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菩萨蛮·咏足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6.84 KB
- 文档页数:3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20篇)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人人都说江南好,让游人只想在江南待到老去。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彩绘船上听着外面的雨声入眠。
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卖酒时撩袖盛酒时,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在老之前不要回到故乡,不然回到家乡后会因为家乡战乱而悔断肚肠。
注释①选自李一氓《花间集校》。
②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③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只合:只应。
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④垆边:指酒家。
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⑤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
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须:必定,肯定。
赏析:“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
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
《菩萨蛮》诗词赏析
《菩萨蛮》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代表作。
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
辛弃疾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
总的来说,温庭筠的《菩萨蛮》和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都极为出色,展现了高超的文学艺术和思想内涵。
古代民歌《菩萨蛮》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古代民歌《菩萨蛮》原文及赏析【导语】: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赏析宋词《菩萨蛮》
《菩萨蛮》是一首宋词,作者为黄庭坚。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溪桥野渔图,表现了渔翁与自然交融的微妙乐趣。
下片则写江山美景,表达了词人步先哲后尘、隐匿踪迹的决心。
开头“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描绘了一个烟雨迷蒙的溪桥野渔图。
渔翁醉眠溪桥,无人唤起,表现出一种与自然交融的微妙乐趣。
春风吹送花草芳香,闲适、安逸的生活情致跃然纸上。
下片“江山如画还忆,却笑也几声游人哭。
”则写出江山美景,但与此相对应的,是游人的孤独和哀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种哀乐相映的写法,使得词境更加深沉。
最后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且安心未晚成连梦。
”表现出词人随遇而安、无往不乐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匿踪迹的决心。
总的来说,《菩萨蛮》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现出词人的人生感悟和内心世界。
词意深邃,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宋词作品。
这首词的意境开阔,语言优美,给人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
诗人运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溪桥野渔图,通过对自然美景和渔翁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他与自然交融的微妙乐趣,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下片,诗人通过描绘江山如画的美景,对比游人的孤独和哀哭,进一步深化了词境,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渴望。
最后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且安心未晚成连梦。
”表现出词人随遇而安、无往不乐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匿踪迹的决心。
总的来说,这首《菩萨蛮》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宋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渔翁生活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菩萨蛮》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演讲致辞、祝福语、名言句子、感悟故事、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党团资料、条据书信、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peeches, blessings, famous quotes, sentences, insight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nd rules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菩萨蛮》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苏轼最“香艳”的一首词,一开头便大胆至极,直写女子的隐私部位晚唐五代时期,词便渐渐成为酒楼歌席上的娱乐品,多数由侍妓、歌妓吟唱,难免会有不少柔靡之气,自然也就奠定了“词为艳科”的基础。
直到北宋时期,苏轼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才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
不过苏轼喜于吟咏,词集中多歌席酬赠之作,其中便有少数艳词,如《菩萨蛮·咏足》。
《菩萨蛮·咏足》是宋英宗熙宁六年(1073年)春,苏轼在杭州通守任上创作的一首词。
单从题目来看,苏轼这首词便豪放大胆,直写了女子的隐私部位。
这是因为当时人们有着病态的审美,认为女子的脚要“三寸金莲”才美,所以便有了女子缠足这个恶习。
而女子的脚也成了隐私部位,只有丈夫能看。
那么,苏轼为何会写这首词专门来咏足呢?缠足这个恶习,始于南唐而盛行于宋代。
苏轼正处于盛行缠足的北宋,当时的社会风气便是认为女子的脚缠得越小越美。
从这首《菩萨蛮·咏足》的内容来看,苏轼写这首词的目的,主要是站在欣赏的角度和批判的立场,披露缠足给女子带来的痛苦,以及对这一恶习表示不满。
但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苏轼这首词所具有的批判明显力量不足。
《菩萨蛮·咏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
