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考点命题-幼儿园课程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45.05 KB
- 文档页数:2
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浮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发表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课程的定义:大致分为四类。
1.课程即知识2.课程即活动3.课程即计划4.课程即经验1.课程的类型(1)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性质: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课程。
(2)以教育内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分科课程、广域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和活动课程。
(3)以学习的经验性质或者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向:认知性课程和情意性课程。
(4)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的层次: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5)以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课程内涵理解的改变(可能会考简答)(1)从注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向注重学生主动建构经验。
(2)从强调达成目标转向强调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关注分数转向开始关注课程的综合化。
(4)从强调显性课程转向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显性课程指那些在学校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的正式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学生获得的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包括学校物质环境、组织制度和心理文化等。
(非预期性、含糊性、潜在性、不易察觉性)幼儿园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幼儿园课程强调的是幼儿园教育的整体结构,即通盘考虑各领域内容以何种形式组织起来更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各种教育手段如何协调起来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等。
狭义的幼儿园课程则指某一领域的课程,如健康、语言领域等。
简言之,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教师充分利用各地各园所拥有的课程资源,匡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是指构成幼儿园课程的必要因素。
包括四大因素:1.课程目标2.课程内容3.课程实施4.课程评价课程四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1.课程理念含义:指幼儿园课程编制与实施的基本立场和指导思想,它是课程编制者和实施者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反映。
2.中外教育史上幼儿园课程模式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课程理念的不同。
幼儿园课程概述1. 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为孩子们提供了早期的教育和培养的机会。
幼儿园的课程概述是指幼儿园开展的各类教学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安排,旨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等方面的信息。
2. 目标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以及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幼儿园的课程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内容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3.1 健康与体育幼儿期是儿童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因此健康和体育方面的课程非常重要。
幼儿园通过培养儿童的运动兴趣,实施一系列体育活动,如游戏、舞蹈、室内外运动等,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和健康发展。
3.2 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学方面的课程旨在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教授语音、词汇、句子和阅读理解等知识,帮助儿童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3.3 数学与逻辑思维数学与逻辑思维方面的课程旨在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教授数学概念、计数、排序、图形和简单的逻辑推理等内容,培养儿童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3.4 自然与科学自然与科学方面的课程旨在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
通过观察、实验、探索等活动,引导儿童对自然界和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培养其对世界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能力。
3.5 艺术与创造艺术与创造方面的课程旨在培养儿童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活动,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才能,激发其创作潜力。
4. 方法幼儿园课程的实施需要采用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教学方法:4.1 游戏与互动游戏与互动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4.2 活动与实践活动与实践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幼儿园课程重点理论(自考考点归纳)一、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是指园所为满足幼儿发展需要而设计的教育活动的总称。
它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1. 因材施教: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灵活安排课程,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需要。
2. 多元整合: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 循序渐进:课程设置按照幼儿发展规律的先后顺序安排,帮助幼儿逐步提升能力水平。
4. 情境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研究兴趣,引发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行为。
5. 亲子共建:倡导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研究和成长。
三、幼儿园课程的内容1. 语言与文字:注重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培养,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
2. 数学与逻辑思维:锻炼幼儿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科学与探究: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培养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 艺术与审美: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5. 体育与健康: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增强幼儿的体质和运动能力。
6. 社会与生活: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生活技能,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方式1. 项目活动:通过以项目为单位的探究活动,促进幼儿的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应用。
2. 游戏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3. 示范活动: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以身作则,引发幼儿的模仿和研究行为。
总结幼儿园课程是为满足幼儿发展需要而设计的教育活动。
其特点包括因材施教、多元整合、循序渐进、情境导入和亲子共建。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涵盖语言与文字、数学与逻辑思维、科学与探究、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社会与生活等方面。
实施方式包括项目活动、游戏活动和示范活动。
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幼儿园课程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课程概论知识点汇总幼儿园课程概论是一门介绍幼儿园教育课程的学科。
