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儿心肌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2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9), 15122-15127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92114脓毒症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最新进展阿卜力提普·阿卜杜瓦柯,刘 艳*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新疆 乌鲁木齐收稿日期:2023年8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15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22日摘要 近几年在危重症病人当中因脓毒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被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早期识别感染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病程和结局至关重要。
脓毒症的理想标志物应出现在病程早期,可快速、轻松地测量,具有预后意义,足够敏感,可以检测宿主反应最小的患者的感染,并且具有足够的特异性,可以区分感染与其他非感染性疾病,但既往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心脏超声心动图和部分传统标志物,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评估中没有呈现很好的特异度。
为了能更好的早期诊断及评估病情,近期陆续出现了一些同样可能与脓毒症心肌损伤相关的新型标志物。
本文主要讲述心肌损伤相关的传统与新型生物标志物优缺点与适用范围,以及生物标志物相互联合作用下对心功能状态的评估价值。
关键词脓毒血症,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Recent Advances in Biomarkers of Myocardial Damage in SepsisAbulitipu Abuduwake, Yan Liu *Graduate Schoo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Received: Aug. 21st , 2023; accepted: Sep. 15th , 2023; published: Sep. 22nd , 2023Abstract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sepsi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its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infection is crucial to the clinical course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damage caused *通讯作者。
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选择能早期诊断缺血性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是检验医学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因为不少研究都指出溶栓治疗的疗效和进行治疗时间的早晚密切相关。
Rawles[1]曾估计每延迟治疗1 h有可能增加30 d死亡率21‰。
但另一方面溶栓治疗有一定危险性,可引起脑出血等严重合并症,只凭经验或临床征状就冒然进行溶栓治疗显然也是不恰当的。
美国心脏学会在其提出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导则”[2]中认为只有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上升时,才考虑给以溶栓治疗,这种提法似乎保守一些,有可能漏掉一些征状不典型但却应该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
所以如果检验工作者能够找出一些更有效的心肌损伤早期生化标志物,无疑会给临床以莫大的帮助。
在以往寻找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工作中,往往集中在寻找由于心肌坏死后,释放出来的心脏特异的酶或蛋白质。
心肌胞质中的小分子蛋白比结构蛋白更容易进入血循环。
现已证实肌红蛋白(相对分子质量17 000)以及CK-MB亚型,即MB1/MB2比值是目前公认的2个早期生化标志物。
但是坏死病变不是患病后立刻出现的,在坏死出现前先经过一个可逆的缺氧阶段。
所以如果只注意检查坏死损伤所释放的物质,很难在发病后短时间内查出心肌损伤病变。
近年来对于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有了更多的了解,不仅认识到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和动脉壁的粥样斑块形成有关,还认识到斑块破裂是病变发展的基本因素。
Fuster等[3]认为,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展有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此斑块表面有一完整的纤维帽,上面覆盖一层内皮细胞,此时患者往往无征状或在劳动缺氧时出现心绞痛。
第二阶段则是由于斑块破裂引起一系列病变:如内皮细胞功能下降;脂质进入血管壁;出现炎症病变,单核细胞转化为活化的巨噬细胞;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产生生长因子,反过来损伤内皮细胞,释放多种血栓形成因子,如:vW因子、V因子等。
重症监护的新进展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进展中的应用重症监护的新进展: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进展中的应用近年来,医学界对于重症监护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生物标志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指标,可以在疾病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生物标志物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疾病进展中的意义。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重症监护是一项关键的医学工作,旨在提供最佳的护理和治疗手段以挽救生命。
然而,传统的监护方法存在许多局限性,如无法准确评估疾病进展、缺乏早期预警系统等。
因此,寻找一种可靠的、非侵入性的新方法来监测疾病进展,对于提高重症监护的效果至关重要。
生物标志物作为监测疾病进展的关键指标,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生物标志物可以是生物体内某一特定分子的产物,如血清标记物、尿液标记物等。
通过检测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可以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速度进行评估,为重症监护提供有力的指导。
2. 生物标志物的种类和检测方法生物标志物的种类繁多,常用的包括炎症标志物、心脏标志物、肾功能标志物等。
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等,可以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
心脏标志物如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globin)等,可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
肾功能标志物如肌酐、尿素氮等,可以反映肾功能的好坏。