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
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词的开头14字“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苏轼便豪放大胆的,写出了女子隐私部位小脚的步态。
它的意思是说,为了道路留香,毫不吝惜美女的“三寸金莲”,她们只能敛束着丝罗袜,如同洛水女神飘在水面上。
“莲承步”,指的便是女子缠足后的步步生莲,也就是后世所称的“三寸金莲”。
这两句主要是突出了侍妓或歌妓轻飘的步姿。
紧接着两句“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则是特写了侍妓或歌妓轻飘的舞姿。
因为小脚,所以飞舞起来就如“回风”一般,不留下脚印。
这样一来,舞姿就显得迅疾轻盈多了。
但无疑这是一种病态的审美,而从苏轼的细致描绘来看,他是带着赞美的态度来批判的。
《菩萨蛮》黄庭坚古诗原文及鉴赏《菩萨蛮》黄庭坚古诗原文及鉴赏菩萨蛮黄庭坚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黄庭坚词作鉴赏据此词原序所说,这首《菩萨蛮》当是戏拟王安石集句诗之作。
开首二句以极自然轻盈的笔法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
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
溪边桥畔,有渔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化用杜甫“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西郊》)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这句诗。
两句诗不仅从字面看放这里十分熨贴,而且从原作的意境看,也与这首词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诗句的媒介,将读者导向了杜甫的诗境,这些诗境又反过来丰富了这首词本身的意蕴。
这样便活画出整个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世界。
“江山如有待”为作者移用的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
这样,词上下片意境相应,只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潜,遂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杜甫感叹生不逢时,恨不能词的最后二句“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接住杜甫“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诗意,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学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尘。
作者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却无可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
这一结语将上面贯串下来的情志意趣,结束得非常工稳,飘逸而含蓄。
这首词全靠直接剥录他人诗句而成,虽非作词之正道,却也颇有移花接木之妙。
韦庄《菩萨蛮》译文及赏析韦庄《菩萨蛮》译文及赏析《菩萨蛮五首》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组词作品。
这五首词是一个整体,但又可分前后两个层次。
前三首为一层,重在对江南情事的追忆,后二首又是一层,重在寓居洛阳的所经所感,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韦庄《菩萨蛮》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菩萨蛮》韦庄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尊重主人心,酒深情意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注释:尊:酒具。
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春漏短:春夜短。
呵呵:笑声。
此处指强作欢笑。
译文:今夜,我劝君只须沉醉,举杯痛饮,别去想明日的是是非非。
请珍重我劝酒的这片心意,酒杯里盛满了酒,也盛满了情。
若要愁也应愁春宵太短,莫推说这酒斟得太满,有酒就应当开怀畅饮,人生难得有几回这样的消遣。
赏析:这首词头两句说“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下半首又说“须漏短,莫诉金杯满”,四句之中竟有两个“须”字,两个“莫”字,口吻的重叠成为这首词的特色所在,也是佳处所在,下面写“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又表现得冷漠空泛。
有的选本因为这重叠和空泛而删去了这首词以为不好,实际上等于割裂了一个完整的生命进程。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是深情的主人的劝客之语,一个“今夜”,一个“明朝”具有沉痛的含义,是说你今夜定要一醉方休,酒杯之前不要说起明天的事情。
人是要有明天才有希望的,明天是未来希望的寄托,可是他现在用了一个“莫”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事你千万别提起。
为什么莫话明朝事呢?那必然是明天的事情有不可期望,不可以诉说的悲哀和痛苦,所以他这里反映了非常沉痛的悲哀。
这是主人劝客之词,如果联想到他的“红楼别夜”的美人劝他早归家,则当时他的希望原当在未来,在明天,明天回去可以见到他“绿窗人似花”的美人,而现在主人劝他“尊前莫话明朝事”,是明天绝无回去的希望了。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纵然是对红楼别夜的美人还是这般的锺情和怀念,但是没有再见的希望,我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为主人敬给我的酒杯是深的,主人对我的情谊也是深的。
《菩萨蛮》(温庭筠)全文翻译注释赏析菩萨蛮温庭筠系列:关于描写柳树的古诗词菩萨蛮宝函钿雀金㶉鶒,沉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赏析《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菩萨蛮》词十四首,都是写女子相思离别之情,这是其中的第十首。
这首词起句写人妆饰之美。
「宝函钿雀金㶉鶒」,可以想像一幅美人晨妆图:一位女子春晨妆梳,打开妆盒,手拈金钗。
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镂金的紫鸳鸯。
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
「沉香阁上吴山碧」,亦「泰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
登上自家的香阁,伊凭栏远望。
江南的绿水青山,十分可爱。
「杨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
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杨柳又如丝」,一个「又」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
这个「又」字,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雨时」,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