它着重介绍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估等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逐步介绍幼儿园课程概论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部分: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指幼儿园教育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
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通过体育锻炼、游戏活动等方式,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
2.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一次社交场所,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3.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园教育旨在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数学、语言、科学等知识。
4.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教育强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艺术、手工等活动促进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幼儿园课程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指在实施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将要教授给幼儿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与文学。
幼儿园教育重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教师会通过故事讲解、诗歌朗读等方式,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
2.数学与逻辑思维。
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会通过游戏、手工活动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自然与科学。
幼儿园教育鼓励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教师会组织实验、观察等活动,让幼儿亲自体验科学知识。
4.艺术与美育。
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
教师会组织绘画、音乐等活动,帮助幼儿发展自己的艺术潜能。
第三部分:幼儿园课程方法幼儿园课程方法是指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会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
2.实践教学法。
幼儿园教育注重幼儿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师会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学习。
3.合作学习法。
幼儿园课程自考复习点一、幼儿园课程概述幼儿园课程是指为幼儿提供组织安排的学习活动和教育内容的系统。
它是以发展幼儿身心各方面为目标,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幼儿园课程的目的是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课程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特长,针对幼儿的发展特点,充分关注他们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1.特色活动–体育活动:包括运动游戏、健身操等,旨在培养幼儿的体育兴趣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美术活动: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等,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
–音乐活动:包括唱歌、舞蹈等,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科学活动:包括观察、实验等,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语言活动–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富有想象力和教育意义的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兴趣。
–语音训练:通过唱歌、朗读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语音发音准确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词语游戏:通过字卡、词卡等教具,培养幼儿的词汇量和语言理解能力。
3.数学活动–数字认知:通过数数、比较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字概念和数量意识。
–计算能力:通过加减法、对比大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简单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几何形状:通过图形拼插、几何模型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形状认知能力。
4.科学活动–动植物观察: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科学知识。
–实验探索: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然现象:通过探索天气、季节等自然现象,培养幼儿的自然科学常识和学科兴趣。
5.社会活动–互动游戏:通过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社会实践:通过参观社区、家庭访问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观察力。
–环境保护:通过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幼儿园课程自考知识点概述幼儿园课程是指适用于幼儿园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幼儿园课程自考是指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考核的方式,获得幼儿园课程相关知识点的认证。
本文将对幼儿园课程自考的知识点进行概述,并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介绍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概述1.1 幼儿园的定义与发展:介绍幼儿园的基本定义和发展历程,包括幼儿园的性质、任务以及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1.2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与任务:阐述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同时介绍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1.3 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概述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包括幼儿园各类活动和课程的设置,以及针对幼儿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内容2.1 幼儿园语言与表达:介绍幼儿园语言与表达方面的课程内容,包括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的方法。
2.2 幼儿园科学与探究:介绍幼儿园科学与探究方面的课程内容,包括观察、记录、实验等方法的培养以及培养幼儿对自然的认识和兴趣。
2.3 幼儿园艺术与美育:介绍幼儿园艺术与美育方面的课程内容,包括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培养以及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2.4 幼儿园体育与健康:介绍幼儿园体育与健康方面的课程内容,包括幼儿体能的培养以及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
2.5 幼儿园社会与情感:介绍幼儿园社会与情感方面的课程内容,包括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以及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发展。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实施与评估3.1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原则:介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原则,包括以幼儿为中心、直观性和循序渐进等原则。
3.2 幼儿园课程的评估:介绍幼儿园课程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包括观察、记录、评价等评估方式,以及针对幼儿园课程进行改进的策略。
第四节: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与观点在对幼儿园课程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的基础上,我对幼儿园课程有以下观点和理解:4.1 幼儿园课程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
幼儿园课程概论复习总结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1.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依据,将课程分为五种类型:①理想课程②正式课程③领悟课程④运作课程⑤经验课程2. 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