目前,常用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质谱法和免疫荧光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变化。
3. 生物标志物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生物标志物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 疾病诊断和监测:生物标志物可以用来辅助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
通过监测特定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可以及时发现疾病的存在和进展,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2 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变化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一些生物标志物如乳酸、血清白蛋白等,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重症患儿心肌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覃萍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7(033)036
【摘要】重症患儿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心肌损伤诊断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心肌生化标志物H-FABP、GPBB、IMA及BNP在早期诊断心肌损伤中的意义,以提高对患者诊断、治疗和临床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覃萍
【作者单位】530022 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脓毒血症时心肌损伤分子细胞层发病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J], 韩斌;郑文香;曹新河;孙江涛;王丹;唐济飞;周文花;刘东海
2.儿童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J], 叶伟平;邱海燕;吴军华
3.脓毒症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J], 李海凤; 梁乃旭; 李丹
4.脓毒症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J], 李海凤; 梁乃旭; 李丹
5.危重症患儿谵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J], 付聪慧;徐婷婷;杨晓亚;吴驾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急性心肌梗死[关键词]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Hurt Biochemical Markioy Thing in Study the Progress of AMI Diagonsis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死亡率很高,是要挟人类生命的要紧疾病之一。
根椐WHO诊断标准,典型病例不难诊断,但碰到一些不典型病例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就显得尤其重要[1]。
连年来,心肌损伤时,血中生化标志物的检测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仅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LDH同工酶和肌酸激酶(CK)活力用于AMI的诊断是不够的;最近几年来,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人心型细胞浆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c)等标志物的研究倍受人们的关注。
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NACB)建议可应用两类生化标志物进行AMI诊断:一类是初期标志物(指心肌损伤后6h内血中水平升高的标志物),另一类为确信标志物(指心肌损伤发病6 h~9 h后血中显现持续增高并持续数天,对心肌损伤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都较高)。
本文对诊断AMI的生化标志物加以论述。
1 心肌肌球蛋白轻链1(CMLC1)肌球蛋白是心肌的要紧收缩蛋白成份之一。
由两条重链(MHC)和两条轻链(CMLC一、CMLC2)组成。
轻链具有稳固和调剂肌球蛋白功能活性的作用,其正常结构与抗原决定簇与骨骼肌和滑腻肌的肌球蛋白有必然的区别[2]。
正常时血浆中不能检出CMLC1,但当心肌细胞受损后,重链存留于细胞内,轻链那么释放入血。
血浆中CMLC1浓度升高,其浓度峰值与心肌坏死程度呈正相关。
在心肌损伤的患者[1]血清中可检测到CMLC1的持续释放,因此具有时相性[3]。
2 C反映蛋白(CRP)CRP作为一种急性期反映蛋白,参与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映。
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一、背景与意义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快速增加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肌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心肌损伤是指心脏肌肉组织发生损伤,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和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常见的原因包括缺血和再灌注、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传统的心肌损伤诊断方式主要依靠心电图和生化指标,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
但这些传统指标存在灵敏度和特异性等问题,无法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因此,寻找更加准确、敏感和特异的生化标志物是目前心肌损伤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1.心肌钙蛋白心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最敏感的生化标志物之一,也因此成为危重患者死亡率的预测因子。
该标志物潜伏期短,灵敏度高,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几乎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肌钙蛋白的检测已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之一。
2.肌红蛋白肌红蛋白是骨骼肌纤维破坏后缺氧时产生的一种生化标志物。
与心肌钙蛋白类似,肌红蛋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急性心肌梗死、创伤、肌无力等病理情况下肌肉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
虽然肌红蛋白对骨骼肌发生的变化有更敏感的反应,但当心肌细胞损伤超过一个阈值时,肌红蛋白也显示出对于心肌损伤较高的灵敏度。
3.肌酸激酶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是目前公认的最早期的心肌损伤指标之一,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已经得到大量的研究。
