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抗菌药分级管理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1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管理措施。
本文将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其意义和实施方法。
一、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意义1. 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根据不同疾病的感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
2. 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以限制将高效、广谱的抗菌药物作为首选药物,从而减少抗菌药物对细菌的选择压力,降低耐药性的发生风险。
3. 促进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以鼓励药企投入更多研发资源,开发新型抗菌药物,以满足医疗机构在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时的需求。
4. 降低医疗费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以推广使用价格较低的一线抗菌药物,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减轻社会负担。
5. 保护公共卫生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排放,降低环境中抗菌药物的浓度,减少对环境中细菌多样性的破坏,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持。
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1. 制定抗菌药物分类标准:根据药物的抗菌谱、临床应用价值和临床安全性,将抗菌药物分为不同级别,如一线药物、二线药物和三线药物。
2. 设立抗菌药物使用审查委员会:医疗机构应设立抗菌药物使用审查委员会,负责制定和更新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对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进行评估和审查。
3.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和地方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地区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其合理用药意识。
4.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滥用和不当使用的行为。
5. 开展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使用工作:医疗机构应积极推广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使用的工作,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评估、抗菌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等方面的指导,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药水平。
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1. 一线药物的推广使用:一线药物是安全有效的药物,应作为首选药物使用。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的运用发表时间:2016-06-28T11:45:37.7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作者:于洋[导读] 在西药房药物管理中应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
鸡西市中医医院西药局 158100【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分析2012年至2013年度医院西药房计算机药品管理系统中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等原始数据。
结果:2013年度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重为22.12%,高于2012年度,说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略有上升。
三类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均以限制应用类抗菌药物的比重最高,2013年度非限制应用类和限制应用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与2012年度比较,明显下降,特殊应用类抗菌药物呈上升趋势。
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79.5DDD,明显低于2012年的95.06DDD。
2013年抗菌药物在门诊处方比例为30.05%,每季度都呈下降趋势。
明显低于2012年的39.15%。
结论:在西药房药物管理中应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其应用日趋合理。
【关键词】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西药房;运用引言:在我国现阶段,西药的研制和应用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新型的抗菌药物不断问世和应用于临床,这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也带来了很多的隐患,在不知不觉中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在西药房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不但能统计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数据,在对数据分析研究后总结出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以便规范医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还有利于相关部门和机构对抗菌药物监管,为广大患者的用药健康提供直观的数据依据,尽可能避免抗菌药物对患者健康造成的二次伤害,给临床用药提供指导作用,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一、资料与方法分析2012年至2013年度医院西药房计算机药品管理系统中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等原始数据,根据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将医院西药房中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4年度和2015年度的西药房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和登记,选择用药频度法和金额排序法来评估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效果;结果:应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后,一线抗菌药物和三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降低,二线抗菌药的用药频次则逐渐增加。
结论:在医药房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中,应用分级管理制度,能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合理指导,让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以有效提升。
虽然在实际的管理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是只要经过医师、药师以及科室的共同努力,即可规范西药房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西药房;药物管理【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ntibacterial drug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pplication in pharmacy medication management situation;Methods: statistical analysis from 2014 and 2015 annual pharmacy use varieties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and registration, choose the frequency and amount of sorting metho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antibacterial drug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Results: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s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 lin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three line antimicrobial drug use frequency is reduced, the second-line antimicrobials medication frequency is gradually increasing.Conclusion: the antibacterial drugsin medical room, in the management of application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system, can reasonable guidance to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let