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个春雨潇潇的日子,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时离人不知在何处。
这就利用时空的交替,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是温词凝炼、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
「画楼音信断」,说明人去信断。
「芳草江南岸」,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
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
「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
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
「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
这个结句是全词感情份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词的 *** 。
这首词由物到景,由景到情,自今忆昔,又由昔至今,看似散乱不连,实则脉络暗通,婉转绵密,情韵悠然,这些正是温词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色。
《菩萨蛮》翻译及赏析《菩萨蛮》翻译及赏析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译文] 我最关心的是呢?-----是黄鹂那婉转动听、清脆悦耳的鸣叫声。
[出自] 北宋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译文】依山傍水之处,有几家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茅屋,在草堂前的垂柳下,一个窄衫短帽的老人悠闲地漫步。
一夜春风吹开了仍如去年的红花。
从中午喝酒,一直到月上树梢才醒。
什么事物让我最动情呢?就是那婉转动听的黄鹂的鸣叫声。
赏析:此词为作者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作。
《能改斋漫录》云:“王荆公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中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
”全篇用前人诗句杂缀成词,使之如出己口,真正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叙写自己的闲适与故作放达的情怀。
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
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如今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
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
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似乎采然种安然自适的态度。
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
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
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
因此,即使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风声,都会引起这位政治家的敏感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的意义:“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作者醉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是,酒醒梦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月翳半规的昏沉夜色。
古诗菩萨蛮·咏足翻译赏析
《菩萨蛮·咏足》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
涂香莫惜莲承步。
长愁罗袜凌波去。
只见舞回风。
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
并立双趺困。
纤妙说应难。
须从掌上看。
【前言】
《菩萨蛮·咏足》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
上片描绘侍妓或歌妓的小脚步态,下片描叙侍妓或歌妓的小脚的痛苦与慰藉。
全词通过对侍妓、歌妓的描写,披露缠足给古代妇女带来痛苦,对社会这一陋习表示不满。
【注释】
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咏足:咏妇女的小脚。
⑶涂:道路,通途。
⑷莲承步:《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后世称妇女之小脚为“三寸金莲”。
⑸罗袜:丝罗制的袜。
⑹凌波:起伏飘浮于波涛之上。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体迅飞亮,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⑺风:旋风。
⑻行处踪:行经场所的踪迹。
⑼偷:暗暗地。
⑽宫样:宫廷样式的衣裳,这里借指小鞋。
⑾双趺:脚。
⑿纤妙:纤细美妙。
⒀应:该。
【翻译】
道路留香不吝惜美女的脚步,久久敛束着丝罗袜如在水波上走。
只见她那舞步如旋风,都不留下步履踪迹。
暗暗地穿着宫廷样式的鞋适合走路稳健,而并立两脚行路就困难。
你说纤细美妙到何种程度,该是很难。
要说“纤妙”,必须把妇女托在手掌上去看她的脚。
【赏析】
上片描绘侍妓或歌妓的小脚步态。
“审美理想渗透于审美感受之中,主宰着一定民族、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审美趣味、风尚和趋向。
”苏轼写作该词所带的审美倾向也不例外。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特写侍妓或歌妓轻飘的步姿。
莲上“承步”,“罗袜凌波”,如洛水女神飘在水面上。
中国古代爱恋民歌就是承袭这种小脚美的审美观来吟咏“莲承步”,“罗袜凌波”的。
“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特写轻飘的舞姿。
正因为脚小舞起来就显得轻盈多了。
飞舞起来如“回风”一般,且不留下脚印。
对于这种迅疾轻盈的舞姿,苏轼是带着赞美的态度来评判的。
下片描叙侍妓或歌妓的小脚的痛苦与慰藉。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描写侍妓或歌妓缠足所带来的痛苦。
即是暗暗地想换穿宫
廷贵夫人鞋,合适是合适,但不能并立站起来,走路更困难。
宋代这种残忍的缠足审美观,使很多妇女痛苦一生,苏轼毫不回避地披露了这种痛苦与困难。
“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纤妙是指人们以习惯的审美观为准绳,脚是缠得越小越“纤妙”。
“说应难”,意思是用语言难以表达。
“须从掌上看”,反映了苏轼虽然反对妇女缠足,但是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与审美上的局限性。
该词是苏轼站在欣赏的角度和批判的立场上,通过写侍妓、歌妓,披露缠足给妇女带来痛苦,对北宋社会这一陋习表示不满。
该词有些庸俗,近乎游戏文字,不完全是“恶谑、恶趣”之词。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