但由于CK在非心肌损伤情况下也会升高,如创伤、肌无力等,因此升高的特异性较低,但根据比值法,在同一时点及同一患者的情况下,仍是心肌损伤判断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4.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是心肌特异性生化标志物之一,与AMI的关联非常密切。
cTnI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通过酶免疫分析法(EI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两种。
一、单选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题0.5分,共6分)1、物流是指物品从产出源点到最终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活动,具体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C)等活动。
A、仓储B、采购C、信息处理D、销售2、供应链外部绩效度量的主要指标是(B)。
A、客户服务B、客户满意度C、质量标准D、生产率3、国际物流特点主要是(A)。
A、花费成本较高,需要冒较大的风险,借助国际服务业帮助,获取信息手段要新,需要高层次国际物流管理人员。
B、花费成本较高,需要冒较小的风险,环境适应性要强,借助国际服务业帮助,获取信息手段要新,需要高层次国际物流管理人员。
C、花费成本较低,需要冒较大的风险,环境适应性要强,获取信息手段要新,需要高层次国际物流管理人员。
D、花费成本较高,需要冒较大的风险,经济风险较小,借助国际服务业帮助,获取信息手段要新。
4、流系统分类按照物品运动方式,把为了克服产品生产点与消费点之间存在的空间和时间上的间隔而产生的一种物流称为(C)。
A、制造业物流B、销售物流C、流通业物流D、供应物流5、存控制的关键问题是订购点、订购量和(A)问题。
A、库存基准B、防止缺货C、保护财产D、减少库存6、三方物流与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摒弃了对立的立场,建立了(D)理念。
A、双赢B、一体化C、合作D、战略联盟7、物流系统分类按照物品运动方式,把为了克服产品生产点与消费点之间存在的空间和时间上的间隔而产生的一种物流称为(C)。
A、造业物流B、销售物流C、流通业物流D、供应物流8、国际物流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A)。
A、物流环境有较大的差异B、风险性高C、运输方式复杂D、标准化要求高9、留住客户应采取的方法是(C)。
A、关怀客户B、了解客户C、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D、奖励客户10、流通之间的关系是(D)。
A、生产与流通之间是互为决定的关系。
B、流通规模决定生产规模,生产对流通有反作用。
C、生产与流通之间没有关系。
心脏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心脏病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早期准确的诊断对于心脏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在这一领域,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客观测量和评估的生理、病理或治疗过程中的指标。
在心脏病领域,常见的生物标志物包括心肌肌钙蛋白、脑钠肽、C 反应蛋白等。
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
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时,心肌肌钙蛋白会释放入血,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可以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等急性冠脉综合征。
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心肌肌钙蛋白的检测灵敏度越来越高,能够检测到更低浓度的心肌肌钙蛋白,有助于更早地发现心肌损伤,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脑钠肽主要由心室分泌,其血浆水平与心室压力和容量负荷密切相关。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脑钠肽水平通常会显著升高。
因此,脑钠肽及其前体 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已成为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不仅如此,它们还可以用于评估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
临床上,医生常常根据患者的脑钠肽水平来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C 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但在心脏病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水平的 C 反应蛋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它可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状态。
此外,C 反应蛋白还可以作为评估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除了上述常见的生物标志物外,还有一些新兴的生物标志物正在研究中。
例如,微小 RNA(mi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 RNA 分子,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某些特定的 miRNA 在心脏病患者的血液中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有望成为新的心脏病生物标志物。
此外,代谢组学的发展也为心脏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对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与心脏病相关的代谢改变,从而找到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综述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明确的心肌受损诊断标准,特别是儿童心肌损伤的诊断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
参照第6版《儿科学》教科书对新生儿心肌损害的界定及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确定满足以下5条中的3条者入选:①心音低钝,循环功能差,需多巴胺才能维持;②心力衰竭;③胸片显示心脏大;④ECG显示严重心率紊乱,多源性早搏,多源性紊乱性心动过速,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异常Q波;⑤心肌损害生化指标CK-MB或cTnI异常升高。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以肌钙蛋白I升高(>0.10μg/L)作为诊断心肌损伤的标志。
Makaryus等发现异常血清肌钙蛋白存在假性增高[1],可能是体内自身抗体和循环抗体的作用,还可能存在其他一些未被发现的不确定因素,故肌钙蛋白是否可作为心肌损伤,包括儿童危重症心肌损伤的诊断标准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就心肌损伤诊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心肌损伤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概要在疾病不同阶段,心肌损伤标志物不同,同时血中浓度也在不断变化。
临床上诊断心肌损伤的重要工具为心肌生化标志物。
其能够对心功能障碍进行精确探测,且能准确预估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临床检验医学的重要工作之一为选择早期诊断缺血性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2-3]。