the rationalit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of antimicrobial agents, effectiv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to beraised.While in the actual management has certain shortcomings, but as long as by physicians, pharmacists, and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department, to standardize the pharmacy management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key words 】 antibacterial drugs;Hierarchical management system;Pharmacy;Drug management滥用抗菌药物是现阶段很多大中型医院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对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进行有效解决,我国卫生部门颁布和实施了很多相关政策措施,要求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进行强化,让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提高[1]。
探讨抗菌药物分科分级管理法对加强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的重要性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抗菌药物分科分级管理法进一步对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进行优化。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的抗菌药物管理情况作为调研依据,并以2018年7月为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的开始,前半年为常规分级管理措施,后半年为抗菌药物分级优化方案管理,并对比抗菌药物的使用类型、数量、频度,更好地优化医院药品管理制度。
结果:从实施优化分级管理法后,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为28.83DDS,而管理前则为34.91DDS,由此我们认为在优化管理细则后,全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所下降。
结论:采用抗菌药物分科分级管理法能够更好地干预抗菌药物管理,并控制使用的强度,是一种有效地药品管理措施,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分科分级管理法;医院;药物管理;重要性抗菌药物管理是我国药品管理中进行专项整改的一个重点之一,这与人们的用药安全性、合理性息息相关。
卫生部规定将抗菌药物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进行管理,医疗机构制定相关制度【1】。
而如果某个药品在具体的时间段内使用的总量与药品规定的日剂量相对比;随后除以该时间段内患者住院天数,则可以得到药物的使用强度【2】。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的抗菌药物管理情况作为调研依据,并以2018年7月为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的开始,前半年为常规管理措施,后半年为抗菌药物分科分级管理,通过对比管理前后患者药物的使用强度,进一步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的抗菌药物管理情况作为调研依据,并以2018年7月为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的开始,前半年为常规分级管理措施,后半年为抗菌药物分科分级优化方案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多个科室,并能够在医护人员的配合下完成本次调研实验。
1.2 管理方法在抗菌药物分科分级的管理中,首先要了解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的品种、规格、数量等进行统计分析。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应用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014年西药计算机药品管理系统中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等数据,使用金额排序法以及用药频度法进行对西药房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效果的评价。
结果:我院2013年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总药品销售金额的18.8%,而2014年度则为22.1%,显著高于2013年度;三类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均呈上涨趋势,且以限制应用类抗菌药物比重所占最高;2014年,我院限制应用类抗菌药物以及非限制应用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有所下降,特殊应用类抗菌药物则有所上升;2014年抗菌药物在门诊处方中所占比例为32.13%,同时每季度都有所下降;显著低于2013年度的41.34%;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78.25DDD,显著低于2013年的97.34DDD。
结论: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应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进一步控制抗菌药物的有效应用,使其更加合理化。
关键词: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西药房;应用观察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抗菌药物以其具有的确切疗效优势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的不断开展,在将抗菌药物抗菌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的同时,如何避免诱发药品的毒副作用、减少细菌耐药性,使抗菌药物得到临床合理的应用,也已经成为临床上抗生素应用领域必须攻克的一大难关,需要人们密切关注[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014年西药计算机药品管理系统中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等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并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我院西药房中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类:1.1.1非限制应用类该类药物在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应用中表明,具有确切疗效且出现细菌耐药性的可能性较小,无较多、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用安全,属临床上价格比较低廉的抗菌药物。
药品分级和监管在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摘要:药品分级和监管在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也可以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促进药品合理使用。
本文将针对药品分级和监管在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对西药房管理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药品分级,监管,西药房,管理,应用价值一、引言二、药品分级和监管的定义药品分级是指按照药品的危险性、临床必需性和药品使用的专业程度,将药品分为不同等级,因而对不同等级的药品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的一种制度。
而药品监管是指国家对药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和控制的活动。
药品分级和监管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规范医疗秩序的重要手段。
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药品分级和监管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通过将药品按照危险性和专业程度进行分级管理,可以避免患者因误用药品而导致的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药品监管可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防止假冒伪劣药品的流入市场,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规范药品市场秩序药品分级和监管可以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有效地遏制“三无”药品(无生产厂家、无注册证号、无生产日期)的流通,杜绝药品乱象,提高药品市场透明度,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药品监管也可以减少药品流通环节中的不正当竞争和价格欺诈,维护药品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3. 促进药品合理使用药品分级和监管可以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通过对药品进行分级管理和监管,可以使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更加谨慎和科学,合理选择合适的药品进行治疗,避免盲目用药和滥用药品的现象。
药品监管也可以规范药品广告和宣传,杜绝虚假宣传和过度宣传,消除患者的误导,引导患者理性用药。