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具有潜在性。
隐性课程主要有三种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道:一是物质-空间类,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活动场地、绿化美化、活动室设置等;二是组织-制度类,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制度、生活制度、评价制度等;三是文化-心理类,主要包括正规课程所隐含的文化、价值观、师生关系、教师的期望与态度等。
3. 幼儿园课程界定的三种倾向:①学科倾向的界定②活动倾向的界定③经验倾向的界定4.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5. 幼儿园课程的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6. 幼儿园课程的特质:①基础性与启蒙性②全面性与生活性③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④整合性⑤潜在性第二章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1. 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
2. 目标模式:①博比特是目标模式的创始人。
②拉尔夫•泰勒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泰勒模式”被公认为目标模式经典形态形成的标志。
③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分别是: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3. 过程模式:斯坦豪斯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课程思想,批判目标模式。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把幼儿园课程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
2. 舒伯特把课程目标取向分为四种类型: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3. 普遍性目标的特点: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对所有教育实践都具有指导作用。
4. 行为目标的特点:具体、精确、可操作。
幼儿园课程论教学辅导一(第一章幼儿园课程论概述)学习目标:1.了解课程的不同定义维度和类型;2.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征与要素;3.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基础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4.了解游戏、教学和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三者各自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或作用,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定义(四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1.课程即科目将课程定义为学科科目(或领域),即主要讨论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教学的各种课程形态(如科学、数学、语言等)。
一些较早的工具书和教育学教材都普遍认同这种定义。
这种课程通常表现为各科目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教材等。
我国幼儿园过去普遍实施的分科课程(语言课、常识课、计算课、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即使认同这种定义的表现。
2.课程即经验课程被认为“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的德一切经验”,而不是学科科目群。
以经验的维度界定课程,起源于杜威的进步主义思想。
经验课程的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
现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经常讲的生活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就属于这种经验课程。
3.课程即目标将课程界定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以目标的维度界定课程,起源于巴比特、查特斯的课程理念,后经泰勒等人的发展,使这种观念日趋完善。
这样定义的课程要求实现制定一套由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作为课程,之后所有的教和学都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
“课程关心的是结果,而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
”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后,幼儿教育学习苏联的教育模式,国家对幼儿园课程采取中央集中管理的方式,这是的幼儿园课程较多地关注儿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较多关注的是课程预设目标的实施,因此,当时的幼儿园课程认同的就是“课程即目标”。
4.课程即计划将课程定义为“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
此课程定义反映的是一种综合多因素的倾向,因为计划包含目标、内容、评价、教和学等各个方面。
幼儿教育学考点命题: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课程系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从这一课程意义上来说,课程不仅包括课表上所指定的教师有计划组织的各学科的教学活动,还包括学生自动自发和有计划组织的所有课外活动,甚至包括课间10分钟活动。
在幼儿园,课程就不再是传统的“六科”学习活动,而应包括各类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
幼儿园课程(概念)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各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课程的基本要素通常是指(目标)、(内容)、(组织)与(评价)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一) 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幼儿园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之中,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渡与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以及入(离)园等等。
案例一:离园时,李老师发觉奇奇的衣服挺别扭,仔细一瞧,原来是纽扣错位了。
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奇奇笨拙地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纽扣,准备重扣。
正在这时,奇奇妈妈出现在活动室门口。
显然,她已看到了一切,脸上写满了不高兴。
只见她快步上前,动手要帮奇奇扣纽扣。
李老师一把拉住她说:“瞧这衣服模样,就知道肯定是奇奇自己穿的。
奇奇能够独立穿衣,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啊!让他再练习一下,相信他会有进步的,你说对吗?”奇奇妈妈听了李老师的话,似乎悟出了什么,脸慢慢由阴转晴,笑眯眯地对奇奇说:“乖孩子,慢慢扣,妈妈等着你!”
[评:纽扣错位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应该如何做才能不错位。
孩子能做的事,教师不要代替,家长也不要包办。
这个道理,光老师知道不行,家长也要明白。
学校教育既不像古希腊学者柏拉图所说的那么“无能”,但也绝不像17—18世纪的理性主义者爱尔维修等人所认为的那么“万能”。
因此,学校和家庭必须通力合作,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顺利成长的环境,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
案例二:取鞋
午睡起床时,烨烨发现小床边的鞋子不知怎的到了床底下。
为了拿到鞋,烨烨趴在地板上,用手伸进床底下去拿,但够不着,将身体挪近床沿后再试,还是够不着。
在一边仔细观
察的王老师提示他,能不能找样东西来帮忙。
烨烨便找来一根绳子,一试,发现绳子是软的,无法够到鞋子。
他不甘心,索性坐下来,一只手臂勾住床侧的档板,一条腿伸到床底下勾鞋还是不行。
于是,他的脚如钟摆在床底下晃动,虽然碰到了鞋子,却依然弄不出来。
于是,烨烨干脆拿起老师做卫生的笤帚,慢慢地移动鞋子,他终于拿到了鞋子。
站在一旁多时的王老师伸出大拇指,微笑着对烨烨说:“你真棒!”
[评:取鞋的故事不由得让人重新审视教和学的问题。
王老师对孩子的密切关注、适时提示、耐心期待和热情鼓励给教师的“教”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意义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即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自己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的。
烨烨的取鞋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幼儿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
(二)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如果幼儿园用上课来代替幼儿游戏的话,幼儿园课程就会“小学化”,幼儿园课程也就不成其为幼儿园课程了。
(三)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