目前临床常用心肌损伤的生物标志物:①心肌酶谱:目前临床上与心肌损害相关的酶学检查为血清心肌酶谱。
相关资料表明,当新生儿出现窒息时,缺血缺氧性心肌损害,LDH升高的敏感性为100%,CK-MB特异性为100%。
但患者在心肌损伤发作的6h以前和36h后具有较低的敏感度,对心肌微小损伤不敏感[4]。
②肌钙蛋白:心肌收缩主要蛋白为肌钙蛋白(cTn),在心肌细胞膜完整时,cTn无法透过细胞膜进入血循环,因此在健康人群的血内不含或者含有极低量的cTnT及cTnI。
心肌细胞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损伤,发生细胞膜破损4~12h血中CTnI、CTnT升高,会持续4~10d[5],被认为是现阶段对心肌损伤诊断的确定标志物,在众多标志物中其特异性最高。
③早期生化标志物: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能够对机体炎性反应进行更加敏感的反映,在正常人群的血清中hs-CRP水平很低,且半衰期不长,一般来说也不会受到激素与全血等因素影响,hs-CR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炎症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6]。
b.肌红蛋白(Myo):主要分布于患者的骨骼肌与心肌,属于氧结合血红蛋白,目前临床上已经将Myo作为常规检测早期心肌损伤的标志物。
但诊断窗口期较短,主要用于阴性排除[7,8]。
c.碳酸酐酶Ⅲ(CAⅢ):仅仅在人类的骨骼肌细胞中存在,患者血清中的CAⅢ水平不会受到心肌损伤的影响。
临床区别骨骼肌与心肌损伤可以通过测定Myo/CAⅢ的比值来确定[9]。
d.心肌球蛋白轻链-1(CMLC-1):心肌球蛋白由两条重链(MHC)和两对轻链(MLC-Ⅰ和MLC-Ⅱ)组成,是一种新的诊断心肌损伤、缺血、坏死的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血清学标志,且与肌红蛋白、骨骼肌球蛋白轻链等无交叉反应[10-12]。
e.白细胞介素-Ⅰ受体拮抗剂(IL-1Ra):IL-1Ra由多种细胞分泌,作为IL-1的特异性拮抗因子,其主要的作用类似于急性期反应蛋白(ARP)的天然IL-1家族抗炎蛋白,能够抑制IL-1α、IL-1β的活性,并且对IL-1相关的炎症及免疫反应进行调节[13-16],同其他ARP相同,IL-1Ra在AMI期间升高,其升高水平与疾病预后有关。
灵敏度高于CRP,但IL-1Ra也出现在其他炎性反应和组织坏死,故其特异性不高。
④心肌缺血性标志物:a.心型脂肪酸结合酶(H-FABP):广泛存在于心肌、脂肪细胞以及脑神经元中,特异性表达于心肌细胞内,心肌细胞受损早期即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
一般来说1~3h开始升高,4~8h达到峰值,12~24h恢复正常水平,因而能够对心肌受损进行评估[17]。
b.重症患儿心肌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覃萍530022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36.6摘要重症患儿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对心肌损伤诊断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心肌生化标志物H-FABP、GPBB、IMA及BNP在早期诊断心肌损伤中的意义,以提高对患者诊断、治疗和临床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biomarkers related to myocardial injury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diseasesQin Ping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Nanning City,Guangxi Province530022Abstract Early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njury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is an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In this study we reviewed the diagnosis of current research on biomarkers of myocardial injury,and analyzed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ardiac biochemical markers including H-FABP,GPBB,IMA and BNP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njury,in order to improve patient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monitoring of 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d accuracy.Key words Myocardial injury;Biomarkers;Research progress15综述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36期头面部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Ⅱ级暴露者、高度怀疑被疯犬攻击的Ⅱ级暴露者。
免疫接种注意事项:①根据患者的体重注射,20IU/Kg,因此注射前要告知患者称重,根据患者体重注射相应的免疫球蛋白。
②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宜空腹注射,空腹注射会刺激迷走神经,引起不良反应,在注射免疫球蛋白前应告知患者进餐。
③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注射应根据患者的伤口进行有效的注射,头面部的伤口在患者的斜方肌注射,伤口在上肢及胸背部躯干时在斜方肌、咬伤侧的三角肌注射,下肢及胸背部以下躯干时在伤口同侧的大腿外侧肌注射。
④若伤口深而大,应尽量将全部的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在伤口周围,进针点为距离伤口0.5~1cm 处,进针深度大于伤口深度,同时避免注射到血管内。
⑤伤口严重或者有多处伤口(婴幼儿),常规剂量不足以注射伤口周围时可以用0.9%氯化钠进行稀释(最大稀释3倍),再进行注射。
⑥手指、脚趾、周围没有太多肌肉群的伤口如>24h,应均在斜方肌进行注射。
⑦免疫球蛋白禁止与疫苗在同一部位注射[4]。
疫苗接种:①疫苗与免疫球蛋白应在同天但不在同一部位进行注射。
②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患者按照五针法接种。
③疫苗接种后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如忌口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低热、注射部位红肿热痛、皮疹,以及时对症处理。
④告知患者不可中断狂犬疫苗的注射[5]。
总而言之,狂犬病的关键在于预防,从预防角度及时处理伤口,正确地接种疫苗才能有效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1]郭建华,闫绒.做好狂犬病暴露后的处置工作预防狂犬病发生[J].基层医学论坛,2015,3(11):1525-1526.[2]岑勋燕.狂犬病暴露后的伤口处理及预防接种指导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4(6):106-107.[3]熊谋林.狂犬病暴露后影响疫苗使用的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22):4181-4182.[4]宋倩倩.124例Ⅲ级狂犬病暴露免疫效果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3):377-379.[5]施超.为狂犬病疫苗接种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6(1):80-81.糖原磷酸化酶:有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GPBB)、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肌型、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肝型3种。