1. 提高医疗质量药品分级和监管可以提高医疗质量,通过规范药品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药品合理使用,可以有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提高医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
2. 促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药品分级和监管可以促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杜绝假冒伪劣药品和“三无”药品的流通,维护医疗秩序,提升医疗行业的信誉度,促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药物管理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4-12T01:39:43.966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期作者:王艳[导读] 目的:探究在西药房药物管理中应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价值。
方法:对2019年上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间我院西药房药物出库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为抗菌药物的数量、规格、名称等,采用分级管理制度对我院临床上具有较高应用几率的抗菌药物进行管理,此次研究所应用方法为金额排序法以及DDDs分析法。
王艳腾冲市中医医院云南腾冲 679100摘要:目的:探究在西药房药物管理中应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价值。
方法:对2019年上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间我院西药房药物出库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为抗菌药物的数量、规格、名称等,采用分级管理制度对我院临床上具有较高应用几率的抗菌药物进行管理,此次研究所应用方法为金额排序法以及DDDs分析法。
结果:进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后,非限制使用药物(一线药物)以及特殊使用药物(三线药物)用药频次呈现下降趋势,限制使用药物(二线药物)应用频次呈现上升趋势。
喹诺酮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以及头孢菌素类药物为西药房中销售金额排名靠前的抗菌药物。
结论:在西药房药物管理中应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能够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有效指导,有助于提升抗菌药物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西药房;药物管理抗菌药物能够发挥抑菌以及杀菌的作用,可使感染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有助于患者病情改善,在临床上具有很高应用率。
由于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细菌耐药速度加快,不但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同时也会增加医疗纠纷发生率,不利于医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1]。
此次研究旨在探究西药房药物管理中应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价值,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对2019年上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间我院西药房药物出库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为抗菌药物的数量、规格、名称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在当今医疗领域,抗菌药物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
然而,随着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性问题的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使用抗菌药物,许多国家和医疗机构开始实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旨在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进行规范、管理,以减少滥用和抗药性发展,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分级管理的意义和背景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病原体的重要药物,但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长抗菌药物的有效寿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分级管理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分级管理的具体内容一级管理:合理使用一级管理主要侧重于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根据临床需要进行使用•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途径、剂量和疗程•结合病原菌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二级管理:监测和评估二级管理主要侧重于对抗菌药物使用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细菌耐药性情况,及时提出预防措施三级管理:教育和培训三级管理主要侧重于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教育和培训。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专门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向医务人员普及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向患者宣传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意义,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分级管理的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分级管理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效果得到了初步验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显著提高,滥用和误用情况明显减少•细菌耐药性得到有效控制,耐药率明显下降•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医学费用得到节约结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管理措施,通过科学合理地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可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抗菌药物的有效寿命,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因此,各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推广和实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
2015年7月 第21卷 No.3441 探讨抗菌药分级管理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应用的意义闫淑萍 万慧贤 (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中心医院药剂科 830023)【中图分类号】R9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7-0441-01【摘要】 目的:研究抗菌药分级管理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方法:通过归纳分析2013-2014年我院西药房内抗菌药物的情况,将抗菌药物分为几个等级,并根据品种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使用用药频度(DDDs)及通过金额排序评估抗菌药分级管理的管理效果。
结果:通过抗菌药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我院西药房内非限制性的一线抗菌药物及特殊的三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限制使用的二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用药金额方面,总额前三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与总药品销售金额的比例逐年减少,分别为36.33%、29.27%,但所用金额仍逐年增加。
结论:抗菌药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保证抗菌药物的使用在合理范围内,但仍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药师、科室医师共同努力解决,保证西药房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合理管理。
【关键词】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西药房;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为具有杀菌抑菌作用的药物,主要治疗细菌引起的感染,分为头孢类、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疗效显著[1]。
久而久之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应用抗菌药物,而不顾其是否对症,对其产生了依赖心理。
