轴电缆(图1);也可以将北斗信号、电视信号采用合路器的方式进行混频(图2)。
直播卫星电视信号为950-1450MHz,北斗信号为1561MHz,两者相差110MHz,频点近,北斗信号要比电视信号弱约60dB, 并且越往北方地区(如新疆、内蒙、哈尔滨等)定位、电视信号都越弱。
在实际使用[摘要]:广电总局正在组织北斗户户通试点工作,北斗户户通时代即将到来。
本文就北斗户户通一体化下变频器(LNB)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有效解决卫星电视、北斗定位信号频点近、电平差异大、一根线缆传输到机顶盒等问题,保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关键词]:北斗户户通、合路、滤波、PIFA天线中,还需要充分考虑户户通应用场景特点,例如有些乡村地区会处在山区,山坡树林等遮挡物较多,经常会处于半天空甚至1/4天空,并且实际安装时线缆一般品质都不高,信号衰减很大,以及各种强抗干扰的情况(高压线变电站、通信基站、特殊工业作业场所),还有极寒、雨雪等恶劣使用环境,必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二、双信号干扰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为解决双卫星信号的干扰问题,必须在放大器电路后加入高阻带抑制、频率精确稳定的滤波器,抑制直播卫星电视信号对北斗卫星信号的干扰。
高抑制比是整个通路设计的关键。
由于双卫星信号频率间隔很近,采用分立LC元器件的滤波器很难实现这种高抑制比,滤波器的矩形系数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关于发布《卫星直播系统综合接收解码器(标清可升级成高清卫星地面双模型)技术要求和
测量方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行业标准管理
【发文字号】技科字[2015]0091号
【发布部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发布日期】2015.03.02
【实施日期】2015.03.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关于发布《卫星直播系统综合接收解码器(标清可升级成高清卫星地面双模型)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的通知
(技科字[2015]009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广电局,总局直属有关单位:
1 / 1。
具备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功能的卫星直播系统一体化下变频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概述卫星直播系统是一项基于卫星信号技术的直播方式,具有信号稳定、覆盖范围广、频率资源丰富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为了满足用户对信号质量和观看体验的要求,需要在卫星直播系统中引入具备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功能的卫星直播系统一体化下变频器技术,本文将从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两方面进行阐述。
技术要求1.变频器选择要兼容北斗卫星频段变频器是卫星直播系统的关键组件之一,需要选用具有兼容北斗卫星频段的器件。
北斗卫星系统利用卫星天线向地面发射信号,信号通过变频器进行转换。
因此选择具有北斗卫星信号接收功能的变频器对于保证卫星信号传输质量十分重要。
2.变频器要具备高精度变频器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卫星信号的接收效果,选择具备高精度的变频器能够提供更加清晰、稳定的卫星信号。
变频器的精度与数字信号处理的性能、电子元器件的设计和选用、工艺等因素有关,具备高精度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全面的考量。
3.变频器要具备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卫星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变频器的抗干扰能力也是决定卫星信号传输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选择变频器时需要考虑到外界因素、电路设计、滤波器等方面的因素,以提高变频器的抗干扰能力。
测量方法1.储存信号数据变频器的性能与卫星信号的传输距离、地形、天气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测试变频器性能时需要储存信号数据。
通过储存信号数据可以有效地分析和筛选出有效的测试结果,从而对变频器的性能进行评估。
2.评估变频器的误差在测试变频器的性能时需要评估变频器的误差,以确定变频器的精度和准确性。
评估变频器误差需要根据测试数据进行计算,包括频率误差、相位误差、振幅误差等方面的误差。
3.确定变频器的带宽变频器的带宽是指能够接收的信号频率范围,确定变频器的带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正确的信号接收范围,并且提高信号接收的准确性。
通过测试变频器的带宽,可以有效地评估变频器的性能。
0.《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电视中心实施细则(试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二〇一〇年五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编写目的 (1)第二条适用范围 (1)第三条分级保障原则 (1)第二章系统配置要求 (1)第一节供配电系统 (1)第四条外部电源 (1)第五条供配电 (2)第二节播出系统 (2)第六条播出控制机 (2)第七条数据库 (3)第八条网络设备 (3)第九条播出切换 (3)第十条辅助播出设备 (3)第十一条播出信号通路 (4)第十二条磁带播出系统 (4)第十三条硬盘播出系统 (4)第十四条网络安全设备 (4)第十五条备播系统 (5)第三节新闻及直、转播系统 (5)第十六条视频系统 (5)第十七条音频系统 (5)第十八条辅助设备 (5)第十九条传输链路 (6)第二十条灯光及背景设施 (6)第二十一条重大直播活动 (6)第四节卫星新闻采集系统 (6)第二十二条基带及调制系统 (6)第二十三条射频及天线系统 (6)第二十四条辅助设施 (7)第五节总控系统 (7)第二十五条信号调度系统 (7)第二十六条时钟系统 (7)第二十七条同步系统 (7)第二十八条信号处理系统 (8)第二十九条节目传输系统 (8)第三十条内部通话系统 (8)第三十一条通讯设施 (8)第六节节目集成平台系统 (9)第三十二条基带播出系统 (9)第三十三条 TS流播出系统 (9)第三十四条传输系统 (9)第七节自台监测系统 (9)第三十五条播出监测 (9)第三十六条设备监测 (10)第三十七条电力和环境监测 (10)第八节机房环境 (10)第三十八条机房环境 (10)第三十九条安全防范 (10)第九节维护器材 (11)第四十条备品备件 (11)第四十一条维护工具 (11)第十节灾备与应急播出 (11)第四十二条灾备与应急播出 (11)第三章运维与技术管理 (11)第一节直转播管理 (11)第四十三条转播节目 (11)第四十四条直播管理 (12)第四十五条 SNG业务管理 (12)第二节播前管理 (13)第四十六条节目制作规范 (13)第四十七条节目编排管理 (13)第四十八条垫片节目管理 (13)第四十九条节目送播管理 (13)第五十条节目的播前技审 (14)第五十一条字幕管理 (14)第三节运维管理 (14)第五十二条运行指标 (14)第五十三条技术指标 (14)第五十四条规章制度 (15)第五十五条运维流程 (16)第五十六条维护管理 (16)第五十七条备件管理 (17)第五十八条代维管理 (17)第四节技术管理 (17)第五十九条试播期管理 (17)第六十条播出通道管理 (17)第六十一条应急预案 (17)第六十二条重要保障期 (18)第六十三条临时停播管理 (18)第六十四条运行变更管理 (19)第六十五条施工管理 (19)第六十六条事故管理 (19)第六十七条报表管理 (20)第六十八条技术资料 (20)第六十九条技术安全 (20)第七十条检查与考核 (21)第七十一条风险评估 (21)第五节信息安全管理 (21)第七十二条信息系统等级保护 (21)第七十三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21)第七十四条安全防护措施 (21)第七十五条数据安全 (22)第七十六条监控与响应 (22)第六节人员管理 (22)第七十七条岗位设置 (22)第七十八条人员要求及培训 (22)第四章附则 (23)第七十九条本实施细则下列用语的含义 (23)第八十条规范性引用文件 (24)第八十一条本实施细则由广电总局科技司负责解释 (25)第八十二条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电视台、节目集成平台、付费电视频道播出机构(以下统称电视中心)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
卫星直播系统综合接收解码器技术规格及参数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卫星直播系统综合接收解码器技术规格及参数要求接收机达到《GY T 278-2014卫星直播系统综合接收解码器(加密标清定位型)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和SJ/T11387-2008《直播卫星电视广播接收系统及设备通用规范》的技术要求;支持直播卫星“户户通”数据广播业务,能接收“户户通”平台的综合信息服务;集成NDS高级安全CA条件接收系统,芯片序列化及控制字加密,有效阻止盗版;丰富的节目编辑管理和频道收藏夹功能;断电记忆当前频道、音量等信息功能;7天中文EPG电子节目指南功能;产品的安全启动或安全的密钥卫星远程空中升级功能;高可靠电源,工作电压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适应农村山区使用环境;非授权的免费节目抑制功能,方便对用户的有效管理、有效控制;后台监测自动更新系统,始终保证用户使用到最新的软件、业务;具备恢复出厂默认功能与声道选择功能;内置扬声器,不开电视就能收听丰富的广播节目;具有接收应急广播功能;外接话机可实现打电话功能;学习型遥控器方便用户使用操作,标准符合GD/J027-2011附件要求;可靠性高,MTBF大于8000h。
卫星直播系统综合接收解码器440套接收机技术指标:系统与内存处理器主频:260 MHz存储器(FLASH):8MB、存储器(RAM): 32MB、存储器(NVRAM):16kB遥控器:红外线学习型遥控器,符合GD/J027-2011相关要求,载波频率38KHz字库:GB2312-1980 一、二级字库卫星调谐器输入频率:950~1450 MHz输入信号电平:-65 ~ -30 dBm输入阻抗:75Ω频率捕捉范围:±5MHzLNB极化电源:右旋,13±1V;左旋,18±1VLNB供电电流输出能力达到350mA卫星信道解调遵循标准: ABS-S模式,只能解符合GD/JN01-2009规定的信号解调方式: QPSK、8PSK前向纠错: QPSK(1/2、3/5、2/3、3/4、4/5、5/6、13/15)8PSK(3/5、2/3、3/4、5/6、13/15)滚降系数:0.2、0.25、0.35符号率范围:2 ~ 45 MS/ s视频解码遵循标准:GB/T 17975.2-2000标准中的MP@ML格式;支持视频压缩码率:0.5~10Mbps;视频格式:4:3;视频制式:PAL;分辩率:720×576i;输出阻抗:75Ω音频解码遵循标准:GB/T 17191.3-1997和GB/T 17975.3-2002标准中第1层和第2层格式;声道模式: 单声道、双声道和立体声;输出阻抗:低阻前面板LED数码管:4位,绿色指示灯:2个(红色:电源指示灯,绿色:锁定灯)红外遥控接收头:38KHz6功能键:频道+、频道-、音量+、音量-、确定、菜单/退出电源开关:机械开关后面板射频输入:F头,阴性,75ΩRCA输出:2路左右声道、2路复合视频输出RS-232串口:D型9针阴性语音扩展接口:D型9针阴性GPRS天线:GSM一体天线SIM卡槽:标准SIM卡电源适配器:输入电压:90~260V,50±3Hz、输出电压:DC12V/1.5A额定功率:≤6W其它体积:21.5*16*4(cm);工作温度:-5℃~40℃;相对湿度:10%~90%;工作大气压:86kPa~106kPa;净重量:1.3Kg主要视频指标:视频输出幅度:700±30mVp-p视频同步幅度:300±20mVp-p视频幅频特性:±0.8dB(4.8MHz以内);±1dB(4.8-5MHz);±0.5/-4dB(5.5MHz)视频信杂比:≥56dBK系数:≤4%微分增益:≤8%微分相位:≤8度亮度非线性:±8%色亮增益差:±5%色亮时延不等:≤50ns主要音频指标:音频输出电平:≥-8dBu音频失真度:≤1.5%音频幅频特性:+1/-2音频信噪比:≥70dB左右声道相位差:≤5度左右声道电平差:≤0.5dB左右声道串扰:≤-70dB(1KHz,-20dBFS)卫星直播系统综合接收解码器保修二年。