相关研究表明[18],GPBB 对心肌损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单独GPBB 检测不能完全达到要求,这就需要将GPBB 等早期标志物和确定标志物联合应用。
c.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近年来在心肌缺血损伤检测项目中,IMA是具有理想标志物的标志,在心肌坏死指标阴性时,IMA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能在心肌缺血早期可逆阶段被检出。
d.B 尿钠肽(BNP):由于血中BNP 浓度不会受到肾脏功能的影响,因此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心力衰竭时心室压力升高及容积增加的状况[19]。
总结及展望现阶段,临床对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的研究中关注到H-FABP、GPBB、IMA 及BNP,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心肌损伤。
但在相关研究中,H-FABP 大多被肾脏清除,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浆中H-FABP 含量明显升高。
因此,临床上应用这些生化标志物早期诊断心肌损伤时要考虑患者肾功能状况,以提高对患者诊断、治疗和临床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1]Makaryus AN ,Makaryus MN ,Hassid B .Falsely elevated cardiac troponin Ilevels[J].Clin Cardio,2007,30(2):92-94.[2]刘翼昌.新生儿窒息时监测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4):626.[3]Reddy S,Dutta S,Narang A.Evaluation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creatine kinase and he-patic enzymes for the 3425retrospective di-agnosis of perinatal asphyxia among sick ne-onates[J].Indian Pediatr,2008,45(2):144.[4]黄建玲,应海燕,杨庆,等.不同病因危重症小儿心肌酶谱变化特点[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8(5):431-432.[5]胡秀珍.轮状病毒肠炎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 测定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4):54.[6]刘石,王虹,王秀英,等.肌酸激酶质量在小儿心肌损害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6):363.[7]Jubani Ouori.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the ratio of myoglobin toⅢ[M].Foreign medicine.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science.2011,42(1):107-109.[8]Leger JOC ,Larue C ,Grolleau R ,et al.Am Heart[J].2009,120(4):781-790.[9]Solaro RJ.Circ Res.Myosin light chain phos-phatase:a Cinderella of cellular signaling[J].Circulation Research,2010,87(3):173-175.[10]黄人健,彭宝珍,周国瑛,等.人心肌肌球蛋白轻链1的克隆、表达纯化和单抗制备[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2000,32(2):158-162.[11]Pstti G,Mega S,Pasceri V,et al.interleukin-1receptor antagonist levels correlate with the extent of myocardial los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lin Cardiol,2010,28(4):193-196.[12]Vupputuri A ,Sekhar S ,Krishnan S ,et al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as an early diagnostic bio-marke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J].Indian Heart J,2015,67(6):538-542.[13]胡娟玉,李礼.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3):297-306.[14]RomiE ,UniA ,Dere kL ,et al.Biochemicalmarkers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coronarysyndrome[J].Act a Med Croatica,2009,63(1):15-19.[15]Mair J.Progress in myocardial damage detec-tion new biochemical markers for clinicians [J].Cri Rev Clin Lab Sci,2007,34(1):1-66.[16]Bar-Or D,Winkler JV,Vanbenthuysen K,et al.Reduced albumincobslt with transientmyocardial ischemia after elective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apreliminary conparisin to creatine ki-nase-MB,Myoglohin,and troponin Ⅰ[J].AmHeart J,2011,141(6):985-991.[17]Mair J.Progress in myocardial damage detec-tion new biochemical markers for clinicians [J].Cri Rev Clin Lab Sci,2007,34(1):1-66.[18]Lee YJ,Kim CH,Kwack Jk,et al.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diagnosed by 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test in infertile wom-en with basal thyroid-dtimulating hormome level of 2.5to 5.0mIU/L[J].Obstet GynecolSci,2014,57(6):507-512.[19]McLean A,Huang SJ,Nalos M,et al.The con-founding effects of age,gender,serum creati-nine,and dldctrolyte concentrations on plas-ma B2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oncentra-tion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rit CareMed,2003,31(11):2611-2618.(上接第14页)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