自2011年起,卫生部发出多项通知整治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确各医院应主动积极开展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保证其合理使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2]。
为研究本院抗菌药分级管理的情况,以西药房为例,使用用药频度(DDDs)及通过金额排序评估2013-2014年我院抗菌药分级管理的管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2013-2014年我院西药房内选择本院西药房2013-2014年的药物使用情况为基础,统计抗菌药物的使用,主要包括抗菌药物的名称、数量、规格以及金额。
1.2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3],将我院较经常使用的抗菌药物分为三级:(1)非限制使用的一线药物;(2)限制使用的二线抗菌药物;(3)特殊的三线抗菌药物。
通过分级,根据院中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级,使用用药频度(DDDs)及通过金额排序评估我院抗菌药分级管理的管理效果。
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该年年消耗总剂量/DDD值。
其中DDD值根据药品的说明书得出。
2结果通过抗菌药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我院西药房内非限制性的一线抗菌药物及特殊的三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限制使用的二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用药金额方面,总额前三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与总药品销售金额的比例逐年减少,分别为36.33%、29.27%,但所用金额仍逐年增加。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见表1。
抗菌药物DDDs前十位的药物使用情况,见表2。
表1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药品分级2013年2014年金额(万元)数量(种)比例(%)DDDs金额(万元)数量(种)比例(%)DDDs一线药物80304.56743.63241123.36870222.49033.51178630.05二线药物32346.49749.8177312.43640412.46862.0088793.26三线药物346.3456.341199.674629.7584.481032.88总计115697.40937.23319635.478116665.3529.31268456.15 表2 抗菌药物DDDs前十位的药物使用情况分级药品名称规格2013年2014年金额(万元)金额排序DDDsDDDs排序金额(万元)金额排序DDDsDDDs排序1注射用青霉素160万IU/支1.63464760.37812.89976985.42411注射用加替沙星0.2g/支37.02323896.601236.94511968.45272注射用头孢呋辛钠0.75g/支38.25314545.972433.72422055.35661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IU/支0.1745103016.46750.2234103465.67421利巴韦林注射液100mg/支0.283592967.45960.593482252.59751伊曲康唑胶囊0.1g/粒2.956542887.02483.245463065.49731左氧氟沙星片0.1g/片2.465154521.76433.254953024.55442酮康唑片0.2g/片0.739882389.46570.503591769.34591注射用头孢哌酮钠1.0g/支32.46531464.47693.904831349.594102甲硝唑注射液0.5g/100ml1.389871437.467103.793841893.5448 3.讨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抗菌药物由于其疗效显著,广泛性强,逐渐成为常用药物,为医护工作者及患者接触最广泛的药物。
但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种现象极大的提高了医院感染率,使细菌耐药性增加,不仅造成了药物的浪费并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目前,我国各个医院中普遍存在着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4]。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得到了卫生部的密切关注。
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药品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目前我院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分为三类,包括:(1)非限制使用的一线抗菌药物,经长期的临床使用,此类药物临床疗效好,价格实惠,不良反应少,细菌耐药性产生概率小;(2)限制使用的二线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类第三代药物,此类药物临床疗效好,但价格较高,不良反应较多,需要主治医师签字后才可领取、使用;(3)特殊使用的三线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类第四代药物、万古霉素、两性霉素、碳青烯类药物,此类药物虽然对特殊疾病的疗效明显,但是价格昂贵,毒副作用显著,需在科主任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签名,并且临床检验合格标志并存在详细的药品说明书和药理检验下才可领取、使用。
在几类药物中,非限制使用的一线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逐年增加,主要由于西药房或临床感染患者的主要使用非限制使用的一线抗菌药物。
本研究中,通过抗菌药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我院西药房内非限制性的一线抗菌药物及特殊的三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限制使用的二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用药金额方面,总额前三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与总药品销售金额的比例逐年减少,分别为36.33%、29.27%,但所用金额仍逐年增加。
根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措施,我院主要使用一下方法控制药物的使用,包括:(1)应定时开展学习活动,保证西药房工作人员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降低不合理用药出现的情况;(2)根据本院用药情况及分级管理的条件,按照使用频率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性的一线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的二线抗菌药物、特殊的三线抗菌药物;发药过程中,西药房人员应明确抗菌药物使用范围,细分可开具抗菌药物的医生职称[5];(3)建立完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发药过程中一人发药,一人审核,并在发药过程中审核是否有科室医生越权开具药物的情况,减少不合理用药,减少联合用药,并向患者详细讲解使用的剂量及流程[6];(4)西药房工作人员应加强审查抗菌药物处方合理性,增加窄谱抗菌药、减少广谱抗菌药的使用,以减少肠道菌群失调,减少细菌耐药性,避免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7]。
定期在西药房范围内进行处方点评,分组进行抗菌药物的管理,定期审查全院抗菌药物处方并向领导汇报,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纳汇总,提出控制的有效手段[8]。
从医院整体看,西药房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制定合理的使用标准及使用规范可避免临床科室滥用抗菌药物,通过进行监督干预,患者及医院的利益得以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有所改善。
综合所述,抗菌药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保证抗菌药物的使用在合理范围内,但仍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药师、科室医师共同努力解决,保证西药房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合理管理。
参考文献[1] 周延安,张先洲,周本宏等.全国各省抗菌药分级管理目录统计分析[J].中国药师,2014,(9):1555-1557,1602.[2] 耿娓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下医药企业生存之道[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3,44(1):106-109.[3] 王小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8):302.[4] 方欢,施惠海,郭水根等.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与对多种抗菌药物使用量间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6(10):778-782.[5] 李春荣,徐立,黄智勇等.利用计算机辅助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数字医学,2013,(7):56-58.[6] 曹荣娟,李祥胜,陈进等.某院2013年上半年出院病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医嘱点评[J].安徽医药,2014,(12):2389-2390.[7] 李琼阁,王晨,李璇等.湖北省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考核效果调查与评估[J].中国药师,2014,(11):1939-1942.[8] 常先平.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4,(7):1401-1402.。