GY/GYJ-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目录1GY/T 220.1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第10部分:安全广播GY/T 220.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第5部分:数据广播GY/T 220.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第6部分:条件接收GY/T 220.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第7部分:接收解码终端技术要求GY/T 220.8-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第8部分:复用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20.9-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第9部分:卫星分发信道帧格式、信道编码和调制GY/T 229.1-2008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适配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29.2-2008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激励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29.3-2008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流复用和接口技术规范GY/T 229.4-2008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30-2008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GY/T 231-2008 数字电视广播电子节目指南规范GY/T 232-2008 卫星直播系统一体化下变频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Z 233-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室内覆盖系统实施指南GY/Z 234-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复用实施指南GY/T 23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室内覆盖系统无源器件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36-2008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实施指南GY/T 237-2008 VHF/UHF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频率规划准则GY/T 238.1-2008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信号覆盖客观评价和测量方法第1部分:单点发射室外固定接受GY 5055-2008 扩声、会议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Y 5060-2008 广播电影电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Y 5078-2008 有线电视分配网络工程安全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GY 5079-2008 广播电视传输电缆、光缆损坏损失计算标准GY 5212-2008 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系统安装工程预算定额(附《施工机械、仪器台班费用定额及材料预算单价(第一期)》)TSG Y6001-2008 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GY/T 202.2-2007 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第2部分:广播资料GY/T 220.3-2007 移动多媒体广播第3部分:电子业务指南GY/T 220.4-2007 移动多媒体广播第4部分:紧急广播GY/T 223-2007 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录像带录制规范GY/T 224-2007 数字视频、数字音频电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25-2007 中、短波调幅广播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26-2007 数字电视复用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27-2007 数字音频信号在2048kbps线路中的传输格式GY/T 228-2007 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主观评价用测试图像GY/T 39-2007 电影发行拷贝技术质量规范GY 5022-2007 广播电视播音(演播)室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Y/T 5061-2007 广播电影电视工程技术用房一般照明设计规范GY 5077-2007 广播电视微波通信铁塔及桅杆质量验收规范GY/T 213-2006 声音素材交换-Hi8格式的技术规范GY/T 214-2006 30MHz~3000MHz地面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 215-2006 35mm电影后期制作用片头片尾的技术规范GY/T 216-2006 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功能要求和接口规范GY/T 217-2006 有线电视系统用射频同轴连接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18-2006 SDH传输网网络管理接口规范--NMS-EMSQ3接口管理信息模型GY/T 219-2006 广播报时信号嵌入时间码规范GY/T 220.1-2006 移动多媒体广播第1部分: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GY/T 220.2-2006 移动多媒体广播第2部分:复用GY/T 221-2006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22-2006 数字电视转播车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 5045-2006 电视演播室灯光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Y 5057-2006 中短波广播天线馈线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GY 5076-2006 有线广播电视光缆干线网传输设备安装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 GY/T 205-2005 广播实况转播节目传输通路技术规范GY/T 206-2005 采用多音信号对调频广播进行测量的方法GY/T 208-2005 广播电视高塔供电、防雷、给排水、通风和消防系统运行维护规程GY/T 209-2005 基于时分复用数字信道的宽带会议电视技术规范GY/T 210-2005 中、短波调幅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技术规程GY/T 211-2005 广播影视网络专有IP地址规划GY/T 212-2005 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编码器、解码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 5013-2005 广播电视工程测量规范GY 5056-2005 中波广播发射台工艺设备安装规范(附条文说明)GY 5072-2005 地面无线广播遥控监测站建设标准及技术要求(附条文说明) GY 5073-2005 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Y 5074-2005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建设标准(附条文说明)GY 5075-2005 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Y/Z 199-2004 广播电视节目资料分类法GY/T 200.1-2004 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体要求GY/T 200.2-2004 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第2部分:射频接口及协议GY/T 201-2004 数字电视系统中的数据广播规范GY/T 202.1-2004 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第1部分:电视资料 GY/T 204-2004 有线电视用户服务规范GY 5001-2004 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Y 5071-2004 钢塔桅结构防腐蚀设计标准。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光缆传输干线网实施细则(试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光缆传输干线网实施细则(试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二〇一〇年五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编制目的 (1)第二条适用范围 (1)第三条分级保障原则 (1)第二章基础网络系统配置要求 (2)第一节光缆线路 (2)第四条光缆线路基本要求 (2)第五条中心站引接光缆线路 (2)第六条节点站引接光缆线路 (2)第七条中继站引接光缆线路 (2)第二节基础传输系统 (2)第八条SDH传输系统 (2)第九条WDM传输系统 (3)第十条传输网管系统 (3)第三节供配电系统 (3)第十一条外部电源 (3)第十二条供配电 (4)第四节配线系统及机房环境 (5)第十三条配线系统 (5)第十四条机房环境 (5)第十五条电力和环境监测 (6)第十六条安全防范 (6)第十七条通讯设施 (6)第五节维护器材 (6)第十八条备品备件 (6)第十九条维护工具 (7)第六节灾备与应急播出 (7)第二十条灾备与应急播出 (7)第三章广播电视业务系统配置要求 (7) 第一节节目信号接入系统 (7)第二十一条接入光缆线路 (7)第二十二条接入传输设备 (8)第二节节目信号处理系统 (8)第二十三条编解码复用系统 (8)第二十四条节目监测系统 (8)第三节供配电系统 (8)第二十五条外部电源 (8)第二十六条供配电 (8)第四节配线系统及机房环境 (9)第二十七条配线系统及机房环境 (9) 第五节维护器材 (9)第二十八条备品备件 (9)第二十九条维护工具和仪器仪表 (9) 第四章运维与技术管理 (9)1第一节运维体系 (9)第三十条运行维护组织体系 (9)第三十一条人员队伍保障 (9)第三十二条运行维护基本原则 (10) 第二节运行管理 (10)第三十三条运行指标 (10)第三十四条技术指标 (10)第三十五条规章制度 (11)第三十六条运行流程 (12)第三节维护管理 (12)第三十七条维护质量要求 (12)第三十八条维护计划 (12)第三十九条维护操作规程 (12)第四十条维护分工、分界 (13)第四十一条备件管理 (13)第四十二条抢修管理 (13)第四十三条代维管理 (13)第四节技术管理 (13)第四十四条试播期管理 (13)第四十五条光缆线路安全防护 (14) 第四十六条应急预案 (14)第四十七条重要保障期 (14)第四十八条临时停传管理 (15)第四十九条运行变更管理 (15)第五十条施工管理 (15)第五十一条事故管理 (16)第五十二条报表管理 (16)第五十三条技术资料 (16)第五十四条技术安全 (17)第五十五条检查与考核 (17)第五十六条风险评估 (18)第五节信息安全管理 (18)第五十七条信息系统等级保护 (18) 第五十八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18) 第五十九条安全防护措施 (18)第六十条数据安全 (18)第六十一条监控与响应 (18)第五章附则 (19)第六十二条本实施细则下列用语含义 (19)第六十三条规范性引用文件 (20)第六十四条本实施细则由广电总局科技司负责解释 (21)第六十五条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光缆传输干线网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光缆传输干线网(以下简称为光缆干线网)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